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說課稿彙編八篇

才智咖 人氣:7.88K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高中說課稿彙編八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本框在本課中的地位:本框是第七課第一節的內容也是本課的重點內容之一,這一框在第七課中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說承上是因為本框的內容既是對前課《商品服務市場的內容及特點》內容的拓展延伸,說啟下是因為本框內容是學好後一節《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基礎,學好本框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商品服務市場基礎性地位的認識,同時為學好下節的內容做好必要的知識鋪墊。

(二)、本框在經濟常識中的地位:本課的內容涉及經濟活動環節中的交換和消費環節,市場交易處於經濟活動的交換環節,市場交易活動是否有序則對整個經濟活動都將產生影響,本框內容的學習,將幫助學生認識遵循市場交易原則對發展社會市場經濟的意義,進而認識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任務的長期性和艱鉅性。

(三)、本框的內在結構:本框在內容上條理比較清晰,教材主要按“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的邏輯順序展開論述的,既講了三個問題:市場交易原則的作用、市場交易原則的內容、遵循市場交易原則的意義。

(四)教學重難點的確立及依據

1、教學重點:市場交易原則的內容、作用和違反市場交易原則的危害。確立依據是

①這些內容與社會現實聯絡緊密,是教材與生活的鏈結點,具有現實意義,這有利於學生進行有意義學習,增強社會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②這也是由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結構決定的

2、教學難點:堅持市場交易原則的意義。確立依據本知識點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遵循市場交易原則不是個人的行為而是市場經濟不完善帶來的結果以及該如何完善,對高一學生來講怎樣從身邊的經濟現象中抽象概括出其內在本質有點困難。

(五)、教學目標: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懂得市場交易的基本原則及重要性和現實意義。

1、識記方面:市場交易原則的內容和作用;

2、能力方面:學生辨證地認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做到學以致用。

3、情感價值觀目標:

(1)通過具體的事例滲透市場道德觀,如正當競爭誠實信用、職業道德建設等。

(2)規範市場經濟秩序需要法制建設和道德建設相結合學習中中滲透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3)增加對社會的瞭解,增強社會責任感。

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學生知識水平及認知特點。

二、說教法:

按照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主導與主體相結合的原則、教學直觀性原則和教學多感官共同參與原則等要求,根據學生學習和思維規律和課本內容,要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扮演好“主導”的角色,所以考慮採用以下方法:

1、案例分析法:思想政治課是正面明理的課程,而現實社會中有反有正,與其一味強調正面教育還不如讓學生在正反案例的分析過程中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認識,也培養了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2、表演法:根據教學多感官共同參與原則,為創設輕鬆的學習環境,採用表演小品的手段,活躍氣氛,增強視聽效果,調動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3、投影、漫畫展示法:投影和漫畫有著生動形象的表現能力,運用該方法可揭示、諷刺一些違反市場交易原則的現象和行為。

4、比較法:通過分析比較各市場交易原則的異同,抓住特點,把握聯絡。

三、說學法:

美國著名作家愛墨生說過:"教育成功的祕密在於尊重學生。"在政治課的教學中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所以,在學法上,主要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獨立地學習和創造。針對此我設計以下的學法指導:

1、分析歸納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對具體事例的分析,讓學生概括出市場交易原則的重要性。

2、討論法在本課違背市場交易原則的行為和危害教學中,宜採用討論法交流,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協作精神。

3、知識遷移法該方法意在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原理,分析社會現象,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過程:

(一)匯入新課:

北京同仁堂的歷史和南京冠生園“陳餡月餅”事件導致破產的兩個案例作為匯入。針對案例設定兩個問題:

(1)為什麼同仁堂,經歷了三百年的風雨在今天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金字招牌仍不腿色呢?

(2)南京冠生園同樣是個老字號,用陳餡做月餅是什麼行為?有什麼危害?

用正反案例的強烈對比吸引學生注意力,進而激起學習興趣並在此基礎上探討兩個問題,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歸納企業能否在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一個重要的原因看其是否遵守市場交易原則。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不僅回顧了經濟常識有關內容也初步認識了市場交易原則的重要性。同時也過渡到下個教學環節什麼是市場交易原則?有什麼作用?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二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它與本框一起分別介紹了中華文化的兩個基本特徵。它在第一、二單元介紹“文化的共性”的基礎上,過渡到三、四單元“中華文化”的個性,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對於學生來說學好本框至關重要,它是大學聯考的重要考點。

二、說學情

高二學生已經參與了不少的文化生活。但由於其正處在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文化生活的參與還比較盲目,缺少理性思考,本課的重點是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區域性、民族性、包容性;包容性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學生的認知起點絕大多數都是由歷史書本所得,有一定的學習興趣。但對於學生來說,對中華文化的瞭解只是只鱗片甲,要學會分析傳統文化,辨析中華文化的區域特徵,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標識這一課標的要求還有難度。再則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思維的跳躍也有一定障礙。同時學生辨識社會現象、合作、表達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強。所以,在本課中需要充分運用圖片、視訊、詩歌等各種形式,激發學生對於中華文化的認同和熱愛。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文學藝術對中華文化的意義;科學技術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標誌。

