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說課稿範文集合九篇

才智咖 人氣:1.97W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說課稿範文集合九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說教材分析】

本部分內容初看起來比較簡單,學生已經有了一些基礎知識。但其中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及時差問題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大學聯考試題中涉及此基礎知識的比例也很大,這些問題都需要從這裡得到解決,所以教學時要特別注意直觀性,幫助學生徹底解決此基礎問題。

【說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利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自轉,並從各個角度觀察地球自轉特點。

2.利用燈泡或手電當太陽,讓學生觀察並體會地球自轉時各地晝夜有什麼變化,從而理解各地時差,初步學會利用簡易工具換算時間。

【說課程標準要求】

●用事實說明地球自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

【說教學用具】

師:地球儀、三球儀、燈泡、簡單的課件,時區分佈表格(課前發給學生);生:彩色不乾膠條、手電

【說教學過程】

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

1.你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星星從哪個方向升起,又從哪個方向落下?

2.小時侯你認為是天轉還是地轉?現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麼轉的嗎?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轉對地球人有何影響嗎?

這裡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回答問題,並引入兩個專題(怎麼轉和影響)的教學。

1.學生都能回答出來。

2.是天動還是地動,這還是個問題呢,可以激發學生講科學家哥白尼“地心說”的故事,鼓勵學生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麼,地球是怎麼轉的呢?

活動一:演示地球自轉運動

第一步:請3個學生到臺前來演示,大家評判誰演示的正確!(注意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具有代表性,觀察後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組內每個同學演示一遍,組員負責指正,要求人人會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儀上貼一彩色不乾膠條,從3個角度觀察地球自轉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極上空看,南極上空看,最後總結出結論。

總結:地球自轉方向:從赤道上空看,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看,順時針方向

螢幕給出三幅地圖:a.面向赤道;b.面向北極;c.面向南極,要求學生標出地球自轉方向(化演示為圖示,增強實戰能力)並告訴學生:記住極地地球自轉方向將是以後解決以極地為中心的習題的關鍵!

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週期):一天,也是晝夜交替的週期。

活動二:利用手電或燈泡,觀察地球自轉運動產生的地理現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轉,面向太陽和背向太陽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撥動地球儀,看某地隨著地球自轉晝夜是怎樣交替變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選擇幾個城市,分別貼上不同顏色不乾膠條:如北京、開羅、紐約等,看他們隨著地球自轉運動經歷晝夜的先後順序有什麼規律。

說明:這裡強調幾個時間點:日出(晨)、中午、黃昏、子夜。

學生總結:

1.由於地球是個不透明體,在太陽的照射下,面向太陽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晝;背向太陽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2.由於地球不斷地自西向東轉動,地球上某地依次經歷了晨、午、昏、夜的晝夜交替現象。

3.不同的地點經歷的時間不同,同一時刻不同地點處在不同的晨、午、昏、夜等時間,東邊地點比西邊地點要先看到日出。

教師補充演示:利用書上問和圖進行解說。

練一練:給晝夜平面圖,讓學生判斷不同地點的時間,實現從立體地球儀向平面地圖轉化。

老師總結: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晝夜交替(強調不是晝夜),各地時間存在差異。

(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補充下列內容)

小知識:古時人們判斷時間,是以太陽升到最高也就是正午時為12點,各地太陽最高時刻不同,所以正午時間不同,所以各地時間就不同,存在時間的差異,人們為了相互交流,人為規定了24個時間,經度每15度為一個時間,叫區時,使用這個時間的15經度範圍內的地方叫時區,繪製成地圖就叫時區表,要想知道某地現在是什麼時間,不需要記憶,只需要使用時區表,如圖就可以查出。(下圖置於大螢幕上,學生使用簡圖)

活動三:《教你小技巧》:利用簡易時區劃分圖判斷各地時間

工具:時區劃分圖(教師提供)

第一步:將該表格的時間部分和空間部分撕開(如上圖已撕開的時間表)並在時間表上把每個小時的時間都注出。

第二步:求解:明確已知時區和時間,求已知時區的未知時間。

將已知時間和該地所在時區(空間)重合在一起,所求時區的時間就能夠從“時間”圖上得出來。如圖:當北京時間為18點時,紐約時間是當日5點,開羅時間是12點……利用時區與時間的有機組合,你可以很方便地讀出圖上任意城市的區時(螢幕上老師用課件演示)。

第三步:學生練習,老師先隨便出題,給學生練習的機會;根據時事出題,比如德國世界盃比賽時間與北京時間的換算,xx北京奧運會與世界各地小朋友觀看時間的換算等等。

整節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了什麼,最有收穫的是?(由學生來總結,往往比老師總結更有效)

課外作業佈置

手工製作作業:製作時區盤(給學生製作材料和製作方法)(選做)

1)材料:剪刀、彩筆、直尺、硬紙板兩張、膠水、子母扣、大頭針、鋼筆

2)步驟:

(一)將圖甲和圖乙貼在硬紙板上,用剪刀將圖甲按圖的範圍剪出圓盤(將時鐘剪去)。兩圖中心用大頭針穿孔,用子母扣別好,使圖甲可以自由轉動;

(二)給圖甲按陸地、海洋分別著色,將城市用紅筆使其突出顯示;

(三)在乙圖底板的垂直於12點處繪出平行太陽光線,並標出地球自轉方向。

(四)在日界線處外接一小塊硬紙條,延長日界線,在日界線兩側標出今(明)天和明(今)天字樣。同樣,在底板的24點處延長界線,在兩側標出今(明)天和明(今)天字樣。

【教學反思和後記】

本節課內容較多,難度也較大,試圖通過直觀地球儀演示觀察和小組合作的組織形式解決難點,設計思路新穎獨特,操作起來容易出現課堂混亂的問題及時間不夠的問題,需要提前考慮對策!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說教學思想

本節課貫徹執行“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以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發展學生的傳球技能為手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練習為主線,領悟為目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二、說教材的分析與處理

