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範文

才智咖 人氣:2.3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範文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範文1

我們學習了《生本教育學習材料》,特別是認真學習了其中的《以生為本的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教少學多如何實現》《我的成長我作主》《讓教師在生本教育實踐中收穫幸福》等篇章,使自己對教育教學的認識更加明朗。綜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有如下心得體會:

一、有了愛的教育,才有教育的成功。

有了愛,就有了一切。特別是教師這個職業,我們常說,教師的職業,是一份良心的買賣,也就是說,作為一名教師,在工作中是離不開愛心的,沒有了愛心,就沒有了教育,缺少了愛的教育就永遠不會成功。因為我們教育的物件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孩子,他們有思想,有靈魂,我們首相用愛的力量影響他們,在愛的環境裡,一切才能水到渠成。學習材料中的霍懋徵老人就是這樣的,正是因為他把自己的愛心獻給了孩子們,他的教育才是成功的,他的回報才是豐厚的。當我們全身心的愛學生的時候,其實,在工作中的難題也就沒有了。每個學生都把老師當成父母,那教育中還會存在什麼問題呢?沒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只要抓住一點機會給學生一點愛,學生就總會津津樂道,學生是容易忘記的,但也總會記憶猶深的。

二、一個成功的班集體,才能造就成功的學生。

學校教育是一種集體教育,班級授課制是以班級為單位的,所以班集體本身就是教育環節的一部分,並且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總希望在好的班級裡上課,學生也喜歡在一個自己喜歡的班級裡學習,一個班集體的力量會超越一個班主任的力量,會超越全體老師的力量。當我們離開學校我首先懷念的是班集體,然後是這個班集體的老師和同學。我認為班主任的重要責任是通過學生努力去建立一個充滿愛心,充滿溫暖的班集體,然後建立一個積極向上的,團結一致的,能教育和感染人的班集體。一個什麼樣的班集體,就會培養一個個什麼樣的學生。如果班主任建立和培養了一個健康的班集體,別的事情就很好解決了,或許那一個、兩個的頑固派也會被慢慢感化,徹底消失,因為沒有他存在的土壤。教育教學中因班風轉變而學生的面貌轉變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建立班風優良的班集體是班主任的首要責任。

三、教育的舞臺上,學生是永遠的主角。

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應該緊緊圍繞著學生來進行,緊緊圍繞學生的個體發展來決定,緊緊圍繞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來實施,這已經是共識。但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又總是忘記了學生。這在光華學校應該是基本扭轉了這種局面,這是我們學校的多年積極地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結果。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裡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丟擲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範文2

近期,重慶教師為我校語數英教師進行生本教育培訓,這次生本培訓,聽了三年級的兩節課,觀摩了四年級的語文課,聆聽了重慶一線生本教師的報告,我對生本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從心裡到精神上真正體會到教育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創造。是以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為核心的一種教育模式。

培訓期間,我講了一節《角的初步認識》的新授課。《角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由於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我先設定了一個課前小研究,圍繞小研究引入新知。一節課下來感覺挺累,並不像重慶的石老師講的那樣:生本教育可以使教師教的簡單,學生學的輕鬆。原因在哪裡?經過密老師和石老師的講解我對升本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課前小研究的設計要找準切入點,能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課前小研究的設計可以說直接影響著我們這一堂課的效率,學生通過小研究的學習、討論、展示,對本節課要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自我的見解。所以課前小研究應做到如下幾點:⑴把握課堂重點,充分體現人性化的設計。結合生本課堂上體現的教育目標:思想、知識、能力。每一個問題的設計在把握課堂重點的前提下,要充分從學生的思想入手,通過學生運用知識,獲得能力。⑵結合學生特點,讓學生有思考和研討的空間。所設計的問題要具有趣味性,因為興趣是最好的教師。⑶注重能力遷移,體現自由化的思想。在生本教育的每堂課上都可以根據問題靈活的增加,完全由學生自己選擇方式,交給學生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由自己來選擇,讓他們在自由中學習,自由中成長。

其次,交流展示要把握好分寸,即時間、形式、內容。交流展示在課堂上大致有這樣三種形式:小組間交流展示、個人班內交流展示、小組班內交流展示。交流是一種展示,展示同時也是一種交流。⑴保證交流的時間。這是生本課堂的一個特色,因為生本課堂上交流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並不單是一個教學活動的環節,所以應和一般的課堂發言區分開來。因為生本課堂是交流的過程,是學生對所學問題知識的一個彙報,對於其它同學來說是學習,對自己來說是提高。同學們在交流中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高效的完成學習的任務。⑵交流的方式要有度。對於難度小的問題,可以直接進入全班交流;對於有些難度的問題,可以先小組討論、展示,再由小組推薦進行交流;對於難度大的問題,可以討論過後,由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採用多種形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和理解,確實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⑶交流的內容要有數。對於課堂上的交流問題,以三個左右為好,我認為不宜多,應該是精心挑選的精華問題。如果過多會被解決問題所累,課堂上的問題會缺少深度,影響學生能力的發揮,從而影響了學習的效果。因為生本課堂上,學生是在自己運用知識,運用能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己,成長自己的。

