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學習培訓心得體會彙總6篇

才智咖 人氣:5.76K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培訓心得體會6篇,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學習培訓心得體會彙總6篇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1

9月12日至13日為期兩天的拓展訓練讓我受益匪淺。語句雖是陳詞濫調,可感受卻是前所未有的。這次拓展訓練給予我強烈的震撼,深刻的感悟,觸動了我靈魂的深處,必將終生難忘!

活動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是很拘謹的,可開營儀式上主訓師的高昂詞調不一會兒就把大家的激情調動起來了,同學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而向來不自信的我心裡卻還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我在心裡反覆問自己:我體質弱,體育差,我行嗎?我會不會就是那個給團隊拖後腿的人?如果真的是那樣後果會如何?但在大家面前,我極力掩飾自己的情緒,不讓大家看出我太多的不安。

活動隨時隨地充滿著競爭,在這裡,沒有第二,只有第一,每個人都在暗暗較勁,為了自己,更為了團隊!

“高空斷橋”是第一個高難度的高空挑戰科目,也是這個科目讓我獲益最大!沒上去之前,真的是特別害怕,天氣本來就冷,我更是緊張得手腳冰涼,站在地上不停地叨叨:“害怕啊!”但是沒有後路可退,如果我放棄,全隊就沒有成績,那怎麼行?!很快就輪到我了,我才發現我是我們隊第一個上去的女生,穿好保險衣,定了定神,我就開始往上爬。其實爬個八米高的杆子對我好像也沒什麼好怕的,可是一站到高臺上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我艱難地拖動著自己的兩條腿,不知道走了多久才站在了斷橋前。不自覺地向下望了一眼,天吶,眩暈!不敢再多想,不能再猶豫,我鼓起十二分的勇氣向前邁出腳步——過去了!可是還得返回,這時腿抖得更厲害了,但是既然能過去,就一定能回去!當我再次站在對面的跳板上的時候,心裡真的有一個聲音堅定地告訴自己:“我可以!”在隊友們的歡呼聲中,我下來了,我衷心地感謝安保隊員,感謝每一位隊友,我向大家宣佈:我實現了一次自我突破,我做到了!我更感悟到:生活中很多事都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可怕,往往是自己嚇自己,瞻前顧後,畏首畏尾,還沒開始做就失敗了,不要想太多,想做就做,Justdoit!只要有自信,成功就會屬於你!

接下來的科目一個比一個精彩:“天使之手”讓我再次挑戰了自我的恐懼,同時體會了信任與合作的力量;“穿越電網”和“流程管理”讓我收穫了團隊分工協作成功後的喜悅,而“渡河”則醍醐灌頂般的讓我懂得了“退一步才能更好的前進”這一人生的大智慧。最後的“勝利牆”我們以24分38秒的成績將40名隊員搬運成功,更證明了我們是一支卓越的團隊!團隊整體的勝利和喜悅更是超越了一切!

閉營儀式上,大家的狀態明顯與來時不同了:彼此間的距離似乎縮小了許多,更覺得隊友突然可愛了許多!主訓師說的太好了:我們每個人不知從何時起變得越來越狹隘,相互猜忌、信任危機,最終達到矛盾的不可調和,於是我們開始自我封閉,自我保護,但恰恰在我們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同時,也把信任和理解拒之千里之外,這是何等的悲哀!大家的眼圈都紅了,因為這番話直擊每個人的內心!

感謝學校MBA教育中心組織我們參加這次拓展訓練活動,通過參加這種體驗式的培訓,我們真的深刻體驗到了突破自我時的興奮、團隊合作後的喜悅,更讓我體會到:沒有完美的個人,但是可以有完美的團隊;人的潛力是無盡的,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我一定會把拓展訓練中的那份激情和感悟帶入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服從領導、信任夥伴、勇敢自信、努力進取,實現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成就一次又一次的團隊合作,打造一個又一個的成功!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2

