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國小說課稿範文集合5篇

才智咖 人氣:8.21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說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國小說課稿範文集合5篇

國小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科學童話,借小松鼠找花生這件事間接告訴學生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常識。

課文采用科學言語的形式,寓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活潑淺顯,符合兒童特點。課文結尾小松鼠的問題即與課文呼應又能引發學生的思考。這篇課文的大部分生字都集中在第一自然段,學生讀順了第一自然段,接下來的閱讀就容易了。本課難讀的是第四、五自然段的兩句話。前句講小松鼠始終沒看見花生的果實,間接地說出花生的果實不是結在莖上的這一特點,後一句講小松鼠弄不明白,自己每天都來看花生,花都落光了,怎麼沒見一個花生,於是獨自猜想:是誰把花生摘走了?以學生現有的水平及對花生的瞭解應該能夠感知。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學生能認識12個生字,並能理解和運用“格外”、“自言自語”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性,產生觀察植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生能認識要求認的字,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花生結果的特點。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能夠對觀察事物產生興趣,學會觀察事物。

二、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一年級小同學比較活潑,富於想象力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了以下教法:

,我採用了法進行教學。

一是在活動與生活中創設情景,情趣教學

教學中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喚起學生的情感。教學《禮物》我在一下來兩方面作了努力:

(1)讓學生參與猜謎,激發學習情趣。

謎語學生對花生比較熟悉,而且又是最喜歡參與的活動,通過謎語喚起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容易入情入境。

(2)引導學生超越文字,調動多種感官發揮想象。

在理解“自言自語”詞語時,引導學生在自己完成一件事情遇到困難,而旁無他人時會說什麼,說說看,然後接著點撥,這就是“自言自語”。

二是與學生建立夥伴關係,合作學習

(1)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教師引導學生相互合作,讀通課文。學生讀通後進行激勵,師生互動調動學生情趣。

(2)表情朗讀,體驗真情。

品讀課文,越是細細品味,越能夠體會其中的情感與內涵。教師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之後,進行朗讀指導,並鼓勵學生有個性朗讀。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課標的要求,這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用發現法、合作法、比較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的指導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1、謎語導課

我認為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通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如一開始我會問學生:喜歡謎語嗎?老師這兒有個謎語:“麻屋子,紅帳子,裡面睡個白胖子,猜猜是什麼?接著由孩子們喜歡吃花生引到松鼠也喜歡,就把松鼠想吃花生的熱情與自己的心裡結合起來,拉近孩子與小松鼠的距離。通過激發,孩子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自學。

2、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最初接觸課文,學生只要能讀正確,讀通順就可以,讀之前交待一下學生讀書的一點要求,教給孩子讀書方法:比如,難讀的字詞多讀幾遍,發現易錯字,多音字圈起來,告訴大家……

2)個人檢查讀時,抽幾個小朋友分段讀書,並讓聽的同學與朗讀的同學互相提要求與建議,使孩子明確自己在讀或聽時該注意什麼。

3)讓學生評價學生。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4)一起說說自己都讀懂了什麼,讓學生知道課文的大意,提高總結歸納能力。

3、字與文相結合,在合作中學習。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新和進取的精神,對課文的質疑可以使學生懂得在思考中學習,在問題中學習。

(一)注重識字形式的多樣化

新課程標準第一學段的識字目標告訴我們: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如何使學生有這樣的願望,我覺得識字的形式應該多樣化。在教案中,我設計了這樣幾種形式,首先是小組交流識字情況,然後小組把好的識字方法推廣到全班。在鞏固識字階段,我設計了“小松鼠過河遊戲”、“花瓶開花”等遊戲,最後圍繞課文內容自編了一首帶有本課生字的兒歌。同時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注意讓學生把字帶到文中去,理解生字在文中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的意思,這樣的設計,激發了學生識字的激情,課堂頓時活躍起來。同時學習中也加入了合作學習,讓識字在遊戲中完成,讓識字在理解中昇華。

(二) 注重在合作學習中朗讀與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用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嚮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

