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範文集錦八篇

才智咖 人氣:2.08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範文集錦八篇

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1

一、 說教材

《四季》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一冊的一篇課文,是學生學習了漢語拼音和識字(一)後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本首詩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詩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感受到優美的大自然從而讓環保意識悄悄地在他們心裡萌生,使他們養成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激勵他們去參與環保活動。課文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及學會本課生字詞,並且美觀地寫字。課文共有四句話和四幅圖,每句話配有一幅圖,第一句寫春天;第二句寫夏天;第三句寫秋天;第四句寫冬天。整首詩歌通俗易懂,字裡行間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本文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識記11個生字,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第二課時複習鞏固,指導書寫生字。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四季不同的美。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

2、會認11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徵,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和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和心理特點,確立本課教學重點為:識字寫字教學與朗讀教學。教學難點: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徵,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通過訓練學生朗讀、背誦課文及識字,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使知識和思想教育互相滲透。

四、說教法學法

國小一年級的課程是學好語文知識的基礎,一年級學生在剛剛學完拼音知識,對拼音還沒有一個鞏固複習的階段,就學習課文,在朗讀、識字等方面才開始接觸,學起來很吃力,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很容易唱讀。還有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對兒歌中所涉及到的“穀穗彎彎”不太容易理解,最好結合實物進行教學,直觀明瞭;理解“鞠著躬”“大肚子一挺”等動作和表演相結合,既有趣有生動,符合低年級兒童好動、好玩的特點,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這樣能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他們感覺到樂在其中。根據這些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情境教學法:本節課,我通過創設一定情境,播放課件和遊戲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其注意力,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熟讀課文法:本著“以讀為本”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通過讀對課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感情,學生就能進一步的感受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感受到語句的優美。

朗讀感悟法: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本節課,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文中蘊涵的情感。

自主合作學習方法: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明確學習任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一旦被激發,教學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上課伊始,我通過多媒體課件放一段錄影:一位小朋友來自四季如春的英格蘭,一位來自炎熱的蘇丹,另一位來自滿山紅葉的北京香山,還有一位來自最寒冷的冰島。 各方的小朋友,因為奧運

而走在一起,相聚在北京!我接著問:“奧運會讓我們成為了朋友,他們各自誇贊著自己的祖國,你能概括的說一說你看到的景象嗎?用你的語言展現出來!”學生通過觀察,說出了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象。

(二)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引出課題。

學習興趣具有強大的動力,它能推動學生興致勃勃地學習課文。以下環節通過有趣的遊戲,美麗的圖畫,讓學生彷彿置身於大自然之中,並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語文與生活溝通。我帶領學生再次走進美麗的大自然,通過語言描述四個季節的特點,再請學生來猜。引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揭示並板書課題《四季》。出示幾幅美麗的四季畫兒,讓學生為畫兒找家。

2、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是最重要的訓練。為了讓學生把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採用自讀、指名讀、小老師領讀,評價讀等不同形式,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其自主識字的能力。我首先採用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首先讓學生再讀課文,並說說讀懂了什麼?接著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練習朗讀,並重點指導第一小節,通過指名讀、學生評價讀,老師範讀,並滲透讀書方法:邊讀邊看課文插圖,想象著春天美麗的景色的方法。讓學生再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再接著讓學生練習朗讀第二小節,通過以評促讀的方式讓學生逐步總結讀書方法。剩下的兩個小節,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選擇小組喜歡的小節用不同的方式朗讀,可以齊讀、男女生分讀、表演朗讀、配樂朗讀等多種彙報形式。最後迴歸整體,再次感受四季的美。

(三)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在學生有感情朗讀後,產生了對大自然的熱愛。我又設計了最後這一環節:仿照課文形式,自己做個小詩人。

( ),

他對( )說:

我是( )。

通過做詩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和他們的創造力,讓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板書設計

四季

草芽(尖尖)→春天

荷葉(圓圓)→夏天

穀穗(彎彎)→秋天

雪人(頑皮)→冬天

本課的板書,我追求言簡意賅,用小箭頭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括號中的形容詞可以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中快樂學習。

(五)佈置作業

本次課後作業是為了鞏固已學的知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因此我佈置的作業是選擇你喜歡的季節,用筆把它畫出來,並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2