籃球運動是《全日制高階中學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的選修教材,是廣大青少年喜愛的球類專案,主要發展學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籃球傳接球是進攻隊員在場上相互聯絡和組織進攻的紐帶,是比賽中運用最多的基本技術。傳、接球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進攻戰術配合質量,也反映一個隊的進攻戰術水平,因此必須重視傳、接球技術的學習。本節課是高二學生學習籃球傳接球技術的複習和新授課。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並不複雜,但要做到準確、熟練、快速就比較困難。

因此我將本課的重點設計為:跨步接球,邁步將球傳出。難點:上下肢協調配合和手對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耐久跑作為副項內容,能夠發展和提高體能,增強心肺功能:能夠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良好意志品質和堅毅、頑強、永不放棄的拼搏精神。耐久跑共4個課次,本課為第3課次,重點是耐久跑的呼吸,通過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發展學生的有氧耐力。

三、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與瞭解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的技術原理及其在籃球運動中的作用、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識。

2、技能目標:通過本次課的學習,使9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中傳球的高度和掌握正確的耐久跑呼吸方法;70%以上學生能結合運球、移動、跑動和雙手胸前傳接球等各種技術進行綜合練習。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團結協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識,培養學生奮發向上的品質。

四、說學情分析:

我們知道,學生喜愛上體育課,尤其喜愛上球類專案的課,但由於高一年級學生在國中的體育課教學中對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有一定學習,但是技術動作不規範,有些同學持球手型也不正確,因此在進行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教學前,首先要對原地練習進行復習,糾正動作,鞏固技術,再進行行進間的教學。通過多年的學習,學生已認識到耐久跑為鍛鍊身體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對枯燥乏味、週期性強的耐久跑卻存在畏懼,在跑過程中極易出現呼吸與跑的節奏不相一致的狀態,從而影響耐久跑的成績。

五、說教法、學法

教法:通過教師的啟發、誘導、直觀演示、講練結合、分層次教學法以及遊戲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清楚地瞭解行進間的技術結構,同時簡化技術難點、降低技術規範,使全體學生快速掌握該技術動作。

學法:採用模仿法、合作學習法、自我評價法等,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營造合作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氛圍。

六、說教學過程:(請看教學流程圖幻燈片)

在本次課的開始部分,也就是激發學生活動動機,①集合整隊,宣佈本課內容,②準備活動,調動身心, 通過各種跑和籃球操的方式進行準備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籃球有長時間的身體接觸,熟悉球性,培養球感,提高對球的控制力,但準備活動的強度不宜過大,以免影響以後的學習技術。時間大約控制在8分鐘左右。

第二部分是發展學生活動能力部分。是由兩個教學內容組成,一個是複習鞏固原地雙手胸前傳球、接球技術、學習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另一部分是耐久跑。第一部分又有四個環節組成。時間大約在20分鐘內。

1、練習方法:

(1)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練習方法包括:

A、兩人對傳

A、兩人對傳

目的:通過練習,複習原地技術動作,糾正錯誤。持球時,兩手五指自然分開,拇指相對成八字形,用指根以上部位握球的側後方,手心空出,兩肘自然彎屈於體側,將球置於胸前。肩、臂、腕肌肉放鬆,兩眼注視傳球目標,身體成基本姿勢。傳球時(圖),後腳蹬地,身體重心前移,同時兩臂前伸,手腕由下向上翻轉,同時拇指用力下壓,食、中指用力彈撥,將球傳出。出球後手心和拇指向下,其餘手指向前。常見錯誤的糾正方法:

(1)手型不對:方法是反覆練習持球動作,並且自己隨時注意糾正

(2)兩肘外張:方法是兩肘加緊垂臂

(3)光兩臂用力:方法是練習全身協呼叫力

動作要點:蹬(地)、伸(臂)、翻(腕)、抖(腕)、撥(指)、動作協調連貫,雙手用力均勻。

B迎面上步接傳球練習

方法:全班分成人數相等的四個隊,參加者排成縱隊,①持球面向縱隊站立相距57m。②上步接①傳來的球,做急停後,再回傳給①,然後跑回原來隊伍的後面。接著③上步接①傳球再回傳給。依次反覆練習。傳一定次數後,輪流替換①。

要求:上步接球手法正確;接球后要平穩,①傳球的力量要柔和。

目的:為行進間的雙手胸前傳接球的教學做鋪墊。

(2)行進間傳接球

A、兩人行進間傳接球(幻燈片)

我將先配合學生做完整的示範,再進行簡明的講解,講解時主要解決三個問題:1、側身跑。

2、重點:跨步接球,邁步將球傳出去。

3、球的落點:在體前一臂距離左右。

目的:通過該練習,使學生初步體會行進間傳接球技術動作,並且注意手型和傳球高度。

B、拓展:兩人行進間傳接球+上籃。

這個練習我將進行分層次教學。首先我將要求學生兩個人推進到籃下後右側的同學進行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也可以直接投籃,或是運球后再投籃。但是前提是不能走步。而對於部分層次較差的學生我對於她們的要求可以不投籃。

在學生練習時,對學生掌握的傳、接球技術動作應及時做出評定,肯定正確動作,對錯誤動作採用預防和糾正錯誤法。還應注意因材施教,普遍的錯誤集體糾正,個別的錯誤單獨糾正。

目的:通過練習,提高學生對技術動作的進一步掌握以及提高學生在移動中對球的判斷和對周圍環境的觀察。

另外耐久跑階段,通過多年的學習,學生已認識到耐久跑為鍛鍊身體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對枯燥乏味、週期性強的耐久跑卻存在畏懼,在跑過程中極易出現呼吸與跑的節奏不相一致的狀態,從而影響耐久跑的成績。所以本次課我的設計是採取遊戲形式的教學方法,這個遊戲跑就是“傳遞火炬”練習,因為今年是奧運年,這段時間各大城市又是在傳遞奧運火炬,所以設計了這個“傳遞火炬”的練習。主要方法是全班分成人數兩等的兩個隊,有①隊排頭手拿火炬開始饒籃球場地的端線、邊線或中線慢跑,②隊排頭饒另一方向慢跑前進,若兩隊交叉,則①隊排頭將手中的火炬交給②隊排頭,①隊排頭交接火炬後則跑到隊伍的尾端,①隊的第二個同學則變成①隊的排頭,②隊排頭與①隊再一次交叉後將火炬交給①隊的新排頭,以次類推,直至所以的同學都交接火炬。

