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跳民間舞技巧有哪些

才智咖 人氣:2.23W

談起舞蹈技巧,有些人認為這應該是搞古典舞的人去研究的課題,與民間舞無關,因而不屑一談,其實不是這樣的,不管什麼舞蹈或者做什麼事情只要掌握相關技巧那麼就不會很難,這裡小編幫你收集了相關學習技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學習跳民間舞技巧有哪些

學習跳民間舞技巧有哪些篇一

 民族舞的學跳、練習及表演

學跳(模仿):

學跳既是中規中矩的跟著模仿物件(教舞者)用心學,要一絲不苟的認真學習,包括動作、節奏、身向、面向、視點……不放過細節。這個階段學的舞蹈動作要求越象(教舞者)越好。在學舞者眼中模仿物件是清晰的、放大的。

當學舞者逐漸掌握了舞蹈的動作以及身體的動律後,開始感受到舞蹈的美感,同時模仿物件(教舞者)開始淡化,自己琢磨動作怎樣做還可以更好地表現,適當地融入自己的風格,盡力使自己的動作達到(自己認為的)完美境地。也就是說:同樣的舞蹈,不同的人可跳出不同的風格。

練習 :

持之以恆,平時在可能的條件下堅持舞蹈練習,不一定非要集中活動時才練,在家、出差都可練習,有條件可對著鏡子練,以便發現哪些動作不對、不準及時糾正,避免不知不覺形成習慣改起來就困難了。經常練習可保持較好的體型和體力,保持身體應有的舞蹈所需要的協調(因為舞蹈要求身體在音樂中和諧、優美地動作),提高文化素養。

平時多聽旋律優美的音樂,熟悉音樂的節奏,對跳舞大有益處。還起到陶冶情操、淨化心靈的作用。古希臘人稱:“音樂是靈魂的體操”的確如此。

表演:

用“心”去表演、表現

演出時要全身心地融入音樂的意境中,一定要情緒飽滿。切忌生硬、教條的做動作,乾巴巴地為表演而表演,那樣就沒有表現力、感染力,沒滋沒味的如同白開水。同時也要注意適度,過份了就會使人感覺誇張、拿捏、作態。總之要發自內心的情感宣洩、融入。

自信

相信自己此刻(在舞臺上)最美,自信源於平時的努力與充分的準備。有把握、有實力才能心裡有根,否則就自信不起來,演出時容易出現怯生、維諾,含糊的情緒、動作。

多參加演出,實地體會、感悟,用心積累經驗、總結是很必要的。因為別人的感覺、經驗未必適合每個人,必須要自己“悟”,才能提高。

學習跳民間舞技巧有哪些篇二

談起舞蹈技巧,有些人認為這應該是搞古典舞的人去研究的課題,與民間舞無關,因而不屑一談;有些人則認為中國民間舞的技巧等同於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無外乎那一套“跳轉翻騰”,因而不值一談。這兩種說法讓我感到有些尷尬,同時也激發了我的思索慾望。作為一名從事中國舞教育的人,我覺得有必要將關於民間舞技巧的一些問題弄清楚,談明白。

一、中國民間舞到底有沒有自己的技巧

我們可以從中國民間舞的根源――各民族原生態,民間舞蹈來分析和尋找答案。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間舞蹈,每個民族的民間舞蹈又都有自己獨特的舞蹈技巧。在此,我不做全面地分析和介紹,只想著重地分析一下已被舞蹈學院納入必修教材的漢、藏、蒙、維、朝五大民族的原生態民間舞中的技藝性舞蹈。

1.漢族

自古以來,漢族各種民間舞蹈多是在新年、祭祖、廟會、迎神廟會中表演的。表演者在鬥妙爭能中,各出新招,以博得稱讚。漢族民間舞蹈正是在這種技藝求精中不斷髮展的。

(1)安徽花鼓燈。花鼓燈中的“盤鼓”部分,就是最富特色的技巧表演部分。它分為上盤鼓、中盤鼓、地盤鼓。上盤鼓是蘭花在鼓架子肩上或腰部搭擺成各種姿態的技巧表演。中盤鼓是蘭花在鼓架子腰部、腿上、手上的雙人武功表演。地盤鼓是鼓架子單人表演技巧,如“燕子三抄水”、“倒爬城”、“滿地抓”、“豚跳”等。藝人們在展現技巧的同時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專長。他們常常在變幻莫測的拐彎和罕見的技巧中,洋溢著過人的才華和能力。例如懷遠的石敬禮(藝名“石猴子”、洪雲(藝名“小水子”)、鳳台的武佩軒(藝名“氣死猴”),從他們的藝名就可以看出他們技巧之精湛和身手之矯健。

(2)山東鼓子秧歌。鼓子秧歌自古就有文場與武場之分,武場正是“鼓”、“棒”、“傘”大顯舞技的部分。舞者在跑動時步大身低,落腳生根,蹬腳揚塵,堅實有力;跳躍時則強調幹拔與上竄,猶如“旱地拔蔥”。如果不能熟練地掌握道具技巧,不能掌握各種蹲、踢、跳、轉技巧,那麼鼓子秧歌的穩健瀟灑、淳樸剛勁的風格就很難體現。鼓子秧歌的發源地――魯北地區的惠民和商河,都靠近河北的武術之鄉滄縣和雜技之鄉吳橋。武術與雜技的影響,極大地豐富了鼓子和秧歌的技藝表演。

(3)還有諸如安塞腰鼓、廣東英歌、湖南花鼓、遼南高蹺、東北秧歌等漢族民間舞蹈都是技藝性很強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