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經典的歇後語

才智咖 人氣:3.23W

歇後語是我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經典的歇後語,歡迎閱讀。

關於經典的歇後語

1關於經典的歇後語

1、  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無還

2、  諸葛亮放孟獲——欲擒故縱

3、  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虛

4、  諸葛亮開口——盡是計謀

5、  諸葛亮彈琴退仲達——臨危不亂

6、  諸葛亮用空城計——迫不得己

7、  諸葛亮戰群儒——全憑一張嘴;全仗嘴

8、  諸葛亮治蜀——順應民心

9、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計上心頭

10、  諸葛亮住茅廬——懷才不遇

11、  重錘掉在鋼板上——落地有聲

12、  周倉鬥李逵——大刀闊斧

13、  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14、  周文王請姜太公——盡找明白人

15、  周幽王戲諸侯——言而無信

16、  周瑜病倒在蘆花蕩——氣煞人

17、  周瑜穿草鞋——窮嘟嘟(都督、

18、  周瑜請蔣幹——別有用心

19、  豬八戒穿皮襖——死皮賴臉

20、  珠穆朗瑪峰上聽雞叫——高調

21、  紙元寶——肚裡空

22、  紙做的雨傘——不頂用;不頂事

23、  只說不練的把式——光耍嘴

24、  指著禿子罵和尚——借題發揮

25、  中秋過了閏八月——團圓過了又團圓

26、  中秋節賞桂花——花好月圓

27、  中藥店的揩桌書——嚐盡了甜酸苦辣

28、  鍾旭開飯店——鬼都不上門

29、  眾人拔河——同心協力

30、  眾人的馬,公家的驢——誰愛騎誰騎

31、  紙糊的喇叭——吹不得;別吹了

32、  紙糊的攔杆——*不住;不可*

33、 竹竿伸雞窩——搗蛋

34、  竹竿子搭橋——難過

35、  竹篙裡捻燈草——一條心

36、  竹籃子打水網攔風——全落空

37、  竹林裡耍大刀——打不開場面

38、  竹籠裡的鳳凰——有翅難飛

39、  竹篩子兜水——漏洞百出

40、  竹筒裡點火——照管

41、  竹筒敲鼓——空對空

42、  竹筒子裡看天——一孔之見;所見不廣

43、  豬苦膽扔井裡——苦得深

44、  豬玀出痘子——肉麻

2關於經典的歇後語

1、  豬八戒吹牛——大嘴說大話

2、  豬八戒戴眼鏡——冒充斯文;假斯文

3、  豬八戒爬牆頭——倒打一耙

4、  豬八戒打螞蚱——笨手笨腳

5、  諸葛亮做丞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6、  豬八戒吃炒肝——自殘骨肉

7、  豬八戒吃大肉——忘本

8、  豬八戒吃麵條——粗中有細;狼吞虎嚥

9、  豬八戒的脊樑——無(悟、能之輩(背、

10、  豬八戒掉到泔水桶裡——大吃大喝

11、  豬八戒跌進酒甕裡——飽餐一頓

12、  豬八戒駕雲——大顯身手

13、  豬八戒見到高小姐——改頭換面

14、  紙糊的老虎——嚇不住人;不堪一擊;不咬人;不用怕

15、  紙糊的帽子——一戳就穿

16、  紙糊的拳頭——輕而易舉

17、  紙糊的扇車——擔風險

18、  紙糊的眼鏡——遮人眼目

19、  紙糊房子——不容人

20、  紙糊洋娃娃——肚裡空

21、  紙裡包火——瞞不住正晌午的太陽——光輝普照

22、  知縣跌糞坑——贓(髒、官

23、  豬腦殼——死不開竅

24、  豬身上的肉——有肥有瘦

25、  豬頭掛在花椒樹上——肉麻

26、  豬油倒進水缸裡——昏(葷、啦

27、  竹蟲咬斷竹根——同歸於盡

28、  竹竿撐艦艇——划不來

29、  竹竿打月亮——挨不上

30、  竹竿上睡覺——難翻身;翻不了身

31、  豬八戒耍大刀——不順手

32、  豬八戒彈弦子——自鳴得意

33、  豬八戒聽天書——一竅不通

34、  豬八戒下山——不伺侯(猴、

35、  豬八戒掀門簾——出頭露面

36、  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37、  豬八戒坐班房——不白之冤

38、  豬八戒做夢娶媳婦——儘想好事;想著倒美

39、  豬鼻子插大蔥——裝相(象、

40、  豬圈裡養駱駝——突出

41、  豬八戒見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42、  豬八戒挎腰刀——邋遢兵

43、  豬八戒吃西瓜——獨吞

44、  豬八戒吃小棗——囫圇吞

45、  豬八戒初進高家莊——裝好漢

【相關閱讀:歇後語的由來】

最早出現“歇後”這一名稱是在唐代。《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經提到過所謂“鄭五歇後體”(一種“歇後”體詩)。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與語言現象,卻遠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如《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意思就是說,丟失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歇後語。

《辭海》:歇後語是熟語的一種。多為群眾熟識的詼諧而形象的語句,運用時可以隱去後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說“圍棋盤裡下象棋”,以示不對路子;也可以前後文並列,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中國語言文字大百科全書》:歇後語是指說話的時候把一段常用詞語故意少說一個字或半句而構成的帶有幽默性的話語。通常有兩種。

1。原始意義的歇後語,指把一句成語的末一個字省去不說,也叫“縮腳語”。如《金瓶梅》裡來旺媳婦說“你家第五的‘秋胡戲’”,就是用來影射“妻”,因為“秋胡戲妻”是有名的.故事、劇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稱“岳父”為“龍頭拐”,影射“杖”字,這裡代替“丈”。

2。擴大意義的歇後語,在北京叫俏皮話,是指可以把一句話的後面一半省去不說。如“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有時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在研究歇後語的淵源時,有些語言學家與語言學專著還述及其它有關名稱。如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將歇後語列入"藏詞"格一節介紹;郭紹虞在《諺語的研究》中,指出歇後語源起於"射覆語"(類似猜謎的一種形式);另外一些書上又列出諸如"隱語"、"謎語"、"諺語"、"縮腳語"、"俏皮話"等名稱。加以比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處與相異之點。

藏尾格

主條目:成語與熟語

以通用的成語、或熟語的省略,就是藏尾(字或詞)格。

禮義廉:無恥

忠孝信:無義

對比式/對聯格

主條目:對聯

明刀易擋:暗箭難防

TAGS:歇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