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優秀說課稿實錄

才智咖 人氣:3.05W

【文章導讀】說課“是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專家領導,在規定的時間內,針對具體課題,採用講述為主的方式,系統地分析教材和學生等,並闡述自己的教學設想及理論依據,然後由同行評議,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種教研活動。 下面是關於高中語文優秀說課稿實錄 ,歡迎閱讀參考!

高中語文優秀說課稿實錄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李清照詞兩首》,這是高一第二學期後半學期的學習內容。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介紹、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四個部分來進行說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李清照詞兩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單元中的篇目,這一單元選編的是宋詞,在新課標實驗教材五個必修模組中,這是唯一的宋詞單元。本單元選取的是柳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四位詞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體現了宋詞的發展脈絡和藝術價值。李清照的詞《醉花陰》《聲聲慢》放在最後,屬略讀篇目,安排一課時完成教學。《醉花陰》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發“相思閒愁”,《聲聲慢》是作者南渡後的名篇之一,將重點賞析,寫詞人歷遭國破家亡夫喪劫難後的愁苦悲慼,是詞人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徵。本課的學習將引導學生深入熟悉詩詞鑑賞的基本方法,為以後進行詩歌與散文系列的選修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部分——學情介紹

通過本單元前面六首詞的學習,學生對豪放派和婉約派的風格特點已有了大體認識,對詞的文體常識和基本鑑賞方法已有所掌握,這一點對學生學習本課是很有利的,但李清照的這兩首詞如果不瞭解詞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難把握兩首詞中深層的感情內涵。

針對學生學習本課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學生在課前1.回顧以前學過的李清照的作品2.查詢相關資料瞭解李清照生平3.利用早讀熟讀成誦,初步感知兩詞。

   第三部分——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教材地位、學情特點以及新課標的要求,我確立了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①背誦這兩首詞,因為《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要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 ②通過反覆誦讀,對比探究,品味意象,體會“閒愁”與“悲愁”的區別,熟悉詩詞鑑賞的基本方法,學會知人論世。因《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要加強誦讀,在誦讀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和深層意義”,還提出要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要學習鑑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學會知人論世,瞭解與作品相關的作家經歷、時代背景等,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據這兩點所以我確立了教學目標二,同時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③體會真情之美,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及審美情趣。《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培養學生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因此我確立了教學目標三。

教法與學法

依據教學目標,及《語文課程標準》中“語文教學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要求,本課將通過誦讀法、情境

法、對比探究法來進行教學,學生通過誦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來學習。

說完了教法與學法,緊接著我將要說的是“教學過程”,分五步走。

第四部分、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課前播放《菊花臺》歌曲,學生欣賞完我會問:為什麼說“菊花殘,滿地傷”?菊花有什麼象徵意義?學生對《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部電影比較熟悉,可能會想到鋪滿皇宮的菊花,宮廷軍變的失敗,生命的凋殘消逝??我會順勢總結到:菊花在影片中象徵①對已逝輝煌的傷感②對生命凋殘的悲悼。“花”這個意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古人有以花

喻女子美貌的習慣,比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南國有佳人,容華如桃李”, “美人二八顏如花”, “綠窗人似花”,“人面桃花相映紅”等等,黃花也無例外地成為這一習慣借用的物件,菊花就是黃花,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是一位善用“黃花”表達情思的人,《菊花臺》中的菊花意象就是對古詩詞中黃花意象的繼承。

李清照在一個秋雨點點滴滴的黃昏,看著滿地堆積殘損的黃花正傷懷,聽著急風細雨吹打梧桐的.哀樂,又想起那聲聲淒厲的雁鳴,不覺悲從中來,百感交集,寫出了飽含苦澀愁情的詞作《聲聲慢》,而在《醉花陰》中她寫黃花則是一句肝腸寸斷的“人比黃花瘦”,同樣的黃花詞人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情感體驗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李清照詞兩首》,從黃花入手,感悟一般黃花別樣情。

之所以設計這樣開頭,是因為《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這一情境和導語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營造氛圍,讓學生更容易融入到詞的意境當中。

二、誦讀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中建議“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所以在本環節我將引導學生通過聽讀、自由誦讀把握兩首詞的不同愁緒,然後提問:為什麼一般黃花別樣愁?這樣就順利進入到教學的第三環節:

三、品讀探究——賞析意象

1、首先請兩位學生分別朗誦兩詞,然後全班一起探究問題一:對比賞析《醉花陰》《聲聲慢》中的黃花意象。(讓學生結合自己蒐集的作者生平資料全班自由討論)學生討論後自由發言,然後教師用ppt展示李清照生平資料,再補充明確:

這個問題其實有兩問,我會引導學生重點賞析“瘦”“憔悴”“堪摘”。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越來越強,思維靈活,已能對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概括,所以這個問題通過課前預習和當堂討論,學生可能會賞析出《醉花陰》中的黃花是作者的顧影自憐,黃花外形上的淡雅、清秀和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相近,詞人借黃花反襯因思念而花容失色的自己,作者巧妙地用形象的“瘦”表達抽象的“愁”。

