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節氣小雪的日記(通用10篇)

才智咖 人氣:7.86K

很快一天又過去了,這一天裡,大家身邊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見聞吧,是時候寫好總結,寫好日記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日記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生節氣小雪的日記(通用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生節氣小雪的日記(通用10篇)

國小生節氣小雪的日記1

“小雪”,是我國每年傳統的24個節氣之一,時間在11月22日或23日。他排在第20位,比較靠後,意味著冬天已經到來,而且氣溫會越來越低,天氣越來越冷,部分地區甚至開始下雪了。

在這個節氣裡,雖然南方與北方都進入了冬季,但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比如,天氣和衣著方面,在北方很多地方都開始下雪了,人們穿的衣服也比較多、比較厚,有的甚至已經穿上棉衣和棉褲了;而在南方,人們穿的衣服相對會少一些。就以珠海為例吧,我看見滿大街的行人,穿著各不相同,有的穿短袖、短褲、裙子和拖鞋,有的只穿一件長袖和一條單褲,有的則多穿了一件外套和偏厚一點的褲子,還有的可能已經穿上保暖內衣褲了。總之,穿什麼和穿多少都是因身體狀況而有所不同。又比如傳統習俗和飲食文化,在北方,人們開始製作臘肉、臘腸、醃白菜等;在南方,人們通常會吃餈粑、喝刨湯過節。除此以外,南方與北方在農作物生產方面也有著較大差異。當然,這些差異並不影響南方和北方的人們共度節氣,反而更體現了各地區、各民族獨特的文化色彩。

說到“小雪”這個節氣,就不得不想起我之前背誦過的那些與雪有關的詩句。比如,唐代詩人柳宗元所作的《江雪》這首詩裡面寫道:“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代詩人劉長卿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詩中寫道:“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宋代詩人王安石在《梅》一詩中寫道:“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些詩句除了反映這個節氣的特點外,還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幅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描繪了冬天特有的美。

二十四節氣是老祖宗傳承下來的經典,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所以我們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把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國小生節氣小雪的日記2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11月22或23日,太陽到達黃經240°,此時稱為小雪節氣。進入該節氣,中國廣大地區西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逐漸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過於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小雪。此時陰氣下降,陽氣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黃河以北地區會出現初雪,提醒人們該禦寒保暖了。

大雪和小雪、雨水、穀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其意思是,“小雪”節氣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改為雪,但此時由於“地寒未甚”,故雪量還不足,因此稱做小雪。進入小雪節氣,中國廣大地區西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

節氣大雪的到來,也就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下雪的可能性大增。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大雪是表示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天氣更冷,雪往往下得大、範圍也廣。

小雪來了,氣候變冷人們也開始為抵禦寒冬做準備俗話說“冬臘風醃,蓄以御冬”氣溫驟降,水汽凝結造就了醃製臘肉、風乾蔬菜的絕佳時機濃郁的香味為新春的筵席增添期待“十月朝,餈粑碌碌燒”在南方地方則有農曆十月吃餈粑的習俗把糯米蒸熟搗爛製作成圓形象徵著豐收、喜慶和團圓。有的地方吃“刨湯”的風俗,殺了豬,做一鍋豬燴菜再配上米飯、小菜、美酒邀請四鄰聚餐寓意團結、和睦、萬事興旺。

國小生節氣小雪的日記3

“久雨重陽後,清寒小雪前。”這是陸游眼中的節氣—小雪。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勞動人民用它來判斷入冬第一次下雪的大概時間,以調整作息。

去年小雪,下了一些稀稀疏疏的雪。走在街上,踩雪的“吱吱”聲讓人很不適應。樹變白了,失去了以前的顏色;小河正被慢慢凍結,不那麼有活力了;花叢上壓滿了雪,枝頭都歪了……我心想:小雪破壞了大自然的和諧,怎麼能這樣呢。心中便憤憤不平。

回到家中,心裡還是不喜歡小雪,總是想著它。為轉移注意力,翻起了《母雞》這篇課文。忽然,我靈光一閃:為什麼不學老舍先生一樣,找一找小雪的'好處呢?我連忙放下書,認真思考著。不一會兒,就有了和原來截然不同的答案:那鞋與雪接觸的聲音也是人與大自然接觸的象徵,應該感到快樂才對;白雪為小樹“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河水日夜不停已有9月,小樹以實際行動勸它稍作休息;小雪覆蓋田野,保護土地不受寒冷的侵襲;花枝受到小雪的保護,為來年花開養精蓄銳……

這麼想,不就豁然開朗了嗎?

