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說課稿範文合集八篇

才智咖 人氣:1.19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範文合集八篇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班下學期,《有趣的動物》這一主題活動。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兔子和長頸鹿為角色,講述了一個長頸鹿阿姨助人為樂的故事,特別是小兔子們親親長頸鹿阿姨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親親老師的小手或者臉蛋來表示他對老師的喜愛之情。又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友愛互助的品質,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下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對長頸鹿的認識。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清潔的討論,願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三)教學重、難點

目標中提到: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友愛互助帶來的快樂。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 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兔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小兔這一遊戲角色中;根據故事,我佈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長頸鹿,這是為幼兒在情境中游戲,並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準備的; 音樂,是為了進一步營造遊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2、知識上的準備 我讓幼兒先認識長頸鹿,瞭解了長頸鹿的基本特徵。幼兒練習過爬及滑這兩個基本動作。

二、說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峰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說又不知該怎樣說,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物件。"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遊戲法、體溫法等。 i. 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幼兒有了時間的經驗,聯想也就豐富了。如小兔子馬上要去參加演出了 ,又過不了河,這讓幼兒覺得多麼著急啊,他們會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過河。當他們真正過了河,參加了表演,這種心情和我們以往用圖片江湖上,讓幼兒通過圖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ii. 角色遊戲法: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善良、可愛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iii. 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兔子應

該怎樣過河呢?我們該怎麼感謝長頸鹿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遊戲聯絡法等學習方法。 i. 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ii. 遊戲練習法: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絡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 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五、說活動程式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2、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3、完整講述故事。 a)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將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並直接告訴他們要去參加"動物聯歡會"了,小朋友們最喜歡去參加表演了,所以,他們的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b)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

1、我們應該怎麼過河?

2、長頸鹿阿姨怎麼幫助我們過河呢?(和長頸鹿阿姨一起討論後,小朋友們按照討論出的辦法過河)

3、我們怎麼感謝長頸鹿阿姨?)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從中體會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遊戲,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考慮到故事中小兔子塗上口紅去親親長頸鹿這個教具存在著不衛生的因素,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我將故事的後半部分進行了一些修改。這樣既避免了衛生問題又激發了幼兒的擴散性思維,讓他們知道原來不只是嘴巴才可以親的。

c)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讓幼兒通過回憶的方式完整講述故事,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長頸鹿阿姨為什麼笑得那麼開心?你幫助過別人嗎?幫助別人後你的心裡是怎麼樣的?通過談話讓幼兒懂得友愛互助是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的。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隨著社會生活現代化程序的加快,現代生活給幼兒帶來的危險日益突出,像火災、溺水、拐騙、突發事件等一系列危險時刻威脅著年幼的孩子。幼兒生活經驗少,自我保護能力差,極易受到傷害,因此,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教育和學習處理一些突發事件十分必要。與其整天把幼兒看管得緊緊的,不如教會他們必要的安全知識。鑑於此,我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隨機教育外,覺得有必要組織一次專門的教育教育活動,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報警知識。

二、說教育活動目標:

小班幼兒缺乏生活經驗和自我保護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生意外傷害,雖然知道了一些急用電話,但還不會正確使用,根據小班幼兒的這些特點,我為本教育活動定出了兩條教育目標:

第一,瞭解警車、救護車、消防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第二,知道電話110、120、119的作用,懂得在危急時撥打相應的電話號碼。

孩子的安全是幼兒園的首要任務,但是我們也不可能整天跟著孩子轉,只有教給他們學會自我保護的能力,讓他們懂得在自己遇到危險時會用最快捷的方法來讓自己脫離危險,才能使幼兒更好地適應社會,學會更好地保護自己,於是把本教育活動的重點定為:瞭解警車、救護車、消防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它們相應的報急電話;學會保護自己。整個教育活動都是圍繞著重點進行的,首先是讓幼兒通過圖片來了解這些車輛的作用,以及報急號碼的功能,接著是通過多媒體情境來體驗這些車輛與報急號碼對我們生活起到的作用,最後是通過遊戲把知識實踐到行為當中,使報警知識在遊戲中得到練習與鞏固。

雖然幼兒知道了報急的電話號碼,但是由於他們缺乏撥打電話的經驗,對數字的認識也還不夠深刻,所以要讓幼兒根據突發事件的情境正確地撥打相應的電話,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挑戰性。