第三部分是課的結束部分,也就是身心調整階段,包括:集合整隊,放鬆練習。主要是調整學生的身心,使心律趨於平緩,採取舞蹈形式的教學方法,就是簡單的街舞,引用典型的句子“踢石頭、砸兩下,推牆門、頂寬上”使課堂氣氛輕鬆活潑,身心也得到了調整。另一方面是師生評議,講解本次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七、說教學特色

教學特色有四:

1、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構建快樂體育的和諧效果。

2、以遊戲“傳遞火炬”的形式,來完成耐久跑的練習,這也是本次課的最大亮點,利用當前的實際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利用形象的句子來完成街舞的教學,使課堂氣氛輕鬆活躍、身心也得到了發展。

4、由於學生的層次有明顯的差距,所以採用分層次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八、說教學目標達成度與教學效果的預測

教學目標基本實現,學生不論是在生理還是在心理上都得到了滿足,預計課的平均心率135-150次/分,練習密度40-45%。

九、場地器材:

1、籃球:17個

2、籃球場1塊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指數函式》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今天說課的內容為“指數函式”第一課時。它是在學習指數概念和冪函式的基礎上學習指數函式的概念和性質,通過學習指數函式的定義,影象及性質,可以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函式概念的理解與認識,使學生得到較系統的函式知識和研究函式的方法,並且為學習對數函式尤其是利用互為反函式的圖象間的關係來研究對數函式的性質打下堅實的概念和圖象基礎。所以指數函式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此外,《指數函式》的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有著緊密的聯絡,尤其體現在細胞分裂、貸款利率的計算、股市的漲跌、服飾的打折和化學中對放射性物質的變化研究等方面,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還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與在專業知識中的應用作用。本節內容的特點之一是概念性強,特點之二是凸顯了數學圖形在研究函式性質時的重要作用。

2.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通過國中學段的學習和職業高中對集合、函式等知識的系統學習,學生對函式和圖象的關係已經構建了一定的認知結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知識維度:國中已經學習了正比例函式、反比例函式和 一次函式,上冊第三章又進一步學習了函式的概念及其通性,並對一次函式、二次函式作了更深入研究,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研究函式的一般方法,能夠從國中運動變化的角度認識函式初步轉化到從集合與對應的觀點來認識函式。

能力維度:學生對採用“描點法”描繪函式圖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夠為研究指數函式的性質做好準備。

素質維度:由觀察到抽象的數學活動過程已有一定的體會,已初步瞭解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①瞭解指數函式模型的實際背景,認識數學與現實生活、其他學科的聯絡②掌握指數函式的概念③掌握指數函式的圖象和性質

能力目標:①滲透數形結合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②培養學生觀察、聯想、類比、猜測、歸納的能力;

情感目標:①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研究具體函式及其性質的過程和方法,如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學習規律,認識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絡與相互轉化,培養學生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②通過教學互動促進師生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抽象、概括、分析、綜合的能力

(2)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指數函式的圖象和性質。

教學難點:指數函式的圖象性質與底數a的關係。

(3)教學關鍵:

從實際出發,使學生在獲得一定的感性認識和基礎上,通過觀察、比較、歸納提高到理性認識,以形成完整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圖象,利用數形結合來掃清障礙。

二、教法與學法指導

1.學法指導

由於職高學生大部分數學基礎較差,理解能力、運算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參差不齊,同時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厭學情緒嚴重。針對實際情況,考慮到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1)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積極性。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例項著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獲取知識。

(2)領會常見數學思想方法。在藉助圖象研究指數函式的性質時會遇到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基本數學思想方法,這些方法將會貫穿整個職業高中的數學學習。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究中獲得發展。在生活例項的課堂匯入、指數函式的性質研究、例題與訓練、課內小節等教學環節中都安排了學生的討論、分組、交流等活動,讓學生變被動的接受和記憶知識為在合作學習的樂趣中主動地建構新知識的框架和體系,從而完成知識的內化過程。

(4)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利用小組合作來幫助後進的學生,不同難度的題目設計將盡可能照顧到課堂學生的個體差異。

2.教法選擇

(1)本節課採用的方法有;啟發發現法、課堂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2)採用這些方法的理論依據: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愉快的學習。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例項出發啟發出指數函式的定義,在概念理解上,用步步設問、課堂討論來加深理解。在指數函式影象的畫法上,藉助電腦,演示作圖過程以及影象變化的動畫過程,新技術、新工具、新模式給了學生以新的感受,從而使學生直接地接受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很好地突破難點和提高教學效率,從而增大教學的容量和直觀性、準確性。(有條件的可以安排在機房上課,讓學生也利用函式作圖器作圖)

三、教學設計

在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本著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去經歷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的原則,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式,啟發學生逐步發現和認識指數函式的圖象和性質。

1.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教師活動:①用電腦展示兩個例項,第一個是生物中細胞分裂問題(某種細胞分裂時由1 個分裂成2 個,2個分裂成4個,......,一個這樣的細胞分裂 x 次後,得到的細胞個數y與x有怎樣的函式關係?),第二個是放射性物質變化的例子(一種放射性物質不斷變化為其他物質,每經過一年剩留的質量約是原來的84%,求經過多少年,剩留量是原來的一半,結果保留一位有效數字)。②組織學生思考、分小組討論所提出的問題,注意引導學生從定義出發來解釋兩個問題中變數之間的關係。③引導學生把對應關係概括到形式。

學生活動:分別寫出細胞個數y與分裂次數x的關係式和剩留量y與經過的年數x的關係式;

設計意圖:①通過生活例項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順利引入課題,也為引出指數函式的概念做準備,掃清由概念不清而造成的知識障礙,培養學生思維的主動性,為突破難點做好準備;②由具體數字抽象概括出指數函式y=ax的模型,為研究指數函式做準備;③兩個例子又恰好為研究指數函式中底數大於1和底數大於0小於1的圖象做好了準備。