人們都知道“一千個觀眾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閱讀文章後到底有什麼樣的感受,這是教師應把握住的。要為學生營造寬鬆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起來發表意見,教師應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不要在剛入學不久,就把學生的獨到意見扼殺在搖籃裡。在教案中,我只設計了教師的導語,而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從讀中悟,讓學生參與評價。同時為加強小組的合作性,我設計了每組輔導一名學生參加朗讀比賽,組織記者招待會讓優勝學生談體會,這樣的設計不僅練習了朗讀,也鍛鍊了口語交際能力。

(三) 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想象力

新教材注重了圖文並茂,所以學生愛讀。我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讓學生仔細觀察,透過觀察瞭解文章內容,透過文章內容想象文章以外的內容。教案中,我讓學生觀察“花生開花”圖,引出“格外”、“鮮豔”一詞,引出松鼠與鼴鼠的對話,引出松鼠高興的心情,觀察“小松鼠疑問”圖,引出“奇怪”和“自言自語”,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花生到底到哪兒去了?

(四) 注重課內與生活實際的結合

教案中,我還設計了續編故事和了解還有哪些植物的果實長在地裡。這實際上是讓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

4、指導讀書

通過分角色讀課文,把自己變成文中人物,進一步感受課文內容,進行感情讀書。

5、學會觀察

寫一塊“觀察日記”下節課看看誰觀察地最仔細,評一為“小小觀察家”。引導學生要學會思考,學會觀察,做個有心人。

國小說課稿 篇2

一、說課內容:勇敢

現在我們面對的多是獨生子女,在獨生子女成長過程中,由於家長過度的呵護等因素,使孩子失去了很多應有的能力,膽小、無毅力是他們當中許多人的通病,培養勇敢精神已經被很多家長老師引起重視。在與家長的溝通及家訪過程中我發現,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單獨的房間,可真正能做到單獨睡覺的孩子卻很少,多半原因是孩子不敢睡,有的孩子睡到半夜後,迷迷糊糊又鑽進了父母的房間。有的孩子犯錯誤後,不敢向家長承認錯誤,為了隱瞞一個錯誤會接著犯下一個錯誤。還有的孩子認為勇敢就是膽大,無論多高都敢往下跳,活動時兜裡時常揣著鉛筆、小刀等堅硬的物品。低年級同學在勇敢方面主要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及實踐上的不足,作為老師和家長應及時指導並多加鼓勵,幫助學生鍛鍊膽量,為今後的生活積累經驗。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勇敢精神、堅強的意志。

2.用辨證法的觀點理解“勇敢”,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三、教學重、難點:

1.通過學習和討論加深對“勇敢”的認識。

2.培養學生由淺認識的勇敢上升到在學習上,在困難面前,在緊急關頭堅強、勇往直前的品質,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教學環節

本節課我設計了三個活動:

1、進述和討論——認識勇敢理解勇敢

2、情境小品——判斷哪種行為是勇敢的

3、自我測試——如何克服怯弱,使自己變得勇敢

1、講述和討論

因為勇敢屬於性格方面的問題,為了不傷同學們的自尊心,我先講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讓同學們知道老師也曾有過的膽小的時候,但正確面對後,克服了害怕的心理,經過不斷的鍛鍊現在已不再害怕了。聽了老師的講述,你想對我說什麼呢?從而引出“勇敢”的話題。“你認為什麼是勇敢?”“說一件你認為是勇敢的事?”從學生的回答中比較“勇敢”和“大膽”的區別,讓學生討論,作為一名國小生什麼才是真正的勇敢?

這一環節從認知方面幫助學生形成概念,否定了那種別人不敢做我敢做就是勇敢的觀點,有利於學生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

2、情境小品

在上一個環節中學生對勇敢的涵義有了初步的認識,僅僅是在認知層面上,接下來通過小品的形式,讓學生判斷哪種行為是勇敢的表現。第一個小品:一個孩子和家長在商場裡走散了,他就在原地等家長,有人要領他找家長,他也不跟那人走,請售貨員阿姨幫忙,用廣播找到了家長。第二個小品:一個男孩和同學打架,腦袋上出了血,他不喊疼,別人誇他真勇敢。第三個小品:小麗在寫作業,小剛叫她去玩。小麗有一道題算不出來,她不去,小剛同意讓她抄自己的作業,小紅拒絕。小紅經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做出來啦!第四個小品:小明看到一所房子著火,他想和消防員叔叔一起救火,於是就衝進了火場。