再次,教師引導要恰到好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上了一段時間的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些什麼不該說些什麼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不敢多說話,但是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

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⑴精。生本課堂上其中的一個原則就是所有的問題不是老師講出來的,而是通過學生不斷的探究得出來,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上要做好適時的引導,這個引導要精,要和通常的講區分開來,不是在講一個知識,而是引導同學們並經過努力,讓他們對這個知識有一個正確的理解。⑵簡。在精的基礎上,要力求簡單,堅持學生自己能解決的不講,小組交流討論能完成的不講,有些問題講也講不清的乾脆不講,最大限度的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通過合理地探究有所收穫。

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離不開高效的小組合作,如何建立小組,怎樣分工合作,我們已經做了許多嘗試,但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小組之間的任務均衡問題,小組獎勵機制的有效運用等等,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研究探索。

我校實行生本教育已經半年多了,我正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有那種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著這個路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會有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的頓悟。那個時候,我們的教師就會有待到山花爛漫時,獨在叢中笑的幸福感與成功感了。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範文3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裡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丟擲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在接觸生本後的課堂上,我儘量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收效甚微。在缺乏約束的課堂上,孩子們似乎還有些放肆。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失敗。不過,如何有效踐行郭教授的觀點,我仍然不知所措。

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

專家們的許多的觀念是新潮,值得我們學習。但我個人認為,我們也只能做到與時俱進,取其中的精華為自己所用。因為其中的許多觀點不是老師們學習了就都可以踐行的。一,教師自身素質差異較大,要個個達到專家的水平簡直是天方夜譚。二,因地域差異,學生所處的教育環境所給的學習價值取向不一樣,教師的教學重點自然也就不一樣。例如,“生本教育”中明確提出教師應走出短期應試教育的框架,在我們這樣的教育大省,你覺得可能嗎?現在我們國小都有月考了。這是我們教師學習“生本教育”能解決的現狀嗎?

儘管我有如此多的困惑,遇到的阻礙也是重重,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著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範文4

通過去廣州學習,對生本教育有了一些認識。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利用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學後教等多種方法,才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學,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聽觀摩課、看生本課堂教育視訊、上網查生本教育的資料,談談自己對生本教育的幾點體會:

一、生本課堂中,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生本教育的課堂,精彩的是學生,他們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作為教師,我們要相信,學生完全擁有自學的天賦和潛能,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學習掌握很多的知識,並能在自學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與快樂。在生本的課堂上,學生是那樣的投入,他們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課前蒐集的資料等,他們在課堂上表現的機會很多。總之,在生本的課堂上,所見到的學生,個個都處於一種積極主動學習的狀態,在課堂上,他們可以發揮想象,積極思維,對事物都有著執著的探索精神。這種課堂,讓學生充滿了自信,讓課堂呈現出精彩,學生活起來了,快樂起來了,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學到了新知識。

二、生本課堂中,教師是課後的引領者

生本課堂主張教師不要給學生過多的干預,而是給學生學習儘可能的自主。在課堂上,教師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領者,是學生學習的協助者,是課堂的策劃者,教師要以同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教師只是給學生指個方向,剩下的時間都交給學生,而學生在課下的準備工作也有趣而生動了,通過這種方式,大大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量。在生本教學中,教師要做好下面三點:

1、設定好前置性作業,放手讓學生預習。

生本教學的原則是不學不教,先學後教,讓學生有備而來。這有備就是指提前做好預習作業,做好上課的準備。可見,前置性作業的佈置就尤為重要。通過前置性作業的形式,提前佈置給學生,讓學生先學。學生通過先做後學,對新知識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理解,從而更有目的性地進行課堂的學習,提升課堂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設計佈置前置性作業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環節。

2 、組織好課堂學生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課堂上主要採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交流、探究。每組選出組長,負責本組的紀律、任務分配等事務,組內成員有不明白的問題時,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確實無法解決可以向教師提出,如問題具有普遍性,再由教師和全班同學交流,展開全班性的討論,這樣做真正調動了學生探索的積極性,也讓教師得到了解放。

生本課堂看似簡單:1、佈置前置性作業。2、小組討論。3、全班討論。4、教師點撥指導。可實際上,要想上好生本課,是很不容易的。我認為生本課堂的關鍵在於教師點撥時的收和放,教師要有獲取並靈活運用課堂生成資源的能力,通過點撥,讓學生向更深處邁進,也就是放;通過點撥,讓學生能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把學生引到正軌上來。收放自如,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激揚生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本。其實,這一點一撥,並不是太好把握。這需要教師有較深的心理學、教育學知識,瞭解學生,這需要教師有駕馭課堂的教學藝術,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上正確的道路。引導學生自己學,教師只起到幫學的作用,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教師怎樣引導學生學,教師在什麼時候幫,教師在引導的同時還應該做什麼,所有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思考。