2.啟發誘導、探求新知

(1)指數函式概念的引出

教師活動:①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函式,尋找他們的特徵②請學生思考對於底數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會有什麼問題出現③引導學生觀察指數函式與冪函式在概念上的區別。

學生活動:①學生獨立思考並回憶指數的概念;②解釋這兩個問題中變數間的關係為什麼構成函式,從而歸納指數函式的概念;③理清指數函式與冪函式在概念上的區別。

設計意圖:①引導學生結合指數的有關概念來歸納出指數函式的定義,並向學生指出指數函式的形式特點;②注意提示底數的取值範圍,這樣避免了學生對於底數a範圍分類的不清楚,也為研究指數函式的圖象做了“分類討論”的鋪墊。③將指數函式與冪函式在定義上進行區別,加深了對指數函式概念的掌握。

(2)研究指數函式的圖象

教師活動:①給出兩個簡單的指數函式 和 ,並要求學生畫它們的圖象②在準備好的小黑板上利用列表描點法規範地畫出這兩個指數函式的圖象③利用函式作圖器和幾何畫板作圖。

學生活動:①思考畫函式圖象的方法有哪些?②畫出這兩個簡單的指數函式圖象③讓學生利用計算器或計算機來畫。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作簡單的指數函式的圖象對深刻理解本節課的內容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學生完成基本作圖之後,教師再利用課前已列表、建立座標系的小黑板展示準確的作圖方法,達到進一步規範學生的作圖習慣的目的,然後藉助“函式作圖器”或“幾何畫板”準確作圖,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使圖象更精確。

四、板書設計

考慮到板書在教學過程中發揮的功能,本節課我設計了由四個板塊構成的板書,

說明;這冊新教材更突出了學生的生活數學,從引入到應用,都圍繞著生活數學,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培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節知識還提到了函式作圖器,相信它比幾何畫板更容易學,學生對它更感興趣。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大氣環境是高中地理第三節的課文,這一單元是高中地理中最重要的章節之一,考試中所佔的比例也較多,而這一節又是第二單元的重點知識之一,因此,它是高中地理一個重要內容。這部分內容很容易和我們周圍實際生活相聯絡,從而取材於我們的生產生活,考查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可以作為考試的切入點,考查學科內與之相關聯的內容,體現綜合大學聯考命題方向,因此,這一考點是高中地理中最重要的知識之一,考試中所佔的比例也較多,也是大學聯考熱點知識之一。本節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述大氣的垂直分層及每層大氣的特徵,第二部分主要講述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及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注重學生培養讀圖分析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2、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四種輻射之間的關係。

3、大氣的保溫效應。

(2)教學難點 大氣保溫作用原理。

(3)教學媒體 多媒體

二、說教法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以此為出發點,本節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式:

1、 探究式教學:在教學中,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探究,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地理實踐能力。

2、 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方式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增強學生競爭意識,提高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3、問題導學法:提出問題讓學生採取自學的方式來解決,增強學生自己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三、說學法

根據地理教學的一般特點,採用下列教學方法: 1、圖導圖練法:

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動眼識圖、動腦析圖、動口說圖等多項措施訓練,提出問

題,啟發學生思考,回答,並進行歸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讀圖分析能力。 2、比較分析法:

將教材中的主要知識進行對比,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3、案例分析法:

通過對課本及補充材料中案例的分析、探究,使學生掌握材料分析題的解題

方法,培養學生材料分析能力及探究能力。

四、說教學流程

創設情境匯入、探究學習、課堂小結、鞏固訓練。

五、 教學效果評價

本節課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的能力。同時,力求很好地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得學生們在快樂探索中尋找知識,豐富學生的課堂生活,培養了學生的積極的情感態度。

高中說課稿 篇5

(一)、 教材及本課

《蜀相》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鑑賞》中詩歌部分,第一單元的第三課。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應放在理解中國古典詩歌的內容、主旨和寫作技巧上,以此來逐步提高學生鑑賞古典詩歌的能力。《蜀相》是唐代詩人杜甫晚年的作品,內容上由寫景和評論兩部分組成,以寫景時的心裡活動(追尋、憑弔)為線索開啟出後兩聯蜀相諸葛亮的精當評論,因此針對這首詩來講,我本節課將賞析的重點放在了前兩句上,尤其是寫景的頷聯。

《蜀相》是本單元的第三課,意在通過本課的學習鞏固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深入理解杜甫身上那種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同時提高學生古典詩歌的鑑賞能力。

【教學目標】

關於古代詩歌教學,《全日制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初步鑑賞文學作品,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啟迪。

鑑於本課的教學重點以及高二學生已經在必修教材的學習過程中積澱了一定概括詩歌內容的能力,我將教學目標設定為:

知識和能力:①指導學生掌握詩歌寓情於景、樂景襯哀情等表達情感的手法。

②教給學生大學聯考“煉字”題的答題方法。

過程與方法:①通過誦讀詩歌,品味語言,把握詩歌的情感。

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杜甫對“蜀相”的仰慕之情,瞭解杜甫憂國憂民的現實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寓情於景、樂景襯哀情,“一切景語皆情語”寫作技巧。(這對學生詩歌鑑賞能力的生成幫助比較大。)

教學難點:突破“煉字”題型。(學生把握考題型別,以及答題思路的形成有針對作用。)

【課時安排】1課時

(二)、 教學過程

一、課前情境:

閱讀相關文字,體會諸葛亮“鞠躬盡瘁”“星殞五丈原”的形象,感受諸葛亮這樣一位賢相的高尚情操。

二、情景匯入:

ppt展示臥龍崗景區對聯。匯入杜甫的《蜀相》。(吸引學生的興趣)

三、走進詩歌

(1)、誦讀《蜀相》,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①多讀,要做到讀準字音,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②可以採取指名讀,齊讀,教師範讀等方式,讓學生都能夠開口大聲讀。

(2)、品味語言,探究問題。

合作探究一:

總體把握詩歌的寫作思路。

首聯:尋找祠堂

(起)

頷聯:祠中之景

(承)

頸聯:諸葛功績

(轉)

尾聯:壯志未酬

(合)。

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多種答案都可以。

尋訪祠堂——祠堂春色——丞相功業——壯志未酬

明確:敘事——描寫——議論——抒情

合作探究二:品味寫景的語言。

1.哪些詩句寫的最具美感?