小品表演後,讓同學討論:哪種行為是勇敢的?為什麼?通過討論,讓學生更加清楚勇敢的真正意義,對今後生活有定的指導作用。特別是第四個小品,作為國小生來說,是未成年人,是受保護的物件,救火是有危險的,這種行為太魯莽,不能稱為勇敢。

這四個小品展現的是孩子們平時生活中的事情,雖然事兒小,但從中反映出的卻是他們對勇敢的理解,以小品的形式呈現出來,一方面孩子很喜歡,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由學生親自表演的也是一種教育的過程,使學生對勇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3、自我測試

當學生對勇敢的含義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後,通過問卷的形式進行自我測試,使學生對自己的勇敢程度有一個認識。

(1)你是自己一個人睡覺嗎?

(2)晚上爸爸、媽媽外出辦事,你一個人敢在家嗎?

(3)做不出題目,你想哭嗎?會發脾氣嗎?

(4)遇到危險或困難時,你是否會發抖或出汗? 能做到一至二件的同學,你比較勇敢;做到三件的同學,你挺勇敢。之後的“小勇士解難”給那些膽小的孩子出主意想辦法,幫助他們克服害怕的心理,同時也是讓他們自豪地展現了自己的勇敢。

五、本節課我想力圖體現的幾點

對國小生的心理教育要以國小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特點為基礎。勇敢屬於意志品質範疇,意志是指在認識和變革現實的過程中,人自覺地確定目的,有意識地根據目的動機調節支配行動,努力克服困難,實現目標的心理過程。心理學家通過實驗表明:優良的意志品質並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兒童的實踐活動中,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起來的。國小時期是意志品質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重視對國小生良好意志品質的培養將對其一生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意志品質影響學生認識活動的方向性、積極性與永續性。從小培養學生的勇敢精神,對學生意志鍛鍊具有重要意義。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困難面前表現大膽、無畏、果斷、堅強——這是一種無可比擬的精神狀態。在人的不幸中,最大的不幸是失去勇氣,變成一個渺小的、膽怯的可憐蟲。假如我的學生在童年時代不敢爬上樹頂,不敢遊過河流,不敢在夜晚走進森林,不敢在暴風雪中護送無能為力的小孩回家,這種教育只能是溫室裡的教育。”

1、幫助學生重新認識勇敢。

很多學生都認為勇敢就是膽大,比如說上課大聲地發言,不害怕雷電,不害怕昆蟲等,在這種片面的認識下,會發生很多危險的事,像爬到窗戶外夠口袋、拿著鉛筆對著同學亂畫,在操場上扔石頭等。這些行為都源於學生對勇敢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因此在這節課上,通過自己講述、小品表演、討論等形式,告訴學生什麼才是真正的勇敢。“小勇士解難”則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如何提高自己的膽量。

2.意志必須通過克服困難來實現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有目的的行為都需要努力。只有克服困難的行動才是意志行動。困難有外部困難和內部困難兩種,外部困難是指客觀條件的障礙,。內部困難是指人在行動時,受相反的要求和願望的干擾。外部困難必須通過內部困難而起作用。意志主要表現為克服內部障礙上,因為對有能力的人來說,克服外部障礙是能力大小的問題,談不上意志。外部障礙只有變成內部障礙,才能引起意志努力。如,第三個小品,在沒有完成作業時,小夥伴來找她玩,這時就需要用意志來戰勝自己想玩的慾望,在戰勝的過程中自己的意志品質得到了提高。要想真的使自己變得勇敢還需要克服膽怯的心理,在實際生活中去鍛鍊。

3、同學參與表演。以往的課堂,常常是老師講,學生聽,這節課我把學生也當作一種課堂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讓他們來親自表演小品,方式有變化,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特別是參加表演的同學,在排練的過程中受到的教育是最深刻的。

