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學習培訓心得體會範文彙總4篇

才智咖 人氣:1.79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習培訓心得體會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學習培訓心得體會範文彙總4篇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1

為期一週的處級幹部國學專題自選班的學習,自己確實感受到獲益匪淺。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的汪高鑫教授講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國傳統官方意識形態的確立,蔣重躍教授的克己復禮為仁略說儒與華夏精神,另外幾位教授講的教化觀念與儒學的未來發展、 國學基本書目略講,以及北京四中老師講的從義理到考據:宋明理學及其在明清之際的轉型等課程,高屋建瓴、言簡意賅地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國學思想作了非常全面、生動的介紹,使廣大學員受益匪淺。一週學習下來,我的收穫和感觸頗多,下面是我的一點學習體會,彙報給各位領導和同事,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國學,顧名思義,中國之學、中華之學。國學一詞據查起於清末,與當時歐美西方文化所傳入的西學相對而言,中國固有的學術稱為中學。一直到劉師培先生撰寫《國學發微》,國學一詞才成為國人對中國傳統學術的通稱。廣義上的國學是指以儒、釋、道三家學問為主幹,文學、藝術、戲劇、音樂、武術、菜餚、民俗、婚喪禮儀等為枝葉的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狹義的國學,則主要指意識形態層面的傳統思想文化,它是國學的核心內涵,是國學本質屬性的集中體現。

人類從XX年開始邁入了一個新的世紀,在社會與科技空前發展、生活日趨富裕的這個具有挑戰性時代,世界各國都在蒙受因道德墮落和喪失理智所帶來的不良後果與痛苦;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令人憂慮的一個共同主題,就是面臨道德危機。世界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曾經聚會法國巴黎發表宣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美好地生活下去,必須有待在發揚東方傳統倫理道德的基礎上,回到兩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並以此精髓來實施人格教育,培養普遍的倫理道德。專家指出,在科學高度發達、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最需要什麼?需要道德的感召和教化,需要人的心靈得到修復,需要美德得以復甦,需要和諧的世界、和諧的社會,對於這一切其落腳點都在於提升素質、培育文明的實際行動上。由此看來,開展國學教育是非常必要甚至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具有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培育傳統道德倫理、開啟人們的思維智慧、肩負起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聖繼學,於萬世太平的神聖使命。

國學教育究竟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多年從事教育工作的領導們如是說:國學教育對學生的人格成長有很大益處,使他們今後成長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受過良好國學教育的孩子在文明禮貌、仁愛孝道、遵紀守法等人格道德方面比一般孩子強。孩子們在讀經典篇章的過程中會領會到語言美和意境美,從而修身養性,對學習也是種激勵。

自己通過對國學的學習把現代生活與傳統文化緊密地結合了起來,拓寬了看問題的視野和知識面,提高了對道德修養認知的水平,加深了傳統文化的薰陶,更加有利於明理和睿智,使自己懂得了更多為人處事的道理。概括起來在思想認識領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收穫和提高:

1、進一步認識到了中華傳統文化和國學思想的博大精深。易經、儒家、道家、佛教思想,凝聚了無數前人的智慧和結晶,雖歷經幾千年的滄桑變遷和發展演化,在今天仍然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在社會發展的一段時期內,有些現代人在不學習、不瞭解、孤陋寡聞的情況下,就盲目地否定這些傳統文化和國學思想,總覺得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妄自菲薄,看來這確實是極端無知的表現。短短几天的學習,加上以前的一些積累,可以說到目前我們只是接觸了國學的一點皮毛而已,儘管這樣還是讓我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智慧光芒的閃現。

2、形成了對社會轉型期浮躁、物慾現象的反思與啟示。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處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時期。雖然並不能說追逐利益就等同於市場經濟,但最起碼可以認為追逐利益與市場經濟是相伴而生的,是一對孿生兄弟。在當今的社會轉型期,很多人做夢都希望自己能一夜暴富,人們往往為了追逐經濟利益而放棄了自己的道德和良知,物慾橫流、人心浮躁,仇富心態日趨嚴重,社會矛盾在某些領域日益尖銳。中國傳統道德文化向何處去,我們應該怎麼辦?可以說,中華傳統文化和國學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知識寶庫,現代中國人可以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用以指導我們的行動與實踐。正如專家教授們在課堂上所提及的:人們所說的幸福只是一種感受或者叫感覺,我們的責任是要通過各種渠道和媒體提醒人們,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窮的慾望中去,面對世界上的任何事情人們都必須有個度的把握。

