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彙編6篇

才智咖 人氣:2.46W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彙編6篇

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1

[教材簡析]

《三個小夥伴》是鄂教版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一單元“愛和奉獻”篇中的一篇課文,該童話講述了小野豬、小象和小袋鼠三個小夥伴一起上山栽樹的故事。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三個小夥伴一同上山栽樹。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寫三個小夥伴在栽樹過程中,各自發揮長處,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寫小樹栽好後,三個小夥伴非常高興。故事告訴孩子們“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課文語言簡潔活潑,富有兒童情趣。

[學生分析]

剛剛讀二年級的學生,對童話故事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強,但缺乏一定的鑑別能力。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大膽且獨立,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喜歡讀書和表演,但語言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比較短,好動、好玩。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應該有“語文味”,通過情景創設,互動閱讀等多種形式讓低年級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體現語文的“讀味”,;在教學生閱讀方法的過程中實現圈點批註的“寫味”;在語言描述、想象感悟中入情入境,實現品詞品句的“品味”。

[教學目標]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和課程階段目標及教材特點,我初步制定一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讀準字音,理解新詞,讀懂課文。

2、能力目標: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興趣地合作表演好這個故事。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體會三個小夥伴互相配合、各顯其能,最終圓滿完成任務的愉悅心情,明白“同心協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並從中明白事理。體會三個小夥伴最終圓滿完成任務的愉悅心情,明白“同心協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學準備]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準備製作課件能表現文字內容、動物頭飾。

[教學策略]

1、情境教學法: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

2、朗讀感悟法: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教師靈活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媒體創設畫面,表演等多種教學策略,鼓勵學生讀書、發現。教學中注重朗讀訓練的方式方法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情境圖一:今天我們教室來了三個小夥伴,他們去幹什麼呢?在說話的練習中相機理解生字詞“一起”。讓我們和他們一起去栽樹吧。

情境圖二,樹上的葉片上含有生字,檢查學生識字情況。

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2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一冊識字(二)中的第三篇課文《菜園裡》。本課以一幅菜園豐收圖為背景,配有個蔬菜名稱,和一首帶有六種蔬菜特徵的韻文組成。本文極具生活特色,體現了讓學生生活中學語文,培養觀察能力的意識。本課的兒歌語言生動形象,琅琅上口,非常適合朗讀訓練,在朗讀中又能豐富學生對圖中蔬菜名稱加以鞏固。

說學生:

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很少跟著父母一起去田裡、菜市場,對於各種蔬菜的認識也是來自於飯桌上的。又因為一年級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結合圖片展示蔬菜及名稱,有利於學生認識生字,感知生活。

結合本課的特點,學生的學情,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種筆畫和1個偏旁。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認識一些蔬菜,瞭解它們的特點。

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隨父母去一次菜市場,認識一些蔬菜,並製作一張你認識的蔬菜的卡片。

2、課件,生字卡片,蔬菜圖卡及詞卡。

教學時間安排:2課時

說教法:

因為本課以識字為重點,把看圖、識字、學詞結合起來了,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了。所以我打算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學習生字、新詞,解讀來自生活的資訊。在朗讀教學中,我採用領讀、開小火車讀、你聽我讀、賽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識字教學中,我採用課件演示和教師板書相結合,體現教師的主導性。

說教學過程:

遵照學生從直觀到形象的心理認知特點,我為第一課時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興趣是做一切事情的力量源泉。一位名人曾說: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為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如:我課件出示買菜畫面,並出示種蔬菜的實物:這節課我們要給它們貼上標籤。這種實物的出示,可以給學生帶來直觀的形象教學,又調動起學生識字的樂趣。

二、初讀課文,認識種蔬菜。

當學生為種蔬菜命名感到為難時,出示兒歌,通過小組讀、討論,判斷種蔬菜的名字。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想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探究。在教學前,先拋給學生一個問題:讀課文時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引發學生積極質疑,主動探究、思考的習慣。

