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精選7篇)

才智咖 人氣:1.24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精選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精選7篇)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

本學期,由我擔任組長參與了我校英語組課題中的“合作學習小組有效課堂展示的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經過一個學期的研究實踐,我們對英語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小組有效課堂展示有一些新的認識、方法和體會,以下是本次課題研究的小結:

合作學習小組在課堂上展示是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課堂展示的好壞可以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是檢測學生是否掌握課堂內容的好方法。在過去的英語教學中,我們經常都有佈置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並且鼓勵他們在課堂上展示,可結果是學生缺乏主動性,雖然我們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展示效果不盡人意。本次課題研究,我們通過很大的努力試著轉變這種局面,對英語課堂教學來說,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勇於展示,是培養英語口語和訓練聽力的重要手段,課堂展示的成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將來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本次課題研究,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必須要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明確交代課堂任務,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併合理的分好組,可以採用“好帶差,一幫一、男女搭配”的形式進行。

其次,在課堂口語展示中,學生常常處於不好意思或難於開口的狀態,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教師必須創設情景,給予學生足夠的資訊,這資訊主要是平時或課前要給學生輸入,不斷的操練,因為課堂英語口語展示,實際上是一種在一個特定的話題或情境之中產生的口語訓練,要求學生以口頭的方式對語言資訊或語言現象進行描述的活動。而口語表達的順利進行有賴於學生自身對該語言的表達方式掌握的程度,其中包括掌握一定量的詞彙和語言表達方式的基礎知識。

因此,必須幫助學生打下一定的語言知識基礎,即對學生進行一定量的語言知識資訊輸入是口語表達能力訓練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在平時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單詞記憶、積累、詞法與句法的學習與運用、背誦文章、讀書看報、網上下載純正英語口音的聽力等等就是語言知識資訊輸入的體現。進行英語課堂展示的方法多樣,可以連詞成句、單句漢譯英、看圖說話、個人故事會、演講、朗誦、情景對話、值日報告、小品及話劇表演、調查報告、課文概述等等。只要能堅持,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肯定能逐步提高。

最後,在展示的過程中,也是檢測學生聽力的一個過程,通過這種聲音刺激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訓練,可以培養學生對語音的聽辨能力,達到聽力效果檢查,也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之間相互進行評價,可以達到糾正語音錯誤、語法錯誤兩方面的目的。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我們始終應以學生的優化學習為最終原則,顯然,課堂展示是整堂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絕不能忽視,更應瑾慎待之,在本次微型課題的研究中,我深深感受到我們每個人在理念上更新的需要,在模式上改進的必要,因為教學不僅僅是一門技術,它更是一門藝術。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2

小課題研究工作就要結束了,在這大半年的時間裡,我腳踏實地的學習研究,在課程上我立足課堂,大膽嘗試。我收穫過、困惑過、欣喜過、苦惱過……這次小課題的研究和實踐,讓我受益匪淺,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一、瞭解了小課題是什麼?

所謂小課題,指的是教師以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具體問題為研究物件,以問題的解決為研究目標的課題。小課題研究屬於校本教研的範疇,研究的目的是解決教師個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困惑,並總結經驗。

小課題的特點是小、近、實、真。小就是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以小見大;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不好高騖遠;實就是實實在在的關注;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討論、真實踐。

小課題研究既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也是一種特殊的學習活動。它有利於解決實際問題,有利於積累研究經驗,有助於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二、自己變得勤勉了

以前自己在教學中很隨意,對學生的心裡、行為不探索,現在由於要研究,要自己動腦,自己動手,把自己的所作所想、學生的進步隨時記錄下來,並能採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對學生嚴謹施教。改掉了以前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的工作態度,通過學習實踐使自己變得更充實了。現在我一有時間就把這一天當中的教學回憶一番,把值得當成經驗為自己保留的及時記錄下來,把需要改進的問題列出來,通過查閱資料等及時改進,使自己業務水平每天改變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