3、有利於指導今後的工作與實踐。一週學習的另外一個感受是學一點中華傳統文化和國學思想,對於我們今天的工作與實踐是非常有幫助的。作為一名從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黨員領導幹部,自己的工作性質:在內部主要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到外面(即社會上)還是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在工作中既要堅持原則,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同時又要保持一定的靈活性,我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儒家與道家的統一,是山與水的融合。還有,一張一弛乃文武之道,工作的節奏和尺度需要把握好,無論是對自己、對別人還是對同事、對下屬都是同樣的一個道理。

4、另外對個人及家庭生活方面也有所啟迪。這次授課的教授們有好幾位都提到了家庭的幸福對人生來說是最為重要的,這一點給我觸動不小。自從1980年結婚以後,我夫人和孩子一直不在我的主要視線之內,可以說我為了個人的所謂事業而放棄了也許是更為重要的東西家庭的團聚,說起來感覺自己真是有點愧疚。當然,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夫妻之間朝夕相處應該不是婚姻幸福美滿的主要標誌,或者說不是唯一的標誌。在這次為期一週的國學專題自選班開始前,我正好在看美國英特爾公司副總裁、首席技術官(cto)撰寫的一本書《平衡的智慧》,書中的理念與這次教授們的觀點可謂是不謀而合。如何在工作與家庭之間求得一個平衡,實現道家所推崇的魚與熊掌兼得,是每個職場人士需要面對的一個課題。

通過國學培訓班的集中學習並結合上級組織開展的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實踐活動,使自己逐步認識到又一層道理:即中國古代的哲學,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國學從本質上來講,就應該是一種辯證的科學發展觀。中國古代哲學的五行理論,講究事物性質的演變和相生相剋。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思想也深深地紮根在中華民族的.思想深處。也許正是中華民族正是基於這樣的哲學,中華民族做事總是比較低調的。不露富、不囂張仍然是現在很多家庭的教子原則。《老子》和《易經》中的許多表述,雖然不一定能為世人背誦,但毫無疑問的是,這些東西已經深入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古話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為人,還是謙虛一點的好。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雖然已經成了中國人古來已是嫉妒成性的證據,但是這是對人性的最真實的剖析,論證的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道理。所以,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當然,隨著人們的覺醒和學習的深入,我們大膽地喊出了以人為本的口號。但是,這個以人為本,仍然必須建立在社會能夠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中國曆朝歷代的更替,除去外族入侵的原因以外,哪一個不是因為社會財富分配的兩極化而導致的天翻地覆慨而慷?同樣的,在教育的科學發展的問題上,《易經》也早已指出: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我的理解是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來向老師學,求老師教,而不是老師去求學生學,那樣的效果會適得其反。只有始終保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掌握了學習方法的學生,才是具備發展潛力的學生!

中國目前的問題在於,我們固有的步伐頻率,已經被西方所影響,陷入了他們的頻率陷阱之中;既然我們無法擺脫他們的影響,那麼就要主動用我們的步伐去影響他們的頻率。因此我認為,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學院,讓全世界都能平心靜氣地安靜下來,仔細想想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是對全球人民都有益的事情。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2

我們網片的科學教師通過網路視訊參加了這次天文觀測培訓。沈家門國小的吳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趟精彩的天文觀測講座,使我們受益匪淺。從這次學習中,使我們掌握瞭如何使用天文望遠鏡,以及有關這次日全食的觀測時間、方法等內容,同時也為本單元的天文觀測活動指導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學生對今年7月22日的日全食都抱有極大的興趣,但是就如何觀察日全食對於學生和我們教師來說,還是一知半解。尤其是無任何準備地進行觀測活動,勢必會造成一定的安全問題。在講座中,吳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幾種觀察日全食的方法和工具,為學生安全、科學地進行觀察提供了保障。

怎樣安全觀測日食?直視太陽幾十秒,就能造成永久性傷害。任何人只要盯著太陽看一分鐘,就會造成對眼睛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視網膜沒有痛覺。