三、主動識字。

在認識了各種蔬菜後,利用給蔬菜貼上標籤的遊戲,引導學生主動識字。教師用用什麼方法來記這些字呢?既留給學生自主識字的權力,又能讓學生在原有生活實際基礎上快樂地識字。識字後,通過各種遊戲讓學生加以鞏固,真正做到樂中學,學中樂。

四、讀中感悟。

字詞的教學離不開文字,學習字詞又是為了能更好地朗讀、理解課文。字不離文,文不離字。在學生學會了本課要學的生字、新詞後,讓學生更好地運用到文字中去,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環節。本課的兒歌琅琅上口,能極大激發學生的朗讀慾望。因此,我通過合作組讀、同桌讀、對讀、齊讀、指讀、賽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感知蔬菜的特點,體驗讀書的快樂,同時通過讀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文字是教材,並不是教學最終的目的。因此,我在最後學有空間的情況下設計了讓學生模仿文中的兒歌,給你知道的蔬菜編兒歌的環節。既讓學生再一次鞏固了識字,又強化了學生對其它蔬菜的直觀形象認識;既培養了美感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實現了對教材的拓展、延伸、補充,確實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六、寫字。

一堂課中,要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因此,寫的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最後的幾分鐘裡,我安排了卜心的書寫教學環節。

總之,我在本節課的設計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致力於構建開放的、民主的課堂環境,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識字、合作探究方法,在情境中學習,在學習中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努力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促進學生髮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

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3

《王冕學畫》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語文第二冊第17課,本文講的是元朝著名畫家王冕小時侯學畫荷花的故事,表現了王冕刻苦學習的頑強意志和好學精神。編排此課,是為了激發學生刻苦學習、養成勤學苦練的良好習慣。

在領會大綱精神、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對學生情況綜合把握的基礎上,我確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學會課文中的10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王冕的畫畫得好,是他勤學苦練的結果;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下苦功夫才能成功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編排此課的意圖,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

理解講王冕刻苦學習和觀察荷花的詞句,認識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下苦功夫才能成功的道理。

綜合考慮學生的認知、情感體驗狀況,根據本節課型,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環節:

(一)板書課題:王冕學畫,質疑:從題目中知道了什麼?激發學生興趣,從而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是二、三自然段。

(二)引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按引導學習第五句——自學三、四句——讀一、二句——朗讀全段——看錄象想象——看板書指導背誦的步驟教學。值得強調的是本節課的板書著重於第二自然段,既:

夏天的傍晚——一陣大雨過後,滿湖通紅——荷花更鮮豔—粉紅花瓣

碧綠荷葉

出了神 想(畫下來)

這種板書既是對文章內容的提煉,簡練而又科學,又是學生背誦的綱目。

(三)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第三自然段,指導討論,懂得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下苦工夫才能成功的道理,然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四)再讀全文,複述課內容,並談談自己從王冕身上得到的啟示。這種教學設計既加強了讀的訓練,又使學生的說話得到了訓練,更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刻苦學習的願望。

(五)指導學生自學生字,進行寫字訓練。這種訓練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又加強了寫字訓練,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識字、寫字習慣。

(六)練習設計:用投影打出:

1、選合適的詞填空,再讀句子。

①荷花開得( )鮮豔。(很、更)

②王冕只念了三年書,( )去給人家放牛。(就、才)

③他用( )( )節省下來的錢買畫筆。(平時、有時)

2、讀一讀,再把句子抄下來。

①他一邊放牛,一邊讀書。

②大雨過後,荷花更美麗了。

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4

(一) 教材分析

《小海星快回家》是一篇朗朗上口的詩歌,描寫了一隻可愛的小海星傍晚還在沙灘上玩耍,海風提醒他快回家的事。整首詩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優美而富有動感色彩的想象,給學生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視覺感受,使他們感受到了父母對孩子濃濃的愛。

(二) 學情分析

海星是一種可愛的海洋生物,孩子們十分喜愛,因此會對這篇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低年級學生能記、願讀、肯說、會想、敢問,因此,本課的設計依然以自主識字、合作學習為主,由老師引導學生朗讀感悟,並輔以遊戲設計使學生有深刻的體會。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互相合作的意識,並初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的學習更主動,更投入。