總之,通過學習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對我們的課堂改革確實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嘗試用生本課堂教育模式教學,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更多的獨立思考、獨立發現問題的時間,讓他們的創新思維得到更深的發展。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範文5

今年10月14日——18日有幸參加了在xxxx舉辦的生本教育研討班,對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如何讓“生本”的理念深入到我們的課堂中去,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經過這次學習,在這裡簡單談一下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

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裡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

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丟擲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

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二、老師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

下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決心要嘗試上“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些什麼不該說些什麼了,總感覺一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少說,但是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學生、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三、生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通過看了幾節生本教育觀摩課,發現生本課上的孩子們都是自信的、快樂的,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會令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悅。回來後在一股衝勁的驅使下上了幾節生本課(不徹底的生本課),效果一般。

一些意料之中的問題表現的淋漓盡致:孩子們怎麼這麼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麼這麼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麼總是說不在點子上,還那麼囉嗦?實際上,他們的現狀其實很正常。

因為在前期,我們並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好習慣,現在,我們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通過看他們的變化,發現他們在學習上衝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學生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通過學習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

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著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範文6

近期研讀了郭思樂和他的生本教育,感受頗深,從心裡到精神上真正體會到教育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創造。是以“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為核心的一種教育模式。

在現實中,我們經常可以看這樣的情景: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鴉雀無聲,臨下課,教師小結,問學生:“這節課的內容大家聽明白了嗎”,假如有學生說“不明白”的話,教師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講得那麼詳細了,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真是笨得要命”,這就是傳統教學課堂的一個縮影。而在生本教學課堂裡,我們看到的將是另一番情景:學生之間你問我答,小組成員激烈討論,小組之間激烈爭論,整個課堂生機勃勃。現在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個學生,你會選擇怎樣的課堂?我想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的能力。

我們經常會發現在教學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發現自己失敗了學生不領情,因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樹苗對學生進行外在的改造,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本教育”理念下開展教學活動!郭思樂教授提出了讓學生進行前置性學習(由教師提供一個最根本的,最簡單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交流自學的成果),班級交流學習(提出更深刻的問題),熟悉學習(鞏固學習內容)四步教學模式。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教師引領著學生,既能讓學生夠得著,又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教師的設計要把握知識的要點,又要把握整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更是激勵者。郭教授指出,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才能走出師本,走向生本。先做後學,先學後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直至不教而教。先學要注意:低入(簡單、根本、開放),多做,深思,高出。就語文教學來說,方向是閱讀,整體感知,然後品讀,並在課外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在作文教學中,開始是自由作文,先寫後評,先評後改,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興趣。

粗淺的學習讓我認識到教學最大的資源是孩子本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對我的學生應該多一些理解、寬容和耐心。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

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應該說生本教育對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闡述更清晰明確,具體可操作性的實踐模式更為具體化。

郭思樂教授認為:生本教育提出對課堂進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為兒童自己的課堂。具體說來,教師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積極地旁觀;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援,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教師的角色時而是活動的促進者、平等的合作者、謙虛的傾聽者、真誠的賞識者、得體的協調者、資源的開發者、得法的組織者,時而又是“顧問”與“同伴”,“顧問”角色其行為特徵是“指點”;“同伴”角色,旨在參與合作,教師以同伴身份參與學生的活動。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範文7

任教十餘載,回頭一想我感慨萬分。剛畢業那會兒,多數老師都只知道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們,一節課下來,老師喋喋不休地從頭講到尾,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老師講得精疲力盡,結果授課效果並不太好,老師也一愁莫展。

近幾年來,隨著新課改一輪接著一輪的學習,我覺得自己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改觀,也逐漸嘗試在課堂上運用新的教學理念,並且教學手法與授課方式也有了巨大轉變,力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一切為了學生能自主學到知識而授課。我認為生本教育的宗旨就是課堂氣氛一定要熱烈。當然是學生髮自內心的活躍,而不是教師領著學生做秀,同時要讓學生真正地活起來,而不是處於等著喂知識,是去主動尋覓自己要掌握的知識。

在《生本教育》一書中,郭思樂教授說: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生本教育。一句話道出了生本教育的內涵。生本教育就是全面依靠學生,一切為學生設計的教育,即是激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天性、讓學生自主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的教育。讀到這兒,我自問自己:我們眼前的教學模式正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我們也有很活躍的課堂活動,這不正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嗎?我繼續讀下去,找到了答案,其實不然。我們一直沿用的教材、教法和教案,都只是為教師而設計的,根本沒有留給學生施展拳腳的時間和空間。至於學生在課堂上活躍的表現,也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下。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師本教育模式。它和生本教育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忽略了學生的學習天性和潛能,而生本教育從教材、教法到教師都給了學生自然發展的空間,在認知的過程中,尊重了學生的意志和學生的認識規律。