比較實用的觀測方法,必須要做到減光,在室內只能看到很弱很弱的燈光。

1、濾光片觀測法。

2、墨水觀測法。

3、電焊護目鏡

4、日食眼鏡減光觀測

不安全的濾鏡包括:任何彩色負片、不含銀的黑白負片、有影像的負片(X光片及攝影帶)、燻黑的玻璃、太陽眼鏡、拍攝用中性減光濾鏡、偏光鏡。

在本次培訓中,吳老師還對我們科學教師進行了天文知識的培訓。這些知識的豐富,對於我們平時的教學是很有益處的。在讀書時,我們也只是很簡單地學習了一些天文知識,在教學中,也就教學內容一塊進行了一些研究。但是吳老師的講座,將這些內容進行了概括和提煉,使我天文方面的知識更加系統。

最後,我希望區教研室能夠多開展類似的活動,為我們科學教師多提供學習的機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3月25日,我參加了清鎮市政法委組織的政法系統幹部綜合素養提升培訓班。在大家積極參與、主動學習、自覺遵守、認真研究中,我們的學習培訓不知不覺就這樣結束了。大家有感觸,有感嘆,有感悟,總之一句話,此次學習培訓受益匪淺。下面我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自己更加清楚作為新時代、新形勢下的政法工作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和水平,更加明白應該做什麼,怎麼做。

此次在廣州的所見所聞讓我意識到大陸城市與沿海城市發展的差距,而作為政法工作者我們能做並做好的就是開展群眾工作、化解基層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但說來慚愧,從大學畢業到現在,我雖有兩年的社會實踐,六年的工作經歷,但在具體處理問題時總不能做到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反而處處碰壁,處理不當。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培訓,我接觸到了很多新領域、新知識、新思想,自己的視野得到了開拓,思維得到了鍛鍊,感覺好像思路打開了,處理事情也靈活多變了,方式方法也多了。最重要的是學以致用,我相信通過這次培訓我在做好群眾工作、化解基層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北上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城市

中國前三大城市,即:北京、上海、廣州,以三個城市第一個漢字組成的“北上廣”用來指生存成本極高的現代化大都市。這三大城市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城市,中國國家三大綜合性門戶城市,也是最多外國領事館的三個城市,同時也是中國三大國際航空樞紐機場城市。20xx年中國國務院批覆及定位最高的三座城市,其中北京定位為世界城市;上海、廣州定位為國際大都市。

走在廣州的大街小巷,領略廣州的風土人情,感嘆廣州經濟發達、城市繁華、人文薈萃之餘,我更多的是想到了我們貴州經濟的欠發達、發展的滯後;更多的想到了自己的渺小。可我總想起清代袁枚的一首詩《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然而我能做什麼呢?唯有增強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創新意識,開拓眼界,有力維護全市政治穩定、社會安定繁榮,方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胸懷天下,砥礪前行。

三、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這是幾千年來,無數哲學家、思想家所苦苦追問的,從西方的亞里士多德、柏拉圖、黑格爾、康德、叔本華、尼采、沸洛伊德等人到東方的老子、孔子、孟子、莊子、釋迦摩尼等,這些聖人和大師們都無數次說出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卻同樣告訴後人要怎麼樣活著?活著,有思想地活著。

在參觀學習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中山紀念堂、廣州辛亥革命紀念館時,我看到了很多古人、偉人的豪言壯舉,彷彿他們的思想還活著,而“政治堅定、作風優良、紀律嚴明、廉潔清正、素質過硬”的政法隊伍建設要求也在我的耳邊響徹,我知道要思工作,想工作,創新工作,擼起袖子加油幹。

學習結束了,培訓是短時間的,而知識的學習是要一直持續的。學習培訓只能給我們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教給我們一些思維方式、工作方法。我要仔細梳理總結這次培訓學到的理論知識,把它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認真地在日常工作中探索實踐,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工作的方式方法結合實際用好,用活。我堅信,腳踏實地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善於開動腦筋,勤於觀察問題,著力於努力提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結新經驗,服務新時代,一定能開創新局面。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4