【說教材】

這篇看圖學文以淺顯的文字生動地描寫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同時向學生敘述了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這篇課文是本冊書看圖學文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和朗讀能力基礎上的強化訓練,同時也是對以後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從教材編排看,課文中人物角色較多,語言生動趣味性強,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典型教材:從教材結構看,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進行學法指導的最佳範例。同時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尤其低年級更應該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課分三課時完成,下面我重點闡述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思想,根據教材的編排體系,學生的學習實際,確定教學目標如下:(1)讀準9個生字的讀音,隨文理解字義。(2)理解青蛙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3)學會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學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嫩容的基礎上,學會分角色朗讀對話的方法。教學難點是:體會人物心情,讀準相應語氣。

【說教法學法】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因此,我充分發揮了教材的示範作用,構建了“導撥讀訓式”教學模式,堅持以讀為基礎,讀訓相結合的方法,側重培養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的能力。

【說教學過程】

本課時我分五個環節來進行:

一、巧設導言,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最大限度挖掘學生前在的內動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兒童因地域差異和生活經驗貧乏的障礙,我首先播放錄象,這段有聲有色的錄象使學生的無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潑可愛的小蝌蚪所吸引。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巧妙匯入新課:青蛙媽媽生下小蝌蚪就離開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媽媽是誰,於是它們就到處去找媽媽,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新課《小蝌蚪找媽媽》(板書),這樣精心設計導言,調動學生視覺聽覺交*參與活動,有效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使學生能夠主動、充滿激情地參與學習活動。

二、整體感知,明瞭大意。

這一環節我堅持從整體入手,圖文結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畫面,想:每幅圖畫的是什麼?再把這四幅圖連起來觀察思考: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這樣就使觀察更完整、更系統,在直觀上使學生對小蝌蚪的生長過程有了鮮明的感性認識。

2、從圖入文。根據低年級兒童愛看動畫片的特點,我請學生邊看動畫錄象邊聽課文範讀錄音,一方面使學生直觀上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規範的語音、語調等朗讀技巧。看完後讓學生自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教師重點檢查以下幾個生字的讀音。

三、精讀品味,參悟學法。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依據教材的結構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精心滲透了學法指導,側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1、略講第一自然段,讓學生了解小蝌蚪的樣子。

2、精講第二自然段,層層深入,滲透學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學生了解小蝌蚪此時長出了兩條後腿。

然後從圖學文,重點抓住“迎上去”一詞體會小蝌蚪的心情。這一詞語的理解對於低年級兒童有一定困難。為了化靜為動,化難為易,我藉助活動投影片直觀啟發,引導學生動眼看,動腦想,動口說,多種感官積極參與。這樣學生就不難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從鯉魚阿姨對面游過去。同時在“體會人物心情” 時,由於學生生活經驗所限,理性思維尚處在萌芽階段,於是我充分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對比理解(“游過去”和“迎上去”換位比較),加上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體驗,緊緊圍繞“迎上去”一詞及時追問:小蝌蚪為什麼從鯉魚阿姨對面游過去?聯絡你的日常生活體會一下它此時的心情?這樣層層深入,步步緊逼,無疑降低了教學難點的坡度,使低年級的朗讀指導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教師小結,回顧學法:

(1)抓住“迎上去”體會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2)分清小蝌蚪和鯉魚阿姨說話聲音和速度的特點。

這樣的小結使學生對朗讀對話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在潛意識中領悟到了朗讀的一些技巧(只求領悟,不求硬記)

四、自學點撥,靈活運用。

有了前面學法指導的基礎,此時我適當放手,適時點撥,引導學生運用學法,逐步形成能力。

1、圖文對照,讓學生了解小蝌蚪又長出了兩條前腿。烏龜媽媽告訴小蝌蚪他們的媽媽有兩隻大眼睛,披著綠衣裳。

2、組織學生自學討論,教師點撥,投影出示思考題。

(1)通過哪些詞能體會小蝌蚪的心情,你是怎樣體會的?

(2)與小蝌蚪相比,烏龜說話的聲音和速度有什麼特點?