明確:頷聯。

2、比較理解:映階碧草盡春色,隔葉黃鸝皆好音。

3.賞析頷聯?有什麼效果?(補充式,多鼓勵!)

明確:“自”和“空”。反襯寫法,再美的“碧草春色”,再動聽的“黃鸝好音”,只因一個“自”一個“空”,就顯得美景虛設,無人問津之感。

碧草春色,黃鸝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悽清之極。

4.用一句話把此句的美景描繪出來?

分析得到:一切景語皆情語,情景交融。

小結: 分析“煉字”題的答法。ppt展示。

四、遷移訓練

五、課後作業

1、背誦

2、掌握煉字方法,並將其使用在此類考試題型中。

六、課堂結束語

(三)、說教法

為了給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課文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誦讀教學法:誦讀是古代詩歌教學中關鍵性的一環,聲情並茂的吟誦,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為詩歌鑑賞打下良好的基礎。

2、情境教學法:出示關於諸葛亮的對聯,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杜甫所要表達的感情。

3、探究法: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探究的舞臺,激發學習興趣把學生分成小組,分別探究詩歌語言、表現手法、思想情感。

4、比較閱讀法: 將《蜀相》的第二句變“自”為“盡”,變“空”為“皆”進行比較鑑賞。

(四)、說學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自主學習即課前誦讀詩歌,參照註釋理解詩歌大意和寫作思路,這樣有利於順利過渡到重難點;課上合作探究分若干個小組,分別探究詩歌語言、思想情感、以及比較鑑賞,這樣能提升學生閱讀詩歌的能力。

(板書設計)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起) 以樂景襯哀情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承)—寓情於景—寂寞傷感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轉)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合)

高中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很高興參加這次說課大賽,藉此機會與老師們共同交流國中資訊科技教材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計算機硬體系統》。下面我就從教材內容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難點與重點、教法與學法、教學程式設計、教學反思幾個方面進行簡單地闡述。

一、 說教材

教材內容及物件分析

《計算機硬體系統》是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七課的內容。本課主要介紹計算機硬體知識,主要包括計算機的發展概況、計算機硬體系統的組成及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學生在以前的上機操作中對計算機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他們認識了主機、顯示器、鍵盤滑鼠行硬體裝置,還學習了Windows XP作業系統。但是學生對計算機的發展及計算機的硬體認識還不是很清晰。通過本節的學習我們將進一步瞭解計算機硬體知識,學生進一步瞭解計算機主機的外觀及內部組成與儲存裝置及輸入、輸出裝置。

國中生對電腦的好奇心很強,並且對電腦這門課有很大的興趣。但由於以往只注重軟體的應用,對計算機的系統組成卻不十分了解。因此認識計算機的系統組成及如何區分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就成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觀察多發現問題,多與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努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發現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

設定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內容與學生特點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知識與技能目標2、過程與方法目標3、情感與價值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觀察實物及動手實踐的基礎上對計算機硬體系統有直觀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 概念和實物的對接。

(2)、通過觀看光碟,培養學生獲取資訊、加工資訊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資訊綜合素養。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生分組交流、師生交流、人機交流、學生競賽分組答題等形式,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和概括表達的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小組協作和競賽研究活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競爭參與意識和研究探索的精神,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難點

由於我校多為農村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瞭解不多,所以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設定為:計算機硬體裝置的組成及各部件的名稱與實物的對應;難點設定為:主機中各部件的名稱及作用。

二、說教法

為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滿足不同認知水平學生的學習需要,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的資源學習法、創設直觀的實物情境法、帶著問題學習的任務驅動法和自由討論學習的分層教學法及最後評分所採用的競爭激勵法。

學法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實踐操作、自主探究、協作學習”。它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資訊綜合素養。

媒體手段

1、多媒體課件教學

2、教材光碟

3、教學演示

三、說教學程式設計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資訊科技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七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趣味匯入課題。 (5分鐘)

(二)出示教學目標,引導探究新知。(10分鐘)

(三)學生自主學習,展示學習結果,分組評分。(20分鐘)

(四)分組討論 ,做課後自我檢測題。 ( 5 分鐘 )

(五)總結歸納(5分鐘 )

(一)、創設情境,趣味匯入課題。

計算機的硬體就像人的大腦一樣,沒有了大腦,人就沒有了思維。所以說硬體提供了軟體執行的環境,沒有了硬體軟體程式將無法執行。從媒體學的角度講,計算機是人腦的延伸,它具備人腦的功能,在某方面比人腦在功能更強大。在計算機已經應用到各個領域的今天,計算機的強大功能是靠什麼硬體支援的呢?引導學生聯想與思考。

(二)出示教學目標,引導探究新知

首先讓學生了解這節課的學習目的,並給學生展示教學目標。為了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激發他們本課的學習興趣,我這節課安排在電腦室裡,讓學生們直觀感受計算機的組成。學生了電腦的組成與名稱後,再主要了解主機的構成。讓學生分組拆機,說出所認識的機箱裡部件名稱。

在此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觀察、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儘快進入本節課的主題:計算機硬體。這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的接受任務,從而樂學,然後讓學生按照教學目標結合教材自主地學習。

(三) 學生自主學習,展示學習結果,分組評分

讓學生自學教材,瞭解書中的理論知識,然後分組展示自學的結果。為了培養學生們的競爭意識,檢驗學生自主學習、任務完成的效果,在這一環節我採用了分組競賽的方式,分為必答題和搶答題兩種。並且給各小組計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們在競爭與合作中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四)分組討論 ,做課後自我檢測題。

為了充分實現分層次教學,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給學生5分鐘左右的時間做課後的自我檢測題。在這一環節中通過知識的回顧、體驗、收穫,自主參與,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到了一個新層次。

(五)、總結歸納

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讓學生找出本節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然後請同學們說出自已在本節課的收穫。最後我對本節課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做以簡單的總結,並鼓勵學生全面發展,更好的學習資訊科技課。