一、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先主體後主導

生本教育為我們指出了一條路:一切為了學生,全面依靠學生,以學定教。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這裡表面上看不過是句序的顛倒,實則是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先主導後主體,學生則處於被動接受狀態,而先主體後主導,學生則處於主動啟用狀態,他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智慧,培養創造力,因而我們說教育無論怎麼改,都不能忘記教育面對的是人,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

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現,使學生完全發揮自己的學習潛力。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學的交付,教師儘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把可以託付的教學託付給學生,它是一種依靠學生、為學生設計的教育思路和教學方式,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努力創設一個優良的課堂氣氛,把學生的個性、想象、創造的潛能開發出來,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發揮學生的個性,允許學生根據學習需要,或獨立學習,或小組合作。

二、全面依靠學生,重視學生資源

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終端是學生,學生學會任何東西,最終都要通過自己內化,人的獲得最終是依靠學生。學生不僅是教育物件,更是教學資源。學生的全部既有經驗、智慧、知識和學習內化的積極性是基礎性資源,其他資源最終必須和學生資源相結合或化合,才能發揮效益。依託學生資源進行教育,容易獲得事半功倍之效。我在教育教學中,常常根據學生情況選擇對教材的處理方式,教多還是教少,是先教後學,還是先學後教,或者完全不教完全託付給學生。

學習生本的相關理念,更新自身教學技能。接合我班的實際情況,現對本班的語文教學從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1、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老師結合學生手中的《語文讀本》、《國小生天地》等書籍,佈置看課外的作業。通過家長簽字、詞句的摘抄、評比讀書星、講講等形式交流學生的讀書收穫,激發孩子的讀書興趣。並且努力做到早晨、中午有10分鐘的讀書時間。

2、加強寫話的練習。結合每單元的主題以及學校的學習生活,鼓勵學生練習寫話。可以在書本上寫一兩句,專題性的寫在作業本上。力爭每週寫一篇。

3、加強學生字詞的掌握練習,在上新課之前聽寫前一課的生字。並做到及時批改、訂正。

4、堅強合作學習模式的研究,提倡學生互相交流、探討。主要以組長檢查讀書類的作業、同桌互相交流。

從事了十多年的時間也差不到哪兒去,為什麼成績會有那麼大的差別,當然就是效率問題了,所以這是值得我花心思去研究的問題。

通過學習,我明確了生本與師本教育的不同,生本教育與師本化、灌注性教學相對立,有強大穿透力,衝擊力、震撼力和感染力。師本教育是掌控一切,為教師好教而設計。生本教育是主動發展,激昂學生生命,挖掘學生潛能。生本教育的具體是先做後學,先學後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進而不教而教。生本教育的核心是感悟。生本教育的教學模式是:任務前置——分小組討論——相互交流(課前/課後)——共同解決學習內容——拓展研究、討論。生本教育實施後的發生了“六大變化”

(1)進圖書閱覽室的學生多了;

(2)上課睡覺的少了,發言的多了;

(3)教師備課注重實效的多了,繁瑣的教案少了;

(4)學生思維活躍多了,教師唱獨角戲的少了;

(5)師生關係和諧多了,學生負面情緒少了;

(6)敢於創新的學生多了,無所事事的學生少了。

總之,通過學習,我雖然學得很膚淺,但“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要激揚生命的理念我還是理解的。所以我還應該不斷學習,以自己的成長為已任,為學生的發展服好務,不斷尋找能夠激揚學生生命的方式方法,不斷尋找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方法,那麼我們的教育就會上一個檔次。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範文8

郭恩樂教授說:生本教育理論。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師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而學。而教師則要退後,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這不僅僅是教育方法而轉變,更是教育觀念的深刻變革。

這個生本教育理論,緊扣了課改的理論,現代的教育課改觀念已引入人心,真正的不同於傳統的教學,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成為當務之急,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他們都基於對孩子的尊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熱情高、積極閱讀、預習,蒐集資料,為課堂展示樂此不疲。我們的學生什麼時候才能這樣呢?他們整天為一大堆的作業包圍著,給他點自由時間他還恨不得快點多抽出點時間出去玩,怎麼可能想去學習?也是擺在老師面前最大的問題,老師要做好引導作用,不要去灌輸給人生知識,讓學生自己去掌握、探索知識,真正成為知識的主人。在課堂中,用新穎的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允許留有疑問,激發學生課下探索的興趣。成長在前、成績在後。他們令人羨慕的成績,有自由成長、健康成長的必然結果。