理解: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見證,是中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不同區域的文化形成原因、關係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各民族文化特徵、關係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能力目標】

培養同學們理論聯絡實際能力,運用中華文化發展的典型事例,說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理解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人類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區域的文化和各個民族的獨特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標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為將來投射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

【重點】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表現。

【難點】

各民族文化對於中華文化的意義,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電子白板教學法,利用圖片、視訊等進行直觀演示,同時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凸顯生本理念。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主要談談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環節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如果說第六課第一框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從動態角度跨越千年,展現中華文化的頑強生命力,激勵青年學生再創新輝煌,那麼本框則主要從靜態視角呈現中華文化的厚重。所以我匯入新課時精選了多領域的代表性圖片(北京故宮、徽派建築、鍼灸、瓷器、《紅樓夢》、《淮南子》、戲曲、少數民族舞蹈等等),在多媒體上顯示出來,給學生留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初步印象,走進新課。

環節二:講授新課

1.由於第一目“獨樹一幟,獨領風騷”內容相對簡單,學生通過歷史課的學習,已掌握了較多這方面的例項,所以教師只需注意引導以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為重點,暢談中華文化的獨特一面及其對世界的巨大貢獻,從而總結出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特點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後多媒體顯示國外著名學者的一些評價,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播放《吳越文化》及《滇黔文化》的相關視訊,指導學生對這兩種文化的特點及形成原因進行合作探究,領悟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接下來,引導學生思考:區域文化之間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差別,卻能和諧共處於中華文化之中,這說明了什麼?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為最終徹底解決難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做了鋪墊。

3.多媒體繼續展示石窟藝術、民族文學等,學生在感受少數民族文化成就的過程中不難得出結論:各民族文化都為中華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由此進入第三目“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環節三:鞏固提高

合作探究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學生調動已有歷史知識儲備和課前蒐集的材料分組交流:歷史上在思想文化方面,對諸家學說所採取的兼收幷蓄的學術主張;中國文化長期吸收周邊少數民族的哪些優秀文明;在對待外域文化上,中華民族是否敞開博大胸懷揚棄吸收。

注意以下兩點:首先,從現代找出能充分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開放心態和中華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這樣可增添幾分時代氣息,更好地服務於當下實踐。其次,在雙向互動中,引導學生在知的基礎上有所思、有所悟,將以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明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兼收幷蓄),以及包容性對中華文化形成、發展乃至續寫輝煌的作用與意義。從而突破難點。

環節四:小結作業

根據板書回憶本科所學知識,並再次強調重難點知識。

《紅對勾》相應的`練習。

七、說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具體設計如板書所示。

板書設計: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一、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獨特性)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區域性)

三、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民族性)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說指導思想:

本課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知識的同時,得到快樂,使學生身心都得到發展。

二、說教材分析:

《乒乓球正手攻技術》是義務教育課程《體育與健康》的一篇課文 。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有著廣大的群眾的基礎、完善的乒乓球設施,並且隨著我國乒乓健兒一次又一次的奧運會、世界錦標賽等各種國際大賽上奪得冠軍,人們對 乒乓球這項運動的期望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因而,我選擇了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術為本課主教材。正手攻球是乒乓球運動進攻的一種主要技術,具有速度快、 力量大、攻擊性強、應用範圍廣泛等特點,深受廣大乒乓球愛好者的喜愛。

三、說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物件是高中一年級的學生,男生20人,女生20人。乒乓球是他們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他們具有獨立思考、判斷和很強的模仿能力,同時他們具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和靈敏素質且具有一定的乒乓球基礎,具備了學習正手攻球技術的條件。

四、說教學方法、策略: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好動,模擬能力強等特點,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和示範相結合的方法。

1、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運用動作操和球性練習等輔助教學。

2、結合掛圖,精講動作方法與要領,做好示範,激勵學生學習。

3、採用正誤對比法,進行集體糾錯與個別輔導。

4、設定嘗試性學習,鞏固所學內容,提高學生隨機應變和學以致用的能力。

5、通過自我評價、教師評價等手段,提高學生認識水平。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讓學生實際操作,通過加強動作訓練和實戰練習完成教學重點和難點。

五、說教學任務:

1、根據教學內容結合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確定如下三個教學目標:

①認知目標:學生了解正手攻球的相關技術, 並且知道正手攻球的動作要領

②技能目標:85%學生能夠基本掌握正手攻球技術,通過練習技術動作逐漸鞏固和提高,在練習中能夠靈活運用。

③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勇敢頑強、機智果斷、沉著冷靜等優良品質,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反應和思維能力。

2、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來球判斷準確,揮拍到位、用力得當

難點:身體上下肢的動作協調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是一節新授課,採取分組不輪換的形式,場地與器材用到乒乓球拍:41只 乒乓球:41只,乒乓球檯:6張,教學程式如下:

(一) 課堂常規 → 1、整隊、檢查出勤2、師生問好3、宣告內容和目標

(二)熱身匯入 → 1、蛇形慢跑2、 動作操:彈動、掂球、推擋、攻球、一推一攻 3、球性練習:原地掂球

(三)探究學習正手攻球 →1、提問:如何接右側來球? 2、藉助圖解講解(出示掛圖)示範3、徒手揮拍練習(每人身體右手綁一根固定長短的繩子,固定肘關節)4、自拋反彈球正手攻練習(在1號匡中) 5、接連續球動作練習6、一人定點推擋一人攻球練習(在1號匡中)7、自主嘗試性練習(能靈活運用推擋和攻球動作)8、素質練習:並步接力比賽

(四) 恢復身心 →1、音樂放鬆(拍手歌)2、評價本課情況3、佈置歸還器材4、師生再見

七:自我評價:

本課設計亮點在於:

準備部分:採用乒乓球動作操作為輔助教材,與本節課的基本教學相呼應,使學生在熱身的同時提早進入乒乓球學習狀態中。

基本部分:採用提問自然地匯入到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在有梯度的教學步驟中練習,體現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學生更容易掌握動作技術。採用繩圈固定肘關節,限制學生抬大臂,促進他們收小臂,固定正確動作。

結束部分:將拍手與放鬆操在音樂中相結合,使學生在較好的環境中愉悅放鬆。

本次課應該注意的問題是:學生動作的易犯錯誤要及時糾正,存在個別差異,教學要區別對待。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 教材及本課

《蜀相》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鑑賞》中詩歌部分,第一單元的第三課。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應放在理解中國古典詩歌的內容、主旨和寫作技巧上,以此來逐步提高學生鑑賞古典詩歌的能力。《蜀相》是唐代詩人杜甫晚年的作品,內容上由寫景和評論兩部分組成,以寫景時的心裡活動(追尋、憑弔)為線索開啟出後兩聯蜀相諸葛亮的精當評論,因此針對這首詩來講,我本節課將賞析的重點放在了前兩句上,尤其是寫景的頷聯。

《蜀相》是本單元的第三課,意在通過本課的學習鞏固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深入理解杜甫身上那種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同時提高學生古典詩歌的鑑賞能力。

【教學目標】

關於古代詩歌教學,《全日制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初步鑑賞文學作品,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啟迪。

鑑於本課的教學重點以及高二學生已經在必修教材的學習過程中積澱了一定概括詩歌內容的能力,我將教學目標設定為:

知識和能力:①指導學生掌握詩歌寓情於景、樂景襯哀情等表達情感的手法。

②教給學生大學聯考“煉字”題的答題方法。

過程與方法:①通過誦讀詩歌,品味語言,把握詩歌的情感。

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杜甫對“蜀相”的仰慕之情,瞭解杜甫憂國憂民的現實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寓情於景、樂景襯哀情,“一切景語皆情語”寫作技巧。(這對學生詩歌鑑賞能力的生成幫助比較大。)

教學難點:突破“煉字”題型。(學生把握考題型別,以及答題思路的形成有針對作用。)

【課時安排】1課時

(二)、 教學過程

一、課前情境:

閱讀相關文字,體會諸葛亮“鞠躬盡瘁”“星殞五丈原”的形象,感受諸葛亮這樣一位賢相的高尚情操。

二、情景匯入:

ppt展示臥龍崗景區對聯。匯入杜甫的《蜀相》。(吸引學生的興趣)

三、走進詩歌

(1)、誦讀《蜀相》,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①多讀,要做到讀準字音,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②可以採取指名讀,齊讀,教師範讀等方式,讓學生都能夠開口大聲讀。

(2)、品味語言,探究問題。

合作探究一:

總體把握詩歌的寫作思路。

首聯:尋找祠堂

(起)

頷聯:祠中之景

(承)

頸聯:諸葛功績

(轉)

尾聯:壯志未酬

(合)。

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多種答案都可以。

尋訪祠堂——祠堂春色——丞相功業——壯志未酬

明確:敘事——描寫——議論——抒情

合作探究二:品味寫景的語言。

1.哪些詩句寫的最具美感?

明確:頷聯。

2、比較理解:映階碧草盡春色,隔葉黃鸝皆好音。

3.賞析頷聯?有什麼效果?(補充式,多鼓勵!)

明確:“自”和“空”。反襯寫法,再美的“碧草春色”,再動聽的“黃鸝好音”,只因一個“自”一個“空”,就顯得美景虛設,無人問津之感。

碧草春色,黃鸝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悽清之極。

4.用一句話把此句的美景描繪出來?