學生自學時採取自己想、同座說、組內交流、全班交流多種形式,教師巡視,適時點撥。如果學生體會心情時有困難,教師可以追問小蝌蚪為什麼要連忙追上去呢?這樣削減了教學難點的坡度,分清人物後採取多種形式朗讀。

另外,在回讀前三自然段時我還充分發揮學生表演才能,讓他們帶著頭飾進行配樂表演讀,充分增強了分角色朗讀的效果。

五、鞏固練習,強化訓練。

語文教學要堅持不動筆墨不讀書,因此我在進行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的同時,還加強了寫的訓練,為此設計了兩道思考題。

1、填空

()裡有()小蝌蚪,大(),()的身子,()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此題設計意在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滲透了一些仿寫的方法。

2、按照上面的寫法仿寫兩種小動物的樣子。

地點數量樣子幹什麼

(1)()有(),大象()()

(2)()()()()

此題設計體現了兩個層次,意在由淺入深,拓展學生思維,強化語言文字訓練。

總之,這節課我充分發揮教材的示範作用,時時刻刻堅持以讀為基礎,讀訓結合,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切切實實地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板書設計:

媽清涼的風愛

媽遮雨的傘媽

的滴落的淚媽

愛甜甜的吻

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3

一、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失物招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共有八個自然段,配有兩幅插圖。課文記敘了一年級一班的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去植物園參觀,同學們亂仍垃圾,被張爺爺提出批評的事,告訴同學們要增強環保意識,保護環境,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2、教學目標

(1)認識“失”“準”等14個生字,並加以運用。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感情。

(3)理解課文內容,??環保意識教育,使學生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

3、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加以應用,理解課文,讀出感情。

4、教具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 ②小黑板 ③小同學影象

二、說教法,學法:

1、 教法:導讀啟思,圖文對照,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合作交流,放手讓學生自學。

2、 學法:讓學生藉助拼音讀文識字,利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練生字,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並進行感情朗讀。

三、說教學程式

(一)情景匯入,揭示題目。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內容如果發生了興趣,就會產生出愉快的情緒和清冽的求知慾。教學一開始,教師說:小朋友我們班的值日生揀到了兩塊橡皮,請丟失的同學到我這兒來認領,接著出示課題,釋題,然後問:你想知道些什麼?這樣設計導語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了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初步瞭解課文大意,並畫出本課的生字詞,讓學生聯絡上下文加以理解,緊接著教師檢查反饋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這樣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再讀課文,識記生字

首先讓學生將畫出的生字同桌交流,正音。然後檢查反饋,出示生字卡,要指名認讀,開火車讀並組詞,然後出示本課詞語讓學生賽讀(男、女生讀、小組讀、齊讀)等。採用形式不同的方法識記,有效的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識記。

四 、指導朗讀、感悟內容

先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朗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質疑,通過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通過學生自我互相評價,使學生有效地理解了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

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4

一.教材分析

《要下雨了》這是一篇科學童話,他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下雨前的種種自然現象,而且還可以發展學生語言及思維。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習字、詞和初步閱讀之後,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瞭解預示下雨前的自然現象。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品德目標: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掌握下雨前的自然現象。

二.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淺顯易懂,對話分明,結構大體一致的特點,及聾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方法的'總體構想上,我採用情景教學法,運用版畫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通過語言描繪及提問、啟發、點撥學生。

三.學法

結合聾生的認知特點,我多次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學習課文。

 四.教學過程(我的教學過程分六個環節)

匯入新課前,我採用卡片,讓學生開火車認字,組詞,說話。這一環節不僅複習了舊知,而且培養了學生及時應用所學知識的良好習慣。

(一)創設情景,激趣匯入

這一過程,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那個和諧的童話世界,激發興趣,將學生引入情景,又能引出本課課題,同時向學生滲透認知現象之間的關係,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初學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教學環節,為了把握學生的心理,吸引調動其多種感官參與,以情景激趣。我首先說了這樣幾句話:“要下雨了,動物王國的小動物們都忙碌起來了,想知道它們都在幹什麼嗎?請同學們開啟課文,一邊朗讀一邊用筆劃出文中的小動物。”然後讓學生說出找到的小動物,教師按順序出示圖片。這樣從整體入手,既瞭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理清了文中的角色條理。

(三)學習課文,瞭解內容

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是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教學中我以情景引導學生,讓他們感到自己就是文中的小白兔、小燕子、小魚、螞蟻。為了體現師生民主互動合作的教學思想,我也參與扮演其中一個角色,在共同參與情景表演的過程中,教師逐步引導學生體會和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四)分角色扮演,深化體驗

