國小語文《桃花心木》說課稿範文

才智咖 人氣:1.15W

一、教材分析

國小語文《桃花心木》說課稿範文

《桃花心木》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教科書第十二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臺灣聞名作家林清玄。文章寫了一個種樹人讓“樹木本身學會在地皮裡找水源”的育苗要領和原理,闡明白在費力情況中擔當生存磨練,降服依賴性,對人的發展有緊張的意義。

這篇散文文質兼美、雋永耐讀。借種樹喻育人,原理深入淺出。使文章立意更深遠、心情達意更蘊藉。文章還接納懸疑法,以作者眼中種樹人種種稀罕的舉動為線索,層層設疑,引起讀者的好奇,引人入勝,加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二、學情分析

班級中絕大多數學生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學習方法,具有較好的表達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的設定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共同發展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瞭解本課寫作背景和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2、整體理解文意,概括段意,提煉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3、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這個教學目標的設定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區域性思維——遷移拓展。

教學重點:種樹人的話和“我”從中感悟

教學難點:育人的道理

四、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1情景設定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五、說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相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1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3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懸念法:帶著問題,鞏固提高。

其中,討論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六、教學程式:

(一)激趣揭題,質疑定標

1、開課伊始,我這樣匯入新課:同學們,猜猜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出示桃花心木種子模型)這個模樣怪怪的東西,是樹的種子。它長著一個長長的翅膀,每年的端午節前後,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種子會像竹蜻蜓一樣隨風飛舞、旋轉飄落,心也隨著輕盈起來。所以我們又把它叫做“會飛的種子”。

2、揭示課題:同學們,知道它是什麼樹的種子嗎?隨學生的回答板書──桃花心木。

3、交流資料:通過課前預習,誰來說說對桃花心木的瞭解和認識?學生交流過程中,當說到桃花心木的樣子的時候教師隨即板畫。

教師小結:是啊,這種樹的木材由於有著淡紅色桃花般的色澤,所以有了這個好聽的名字──桃花心木。讓我們齊讀課題。

二、通讀課文,理清順序

在這個環節中,首先指名接讀課文,瞭解學生課前預習情況,然後快速瀏覽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圍繞桃花心木寫了一件什麼事?隨後在交流文章主要內容的過程中,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三、研讀課文,感悟哲理

1、啟迪發現,順學而導:

教師小結上一環節的教學,並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第一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這麼高大優美的桃花心木種樹人是怎麼培育出來的呢?(教師隨即板畫桃花心木苗)請自由讀1~11自然段,你從中有什麼發現?

2、深究解疑,感悟用心:

⑴發現了種樹人這些奇怪的舉動,產生了這樣的疑問,那他這樣澆水到底有沒有道理呢?繼續讀書,邊讀邊想邊畫,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⑵發表見解,感悟種樹人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