生本教育課堂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要如何進行生本呢?我們是不是要全盤拿來呢?當我們試圖要升起生本教育這面旗幟的時候,我想我們要認真考慮。我們的學校自己的課題研究讓學生快樂成長等理念與生本教育的理念有很多共同之處。所以,我們不必摒棄目前已經在實施的課題的研究,需要的只是不斷地改進,無論是生本教育或者是其他的教學理論,都可以成為優化我們教學方式的一劑催化劑。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同行老師的一句話:我們之所以不能接受是因為我們自己的那碗水還沒有倒乾淨,別人的那碗水就倒不進來。其實我們自己的那碗水完全沒有必要倒乾淨。我們需要做的是倒掉我們的陳舊的、落後的、與學生的發展無益的觀念、行為的腐水,倒進先進的、與學生長遠發展有益的活水來。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讓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那麼,我們的教學何不提出有自己特色的生本教育道路的理論,也許我們的教育教學亦會有一個新的局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以屈原的一句話自勉。願在教育教學改革的路上,我能用汗水用激情澆灌一路之上的花草樹木,享受盎然的綠意,聆聽花開的聲音。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範文9

通過本次學習,對生本教育有了一些認識。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利用“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學後教”等多種方法,才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學,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聽觀摩課、看生本課堂教育視訊、上網查生本教育的資料,談談自己對生本教育的幾點體會:

一、生本課堂中,學生是課堂的“主角”。生本教育的課堂,精彩的是學生,他們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作為教師,我們要相信,學生完全擁有自學的天賦和潛能,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學習掌握很多的知識,並能在自學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與快樂。在生本的課堂上,學生是那樣的投入,他們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課前蒐集的資料等,他們在課堂上表現的機會很多。總之,在生本的課堂上,所見到的學生,個個都處於一種積極主動學習的狀態,在課堂上,他們可以發揮想象,積極思維,對事物都有著執著的探索精神。這種課堂,讓學生充滿了自信,讓課堂呈現出精彩,學生活起來了,快樂起來了,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學到了新知識。

二、生本課堂中,教師是課後的“引領者”生本課堂主張教師不要給學生過多的干預,而是給學生學習儘可能的自主。在課堂上,教師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領者,是學生學習的協助者,是課堂的策劃者,教師要以同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教師只是給學生指個方向,剩下的時間都交給學生,而學生在課下的準備工作也有趣而生動了,通過這種方式,大大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量。在生本教學中,教師要做好下面三點:

1、設定好前置性作業,放手讓學生預習。

生本教學的原則是“不學不教,先學後教,讓學生有備而來”.這“有備”就是指提前做好預習作業,做好上課的準備。可見,前置性作業的佈置就尤為重要。通過“前置性作業”的形式,提前佈置給學生,讓學生先學。學生通過先做後學,對新知識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理解,從而更有目的性地進行課堂的學習,提升課堂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設計佈置“前置性作業”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環節。

2 、組織好課堂學生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課堂上主要採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交流、探究。每組選出組長,負責本組的紀律、任務分配等事務,組內成員有不明白的問題時,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確實無法解決可以向教師提出,如問題具有普遍性,再由教師和全班同學交流,展開全班性的討論,這樣做真正調動了學生探索的積極性,也讓教師得到了解放。

生本課堂看似簡單:1、佈置前置性作業。2、小組討論。3、全班討論。4、教師點撥指導。可實際上,要想上好生本課,是很不容易的。我認為生本課堂的關鍵在於教師點撥時的“收”和“放”,教師要有獲取並靈活運用課堂生成資源的能力,通過點撥,讓學生向更深處邁進,也就是“放” ;通過點撥,讓學生能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把學生引到正軌上來。收放自如,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激揚生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本。其實,這一點一撥,並不是太好把握。這需要教師有較深的、教育學知識,瞭解學生,這需要教師有駕馭課堂的教學藝術,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上正確的道路。引導學生自己學,教師只起到幫學的作用,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教師怎樣引導學生學,教師在什麼時候幫,教師在引導的同時還應該做什麼,所有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思考。

總之,通過學習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對我們的課堂改革確實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嘗試用生本課堂教育模式教學,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更多的獨立思考、獨立發現問題的時間,讓他們的創新思維得到更深的發展。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範文10

近期研讀了郭思樂和他的生本教育,感受頗深,從心裡到精神上真正體會到教育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創造。是以“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為核心的一種教育模式。

在現實中,我們經常可以看這樣的情景: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鴉雀無聲,臨下課,教師小結,問學生:“這節課的內容大家聽明白了嗎”,假如有學生說“不明白”的話,教師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講得那麼詳細了,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真是笨得要命”,這就是傳統教學課堂的一個縮影。而在生本教學課堂裡,我們看到的將是另一番情景:學生之間你問我答,小組成員激烈討論,小組之間激烈爭論,整個課堂生機勃勃。現在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個學生,你會選擇怎樣的課堂?我想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