三、自己的個人能力、素質各方面都有提高

小課題研究的目的是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具體問題,小課題的研究首先要發現和提出問題,再學習理論,查詢資料,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結合實際和實踐,得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這時我就必須要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做過的事情,要隨時注意記錄、反思和總結,同時我還結合自己的興趣,對自己教學經驗進行系統梳理和理性分析,發現自己的教育教學的亮點、成功之處,並且取他人之長出,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促進個性化發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這對自己的個人能力是一次極大的提升,教學理念也有提升,也開闊了眼界,站的角度也會更高,對教學活動有很大幫助。

四、學生學習能力得到培養

通過這次課題研究,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樂於主動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文章書籍,同時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讀書方法。這次課題研究,將讀與寫緊密地結合地一起,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摘抄好詞佳句,在文中做批註,寫出自己的感悟見解,哪怕是一句話都行,只要認真了,用心了就行。在學生讀通讀透,有所感悟和體會的基礎上,寫出自己的感悟,為“寫”做了進一步的訓練,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激勵、通過情境創設、通過美文品讀、通過活動開展等手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找到讓學生易於接受和樂於接受的自主的去閱讀。通過閱讀開闊了學生視野,拓寬了學生的思路,為學生把讀應用到寫作中打好了基礎。

通過這個活動,老師積極探索、學習研究,對老師的個人教學能力、教師素養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學理念也開始滲透,開闊了眼界。當然,人要活到老學到老,讓自己的知識得到更新,思維變得敏銳,生活變得充實。我們付出辛勤的汗水,收穫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成績,還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學習態度,我們得到的很多很多……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3

通過參加這次小課題研究培訓,學習了到底什麼是小課題,如可開展小課題的研究等,結合自身實際,體會頗多。

一、瞭解到中國小教師課題研究的現狀不容樂觀

有人說,教育教學研究就是建構更為合理的教育意義和活動方式的過程(柳夕浪)。它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應然選擇,是深化課程改革的必要條件,還是改善教師生活的重要途徑。然而,在現實的中國小校裡面,教師們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覺得科研很神祕,覺得科研離自己很遠,覺得做不做科研沒有什麼關係,等等。具體說來,中國小教師科研或者說課題研究有如下幾種令人堪憂的現狀:

現狀一:重申報,輕研究。很多教師很重視申報課題,但不重視研究,甚至沒有研究,只是掛個名而已,沒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兩頭”沒“中間”(只有申報與結題),沒有研究過程,結題的時候只是“匆忙間”整一篇文章;有的則是“有頭無尾”,不了了之。所以,很多教師從來就沒有真正體驗過自己策劃、設計、查閱文獻、收集資料、調查訪談、歸納探究、交流分享及結題展示等課題研究過程帶來的快樂。究其原因,有的是因為他們申報課題原本就不是為了研究,只是為了職稱評審或者應付任務,而非為了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有的是因為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課題研究。

現狀二:課題又大又空。教師課題“假、大、空”的現象比較嚴重,與教師自己的工作實際聯絡不緊密,或者根本就沒有什麼聯絡,尤其缺乏對教育教學細小環節的研究;課題往往也是“拿來主義”,而不是自己的“問題”,其結果只能是“無病呻吟”,毫無意義。

現狀三:缺乏課題研究的動力。有些教師缺乏問題意識,沒有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緊迫感;有些教師出現“職業倦怠”,缺乏專業發展的積極性,缺乏課題研究的內驅力;有些教師則缺乏課題研究的興趣,沒有嘗過科研能夠改進教學、發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質量的甜頭;還有些教師則缺乏與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願望和胸懷。

現狀四:很多教師沒有機會做課題研究。這一點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由於過分強調統一“規劃”課題,過分強調“集體”研究,所以,課題研究變成只是少數人的事情,變成學校領導和部分骨幹的“專利”。於是,一部分人始終擁有著話語的“霸權”,而更多的人則長期“被壓迫”著、被“邊緣化”。事實上,個別化的課題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參與的,才是深刻的、有實效的和可行的。

現狀五:課題研究要求過高。由於過分強調理論提升,過分強調課題研究過程的科學、規範,很多教師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適時的、有力的指導,所以對課題研究常常有一種“自我無力感”,覺得課題研究有點“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現狀六:課題研究的時效低。前面幾種情況必然會導致一種結果,那就是課題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時轉化為“教育生產力”,課題研究不能實時、有效地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沒有發展到能引起自我轉變的層次,這往往會帶來一種“惡性迴圈”。

簡而言之,現在的中國小教師課題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難、遠”。那麼,我們應該從事什麼樣的課題研究呢?