在泰州市智慧財產權局的精心組織下,我很榮幸地成為20xx年度泰州市智慧財產權工程師培訓班的學員。從5月下旬開始,我參加了為期15天的網路遠端培訓的學習和培訓教材的自學,並以85分的成績順利通過了網路考試。6月21日,參加了為期一週的、以集中脫產面授形式的集中學習。 我非常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自學階段認真收看視訊課程,閱讀培訓教材。集中學習不遲到不早退,認真聽,細心記,珍惜各位教授講師的每一節面授課程。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收穫頗豐。自學階段主要學習了:智慧財產權基礎理論、專利法概論、商標法概論、著作權法概論、智慧財產權國際保護和商業祕密保護等相關知識。面授階段主要學習了:企業智慧財產權風險防範及應對、企業智慧財產權運營、《企業智慧財產權管理規範》解讀及實施、無形資產評估、智慧財產權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專利申請檔案撰寫、專利商標審批流程、專利文獻檢索與運用、企業智慧財產權管理、智慧財產權國內外動態、省市智慧財產權行政管理和政策體系解讀等相關知識。

在當今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的社會,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涉及智慧財產權的爭議和糾紛顯得越來越多,智慧財產權在促進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以及文化繁榮等方面逐漸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智慧財產權,概括地說,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等領域內,主要基於腦力勞動創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

智慧財產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工業產權,包括專利權(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工業品外觀設計);商標權(商業商標、服務商標和製造商標)。工業產權是個廣義的概念,它不僅包括工商業本身而且還包括農業、採掘業以及交通運輸業等。另一類是著作權,亦稱版權,主要包括作者對文學、藝術、音樂、攝影、電影、電視、計算機軟體等方面的專有權,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鄰接權。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法律主要是國內立法(專利法、商標法和著作權法),也有國際條約。 著作權分為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著作人身權,是指著作權人基於作品的創作依法享有的以人格利益為內容的權利。包括髮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著作財產權包括自己使用並且禁止他人使用作品的權利(包

括複製、發行、出租、展覽、放映、廣播、網路傳播、攝製、改編、翻譯、彙編)、收益權(許可他人使用並獲得報酬)和處分權(包括轉讓、質押和出資)。

專利權是發明創造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特定的發明創造在一定期限內依法享有的獨佔實施的權利。專利權的客體是發明創造,具體包括髮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 商標權,是商標專用權的簡稱,是指商標主管機關依法授予商標所有人對其註冊商標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專有權利。商標俗稱牌子,是指經營者在商品或服務專案上使用的,將自己經營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務於其他經營者經營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務區別開來的一種商業識別標誌,可以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誌、顏色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組合構成。

在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企業只有創新,不斷產生新的產品,才能搶佔市場先機,在某個或某些產品中達到基本壟斷的市場地位,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創新回報。如果沒有創新,固步自封,僅僅依靠現有產品參與市場競爭,夜郎自大、坐井觀天,滿足於狹小的一片天空,必然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被淘汰,企業對此應該警醒。

在當今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智慧財產權對企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企業建立和完善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是必須考慮、實施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3

最近公司組織了一次職業心態培訓課。該課給了我很深的感觸。受益良多。希望公司以後多點這樣的活動,讓我們能更好地吸收多點知識耶。

說真的,李老師講課真幽默,容易讓人聽懂,尤其是在對心態的講解,更是讓我受益非淺。其實人最重要的是心態,一個人如果用積極的態度去做好每一件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喔,因為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了其人生道路上成長的高度。只有擺正心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首先我個人認為一個企業要做大做強就要留得住人才,因為人才才是企業發展的基本。只有人才留住才能使企業做活做強做大。至於心態重要的是要有職業道德,如果一個人連最起碼的道德底線都沒有,又何談以廠為家,以人為本和睦相處喔。其次是要有團隊精神,如果公司沒有團隊精神,就好比一盆散沙,風過沙流散,隨處飛揚。各顧各的利益。公司又談何發展呢?只有上下團結一心,才能使一個企業做大做強。最後要有規範化的管理,我認為管理不是被管,而是制定一個合理的標準的自我約束的制度,讓企業更人性化,才能使職員工更好的自主做出貢獻,讓企業更好的發展與壯大。

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我有深刻影響的還是最後的小遊戲,在這個遊戲中充分體現了人才的重要,和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與正確核心領導的必要性。以及心態的必選性。說真的,每個企業都有各自的矛盾,有些是不可避免的,也有些無法消除的,我個人認為應該求其精髓,去其糟糕。才能有利於公司的發展。只有先將次要的矛盾放一放,解決主要的矛盾,這樣有利於提高效率,更好的達成目標。