所以我把教育活動的難點定為:讓幼兒懂得在危急的時候正確撥打相應的報急電話。在教育活動中,我設計突發事件的情境,再通過“打電話”的遊戲,讓幼兒在與老師一問一答的對話中輕鬆自然地運用已掌握了的報警知識大膽地表現自己,使幼兒在整個學習過程,熱情高漲,興趣濃厚,積極參與整個遊戲教育活動,學具的提供也滿足了孩子動手的需要。幼兒在遊戲過程中真正體現是學習的主人,發揮主體作用,使報警知識得到強化、內化,從而突破難點。

三、說教育活動準備:

為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在教育活動準備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知識經驗準備:

初步讓幼兒認識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的外觀形狀,知道他們相對應的報急號碼。

材料準備:

1、110、120、119號碼卡片;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圖片。

2、多媒體課件(內容是一些突發事件的過程)

3、三幅有關突發事件圖畫。

4、一部電話。(供幼兒學習撥打報急電話)

四、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教育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教育活動我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始終貫穿直觀性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教育活動。

1、採用直觀法,以多媒體情境體驗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採用提問法,是因為在教育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例如:老師鼓勵孩子大膽地想辦法,表達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想法是我們現在要倡導的,這也是解決教育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3、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教育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教育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打電話遊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鞏固報警知識,從而突破難點。

五、說學法:

整個教育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改變過去“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的指導思想。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教育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教育活動,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是幼兒獲得新知識的好機會。

遊戲練習法是幼兒在玩打電話的遊戲中,邊遊戲邊練習如何正確打報急電話,讓幼兒在遊戲過程中真正體現是學習的主人,發揮主體作用,使報警知識得到強化、內化。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知識是在運用的過程中昇華”的精神實質。

六、說教育活動過程:

本次教育活動,以新《綱要》為指導,從“認知—情感—行為”三大塊,由淺入深,從感知到體驗,使原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絡,讓幼兒在互動式、探究式的教育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性地學習。但是眾所周知,這些安全知識比較抽象,光靠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也更是不可能掌握的,只有把教育活動組織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才能讓每個孩子都主動、積極地去記住這些報急電話,使幼兒遇到緊急問題時會使用這些號碼。在教育活動中,為了讓幼兒更好學習和了解每一個突發事件所相對應的正確報急方法,我設計此教育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觀察探索——學習討論——遊戲體驗,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出示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的圖片,引發幼兒學習興趣,引導幼兒說出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的不同作用,再出示110、120、119的號碼卡片,讓幼兒瞭解電話110、120、119的作用,讓他們初步瞭解在什麼情況下可撥打這些電話,為下面環節做鋪墊。

第二環節:觀察探索。播放多媒體課件:明明獨自在家,有陌生人來敲門,明明沒開門,陌生人就開始撬明明家的門。

老師提問:“這個時候,明明該怎麼辦呢?”將幼兒注意力集中到教育活動中來。讓幼兒在觀看突發事件的過程中自己探索知識,形成對安全知識的興趣。

第三環節:學習討論。在關鍵時採用中斷法,讓幼兒在的情景中,通過看、說、獲取相關經驗,巧妙設定疑問“明明這時該怎麼辦,我們幫他想想辦法”,讓幼兒運用自身已有的`社會經驗大膽地發言討論,老師在幼兒討論的過程中,通過引導,讓幼兒瞭解遇到危急情況時應該緊急報警,並再次出示三個報急號碼卡片和三種車輛的圖片,讓幼兒討論與選擇:這時該請哪輛車來救援?該撥打哪個報急號碼?把幼兒討論選出的號碼卡片與車輛圖片貼在黑板上,通過下個環節確認幼兒選擇的結果是否正確。老師、幼兒在這個教育活動環節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形成合作學習的機制。

第四環節:繼續播放多媒體課件,看看明明是怎麼做的。(幼兒看到明明撥打了110,說清事故情況與地點,警車出現,把陌生人抓走)這個環節既教給幼兒正確的報急方法,同時也驗證了幼兒討論的結果。(學習撥打120、119的過程也是通過這些環節來完成的)

第五環節:遊戲體驗。幼兒獲得報警知識後,出示大掛圖,設計突發事件的情境,在遊戲“該打什麼電話”的教育活動中,請個別幼兒上來撥打電話,要求幼兒要說出相應的報急電話號碼,會正確撥打電話,在這個環節中老師充當電話中的工作人員,在遊戲中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引導幼兒說出什麼地方危險了。讓每個幼兒都能在遊戲中真正地動起來,使每個孩子都主動、積極地去記住這些報急電話,這樣不但能使幼兒真正掌握知識,而且還能真正掌握正確的報警的方法。

