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高中說課稿錦集5篇

才智咖 人氣:9.88K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高中說課稿錦集5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地位與作用

《政治生活》教學目的: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著眼於公民參與民主政治所應有的文化素養,著眼於現實生活中公民與國家的關係,以學生能夠感受到的並能參與的政治生活為起點,說明人民享有和行駛民主權利,感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意義和價值,形成正確的政治觀點。因此第二單元引導學生明確:我國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這是由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性質決定。本單元與上一單元的內容有內在的聯絡。人民處理好與政府的關係,是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管理、行駛民主權利的表現,也是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更是理解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要途徑。本單元與上一單元為第三單元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生活基礎和知識基礎,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佔有重要的地位。

該框是學生學習《政府的職能》、《政府的責任》以及《政府權力:依法行政》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權力行使:需要監督》;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人民與政府的關係;體現我國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因此該框教學在本單元佔有重要地位。

2、教學目標的確立

以新課程核心理念為指導,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認識規律,確定本框教學目標為:

①知識目標:把握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意義,認識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瞭解"陽光工程"及其意義。

②能力目標:通過社會關注《焦點訪談》,分析政府接受監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提高學生歸納與分析的能力;分析權力的運用可能兩種結果,初步培養學生學會辯證地觀察問題、認識問題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問題特別是學生有關的生成資源,提高學生初步探究學習的能力。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瞭解權力的兩面性,形成正確的權力觀念;認識人民監督政府對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培養積極參與民主監督的政治素養;瞭解相關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的資訊,體會政府接受人民監督的重要意義。

3、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依據新課程理念,結合課程標準內容第二單元第6條"評價一項加強對政府權力進行監督的改革措施,說明政府的權力不能濫用,行使權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願望".引導學生認識政府權力行使需要監督的合理性和途徑分析;因此:為什麼要監督政府?如何制約和監督政府權力?成為教學重點。

由於學生成長經歷和認識水平所限,對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黨制度、行政機關與國家權力機關的關係、國家與公民的關係等問題不理解;特別是在實際中存在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以及現象依然嚴重,增加了該框教學的難度。因此:如何制約和監督政府權力?成為教學難點。

總之要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既要原於學生的生活經歷,引發問題;又要高於學生,對於學生存在問題進行從理論和實踐層面進行引導;最後迴歸學生生活,鼓勵學生積極嘗試參與對政府的民主監督。

二、說教學方法

1、教學基本理念:依據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力求貫徹並體現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教師為導"的教學觀。注重過程性,以問題為中心,關注問題,引發問題,圍繞問題展開分析,進行探討;注重實踐性,力求採用多種教學實現方式,營造良好的互動氣氛,在平等的交流中完成教學目標;注重開放性,為學生思維和能力的發展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和視野,從而引導學生調查、思考,使學生在不同層次的活動中,體驗活動,增長學習能力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為此根據學生的生心特點和認識規律,努力營造良好的師生互動課堂環境,讓學生共同參與課堂,相互交流、溝通、啟發,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體驗學習過程,從而達到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2、結合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體現教學的科學性、民主性和依法執教,我綜合運用下列幾種教學方法:

①情景教學法。通過情景和問題的引導,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主動探索知識,引導學生去感知和體驗教學內容。

②講授法。針對教材的重難點,採用系統講授的方法,以引導學生對教材的正確理解。

③實踐教學法。引導學生收集相關的材料,特別是調查本地政府在政務公開方面的做法,來分析本地政府是否敢於接受人民監督以及怎樣接受監督,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選用幾種不同教法結合使用,以增強教學效果。

三、說學法

現代教育心理學表明: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做到教學與學法相結合。

①根據本框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成長經歷,指導學生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提煉問題,加深對教學目標的理解。

②運用新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

總之具體的學法融入於教學過程中,體現在教學環節中。

四、說教學思路設計與環節處理

(一)、教學基本思路:依據新課程理念,以學生問題為中心和教師引導分析有機結合,在尊重教材的基本結構上,對於教材細節部分進行適當的調整,挖掘並整合學生學習資源。

(二)、教學過程

環節1、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教學內容:群眾喉舌 政府鏡鑑)