(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本課11個生字,正確書寫“風”、“沙”;重點理解、積累5個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聽錄音,初步感知課文、讀正確課文,小組合作派小組代表讀正確課文。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學習生字,群策群力。在老師引導的基礎上,體會感悟兒歌中角色的不同情感,使學生讀懂、讀好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朗讀、表演等方式,體會母愛。

(四) 教法

在識字教學上,本課我主要鼓勵學生運用多元化的方法去識字,通過分組教學這一小班化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促進組員間團結協作、相互激勵、彼此幫助、默契配合,從而使課堂教學氣氛更活躍、更濃厚。在此基礎上,使學生能根據生字的音、形、義等特點,找好辦法識記生字,老師則重在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從而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參與小組合作,並在學習中體會識字的樂趣。

本課的閱讀教學,我主要通過學生在聽懂、讀對的基礎上,通過老師自身的棉部表情、肢體語言、語言感染的方法來由淺入深地指導學生進入到兒歌中去,使更多的學生能真正地讀懂課文、讀好課文,即做到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朗讀的愉悅,並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在寫字教學是,我主要也是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反客為主,更好的教會孩子寫字時的筆順和寫在田字格中時的位置,並時刻注意寫字姿勢,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五)分組教學的學法與實施計劃

在分組學習時,旨在形成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提倡在合作中競爭,即變個人競爭為小組合作競爭。為了達到集體優勝的目的,每個成員都要積極動腦,參加討論,貢獻自己的智慧,為本組的成功盡最大的努力。這既給了學生機會和權利,同時也賦予了義務和責任,並能激發起學生表達的慾望,使學生的學習更主動。因此,在教學中,我在3個地方重點凸顯了小班分組教學,第一處是整體感知部分,小組自由讀,組長派學生代表朗讀,一方面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去讀兒歌,另一方面使學生的表現欲充分地得以張揚,並使小組與小組間的競爭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第二處是學習繩子部分。這一處也是小組學習氛圍達到高潮的部分,此處,老師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傳授者,而是一個指揮者,相反,每個組的組長卻成了“小老師”,由他們來控制、組織小組進行學習,此時,他們的學習就好比是一個“智慧集中營”每個成員都在組長的帶領下拼讀詞語,然後在組長的組織下積極討論、群策群力,通過對生字的音、形、義的分析,每組分別得出自己的學習成果,如:“加一加”的識字辦法,對生字“風”拼度時的注意點等,他們每個人都化個人的智慧為集體的智慧,為自己小組的成功盡最大的努力。第三處的設計在“拓展延伸”部分。這一部分由組長組織自己的小組分角色表演小海星迴家後,它和媽媽間的對話,目的在營造一種生動、活潑、快樂的教學氣氛。學習是艱苦的,但是教學過程未必就是那麼嚴肅,尤其是一年級學生,完全可以讓他們在學習中不斷追求新知、抒發情感,在活潑愉悅的氛圍中發揮自己的潛力和創造力。而通過角色扮演這一方式可使教室成為孩子的樂園,並進一步使孩子體會父母對孩子的關心、濃濃的愛,充分體現小班化教學所營造的“生動”、“活潑”、“快樂”。

總之,在本課的教學上,我主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為主,老師的引導、啟發、點撥為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習的舞臺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課堂成為學習的樂園。

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5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一去二三裡》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識字教學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寧靜而幽遠的鄉村美景。這首童謠排列整齊,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具有韻律美,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專案,培養兒童通過朗讀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優美景色。同時本課是識字教學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要培養兒童養成正確的書寫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同時培養兒童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及去和裡)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的意境美。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

難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過程中通過看、說、讀三方面結合,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放手學生,穩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 教學程式

(一)激趣匯入

1、數一數。(小朋友,你們會數數嗎?我們先來一個數數比賽,看誰能從1數到10)

2、 播放歌曲《數鴨子》(有一位小朋友她也把這些數字放在兒歌裡,你們想不想聽一聽。)

