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教授關於忠誠的心得體會範文

才智咖 人氣:9.19K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很看重忠誠二字,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事蹟也得以廣泛流傳。忠誠有大到對國家、信仰的忠誠,也有小到對內心、他人的忠誠。它是我們為人處世的必要原則之一。那麼,我們該如何透徹理解忠誠二字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于丹關於忠誠的心得。

于丹教授關於忠誠的心得體會範文

儘自己的心是忠,他說,你看著那個中國字,寫得很有意思;中心為忠,也就是說真正看見自己內心的標準良知在哪裡?是非在哪裡?自己心裡裝著的判斷是什麼?所以叫做中心為忠。但是這個字都有一個前提就是你得知道自己的心在哪兒?如果我們沒了自己的心,那這個世界上我們可比的標準太多了。今天你看一看,你鄰居家的生活是一個可以比的標準,廣告商的生活是一個可以比的標準,報紙上寫的某一家的.報道也是一個可以比的標準。也就是說紛紛紜紜這個世界上崢嶸永珍,但是自己的心在哪兒呢?也許今天會有很多人說我們已經過了那個忠於君主的時代,我們今天還提這種忠嗎?我們過去不是經常講起來說歷史上有哪些忠臣都是愚忠,我們還需要嗎?其實想一想,中心為忠我們就會知道這個概念永不過時,因為真正的忠誠不是忠誠於外在一個標準,也不是忠誠於那一個人哪一個制度,他忠誠的就是內心的道德判斷,良知何在。

真正的忠誠是內心的道德判斷。

其實每個人從自己的內心出發去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關係,世界是變化的,要求自己的心靈永遠有定力,對自己保持著一個正確的估價,你的忠誠度才能不減。這就是《論語》為什麼一直都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衛靈公)。

一天到晚在這個社會上求他人給個機會,給個崗位提攜一下。這麼奔忙的人不是說不對,固然要抓住機遇,但是一個根本的出發點,知道自己是什麼人嗎?總會有被人誤會的時候,總會有懷才不遇的時候。中國歷史上多少文人的感慨就是生不逢時,沒有得遇明君賢主啊。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內心會動搖的,再看到自己的心會覺得我對於自己生命的這份真誠有人瞭解嗎?我的這份真誠能夠嫁接到社會上進入一個職業崗位上嗎?這時候心是惶惑的。但是在《論語》裡面一直在提倡(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論語。衛靈公)。真君子他心中所患的是自己的無能,擔心就是自己沒本事,從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所以這句話還有一種表述叫做;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論語。里仁》。不要發愁現在社會上沒有讓你去盡忠的那個職位,真正要發愁的是你有安身立命自己那個本事嗎?如果有了這個本事的話早晚有你的位子。也不要發愁現在沒有人瞭解你,真正要發愁的是你有什麼資本讓別人真瞭解你啊!如果真有的話那麼總會有一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有一個說法很好,年輕人問老者,說你看這一片沙灘無垠的小沙粒有這麼多,我就像滄海一慄一樣,你說我在這個世界上怎麼樣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價值?然後這老人撿了一粒沙子,說你覺得這就是你是吧,他一撒手掉在沙堆裡了,說你還能給我找著嗎?那年輕人說當然找不著,滿沙灘全都是沙子。老人就從懷裡掏出了一顆珍珠掉在地上說,你能給我撿起來嗎?年輕人說當然,因為不同嘛,所以就撿起來了。老人跟他說那你就明白了,你怎麼就不能自己先做成一顆珍珠呢?這樣你還害怕別人撿不起來你嗎?

其實這些故事都在告訴我們一點就是《論語》裡面所說的根本的道理,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人不瞭解你,你就一定暴跳如雷嗎?一定要著急辯解嗎?一定要向世界證明嗎?別人不瞭解你,你也不憤怒,這才是君子的情懷。

但是我們的心真做到不怨天、不尤人那是不容易的。也就是說不在外在的客觀的標準上去尋找理由,而在內心建立起來自我估價。這就是一顆心的所在,這有這樣的一顆心真正建立起來了,自我的判斷這種忠誠跟著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