這篇課文對話比較多,便於分角色表演,老師為學生創造表演氛圍,及製作各個小動物的頭飾,讓不同角色相互配合。這樣既加深了對本課意境的體會,又培養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精神。

(五)引導質疑,拓展思維

在本課結尾時,我不失時機的問學生:“這節課你學到了那些知識?你還想知道哪些動物的活動雨天氣變化有關?”這些提問既是對本節課的總結,培養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又拓展了知識,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六)佈置作業

我設計的作業是回家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告訴爸爸媽媽,並切問問爸爸媽媽看看下雨前還有那些自然現象。將本堂課教學延伸到家庭教育。不僅使學生在校學習情況向家長做了反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懂得不僅書本上可以學習,從老師那可以學習,生活也是個大課堂

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5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學會兩種筆畫,認識“口、禾、雨、月”4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的特徵,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

三、教學準備:課件、圖畫。

四、教學課時: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1、談話匯入 激發興趣

同學們,老師知道大家非常喜歡讀兒歌,現在老師讀首兒歌大家認真聽。

“秋天到,秋天到,園裡果子長得好,枝頭結柿子,架上掛葡萄,黃澄澄的是梨,紅彤彤的棗。”

兒歌描寫了哪個季節的景色?一年中除了秋季還有哪幾個季節?你們喜歡這四個季節嗎?

今天老師就帶領同學們學習一篇課文,題目叫《四季》。

板書課題。 2、複習生字( 出示課件)學生認讀生字。

3、學習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準,邊讀邊畫出生字,自己喜歡的內容多讀幾遍,再數一數課文中有幾句話。(學生回答)

(2)學習第一句(出示課件)觀察圖說一說圖上畫了哪些內容,文中第一句話寫了什麼?聯絡生活說說春天還有哪些景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句(指名讀、分兩個學生讀、男女生分角色讀、師生分角色讀)。

(3)學習第二句(出示課件)用學習第一句的步驟學習第二句,先看圖再說內容,重點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採用多種形式朗讀

。(4)總結學習前兩句的方法,用同樣的步驟讓學生自學描寫秋天和冬天的兩句。

(5)彙報學習成果,文中後兩句寫秋冬景色,讓學生通過看圖讀文感受他們的特點。

(6)分角色朗讀課文,找學生扮演草芽、荷葉、穀穗和雪人,讀每句的第三行,其他同學讀前兩行,全班同學合作讀書。(有感情地朗讀並加上動作)

(7)模仿課文來說說四季的景物。( ),他( )說:“我是( )天”

(8)欣賞四季圖片,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學生的熱愛之情。

4、課後延伸選自己喜歡的季節畫一幅畫。

《 四季 》第二課時說課稿

一、 說教材

1、教材簡析《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這首詩語言優美流暢,朗朗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

2、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學會兩種筆畫,認識“口、禾、雨、月”4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徵,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二、說教法學法

在本課教學中,我充分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習變成自覺行為。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主動發言,本節課我以孩子們喜歡的兒歌入手,激發他們學習興趣。

2、品讀課文 讀中識字新課程改革提倡採用聽讀識字法進行教學,即讓學生在聽、說、讀的過程中儘快地認識並掌握生字,在本節課中我讓學生多次朗讀課文並注重朗讀層次性。初讀,讀準字音,感知內容。再讀,整體感知,加深印象。在讀中把本課要求識記的生字劃出來,通過多讀識記,使學生能夠把課文正確流利地讀下來。

3、重點指導朗讀本課是一首詩歌,語言優美,朗朗上口。我採用以讀為主,以讀代講的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以及在讀中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自己分析、自己解決問題,表達情感,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4、趣味作業

課外延伸本課教學即將結束時,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一年四季景色這麼美,你喜歡哪個季節就把它畫下來吧!怎麼想的就怎麼畫,學生興趣極高。這樣一來,把課內的知識延伸到了課外,既鞏固了課內知識,又打開了學生思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

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6

一、說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描繪出晴天夜空美麗的景象。這首詩韻律協調,音樂性很強。體現了一個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聯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藍天中航行,駛過星群,看望星星的喜悅心情。詩中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起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於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

二、說教法

從本課兒童詩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我主要讓學生自主學習,並採用以情境教學法、激趣引讀法為主,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我安排二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習課文中9個生字,會認會讀;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圖文結合,體會詩文意境,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學習田字格內的生字,指導學生正確書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四、說教學流程