但首先要明確到底什麼是“小課題研究”呢?

二、學習了什麼是小課題研究,如何選題及如何開展小課題研究

1、小課題的定義

小課題研究是校本科研的一種形式,指的是以中國小一線教育工作者為主體、以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具體問題為研究物件、以問題的解決為研究目標的課題研究。

小課題研究是教師基於職場實際,以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具體問題為任務,對自身的工作進行自我觀察、內省、反思、探究與行為跟進的一種研究方式。

我們給它這樣定義:作為教育活動“當事人”、“實踐者”的教師,自覺針對自身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某些問題、話題,進行持久關注,不斷反思追問,積極進行改進實踐的研究性教育行為。

通俗地說,是以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課題,運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師個人或不多的幾個人合作,在不長的時間內共同研究,取得結果,其研究結果直接被應用於參與研究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去,並取得實效的教育科學研究。

有專家認為這類課題無須審批立項,是教師自發進行、自我負責的“常態化”研究行為。它提倡一種“教學即研究,教師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長”的理念。

確實,“小課題”從本質來說是一種個人研究行為,由教師個人承擔,研究主體同時也是責任主體,也是利益主體。

2、小課題的特點

一是問題小,研究微觀問題。教育問題、教學問題和學生髮展問題;

二是過程活,過程週期短且靈活。

三是成果多,成果形式多樣。

3、如何選題

瞭解了“小課題”的特點,該怎樣選題呢?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小課題研究”的課題是來源於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是從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困難轉化而來的。首先教師要善於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在教育、教學中有問題意識。例如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有的學生學習差,有的型別的題就是不會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他為什麼不會做?為什麼不理解?有了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作為一個課題去研究,這就形成了一個教師個人課題,這個課題的研究結果可以立即用於在教學中去改變這些學生的學習狀態。這個課題不大,研究的物件就是那幾個學生,通過調查會很快獲得結果,再對結果進行分析就會找到差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把這些辦法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就會收到成效。研究的時間短,研究結果會很快在實踐中應用,這就是“小課題研究”。教師要學會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發現問題,要有問題意識,並且要能把問題轉化為可以研究的課題。

當然在具體操作時,還要注意下列要求:

①課題的選擇應具體、實在,研究範圍宜小一些,適合教師個人(或同備課組的兩到三人)開展研究。②加強選題對教育教學實踐指導的針對性,選擇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解決又力所能及的問題進行研究。

③充分考慮選題的主客觀條件,注意選擇自己有較多經驗積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問題進行研究。

④課題名稱的表述準確,注意使用科學概念和規範用語,不要使用誇張等修辭手法。

⑤課題選題要有創新意識,突出具體研究內容的特點,可以是將一種理論、一個觀點應用到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可以借鑑他人的成果,結合自己的教學加以改進;也可以運用新的方法、新的視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途徑。

4、小課題研究的過程

(1)問題階段要明確發現“有哪些實踐問題需要解決”;

(2)設計階段要回答“應該怎樣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即提出解決方案,明確採取什麼行動措施將得到什麼效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行動階段要保證“是否按解決方案採取了有效的行動措施”;採用措施去解決問題)

(4)評價階段要分析總結“所採取的行動措施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解決問題的情形及還有什麼問題”等。然後,根據評價的結果開展下一步研究。

5、注重在研究過程中積累資料:

每一個環節和步驟都要積累相關的過程材料,通過方案、計劃、總結、教育敘事、案例、課例、研究日誌、學習筆記、資料摘記、隨筆和相關學生作品等多種形式翔實地記錄研究過程。這些記錄過程的資料也是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的依據和展現課題成果的主要內容。

6、如何通過研究日誌積累資料

研究日誌是研究者圍繞著研究問題或針對某個主題對所發生的'事件(行)與思考(思)進行的定期記

錄。

研究日誌一般要定期進行(如每天的某個時間),但為了防止遺忘,可以及時地寫下備忘錄。?研究日誌的內容可分為描述性記錄和解釋性記錄兩個方面

描述性記錄包括對研究活動的說明,教育事件的描述等。描述性記錄要注重精確性和關注細節

7、解釋性記錄

解釋性記錄指的是個人的感受、解釋、思考、推測、對事件的解說、對研究問題的反思等。?解釋性記錄不能單獨構成研究日誌,它要依附於事件的發生與發展。

解釋性記錄的內容可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你對事件原因的看法,

第二個方面是你對你的行動及其結果的分析,

第三個是對下一步怎樣做的想法。

上述方面也就是教育敘事中反思的內容

8、常用研究方法:

主要採取行動研究的方式,同時,選擇案例研究、個案研究、調查研究、敘事研究、文獻研究等適合教師開展的方法開展研究。由於所取樣本小,其結果一般不用數量統計處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較。

這裡有一個問題想提醒老師們注意一下,就是小課題研究過程中要不要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教師在進行小課題研究中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種學習可以提高我們的認識水平,幫助我們能在理論的高度分析研究的結果,使我們的認識更加深入,這樣我們在應用研究結果時會更切合實際,收到更好的成效。同時在研究中也要學習一些教育科研方法,並在自己的研究中去應用。特別是一些調查的方式、方法,例如,怎樣編制問卷,怎樣與學生談話和通過談話達到對學生的瞭解,在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技巧的,弄不好了解的情況就會不真實,這樣一來,研究得出的結果就不會真實,研究就沒有意義了。

9、小課題的研究結果的陳述方式:

(小)課題研究的成果表現形式

中國小課題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學生和教師的成長和發展,這個成果可以用多種形式來表述,如課

題研究報告、教育敘事、教育案例、教學課例以及學生和教師的作品和反映研究過程的各種資料。(見《關於小課題研究的幾個問題》)

要注重中國小教育科研課題成果表現形式的特殊性。《長春市“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集》採取了由“課題的提出與界定”、“研究過程與實施策略”、“研究成效”三部分構成的課題研究報告的形式,這並沒有充分展示出這些課題成果的全貌,可以通過附錄等形式來展示。

可以是報告式,也可以是敘事式。

報告式的研究結果就是研究報告。它包括以下幾個內容:題目;研究目的;研究物件(樣本選取);研究過程(簡述);研究結果的分析;結果在教育、教學實際中應用的情況介紹。

敘事式的研究結果有兩種,一種是敘事研究,另一種是個案研究。它們都是敘述式的,其主要結構如下:

題目——題目要簡潔,要點明主題;

引子——說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說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說明事件的經過或調查瞭解的結果;

結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改進和應用。

三、反思自身存在問題及改進方向

從這次培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課題存在的大量問題,主要表現在:

1.課題的選題可行性有些欠缺,周局長和謝老師講到選題不要求大,只求能真真正正的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就行,研究的切入點要小,從小問題入手,研究過程要真實。

2.研究方法不夠具體。就目前而言,我僅用了個案法,沒有充分利用各種研究方法,特別是直觀、形象的問卷調查法和圖表法彙總等。

3.閱讀的書籍不多不廣。課題研究要看很多理論知識或資料,特別是在課題選題之前,這是必不可少的。

4.反思不夠。遇到問題要及時不斷地進行反思。在研究過程中忠實記錄下自己的做法。

對於這次課題培訓,我感慨萬分,真是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聽了講解才知道自己的浮淺。我要借這次培訓的機會,提高自己進行課題研究的能力,重新審視自己的課題,使自己成為一名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師。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4

