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分數的認識》說課稿範文

才智咖 人氣:2.24W

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三年級數學《分數的認識》說課稿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數學《分數的認識》說課稿範文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這套教材,分數這部分知識是分兩次進行教學的。第一次是三年級的分數的初步認識, 第二次是五年級的系統學習分數知識。《國小數學課程標準》中對第六冊的要求是: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這一課是分數教學的起始課。它是學生已經掌握整數平均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分數的大小比較、分數的加減計算等知識的基礎,在整個國小數學教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對三年級的國小生來說,從認識整數發展到認識分數,是一次飛躍。兒童生活裡沒有這樣的經驗,而且表達方式也不相同,讀數的方法也不相同。尤其是分數既表示一個量,又表示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國小生較難理解。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以上分析及《課標》要求,擬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並會正確地讀寫分數,知道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摺紙、塗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3)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掌握簡單分數的寫法和讀法,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法與學法的設計著眼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只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並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創設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會學、愛學。

學法:課剛開始,教師就設疑:一半怎麼寫,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新知。認識了二分之一後,讓學生動手操作,以各種方式認識、表示自己想認識的分數,並與同伴交流,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獲得新的知識。

 三、說教學流程

 (一)整體設計思路

1、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雖然,學生在學習分數之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經出現在他們的口頭語言中,只是還不曾想過要用什麼符號來表示而已。首先從生活中引入分數,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知道產生分數學習分數的必要性。例如:表示半個西瓜時,讓學生嘗試著想辦法表示它。這樣促使學生主動、全面地參與教學活動,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生成和發展,知道產生分數學習分數的必要性。接著引入“一半可以用1/2來表示”。在多種表示方式的對比中,體會用1/2表示一半的優越性,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2、學生要建立概念的過程是很慢的,為了讓學生能較好地理解簡單的分數的意義。先讓學生認識分數1/2,又讓學生在“折一折”“塗一塗”的實踐操作中,使學生體會1/2所表示的具體意義。

3、為使學生對分數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在認識1/2的基礎上,再認識“幾分之幾”,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塗一塗等操作辦法來表示自己所喜歡的分數,通過獨立思考,嘗試讀寫,使學生能真正體會到: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幾分之一、幾份就是幾分之幾。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自主的數學活動中真正理解分數的意義。

4、在練習、反思與評價、課外延伸中,主要是要讓學生進一步清楚地認識到分數是在“平均分”的前提下研究的一種數,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同時也揭示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內心世界。

 (二)教學預設方案

 1、 故事匯入,激發情趣

通過小猴子分西瓜的故事匯入,先4個分成2份,每人幾個?(可能不是平均分,不公平,引出平均分),再2個西瓜平均分成2份到1個西瓜平均分成2份,怎麼表示這"半個"?

當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時,就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表示一半,並作集體交流。交流是要讓學生說清表示的意思。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這一階段的教學,複習"平均分",從每份是整數過渡到每份不是整數,自然引出分數。激活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並對學生髮出了挑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2、學習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