縱觀歷史,把小雪融入淒涼的詩句信手拈來“淒涼熊耳下,小雪輕塵浥”,“小雪已晴蘆葉暗,長波乍急鶴聲嘶”,等等。但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不只是針對小雪,而是所有事物:換從不同角度看事物,利弊、情感可能會有明顯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而經歷這個轉變、思考、理解的過程,人生才更豐富,有成長。這是我從小雪悟出的道理。

國小生節氣小雪的日記4

季節輪迴,一年二十四節氣流傳,轉眼間小雪節氣在葉黃水寒中姍姍而來,每年的11月下旬是我國的小雪節氣,小雪節氣的來臨標誌著冬季的開始。這時候天氣逐漸嚴寒,開始降雪,但雪量會比較小,所以得名小雪。

小雪過後,我們家都會收到一份精美的禮物——外婆家寄來的醃好的蔬菜。三罐蔬菜整整齊齊地放在箱子裡。看到這些,我都會浮想起外公外婆辛苦地醃菜的場景:清早就把蔬菜從地裡摘回來,清洗乾淨,放在太陽下晒上一天,晚上收回來,裝進罈子裡,一邊裝,一邊撒上一層鹽。罈子裝滿後,蓋上壇蓋。壇蓋與壇腹接合處密封,使壇內的蔬菜與外界隔絕,避免氧化。醃菜一般要半個月才能開啟,只有醃黃瓜和生蘿蔔不能太久。黃瓜和生蘿蔔醃久了就酸了。其他的都是越久越好,有的甚至放上一年。放得越久,醃菜越是透明,就像陳年老釀。吃的時候,醃菜浸滿了水分,通體透亮,晶瑩如玉。

“小雪醃菜,大雪醃肉。”看著外婆寄來的醃菜,我彷彿又回到了老家,依偎在外婆暖暖的懷裡。

國小生節氣小雪的日記5

“嗨呦,嗨呦……”一大清早我就從睡夢中被吵醒了,我循聲望去,只見爺爺在院子里正吃力地用一個大石錘搗著糯米。“這是什麼情況?”我急忙穿好衣服向院子跑去。

我氣喘吁吁地跑到了爺爺奶奶身邊,指著那個大石缸和大石錘好奇地問道:“爺爺奶奶,你們在幹什麼,這個石缸和石錘又是什麼呀?”爺爺擦了把汗說:“今天是小雪,我們要打餈粑。俗話說‘十月朝,餈粑碌碌燒。’我們將用這些餈粑來祭祖。”奶奶又接著說:“這個大石缸叫做石臼,而這個大石錘叫做杵,現在你爺爺是在舂米。”原來舉著一根杵,不斷地往石臼裡面搗米是叫舂米呀!我看到爺爺不斷地來回彎腰,這麼冷的天還渾身冒汗。可想而知舂米是件多麼費力的差事,我真想幫幫爺爺,可惜我根本沒法舉起杵。

過了許久,爺爺已經將糯米舂得比較爛了,此時奶奶將石臼中的糯米翻個身,讓爺爺再舂幾下,這樣反反覆覆,在爺爺奶奶的默契配合下,糯米變得細膩柔滑。奶奶趕緊將這些舂好的糯米端到八仙桌上,在桌上揉一揉,然後在用手擰成一個個圓球,用手掌在圓球上用力往下按,直至按成圓餅狀才算好。我見狀,覺得好玩,也去按了幾個,可誰知這些圓球不是黏在我手掌上,就是被我按成了有好幾道裂痕,還是溜之大吉吧!我跑到了石臼旁,見石臼的紋理上還粘著些糯米,就用手挖出這些糯米,放進嘴裡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這餈粑就是小雪的傳統美食,你要不也來一塊嚐嚐!

國小生節氣小雪的日記6

十一月二十二日迎來了2021年的小雪節氣,按照傳統,小雪節氣的到來預示著氣溫將逐漸降低,天氣將由雨轉雪,但深圳今天的天氣卻一如既往地熱。

行人穿著短衣短褲,個別人或許為了迎接這節氣換了長褲,可轉眼向便利店望去,許多孩子在買冰激凌吃,感覺這天氣實在是有點兒愧對這節氣。

按說"小雪"也是一個節日,想著會吃一些不同的食物表示紀念,然而待在城市中的我卻沒感受到什麼特別,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儀式以紀念這個節氣,甚至覺得這個節日有點不甚起眼。

