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國小美術說課稿模板錦集10篇

才智咖 人氣:6.85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美術說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國小美術說課稿模板錦集10篇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1、教學內容:人民美術出版社六年制國小美術第一冊,《誰畫的魚最大》

2、教學目標:

顯性目標:應知: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兩者之間的關係,知道大小是在對比中產生的。

應會:能大膽作畫,充滿畫面,畫一條大魚。

隱性目標: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3、重點:對魚造型的把握

4、難點:對主體物與次要物體大小比例的掌握

二、說教案設計依據。

1、根據愉快教學原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思維會在快樂、輕鬆、的氛圍中被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

2、根據課程理念設計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於教材中怎樣呈現,是課程內容的設計是否體現課程改革理念的重要標緻。為此我以建構主義理念和課程改革目標為指導,更新教材觀,打破舊教材模式,探索新的呈現教學內容模式,為學生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打好基礎。

三、說教法和學法。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具有很強的學習潛力,學習的途徑也多種多樣,所以我在達成設計、應用這一塊時,可採用多種方法。

1、將教學內容設計為案例學習,使學生知其是什麼?瞭解材料、技法及形式特點和怎樣創造出來的。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習得主導知識和技能以及美術學習的思維方法。併成為舉一反三的典型。

2、把教學內容設計為問題學習,把知識設計成學習情境中問題,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主動探究與交流。在探討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知識、內化知識建構知識。3、把教學內容設計成專案學習,使學生在富有情趣的學習情境中學習的過程。

四、說教學程式設計。

1、聽聲音匯入,再看課件,觀賞海底的各類魚。

目的是完成欣賞、評述。通過欣賞,評述對學生進行美的感染,感受熱帶魚鮮豔的色彩的美麗的花紋,形狀,外形,環境。

2、欣賞農民畫〈戲魚〉。

目的:1、是豐富欣賞內容,體現人文內涵。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美術知識、拓展審美眼界。從未鞏固知識點大小通過對比與襯托而產生。

3、魚的大與小如何凸顯這一點,讓學生知道是在對比中產生。

4、課後延伸。

讓學生不僅發現了美,還要創造美,明確大小產生於對比,以及關於魚的知識點: 部位 花紋 外形 環境 。通過教師的演示,樹立了學生學好美術的信心,為下節課做了很好的準備。“相信你們也能做得那麼好,起到一個很好的延伸作用。

以上就是一年級美術:誰畫的魚最大 說課稿.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美妙多變的線條》是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美術第四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本單元是以“人際關係與生活”為主要取向的課程,“點線色你我他”是單元的主題。本單元共四課,均以“人”為媒介,以學生熟悉和客觀存在的事物進行聯想,誘發學生的想象力。本課的主要內容是認識線條的運動變化以及線條對人類情感的表現。

線條是一種神奇的符號,它隨著兒童塗鴉的開始,便陪伴著兒童成長,成了許多孩子表達內心世界的手段,這種用線來表現兒童內心世界的東西一旦被引上正規化的道路,將完成用線造型的環節。用線造型的訓練在兒童美術實踐中被瞭解、掌握、運用,能幫助兒童充分的展現自己的創造性,開發兒童的潛能和智力能力。一二年級學生處於幼兒期向兒童期發展中,兒童的美術活動主要體現為遊戲性。因此,美術課不要過多的講繪畫知識和造型原理,教學要求主要是使學生通過觀察、體驗、記憶、想象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形象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本節課,我準備運用大量的美術遊戲、音樂遊戲幫助孩子們瞭解線條的節奏感,大膽運用各種各樣的線條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創作優秀的個性化的兒童美術作品。

2、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結合低年級學生特點,本著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

A、認識各種直線、曲線及其作用;

B、感知線是繪畫語言之一;

C、培養學生線控與線性的感知與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A、在遊戲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感受聽覺的“線”,激發記憶與發現的興趣;

B、在比較中體驗線條的美感;

C、在創作中訓練線的表現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A、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及其美感,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B、能與同學合作交流,學習人際交往;

C、能用審美的眼光觀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提高審美能力。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及其美感,體會線條表現出的情感。

難點:學會用不同的線表達自己的情感。

4、課型:

造型﹒表現

5、課時安排:

一課時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採用下列教學方法。

二、說教學方法

(一)說教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準備採取以下教法:

(1)“啟發引導法”,根據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我以例項為線索,充分動用教具,不斷採用欣賞、啟發、討論、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例項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2)“演示法”,根據心理學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據詞語的描述或圖樣、圖解、符號記錄等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因此,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具,展示教學相關資料,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讓全班學生都能用多種感官感知到演示物件。演示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與實物、多媒體教具的交替使用,用語言渲染演示,用演示形象地說明講授的內容,把演示與講授有機結合,更好地引導學生邊看、邊聽、邊思考、邊議論,以獲得最佳效果。

(3)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嘗試、在探索中創新,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總之本節課的全過程主要是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二)說學法

線條是繪畫藝術的重要語言與工具,在藝術領域中既有視覺的“線”又有聽覺的“線”,理解它們的節奏與情感是比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識技能和創造思維,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運用不同節奏的線條來表達各種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節課,學生可以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藉助教師準備的大量例項、音樂等課件演示和參與體驗性學習活動,產生“記憶”與“聯想”,在多元的文化環境中形象地認識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條以及繪畫中的線條,感受聽覺的“線”,發展創造思維,陶冶藝術情操,學會人際交往。

三、說教學程式

《美術新課程標準》提出:“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一堂課的每一個環節,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個性。為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的教學程式如下:

(一)創設情境觀察線條形態

意圖:觀察線條的形態,激發學習興趣

過程:

(1)遊戲匯入

根據教育學原理:直觀性教學能顯示事物的內部結構、發展過程,使肉眼感知不到或短時看不見的現象或事實出現在學生面前,有利於學生充分觀察和思考事物的變化。因此,在課堂教學之初創設一種真實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學生喜歡做遊戲,可以從這一點切入主題,喚起學生對本課的興趣。教學開始部分,“繞線”遊戲匯入:每一位同學小時候大概都玩過這種遊戲,它可以是一個人單獨操作,也可以是兩三個人共同操作。讓學生利用準備好的毛線,自由選擇遊戲方式。在翻線的過程中注意提醒學生觀察線條變化的不同形態。再欣賞課件1“運動的線條”,在欣賞的過程中提醒學生觀察表演者手中的綵線有哪些變化,並把這些變化畫在紙上。

(2)引出課題:線條

(二)走進生活感知線條節奏

1、探究活動一:尋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線

意圖:感知線的節奏,認識到線條的存在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過程:讓學生們想一想不管我們畫什麼筆尖落到紙上畫出來的都是什麼呢?(演示)生:“線”。師:“對了,是各種各樣的線,我們先一起來找一找,在生活中,自然界中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線”?學生充分發言後演示課件2“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學生欣賞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線,並提醒學生注意觀察這些線是不是相同的?如果不同它們有什麼區別?各自有什麼特點?學生討論、發言後選出代表將不同節奏的線畫到黑板上,教師講解這些線條的疏密不同、粗細不同、起伏不同正體現了線條不同的節奏。

2、探究活動二:聽音樂畫線

意圖:感受聽覺的線,啟發學生髮展創造思維,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

過程:由線條的“節奏”自然過渡到音樂中的“節奏感”,出示課件3“聽音樂畫線”,播放兩段音樂,請同學們在紙上將兩種節奏畫出來,並邀請幾位同學到講臺上選用一種教師準備的材料將聽到的不同節奏表現出來。這一環節學生們在愉快、興奮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融入到美術與音樂的藝術魅力中了。

(三)合作比較探討線條美感

3、探究活動三:我們的發現最多

意圖:在“比較”中感受線的豐富多變,與同學合作交流,學習人際交往。

過程:將五種“比較內容”分別裝入不透明的袋子中,讓學生分小組選擇、探討各種線的不同美感,體會線的豐富多變和美妙,然後各小組彙報,教師歸納板書:曲線、直線、粗細線,有疏有密變化多。(教師可以提供一些適當的感覺詞語)

A、直線與曲線的比較B、曲線與折線的比較C、粗線與細線的比較D、線的疏與密的比較E、長線與短線的比較

(四)探究發現體悟線條魅力

4、探究活動四:畫家與小朋友的畫美在哪裡?

意圖:感受線是繪畫的基本元素之一,感受畫面線的組織、排列的美感和各種線表達的情感。

過程:出示課件4“畫家與小朋友的畫美在哪裡?”,讓學生欣賞一些線描畫,提醒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思考以下兩個問題:A、他主要運用什麼線來表現的?B、猜測一下畫者在畫這幅畫時心情怎樣?學生討論後積極發言,得出結論:線條反映了畫者不同的心情:有平靜的、煩躁的、激動的、愉悅的等等。教師請出幾位同學在黑板上用線條畫出一種情緒,其他同學來猜猜他們表現的是什麼樣的情緒。學生們在這一環節積極投入到繪畫遊戲中,體會了線條的魅力。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能夠說出5—10件左右對稱的物體。

2.能夠用對印的方法表現2—3幅作品。

3.瞭解對稱圖形帶給人們的一般感受。

教學重、難點:

1.是否能說出對稱圖形帶給人們的一般感受.

2.是否能留心觀察對印作品產生的肌理效果。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顏料、調色盤、筆、抹布、水罐等工具材料。

(2)教師準備與學生一樣的材料及範畫。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

活動一:

讓學生觀察教材上的製作過程圖,鼓勵學生在紙上試一試,之後,可以讓學生交流在詩作中遇到的困難,大家一起幫他出主意,主要談談,什麼情況下印的很清晰,什麼情況下不容易印清楚,同時教師可以舉例相關學生作品。

然後組織學生討論:那些物品適合用對印的方法來表現,除了書上的,你還能舉出那些?

活動二:

教師示範:調色,繪畫,對印。

學生在正式的作業紙上練習。(由學生對顏料及水分的控制能力有差異,氣候情況對作業效果的影響也很大,特別是晴朗的天氣,顏料乾得很快,動作稍稍慢一點就印不出來了,因此建議老師讓孩子使用水粉顏料,調色過程中儘量少加水,並且,可將作業紙裁得稍小一些。)

活動三:

學生作業展示,請學生談談在作業中發現的問題及自己是怎樣解決的。

收拾與整理

第二節

活動一:展示學生上節印製的作業,讓學生將作業拿得遠一點,“看一看,想一想,我印出來的東西象什麼?”然後進行添畫。構圖有缺陷的,用添畫來補救;形象不清楚的,用添畫使它具體;色彩不豐富的,用添畫來點綴。可以直接用筆畫上去,添畫的時候注意對稱。

活動二:

展示作品,欣賞學生及教材上的作品、圖片,讓學生談談感受,如:平衡、完美等等,學生所說的與對稱相關的都予以肯定。另外,在對印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偶然的、奇妙的效果,可提醒學生注意觀察、欣賞。

活動三:

有目的的創作一幅對印作品,再進行添畫。收拾與整理:

將工具洗乾淨,將桌子擦乾淨。

課後拓展:將作品製成卡片送給師長或朋友。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有趣的鞋子》是蘇教版第九冊第九 課教學內容,為了在40分內進行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的美術教學,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藝術成就感。我把這個鞋系列課教學內容,分解為三個專題進行教學。前面已經學習了《漂亮的鞋》、《鞋的聯想》,《我設計的鞋》作為這節課的內容來完成。由於學生的日常穿著鞋都是家長幫助他們選購,所以學生們外出旅遊或參加某些活動時,穿著方面,就很難反映出性格特點和個性品位。本課的設定就是讓學生親自設計繪製鞋,這一活動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動手能力和審美情趣,並讓學生深刻體會到鞋除了實用功能以外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位。將想象變成現實,是人類創性的最高體驗。