複習依法行政基本觀點後,引導學生思考:若政府沒依法行政怎麼辦?運用多媒體播放已看過的《焦點訪談》視訊。

探究一:為什麼《焦點訪談》備受眾人關注?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社會公眾關注問題。(學生舉例事先準備有關案件,教師點評學生具有社會參與意識。)

環節2、情景分析 (教學內容: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意義)

探究二:閱讀材料二則:原廣西玉林市委書記李乘龍說:我的權力太大,監督機構對我形同虛設。原江西省副省長說:我當上副省長以後,天馬行空來去自由。

問題:①作為高階政府官員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嚴重的違法亂紀、濫用權力的現象? ②對政府權力進行監督和制約什麼重大意義?

學生分析①後,教師引導: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進一步設問:是不是說所有掌握權力的人都是腐化分子呢?若不是,請舉例說明。

(運用對比方法)把上述材料和學生的回答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思考:在運用權力上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前者腐化,後者造福一方,這說明了什麼?

師生共同分析,得出結論一: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必要性。特別是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政府的權力是法律和人民賦予的,政府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因此政府必須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人民也有權監督政府。

學生先分析②(培養學生擴散性思維),進而指導學生閱讀並完整回答對政府權力進行監督和制約的重大意義;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歸納能力。

探究三:既然對政府權力監督和制約有必要性且意義重要。那麼

我國曆史上對於權力監督有哪些機構?

②聯絡當前狀況如何對政府權力進行監督和制約?

歷史科代表回答問題①後,教師分析:對於權力的監督問題,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對此都有深刻的論述, 引導學生看書P47頁,師生討論觀點一和觀點二。

總結:在今天,我們的黨和政府、以及人民,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與過去相比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自然過渡到對問題②,讓學生先談。()教師分析:正如同志曾經說:"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很顯然,要有效地制約和監督權力,防止權力的濫用,關鍵就在於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教師講解,突破難點)

ⅰ、靠民主。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的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使人民能夠真正約束掌權者的行為。

展示學生提供材料——社會民間反事例

ⅱ、靠法制。實現國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確保權力按法律行使,合理執行。

展示學生提供材料——與政府相關的法律法規。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制約和監督機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兩者缺一不可。(板書)

(對於學生舉例事例的有效資訊進行板書,目的在於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對監督渠道或方式的探究。)教師歸納總結:要有效地制約和監督政府權力,就必須建立健全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要求學生見書本圖形分析,按監督主體的不同進行劃分。(運用多媒體播放《審計風暴》視訊)

課堂練習:(展示例子,讓學生判斷監督的形式,加深行政監督體系理解)

探究三:(針對學生收集整理材料疑問引發的)我國的監督體系如此完善,為什麼社會上的的現象依然嚴重?

教師引導與溫家保總理視訊相結合,迴歸情景匯入,展現我國各級政府善於接受民主監督,解決群眾難題,改進政府工作的良好形象。目的是引導學生能正確對待社會問題,期望未來成長為制度建計者。

環節3、情景迴歸、參與體驗(教學內容:為"陽光工程"喝彩)

探究四:什麼是陽光工程,目的何在,有何意義?

學生回答,教師結論:作為中學生,我們要有監督意識,學會監督政府;正如偉大領袖曾經說過:"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課堂總結:分析本課基本觀點,明確知識結構,昇華學生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為監督政府而努力嘗試,為將來成為制度設計者而努力讀書。

作業設計:調查永安市政府或鄉鎮政府政務公開的相關內容,從中你得到什麼啟示?