國小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本課教學的物件是四年級的學生,從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書寫能力來看,大家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雖說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慾,但因為書法本身是一件枯燥的事,所以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形象生動的多媒體,展示學生正確書寫的姿勢畫面,讓學生直觀地掌握書寫必須要做到“三個一”:手離筆尖一寸、眼離桌面一尺、胸離桌邊一拳。漢字的字形結構特點,不同於西方的拼音文字結構,漢字屬於方塊字,每一個漢字都是由不同的筆畫構成,特別使用率比較高的合體字。因此,要使學生寫好漢字,首先得讓他們學會識別每個漢字的結構特點。所以在學習本節課的9個漢字書寫前,我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總結字型結構,如: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上下結構、半包圍結構等。再出示小黑板中本節課要學習的9個漢字,讓學生來回答,檢驗學生對字型結構掌握的情況。要想寫好一個漢字,不僅要掌握字型結構,還得把握在書寫過程中,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所佔的位置,分配好每一部分的間架比例。如本節課中,“駁、缸、肘”屬於左右相等型;“斑”屬於左右寬中間窄型;“孫”屬於左窄右寬型;“替、剪”屬於上寬下窄型;“玄”屬於上窄下寬型,在講解漢字書寫要領時,我還在黑板進行示範書寫,讓學生更直觀地掌握書寫要領。

在課堂的鞏固階段,我要求學生開啟字帖,按要求對9個漢字結構先觀察再臨摹,老師在這個時候下到學生群中進行巡視輔導,對學生書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糾正。完成後,我把前後每四個學生分成一個小組,要求他們互相交換作品進行交流,並相互評價,指出其優缺點。通過這一形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書寫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學習能力。在學生討論完成後,老師巡視抽取書寫優秀的作品,在全班同學前進行點評,給予鼓勵,是激發學生寫字興趣最有效的方法,讓學生有成就感,他們就願意去寫字,寫好字。 在課堂最後再進行小結書寫要領,並佈置適當的課外作業。

各位領導、老師,以上就是我這節課的設計安排,不足之處還請各位領導、老師多多指正,謝謝!

國小說課稿 篇4

一、說地位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社九年制義務教育十一冊裡的一篇講讀課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孩子憑著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持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二、說教案

《兩小兒辯日》一課是培養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好課例。因此本課訓練重點確定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並複述故事。(技能目標)

2、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後註釋疏能文意。(能力目標)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感情目標)

預習:

1、讀通讀熟課文,注意文言文的斷句。

2、思考課後習題。

3、蒐集關於孔子的資料(生平、貢獻、名言等)。

4、提出你不懂的問題。

三、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根據以上教思想,再加上本文是學生在國小階段接觸的第二篇文言文,所以在本文學習中,我主要採用了方法學生自己質疑,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己藉助課後註釋理解,教師適當點撥、講解,不逐字逐句地串講、對譯。重視熟讀能誦,讀出古文的韻味,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四、說學法

在教學中,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地求知,快樂地學習。

五、說教學程式

一、匯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採用談話引入的方式

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知道孔子嗎?請講一講。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談自己所瞭解關於孔子的知識。

當學生談到一定的程度,教師適當地點撥:孔子他也說過許多精闢的話,直到今天還給我們深深地啟迪,能背一兩句嗎?讓學生對孔子肅然起敬,在這時,教師再引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的這則故事,可以讓我們進一步瞭解孔子。首先讓我們來讀一讀文章,注意斷句,把課文讀通。讓孩子想讀書,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二、解題

由於初學文言文,孩子對題目還不一定理解,所心在此時安排了一個解題環節,師提問:題目是什麼意思呢?讓孩子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統一為兩小兒討論關於太陽的問題。在這時,教師則引導學生再一次讀課題,讓孩子深入思考,讀了題目你又想了解些什麼?教師將學生的問題歸納為兩小兒爭辯的理由是什麼?觀點是什麼?讓孩子帶著自己想了解的問題去讀書。

三、根據質疑問題解文

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我將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分小組學習討論兩小兒爭辯的'理由是什麼?觀點是什麼?通過朗讀。然後彙報學習成果。再通過朗讀明確兩個孩子討論的是關於太陽早上離人近還是中午離人近的問題。

通過朗讀明確兩個孩子各自討論的理由文中是怎麼說的以後,讓孩子通過丶廣開言路 的意思是說,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那麼大,到了中午就像盤孟那麼大,這不是遠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嗎?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天氣比較涼,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手放進湯裡一樣,這不是熱的事物捱得近暖和一些而離得遠的涼一些嗎?