第六環節:老師小結。在生活中如果我們遇到危急事件時,要及時撥打相應的號碼求救。這樣才能讓自己很快地脫離危險,但我們不能隨便地撥打這些號碼,只能在發生緊急情況的時候才能撥打。

七、說教育活動延伸:

小班幼兒年齡較小,對這些報急電話號碼不一定全記住,只有通過反覆練習、強化,才能牢記。我在教育活動室擺放一個電話,供幼兒遊戲時練習撥打電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隨時提醒幼兒、教育幼兒,並爭取家長的配合和支援。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3

我今天要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美術活動《小飛鏢》。

一、說教材

也許大多數的老師在看到教材之後,首先就會想到設計語言或音樂活動,而我卻選擇為小班幼兒上一節簡單而有趣的摺紙課。摺紙它可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是一種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術作品,既能表現幼兒天真的心靈,又能反映他們不同的個性。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幼兒的美術作品去影響幼兒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及小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學習兩邊對摺的技能,培養幼兒摺紙的興趣。

2、通過讓幼兒親自動手實踐,感受摺紙的快樂。

3、訓練幼兒投擲的基本動作。

三、教學重難點

使幼兒掌握兩邊對摺的技能

四、說教法學法:

基於對教材和幼兒的分析,我採用啟發、示範、體驗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活動。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準備讓幼兒先觀察後操作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摺紙,在學習過程中對個別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並給予評價,從而有效的培養幼兒摺紙的興趣。

五、教學過程分為:

談話匯入激發興趣——教師示範幼兒觀察——動手操作學習技法——戶外活動感受快樂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教師出示摺疊好的小飛鏢與幼兒談話激發起幼兒自己動手摺疊的興趣;第二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我通過講解和示範製作,讓幼兒掌握摺疊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第三個環節是本課的難點,我通過開展看圖解折,高興玩和欣賞精美的摺紙作品兩個活動來解決這一難點。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4

一、設計思路

《小方和小圓》是怪味豆哲理圖畫書中的一本,不論在主題上、故事結構上、構圖上、還是所傳達的意象上,都體現出一種奇思妙想的創意,體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怪趣!

小圓是圓形的,小方是方形的。一扇圓圓的門,小圓很容易就能進去,可小方怎麼也進不去。小方努力地改變自己,可他不明白,他永遠都不會變成圓的。要改變的究竟是誰呢?這是一本抽象派藝術表現手法和兒童寓言故事巧妙結合的佳作。方和圓,抽象的形狀,被賦予抻奇的生命力,幻化成一個個蹦蹦跳跳的孩童,躍然紙上。從孩子的角色來說,小方和小圓正如幾個頑皮的孩子一般,被賦予了孩子的形象。

二、說活動目標

新《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這一目標要求,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為突破活動的重點、難點,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個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在看看、聽聽、講講中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不一樣的思維方式。

2、積極參與閱讀活動,體驗閱讀的快樂,並能在活動中大膽想象和

3、積極參與表演遊戲,體驗表演遊戲帶來的快樂。

三、說教學法

為了能更好地達成活動目標,我運用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語言發展規律,運用生動有趣的教具,抓住了幼兒的“眼球”,激發了他們仔細觀察的*望,並且鼓勵他們大膽的猜想。通過運用教具演示法、情景教學法、啟發提問法等多種方法,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我採用了遊戲的方式貫穿活動的始終,加上直觀的課件演示,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真正體現了玩中學,學中樂。

四、說活動過程

下面,我就詳細地說明整個活動過程:

1、激趣匯入

我一開通過介紹小客人--小圓,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演示故事

這一節是完成本活動的重難點,在這一五節中,我引導孩子跟著我一起欣賞我演示的故事,在漸入故事的觀察和語言表達的同步理解中,我鼓勵孩子們大膽想象和表述,希望孩子們想出辦法,怎麼能讓小方進入圓門。

3、完整閱讀繪本

通過課件演示,完整欣賞了繪本內容。

4、表演遊戲

我請幼兒和我一起演小圓,請一個小朋友演小方,表演故事。以遊戲的形式,進一步鞏固故事內容,這樣的知識遷移更能激發孩子們與教師進行互動,以增加閱讀的情趣。

五、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課,我覺得比較吸引孩子們,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幼兒和老師互動得較好。在我鼓勵孩子們想辦法,怎麼讓小方進圓門時,孩子們的想象力豐常豐富,思維很活躍。