2、學情分析與教學思路

現階段的國小生他們充滿活力而富有幻想,對時尚的事物較為敏感,特別是對鞋的穿著與設計更為喜愛與感興趣,雖然學生前已經學習了相關知識,有一定的基礎,但是他們也還存在著對鞋文化內涵等設計上的盲點問題。因此,安排這一課的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精心設計質疑、釋疑,審美體驗、作品比較、分析交流、設計製作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生活、美術與情感等方面的聯絡,把美術學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層面提高到美術的文化學習的層面,讓學生在美術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和情感昇華。

依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教材的要求,結合本校學生實際上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引導學生欣賞設計製作風格獨特的鞋;

2、引導啟發學生將自己設計的鞋用不同材料表現出來;

3、通過創作活動,訓練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

4、對鞋進行藝術審美評價,在今後的生活中善於發現美、創造美來裝扮和美化自己的生活。

教學重點:鞋的設計構思和個性化風格的表現.

教學難點:找到適合的元素,設計出具有個性的鞋。啟發學生將自己設計的鞋用不同材料進行表現。

二、說教法

教是為學服務,教師在教學中事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使本課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切實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審美的效果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情景對於學生的學習有著感染、暗示、激勵等作用,一個好的情景創作可以為課堂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佈置學生收集有關鞋相關資料,師生穿著自己喜愛的鞋來到課堂,拉近師生間的關係,也拉近了學生與課堂的距離,很好地創設教學情景,提高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積極性.

2、引導式教學法:根據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我認為這種教學方法適合於五年級的學生,因為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感性認識.因此,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資訊科技,創設與本課題相關的圖片,以問題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不斷採用觀察、對比、啟發、討論歸納相結合.生動直觀的畫面,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性意識,讓每個學生都能輕鬆愉快地參與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

3、演示操作法:演示操作法:為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知道藝術創作的步驟和方法,提供可借鑑的範例,在講解鞋的設計、製作和色彩搭配時,我運用演示操作法組織教學.

三、說學法:主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意識與探究學習法

教育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教學的全過程中,我把設疑、發現、探究、體驗實踐等學生認知能動性凸顯出來,在學法上我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與探究意識,蘇霍姆林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的知識情感,乃是喚醒青少年特有對知識興趣的重要條件。” 為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將自己的作用定位在引領學生用銳利眼睛去發現美、用深刻的頭腦去思考、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受美、用一雙巧手去創造美。

四、說教學程式

課前準備:

教具:課件展示各種鞋

學具:學生準備:彩紙、紙盒、泥、線繩、顏料、剪刀、膠水等。

為了順利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的教學程式如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上課伊前,我讓學生穿著自己帶來的鞋,到前面來做小模特,學生排著隊,學著模特步,隨著音樂展現自己的鞋。這一環節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學習興趣。隨即課件展示讓學生欣賞各種風格、主題的鞋圖片.教師提問:“這些是什麼服裝?”、“它有什麼作用?”、“如果我們要參加一個特定主題的活動,市面上的鞋能滿足我們的需要嗎?”從而把鞋帶進學生的生活,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慾望.其實,鞋就在我們的身邊.接著揭示今天學習主題-《我設計的鞋》。

(二)嘗試製作

如何才能擺脫千人一面的現象,設計出個性特徵的鞋呢?其實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慾望,首先,我設定幾個題材,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嘗試繪製鞋。這一環節讓學生運用自身原有的知識與能力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接著討論:哪組繪製的鞋最有特色?你最喜歡哪一件鞋?各小組發表自己的評價,在多元評價中讓學生在交流中互動,在互動中感受學習的自主和樂趣.根據學生討論,教師最後強調鞋的設計方法(板書):運用什麼材料、如何進行製作並進行描繪。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出處、分析

《出殼了》選自人教版國小美術新課程標準二年級下冊第八課,本課教材除了從自然生命的規律發展出發,從容易理解接受的角度出發以外,也以孵化作為引子,根據生命形成的過程,延伸到創作的發生、發展、生成的過程,進而使學生能大膽聯想,創造出新穎的、表現獨特的作品來。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概括的造型表現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探索生命的奧祕,啟發學生回憶與聯想小動物出殼時的情景。

2、技能目標:通過記憶和大膽的想象,用自己獨特構思的表現形式來感受生命的不屈和美麗。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關注生命。

(三)教學重點 :用獨特的構思表現動物破殼而出的情景。

(四)教學難點:表現的自由性和不同種動物的特點,通過欣賞、鼓勵等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二、說教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我主要採取“觀察——引導——啟發——創造”,以小雞出殼為線索,充分利用客觀條件,不斷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觀察活動,懂得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關注生命,捕捉感人、美麗、生動的瞬間,表現自己的不同感受。

三、說學法

據教學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1)觀察嘗試表演的學習方法(2)大膽、創造的造型表現力

四、說教學程式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流程:

(一)故事匯入,瞭解生命是怎樣誕生的。

(二)在欣賞 ,感受小動物出殼時的情景。

(三)創新與表現

(四)欣賞與評價

下面,我向各位詳細介紹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瞭解生命是怎樣誕生的。

每個寶寶都是媽媽經歷了十月懷胎,你們也是。在媽媽的肚子裡經歷了 十個月,在出生那天,就用手腳蹬。是告訴媽媽,“我要出來了!”這天是你的生日也是媽媽受苦的一天。媽媽經歷著痛苦也享受著幸福,因為媽媽有了你這個可愛的孩子。動物也是一樣,他們有他們的方式來到這個世界。