如何做課題,這是困擾了我這個教師非常久的問題,離開大學校園已經比較久遠,而且在大學殿堂也真的沒有接觸和了觸過如何做小課題。當今教育的發展又要求一線的教師能做、會做課題研究。這就要求我們這些教師要自學成才,自我我修練,這對我還真是有點難度啊。

當前教育科研存在的問題

據瞭解很多課題就是匆匆開題、迅速結題,沒有過程。學校有課題,教師也有課題,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都忙於事務,忙於應付,末了寫一個報告什麼的算是課題的小結或者成果,這種只注重形式,忽視過程的研究對老師的幫助是意義不大。

做課題研究要選好課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為可能。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象力。

那麼課題從哪裡來?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新意——物件新、視角新科學性原則:可行性、應用價值。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

選題要注意哪些事項呢?首先要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同時不要貪大求全。如國小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國小生學習數學概念思維特點的研究,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另外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舉手發言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不喜歡舉手發言?”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裡因素地影響?等等。要多思考,多積累。

做課題還要做好方案

一個詳盡的課題方案,是課題研究成功的保障,課題方案制定好了,課題也就做好了一半。設計方案的基本框架是:課題名稱、問題的提出、研究的依據和研究假設、研究的內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物件、研究步驟、研究保障、成果預測、課題組的組成及分工、經費預算、資料附錄等。

課題的階段要求

準備階段包括:理論準備、方案設計和課題論證。實踐階段包括:

1、根據課題研究的內容、策略進行紮實的實踐。

2、記錄、收集實驗的原始材料。

3、發揮團隊作用,群策群力。總結階段包括:整理資料,總結研究實驗情況,對相關資料做理性分析,做好結題準備,以及撰寫科研報告、研究論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另外,做課題還要儘可能得到教研員、科研專家等專業人員的指點,使研究的課題更具有嚴密性、科學性。

《教師怎樣做小課題研究》這本書內容豐富,條理清晰,語言通俗,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通過閱讀《教師怎樣做小課題研究》這本書,讓我對課題研究有進一步的瞭解,我以後研究課題的道路將會更清晰。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5

忙忙碌碌半年的小課題研究工作就要結束了,在這段的時間裡我們收穫過、困惑過、欣喜過、苦惱過……。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所有課題組老師在成績面前相互鼓勵,在挫折面前從不氣餒,半年的研究和實踐,使我們得到了很多。

首先,我們堅持教學就是從實際出發,根據知識的系統性原則,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使教學按知識系統進行,真正達到高效課堂的要求的主題教學。是從更為寬泛、更為廣闊的角度來重新審視與定位教學。腳踏實地的學習研究,真正的貫徹單元主題教學理論。在教學中我們可以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在研究課標、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改變以往備課時只著眼於某一節課的思維模式,而從組織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的整體設計,從而將某一節課的準備納入教學的序列之中,從整體上構思學習主題的教與學,以主題為主線來進行教學設計。在課程上我們大膽嘗試,立足課堂。

其次,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依據新教材主題教學的特點及教育教學因素進行主題單元教學設計,既符合新課程的創新理念,又適應了學生的學習規律,既可以突出重點和主幹知識,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又可以提高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效率,符合新課程理念和教育教學的新趨勢。從教學實踐上看,學生有一種全新的感覺,他們投入很大的興趣和老師一起進入探討,並且改變了以往教學中上課不用聽看書則可以的不良學習品質,真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另外,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還驚奇的發現,學生對主題的整合興趣非常大,他們主動進行總結,歸類,將知識縱向聯絡,達到了時序性。同時也體現了新課改的理論。

通過這個活動,課題組的老師教學態度和風貌也發生了改變,大家積極探索、學習研究,是教師的團隊意識空前加強,聽課、評課共同進步。對老師的個人教學能力、教師素養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學理念也開始滲透,開闊了眼界,。學生對歷史課也表示出了重視了,教學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新意不斷。雖說以前的教學活動中也有類似的環節,可是沒有做系統的收集和研究,因而沒有這樣強烈感悟。當然,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們付出辛勤的汗水,收穫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成績,還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學習態度,我們得到的很多很多……。