我們經常會發現在教學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發現自己失敗了學生不領情,因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樹苗對學生進行外在的改造,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本教育”理念下開展教學活動!郭思樂教授提出了讓學生進行前置性學習(由教師提供一個最根本的,最簡單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交流自學的成果),班級交流學習(提出更深刻的問題),熟悉學習(鞏固學習內容)四步教學模式。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教師引領著學生,既能讓學生夠得著,又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教師的設計要把握知識的要點,又要把握整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更是激勵者。郭教授指出,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才能走出師本,走向生本。先做後學,先學後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直至不教而教。先學要注意:低入(簡單、根本、開放),多做,深思,高出。就語文教學來說,方向是閱讀,整體感知,然後品讀,並在課外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在作文教學中,開始是自由作文,先寫後評,先評後改,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興趣。

粗淺的學習讓我認識到教學最大的資源是孩子本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對我的學生應該多一些理解、寬容和耐心。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

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應該說生本教育對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闡述更清晰明確,具體可操作性的實踐模式更為具體化。

郭思樂教授認為:生本教育提出對課堂進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為兒童自己的課堂。具體說來,教師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積極地旁觀;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援,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教師的角色時而是活動的促進者、平等的合作者、謙虛的傾聽者、真誠的賞識者、得體的協調者、資源的開發者、得法的組織者,時而又是“顧問”與“同伴”,“顧問”角色其行為特徵是“指點”;“同伴”角色,旨在參與合作,教師以同伴身份參與學生的活動。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範文11

通過研讀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我才對這個陌生的詞語有了一定的感性熟悉,所謂的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應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揚生命,教要以學為皈依,讓生命自己行動。所謂教學,應當是教師支援下的學生的自主學習。而我們現在的教學用個詞來描寫就是師本教育,而更讓我感慨的是,我們現在的教育方式在幾年之前就已落伍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意想到了,在我們學校也開始邁出了課改的步伐。

在這篇報導中給我們羅列了幾個例項,看完後我想,究竟怎樣才會出現這樣的課堂,老師究竟做了哪些工作,學生又是如何完成的呢?我相信,剛接觸生本教育的老師肯定都有這樣的困惑,特別要說的是生本教育可是適用於所有年齡段的學生。在我還沒接觸生本教育之前,我對素質教育這個詞可不陌生,可是假如讓我說出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我還真說不正確,但是讀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以後,我以為,生本教育和素質教育是相通的,而我們現在進行的素質教育,不過就是增加了很多活躍的課外活動,也經常將以學生為主掛在嘴邊。但究實在際,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起了作用,仍值得懷疑。

在現實中,我們經常可以看這樣的情形: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鴉雀無聲,臨下課,教師小結,問學生:這節課的內容大家聽明白了嗎,假設有學生說不明白的話,教師一定勃然大怒:我都講得那末具體了,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真是蠢得要命,這就是傳統教學課堂的一個縮影。而在生本教學課堂裡,我們看到的將是另外一番情形:學生之間你問我答,小組成員劇烈討論,小組之間劇烈爭辯,整個課堂生機勃勃。現在我們無妨換位思考一下,假設你是一個學生,你會選擇怎樣的課堂?

今天我在上一節展現課的時候,著實也發了一頓火,把這個班的學生狠狠的批了一下,只由於他們預習的不充分,展現的效果很差,一節課就在我的火氣下中斷了,課後我反思了一下,究竟題目出在哪裡?誰對誰錯?這個班的學生可是很聰明的,那題目應當出在我的教學方式上,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你不可能完全去駕馭他們,而我們做的是如何去引導他們,丟擲故意義的題目,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想方想法地尊重學生的個性,逢迎他們的需要,而且要體諒學生的感受,考慮他們的想法,才是老師的職責所在!在上一週的示範課中,討論的是關於血液的知識,我在設計題目的時候,把後面一節的輸血和血型補充了上來,目的是激起學生的愛好,學水果然表現的很積極,在學生討論甚麼年齡段的人能獻血時,很多同學都說出了18歲——55歲,這時候有位同學說:不對,我的頭腦裡馬上出現了一個問號,書上明明寫著的,只聽這位同學說:體重要在50公斤以上。另外一位同學說不對,女的在50公斤以上,男的要在60公斤以上才能獻血。我欣慰的笑了,我只能說我們的學生是好樣的,我們的課堂也能讓你聽一天課也不覺得累。

我們所有的教育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託生命而實現。而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xxx結合。它正在改變教育生態,它謝絕冗繁,通過教育的生態保護,讓所有的人,享受為生命的奇異所氤氳著的美好的教育。它是一種崇高的理想,固然行動維艱,但絕不是夢想。郭教授一直在研究生本教育的課題,以下是該課題的主要理念,讓我們共勉:

價值觀:一切為了學生;

倫理觀:高度民主尊重學生;