分析得到:一切景語皆情語,情景交融。

小結: 分析“煉字”題的答法。ppt展示。

四、遷移訓練

五、課後作業

1、背誦

2、掌握煉字方法,並將其使用在此類考試題型中。

六、課堂結束語

(三)、說教法

為了給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課文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誦讀教學法:誦讀是古代詩歌教學中關鍵性的一環,聲情並茂的吟誦,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為詩歌鑑賞打下良好的基礎。

2、情境教學法:出示關於諸葛亮的對聯,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杜甫所要表達的感情。

3、探究法: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探究的舞臺,激發學習興趣把學生分成小組,分別探究詩歌語言、表現手法、思想情感。

4、比較閱讀法: 將《蜀相》的第二句變“自”為“盡”,變“空”為“皆”進行比較鑑賞。

(四)、說學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自主學習即課前誦讀詩歌,參照註釋理解詩歌大意和寫作思路,這樣有利於順利過渡到重難點;課上合作探究分若干個小組,分別探究詩歌語言、思想情感、以及比較鑑賞,這樣能提升學生閱讀詩歌的能力。

(板書設計)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起) 以樂景襯哀情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承)—寓情於景—寂寞傷感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轉)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合)

高中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籃球是學生喜歡的體育專案,它能發展學生的柔韌性、協調性、彈跳等身體素質。高三年的大部分學生在籃球基本素質方面已經達到一定的高度,本節課主要是通過側掩護(擋拆)戰術配合的練習,加強學生的利於基本素質,並對利於泊基本戰術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知道側掩護(擋拆)戰術配合的動作要領和方法。

2、技能目標:學生基本能做出“擋”的合理動作、拆的大概時機。

3、情感目標:通過努力使學生在運動中獲得愉悅感、成功感,培養每位學生的表現慾望和信心,得到美的陶冶。

4、德育目標:教育學生團結互助,認識自身的價值與能力,學會欣賞他人,增強個人和對集體的責任感。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側掩護時腳的卡位。

依據:腳的卡位是掩護的重要一環,如果卡位不正確或不及時會直接造成掩護的失敗,影響整個戰術的運用。

2、難點:擋、拆的時機。

依據:戰術是相對的,時機非常重要,如果擋、拆的時機不好會造成整個戰術的失敗,而且這個時機是根據實際情況掌握的是不數年變化的,因此它即是戰術的關鍵又是難點。

說學情:

本課教學物件為高三年級男生。高中學生身心發展趨成熟,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判斷、概括等能力,在身體鍛鍊中也具備了較高的基本運動能力。籃球是他們所喜愛的一項運動,有一定基礎,但對單個技術的學習並不滿足,而對學習對抗性練習特別感興趣。教學中要讓學生把動體與動腦很好地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再認識所學知識,及及創造性應用所學動作的機會,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教法,我主要考慮以下五個方面:

一、講解法和示範法

幫助學生建立正確形象,啟發思維,貫徹直觀性教學原則。

二、分解法和完整法

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首先讓學生對整個“二攻二”側掩護戰術有個全面的認識,然後在把整個戰術分成三個部分(傳球、掩護、分球)逐次練習,簡化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最後再進行完整練習,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完整戰術。

三、遊戲比賽法

能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規定目標,有效發展學生體力和智力,提高學生掌握和運用體育知識,技術和,而且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以激發學生興趣。

四、預防和糾正錯誤法

分析學生在練習中產生錯誤的原因,選擇有效的手段,加以糾正。

五、電化教學法

通過多媒體,以生動形象的畫面進行直觀教學,以加深學生對體育知識、技術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說學法:

本節課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一、觀察比較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借鑑已有知識和經驗,通過觀察、分析NBA賽場或其它的籃球賽場去學習新的籃球知識,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更有助於學生對籃球知識的題解和掌握。

二、團結協作學習:

學生的學習環境是一個群體,,通過小組有協商、討論;會使原來模糊不清的知識逐漸變得明朗,使問題順利解決。

說教法

一、開始部分

課堂常規:A、體育委員整隊;B、宣佈上課;C、師生問好;D、接受報告;E、宣佈本課內容;檢查服裝(保證練習效果及防止練習過程發生危險)F、安排見習生(幫助擺放器材及保護幫助)

二、準備部分:

1、熱身跑:

方法:放錄音曲子讓學生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熱身跑,在跑的過程中加上運球練習(提高學生練習興趣和練習效果)。

作用:降低肌體的惰性,以及肌纖維的粘滯性,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度,為練習作好充分準備。

2、定位操:①頭頸運動;②體側運動;③擴胸運動;④正壓運動;⑤側壓運動;⑥全身運動。

三、基本部分

(一)引入新課:

首先通過學生感興趣的NBA 中的人和事進行問題設疑——你們喜歡NBA嗎?你們瞭解喬丹嗎?97、98年的NBA總決賽喬丹的對手是誰?他們又是用什麼手段給喬老爺製造麻煩的?