版書設計:

原因(必要性、重要意義)

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 措施(機制與體系)

"陽光工程"(目的與意義)

(三)教學反思:

1、課前集體備課程,事先預計本框教學有一定難度,且學生可能受社會負面影響較大等;所以課前組織學生有意識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問題設計貼近學生生活與認知思維能力,關注困惑點,所以在教學中能引起學生興趣,並充分調動整個教學,組織流暢。

2、在教學中,以問題探究的形式來啟發學生,體現了教學的基本理念與思路設計,引導學生程度恰當,認為符合新課程教學。

3、在教學中,基本上能把握教材,利用學生所收集的材料特別是學生的生成資源,並加以整合,做到課程把握與開發相結合,感覺處理很滿意,學生反映也良好。只不過課前準備也有點累,但能獲得學生認可也值。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內能是熱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教材通過對比、結合學生日常生活等多種形式,從巨集觀的機械能拓展到內能,再從物體分子熱運動的角度幫助學生理解內能的概念,在此基礎上討論內能的改變,進而引出熱量的概念。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分子動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瞭解內能和熱量的概念,還為下一章學習內能的利用打下基礎。因此,本節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重點:內能、熱量概念的建立,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途徑。 難點:用類比的方法建立內能的概念。

(三)教材的處理

根據教學的重難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重組教材的教學資源和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體驗等學生資源,儘可能從學生熟悉的生活體驗和實驗出發,讓學生深入淺出的瞭解內能和熱量的概念。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識,能力也得到一定的發展。雖然學生已經學習了分子動理論的相關知識,但大多數學生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感性認識比較匱乏。因此,教學中仍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託,藉助實驗等手段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生活化,從學生的體驗、經歷和身邊的事物來建立和強化內能的概念,讓學生逐步認識到內能的存在、什麼是內能、內能有什麼特點、內能是怎樣變化和量度的。

三、教學目標

(一)課標要求

課標對本節的要求是:瞭解內能和熱量。根據課標的要求和學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二)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內能的概念,知道溫度和內能的關係。

(2)知道熱傳遞和做功可以改變物體內能;瞭解熱量的概念及單位。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2)通過對生活事例的分析,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教學,使學生樂於參與觀察、實驗、製作等科學實踐活動。

(2)通過分析事例,逐步形成用能量的觀點看世界的意識。

四、教法學法

教法上主要以談話法、講解法為主,輔之以演示實驗法來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體驗樂趣,領悟科學研究方法。學法上綜合運用自主學習、觀察與體驗,小組合作探究等多種形式的方法,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五、教學程式

我計劃本節課將從以下五個環節展開教學:

創設情境,認識內能——分析類比,建立概念——深化提高,應用概念——感悟收穫,課堂小結——佈置作業,鞏固昇華

第一環節: 創設情境,認識內能

先利用多媒體播放“裝有熱水的暖水瓶,瓶塞彈起”的視訊,再根據這一情景提出三個問題:

(1)瓶塞彈起時是否做了功?

(2)能夠做功的物體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那麼推動瓶塞做功的能量來自哪裡?

(3)你還能舉出哪些日常生活中 ,“熱”具有能量、能做功的例子?(如燒開水時鍋蓋跳動等) 本環節的教學,主要通過觀察和分析瓶內熱空氣推動瓶塞彈起做功的實驗現象和日常生活裡“熱”對外做功的現象,讓學生初步認識到內能的存在,提高觀察和分析能力。 第二環節:分析類比,建立概念這個環節,我計劃安排兩個教學活動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第一個教學活動是學生自主學習,建立內能概念。 內能概念的建立是本節的教學重點之一。教學中,先讓學生自主分析兩個對比情景“運動的瓶塞”、“熱運動的水分子”和“發生形變的彈簧”、“相互吸引或排斥的水分子”中的能量,再由學生自主總結並填寫對比表格,建立與形成內能的概念。 運動的瓶塞有動能 熱運動的水分子有分子動能發生形變的彈簧有勢能 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有分子勢能在此突出過程與方法,延伸,觀察生活,舉例。。。。