雞蛋寶寶帶著媽媽的體溫來到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它在雞媽媽的精心孵化下,蛋寶寶的內部慢慢地發生了變化,慢慢地變成了一隻小雞,到了第21天的時候,小雞終於破殼而出了。

(二)在欣賞 ,感受小動物出殼時的情景。

接著,請同學們來做做小雞從殼裡出來的樣子。(破殼——用嘴啄開殼啄開一圈——完全破殼——掙脫卵殼——用腳伸展——步入殼外世界。)

有的很新鮮、有的很自豪、有的很嬌氣躲在媽媽的身邊、有的很友好和其它小夥伴一起打鬧、而媽媽看到那麼多的孩子出世了,又是愛惜又是激動。

還有什麼動物是象小雞一樣從殼裡出來的?如:恐龍、企鵝,雞,鴨、鳥類、鱷魚、蛇(教師課件展示各類的動物的形象)

它們一出生最想幹什麼?比如小海龜、企鵝等等。(播放課件)

我們共同欣賞小朋友的畫。(播放課件)

小組討論、交流。

小朋友們,我們不但觀察了小動物出殼的情形,還欣賞了小朋友的作品。下面請同學們談一談你想畫什麼?(如:小雞和雞媽媽、小鴨剛出殼的情形、小海龜奔向大海的情形。)

(三)、創作與表現

與學生探究小動物出殼的表現方法:

(1)生命自然形成的連線圖。

(2)媽媽和出生的小動物、未出生的小動物 的心情。

播放以出殼為題材的美術作品,同時播放音樂,讓孩子們在視覺和聽覺的共同影響下創作出新穎的、表現獨特的作品來。

(四)、欣賞與評價

教師收起幾個學生作品(好、中、差各一件)讓大家評一評。從以下幾方面來評:造形美、色彩美、裝飾美等三個方面來品評。優秀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讓學生自己找出不足,然後讓學生自己修改,並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後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

最後教師總結談話,鼓勵同學們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關注生命,捕捉感人、美麗、生動的瞬間,表現自己的不同感受。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6

教學目標:

1、收集船舶的圖片、模型等資料,認識船的造型特點和結構、功能,瞭解船的歷史與文化。

2、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結構和特點,描畫出自己喜歡的船。

3、瞭解材料特點,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確操作技術,製作一艘(木)船。

4、養成細心觀察、精心製作的習慣,培養不怕困難的探索精神。教學重點:瞭解人類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載體——美術的傳統媒材。教學難點:掌握貼上畫的製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探究學習

1、用3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用線條勾畫一艘船。

2、嘗試作業點評

(1)船的外形結構瞭解。

(2)作業分析,船體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種圓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組合。

3、教師質疑:怎樣畫得更美,更具體,更有特色?

二、欣賞了解

師生共同拿出收集的關於船的圖片資料傳觀,瞭解各種不同型別的船的外形特點。

三、師生探討

1、教師選擇一艘艦船模型進行示範描畫。

2、質疑:

(1)繪畫作品是否畫得像船模型?

(2)教師怎樣刻畫船的區域性?

(3)船艙的表達採用的是平面形組合還是立體形組合?

3、教師選擇學生嘗試作業中的一幅進行改畫。

4、師生交流寫實性繪畫的特點。

要求:表現出立體感,注意前後遮擋、形體穿插。

四、嘗試創作

1、提供作業方式:

(1)根據自己帶的圖片資料或模型畫船。

(2)提供兩幅船的圖片,讓學生選擇描畫。

2、作業要求:將自己喜歡的船模型或攝影圖片描畫下來。抓住船的外形特徵細緻刻畫。

3、學生作業。

五、評價交流

1、學生將兩次作業比較欣賞,談感受。

2、欣賞大師的作品,再現真實的生活。

第二課時

一、欣賞激趣

1、引導學生觀察做木船的過程。

2、揭示課題。

二、認知了解

1、學生根據自己帶來的材料,說說其分別適合做船的什麼部位。

2、教師小結:長的木頭適合做船體,薄的木板適合做船的甲板和船艙,短小的木頭可用來堆砌船艙等。

3、啟發思考:在製作中木材不符合自己的構想要求,該怎麼辦?

4、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現場演示切割或修削板材、鋸木頭的方法,如製作甲板選擇長方形木片,分別裁切兩個或四個角就行了。

三、嘗試體驗

1、小組合作嘗試用木頭等材料組拼成一艘船。

2、在製作中思考以下問題:

(1)船體制作成什麼形才符合力學要求?

(2)怎樣使船體更美觀,更有特色?

(3)用什麼辦法使你做的船變得更牢固?

四、講授釋疑

1、展示學生的作品,教師引導觀察。

2、通過作業評析瞭解組拼船體的方法:

(1)下面大上面小,逐步向上搭建。

(2)左右兩邊搭建,平衡感較好。

(3)組拼時注意大小木頭的搭配,高低起伏的變化。

3、老師再次出示做好的木船範品與學生作業比較,解決工藝製作的技術問題和細節處理問題。

五、拓展思路

學生欣賞各種船的圖片資料,談自己的構想。

六、學生製作

學生兩人合作製作一艘自己喜歡的木船。要求:造型美觀,富有創意。滲透:安全意識、環保意識。

七、遊戲激趣

1、展示:將學生做的船放入水中漂浮、玩耍。

2、質疑: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船”不下沉?出示範品啟示。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7

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人教版國小美術課本第一冊第8課----《魚兒遊遊》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魚兒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在兒童的世界裡魚兒是他們熟悉和喜歡錶示的物件,通過看一看動畫片、做一做遊戲、動一動手由淺入深地引導同學嘗試用彩色筆、彩色紙、彩泥、樹葉、等多種資料製作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魚兒。鼓勵同學大膽表示與眾不同的魚兒造型,從而促進同學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