由於是第一次學習文言文,所以朗讀可以說是非常重要,所以在這裡,我設計了一個情景匯入,讓兩個孩子來表演兩小兒互不相讓辨認的感覺,讓學生讀出語氣,讀出韻味,讀出對比的感覺。抽讀,比賽讀,讀出互不相讓的感覺。通過多讀讓學生明白其意。

在學習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自然提出了孔子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呢?兩個孩子又怎麼樣了呢?這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到文章裡去找答案,讀懂課文。

 四、解文中之意,悟文中之情

古文難讀懂,更難明其理,每一篇古文它總是講了自己的意思,所以在明其文意了以後,我設計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如果你是孔子當你看到兩個孩子在討論這樣的一個問題時,你會怎麼想呢?讓學生了解到兩個孩子善於觀察、善於觀察、敢於辨認的精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第二個問題是對孔子的回答,你們怎麼想?讓學生感受到孔子那種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的精神,受其影響。

 五、背誦課文

在文章讀完後,為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更為了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古文的特點,讓學生再次讀全文,並提出自己的問題再深入地學習,為學生的再學習提供了空間。

 六、說板書

“板書總是為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服務的”。為了讓學生能直觀地理解,我設計了少而精的板書語言,使古文內容更為清晰。

兩小兒辯日

日始近 日初遠

(近大遠小) (遠熱近涼)

日中遠 日中近

國小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童話,課文藉助擬人的手法,通過小壁虎向小魚、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講了幾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揭示了“動物尾巴都有用”這樣一個道理。文章生動有趣,深入淺出,把小動物有禮貌和它們之間真誠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使孩子們既學習了科學知識,又受到了美的薰陶。

2。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在教材中所處的位置,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我從三個維度設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課文中的9個生字以及生字組成的新詞。

能力目標:瞭解小魚,黃牛,燕子,壁虎,尾巴用處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德育目標:教育學生禮貌待人

3。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讓學生懂得魚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處,接受禮貌教育,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小壁虎尾巴得用處和特點是本課的難點。

4。教具準備

課件

5。課時安排

本課教學用兩課時。今天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的課型特點及語言特色,我將採用情景教學法,以讀促悟。學習中採用“先扶後放,扶放結合”的方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學習中利用典型詞語、句子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

三、說教學程式

(一)謎語激趣,引入新課

1、師:四肢短短,身體扁平;牆上爬行,專吃蚊蠅;尾巴易斷,斷了再生。

2、學生猜出後,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齊來學習《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3、我們線觀看一段無聲動畫片,學生準備給動畫片配音。

4、學生在興趣引導下,按照要求自由讀課文。

(1)畫出本課生字詞,還要想辦法記住它。

(2)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3)讀通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5、交流熟記生字的好辦法,以捉迷藏遊戲的方式,認讀句子。

【讓學生根據要求讀課文、使學生讀有目的,能避免單純地、盲目地讀書,從而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先扶後放,逐層精讀

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為更好地為課文配音,必須理清文章思路:包括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故事中有誰,幹了什麼事、說了什麼話等,實際是引導學生充分研讀課文。

1。尋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要想知道“小壁虎為什麼借尾巴”得從哪幾個自然段找答案。學生選第1、2自然段。學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因為小壁虎的尾巴掙斷了,他覺得沒有尾巴很難看,所以他想去借一條尾巴”。

(2)假如小壁虎不掙斷尾巴,會出現什麼情況?從壁虎掙斷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麼作用?(保護自己)

【一年級的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大都是說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斷的。為了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的習慣,通過仔細讀書,使學生明白,小壁虎的尾巴是掙斷的。並在此基礎上講清了壁虎的尾巴,有保護自己生命的作用。】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經過。

