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大班語言說課稿三篇

才智咖 人氣:1.88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語言說課稿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大班語言說課稿三篇

大班語言說課稿 篇1

一、設計構思:

1.教材簡解: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春天對於幼兒來說,比較熟悉,一提到春天,就會想到一副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的景象。小草醒了、樹葉綠了、麥苗高了、花兒開了、冰融化了......春天悄悄的來了。在田野裡、在草地上、在花園中、在小河邊,總洋溢著人們幸福快樂的笑臉,是春風帶來了這一切。因此我選用了《春風》這首詩歌,這是一首描繪春天來到的詩歌,詩歌內容淺顯易懂,卻又不失童趣,詩句優美工整,朗朗上口。

2. 活動重難點:

重點: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春天來到大自然的變化。

難點:根據詩歌內容,嘗試仿照句式創編詩歌。

3.設計理念:

幼兒園語言教育為幼兒提供促進他們語言和其他方面發展的良好環境,通過不同型別的語言教育活動來載動幼兒語言學習的內容。詩歌也是幼兒語言教育中的一塊,通過學習詩歌,感受詩歌語句的優美,體驗詩歌的意境美,模仿句式大膽想象創編詩歌。從中所形成的綜合的語言能力,能夠增強他們對語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層次的敏感性,如對語詞排列的敏感性;對通過詞句變化造成優美動聽效果的敏感性;對不同情境中語言運用的敏感性,等等。活動中,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寬鬆的學習環境也相當重要,從而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4.活動流程:

(一)播放音樂,匯入活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二)完整欣賞詩歌《春風》,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春天來到大自然的變化。

(三)再次傾聽配樂詩歌《春風》,進一步感受詩歌語言的優美。

(四)大膽想象,嘗試仿照句式創編詩歌內容。

(五)尋找春天結束活動。

二、活動目標:

1.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春天來到大自然的變化。

2.根據詩歌內容,嘗試仿照句式改編詩歌。

3.體驗詩歌的意境美,激發幼兒熱愛春天生機盎然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

音樂《春天在哪裡》;小草、樹林、田野、花園、小河等相關圖片;配樂詩《春風》

四、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匯入活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播放《春天在哪裡》的歌曲帶領幼兒邊跳邊唱進入活動室。

(本環節自評:教師以歌曲《春天在哪裡》匯入活動,引出活動課題,在唱唱跳跳的氛圍中展開活動,為幼兒營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完整欣賞詩歌《春風》,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春天來到大自然的變化。

1.師:現在是什麼季節啦?你從哪裡感覺到現在是春天了呢?(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自由講述。)

師:我們來欣賞一首詩歌,在詩歌裡找找春天有沒有來了!

2.完整欣賞詩歌《春風》,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分別出示相應圖片。

提問:①是誰把春天帶來了呢?詩歌裡是怎麼說的?(幼:春風春風,腳步輕輕) 春風春風,腳步輕輕,春風最先走近了誰?(小草)春風走進了小草,小草怎麼樣啊?(小草醒了)春風是怎麼讓小草醒的啊?(輕輕一親)

②春風還走進了哪裡?(樹林、田野、花園、河邊)

③春風來到這些地方後有什麼變化?

④春風是怎樣讓他們發生變化的?(理解動詞:吹、揮、唱、摸)讓幼兒一起模仿一下這及個動作。

大班語言詩歌說課稿:《聽雨》

活動目標:

1、 欣賞詩歌《聽雨》,交流表達對雨(聲)的經驗與想象。

2、 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學著讓自己擁有好心情。

活動準備:幼兒的繪畫作品、PPT課件、與詩歌相應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 說雨一,感受雨與我們心情的關係。

老師出示幼兒的記錄,幼兒說說自己喜歡下雨或不喜歡下雨的理由。

二、 聽雨一賞詩歌,交流表達對雨(聲)的經驗與想象。

1、 從“豆豆”的角色引入,引出詩歌。

2、 老師完整朗誦詩歌《聽雨》。

3、 分段欣賞。

(1) 第一段重點提問:媽媽教小豆豆的是什麼好辦法。

(2) 第二段重點提問:小豆豆聽到的雨聲是怎麼樣的。

(3) 老師朗誦詩歌的重點部分,以層層展開圖片的方式,輔助幼兒感受詩歌的句式特點與情趣。

(4) 幼兒相互交流理解。

重點提問:四句話裡有什麼共同地方?你最喜歡詩歌中哪一句?等。(老師可以與幼兒一起念念或追問“有趣在哪裡”“雨點是怎麼玩耍的”等)

4、 再次完整配樂朗誦詩歌《聽雨》。

5、 鼓勵幼兒說說自己對雨(聲)的經驗與想象。

重點提問:雨還會落在哪裡呢?它在幹什麼呢?