遙想北方,這天或許有些地方已經開始下雪,農民伯伯也已經收割完所有的莊稼,開始進行禦寒措施準備迎接寒冬的到來;樹上的葉子也掉光了,以減少熱量流失,準備過冬。

現實中,我在深圳的暖陽下,看著綠油油的闊葉植物煥發著閃眼的光,穿著短褲在想象與現實的交融中感受了這不一樣的節氣。

"小雪"天,不但看不到小雪,還熱得叫人出汗,真怪。

國小生節氣小雪的日記7

不知不覺,已走至小雪節氣,再多三個節氣,黃曆本也該換了。年初,總還惦記著時光的一望無際,此刻卻緊張著過往的遺忘與不願想起。備註了的,該是年內溫暖的的記憶,選擇性遺忘再次重演,也只是自我審判,誰也不用出席!

落葉滿地,以走過了一校園的冬天,梧桐樹上稀疏地留下幾叢黃葉,也會在冬日的北風下飄落。北風颳起落葉飛舞狀,極美!2015年的校園冬日,物是人非的寫下一段故事。

幾日前競相綻放的菊花開盡了風花雪月,留下一抹暗香!待花香襲來,心頭的暖意願留在冬季!

需要越冬的,大約已不在校園裡出沒,枝葉間那些小生靈不在乎季節,蹦跳、鳴叫、飛翔……原本生動的畫面更多了活力!

還是抱怨北方的冬日陽光太內斂,幾日等候難見探頭。小姑娘們將這欠缺的溫度穿在五顏六色的棉襖裡,腳下一雙雙的冬靴與地面熱情摩擦,健步如飛!

第一場雪,下在我的微信朋友圈裡,無比熱鬧;敏感於家鄉的山水,不只是地理感念,那是一種思念!玉龍雪山腳下的麗江古城,夕陽下一孩童無憂無慮的與爺爺奶奶相隨,影子拉的很長;孩童嘴裡輕哼爺爺奶奶的真傳,一曲曲的白族歌曲、納西歌曲,孩童唱碎了聽眾的心,他卻不知這是一番思念,臉上依舊天真的笑,燦若陽光!

小雪節氣,輕輕哼:你在大雪紛飛裡的陽光燦爛,相隔的思念!

國小生節氣小雪的日記8

11月23日,節氣小雪。

實際上滿目都是深秋的景象,雪是深藏的還沒有氣味傳遞的一種想往。

我喜歡西安,四季分明,在一年十二個月中,會不斷有大面積的氣候變化,就如同每天的日子,再小的事情也要有點變化,變化是生起感覺的。每天感知自己的情緒和心意,隨著眼光落處,感覺常常犀利,或者略微能有一點爬升,多麼好。在我們平凡的生活當中平凡的飲食起居中,時有新鮮和愛意,多麼好。

不知道今年的雪會在什麼時候下,總之怎麼樣會下雪的吧。和朋友約好,只要下第一場,就去南山泡溫泉,肩膀淋著雪花,水池周圍漸漸變白,清冷而充滿溼潤的空氣,不說話的幾顆溫暖的心。

下雪的時候還要走路,碎碎地踩著雪花和落葉,時時擦拭滴在臉上進而融化的雪花。下雪的時候在因蒸汽變白的沿街大玻璃窗裡吃火鍋。下雪的時候給遠方的朋友寄去禮物。下雪的時候盡情懶散,隨意而玩。下雪的時候拋棄常規,做點冷僻嚮往的事。

真是很多想法呢,嘿嘿。下雪成為有冬天的城市一個重要的標準,一個生髮著小故事小期盼的背景。大氣交流,人心碰撞,紛紛揚揚。

敲著這些字的時候,我已經獲得了“小確幸”,這個由村上春樹創造的詞彙,每天在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小小的確定的幸福,一點一點,累積累積,心裡會漸漸習慣好的感覺,而不是隨意浪擲情緒,滑坡身心。這些,只有慢慢來,漸漸強壯。有多少時刻是無法擋住無力感的,以為自己以後都不會再反覆了,怎麼會呢,一直都是在拉回自己,只不過不再沮喪,安然度過,寬容地看著就好了。

來自生命深處的無力感多麼強大,你在這裡說著下雪,說著小確幸,興致勃勃計劃著日子,可是總有一些時刻,自己被自己吞服。其實,我知道荒謬和無力,下場雪的事情都會把它一揮手拋棄,哈哈,所以,不斷拋棄,不斷熱愛,日子飛梭,我很快就會年老,那時候,還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心境,不斷輸入生機總歸不錯。