行為觀:全面依託學生,學生是教育物件,更是教育資源;

課程觀:小立課程,大作工夫;

方法論: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學後會,教少學少;以學定教,不教而教。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範文12

今年10月14日——18日有幸參加了在xxxx舉辦的生本教育研討班,對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如何讓“生本”的理念深入到我們的課堂中去,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經過這次學習,在這裡簡單談一下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

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裡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

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丟擲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二、老師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

很長一段時間的決心要嘗試上“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些什麼不該說些什麼了,總感覺一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少說,但是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學生、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三、生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通過看了幾節生本教育觀摩課,發現生本課上的孩子們都是自信的、快樂的,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會令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悅。回來後在一股衝勁的驅使下上了幾節生本課(不徹底的生本課),效果一般。

一些意料之中的問題表現的淋漓盡致:孩子們怎麼這麼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麼這麼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麼總是說不在點子上,還那麼囉嗦?實際上,他們的現狀其實很正常。

因為在前期,我們並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好習慣,現在,我們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通過看他們的變化,發現他們在學習上衝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學生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通過學習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著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通過這段時間的生本教育學習,漸漸有了點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裡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丟擲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二、老師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於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學習心得 )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上了一段時間的“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些什麼不該說些什麼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不敢多說話,但是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三、生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通過看教學視訊,發現生本課上的孩子們都是自信的、快樂的,現在我有時候體會到這一點,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悅。但是,的時候是憋著一股氣,每次都在想:孩子們怎麼這麼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麼這麼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麼總是說不在點子上,還那麼囉嗦?實際上,他們的現狀其實很正常,因為在前期,我們並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這些方面的好習慣,現在,我們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通過看他們的變化,發現他們在學習上衝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識,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通過學習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對我們的課堂改革確實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當今社會日新月異,教育改革已成為時代教育的主題。及時的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來,我們的教育才有出路。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著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範文13

這些天,我一直在認真的學習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剛開始讀時我有些茫然,什麼是“生本教育”?怎樣才能施行“生本教育”?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靜下心來,非常認真地讀了郭思樂和他的“生本教育”的文章。

通過學習郭思樂的生本教育,我瞭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丟擲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以往我們的課堂是教師在上面講的聲嘶力竭,學生在下面似聽非聽。讓學生講解吧,還扭捏不大方,聲音小的只有自己才聽得到。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在課堂上主動舉手發言的熱情越來越低。這種狀況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簡單,就是以前我們的教師在課堂將知識講解的太多太細,給學生髮言的機會太少,久而久之使學生思維懶惰,懶得思考問題,認為學習是被迫的,是為家長學、為老師學,沒有了學習的動力,自然課堂效率低。

通過學習,我瞭解到郭思樂教授的理論基礎。他說:“兒童獲得的東西,有許多是在他們自己的探索之下獲得的。這種探索需要一個過程,當然也會犯不少錯誤。發現錯誤,改正錯誤,就激發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錯誤的過程中,兒童獲得了真知。”

傳統上,我們總要求學生的認識‘一次性完成’,這並不符合他們的認知規律。生本的學生,我們給他這樣的機會,使他們的認識,可以通過多次或長期地反覆式提高來完成我們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逐步地去感悟。生本課堂帶來的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和成長。課堂應該在給予學生充分的前置性學習的經驗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去討論,思辨,能學會的自己學會,不能學會的創造機會讓他學會,真正實現教育是為了幫助學生,而不是限制學生。在課堂上還應該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學生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孩子們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這樣學生對課堂學習就更感興趣了。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覺得我應該一改以往的教學作風,無論是對自己的孩子還是對我的學生應該多些理解、寬容和耐心,允許他們犯錯誤,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範文14

通過研讀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我才對這個陌生的詞語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所謂的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應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揚生命,教要以學為皈依,讓生命自己行動。所謂教學,應該是教師支援下的學生的自主學習。而我們現在的教學用個詞來描述就是師本教育,而更讓我感慨的是,我們現在的教育方式在幾年之前就已經落伍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意識到了,在我們學校也開始邁出了課改的步伐。

在這篇報道中給我們列舉了幾個例項,看完後我想,究竟怎樣才會出現這樣的課堂,老師究竟做了哪些工作,學生又是如何完成的呢?我相信,剛接觸生本教育的老師肯定都有這樣的困惑,尤其要說的是生本教育可是適用於所有年齡段的學生。在我還沒接觸生本教育之前,我對素質教育這個詞可不陌生,可是如果讓我說出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我還真說不準確,但是讀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之後,我認為,生本教育和素質教育是相通的,而我們現在進行的素質教育,無非就是增添了不少活躍的課外活動,也常常將以學生為主掛在嘴邊。但究其實際,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起了作用,仍值得懷疑。

在現實中,我們經常可以看這樣的情景: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鴉雀無聲,臨下課,教師小結,問學生:這節課的內容大家聽明白了嗎,假如有學生說不明白的話,教師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講得那麼詳細了,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真是蠢得要命,這就是傳統教學課堂的一個縮影。而在生本教學課堂裡,我們看到的將是另一番情景:學生之間你問我答,小組成員激烈討論,小組之間激烈爭論,整個課堂生機勃勃。現在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個學生,你會選擇怎樣的課堂?