三、 雨趣一、感知雨天所帶來的快樂。

1、(看PPT)在雨天,還能做些什麼事讓自己快樂呢?(推薦一些雨天的遊戲)。

2、小結:無論晴天還是雨天,希望大家都能擁有好心情。

附詩歌:

下雨了,下雨了,小豆豆不能出去玩了,他在屋子裡走來走去,嘟噥著,下雨真沒勁,下雨真沒意思,媽媽很慈愛的看著他,把他帶到窗前,對他說,豆豆你來聽,雨點在唱歌呢,媽媽你說什麼呀,雨點怎麼會唱歌呢?媽媽說,你閉上眼睛仔細聽,小豆豆就閉上眼睛,側著耳朵,靜靜地聽,啊,聽到了,聽到了,沙沙沙,雨點落到樹葉上,他在和樹葉玩耍呢,叮叮叮,雨點落在屋頂上,他在屋頂上翻跟頭呢,吱吱吱,雨點落在花朵上,輕輕地鑽進花蕊裡,嗒嗒嗒,雨點落在窗戶上,拍著窗玻璃在和自己打招呼呢,小豆豆高興的說,雨點唱了一首多麼動聽、多麼有趣的歌呀,窗外,雨在輕輕地下,小豆豆呢,在屋子裡靜

大班語言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要說的是大班語言活動:三隻小豬。現在的幼兒都是父母手裡的寶貝,父母都會對自己的孩子寵愛溺愛,導致幼兒不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變得懶惰,針對這一點,我設計了三隻小豬蓋房子這一課,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教育幼兒勤勞勇敢,做事不圖省事,不怕苦不怕累,以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性格。此外《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我還運用此故事,鍛鍊幼兒的語言發展能力。

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我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磚房子最實的道理。

2、能簡單複述故事內容,並進行角色表演。

3、感知主要人物的不同特點,體驗小黑豬的勤勞、聰明和勇敢。

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能夠簡單複述故事內容,難點是幼兒理解做事不要圖省事,要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說活動準備:

為了是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我作了如下準備:故事《三隻小豬蓋房子》視訊;豬頭飾四個(豬媽媽、小白豬、小花豬、小黑豬);狼頭飾一個;多媒體課件。

說教法:

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提問法、引導法等來組織我的教學活動。

說學法:

我打算幫助幼兒採用觀察法、討論法、複述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官,掌握學習的重難點。

說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分為五個環節:匯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教師講《三隻小豬蓋房子》的故事;幼兒簡單複述故事內容;播放視訊《三隻小豬蓋房子》;表演《三隻小豬蓋房子》。

第一環節:匯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房子是用什麼蓋的嗎?有三隻小豬他們也想蓋房子,你們想知道他們用什麼蓋得嗎?請聽故事《三隻小豬蓋房子》,聽故事,找答案。1、故事裡面都有誰?2、三隻小豬都用什麼蓋的房子?3、誰的房子最實?

第二環節:教師講《三隻小豬蓋房子》的故事。

1、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並生動的講述故事。

2、回答問題:故事裡面都有誰?三隻小豬都用什麼蓋的房子?誰的房子最實?

第三環節:幼兒簡單複述故事內容。

請幼兒大膽地講述故事。

第四環節:播放視訊《三隻小豬蓋房子》。

增加幼兒對故事的印象,並討論:你們覺得故事中的小黑豬是怎麼樣一隻小豬?(是一隻勤勞、勇敢、聰明的小豬)如果你蓋房子,會選擇什麼材料蓋?建議幼兒蓋實的磚房子,要做一個不怕苦、不怕累的孩子。

第五環節:表演《三隻小豬蓋房子》。

選出扮演角色,分發頭飾。運用多媒體課件佈置故事背景,教師指導。

大班語言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新綱要》中提出語言活動主要就是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而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看圖講述活動是幼兒園語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發展幼兒口語能力的重要形式,還能有效促進幼兒語言、社會等領域的發展。《兩貓相爭》這個故事角色是幼兒熟悉和喜愛的動物,而故事本身又情節簡單,富有童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聯絡不同圖畫,形成完整故事並較連貫講述對幼兒來說是一個新經驗、新挑戰,它通過描述兩隻嘴饞的小貓為了一條魚互相爭鬥,到最後吵得精疲力竭也沒有吃到魚的故事,潛移默化地教育幼兒在生活、學習及遊戲中應該學會友好協商,互相禮讓。