不足之處是:

1、教具做得不好,如果把卡紙改為硬紙皮做的會更好一些,在幼兒表演環節,道具有些比例不調。

2、在表演遊戲環節,本來重點是在指導幼兒練習角色對話,這個重點沒做好。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根據小班幼兒年齡是培養和引導幼兒對追求美,感受美,探求美,創造美的教育活動,小班美術教育目標要求中提出;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能愉快大膽的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並樂於與同伴交流。能說出紅,黃,綠,橙等幾種基本的顏色,學會辨別和感受直線,曲線,折線及各種線條的變化,《彩色的線條》是小班的一節藝術課,通過對兩種不同線條的觀察,比較,體會線條的美感,感受生活和藝術活動中線條的美的過程中,讓幼兒在玩中認識波浪線和螺旋線,在看一看,玩一玩,想一想的操作嘗試中,表達自己對線條的情感,並且大膽話出各種線條。因為小班幼兒非常喜歡畫畫的,所以我我選擇了這節課。

二、說設計思路:

《彩色的線條》是小班的一節藝術課,藝術活動“彩色的線條”是一個任何年齡階段都可以嘗試的教學活動,然而針對小班幼兒的身心特點,結合《綱要》“通過藝術活動啟用興趣,發揮藝術活動的愉悅功能”,我把活動重點落在“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材料變出美麗的線條”,在“變”的過程中,幫助幼兒充分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同時,活動以層層遞進的方式使幼兒逐漸認識“紅、黃、藍”三原色,幫助幼兒積累必要的色彩知識。

三、說活動目標:

1、從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出發,逐漸認識“紅、黃、藍”三原色。其實從一個學期下來看,大部分幼兒對這三原色已經有較好的認識,為了以後奠下更好的基礎,進一步強化。

2、讓幼兒認識波浪線,螺旋線,並能大膽繪畫出這兩種線條。

四、活動的重、難點在於:

幫助幼兒自主、有序的操作各色毛線和綵帶。

針對此難點,我將注重材料種類與量的把握,並根據操作的難易程度考慮環節的先後順序、材料的合理擺放等。努力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自主、有序的活動氛圍,愉悅幼兒的情感、豐富幼兒的知識。

五、活動準備:

紅,黃,綠三種顏色的毛線,紅,黃,綠三色的綵帶,畫好各種線條做以備示範,黑筆和畫紙。,黑板,課本等。六、活動過程

1、說學法:

讓幼兒分組玩擺放毛線的遊戲,將毛線擺放成各種不相同的線條。此時幼兒會顯得比較興奮,接下來通過個別幼兒的嘗試,讓全體幼兒初步感知線條與紅、黃、藍三種色的毛線變化。在玩的時候讓幼兒自己大膽創設各種玩法為了讓使幼兒更有興趣。

2、教師示範跳綵帶舞,幼兒先觀察。將幼兒分組,跟音樂自由跳綵帶舞。進一步引導幼兒認識線條的變化和不同。

3、說學法:

前面的其實都是為下面的做鋪墊。活動重點落在“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各種不同的材料變出美麗的線條”,在“變”的過程中,幫助幼兒充分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先提要求然後讓幼兒分組展開嘗試。這個過程中,可能很多幼兒會比較盲目,這個時候就要我更多的引導。針對不同能力的幼兒,在嘗試上也就有不同的選擇和範圍。同時邊嘗試邊讓幼兒和好夥伴產生交流。淺移默化的培養。

出示範畫[彩色的線條]並作簡單的講解和說明。

創造表現

1、幼兒創作,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繪畫。

2、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幼兒自己畫出波浪線。螺旋線。

展示幼兒作品

將幼兒作品欣賞是每個美術活動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也是展示幼兒的大好時機。這個環節中主要的就是以欣賞作品為前提,教師引導為主軸,幼兒講述作畫想法及交流內心的感受,幫助幼兒肯定自己、欣賞同伴為最終目的,讓幼兒自由發言。討論。當然這也是提高幼兒語言能力,增進師幼情感的好時機。

教學反思:

作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6

一、說設計意圖:

《會響的小路》這個故事非常優美,有那麼多的小動物路過這條小路,還會發出那麼好聽的聲音,故事中的象聲詞非常形象生動,還作了很多比喻,把小朋友們帶入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裡。孩子們天生對小動物有著很深的情感,他們愛聽故事,喜歡故事中有趣的情節,小動物的形態、動作都特愛模仿,尤其是對小班段的孩子來說。為此我設計了小班綜合活動:《會響的小路》。