為了進一步加深對內能概念的理解,我把情景一和情景二加以拓展和延伸, 讓學生根據機械能和內能的概念繼續分析跳起的瓶塞掉在水平地面上後,彈簧恢復原狀沒有形變時,是否具有機械能和內能。分析得出內能是不同於機械能的另一種形式的能。然後,再讓學生分析冰是否具有內能,得出一切物體,不論溫度高低,都具有內能。再追問學生把冰熔化成水後加熱到沸騰的過程中,水的內能怎樣變化?初步得出一個物體溫度升高時內能增大,溫度降低時內能減少。

通過自主學習活動,讓學生利用類比,細緻、深入的分析展示出來的物理現象和物理情景,順理成章的推理並建立、形成內能的概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分析、推理問題的能力。

第二個教學活動是小組合作,歸納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途徑。 先是小組合作,儘可能地想出各種辦法讓一段鐵絲溫度升高,方法最多的小組為獲勝。我深入學生之中,積極的看、積極地聽、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根據需要給學生適時、適當的指導。然後組織展示、交流,引導學生對各小組列舉出來的方法進行分類,總結出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熱傳遞和做功。

通過組內合作討論,組間相互競爭的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培養合作與交流的意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現,說課中如何說,講課中如何做? 第三環節: 深化提高,應用概念

首先讓學生體驗對手呵氣和搓手時手的感覺,再從能量轉移和轉化的角度分析它們分別是通過什麼方法使手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並通過能量流向圖建立和形成熱量的概念。

為了進一步觸發思維的興奮點,引發探究的慾望和動機,開啟探究之門,我計劃先組織學生做演示壓縮空氣做功的實驗(這個實驗在空氣壓縮儀裡放入半顆火柴頭,現象就會非常的明顯和震撼),讓學生通過實驗現象,討論分析,得出外界對氣體做功,筒內氣體內能的變化。接著讓學生猜想,如果氣體對外界做功,氣體的內能會怎樣變化?並通過讓學生感受籃球放氣過程中球內氣體溫度的變化來驗證猜想。(實驗時,把氣針插入籃球,讓學生先感受一下籃球內氣體的溫度,再把氣針對著風車的風葉,看到風葉轉動,說明氣體對外做功,再讓學生繼續感受籃球內氣體溫度的變化)

最後組織學生演示氣體膨脹對外做功的實驗,以及用“冰露”礦泉水瓶分組實驗、觀察、體驗氣體膨脹對外做功,從能量轉化的角度引導學生分析該實驗中通過做功使內能變化的兩個過程。

知識的應用最終還是要回歸現實生活。因此這一環節的教學,藉助了學生體驗性實驗、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生活化,用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觀察、實驗,使學生感受到瓶瓶罐罐皆學問,物理來源於生活,深化和提高概念的理解與應用。並讓他們通過親歷科學實踐活動,體會到科學實踐活動的魅力與樂趣,從而樂於參與各種科學實踐活動。 第四環節:感悟收穫,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小結。談一談本節有什麼收穫或感想?並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通過該環節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思想、觀點,實現思維飛躍的舞臺,同時也幫助學生養成反思的好習慣。

第五環節:佈置作業,鞏固昇華。 佈置課外小實驗:自制彈射器

找一段兩端開口的小塑料管,從塑料管的一端塞進一個用水浸溼了的紙團(要塞緊),從另一端推進一個用橡皮塞製成的活塞,一個簡易的彈射器就做成了。試試推進活塞,比比看誰能把紙團彈射得最遠。

佈置這一作業目的是:讓學生嘗試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小製作,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併為後面熱機的學習做個鋪墊。

六、板書設計

最後我說一下這節課的板書設計,為了使學生對功的知識有個系統全面的掌握,板書以教學的邏輯線列出了課題“第二節 內能”及三個教學重點和難點內容:

一、內能

二、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熱傳遞和做功

三、熱量

七、教學設計反思

新課改提倡學生探究學習,自主學習,通過交流與合作,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本節課的總體設計思路是本著新課改的思想,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方面,本節教學設計能注重從學生已有的體驗、經驗出發,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概念建立的過程,領悟概念是怎樣形成的,並對概念加以理解和應用。通過應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實現以知識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知識與思維能力得以共同發展。使“物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最終使學生學會知識,掌握技能,經歷過程,體驗方法,勇於探索。 教學方法上,本節教學設計能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能夠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多邊互動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對學生的回答做出積極評價,多賞識、多鼓勵學生,引導學生相互幫助、相互支援、相互鼓勵,充分利用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形成相同問題的不同答案,進而培養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首詩選自高中語文必修二詩歌單元。陶淵明的詩作內容比較簡單,選入中學課本的這幾篇都是講自己嚮往的田園生活以此來彰顯自己的選擇。加上國中已經學過《歸園田居(其三)》《飲酒》《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學生對陶淵明已經有一定的熟知度。必修二詩歌單元選編這篇《歸園田居》,後面必修五還有陶淵明的一篇駢文《歸去來兮辭》,我希望高中可以給學生不同的視角,讓學生對陶淵明的認識有逐漸深入的瞭解,而不是拘囿於我們給陶淵明貼的標籤。

二、說學情

高一學生還未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在發散思維和表達能力上還有所欠缺。雖然對陶淵明已經有一定的認識,但是還不夠深入,高中再讀陶淵明希望給他們更深層的認識和引導。同時,高一孩子思維很活躍,有強烈的表達慾望,但是表達效果可能會不夠規範,需要慢慢貫徹。

三、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針對這些,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理解全詩描寫的內容,探知陶淵明其人其文。

過程與方法:觸控詩人隱藏在詩歌語言和意象之後的詩心。體味作者對黑暗官場的厭惡之情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作者詩意的面對殘酷的現實生活,在激流中積極進取堅持自身。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探究陶淵明在詩歌語言和意象之後的詩心,學習作者詩意地面對殘酷的現實生活,在激流中積極進取堅持自身。

五、說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古典詩歌語言精練,內涵豐富,教學時應該讓學生展開充分想象,來體會其文其人。在討論時,通過合作探究,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

六、說學法

想象法:“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並且

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想象力在語文學習中尤其重要。

自主合作探究:教學過程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培養學生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能力。

七、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展示作品《我向往的生活》,初步引導:你理想中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選擇,你披荊斬棘歷經大學聯考,你的人生規劃是什麼樣的?每個人的人生規劃不同,我們來看看陶淵明的選擇。

(二)以文字為基礎探究陶淵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細品陶淵明其文其人,感受陶淵明的人性光輝。

(三)探究討論:你如何看待陶淵明的歸隱?是贊成還是反對?

教師再進一步追問:你的人生規劃是什麼?在現代社會中,社會難免有些許汙濁之氣和陰暗面,我們應該怎麼做?我們學習陶淵明並不是學他的歸隱田園而是那種純淨的堅守,最後得出結論:積極抗爭,固為上策;隨波逐流,才是下策;潔身自好,不失良策。

最後展示以積極進取為生活態度的《我向往的生活》,做到首尾照應,進一步滲透。 綜合整節課內容,並聯系實際,確定本節課的題目是《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八、說作業設計:

寫作文片段《我向往的生活》。

九、說板書設計:

十、說課後反思:

優點:

1、教學設計上創新,有自己獨特的思想,聯絡現實生活創設情境,精心設計匯入,注重科學態度、人文精神、創新意識的教育滲透;注重學生良好精神面貌、思想情感,以及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對於處於懵懂青春期的學生進行了正確的明確的價值觀的引導,這是教育最重要的意義。

2、重難點把握準確適當,教學設計銜接較好,教學目標得到了很好的貫徹,板書設計規範切合主題,作業設計和目標一脈相承。

不足:

1、詩歌是朗讀的藝術,因為課堂容量大,為學生提供的朗讀的機會有點少,朗讀的形式也比較單一,應該齊讀、範讀、請讀等多種方式相結合。

2、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因為是公開課,學生難免緊張,加上高一的學生語文學習的思維方式並未形成,沒有形成知識體系,回答問題不積極,缺少自己的思考,回答問題欠缺自我意識,課堂少了一些靈動和精彩。