大班語言看圖講述活動——《兩貓相爭》說課稿

二、說幼兒: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發展密切相關的。而幼兒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大班幼兒的語言發展迅速,已掌握了較多的詞彙量。同時,我班幼兒活潑大方,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力、好奇心、探究欲強,有豐富的想象力,觀察能力和理解力在不斷提高,具體形象思維又佔優勢,所以對看圖講述非常感興趣。但幼兒在看圖講述時,往往主題不突出,過於具體和瑣碎。而教材《兩貓相爭》可以為現階段的幼兒提供圍繞主題講述的這樣一個平臺,同時這些小動物均為幼兒所喜歡,相信能讓幼兒於愉快的活動中積累創造性講述經驗,獲得自信與快樂。

三、說目標:

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可以幫助幼兒感受作品的語言美,還能讓他們學習根據作品提供的線索進行創造性想象。從《綱要》的精神要求、教材的特點以及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將目標定為:

1、欣賞漫畫,較生動的描述圖片的內容。

2、喜歡講故事,學會豐富詞語:互不相讓、難解難分、精疲力竭。

3、能積極參與討論互動。

我將本活動的重點放在“喜歡欣賞漫畫,較生動的描述圖片的內容。”上。難點是“較連貫的講述故事情節。”

四、說活動準備

精心的活動準備是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和基礎,為了活動完美呈現,我為本活動做了以下準備:課件、與故事內容相關的圖片。

五、說教法學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巴班斯基說過“教育的方法是由學習的方式和教育的方式運用協調一致的效果決定的.。最優化的教學方法時多種方法靈活運用。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綜合運用了設疑法、課件演示法、提問法、討論法等,這些教學方法我將在下面的活動過程中詳細闡述。

六、說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設疑引入。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讓活動有個好的開端,我在活動一開始就出示教具,並設疑引入:“有一天,天氣真好,白貓和花貓兄弟倆商量著去哪兒捉老鼠,當他們路過牆角的時候,突然間看見一隻叼著魚的老鼠,同時飛奔過去,接下來會發生髮生了什麼事呢?”這一疑問,一下子就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讓幼兒把思維聚焦到活動的重點上,讓他們帶著問題很有目的性地傾聽故事,為下一環節做好了鋪墊。

2、觀察課件,提問討論。

當幼兒的注意力集中之後,教師出示課件,通過一系列啟發式的提問,首先觀察畫面上畫有什麼,如:白貓和花貓看見了什麼?他們是怎麼咬那隻小魚的?課件演示法的使用時基於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年齡特徵考慮的,生動的課件演示,能讓幼兒直觀地感受到畫面情節的誇張和生動,也充分調動了幼兒的視聽感官,幫助幼兒瞭解了故事的梗概,理解故事的語言美和情節美,突出了活動的重點。

3、小組講述,互相交流。

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所在,首先,教師通過提問,設計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情節,如:“魚為什麼不見了?你們覺得它去哪兒了?”通過提問法,讓幼兒有目的地進行有效思考,不斷梳理故事環節,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其次,考慮到“幼兒語言的發展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這一特點,我為幼兒提供“想說、會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平臺,在幼兒討論期間,教師適時地引導幼兒結合動作表演,讓幼兒在思考——學說——學做的過程中,巧妙突破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4、續編故事,培養品質

文學活動的教育價值一方面體現在讓幼兒感受作品的美,學習其中的精美語言;另一方面體現在文學作品中蘊含深刻的品德教育。因此,我通過提問:“為什麼白貓和花貓吃不到魚?他們要怎樣做才能吃到魚?我們應不應該像他們那樣?我們要怎麼做?”通過相互討論,幼兒深刻體會到自私的壞處,懂得自己應該做個大方、有禮貌的孩子,此時本次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七、活動延伸,拓展經驗

為了幫助幼兒拓展相關經驗,在本次活動之後,我還進行了延伸活動,如

1、表演區:把白貓、花貓、魚、老鼠等頭飾投放到表演區,幼兒自由選擇角色表演。

2、語言區:請幼兒講述自己續編的故事結尾,進一步拓展幼兒經驗。

八、效果分析:

這節課側重語言講述,也能豐富詞彙,正適合大班幼兒年齡段。開始的匯入環節,我以貓叫聲音與圖片匯入,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引導幼兒根據ppt圖片提供的線索展開合理的想象,多數幼兒能大膽的講述。並在教師生動的語言講解和表演下,理解了“難解難分”“滿頭大汗”的含義,達到了預定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