通過學習,使我瞭解了心態的重要性,增強自身的學習力,改變了不良習慣,帶來良好的用處。不過老師所說的價值觀與煩惱論我並不認同。人非聖人,誰人無慾。也許只有聖人才會無慾無煩吧?我只知道是個人都會有慾望,有了慾望就會有煩惱。有了煩惱就會有壓力。我們只有把壓力變為動力才能有所成就。最後我要說的是快樂是自己的,沒有誰搶得去,煩惱是自尋的。只有放開心懷,把不快樂的事情忘掉。每天多微笑點,煩惱自然少一點羅。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4

在歷史課改的嘗試與實踐中,我切實感受到我與學生都在不由自主地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從講堂到學堂的空間轉變;從灌輸到探究的教學方法的轉變;從接受到合作的師生關係的轉變。這種變化是是微妙的,更是欣喜的。

一、教師從過去的講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合作者。教師如何更好的成為學生的學習的幫助者和合作者呢?

1、信任學生,他們就會帶給你驚喜。回顧我以往的教學,為什麼我會在課堂上當主角?為什麼學生沒有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是因為我的不信任。信任他們,相信他們有能力自主地學習、思考和分析。課改以後,我開始試著信任他們,他們回報給我一份驚喜。

例如在講第一課《中國遠古人類》這節課時,我按照以往常規的教學方式很快完成了教學任務。還有十分鐘,幹什麼呢?課後作業 “想象並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我想就讓學生寫篇想象作文吧!現在的學生最不愛寫作文,我無法相信他們在這十分鐘會寫出這樣一篇文章,也不相信他們能寫出什麼來。為了調動他們的熱情,我將題目改為“一個北京人的一天”。五分鐘過去後,一個學生舉手了——“我寫完了。”之後不斷地有人舉手表示完成。到下課時,全班絕大多數完成了作文,而收上來的作品,令我格外驚喜。很多學生的文章新穎、非常富有想象力。這一節課學生們的傑作,令我對他們刮目相看,它也鼓勵我再大膽些,放手讓學生表現自己。

2、教師在課堂中做一個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要做好這些角色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師在課前、課中要做大量工作。

首先要精心備課、備學生。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精心設計每一個探究性的問題,設計每一個環節,力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歷史課堂充滿-,充滿生機。要了解學生,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新的問題,既要做好可以預測的應對準備,也要想好不可預測的應對方法。

其次關注學生和學生學習過程,教學中,教師要真正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想想學生在做什麼,需要什麼,依據他們的學習情況,靈活地安排每一個教學環節,而不是機械地執行課前的課程設計。同時,還應特別關注全體學生,注意學生間的學習差異,通過不斷調整教學程序,使盡可能多的學生捲入到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來。捕捉、放大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例如在學習《三國鼎立》一課時,我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時,就有同學根據平時所看電視劇《三國演義》提出:“諸葛亮那麼傻,他為什麼不自己當皇帝,他當皇帝說不定能統一天下。”的問題,雖然不盡科學合理,但課堂是允許學生出錯的地方,我們應該鼓勵學生提出了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因勢利導組織學生討論,甚至辯論,最終達到“釋疑、解惑”的作用。面對學生有別於他人的探究方式,我們要引發學生間的思維碰撞,讓學生深入思考,順利地進入更高的層次的學習。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啟迪學生的智力潛能,學起來也就覺得輕鬆愉悅。歷史教師要充分開發課程資源,突出歷史知識的趣味性、生動性,變抽象為形象,變無趣為有趣,使課堂對學生永遠都有一種魅力,感受課堂生活的快樂。

具體說來,我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設計引人入勝的開場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說和藝術》課時,我先播放四大名著電視劇的主題曲片段,創設情境,很多同學也跟著大聲唱,樂曲將學生的每一個思維細胞調動起來,我再因勢利導,隨即提問:你知道這是哪四部電視劇的主題曲嗎?對我國的四大名著你又知道哪些呢?學生會很快進入到學習佳境。“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課的開始是激發學生學習該堂課興趣的十分重要的環節。②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思維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實踐講到商鞅變法,我作了如下設問:如果你是秦孝公、舊貴族、老百姓,你分別會對變法抱什麼態度?為什麼?讓學生分角色扮演陳述不同人物的觀點。講張騫出使西域讓學生思考:現代史學家剪伯贊這樣評價張騫:“他是一個冒險家,又是一個外交家,同時又是一位戰將,真可謂中國史上出類拔萃的人物也。”你是這樣認為嗎?請結合本課內容加以闡述。這些問題引發學生思維碰撞,把學生的探索、發現引向深入。