原因找到了,接下來了解借尾巴的過程。引導學生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樣借”重點分析,此環節採用“從扶到放”的教學程式:學習第三自然段以扶為主,學習第四自然段採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學習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讓學生自學為主。這個由扶到放的過程,就是教給學生讀書方法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

(1)以扶為主,領學課文第三自然段。

a。學習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裡?看見什麼?通過讀與說,學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邊,看見小魚搖著尾巴在河裡游來游去,這時教師扣住“搖”字問:小魚為什麼能在河裡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呢?(學生回答是因為小魚搖著尾巴)教師就因勢利導,讓學生用手勢演示“搖”的動作,教師進一步問:寫小壁虎爬到小河邊怎麼要寫爬呀爬?(說明小壁虎爬的時間長,爬的路程長,這為後面突破教學難點: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點,埋下了伏筆)

b。學習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麼說,小魚怎麼答。

比較下面的句子和標點。“小魚,你把尾巴借給我!”“小魚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給我行嗎?”引導學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嗎”等詞語,及詢問的語氣,說明小壁虎很有禮貌。小魚說:“不行!我要用尾巴撥水。”小魚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引導學生體會加上“啊”“呢”這些語氣詞,可以表現小魚是友好拒絕,和因為不能把尾巴借給小壁虎而為難的心情。

c、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對話。

這樣運用比較法,抓住重點詞句,學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禮貌,這既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又進行了文明禮貌教育。收到教育、教學合二為一的效果,體現文道統一的原則。

第五自然段採用以上方法教學,使學生處於輕鬆、愉快、積極思維的氣氛中,做到面向全體,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另外,藉助“小魚用尾巴撥水”“黃牛用尾巴趕蠅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問:你們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進行歸納推理。由個別現象,總結出一般結論——動物的尾巴都有用。(總結板書)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點、用處。

既然動物的尾巴都有用,那麼壁虎的尾巴也有用。有什麼用呢?課文中沒有直接說明,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點。學生自由讀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變化的詞語。(難過——高興)【壁虎尾巴一掙就斷,斷了能長出新的來,這種易斷、重新生長的現象叫做再生】這一特點對它有什麼用處?對照前文,可知壁虎尾巴有自我保護作用。這部分的教學是一種演繹推理,由一般結論推斷出個別現象,至此突破了難點。

4、總結全文,擴散思維。

(1)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這幾種動物尾巴的作用。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有什麼用?播放課件,讓學生說說他們尾巴的作用。如果僅僅只讓學生說說這些動物尾巴的作用就沒有體現語文課的特點,可以讓學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結構句式說一段話。

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樹上,看見猴子在樹上搖來晃去,小壁虎說:“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猴子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盪鞦韆呢!”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使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成能力,從而獲得成功的快樂。

(2)結語設疑。按課文內容延伸設疑,在教完課文後指導學生討論:如果以後小壁虎尾巴再斷了,還會去借巴嗎?既緊扣課文重點,引導學生利用已學知識加以總結,突出難點——壁虎尾巴可以再生。

至此,課文思路已經清晰,人物、語言、情感也已明瞭,為動畫片配音的時機成熟,再配以班得瑞清新優美的《清晨》鋼琴曲,效果自然值得期待。

(三)作業設計:根據教學目標,強化教學效果,我設計如下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課外延伸:小壁虎看到長出的新尾巴真開心呀!它要去告訴他的好朋友。請同學們也來噹噹小作家,像課文那樣,編個小故事。

析:得法於課內,延伸於課外,提高語文實踐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好辦法,我想通過這種訓練,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均能得到發展。

【識字方法】

1、猜字謎:

你錯一半。(借)蟲子爬到文字邊。(蚊)看字它是蟲,其實不是蟲。(蛇)

2、按結構分類:半包圍:虎、逃上下:壁左右:借、蚊、蛇、姐、新

3、熟字換偏旁:借—錯—蠟逃—跳—挑難—堆—推—準新—聽—近

4、同偏旁字:姐—媽—奶—妹—姨蚊—蛇—蠅—螞—蟻—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