今天我在上一節展示課的時候,著實也發了一頓火,把這個班的學生狠狠的批了一下,只因為他們預習的不充分,展示的效果很差,一節課就在我的火氣下中斷了,課後我反思了一下,究竟問題出在哪裡?誰對誰錯?這個班的學生可是很聰明的,那問題應該出在我的教學方式上,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你不可能完全去駕馭他們,而我們做的是如何去引導他們,丟擲有意義的問題,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想方設法地尊重學生的個性,迎合他們的需要,而且要體諒學生的感受,考慮他們的想法,才是老師的職責所在!在上一週的示範課中,討論的是關於血液的知識,我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把後面一節的輸血和血型補充了上來,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果然表現的很積極,在學生討論什麼年齡段的人能獻血時,很多同學都說出了18歲----55歲,這時有位同學說:不對,我的腦子裡馬上出現了一個問號,書上明明寫著的,只聽這位同學說:體重要在50千克以上。另外一位同學說不對,女的在50千克以上,男的要在60千克以上才能獻血。我欣慰的笑了,我只能說我們的學生是好樣的,我們的課堂也能讓你聽一天課也不覺得累。

我們所有的教育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託生命而實現。而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諧結合。它正在改變教育生態,它拒絕冗繁,通過教育的生態保護,讓所有的人,享受為生命的神奇所氤氳著的美好的教育。它是一種崇高的理想,雖然舉步維艱,但絕不是夢想。郭教授一直在研究生本教育的課題,以下是該課題的主要理念,讓我們共勉:

價值觀:一切為了學生;

倫理觀:高度民主尊重學生;

行為觀:全面依靠學生,學生是教育物件,更是教育資源;

課程觀:小立課程,大作功夫;

方法論: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學後會,教少學少;以學定教,不教而教。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範文15

近年來,教育教學改革呼籲一種真正適合學生的教育。然而,《生本教育》給我們每一位教育者帶來了光明,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明亮的窗!

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一、生本教育引領敦坊學校課堂教學大變樣。

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得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地坐在那裡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如今,我校領導及全體教師努力踐行生本教育。走進我們的課堂,看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孩子們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互相質疑、展示成果,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大大增強,對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近來,聽了我們學校幾位老師的生本課,我很震撼:原來,書可以這麼教!原來,課堂可以如此精彩!這僅僅是一位一年級的學生,在學完《小時候的周恩來》一課時,一個孩子大膽地提問:如果你是周恩來的母親,你會如何誇獎他?看到了吧!生本教育下的孩子前途無量!他們思維活躍、語言暢達、大膽自信、友愛合群。於是,我頓悟,這不就是教育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嗎?

二、生本教育更讓我感受到了教的快樂,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的樂趣。

過去,我一直認為自己設計的分析課文的思路很好,總想通過我的引導把學生帶到課文中去,還常常為學生沒能答出我想要的答案而嘆息!而現在,學生興致盎然地圍繞話題侃侃而談中,我經常聽得入神。

在學習《第一次抱母親》一課時,課堂上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我給予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孩子們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時,有的談了對課文的理解,有的談了該怎樣讀好課文,聽!我們班溫鑫玥同學的回答:我們組認為母親的話應讀得輕,因為母親當時病得很重。學生通過自學不僅能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還感受到了文字背後的情感。學生的自學能力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當時我就情不自禁地稱讚道: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還有的同學能夠及時給其他組補充或糾正,有的還能很好地評價別人的回答。生本課堂裡,精彩的是學生,不是老師。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要交流,要合作,要展示。

生本教育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更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我們學了謎語之後,孩子們自己創編謎語。請聽我們班同學創作的謎語:一根柱子三隻眼,每次只睜一隻眼。這不就是交通訊號燈嗎?多麼形象!稀奇,稀奇,真稀奇!拿上鼻子當馬騎。不用說,大家都知道謎底。在自學、探究中,孩子們閃動著智慧的靈光,對自己喜歡的文章進行再創作。有的學生為課文畫插圖,有的將自己的感悟寫成書法作品,有的為文章配樂,學生學習,生活詩情畫意,其樂融融。

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教師費盡心思地講,抵不過學生髮自肺腑的研,教師苦口婆心的教,趕不上學生髮自內心的學!

《生本教育》從根本上改變了我的教學思想及方法,讓我感受到教育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創造。此時此刻,我真誠地呼喚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努力構建積極、歡樂、自主的課堂。同時,自己也要學著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我們的課堂更加有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