1、出示謎語,引出課題。

本課一開始,我就出示謎語,讓學生猜一猜,從而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培養了他們認真聽的習慣,並能一邊聽一邊想。再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畫中內容,自然引出課題。

2、指導朗讀,感知課文。

一年級學生的朗讀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朗讀訓練的第一步就是範讀指導,逐步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在認識了本課的生字後,通過齊讀、男女同學比賽讀、個別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 3、趣味識字

每篇課文的識字教學,我先讓學生自主認字,並當小老師教學生讀,說說是怎麼記住的,接著採用遊戲“開火車”、“猜字謎”的方式讓學生在玩樂的興趣中學會了識字。在識位元組基礎上還讓學生組詞,並進行了說句子的訓練。 4.綜合運用圖畫、語言,理解課文。

在讓學生齊讀課文後,我設計了一些簡單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讓學生動手畫月兒,感悟彎彎的、尖尖的意思,目的是為了讓課堂教學更有趣,也能讓學生更深刻、真實地理解月兒的特點。在理解了課文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說說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是彎彎的,如果你坐在月亮上,還可以看見什麼?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及學生的思維能力。

5、鞏固練習。

結合本課的課後練習,我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連線,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接著以送信遊戲來鞏固生字的認讀,為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檢查出個別學生對本課生字的掌握。

讀與背並非語文教學的終止,學生要學會遷移、運用。學生在說一說、讀一讀時融入了情境, “寫”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太難了,而在這堂課上,有了一個很好的遷移結尾:組織學生表演唱《小小的船》。使學生激情再次得到了昇華。

在教學中,我始終重視讓“趣”字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讀讀、想想、說說中感受美。總是以鼓勵為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保護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樂於學、敢於學。

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7

各位領導,老師,我今天要講的課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組第8課《月亮的心願》!

一、說教材

本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二組第8課《月亮的心願》。《月亮的心願》這篇童話故事以月亮的內心變化為線索,先寫月亮為了孩子們的郊遊,希望太陽公公讓明天的天氣好起來;接著寫月亮為了讓珍珍照顧生病中的媽媽,又建議雷公公讓明天下雨,兩天後一個豔陽天,兩個孩子都參加了郊遊。本文借小女孩珍珍為了照顧生病的媽媽放棄郊遊的事,讚揚了珍珍關心父母,體貼長輩的美好品質。

教學目標:

1、認識“簾、女”等14個生字、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感悟到月亮的心願,也正是孩子們的心願,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難時,有體貼照顧父母的願望和行動。

教學重點: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感悟文中的美好親情。

二、說教法

1.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和投影、創設情境,使學生置於課文所描繪的故事情境之中。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樂學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2.識字量大,對一年級的學生認記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復現生字,鞏固了所學的生字。

3.早在半世紀前陶行知先生就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祕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讓學生髮揮想象,合作學習,放手讓學生讀文、識字。

三、說學法

結合低年級特點,注重讓學生多讀,讓學生通過讀,自己品味親情,領悟文章的內容。

四、說教學過程

1.板書:“心願”,理解“心願”一詞。

補齊課題板書

2.初讀課文認讀生字。師範讀。生自讀課文,不會的拼拼音,問問同學。同桌互讀。

3.出示詞語、認記。

4.認讀生字,詞語。說說怎麼記字形。

5.讀文感悟。

(1)觀圖一說說圖的內容。

觀察月光的表情怎樣?他為什麼笑?月亮的心願是什麼?

討論:理解“自言自語”。

練習讀,讀出月亮高興的心情。

(2)觀圖二

月亮的表情與第一幅圖的表情有什麼不一樣?

為什麼愁眉苦臉?月亮想什麼呢?月亮的心願是什麼?

分角色朗讀課文。

(3)說說珍珍是個怎樣的孩子?誰來用一句話來誇誇珍珍?

(4)那麼事情的結果怎樣?同學們都郊遊了嗎?自讀最後一節。

(5)理解“豔陽天”一詞。

6.練習,鞏固字詞。

五、說板書

本課板書我以一顆心為造型,以課文的標題為中心,以月亮的內心變化為線索,形象生動地將課文內容躍入眼前,看起來簡潔明瞭,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有利於引導孩子們理解課文,學會怎樣關心父母、體貼父母。

六、說反思:根據本課的設計以及本節課實際實施的情況與效果,特做以下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中,比較滿意的是:

1、巧妙的匯入,事半功倍。

在匯入這一環節,板書“心願”並讓學生自由談自己有什麼心願,再板書“月亮的”,讓學生質疑,學生興趣高漲,效果很好!