3、上課節奏有點快,不能很好的關照到學生,放手教給學生的時間不夠,沒有讓學生充分的表達和參與。

4、教學設計可以再做修改:不再是以“陶淵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線索貫穿,而是從探究文章入手,其文—其人—延伸拓展,這樣環節脈絡更加清晰,也能節省出來時間留給學生展開討論。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指導思想:依據尊重差異,確保每個學生受益的課程理念。結合學生表現出來的不同能力,通過不同難度欄架的設定,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找到練習的起點。結合分層遞進的方式,使學生掌握連續跨過3~5個低欄練習的同時,建立起自信。培養學生不斷進取、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

二、學情分析:1、跨欄跑單元教學預計6~7次課,本次課為第4次課。通過前幾次課學習,2/3的同學能較順利地完成跨欄步和起跑跨過第一欄。針對學生完成動作的不同情況,在自選練習起點掌握連續跨過3~5個低欄練習的基礎上,採取分層遞進組織方式,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練習的積極性。從而實現本次課的教學目標。

三、教材內容:連續跨過3~5個低欄 教學重點:跨欄步 教學難點:欄間跑節奏

四、教學目標:在前幾節課學習的基礎上,採取欄架不同難度的設定,通過多種誘導練習,使學生能基本掌握欄間跑的節奏、順利完成50米跨欄跑。具體目標為:

1、在跨欄跑學習過程中,能說出並運用跨欄步和欄間跑的知識要點。建立完整技術概念;

2、結合欄架不同難度的設定,使75%~85%以上的學生基本掌握欄間跑的節奏。

3、在掌握連續跨過3~5個低欄動作的同時,使學生建立自信,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克服困難不斷向新的目標挑戰的優良品質。

五、教學程式:

1、隊形佇列與準備活動:

⑴隊形佇列:將學生分成四組,跑步——立定練習。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⑵準備活動:將學生分成四組,小組長帶領各組自編徒手操6~8節、柔韌性練習、誘導與模仿練習等。為跨欄跑的學習做好準備。

2、技能學練:

學法:

⑴採用起跨腿、擺動腿、過欄角以及慢跑過3~5個低欄練習,複習改進跨欄步動作;

⑵通過起跑至第一欄以及跨過3~5個低欄,結合標記,使學生初步掌握起跑至第一欄與欄間跑結合動作。

組織:

⑶在欄架不同難度的A、B、C、D練習區,找到自己的練習起點,採用分層遞進的方式,逐步掌握跨過3~5個低欄的技術。

教法:

⑷以小組學習為基礎,在教師指導下,採用互教互學交流的方法,掌握與改進連續跨過3~5個低欄動作技術上的不足。

⑸結合各組掌握技術較好的學生示範。教師點評分析出動作的改進意見,達到共同完成本課預訂的目標。

⑹在跨欄跑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地尋找與把握時機,對學生進行勇敢頑強、克服困難、不斷進取等優良品質的教育。

3、放鬆整理與講評:

⑴放鬆整理:學生放鬆走成圓形,在教師語言提示下,採用肌肉放鬆與心理暗示調節情緒的方法,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放鬆,為下一節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⑵總結本課的學習情況,點評技術要點,佈置課外作業,與學生一起清整場地器材。

六、本課特點:本課試圖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結合學生練習中表現出來的不同能力,通過不同難度欄架的設定,建立A、B、C、D組遞進的方式,採取多種教學手段,滿足學生不斷的獲取知識與提高技能的需求,不斷地尋找與把握時機,使學生在掌握連續跨過3~5個低欄練習的同時,建立起自信。培養學生不斷進取、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從而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七、效果預計:

75%~85%以上的學生基本掌握欄間跑的節奏。在掌握連續跨過3~5個低欄動作的同時,使學生建立自信,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克服困難優良品質。