最後,我們要感謝研究室,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以及學校所給予我們的幫助和支援,還要感謝指導老師的指點,謝謝!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6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高度自覺的、主動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學習方式,往往它成為一個人學習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一個人成長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學生智力發展的橋樑,也是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廣泛存在於學習的所有內容中,體現在學習過程裡。例如課前預習、專心聽講、積極發言、獨立認真作業,自覺檢查訂正的習慣等都屬於學習習慣。近年來,隨著農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少年兒童的身體發育水平已有明顯提高,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豐富和社會資訊來源也大大促進了少年兒童的智力發育。但與此同時,在農村少年兒童中卻普遍養成了一些不良學習習慣,如作業馬虎,拖拉,上課開小差等,而且農村家長的素質普遍不夠高,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重視,沒有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如果任其發展,必然影響學生日後的健康成長。因此,在農村國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

我們要通過課題的研究使師生在教與學中自覺地意識到:通過研究能總結出適合農村國小生的有效地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為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創造條件,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聽了李主任的講座之後,我對小課題研究有了新的認識。小課題研究有以下步驟:

一、課題的提出

二、研究目標

(1)通過課題研究努力使學生養成課堂教學中的聽、說、審、檢、作業書寫、預習、複習良好的的習慣。善於思考問題的習慣的培養。讓學生養成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和善於提出問題,質疑問難,科學思維,勤于思考的習慣。自信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獨立鑽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習慣,善於多角度思考問題習慣和聯想探索、假設習慣的培養,體現個性發展。

(2)通過研究能總結出適合農村國小生的有效地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為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創造條件,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三、研究重點

1、一二年級教師負責低年級段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的研究;

2、三四年級教師負責中年級段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的研究;

3、五六年級教師負責高年級段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過程、方法:

研究方法運用調查問卷法、文獻資料法、個案研究法、行動跟蹤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各研究人員結合本班實際特定相應的研究計劃。

調查問卷法:運用調查問卷瞭解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為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材料。

文獻資料法:組織課題組人員學習相關教學的理論,特別是關於語文教學資源、相關指導方法的論述和觀點,以及相關的研究成果,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及其它教學教育理論,提高課題研究組成員的理論水平。

行動研究法:此研究法將跟蹤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通過教師在真實的教學中解決作業習慣、朗讀習慣、寫日記習慣、收集好詞佳句的習慣等問題的研究,提高國小生的良好的語文習慣。課題組將不斷地研究、實踐、反思、調整、充實,力求以清楚的資料、科學的論證,提供事實性材料,評定前階段工作,啟動下階段工作。在這過程中,教師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討解決的方法,是行動研究的重要途徑。

個案研究法:對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個案分析、分類研究,跟蹤調查評價,收集整理個案研究材料。通過對特定案例的分析,改進研究方法,歸納出研究所取得的成績。

經驗總結法:通過階段性總結,及時肯定實驗成果,修正實驗方案,總結出實驗的主要經驗,及時推廣運用。

五、預期形成的成果:

1、形成教師隨筆集,教學反思記錄冊。

2、學生相應的作品集,文字材料,光碟記錄等。

3、提交調查報告和研究報告。

4.發表成果,推廣實驗研究經驗。

六、實施措施及步驟

課題研究時間:

第一階段:

(1)籌備課題組,制定主課題,構建子課題,明確子課題的負責人。

(2)各子課題負責人制定本子課題的課題方案,明確最終所要達到的目標,並設計最後的成果展示形式。

(3)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對課題進行論證,進一步修正、補充、完善。

(4)舉行開題會。

(5)通過問卷對我校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現狀調查摸底,對研究物件進行前測。

第二階段:每學期制定課題工作計劃。

(1)按課題方案進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探索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