第六部分、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的教學設計主要有3個特點。

第一、教學流程設計上符合認知規律。

我採用先介紹主機然後引出外設這一順序,使學生儘快進入學習狀態。 第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動手操作。

通過參與,學生對計算機的硬體特別是主機部分的裝置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 第三、分組競賽答題,體現分層次教學。

通過提問解決了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在競爭中合作意識,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說課稿 篇7

一、 說教材

本節課是人教版國中數學八年級上冊《變數與函式》。本節的主要內容是理解變數與函式的概念。函式是研究客觀世界變化規律的重要模型,它實現了從常量 數學到變數數學的轉變,它解釋了現實世界中數量關係之間相互依存和變化的實質,函式的學習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節是學習正比例函式、一 次函式、反比例函式、二次函式的基礎。學好本節知識為過渡到學習本章正比例函式、一次函式起著鋪墊作用。因此,對它的學習一直是國中階段數學的一個重要內 容。

二、 說學情

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國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且八年級的學生求知慾旺盛,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

三、 說教學目標

結合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與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運用豐富的例項,在具體情境中領悟函式概念的意義。瞭解常量與變數的含義,能分清例項中的常量與變數,瞭解自變數與函式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手實踐與探索,參與變數的發現和函式概念的形成過程,提備考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並感受成功的喜悅,建立自信心。增強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熱情。

四、 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現有水平及新課標的要求,確立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如下:

重點:瞭解函式概念的形成過程,正確理解函式的概念。

難點:理解變數的內涵。

五、 說教學方法

(一)教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需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本節課我採用:啟發式教學法、問答法、討論法。

(二)學法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慧:差的教師只會奉送真理,好的教師則教給學生如何發現真理。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六、 說教學準備

本節課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

高中說課稿 篇8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你們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美術欣賞課本中第二章中國繪畫藝術第二節“魏晉南北朝到隋唐的繪畫”之《洛神賦圖》。我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教學過程幾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

中等職業教育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教育既要利於學生一般職業技能的培養,又要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美術欣賞》是中等職業學校素質教育教材,旨在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淨化他們的靈魂,對學生的教育意義是非凡的。

前一章節介紹的是遠古到秦漢繪畫,以人物畫的發展作為教學重點;而後面一個學時內容是山水畫的興起—展子虔之《遊春圖》。本課內容為魏晉時期畫家顧愷之的代表作《洛神賦圖》賞析,在教學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受“魏晉風度”的影響,改變了人物品藻的視角和價值準則,不像漢代那樣重人物的外在功業、經學造詣,而重於人物內在精神和溢發於表的風度。顧愷之的美學思想和繪畫風格與此時人物品藻之風有著直接的關係;另一方面秦漢時期的繪畫沒有真正獨立的山水畫,山水多作為人物畫背景而存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形象由背景轉變為主體,以獨立畫種的姿態登上了中國畫壇。以顧愷之為代表的這個時期的畫家們為山水畫的形成,付出了重大的功績。

欣賞課以“聽、看”為主,用生動形象的故事展開教學,營造一種較為輕鬆和自主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樂於接受藝術的薰陶,發覺自身對美的需求。

2.學情分析:

說課物件為中職類高一年級室內裝飾專業學生。中職類學生學習較被動,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知識儲備不足且結構單一。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根據學生的特點篩選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環節,展開教學活動;教學內容深入淺出,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情感特徵。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實施教學過程時要充分調動他們的參與熱情,及時根據學生課堂反饋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措施。

3.教材的處理:

⑴教學內容的選取要充分考慮到中職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規律,將複雜的專業概念和理論簡單化、實用化,易於掌握。情感設定要符合學生心理髮展規律,做的“以人為本”。

⑵教學中所引觀點和論據要有嚴密的科學性。

4.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洛神賦圖》的藝術特色和藝術表現技法,及作品豐富的背景知識和在我國藝術史上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標:使學生了解顧愷之人物畫的藝術特點並掌握一定的欣賞方法。

3、情感目標:學生感受藝術之美,通過優美的畫卷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繪畫的興趣;感受博大精深的國學思想,激發其愛國主義情懷。

5.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洛神賦圖》的藝術特色和藝術表現技法。

難點:顧愷之“傳神寫照”的.美學思想。

6、教學準備:

欣賞課件、圖片展示、多媒體教學。

二、說教法:

充分運用多媒體,展示相關作品,不斷地採用欣賞——設問———討論——啟發——回答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三、說學法:

1、自主性探究法:課前提出目標,由學生通過網路、書刊等資訊來源渠道查閱資料,儲備知識、預習課程。

2、討論法。

四、說教學程式:

教學過程設計:

環節一:複習舊知(時間2分鐘)

通過複習上課時內容《馬王堆一號墓帛畫》,讓學生們回顧魏晉以前人物畫的風格。為對比前後兩個時期(戰國秦漢時期和魏晉南北朝時期)人物畫風的轉變奠定伏筆。

環節二:創設意境,匯入新課(時間8分鐘)

《洛神賦圖》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緻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畫卷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故事性。通過故事匯入是本節課的亮點。教師播放圖片,學生根據圖片整理並講述畫面上表現的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對本節課的知識產生探究的慾望,並通過故事情節獲得一定的背景知識。

故事展開,《洛神賦圖》全畫可以分為七段:

第一段:初臨洛水;

右側,曹植一行由京師洛陽到山東。走了一天,當太陽將要下山時,主僕在洛水邊小憩。

第二段:洛神初現;

正當曹植一行休息時,朦朧中彷彿看到了洛神宓妃的身影。洛神穿著華麗的薄紗羅衣,高高的髮髻,細長的脖子,白嫩的肌膚,欲語的雙眸,真是漂亮極了。“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迴雪” 。再看看周圍的景象,水面在浮動,紅日在升起,驚鴻在雙飛,游龍在騰空。洛神的身姿愈發嬌豔了。

第三段:神人對晤 ;