3、 古代有位詩人把這十個數字寫在了一首詩裡,出示課題《一去二三裡》,齊讀課題。你們想知道這首詩是怎麼寫的嗎?請聽老師讀一讀。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師範讀

2、生自由讀課文,圈出詩中的生字。

3、 多種形式學習生字。

①、小老師帶認讀生字。

②“三、四、十”開火車讀

③去拼音抽卡片認讀。

④排序:小—大、大—小、雙、單數讀。

⑤遊戲:“找朋友”

⑥比較字形:九—幾、去—去、八—入

(三)圖文結合,理解詩意。

1、觀察古畫,提問

(1)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

(2)兩個小朋友看到了什麼?

2、從圖中找出“煙村”、“亭臺”和“花”,議議詩中是怎樣描繪它們的。

3、討論:詩中的“二三裡”、“四五家”、“六七座”、“八九十枝”是表示什麼的詞。

4、小山村的景色多美啊!誰來噹噹詩中的小朋友來讀讀詩句。

5、多種形式讀:

①分組讀

②男女生讀

③師生對讀

6、指名背

7、齊背

(四)實踐活動

1、填空(挖去詩中的數字,由學生補充完整)

2、出示:粉筆、書本、鉛筆(讓學生用本課的生字說話)

(五)總結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學得開心嗎?回去把這首小詩讀給爸爸媽媽聽。

四、 板書設計

一去二三裡

一去二三裡,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6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長春版國小語文國際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二板塊中的表達——“我來寫”。它擷取了生活中常見的四種情境,是一次貼近學生生活,充滿想象力,富有創造性,且又蘊含環保教育現實意義的表達。此次表達既有助於培養孩子們遵守社會公德,又在表達中潛移默化地約束自己的行為。與以往不同的是它在“說”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寫”的新要求。這是一年級學生第一次真正面對較高層次的表達要求,同時也為以後的寫作做了鋪墊。

《課標》在第一學段中指出:“寫話要使學生有興趣,寫出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既是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筆寫自己的話。這是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難題。更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的開始。為此,根據本次表達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我把說和寫整合為一個整體,使說與寫的目的性更強,確定如下

教學目標:

1、懂圖意,能說出自己看到的和自己想到的,鼓勵以自己的方式表達。

2、在合作交流中學會傾聽,培養學生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

3、在聽說寫等語文實踐中,初步培養觀察、思考、想象、合作、交流等多元智慧,體驗表達的樂趣,分享所思所得。

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能說出自己看到的和自己想到的,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是教學重點,在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是教學重點。

二、標新立異,說教法

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教師合理運用快樂教學法,以圖畫、多媒體演示,創設語言交際的情境,誘發學生語言的興趣,調動學生說話的積極性,啟迪學生是思維,挖掘學生口語交際的潛能。因為一年級學生思維活躍、自信心、表達欲特強,但永續性較差。因此,在教學中需要花樣新、多,讓他們自主學習,為他們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為落實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2)引導觀察,激情想象,(3)聯絡生活,情境交際。因為語文教師是學生口語交際過程中的引導者、點撥者、鼓勵者和協調者。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主動參與,說學法

《我來寫》是一次看圖寫話,是看圖作文的基礎。某種意義來說“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我將引導學生在“看一看”中富有個性的觀察;在“想一想”中聯絡生活、善於思考問題;在“聽一聽”中學會聆聽,學習口語交際的方法和技巧;在“說一說”中獨立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在“寫一寫”中實踐培養學生的勇氣和“有意識的”表達。教給學生看圖說話的學習方法:看、思、說、寫、改。建議學生採用這種學習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認務。