國小生節氣小雪的日記9

晝漸短,夜漸長。溫度驟降,清晨下霜。在這個時候,冬天,算是真正地到來了。如詩所繪,“太行初雪帶寒風,一路凋零下贛中,菊萎東籬梅暗動,方知大地轉陽升。”

到了小雪,北方開始下起雪,細細綿綿,漫漫揚揚,安靜下了一夜後,在樹枝上積了一層薄薄的雪。北方從小雪開始,晝夜溫差便變得很大,夜裡可能達到零下,白天可能零上幾度或是十幾度。

相比起來,南方就是比較暖和的了,溫度不會低於零度,也不會有飄雪,但南方清晨的霜,很美,很浪漫。早晨陽光剛醒,植物茂盛的葉子上鋪滿了薄薄一層霜,能看得清,一粒一粒很小。遠看啊,還真很像下雪的樣子,葉子上面雪白雪白的。近看呢,閃著金光,散發著太陽的溫暖。中午的太陽依舊很暖和。

北方,大多葉子凋零。但“東籬”卻“梅暗動”。梅花在初春開放,小雪時節,開始快速生長,在寒冷中長出花苞,然後就是等待,等過嚴寒,便等到了春天美麗的綻放,其實小雪也是個生機勃勃的節氣。

南方此時,秋日的菊開始凋零。如《楚辭離騷》:“萎絕其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說到節氣,就不得不說說美食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各個地方的人們也都開始準備著熱騰騰的過冬美食。南方尤其講究。

湖南一帶,有農曆十月吃餈粑的習俗。最早,餈粑是用來祭祀的,後來因圓圓的外形,大家有賦予了它圓滿的寓意。在東南地區,餈粑又叫年糕,也是有著年豐壽高的美好寓意。在小雪前後,人們喜歡爆炒餈粑,粘粘的糯米漿倒在餈粑上面,金黃色的顏色,糯米的香味,彈潤的口感,一口咬下,暖意襲來,可謂是冬季佳品。

南方人這個時候也開始做臘味了。廣州人尤其鍾愛臘味,他們做臘味蘿蔔糕,臘味煮香芋,很巧妙地把臘味和糕點融合在了一起。我每次看到餐桌上的臘味,都會意識到冬天的到來,感受到暖意,也覺得那喜氣洋洋的“年”也快到來了。

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唯獨小雪最為神奇,它帶來了寒冬,也帶來了暖意,它帶著南北方的差異。看,多神奇。南夏溫存,北冬雪飛。

國小生節氣小雪的日記10

週日就是小雪節氣了,記得以前,每年到小雪的那天,外婆勢必會去市場買回一些豬肉,加工成臘肉和臘腸。外婆說每年只有到這一天,醃製的臘肉味道才最好,這裡包含了老人家對於節氣傳統的恪守、遵循、應時而為,也因為,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正是製作這些肉類的最佳時刻。

從小我就喜歡吃外婆醃製的臘肉和臘腸,濃濃肉香又帶著一絲絲獨有的味道。這種味道,說不清也道不明,只是感覺與別人家的味道不同,即便是母親,也醃不出這樣獨有的味道。

少許的花椒還有炒過的鹽,外婆一層層地抹在肉上面,抹到最後,用一整塊塑料布蓋上,並且將周圍封緊,壓上一塊石頭,只等著三天後翻一次面,而後再過四天,就可以拿出來晾晒了。

而我最期待的,是醃完了臘肉,外婆總是會將多餘的肉剁成餡,給我炸一些小肉丸。到了晚上的時候,外婆便用肉丸給我下面條吃,一碗麵條几個丸子,我吃得有滋有味。家裡的其他人,則根本沒有這個待遇。

如今,每當我想起這樣的一種味道,就讓人難以忘懷,又有著些許懷念。同時,也讓我在每一個小雪來臨的時候,想起童年的那一段段往事。其實在那樣一個年代,並不是每家每戶都有條件在這一天醃製臘肉的,外婆忙前忙後,我亦步亦趨地跟在外婆屁股後面轉,覺得像是在過年。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可是對於在小雪這一天醃製臘肉的回憶,卻並沒有因此而改變。現在外婆已經沒有精力做這件事情了,用她的話說,忙了一輩子,現在也該是休息的時候了。

83歲的外婆,再也沒有機會忙得團團轉,給她最愛的家人預備一整季的美味。她只能守在家裡,等待著我們回去。可遠在千里之外的我們,卻很少有時間回去看望她。今年,又逢小雪,我想念遠在故鄉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