曹植坐在座榻上與洛神見面,他們含情脈脈,若即若離,那一絲情柔,似有還無。這是多麼美妙的一刻!空氣中的風停息了,河裡的波平靜了。各路神仙都來助興。擊鼓的神仙叫馮夷,唱歌的神仙叫女媧。文魚上岸準備駕車。但是曹植無法高興,因為洛神的話太傷人了。那洛神輕啟朱脣,說:“神人阻隔,無法彌補;青春年華,轉瞬即逝;歡樂聚會,彈指一揮。命運是無法改變的。”

第四段:離別時刻;

與洛神的歡聚很快就結束了。洛神坐著六龍駕的雲車駕向了洛水。在車的左右有鯨魚和鯢魚護駕,後面有水族怪物送行。雲車異常的華麗,華蓋高聳車上,綵帶飄舞。六龍駕車而去,波濤洶湧。那洛神回頭顧盼。戀戀不捨。曹植望著飛逝而去的洛神,無限的惆悵苦悶。

第五段:心灰意冷;

洛神已經走遠了,看不見了。但是,曹植一時反應不過來,神情呆滯。仍然枯坐在那裡,兩隻蠟燭還在燃燒,曹植一絲未動。

第六段:駕舟追趕;

左側,曹植終於清醒過來,急忙命人駕輕舟,逆流而上,追趕洛神。船伕用力划槳,曹植坐在船頭,心急如焚。大浪翻滾,更能表達曹植的心情。

第七段:走馬上任。

在曹植與洛神之間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他萬般的無奈,只好乘車赴任。畫面駟馬疾馳,四騎護駕,奔騰而去。曹植仍然心存僥倖,回頭顧盼,期望洛神的出現。

需要學生掌握的背景資料:

⑴《洛神賦圖》的男主人翁—曹植:曹植 (192~232),三國時魏國詩人,也是《洛神賦》的作者。《洛神賦》通篇言辭美麗,描寫動情,神人之戀纏綿悽婉,動人心魄。

⑵《洛神賦圖》的女主人翁—洛神:

甄氏,《洛神賦》文中的女主角;也是《洛神賦圖》中那位“翩若驚鴻,婉若游龍”踏著碧波,盈盈而來的洛水女神。甄洛,字嫦娥(182或183 - 221),別稱甄宓,廟號文昭甄皇后。

在本環節結束後,學生要能對《洛神賦圖》中所表述的故事內容有個大概的認識,並能結合故事內容去挖掘畫面中的藝術表現方式。

環節三:知識學習(時間20分鐘)

一、自主學習:

結束欣賞活動後,對學生提出:“畫面上有哪些部分表現的很精彩?為什麼畫家會這樣畫?有什麼目的?”學生經過討論後說出他們的看法。從而引導學生自主的發掘畫卷中的精彩之處,為進入知識講解環節做鋪墊。

二、講授知識

教師講授知識點,例舉畫面中的例項。

知識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⑴“高古遊絲描”的運用:

圖中有大量的對於雲和水的寫照。畫家筆下不同的水勢、水態、水性千變萬化的組合,使這種種波濤律動的江浪之美又與畫中人物的驚訝、激動、惆悵、流連烘托成一體,影響著畫中氣氛,將畫家的情緒傳染給觀者,使觀者一同受到感染,可謂高明之筆。

本知識點的安排著重使學生對畫卷使用的筆法有一定了解,並能說出使用這些筆法是為了烘托畫面、營造氣氛。

⑵畫家的奇思妙想:

畫卷中的神仙和奇禽異獸,這些神獸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的,完全是畫家憑想象將多種動物的特徵融合成一體而畫出的視覺形象。這種高古的繪畫技法,烘托出了畫面的熱鬧,增強了故事的傳奇性和神祕感。

本知識點重點是“奇思妙想”,鼓勵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或者在進行藝術創作的過程中,發揮想象,創造美。

⑶“傳神寫照”的美學思想

人物面部的刻畫對傳神十分總要,而面部的傳神最關鍵也是最難的是眼睛的刻畫。寫行事手段,傳神是目的,通過對客體的外在形體的描寫進而把握內在的精神實質。

本知識點在於使學生了解顧愷之的藝術特點,以及影響其藝術表現形式的思想“魏晉風度”。

⑷為以後山水畫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秦漢時期的繪畫沒有真正獨立的山水畫,山水多作為人物畫背景而存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形象由背景轉變為主體,以獨立畫種的姿態登上了中國畫壇。在《洛神賦圖》中畫家表現山水的技法:用筆細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所謂“人大於山,水不容泛”,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為以後山水畫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知識點重在使學生了解本畫卷對山水畫興起的影響,為後面山水畫學習做鋪墊。

⑸畫家介紹:

顧愷之(約344年—405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是中國東晉時代的畫家。顧愷之多才,工詩賦,善書法,被時人稱為“才絕、畫絕、痴絕”。他提出“傳神寫照”的美學思想。

代表作品:《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烈女圖》。

本知識點讓學生全面瞭解顧愷之這位偉大的畫家,並對他其它的畫作有一定了解。

環節四:知識延伸(時間5分鐘)

《洛神賦圖》對山水畫興起的作用。

本環節設定的目的是希望學生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洛神賦圖》對山水畫興起是起了巨大的作用的;從另一個方面也瞭解到《洛神賦圖》在我國繪畫史上的地位。

環節五:結束課堂(時間7分鐘)

欣賞結束後,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認識展開綜合評述。讓學生說說學習體會,說說通過學習後,對《洛神賦圖》在中國繪畫史上地位的看法,起了怎樣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環節重在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使他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系統化。

環節六:小結(時間3分鐘)

師生共同總結本堂欣賞的內涵和價值。

本環節重在知識總結,並提出下節課時內容。

課堂反思:

①教學內容要深入淺出,貼近學生,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層層推進。

②動靜結合,讓學生參與課堂,由學生展開故事。

③引導學生能發現自我美的需求,才能達到審美的最終目的。

板書設計:略

高中說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首先感謝領導老師們給我這次學習與成長的機會。通過兩次新課程《品德與社會》教材輔導會,我學到了不少的知識,從中得到了啟迪。