◎精彩NBA賽場回放[動畫演示]

設計意圖:創造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以增強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感知籃球運動之美。

(二)分組協作進行理解式練習:

1、四人一小組進行二對二攻防練習。

在練習中,學生對理解的側掩護(擋拆)戰術配合加以運用。

2、交流、探討

交流與探討在練習中運用側掩護(擋拆)戰術配合出現的問題和獲得的心情。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練習中去驗證各自的理解,以此發現問題所在,對接下來老師的講解會有更加透徹的理解。

(三)進行新課講解:

(1)講解戰術的作用。

作用:“二攻二”側掩護(擋拆)戰術在實戰比賽中既是一個獨立的戰術又是許多戰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實效性。

依據:只有瞭解它的用途,學生才會知道有沒有學習的價值。

(2)一邊看幻燈片,一邊講解,明確跑動路線,和每個環節的注意事項,特別對“擋”的正確和“拆”的合理時機要配合動畫或力求進行精讀,並要突出重、難點。

方法:⑤號隊員把球傳給④號隊員跑到4號側後方做掩護,④接球后先向左做突破假動作,然後突然從右側貼著⑤身體運球突破上籃,⑤掩護後轉向切入籃下,5補防時⑤將球分給④投籃。[動畫演示]

特別強調:掩護時(擋)兩腳分開一定要卡住防守隊員的腳,轉向時(拆)要以靠近籃筐一側的腳為軸,向遠離防守隊員一側轉體,把其擋在自己的身後。

作用:讓學生了解“二攻二”側掩護(擋拆)戰術配合各個分解部分的動作概念以及完整的跑動路線

(3)自由組合4人一小組做“擋、拆”的練習,要在小組長的帶領下一邊練習一邊探討,要帶著問題進行練習。[動畫演示]

作用:學生通過反覆的練習,達到動作定型。

(4)自由組合的4個小組,2人蔘與防守,另2人蔘與進攻。進攻方必須用上本節課學的側掩護(擋拆)戰術配合。注意要在消極防守情況下進行練習,否則初學者很容易失去信心。

(5)對學生練習中易犯的錯誤進行及時糾正:

依據:初學者對正確動作,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難度,練習中出錯是難免的事情。

作用:可以加深學生對戰術的正確理解,避免錯誤的動作定型。

(四)遊戲:運球接力

方法:學生分成四路縱隊,每隊最後一名隊員蛇行運球到排頭,用地滾球把球傳給後面的同學。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歡樂的遊戲中體驗體育的快樂,進一步增加同學們對體育課的熱情。

四、結束部分:

1、整隊放鬆,放錄音在輕鬆的音樂聲中做放鬆操。

2、總結本次課優點及不足,並提出今後練習要求。

3、安排收器材、下課。

學生身心狀態預計:

整堂課練習密度約為:28-31%,練習強度中等,遊戲時強度達最高峰。

評價分析:

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我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認識學生學習的動力與興趣密不可分,處處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主動設疑,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自己體驗;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自己解決;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自己去拓展。

高中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原地側向推鉛球教材是高中一年級田徑教材中投擲類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發展學生的力量和投擲能力的運動專案。由於教學物件是高中一年級學生,他們大部分同學在國中時或多或少的接觸過鉛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自己體會推鉛球,不限制投擲動作與方法,激發學生對鉛球的興趣。因為是第一堂課,我使用實心球來教學,通過學習,發展學生的上、下肢力量及身體的協調能力。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把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個方面:

1、認知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鉛球的基本知識,基本常識。

2、技能目標:初步掌握握、持球的要領,根據男女學生的差異而區別制定,並使80%的學生初步掌握側向原地推鉛球的動作要領。

3、情感目標:本節課可結合鉛球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克服困難、團結協作、聽從指揮等優良品質的培養。通過合作性學習,體驗推鉛球的樂趣,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原地側向推鉛球的動作路線及蹬地、轉體動作的連貫性。

2、教學難點:最後出手撥球的動作技術。

四、場地器材

在課前提前安排和佈置好場地,畫好標誌線(要和學案上統一)既節省上課的時間又可以避免以外傷害事故的發生。本次課所需器材:實心球。

五、教學方法

1、教法: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活動,分組練習和討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學法:根據課的要求和學生的特點,採用以下方法:

(1)講解法:讓學生領會動作要領。

(2)分組練習法:讓學生去感受和掌握基本動作技術。

(3)討論、糾正法:通過互相討論,互相學習,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六、教學流程

本節課教學程式分為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三個部分來進行。

(一)準備部分:(10分鐘)

1、在集合整隊、師生問好等正常的課堂常規後,教師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宣佈本節課目標任務,特別強調注意安全的要求,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和任務,接下來進行佇列、隊形練習,通過練習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姿態,同時使學生注意力得以集中。

2、準備活動:為了使學生身體機能從安靜狀態逐漸過度到工作狀態,在準備活動的開始,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蛇形跑,然後有針對性的做幾節徒手操,特別是手指、肩、腰、膝、踝必須活動開,使得學生各主要肌群、韌帶等充分伸展。最後安排俯臥撐(注意男女區別),男生10個正規俯臥撐,女生5個俯臥撐,為基本部分新授課的教學做鋪墊。

(二)基本部分:(30分鐘)

將人數分成四個小組,選出自己的小組長。一開始教師對學習練習過程做一下要求:

1安全問題:必須統一投統一撿,不可隨便亂跑,不可亂穿組,出現危險事故。

2分組練習:組長組織大家站成一排,按教師的要求進行練習。

我將本部分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步驟:

1、教師講解投遠的原理及簡單的方法,要求體現遠度,不限制投擲的動作,讓學生髮揮創造性思維能力,並可以相互討論和模仿。讓學生在實際練習中體會投擲的原理和最佳的投遠動作。

2、教師先讓學生徒手練習原地正面推球與瞪地、轉髖動作,然後將瞪地、轉髖與推球協調結合的徒手練習。教師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示範、提示,讓學生掌握正確動作的表象和基本的動作概念,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原地側向推鉛球的動作要領和用力順序。

3、學生練習原地正面推實心球,體會正確的推動作,解決蹬與推協調配合的問題。

4、根據學生練習情況,請部分學生展示自己擲遠的方法,並讓學生相互進行比較和評價,目的是引出簡單而有效的擲遠動作(原地側向推鉛球),為以下教學作好準備。

5、根據以上幾個練習情況,最後讓學生練習原地側向推實心球,讓學生相互間提示、糾正最後推的動作,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主要進行引導和個別指導,對相對比較集中的錯誤動作進行集中指導,並讓動作比較正確的學生示範,然後讓學生相互間評價。目的是通過掌握原地側向推鉛球的動作,把實心球擲的更遠,發展學生的投擲能力。

教法:

(1)教師簡單介紹投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教師邊示範邊講解握球的手型及原地側向推鉛球的完整動作。

(3)學生進行原地正面推球與瞪地、轉髖動作的徒手模仿練習。

(4)學生二人一組做蹬地、轉髖的徒手練習。

(5)學生練習正面原地推實心球。

(6)教師巡迴指導,並隨時糾正錯誤動作。

(三)結束部分:(5分鐘)

(1)組織學生做放鬆活動。 組織形式:閉上雙眼,想像--陽光明媚,微風拂面,你坐在草地上,聞著花草的芳香,舒適極了,身心放鬆,放鬆,再放鬆……。

設計意圖:目的是讓學生的心理得到充分放鬆,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本課。

(2)總結本次課的學習情況:對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給予適當的表揚,較弱的給予鼓勵。

(3)安排學生收還器材。

七、預計課的效果:

本節課的預計平均心率為130--140次/分;運動密度為35--40%;運動強度為中等強度。

高中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上冊第四課第二節第二框題。本課既是對第二課發展觀點的進一步具體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課矛盾分析法的指導下,具體地分析事物發展的狀態,回答事物怎樣變化、發展。因此,與第二、三課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同時,由於本課內容從青年學生的實際出發,內容豐富,對於青年學生正確對待人生和社會有著非常直接、非常現實的指導作用,因而在唯物辯證法教學中歷來受到格外的重視和歡迎。加之,本框是在前一框題量變與質變原理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學會用正確的方法分析事物的發展,對學生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具有現實的指導作用,屬於哲學方法論的內容。所有這些都使得本框題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

2、教學目標

基於本人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我特別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運用本框的哲學觀點,並以例項對其加以分析說明;並能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對“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等名言進行解釋。

能力目標:通過本框教學,結合方法論教育的要求,培養學生聯絡個人和社會生活的實際,進行觀察、分析、判斷和指導自己選擇正確行為方式的能力。

思想覺悟目標:通過本框教學,引導學生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奮鬥精神結合起來,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學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

3、教學重點和難點

為了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以下內容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內容。

教學重點:把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奮鬥精神結合起來,即青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要從小事做起是本框教學的重點。因為這是全課的重要教學、教育目標之一,也是我們進行世界觀,方法論教育的落腳點和歸宿,其中也滲透了政治課德育教育的目標。

教學難點:要堅持適度原則。因為這一原則對青年學生特別具有現實的啟發、教育意義,但在現實生活中又是比較難把握的,正所謂“知易行難”,所以需要加以特別的分析引導。

4、對教材的整合及處理

前一框題在講解量變引起質變的形式時說到既有數量的增減,還包括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的變化。因此,為了便於學生對教材知識的鞏固和掌握,體現知識前後間的對應統一,我把本框教材最後部分的內容重視“優化結構”調整到前面重視量的積累這裡進行講述。

二、說教學構思

本框知識的邏輯思路是:怎樣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即量變與質變的關係原理的方法論意義,知識容量不算多,要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時間較為充裕,但也必須作到重點突出,詳略適當。所以,對於本框的難點,同時也是方法論意義的第一點“堅持適度原則”主要由教師講解分析例項完成。對於後面的內容,為了體現哲學理論聯絡實際的特點,便於學生理解,主要讓學生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分析來總結方法論意義,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那麼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呢?這就需要正確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教學是藝術,是科學,它的本質在與創造。教育家孔子說過:“法無常法,貴在得法”,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將會有事半功倍之效。針對本課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幾種教法:

三、說教法

1、事例教學法。為了貫徹哲學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我把教學中的理論知識與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聯絡起來,既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又有利於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問題教學法、歸納分析法。通過對比、討論等多種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啟發式教育這一指導思想,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滲透素質教育新理論。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我主要採取以下方法:

四、說學法

1、創造條件,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通過師生互動教學,把教師的教轉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防止教師進行單向資訊的傳遞。

2、讓學生把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轉變被動學習方式,在學習活動中理解知識、運用知識,並能創新知識,培養抽象思維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和理論聯絡實際能力。

五、說教學程式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匯入設計

課堂匯入的好壞,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著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和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匯入時應儘可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為此,我在一開始便向學生展示我國三位航天英雄(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的圖片,學生興趣大增,然後請學生講述我國神舟飛船的發展歷程,並加以適當的補充說明。此時,讓學生從哲學上來思考,神舟飛船的發展歷程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量變與質變關係原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因此我們要學會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

2、新課講授

(1) 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的方法論意義

① 對教學難點“要堅持適度原則”的教學,具體說明如下:

請學生回憶神舟飛船的發展歷程,思考飛船升空的過程中速度是否越快越好?然後通過對飛船速度快慢對飛船影響的分析,說明要保持事物穩定的性質和狀態就必須把事物的量變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和限度內,所以“要堅持適度原則”,並著重分析了什麼是“適度”。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請學生聯絡實際討論,從正反兩方面舉例說明堅持適度原則的重要性,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學以致用的能力。

② 關於不失時機的促成飛躍的教學

首先提問學生思考事物為什麼要從量變到質變?如果事物的變化永遠維持在一定量的範圍內會有什麼結果?不會有發展,不會前進,所以當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為了實現事物的發展我們必須使事物發生質變,發生飛躍,並且要把握時機。請學生根據神舟飛船發展歷程說明抓住時機實現事物飛躍、發展的重要性。同時,請學生聯絡自身實際舉例說明現實生活中不失時機促成飛躍的事例。

事物要發展,發生質變必須先有量變,所以我們必須重視量的積累。

③ 關於“重視量的積累”的教學,有一點要特別注意:

事物的變化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積累到一定程度從而發生質變,因此為了實現事物的發展我們必須重視量的積累。請學生運用知識聯絡神舟飛船的發展歷程說明這點,並對學生現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積累與以後自身的發展之間的關係聯絡課本知識特別加以分析,以深化學生對現在知識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學生回憶前一框題量變引起質變的形式,除了有數量的積累之外還有對結構的優化組合,所以在這裡特別提請學生注意重視量的積累既有數量的積累變化,還有對結構的優化。並聯系我國現在發展過程中的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部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的政策對優化結構的重要加以說明分析。然後請學生聯絡學習的實際情況說明優化結構對學習效率的重要影響。

(2) 關於教學重點“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精神結合起來”的教學

請學生回憶神舟飛船的發展歷程思考神舟飛船從一號到六號,實現從無人到載人的發展,其中無數次的對飛船的修改、設計,這些都與我國幾代航天人的努力密不可分,才有了中國人千年飛天夢想的實現。所以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還告訴我們青年學生要學會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精神結合起來。

① 要學會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珍惜現在的學習

②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因為量的積累包括兩個方面:好習慣、好思想、好作風的積累有助於提高個人的修養和行為,而壞習慣、壞思想、壞作風的積累則會使我們往壞的方向變化,甚至使我們走入歧途。

(3) 關於本框小結

為了使學生對本框知識有個整體的把握,本框小結即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的方法論意義和對我們個人的現實指導意義,請學生歸納總結。

3、課堂鞏固練習

鞏固新知識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過程,練習應以提高學生技能、發展能力為目標。高中哲學常識的教學更要突出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對社會政治經濟等各種現象的觀察、分析能力、把握前後知識間的聯絡能力。據此,設計以下練習:請學生運用哲學道理全面分析“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典故。

4、佈置作業

請學生運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分析我國21世紀“新三步走”的戰略目標。

六、說媒體

雖然目前的教學裝備已有很大改善,多媒體教學已經普及。但這節課我仍然選擇的是傳統教學手段,因為這樣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使學生集中精力學習而不會把注意力放在多媒體上面,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的設計與想法,不當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謝謝!

高中說課稿 篇8

【教材分析】

《資訊的智慧化加工》是教育科學出版社所出版高中資訊科技基礎修教材“第三章 資訊的程式設計加工和智慧化加工”中的第三節內容。資訊的智慧化加工作為資訊加工的一種型別,是本章內容重要組成部分。資訊的智慧化主要特點是讓計算機更加自主地加工、減少人的參與、進一步提高資訊加工的效率和人性化程度。

【學情分析】

人工智慧技術是當前資訊科技應用發展的熱點之一。與一般的資訊處理技術相比,人工智慧技術在求解策略和處理手段等方面均具有獨到之處。在日常生活中,人工智慧也越來越貼進人們的生活。但學生們大多數沒有接觸過人工智慧方面的知識,並且對人工智慧技術有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印象,這就使得學生對人工智慧知識的獲取具有強烈的求知*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人工智慧的概念與基本特點;