《魚兒遊遊》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在本節課前面佈置了《淅瀝的小雨》、《美麗的印紋》、《紙風鈴》等課,已經讓同學接觸到了用顏料彩筆等工具進行繪畫,用彩泥、彩紙等手工資料來表示畫面,而《魚兒遊遊》這節課是在此基礎用“剪紙、撕紙、彩筆繪畫、彩泥製作、綜合資料”等方法來表示畫面,複習運用了前幾節課的學習內容。而在本節課後面佈置了《我在空中飛》、《鮮花送老師》、《我做的文具》等課,這幾節課主要是通過彩紙彩泥以和綜合資料來表示畫面,為此打下基礎。所以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橋樑作用。讓同學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示美、發明美。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引導同學欣賞、觀察各種各樣的魚兒,感知魚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魚的美,並能用自身喜歡的方式來裝飾魚兒,培養同學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能用繪畫、撕紙或剪紙等多種方法表示水中游動的魚,尤其是用樹葉、彩泥等綜合資料來做魚,並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同學對魚的表示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同學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資料,對不同的資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示他們所知道的東西。現在的小朋友以獨生子女居多,他們接受資訊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聯想奇特,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喜歡依照自身的想法自由的表示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示自身,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資料來稚拙地表示自身的想法。而《魚兒遊遊》這節課就是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示自身的想法,符合同學發展的特點。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同學情況的掌握,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引導同學欣賞美麗的海底世界,讓同學用不同的資料來表示魚兒。

操作領域:學會運用剪、貼、畫、拼接等手段在各種資料上製作魚兒,鍛鍊動手能力。

情感領域:讓同學在欣賞的過程中得到美的薰陶,在動手製作中懂得珍惜自然,保護生靈,增強同學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維護自然的責任感,激發同學對人類生態維護的意識。

四、教學法分析:

1、觀察動畫片激發學習興趣。

2、欣賞圖片知道魚的形狀。

3、做魚的遊戲活躍課堂氣氛。

4、示範製作方法。

5、創設情境激發創作潛能。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1、動畫引入,激發審美期待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見過大海呀?是啊,蔚藍的大海一望無邊,當海面上波濤滾滾的時候,海底卻是另外一番景緻。想不想跟隨老師一起去美麗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遊一番呢?”教師充溢誘惑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同學的好奇心,適時播放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中的精彩片斷。吸引同學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讓同學留戀、嚮往。同時也把同學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身去觀察海底世界,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同學說說海里的主角,同學爭先恐後,將課堂氣氛推向第一個高潮。接著揭示今天的學習主題;《魚兒遊》,從動畫片到課題,從同學的興趣,到勾起同學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遵循了同學的心理特點,使同學堅持對繪畫的興趣和著手錶示物象的激動。

2、觀察發現,感知魚兒形狀

用課件展示一張不同形狀的海洋魚組成的畫面並問是由哪些形狀組合而成的?讓同學在欣賞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去觀察,再結合自身的觀察來說一說。當滑鼠移動時不同幾何形外輪廓都會變色,這樣雖然畫面色彩豐富,但同學卻能發現這些魚都是有什麼形狀組成的,在這裡反覆強調魚的不同幾何形狀,從而讓同學直觀掌握了繪製魚的方法。概括成各種簡單的幾何形進行組合,稍作裁剪或裝飾,再給它們穿上美麗的花衣裳就能發明出許多美麗的海洋魚兒來。兒童的'造型方法生動、、變形、誇張,甚至籠統;讓小朋友對結構有所認識,以兒童所特有的天性,繪畫語言會更生動,更具表示力。

3、演魚賞魚,走進魚兒世界

小朋友都有表示自身的慾望,讓同學戴著魚的頭飾用肢體語言來表示一下魚,這一環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為同學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將魚表示得更加生動打下了基礎。接著課件展示讓同學在音樂中欣賞大量海洋魚的美麗圖片。我特地採用課件製作的方法將圖片欣賞設定由黑白色到彩色漸變,這樣就讓同學在無形學會了通過現象認知色彩,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慾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啟用原有同學對繪畫的製作方法,問同學:“你會用什麼美術的方法來表示魚兒呢?”“用彩色筆畫;用彩色紙剪貼;還可以用彩泥做。”根據同學回答我歸納出四種方法:塗色繪畫、色紙剪貼、彩泥製作、綜合資料。針對所總結的方法做演示補充說明,如:還可以用樹葉等綜合資料來做,讓他們進一步對今天所學內容加以認識和掌握。我們的教學首先應考慮的是小朋友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根據小朋友接受技能的特點而採用上述方法。

4、畫魚做魚,展開創作過程

讓同學看著小狗潛水員和它的“鯊魚號”潛水艇的卡通畫面,提出“你準備採用哪些方法來表示你心中的魚?你想要表示的魚是什麼形狀的?它穿的是什麼花紋的衣裳?”這三個要求,創設情境將繪製過程應注意的問題設計成坐上這艘潛水艇的注意事項,至始至終都讓同學沉溺在所創設的海底世界這個情境中,讓同學有身臨其境感覺。

然後讓同學把自身繪製的美麗魚兒貼到黑板上繪有美麗水草和珊瑚的海域,有幾個同學直接上去畫。在此過程中繼續播放剛剛大量的海洋魚圖片,迴圈的圖片欣賞,讓同學在充溢愉快感的藝術氛圍中進行發明,有所參考,拓寬視野,活躍思維,讓他們在無形中受到了美的薰陶。製作過程中鼓勵同學把多種方法結合使用,畫出做出和他人不同色彩和形狀的魚兒,展開競賽,這樣就激勵同學創新、提高了同學的發明能力。