星期一,和來自我市各鎮的82位國小校長搭乘動車來到福建教育學院參加“XX市第二期農村國小校長教育管理能力提升培訓”,內心甚有感觸。其一,從教這麼多年,能和全市這麼多校長一起參加這種全脫產的異地培訓,這是一種福利,更是一種提高自我的絕佳機會;其二,由福建教育學院這種“研訓一體”的省屬高校組織培訓,起點高,視野闊,培訓內容肯定也是當前國小校長所必須的。

一、校長要自我突破。

X老師說:“所謂自我設限是因人為設定精神框框而喪失發展空間。”X老師以跳蚤實驗等一個個例子來為我們做了生動的闡述,讓我深深理解到我們總在自覺與不自覺的自我設限。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會下意識地設定一個自我保護的狀態,在這種自我保護狀態下,我們的說話、做事等等會不自覺地設定成一種自己感到安全的方式。但這種下意識的自我保護狀態也並不一直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美好,它的另一面就是自我封閉。我們把自己的心靈圍上防衛的柵欄的那一刻,也為我們心靈的成長壯大設定了重重的障礙。自我保護的狀態越強,我們心靈的柵欄越厚實也越頑固。

而我們要成長要進步,就要學會不斷地自我開啟,哪怕這種自我開啟有時會受到一些傷害。因此學校需要校長有冒風險的勇氣,需要有披荊斬棘的艱辛,大膽地自我“突破”和再“突破”精神,才能使促進學校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二、校長具有良好的影響力和掌控能力。

翁老師說校長在自我突破的基礎上,還有具有領袖素質、良好的掌控力、影響力,要有寬容、公正、堅韌的根性。所以校長要具有良好的影響力和掌控能力,校長應站起來能當傘,俯下去能做牛,耐得住清貧,忍得住寂寞,鎮守住自己的學校,正確處理好班子間的工作、生活關係。當好主管而不主觀,處事果斷而不武斷,充分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做到互相支援不拆臺,做到思想同心,事業同幹,做到層層分工,層層把關,層層負責。把握好領導班子建設、職工的思想進步、學校的科學決策等問題。校長要公道正派,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帶好班子,去影響教職工。校長應多一點人情味;多一點教育渠道,少一點發號施令、少一點空洞說教。尊重、信任班子的每一個成員,讓他去想辦法、出思路,遵循現在是同事,永遠是朋友的理念,從各方面關心好每一位同志,建立好友誼。

當天下午短暫的開班式後,就開始進入緊張而實效的培訓學習中,幾天下來,先後有多位專家登臺亮相,精彩紛呈。有學院副院長張家驊教授的《城鄉義務教育均衡:問題、視角和對策》、學院校長研修部林宇教授的《國小課堂教學診斷探析》、於文安副教授的《文化管理的優勢及建設策略》、鄒開煌教授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地位特點功能及實施》、以及福師大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特級教師翁乾明的《校長的元認知與自我突破》等專題講座,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說於文安副教授的《文化管理的優勢及建設策略》,於教授的開場白“一切落後背後都有文化的問題”就像一聲響雷震醒了我們。接著丟擲兩大問題:“①是否對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及當前文化建設的背景有清晰的認識?②是否對學校文化建設機理有清晰的認識?”,引起了我們的思考。他深入淺出、侃侃而道,對“什麼是文化”“文化如何表現”做了深入的詮釋,特別是當前學校文化建設的缺失元素更是一針見血,如“人文素養: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性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的缺失,還有“公民教育”、“幸福課堂”等的缺失,不一一詳細羅列。

學校要發展,學校要打品牌,離不開文化建設,文化是學校建設的核心,就如於教授引述陳玉琨教授和馮大鳴教授的話那樣:“一流的學校文化立校,二流的學校制度管校,三流的學校校長治校”。“文化如水——滋潤萬物,悄然無聲,潛移默化,滴水穿石”,讓我們看到了文化是如此重要。管理一所學校,作為一校之長要懂得:管人管心,經營學校就是經營人心,從“人影響人”到“制度影響人”,再到“文化影響人”,是管理層次的不斷提升。

總之,讓我們學會不斷地自我開啟,大膽地自我“突破”和再“突破”,在“經驗+反思“中“成長”,在學校管理之中採用“精明+開明”的方法,使自已的管理水平達到“高明”,突破到“山不過來,我就過去”的境界,才能到達別人未到達的地方,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風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