二、新課程改中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他們更願意上歷史課了

1、比如歷史探究活動課,是學生們活動的天地,他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紛將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現給大家。當得到老師的鼓勵時,別提有多高興了,常常是下了課,學生們還圍著老師問這問那,意猶未盡。他們開始成為學習的主人,由原來被動接受式的學習變為主動探究式的學習。

2、學生的學習方式開始轉變,學生學得主動了,變得大膽了。例如我在《宋代的社會生活中》一課時,設計了“假設在東京有一個六人家,夏日晚飯後,他們一般會做些什麼呢?”的實踐活動,同學們六人小組便討論開了,確定主題、分配角色,各組同學爭先恐後上臺表演。有下棋的、看戲的、喝茶的、閒聊的,還有請鄰居共享美食的,一時間課堂氣氛達到了一個高潮。同學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這麼大膽主動,這是過去不可想象的。

3、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沒有了“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已從過去的注重老師教,轉到了注重學生學。師生互動、學生間的互動成為課堂活動的主旋律。教學中我經常會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同學們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學習熱情高漲,使學習成為充滿樂趣的事。

4、愛是無聲的語言,愛是最美的教育。隨堂潛入課,潤心細無聲。教學中我儘量使用鼓勵性、發展性、啟發性的'語言。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自尊,促進學生產生最佳學習心態,積極主動參與學習,並在學習中實現自我調控。例如:面對七年級學生手忙腳亂不會學習歷史的狀態時,我引用印度詩人的:“播種一個信念,收穫一個行動;播種一個行動,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穫一個性格;播種一個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的教育規律詩,與他們進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談心對話,並介紹一些學習歷史課的基本方法。培養他們的自信,使全班學生信心倍增、精神振奮地投入到學習之中,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在課改實踐中,我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這一課又要忙著準備下一課的內容,有時為了一個探索性的問題的設計而絞盡腦汗,還總覺得不盡如人意,總覺得自己知識太貧乏,迫切地需要去學習、去充實自己。渴望瞭解更多課改的知識,渴望指導,渴望交流,不斷地豐富和提高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也很多,怎樣設計好每一個教案,上好每一堂課?怎樣處理好教材?設計什麼樣的探究問題,才能激發學生們積極的情感,有利於他們的終身發展?這的確需要我們堅持實踐,堅持學習,不斷解決遇到的困惑。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5

12月6日,全區國小音樂教師匯聚一堂共同研討。聽了兩節展示課:王雲芹老師的《嘎達梅林》和李林老師的《久不唱歌,忘了歌》。兩位老師的課堂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學生表現出的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有位哲人說:“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可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國小音樂課標》中也明確指出:要通過各種有效地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養成鑑賞音樂的良好習慣;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等等。可見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性。那麼,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秩序井然的課堂常規是重要的保障。

孟子說:“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即做任何事都必須有規定,有約束,否則一無所成。所以,每每新學期接手一批新生我覺得就得非常注重上好這“開學第一課”。“開學第一課”就讓學生們瞭解音樂課和音樂教師的基本要求。比如:準確的歌唱姿勢、愉悅自信地歌唱;欣賞音樂時要靜靜的聽,大膽的想,勇敢地說等等。師生心有了靈犀,配合就有了默契,老師的一個手勢、一個表情學生都能讀懂。有了這些“規矩”長期的潛移默化,我們的音樂課才能順利進行,學生才能養成的行為習慣。

二、規範完美的示範是最好的說服。

唱歌教學是音樂課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習內容。但是怎樣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一直是我們在教學中常思常想的問題。面對學生大喊大叫缺乏美感的歌聲,千姿百態的坐姿,木訥的表情。我每節課都要口感舌燥地反覆強調歌聲要優美一點,坐姿要端正,表情要愉悅自然一些。可效果不盡人意。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規範完美的示範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比嘮嘮叨叨的說教要實效的多。所以在平常的授課過程中,我特別注重為學生示範時的聲音和表情。另外,為防止學生乏味,我還為學生尋覓了許多“老師”。如:“網路老師”從網上下載國小生歌唱比賽視訊,讓他們在觀看的過程中瞭解歌唱姿勢和歌唱表情;“攝像機老師”把學生自己的歌唱場面錄製再播放,讓他們在欣賞過程中給自己的歌唱找出優缺點。讓學生在模仿和對比、鑑賞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歌唱習慣。