二、說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故事特點我設定小班孩子的教學目標:1、喜歡聽故事,能初步的理解故事。2、大膽想象並嘗試表達小動物和風兒經過小路時的情景。3、享受聆聽樹葉發出的聲音的樂趣,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並樂意想象,能用語言大膽的表達。

難點:樂意想象,嘗試用故事語言進行表述。

故事中所表現的三隻小動物與不同聲音的關係是抽象的,但有了多媒體的階入,使較為抽象的故事情景具體化、形象化,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讓幼兒初步理解走路姿勢與聲音的內在聯絡,對這一抽象的邏輯概念有初步的感知,來理解故事內容並通過想象,用語言表達出來,從而突破重點。在現場情景的誘導下,幼兒對"樹葉小路上還有誰會來"這一問題,會非常樂意想象和表達,從而來突破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1、創設情境:樹葉小路。

2、課件《會響的小路》。

五、說活動流程及設計思路:

流程:完整傾聽故事《會響的小路》(瞭解梗概)--結合多媒體課件,分段欣賞故事(重點理解)--完整欣賞故事(完整感受)--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表達表現)--幼兒走一走樹葉小路(感受聆聽)

(一)完整欣賞故事《會響的小路》。

小朋友,你有走過會響的小路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故事題目叫《會響的小路》。

教師講述故事《會響的小路》,讓孩子對故事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提問:①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②故事裡有誰?

直接匯入主題,簡潔明瞭。

(二)結合多媒體課件,分段欣賞故事。

教師邊展示課件邊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提問:

1、誰走過了小路

2、

①小刺蝟走過小路,發出了什麼聲音?請你學學小刺蝟的動作。

②小白兔走過小路,發出了什麼聲音?請你學學小白兔的動作。

③小蚱蜢走過小路,發出了什麼聲音?請你學學小蚱蜢的動作。

④小刺蝟對風兒說了什麼?

⑤風兒是怎麼跑過小路的?學學風兒的動作。

此環節我運用了直觀法和提問等方法,把故事進行分段講述。

(三)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

1、樹葉小路上還會有誰走過?會發出什麼聲音?

2、如果你走上樹葉小路,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

由於小班幼兒能力有限,教師應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提煉,如"小鴨走過小路,踢噠踢噠","小羊走過小路,的篤的篤"等,儘可能讓幼兒在自身表達的基礎上體驗成功。

(四)幼兒走一走樹葉小路。

帶領幼兒在樹葉小路上走一走,邊走邊聆聽樹葉發出的聲音,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表現故事中的場景。

考慮到小朋友在走樹葉小路時可能會很興奮,所以我把踩樹葉的環節放到了最後,作為課的延伸活動,小朋友可以自己發揮模仿故事中的小動物,在會響的小路上走,讓幼兒有一個身臨其境的感受。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的選擇: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表現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更加喜歡直接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觸控。他們學習、活動的特點是隻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的結果。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注意遊戲化、情景化。《綱要》中對教材的選擇有這樣的一段話:教材的內容應源於幼兒現實生活,符合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與視野。而應彩雲老師也曾說過:“真正的教育是生活與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歸生活。”鑑於以上種種原由及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我選擇了《好聽的聲音》這一題材作為本次活動內容。

2、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以幼兒快樂情緒的激發、傾聽感受、操作體驗為主要目的,在活動中滲透多種知識經驗與能力的培養,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在活動中獲得發展。本次活動目標定為: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於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重點:探索用各種辦法讓物體發出聲音。

難點: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根據以上三條目標定向作如下活動準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ppt。

(2)錄音帶:大鼓和小鼓音樂(3)每人一隻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

二、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祕的動作來感染幼兒以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於是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操作法:它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兒根據教師準備的物品進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動在引起興趣後,採取了操作,讓幼兒在動一動,裝一裝,聽一聽中獲得感知,探索用各種辦法讓瓶子發出聲音。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在品嚐遊戲的環節中,讓幼兒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來猜測軟硬糖果分別能發出大鼓還是小鼓的聲音。

3、提問法:設計提問,引導幼兒聽聲音,回答問題。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4、演示法:通過多媒體,把生活中的聲音放給幼兒聽,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認識,多媒體的運用,引導幼兒去聽去猜去模仿,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考,使幼兒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和審美情趣的統一。