(2)課題組研究人員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做有心人,善於捕捉課題實施過程中的各類有價值的資訊,及時記錄、存檔,小組定期檢查和交流。

(3)組織課題組成員理論學習,學習課改精神,做好學習筆記和學習心得。

(4)通過座談、測試、觀察等方式,定期瞭解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的進展情況。

(5)對研究過程中獲得的資料、資料、進行分析、彙總,撰寫課題中期研究報告,並通過課堂教學觀摩及論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6)邀請專家進行檢查、指導,根據課題進展情況相應調整課題研究方案。

(7)每學期教師撰寫與課題相關的研究心得、論文、案例。

(8)通過階段性總結,發現問題,調整研究方案,進一步探索,積累資料。

(9)及時把課題研究動態、過程上傳到寧夏教研網上。

第三階段:

(1)總結研究執行情況,做好結題工作,對實施操作過程中積累的資料進行彙總、分類,做好資料的補充、完善工作。

(2)寫出課題論文,彙編論文集,優秀教案集,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撰寫課題結題報告,邀請有關專家、領導對課題進行評審鑑定。

(4)觀摩活動。

七、課題研究人員安排。

總之,開展小課題研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它與新課程同生共長。我們相信,小課題研究一定會成為國小語文教學的一大亮點,一定會豐富國小語文教學的內涵,為國小語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7

小課題研究是我們學校最給力的活動之一,我非常喜歡它,因為它總是會讓我有很多發現和收穫。今年寒假,我又興奮地開始了我的小課題研究之旅。

開展研究之前,選擇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很重要,這個問題就是一種“好奇”的感覺。今年,什麼引起了我的研究興趣呢?我們全家人都喜歡吃大蒜,特別是吃麵條或餃子的時候有它做伴,那真是天下的美味。儘管大蒜的味道有些“粗魯”,而它的好處卻被科學家們屢屢發現。蒜苗是大蒜幼苗發育到一定時期的青苗,它具有蒜的香辣味,是爸爸的最愛。我想今年假期爸爸若是能吃上一次我自己親手種的蒜苗,那該是多麼開心的一件事情啊!正當我準備在花園裡培土種大蒜的時候,媽媽說,聽說大蒜在沒有土壤的環境下也可以長出又綠又嫩的蒜苗。我說,這怎麼可能,任何植物都需要在土壤中吸取養料啊?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在媽媽的幫助下,我查閱有關大蒜生長過程的資料,瞭解到,蒜苗的生長週期比較短,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有合適的溫度(10-15攝氏度)、光照、水分還有土壤的養分。

為了求證“蒜苗無土生長”這個有趣的問題,我選擇“蒜苗的生長過程”作為我小課題研究題目,通過親自實驗,觀察發現蒜苗的生長規律;親自驗證大蒜是否在無土環境下也可以生長出嫩綠的蒜苗。

水栽大蒜時,我通過用牙籤穿連的方法把大蒜固定下來,這樣它們就不會東倒西歪了。種植過程中,我每天都換水,但水不能太多,沒過大蒜即可,否則大蒜就會腐爛。每隔三天,我就仔細觀察蒜苗的成長情況,記錄下它的苗高和根長,並畫出圖表發現規律。我的實驗進行了二十一天,蒜苗長出40釐米的綠苗,根長約3.5釐米,實驗成功!爸爸開心地吃上了我的“愛心蒜苗”。

通過實驗我發現:水可以給蒜苗營養,光照和溫度對蒜苗的生長也很重要,因為蒜體本身就存有養料,所以只要溫度適當,加上水分、空氣、陽光,沒有土蒜苗照樣能生長。通過親自實驗與觀察,這次小課題研究又給我帶來很多驚喜與收穫。它滿足了我的好奇心,不僅讓我驗證了資料上獲得的知識,也發現了新知識。我收穫了蒜苗、收穫了資料,收穫了方法、收穫了進行科學研究的態度……

與此同時,這次研究還我發現,只要有水,生命照樣可以生長!那麼,讓我們珍愛生命,節約用水,關愛我們最美麗的地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