練習密度預計: 30%--35% 生理負荷預計: 135—145次/分

八、對於跨欄跑教材、教法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懇請各位領導、專家、同行們提出寶貴意見。

高中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教學內容、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蘇教版新課標普通高中數學必修一第二章第1節《函式的簡單性質》的內容,該節中內容包括:函式的單調性、函式的最值、函式的奇偶性。總課時安排為3課時,《函式的單調性》是本節中的第一課時。

函式的單調性是函式眾多性質中的重要性質之一,函式的單調性一節中的知識是今後研究具體函式的單調性理論基礎;在解決函式值域、定義域、不等式、比較兩數大小等具體問題中均有著廣泛的應用;在歷年的大學聯考中對函式的單調性考查每年都有涉及;同時在這一節中利用函式圖象來研究函式性質的數形結合思想將貫穿於我們整個高中數學教學。

按現行教材結構體系,該內容安排在學習了函式的現代定義及函式的三種表示方法之後,瞭解了在生活實踐中函式關係的普遍性,另外學生已在國中學過一次函式、反比例函式、二次函式等初等函式。

在學生現有認知結構中能根據函式的圖象觀察出“隨著自變數的增大函式值增大”等變化趨勢,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函式圖象的直觀性、發揮好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在本節課是以函式的單調性的概念為主線,它始終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利用函式的單調性的定義證明具體函式的單調性一個難點,也是對函式單調性概念的深層理解,且在“作差、變形、定號”過程學生不易掌握。

學生剛剛接觸這種證明方法,給出一定的步驟是必要的,有利於學生理解概念,也可以對學生掌握證明方法、形成證明思路有所幫助。另外,這也是以後要學習的不等式證明的比較法的基本思路,現在提出來對今後的教學也有了一定的鋪墊。

二、學情分析

教學目標的制定與實現,主要取決於我們對學習者掌握的程度。只有瞭解學習者原來具有的認知結構,學習者的準備狀態,學習風格,情感態度等,我們才能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安排合適的教學活動與評價標準。

不同的教學環境,不同的學習主體有著不同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特點。

我所教授的班級的學生具體學情

具體到我們班級學生而言有以下特點:學生多才多藝,個性張揚,但學科成績不很理想,參差不齊;經受不住挫折,需要經常受到鼓勵和安慰,否則就不能堅持不懈的學習;學習習慣不好,小動作較多,學習時注意力抗干擾能力不強,易被外界因素所影響,需要不斷的引導;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弱,畏難情緒嚴重,探索精神不足。只有少部分學生學習習慣良好,學風嚴謹,思維縝密。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對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 ,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三維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函式單調性的概念,能判斷並證明一些簡單函式在給定區間上的單調性。

(2)通過函式單調性的教學,逐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與合作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通過“數與形”之間的轉換,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2)通過探究活動,明白考慮問題要細緻、縝密,說理要嚴密、明確。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平等的教學氛圍中,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與評價,拉近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二)重點、難點

重點:函式單調性的概念:

為了突出重點,使學生理解該概念,整個過程分為:

作圖象並觀察圖象→討論:函式圖象的變化趨勢是什麼?→

在這種變化趨勢下, x與函式值y是如何相互影響的?→你能從量的角度出一個縝密的,完善的定義來嗎?

每個步驟都是在教師的參與下與引導下,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不斷反省,探索,直到完善結論,最終達到一個嚴密,簡潔的定義。

難點:函式單調性的判斷與推證:

突破該難點的:通過對照、分析定義,引導學生,概括出證明方法及步驟:“取量定大小,作差定符號,判斷得結論”,並注意解題過程的規範性與嚴謹性。

四、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認為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強調多邊互動,共同掌握知識。視教學為師生平等參與和互動的過程,強調教師只是小組中的普通一員,起到一個引導者,管理者角色。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強知識發生過程的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有效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發展學生個性品質,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整體的數學素養的目的。

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情況我採用合作交流,探究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