2、 多種方法,巧識生字。

本課需要認識的字有十三個。採用了讓學生從文中找,畫出來,並將生字在課文中的好朋友詞語也找到的方式初步識字;再讀課文,去課文中同生字寶寶打招呼再次識字;再讀文中的生詞;玩猜字遊戲;讓學生間共同分享識字、記字的妙法;找小老師領讀等方式讓學生識字,這樣的過程,讓學生紮紮實實的學習了生字。

在本課的教學中,不足與疑惑的地方:《月亮的心願》雖然是個童話故事,可內容卻很豐富,思想寓意也很深刻。作為一年級六、七週歲的國小生,應理解到什麼樣的程度,在課文分析角度方面應如何去把握呢?在識字、寫字的時間方面如何能更均衡一些呢?

今後努力的方向:我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奇、愛動、好表現的特點,教師要想方設法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自覺、主動、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去,在特定的語言情境中學習詞語;讓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在思維和情感的震撼中領會美好的情操。閱讀是學生與文字的對話過程,朗讀是惟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學習方法。在課堂中貫穿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從而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8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口耳目》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簡析、教學重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程式、作業設計、板書設計等七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本課是一年級新教材第一冊漢語拼音後的第一組課文的第二課,屬於象形字歸類識字。所要學習的12個字按人體、動物、天體和物象、植物分成四類。每個字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展示漢字演變的大致過程,以便讓學生理解字義,認清字形,初步瞭解漢字的造字規律。課後練習“我會連”又舉了四個字例,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漢字義形結合的特點。本課學會的三個生字中出現了“豎、撇、捺”三種新筆畫。

二、說教學重點

因為本課中的12個生字都是象形字,且結構都較簡單,大部分生字學生在課前都已認識,有些學生甚至全部認識。所以,根據學生的學情,我把第一課時的重點放在鼓勵孩子運用各種方法認字,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根據象形字造字的規律學習認識象形字的學習方法上,並通過本課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及識字的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此,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結合圖片,並通過象形字的造字規律及數筆畫等方法認識“口、耳、目、兔、羊、鳥、”6個字,掌握三種基本筆畫,會正確書寫“十”;

2、情感目標:通過象形字的學習,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象形字的特點,感受祖國文字的內在美;

3、能力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本課所要學習的生字是典型的構字率非常高的象形字,因此我嘗試運用字理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字理教學就是依據漢字的構字規律和理據進行識字和析詞的一種語文教學方法),讓學生形成初步的字理識字能力,為以後繼續進行字理識字、自主識字打下基礎。具體策略如下:

1、情境中識字

針對我班學生好動、愛玩、做事沒耐心的特點,在本課中我以喜羊羊為線索,通過遊象形字王國的形式使學生始終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使孩子能主動參與,大大地提高識字的效率。

2、遊戲中記字

遊戲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把遊戲引入識字教學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整個情境中,我又穿插了諸多遊戲來調味課堂,例如,兒歌誦讀、找朋友、歸類遊戲等,其本質都是識字,複習生字,可是學生學得不累,總覺得老師還設定什麼新花招在等他,寓教於樂,使枯燥的識字過程演變成活潑有趣的活動過程,這正是學生所期盼的。

3、抓“典型字”教會學生學字方法,由扶到放讓學生自主識字

在課始我便抓住“兔”字的教學,使學生通過象形字學法和熟字加筆畫法來鞏固此字,並通過“兔”字的學習,遷移學生用多種方法去記憶另外的4個字。五、說教學過程:

(一) 故事匯入,激趣激情,圖字對照,形成感知。

故事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我首先出示一塊寫有口、耳、目、羊、鳥、兔六個字的龜甲,並講述由6個象形字所編成的故事,讓學生觀察,知道象形字是我們的祖先在三千多年前所使用的,它和事物的圖形非常象。這種古老的文字我們叫它“甲骨文”。本環節初步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了解象形字的表義功能,讓學生初步感知漢字的演變過程。此處將本課要求的6個生字以故事的形式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有效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和求知慾。