六、課堂評價

1、評魚析魚,分享創作快樂

師生一起欣賞黑板上同學創作的美麗海景,先讓同學互評自評你覺得哪條魚最漂亮?引導同學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品評: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適、形狀的變化是否生動、資料的運用是否獨特。然後師生互評,教師肯定同學的評價,優秀的作品和時給予褒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後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個小小心靈對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構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宣洩之色彩,不受任何約束,這正是兒童作品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

2、散文欣賞,擴充套件延伸

教師談話:小朋友,剛剛我們用眼睛欣賞了海底世界的美,又用雙手發明了海底世界的美,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再一次用耳朵來感受海底世界的美,欣賞配樂散文《海底世界》。同學再一次領略到大自然給予人類的海底美景,將文學和音樂整合在美術課中,從多方面對同學進行美的薰陶,從而讓同學進一步瞭解大海,拓寬同學的知識面。

最後教師總結談話:海底世界非常美麗,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人類的瑰寶,我們在感受它美的同時更有責任去維護它,那怎麼去維護呢?請小朋友下課後去收集這方面的資料,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讓同學懂得珍惜自然,保護生靈,增強同學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維護自然的責任感,從而激發同學對人類生態維護的意識。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十二生肖》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五年級下冊教材的內容,這是一節工藝製作課,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教材的要求是:用彩泥製作十二生肖。也可以用剪紙或用拼貼的方法表現十二生肖。我根據教材要求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用彩泥製作十二生肖。第二課時用剪紙或用拼貼的方法表現十二生肖。這裡,我將第二課時內容作為我的說課內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學習剪紙或拼貼製作,不僅是讓學生們接觸傳統剪紙方法,更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誇張想象能力、創造性思維等能力,在學習中體會手能創造美的樂趣,用剪紙或用拼貼的方法表現十二生肖,將童稚娛樂活動融於美術學習活動中,做到在玩中學,在玩中創造,寓教於樂。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國小美術教學提出的“既重知識與技能,又重過程與方法,更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既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又主張合作與探究”等方面的要求,我為本節課的教學制定了以下目標:

認知領域:

1、通過本節課學習,讓學生了解十二生肖的有關知識,在製作拼貼十二生肖的過程中,學習變形、誇張的藝術表現手法。

2、學習紙條造型的方法,通過教學,把握用紙條造型的方法,能生動地拼貼生肖圖。

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耐心細緻、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以及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造美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用拼貼的造型方法,製作出自己喜愛或自己的生肖造型。

四、教學難點。

把握紙質造型的技巧,拼貼平整、牢固。

教具預備:彩色水筆、卡紙、鉛筆、彩紙、刀片。

五、教法、學法

為了真正讓美術課活起來,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及思維特點,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我預備採用“直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以及“示範教學法”。在學生的學法指導上我採用“觀察法、討論法,操作法,欣賞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同時,我還用生動有趣的畫面吸引學生,通過這些教法、學法,指導學生用紙條拼貼的造型方法,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愛好,也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更增強美術課的綜合性和個性化特點。學生們通過學習,製作出自己喜愛或自己的生肖造型,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六、教學流程

(一)、謎語先導,目標定向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我在教學用謎語匯入“一人有一個,你有我有大家有,全班有幾個?正確一計算,只有十二個。”同學們你們猜一下,這是什麼?(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集中學生的留意力,使學生對這節課佈滿好奇心。)

在學生回答“是十二生肖”後,我告訴學生:

“這是生肖,我們每個人都有的生肖,像老師我就是屬——鼠,而小朋友們是屬什麼呢?(由此引出板書——十二生肖)

接著,讓學生交流十二生肖的 排列順序:現在有誰能告訴老師十二生肖的是怎麼樣的?(這裡可以給學生適當的提示:比如像老鼠排第一,牛反而排在後面……)

再出示十二生肖的彩泥製作作品,讓學生辨認十二生肖。

最後師生合作,動手排列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1、鼠 2、牛 3、虎 4、兔 5、龍 6、蛇 7、馬 8、羊 9、猴 10、雞 11、狗 12、豬

(二)、聽講故事,竟猜生肖

我通過講一個貪財的知縣老爺在自己夫人生日和自己生日時,要手下送禮的故事,讓學生猜猜知縣老爺的生肖和他夫人的生肖。(在此插入故事,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新知識,並會牢記本堂新課內容。)

(三)、演示創作,明確方法

1、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自己最喜歡的生肖。在動手做之前,請學生看一幅畫。(在黑板上出示十二生肖的製作範畫,這樣能讓學生更直接地知道自己本堂課要做什麼,並且能引起他們製作十二生肖的慾望。)思考回答,有誰能知道老師這幅畫是怎樣做成?

2、在學生明白是用紙貼上去的後,讓學生明白製作步驟:先做什麼,然後做什麼?最後做什麼? (在此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適當的糾正並進行總結板書。)

(板書:步驟:一、選畫;二、在卡紙板上畫稿;三、剪綵紙; 四、貼上 )

3、在黑板上演示製作過程,並簡單說明每一個步驟,指出特殊該留意的地方。通過現場演示,能讓學生更直接地接受所學內容,更輕易把握製作技法,並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接受把握製作技法。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還充分考慮到學生參與的“面”與“度”,通過讓學生自己回憶、感受,再小組討論的方式,讓每個人都能夠動手、動腦、動口,相信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個性能得到張揚,能力也能得到極大提高。

( 四)、指導製作 培養能力 。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發揮的課堂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我將學生分成四組,進行拼貼比賽,拼貼自己最喜歡的十二生肖,看哪一組做得又快又好。通過比賽,使整堂課的教學形散神聚,學生的情感也在教師一步一步引導中、學習活動一步一步拓展中得到昇華。