《聲聲慢》中黃花的賞析學生由課前預習和匯入可能會想到①作者借殘損凋零的黃花喻指漂泊殘老的自己和風雨飄搖的國家,“堪摘”暗指人老珠黃無人憐惜,可能想不到深層次的,這時我會用ppt展示李清照生平資料並創設情景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說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一直是伉儷情深,夫妻恩愛,志趣相投,經常一起踏雪尋梅,品詩論畫,觀賞美景,可是現在呢?學生在引導下可能會說出睹花思人這層意思。我會說:②作者想起昔日看到美好的黃花,夫婦總是攜手共賞,丈夫摘取一朵為自己戴上,萬般柔情,千種疼愛,而此刻自己卻

是形影相弔,恓惶煢孑,無心賞花,亡人已遠,音容猶在,事過境遷,情何以堪?

③作者經歷了北宋到南宋的歷史鉅變,目睹了國破山河碎,飽嘗了時代苦難,再加上作者的士大夫情懷,作者才如此傷感,作者借殘損的黃花傷己、傷時、傷國。

之所以設定這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在鑑賞古詩詞時學會知人論世。探究完本問題,我會緊接著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二:

2、自讀並比較《醉花陰》《聲聲慢》中愁緒的不同,通過前一問題的鋪墊,學生會很容易回答出:《醉花陰》中是相思閒愁,是浪漫的愁、是懷著期盼與等待的美麗的愁;《聲聲慢》中是家國悲愁,飽含著亡國之恨、喪夫之痛、孀居之哀、顛沛之苦,是絕望的、壓抑的、難以訴說的愁。

之所以設定這個問題,是為了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分析,感受兩首詞中愁緒的不同,突破本課教學重點。

接著我會總結到:從黃花意象背後,我們讀出了一幅幅生動可感的畫面和主人公愁苦的

情狀,體會到了詩句意象背後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這裡第一個象和景指詩詞意象淺層的形象,第二個象和景指詩詞意象深層的情感和思想。我們賞析詩詞,一定要讀出它的深層內涵。比如孟浩然的《春曉》表面似乎只描寫了詩人春日酣眠醒後發現落紅遍地的情景,“花落知多少”深層則暗含著惜春、惜時的思想感情。

指導完詩詞鑑賞方法,我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三:

3、作者還通過那些意象表達了兩種不同的愁緒,請同學們再讀兩詞,選出你喜歡的詞句及意象,從深層賞析兩詞,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試用散文化的語言,加入適當的想象和聯想,以“我”開頭進行描述。

認知發展論指出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能進行相關的學習遷移,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可能會賞析到過雁、酒、黃昏、梧桐、細雨等意象,對淡酒、過雁可能賞析不到位,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對學生獨創性的賞析要給予表揚和激勵。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示範到:我最喜歡《聲聲慢》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我形單影隻,只有殘損的黃花在這清冷的秋風中與我相伴,我苦苦尋找,尋找我逝去的青春,尋找我魂牽夢縈的丈夫,尋找我失去的藏書和金石,尋找我們曾有過的幸福生活。可眼前卻四壁空空,冷冷清清淡淡,孤苦伶仃的我,內心湧起萬千愁思和悲痛。作者從動作、環境、心理對愁苦的情狀進行了層層深入的描摹,為全詩奠定了悽慘悲涼的基調。

之所以設定這樣的活動,是因為《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語文教學應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心理學家皮亞傑在認知發展論中也提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知識,而是設定充滿智慧刺激的環境,讓學生自行探索,主動學到知識。

同時這一活動的完成就實現對本課教學難點的突破。我會以下面一段話對本課的教學進行總結:

四、課堂小結

通過對比賞析,我們體會到作者早年的“愁”是相思閒愁;晚年的“愁”則是在歷經國破家亡夫喪後的悲愁。真是“一般黃花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由此可見,鑑賞古詩詞一定要做到知人論世,賞析意象,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把握情感主旨。

請同學們化身為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去體驗,讓我們在吟詠背誦中結束對本 課的學習。

通過課前預習和當堂的反覆誦讀、賞析理解,學生背誦本詞已沒有多大障礙,這樣就完成了本課的教學①,教學目標③則貫穿在整節課的誦讀賞析中,教學重難點的依次突破,教學目標的逐步實現後,本課的教學任務就完成了,我會安排課後作業:

五、課後作業

1.你對本課還有別的疑問和理解嗎?請寫成小論文,如果沒有請任選一首詞改寫成散文。

2.積累有關黃花、梧桐、黃昏、酒、雨等意象的詩句,體味這些意象在古詩詞中的文化內涵。

設計意圖:根據語文新課標的要求,作業設計可以呈現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業的形式符合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綜合素質,新課改還提出學習語文應該養成積累和梳理的習慣。因此我設定了這兩項作業。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