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情感,在本活動中,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方位的參與: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敲敲,打打,拍拍,聽聽,猜猜等多種方式的參與,對探索用不同辦法讓物體發出聲音產生興趣。

2、師幼合作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的提高。我採用自編的小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積極對答教師的活動中,讓手中的瓶子發出有節奏的聲音。

3、遊戲法:讓幼兒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在吃吃玩玩中感受到硬糖果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軟糖果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採取的以上種種教學方法,極大的體現“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

四、說教學過程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教學活動,活動步驟為:

激發興趣——動手探索——聽音伴奏——品嚐區分——延伸活動(1)、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一開始,利用多媒體播放生活中的聲音,讓幼兒用耳朵聽一聽、猜一猜,激發著孩子辨聽來自幼兒生活中的各種聲音。

(2)、動手探索根據小班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在第二環節,我為幼兒安排了動手探索,提供了塑料小瓶,小盆,黃豆若干供幼兒動手操作。在這個活動環節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寬鬆的活動氣氛中,引導幼兒敲敲,打打,拍拍,聽聽,搖搖,用各種辦法讓物體發出的不同的聲音。

(3)、聽音伴奏在自由探索過後,我就採取播放音樂,,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4)、品嚐區分小班幼兒注意時間短,興趣穩定性差,新異、強烈以及活動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我就請幼兒嘗一嘗,咬一咬,再次吸引幼兒注意,激發活動的興趣。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5)、延伸活動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附:小班科學活動:好聽的聲音(一)、生活中的聲音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二)、讓小瓶發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1、讓空瓶子發出聲音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裡有一個瓶子,你能讓它發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出聲音這裡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出聲音嗎?

3、(放錄音)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4、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三)、幼兒通過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四)、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曲邊唱歌。

五、活動延伸

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歷年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8

《小小手》是一首以幼兒生活經驗為主,動作體驗性強的詩歌,起初我將目標定位為:

1、在觀察圖片中理解兒歌內容,並在朗誦詩歌的基礎上,學習仿編詩歌。

2、體驗有節奏地朗誦兒歌的樂趣。

活動開始我出示了很多拍手、拉手、穿衣服、扣鈕釦、洗臉、刷牙、梳頭、畫畫的照片,以圖片猜一猜的形式匯出活動,讓幼兒在此環節中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因為詩歌的內容都源於幼兒的生活,所以,孩子們很快就進入到我所創設的環境中,並用動作模仿表演出相應的詩句,然後在幼兒理解照片所表達的意思之後,將照片作為圖譜的形式呈現在他們面前,通過圖譜幫助幼兒學習整首詩歌,第二環節中則運用了雙響棒的形式讓幼兒的朗誦更加有節奏感,從而體驗有節奏朗誦詩歌的樂趣。第三環節則用遊戲變一變的的形式,將幼兒創編的詩歌用照片的形式展現出來,先用部分圖片替換詩歌中的圖片,為幼兒提供一個創編的支架,並在此基礎上逐步撤離支架,以“你做我猜”的遊戲,進行深層次的仿編。第一次執教下來發現:通過第一環節的鋪墊,孩子們很快就理解了整首兒歌,但是在體驗有節奏朗誦時出現了一些困難,活動中雙響棒的運用沒有達到預設的效果,孩子們看著圖譜雖然能跟著老師念下去,但是所有的圖譜在他們看來還是較為的零散,還有就是創編的問題,雖然我提供了一個支架,讓幼兒依託這個支架的進行初步的仿編活動,但由於所提供的圖片太少了,而且一開始創編的內容比較多,所以這一環節中幼兒的表現離預設的目標還有一點的距離。

根據第一次出現的問題,我對活動作了相應的調整:第一環節中增加了幼兒說說小手會做的事情,讓幼兒先回憶已有的經驗,說說小手的本領,為後面的兒歌學習、創編詩歌做鋪墊。第二環節中則將原來的雙響棒改成小手有節奏的拍打身體的各個部位。第三環節適當的降低了創編的難度,重點讓學說XX、XX和XX這一句型。可以說第二次活動幼兒的表現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也同樣發現了很多新的問題,如這首詩歌內容動作體驗性強,通過教師肢體語言引導,讓幼兒在行動中理解、記憶整首詩歌,還有創編時有連續動作的詩句,比較符合現階段幼兒的年齡特點等等,我想這些問題還有待更多次的嘗試和探索,在每一次的探索中摸索前進,不斷的總結出一些適合幼兒詩歌學習的經驗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