( 五)、品評欣賞 培養情趣。

每組派代表,上臺介紹自己組的最佳設計作品,教師做小結性講評。為了能讓美術課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我除了精心設計匯入和各種教學活動外,在評價過程中我首先讓設計者介紹自己的設計意圖、製作經驗,發表自己對作品的看法,讓每個學生都成為主動參與者,這樣既使美術教學與生活融合,也能讓學生對這堂美術課留下深刻印象,喜歡美術課。

(六)、總結:

1、總結學習情況。

2、佈置課外作業。

利用課外時間,拼貼全家人的生肖圖有順序地掛在房間裡。

(這節課我充分利用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係,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去挖掘、去體會,並以鼓勵為主要方式,讓學生布滿信心與自信,更有愛好地去完成自己的作品。)

七、板書設計

好的教學板書的效果是眾所周知的,教學板書各有不同的作用,我設計本節課的板書 是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把握用紙條造型的方法,能生動地拼貼生肖圖。因此,我的板書是 :

十二生肖

排列順序:1、鼠 2、牛 3、虎 4、兔 5、龍 6、蛇 7、馬 8、羊 9、猴 10、雞 11、狗 12、豬

製作步驟:

1、選畫;

2、畫稿;

3、剪綵紙;

4、貼上

國小五年級美術說課稿2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五年級美術下冊第十課《風的魅力》,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說課要求,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具學具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八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風的魅力》是人教版國小五年級美術下冊第10課,屬於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

領域。

教材的要求是引導學生認識風能,運用各種材料加工出風力玩具。在製作風能玩具的樂趣中,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想象力與創造力。

本課是一節集欣賞性、科學性、創造性、樂趣性於一體的美術課。根據教材要求,本課用一個課時教學。

二、教學目標: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新課改的精神和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認識風能。

2、過程方法目標:運用各種材料加工出風力玩具。

3、情感態度目標:在製作風能玩具的樂趣中,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想象力與創造力。

三、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屬於國小高年級階段,認知能力和動手能力相對較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本節課的設定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

四、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課的教學

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風能。

難點是:運用各種材料加工出風力玩具。

五、教法、學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 “以學生為主體”和“充分發揮學生個性” 的理念,我將運用直觀教學法、示範教學法、啟發教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採用欣賞法、觀察法、操作法、體驗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他們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六、說教具學具準備:

為了使學生能成功的製作風箏,我準備了以下

教具:多媒體資料、老師和學生風箏作品等。

學具:紙、細竹條、彩紙、細線、剪刀等。

七、說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本課教學重點,完成教學目標,依據新課程標準,我將從以下五個環節設計實施本課教學。

(一)、體驗活動,匯入新課

1、展示同學們帶來的會飛的玩具——風車、各式各樣的紙飛機、飛碟等。

請同學們現場演示一番,學生會爭相演示,會飛的玩具成為課堂的景觀。

經過體驗,讓同學們說說它們為什麼能飛起來呢?小組討論得出是風能的作用。

及時補充風能是空氣中水平流動的氣流,由於空氣有一定的質量,因而流動時必然有一定的能量,這就是風能。

2、引導學生說說風給人類帶來的好處以及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如風能發電,風帆助航,風車提水,風力致熱等等,風能在給人類帶來好處的同時,還會帶來一些災難,如龍捲風、颶風等,我們應該合理利用強大的風能,為人類造福。

引出本課課題《風的魅力》。

(本環節讓學生通過玩會飛的玩具,體驗風的作用,引出本課。本環節用時4分鐘)

(二)、設定情境,探究學習

1、首先播放山東濰坊風箏節視訊,讓學生置身風箏節,感受風箏節盛況和放飛風箏的樂趣。

再請一位同學根據課前收集到的風箏節資料進行解說:

濰坊是風箏的發祥地,製作歷史悠久,屬中國三大風箏派系之一。濰坊風箏題材多樣,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和民間生活氣息。

每年4月20日至25日舉行濰坊國際風箏節,每年都有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參賽。

在濰坊風箏博物館——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專業博物館——陳列展出,題材廣泛,花樣繁多,扎技精湛,造型各異,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留連忘返。

2、問題:同學們放過風箏嗎?——放過

製作過風箏嗎?——沒有。

3、技法點選:(板書步驟)

多媒體演示製作風箏的步驟:

1 將竹條綁紮成十字形

2 用兩根竹條做斜杆,用薄紙蒙在骨架上

3 用一根線拴在橫杆和豎杆的交叉點上,另一根拴在下端

4 美化風箏

(本環節通過觀看濰坊風箏節視訊,使學生身臨其境。並且以學生自己當解說,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對風箏有了更多的瞭解。通過現場示範製作步驟,使學生明確製作方法。)

(三)、學生創作,老師輔導

先請同學們欣賞別班同學的作品,並提議用和他們比賽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

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集體討論創作構思,根據各自帶來的材料,進行製作。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的發揮,我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動手操作,並及時的給予幫助和指導。)

(四)、體驗放飛,總結經驗

製作完成後,風箏帶領同學們到學校操場,進行試飛活動。

有的小組的風箏不僅製作漂亮,而且飛的很好,有的小組的風箏可能會飛不起來。大家一起幫他們查詢原因,並及時調整。

然後讓同學們集體選出最喜歡的風箏作品,並說出為什麼喜歡,並從中評出最佳創意獎、最佳造型獎以及最佳工藝獎等。然後,讓製作者介紹自己的設計意圖、製作經驗,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讓每個學生都成為主動參與者,也能讓學生對這堂美術課留下深刻印象,更加喜歡美術課。

最後教師做小結性講評,回顧本課所學知識,並肯定他們的作品,鼓勵他們生活中也要多動手,勤動腦,享受生活的樂趣。

(本環節首先讓學生通過放飛自己製作的風箏,體驗風能的作用,並感受成功的快樂。課堂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開展學生互評和自評,促進他們的交流學習。)