接著我讓學生猜測甲骨文對應的現代字,進而演示這六個漢字的演變過程。之後,再來玩找朋友的遊戲,反覆出示本課的生字,從而自然引出課題。

(二)自主學習,讀準字音,識記字形、瞭解字義。

就識字而言,當今社會多渠道的資訊資源使我們的學生在入學前已不再是白紙一張,許多學生都能認一定數量的漢字了。因此,在學習生字之前我先讓學生自己讀給同桌聽,相互教教。在互相攀比中更是激發他們的成就感,促使其主動學習。同時又能幫助教師瞭解學情,更好地把握學習的起點,突出重點。並讓學生交流一下“你是怎麼認識這些字的”,引領學生利用生活積累認字,有意識地到生活中去學語文。

(三)舉一字例,圖字對照,激趣激情,形成感知。

《新課標》強調要根據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和規律進行識字教學。全國字理教學研究中心副理事長黃亢美指出:要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就必須依據漢字的構字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義識記,當漢字像詩像畫一般出現在學生眼前時,他們才會印象深刻,不易遺忘。因此這個環節中我努力遵循新課程理念中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依據漢字的構字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觀察簡化字和古代象形字、實物的相似之處,從而自主探尋字理、發現規律、認識字形、明白字義,培養自主識字的能力。為以後運用這些象形字表義的規律自主認識更多的象形字以及帶有這些象形字作為偏旁的形聲字打下基礎。

這一部分教學中,我先出示“兔”的圖片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看到的,進行語言表達訓練。進而出示象形字的“兔”,與 “兔”圖比較相似之處,引導學生學習象形字的方法。這一設計充分利用課件的形象性和動態效果,以圖片來揭示字義,以字與事物的重疊來揭示象形字的特點,從而讓學生了解象形字造字的規律,初步領悟認記象形字的識字方法──看到字,聯想到這一事物,通過事物瞭解字的意思,並從中感受到祖國文字的豐富內涵。這樣的課件使用很好地起到了教學的輔助作用。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漢字在他們眼中既陌生又熟悉,加上本課生字均一色象形字,都是高頻字,學生在生活中可能都已經接觸過,因此障礙不大,所以我在學習了2個象形字以後,我讓學生們自己去學習剩餘的4個字,讓他們自己去讀、去記、去想,在前面兩個字基礎上,調動他們的形象思維,讓他們用自己的觀察與想象巧妙地將漢字事物聯絡起來。既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能鍛練學生獨立思索、想象的能力。

(四)書寫指導。重點指導寫一種新筆畫“豎”和“十”一個字。

因為一年級學生寫字剛剛起步,學生容易筆畫顛倒。所以,在教寫生字時,告訴學生寫字中的規律“先橫後豎”之後,再進行教師板演,學生說筆順,多書空。用最捷徑的方法,教會學生知識,少走彎路。

(五)總結:

本節課我努力實現語文教學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讓學生掌握字理識字方法,為以後繼續運用這種學習方法學習其他的象形字,並運用象形字的表義規律以一代十地學習相關的形聲字打下基礎,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通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識字,並在學習中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從而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體現了濃厚的人文性。因而,我以:“小朋友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發現我們班的小朋友非常愛動腦筋,和我一樣聰明可愛!哈哈哈!以後,大家還要多在生活中識字,用各種方法識字。”為這堂課的總結。

六、說作業設計:

家庭作業是課堂的有效延伸,能有效地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這節課我設計了兩個家庭作業:1、找一找,在哪些地方還可以見到我們這節課認識的“新朋友”?2、找找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象形字,然後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模仿本課自制卡片。(卡片內容包括字和實物圖片或簡筆畫。)我設計這兩個作業的目的在於:一方面是想把學習延伸至課外,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在動手製作卡片和找朋友的過程之中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

七、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我採用的是圖文結合式的板書,這樣的板書有利於一目瞭然地瞭解漢字演化的過程,有助於學生學會象形字的方法。且最後一行的漢字是通過學生做:找朋友的遊戲補充上去的,又能起到加強記憶的效果。

我的板書是:

口 耳 目

聯想事物 (下面貼相應的圖片)

甲骨文 (貼上對應的甲骨文)

象形字 口 耳 目 羊 鳥 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