2、瞭解人工智慧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和智慧軟體的應用,讓學生體驗智慧化資訊加工對生活、工作、學習的影響和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人工智慧技術的豐富魅力及其應用價值;

2、客觀認識人工智慧技術對社會的影響,培養正確的科學技術應用觀。

【教學重點】

人工智慧的在生活中的應用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教學難點】

如何使學生客觀認識人工智慧技術對社會的影響,培養正確的科學技術應用觀。

【教學策略】

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選用實際、典型例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出概念,通過體驗,瞭解人工智慧的實際應用,分析資訊的智慧化加工特點,呼應前面教學內容。通過典型的事例引導學生了解人工智慧的含義,課堂上開展實驗活動,向小i和學生同時提問,進行簡單的圖靈測試,讓學生更深入的瞭解人工智慧。並通過、計算機博弈、機器翻譯、光學字元識別技術等體驗,感受人工智慧的應用價值。然後,就人工智慧的現狀和未來展開討論,初步認識人工智慧技術對社會的影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觀看一段視訊,《機器管家》片段

這個是科幻片,當然,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沒有這麼有個性的智慧機器人。

人工智慧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今天我們就來揭開人工智慧的神祕面紗。

二、探索新知

揭開人工智慧的神祕面紗

什麼是人工智慧?

總的來說,人工智慧的目的就是讓機器能夠像人一樣思考

當計算機出現後,人類開始真正有了一個可以模仿人類思維的工具,經過無數專家的努力,計算機已經可以模仿人的思維和人交流。

我在網上認識一個智慧機器人,你們想認識嗎?

體驗活動一:智慧機器人

和機器人小i博學小天才聊天

思考:在對話的時候發現什麼問題?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

為什麼說小i有人工智慧呢?我們來做個實驗。----圖靈測試

活動:邀請一位同學,同時向同學和小i提問

1.你叫什麼名字?

2.你喜歡什麼顏色?

3.你今年幾歲?

邀請另外一位同學,同時向同學和小i提問

1.你現在有空嗎?

2.方便現在和我聊天嗎?

3.現在有時間嗎?

看似具有智慧,揭開“談話”的本質:原先設定好的,從資料庫獲取。他能模仿人腦思維,但是這智慧是人賦予它的。

計算機不僅可以和你聊天,還能和你對弈下棋。

體驗活動二:計算機博弈

思考:1. 計算機為什麼能夠和你下棋

2. 計算機是怎麼知道下一步怎麼走

討論:同學們玩五子棋也有輸有贏,如果程式足夠完善的話,就能真正產生智慧嗎?

計算機選擇最佳棋局看似具有智慧,但這是計算機專家和眾多棋壇高手為其設計和編寫程式,這種智慧依靠的通過程式設計實現的搜尋技術和計算機高速計算的優勢。

知識總結:

人工智慧概念:人工智慧主要是對人腦思維機理的模擬,包括聽、說、看、思考、動作等思維機理的模擬。

過渡: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瞭解人工智慧,我們一起體驗利用人工智慧加工資訊。

三、合作體驗、交流分享

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加工資訊

1.模式識別:

就是讓機器認識事物,像人一樣去聽去看

體驗活動:掃描課本該章第一段文字(文字內容為機器翻譯做鋪墊)

總結:這支筆先將課本上的文字掃描成圖片,利用光學字元識別技術識別圖片中的文字,是它還有侷限性,識別後還要人工核對。

解決問題:如何看懂全英文說明書?

2.機器翻譯:

利用計算機把一種自然語言轉變成另一種自然語言的過程。用以完成這一過程的軟體叫機器翻譯系統。同學知道哪些機器翻譯系統?

學生討論

體驗活動:中英文互譯

1、把翻譯過來的英文再譯成中文看看翻譯結果與原文有何區別?

2、在機器翻譯過程中,譯文錯誤或者不準確主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3、怎樣提高翻譯質量?

提出問題:機器翻譯,為不同的語言的交流學習提供了方便,是不是不再需要人工翻譯的編譯人員?

學生討論:機器翻譯一句一句處理,上下文缺乏聯絡,詩人對詩詞賦予了感情,而翻譯軟體只是對字詞的直接翻譯,缺乏人類的情感。

四、人工智慧其他應用

學習資料,

提出問題:你想讓人工智慧為你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觀看視訊和一些資料

提出問題:

1.使用專家系統如果出現意外誰承擔責任?

學生討論,總結:人工智慧技術帶來方便,但是不能完全依賴

2.犯罪份子利用他人指紋或人工合成他人語音進行詐騙。

學生討論,總結:辯證認識人工智慧,負責任、安全、健康地使用。

五、總結

通過剛才的活動體驗與學習,對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有什麼體會和心得?

我們對人工智慧有一定了解,目前的人工智慧還不完善, 未來發展的空間還很大,這就要看大家的想象力還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