(五)、課後拓展

嘗試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制作風能玩具。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9

一、準確把握,說教材。

《千變萬化的帽子》是人教版國小美術第八冊第14課,屬於“設計*應用”領域。帽子的種類和用途很多。除了有遮陽、保暖、美觀的作用外,有的可以顯示職業和身份,還有的可以保護頭部避免或降低來自外力的傷害。古今中外的帽子文化更是值得探究的。本課教材的學習要求是:用紙製作各種帽子,而不涉及這方方面面的內容。對 這些內容,可以留待課後拓展。根據學生的特點及課文的特點,擬定本課教學的整體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利用各種不同的彩紙製作立體的帽子。

2、鼓勵學生展開聯想,設計各種不同造型的帽子。

3、體驗製作作品過程中的樂趣。教學重難點:

a、重點是:把平面的紙通過折、剪、貼成立體的帽子。

b、難點是:設計各種不同造型的立體帽子。教學安排:一課時(本說案為第一課時)。

二、有機滲透,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基於課程標準要求,就第一課時設想以下幾種教學法:

1、情景教學法。教學是科學,更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創設平等和諧的環境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也表明創設與學生心境相匹配的情景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動機,所以在新課一開始我就通過讓學生戴上自己心愛的帽子創設情景,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充滿激情地和教師一起欣賞各種帽子的圖片。

2、問題討論法。問題討論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摒棄了傳統教學教師形象的束縛,加大了課堂教學中生生互動的密度,有助於問題的深入,解決了本課的難點問題,同時又為學生創設了寬鬆的學習氣氛。

3、引導觀賞法。這是本組課文訓練重點,為貫徹這一教學目標,在欣賞各種各樣的帽子圖片的部分和欣賞同學們作品的部分,我將用實物展示,讓學生獲得直觀的感受。

三、自主創新,說學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葉聖陶先生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努力創設多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通過本課教學著重培養學生以下幾種能力:

1、學會質疑問難。“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問題,有助於啟發學生思考的潛能,培養質疑問難的能力。

2、積極思維,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為同學解惑。

3、合作交流的能力。教育心理學指出:“合作、交流是人類生活的基本能力。”蕭伯納也曾說:“你一個蘋果,我一個蘋果,交換了還是一個蘋果;你一種思想,我一種思想,交換了便有了兩種思想。”美術課中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可以使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體驗到製作作品的樂趣。

四、優化結構,說程式。

如果說研究教法、學法是教學的前提,那麼我認為合理優化地組織教學過程便是成功的關鍵。這一課時的教學環節設計如下:

1、情景創設,啟發談話,直接匯入課題。

2、欣賞、實踐探究新知。(1)師生簡要交流一下帽子的用途。(2)帶著問題欣賞帽子圖片。①帽子的基本造型。②帽子的裝飾特點。

3、交流觀察和欣賞圖片而得出的結論。

4、請學生提出待解決的問題,由會的學生進行解決。

5、教師適時地拿出該基本型製成的帽子,讓學生觀察。

6、作業要求。

7、學生小組合作設計帽子,教師巡迴指導。

8、交流展示------帽子展示會

9、課堂小結及課後拓展。板書設計:帽子展示會(四周是幾頂造型特別的帽子-----學生作品)課件設計:包括課題、各種帽子的圖片、帽子的基本型、帽子的製作步驟。(詳見四年級美術《千變萬化的帽子》幻燈片。)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10

尊敬的評委老師:

上午好!

我是A美0023號考生,我將進行的是說課,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美術第十一冊第1課 明與暗。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法學法、教學程式七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

一. 教材分析

我根據新課標內容,確定《XXXXXX》一課屬於“————”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二、學情分析

國小生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國小階段學生已經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這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結合國小生的學齡特點,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

三、教學準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備好畫具是上好本課的前提條件。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畫具等。

學生準備:網上資料收集、畫具等。

四、 教法學法

眾所周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促進者、領導者。在新理念指導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進行了多年,廣大教師經歷了“初步認識—初步實踐—課改反思—再認識—再實踐”的課改過程。國小美術作為藝術教育必修學科之一,使國小美術教師有著深刻的體驗和感受。在課改新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很大轉變。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五、教學程式

(1)組織教學:注重學生的畫具準備與分組情況。

(2)創設情境 欣賞XX 我首先設計了“創設情景——欣賞XX”這一環節,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XXXX動畫片段,把學生帶入XX的世界中,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XX,為後面設計XX做好鋪墊,引導學生通過體會XX的意義,懂得珍惜XX,引出本課課題—XX

(3)引導啟發 根據本課的 瞭解XX 其次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啟發 瞭解XX”一環節。先出示一組圖片,通過“?”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瞭解。接著出示一組有錯誤的XX,讓學生觀察分析:設疑引路,歸納總結,突破難點,避免發生同樣的錯誤。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的製作設計了一個坡度,減低了難度。通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4)自主探究 折制XX 接著我設計了“自主探究——折制種表”一環節,因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所以在這環節我先用激勵的語言表揚學生的學習精神,X正當學生情緒高漲,產生積極的探究動機的時刻,我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到書中尋找答案,鼓勵他們根據書中提示,相互交流,積極互動,講解自己的製作想法,瞭解不同的方法步驟,並大膽地展示出一個設計與眾不同的表面。通過這種安排,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在小組中合作、在小組中探討,使重、難點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5)大膽創作 製作XX 為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設計了“大膽創作——製作XX”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在再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鐘面指示明確。製作同時,並播放兒童歌曲X,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搭配等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6)展示欣賞 評價XX 我接著設計了“展示欣賞——評價鐘錶”的環節,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

(7)課堂小結 擴充套件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更漂亮的XX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書的設計 圍繞著突出重點展開。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他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