四、和諧互動,說流程。

(一)營造情境,激發興趣,

一堂成功的表達課必須匯入為前提,讓孩子們置身其中,樂而動情,進而情動而辭發。作為教師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即對圖片、故事、動物、遊戲感興趣,從而激發他們說的慾望。課堂伊始,我用優美的語言配以生動的畫面:“春天來了,冰雪融化,萬物復甦,小草小花過得怎樣了?想和老師一起去看看嗎啊啊?”這樣親切自然而又充滿人情懷的設計會帶領學生帶著衝動和激情主動進入課堂。接著,播放畫面,學生在視覺與聽覺中感受美麗的春天,欣賞鮮豔的花朵,就向見到了久違的老朋友一樣滿足。畫面停下,問同學們“你感覺怎麼樣?”學生一定會回答“美”。“美在哪兒”這時教師要專心聽學生講話,從他們的語調、語音及神態中,捕捉閃光點,深入的瞭解學生真實的想法感受,點燃學生的激情。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積極的表達,抒發真實的情感,建立審美意識。“同學們,你們還想再看看美麗的鮮花嗎?”畫面滾動有人在折花,一枝、兩枝。“現在你發現了什麼?有什麼感想?”學生很容易進入積極的保護角色,主動發言,指責這種不道德行為,樹立環保意識的同時,也約束自己的行動。

(二)指導看圖,交流表達,歸納學習方法。

這一環節,是教學重點。我是這樣設計的:出示第一幅畫面,設計如下問題。

1、仔細觀察畫面,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想好了同桌間說一說。

2、小組內活動,如果每個人都摘花,你想象一下,春天會是什麼樣呢?想象作為表達的必要手段與方法,一定會廣開思路,發散思維。

3、作為一名國小生,你想做點什麼?你能做些什麼?強調“你能你想”,引導學生個性表達,師生充分交流之中滲透環保教育。

之後,我設計一個活動:現在,花王國的大門向我們這群充滿愛心的小天使們敞開了。誠摯的邀請大家到花仙家裡做客,讓我們為花花草草們送上最真摯的祝福吧!讓所有的人都愛花護草,讓人類永遠擁有春天!請你再仔細想想,寫下最特別的自己的話。這裡強調設計自己的話,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教師作為一個交流者積極參與其中。這個活動,是對前面說話的畫龍點睛,也為有餘力的學生提供了個性展臺。教師要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感態度給與恰當的評價,對有創意的表達予以鼓勵。因為《課標》指出:口語交際應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而且強調“寫作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在第一幅圖教學後,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方法。設計這一環節,我基於“以人為本,助人自悟”這一創新理念的考慮,使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在課堂中始終保持旺盛的主人翁精神狀態,濃厚的表達興趣,獲得知識的同時形成能力。

(三)分散思維、聯絡生活、拓展創新。

建議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在小組裡,選擇其他幾幅圖進行表達。教師變換身份,採訪學生,瞭解表達的情況,並及時給與導向與鼓勵,為學生的自主表達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聯絡生活,因勢利導,抓住有利契機,引導學生遵守社會公德,約束自己的言行。其中,第二幅圖是關於節約用水的話題,對於7、8歲的孩子,描述看到的內容並不難,理解作者的用意,體會這種意境,樹立節約用水的意識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單憑教師的講解,硬向學生灌輸環保教育的方法,效果一定不佳。我準備了一段錄影,讓學生看到水資源的匱乏,這樣再來寫話,就很容易把重點落實,也分散了教學的難點。

(四)資源擴充,延伸課外。

結合班級學生在走廊說話現象嚴重這一情況,我請同學們為班級走廊設計提示語,既強化教學效果,也對課堂做了必要的補充,更是一次極好的道德教育活動。一堂饒有興趣的語文課,不但能極大地吸引學生在課堂的注意力,把課堂教學引向深入,還要象磁石吸鐵,把學生的愛好拉向語文方面。

五、設計理念:

我認為教學的最高境界是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讓課堂中每一位學生都能心甘情願的獲得知識、受到啟迪、得到薰陶。那麼,我們的課堂應該是精益求精。口語交際以情感呼喚情感,以智慧啟迪智慧,以心靈面對心靈,以生命延續生命的語文實踐活動。就是要讓學生在我們精心設計看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中,積極、自信、生動、活潑的參與,體驗表達的樂趣,有所感悟,受到教育,多元情智得以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