三、適時多樣的課堂評價是最佳催化劑。

適時準確的課堂評價,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自我,樹立自信,不斷體驗進步的快樂,享受成功的愉悅。在我們的課堂上採用最多的是單調的師評方式。這往往讓學生感到乏味,產生“抗藥性”。所以我採用學生自評、他評、師評相結合的方式評價學生。學生自評不僅能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自信,而且學生在自評的過程中不僅做到“知己”,也可做到“知人”;這不正驗證了《呂氏春秋》上所說:“察己則可以知人”嗎?俗話說的好:“旁觀者清”他評,更是有趣而見效。特別是低年級國小生的語言天真、真實,讓小夥伴更容易接受,也更貼近他們的實際情況,更有說服力,促進了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

國小生音樂學習習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耐心的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摸索、實踐、驗證、使用,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6

這次培訓體現了層次高、人數多、時間緊、內容多、快節奏、高效率的特點。我有幸參加了這次高層次的培訓,傾聽了各位領導、專家、學者的報告,收穫頗豐,體會很深,現總結如下:

提高了認識,明確了方向。自己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雖然談不上對教育教學工作精通,但也可以說對教育教學工作懂一些。由於工作的需要,組織上把我從基層學校調到本地督導室工作,本以為能夠很有餘地駕馭現有工作,但工作一段時間後,覺得不是那麼一回事。特別是參加此次督導培訓班,深感曾經的認識不足,方向不明。通過培訓,傾聽領導的報告和督導戰線上精英們的經驗介紹,覺得自己還是門外漢,需要學習和專研的東西太多。對於我——督導工作崗位的一名新兵來說,這次督導培訓課程的安排無論從形式到內容,從層次到高度,以及各位領導深入淺出地講解,感到非常解渴。說實話,這次培訓就是把我們領進門、扶上馬、送一程。通過學習知道了督導工作的目的、要求和意義,以及工作中需要遵守的原則和標準。更知道了督導工作在教育工作發展和改革過程中的作用,也深深體會到要想做好督導工作,只憑經驗和熱情是不夠的,要摒棄吃老本,憑經驗的想法,要從理論高度、政策規定高度、法律條例高度審視自己的工作,只有不斷的學習和豐富自己已有的知識,才能適應督導工作的要求,只有用《教育督導條例》和相關政策法規指導自己,才能適應新時期督導工作的需要。

豐富了知識,增強了信念。“教育督導是現代教育管理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制度,是保證教育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貫徹落實的重要手段,是保障教育目標實現的有效機制。”孫鶴娟總督學從“教育督導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教育督導要堅持頂層設計,科學實施;教育督導要強化隊伍建設,多措並舉;教育督導要堅持公道正派,求真務實。”四個方面,科學闡釋並回答了教育督導督什麼?怎麼督?依據什麼督?督到啥程度的問題,使我眼前豁然開朗,思路頓開。國家教育督導團辦公室何秀超主任,用十個字高度闡述了督導的內涵,督導就是:監督、指導、評估、評價、監測。這十個字不僅指出了督導工作的內涵,而且拓展了督導範圍。學習使我認識到,在教育發展的新背景、大環境下,結合本地教育實際,要準確把握教育發展的大趨勢、新方向,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深入研究,逐步適應全方位、全覆蓋、多角度的“督政”與“督學”相結合,“監督”與“指導”相結合的教育督導評估體系。

通過學習培訓,瞭解了新時期教育督導的形勢與任務,掌握了教育督導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提高了適應教育督導工作的能力。在督導工作中,要從自身做起,努力學習,加強研究,把求真務實作為自己工作的準則。要堅持嚴謹的工作作風,堅持原則,公道正派,聽真言,講真話,報實情,用資料說話,用科學方法說話,善於傾聽群眾意見,確保督導評估結果公正客觀,只有這樣,才能增加督導工作的公信力。 通過領導、專家和學者的傳道,自己的困惑得到了解決,但深感作為一名督學,責任重大。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督學,就要結合工作實際,不斷消化理解和運用本次培訓的課程內容,要不斷學習《教育督導條例》和相關法律法規,用來指導自己的工作,為促進教育教學工作有序有效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