眾所周知,隨著社會道德教育方法的發展,讓學生通過蒐集資料、解決問題、探究新知、分享參與、價值澄清、角色扮演、辯論說理來形成道德觀念,建構社會知識的方式、方法正日益增多。根據現代教育的需求,我們就要與時俱進,建立新型的、有效學習活動的模式:“接受一習得”、“體驗一交流’’和“探究一發現’’三維一體的學習活動模式。因此讓學生在“做中學”、在“活動中學”,有利於提高學習的效率,又符合學生個體不同的認知風格,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中發揮各自的優勢,通過感官和活動參與學習。

我在教學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做個聰明的消費者》一課中的一個話題《包裝袋上學問多》時,做了大膽嘗試,這節課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精心設計,主題靈活。讓學生感受現代生活中商品的豐富,主動發現,樂於創造。在合作學習時,老師巡視時及時發現問題,學生回答問題老師恰當地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孩子多元化(綜合性)學習,在探究性學習方面營造一種更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氛圍。現將本課教學過程向各位領導、同仁做以彙報,懇請個位不吝賜教,給予斧正。

一、設計思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深加工、精加工的食品已成為人們的重要食品之一。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觸到食品包裝,已經關注到了色彩亮麗、美觀精緻的食品包裝上有很多資訊,但他們不善於或不會有意識地去觀察,也不會深入地思考能從這些資訊中獲得些什麼?現實生活中豐富多彩的食品擺在學生面前,包裝袋就成為學生了解食品的主要途徑,通過對食物包裝袋的研究活動,學生不僅能對自己吃的食物有感性的認識,並能有意識地關注周圍的世界,學會在過程中去發現問題,並能想辦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整個研究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經歷探究包裝物上的資訊這一過程,學會收集相關資訊,並對收集的資訊進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從而幫助他們識別食品資訊,有效抵制偽劣食品,用知識改善生活,提高飲食質量,提高生活質量。這節課分以下幾個階段進行:(1)收集食品包裝、整理知識。通過自己的親自收集、分析、整理,瞭解食品包裝袋上蘊含的資訊,初步瞭解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等知識;(2)彙報交流。通過小組、大組交流彙報,更加全面深入瞭解食品包裝袋上的相關資訊,瞭解食品配料、條形碼、QS 食品安全標誌等知識;(3)深入研究。通過實際調查、查閱資料等手段進一步就某一知識進行深入研究,以求全面正確詮釋與其相關的知識。(4)展示評價。把自己或小組的研究成果以個性化的形式展示給觀眾,進行評價活動,體驗學習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選擇商品的有關常識,學會看包裝中的有關資訊,能根據這些資訊辨別商品的真偽、優劣。

2、行為與習慣: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購物品質及購物習慣,並能運用於生活實際。

3、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做個聰明的消費者。

二、活動準備:

學生:每人選購一件商品或收集一個完整的包裝袋、包裝盒(食品、藥品、日常用品任選一種);瞭解商品包裝上的有關資訊。

教師:課件及部分商品實物。

三、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

讓學生穿著用“包裝袋”製作的服飾伴隨著爵士音樂進行服裝秀表演,花花綠綠、形態各異的服飾會令學生耳目一新。學生在享受著美妙的音樂時,會漸漸進入對“包裝袋”全新感受。這樣把對“包裝袋”有關知識這原本比較枯燥無味的知識內容,以這種鮮活、明亮的服裝秀形式展示出來,會令學生情緒非常高漲,這就更加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望,從而興趣昂然地參與學習,活動,為學生進一步瞭解有關包裝上的知識做了積極鋪墊。

(二) 愉快參與 尋找包裝袋上祕密

1、課前老師請同學們完成一項實踐活動,選購一件商品或尋找一個完整的包裝袋、包裝盒.課上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把各自準備好的物品拿出來,讓學生仔細看看,互相研究研究,看看他們能發現包裝袋上有哪些資訊?( 學生組內互相介紹、研究,老師巡視,參與討論,獲取學生討論資訊。 )

2、看老師這裡的商品包裝。讓學生認真觀察書上的圖例,說說從圖例中瞭解到哪些商品包裝資訊呢?在這裡可以讓學生對照手裡收集到的相關材料進行對比,看看書中所提到的商品包裝資訊,和我們收集到的有什麼不一樣的,讓學生補充一些新的商品標識,如:“QS”是質量安全標識,還有服裝標籤上表示可以水洗,或只能乾洗等識別符號號。這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

3、小組討論、彙報;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收集到的包裝整理分類,然後派代表介紹有關包裝的知識。主要的是食品、學習用品、藥品等,這些和學生的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為今後學生選擇這些商品做了知識的沉澱.

4、短劇表演:

為了活躍、輕鬆課堂氣氛,學生表演情景短劇:“大頭嬰兒”奶粉釀成的悲劇

短劇後請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認識,也就是說看了短劇你有什麼感受?

這裡讓學生用大家喜聞樂見的小品形式,把生活中的熱點新聞“大頭娃娃事件”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在社會現實生活的背景材料面前,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和理性的思考,增強了學生作為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從而也較好地體現該課程根植於社會,根植與生活的教學原則。

(三) 活學活用 鑑別真偽優劣大行動

1、辨一辨

剛才同學們對於“大頭嬰兒”的認識說得太好了!今天,老師想請大家幫我個忙。昨天我採購了些商品,也不知是不是合格產品,現在想請同學們幫我鑑別鑑別。你們願意嗎?我們四人小組一塊兒來仔細鑑別鑑別。(把商品分發給各小組,四人小組合作鑑別商品是否合格,各小組推薦一位代表介紹鑑別情況。)

生:各組依次彙報。(不合格的產品有:無生產日期、無保質期、無中文標識、過期商品、無廠家共五件,其餘的產品均為合格產品。)

2、議一議:

在選購食品時,我們要特別注意看包裝袋上的什麼呢?

最後由學生概括總結購買食品和學習用品時要注意的事項.

(四)拓展延伸:我是小小設計師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包裝袋上的學問真不少,你們想不想根據這些知識,親自設計一個包裝袋呢?老師請同學們今天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設計一個合格、有創意的包裝袋,好嗎?下節課,我們將評出最佳設計師

在本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力求以學生直接參與的交流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學習知識,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互相合作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自主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