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學本課堂培訓心得體會

才智咖 人氣:1.82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學本課堂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學本課堂培訓心得體會

教師學本課堂培訓心得體會1

現在我們的教學倡導“學本課堂”,即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高度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著力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並以此為根本展開教學活動。“學本課堂”主體是學生,核心是學習,標準是會學。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同時更要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求真”的精神。如《河流對土地的作用》一課中,探究的核心問題就兩個。一個是“如果河流從崎嶇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勢平緩的地方,河水攜帶的泥沙會怎樣呢?”另一個是“當河流形成時,什麼地方的流速大,什麼地方的流速小?什麼地方會發生侵蝕,什麼地方會發生沉積?”要弄清這兩個問題,老師要是講是講不出來的,即使說出來,也是無效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親歷實驗探究。所以郭老師在處理這個環節中,分這幾個步驟教師指導——分工合作——討論交流,尊重事實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現象,並用文字和不同的符號記錄結果。

以學生學習為本的學本課堂,無疑是孩子們喜歡的,面對所學的知識,面對小組合作學習,同學們紛紛表示出“我喜歡”,老師角色的轉變,讓老師從主講身份,轉變為傾聽者,變為學生小組學習的合作指導夥伴。並且真正走下了講臺,來到了學生中間,課堂學習氣氛輕鬆自在。

學本課堂,是指以學習者學習為本的課堂。在學本課堂中,沒有純粹的教師,教師身份將發生本質性變化,教師是大同學。教師和學生協同合作,共同圍繞著核心問題開展自主性的探究學習,在單位時間內解決問題,實現學習目標,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學習活動。

如《降水的降水量》一課中,老師對教材的處理、師生角色的轉變體現了學本課堂的理念,使整個過程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學得有味道。

老師教學引導學生討論,怎樣製作雨量器。假如讓你來設計一個測量雨量的工具,怎樣設計比較簡單、科學?教師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做出了要求。學生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選擇一個上下一樣粗細的透明杯子,在瓶上畫刻度,雨下多少就可以量出來了。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發揮了學生創造性和獨特思維的個性。

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創設機會,讓大家自主設計、表達、修改、完善。創造性地教,充分發揮了探究主體的創造性和想象力,使得這一環節成為亮點。真正的努力實現“以學為本,以學定教;以教導學,以學促學;還教於學,共同成長”的課堂變革目標。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是學本課堂教學的關注點,在一節科學課中,學生才是佔主體地位的,倡導學本課堂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對於教師來說,要想讓學生主動學習,必須營造一個輕鬆、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敢講想講也能講,在這種氛圍裡,我們的學生才能逐步走近科學走進科學,成為研究科學的“行家裡手”。例如,李婷婷老師的課堂利用了謎語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認識地形圖環節編成兒歌,而且出示在大螢幕上並運用相對應的顏色的文字,直觀、形象、好記,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課堂上強化學生的質疑,加強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及時給予評價,並適時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勇於提出問題,並且提出有價值的疑問,真正把學習主動權交給了孩子,真正讓課堂屬於學生。

學本課堂,顧名思義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關注點,努力實現“以學為本,以學定教;以教導學,以學促學;還教於學,共同成長”的課堂變革目標。

在師生關係方面,有別於教本課堂,師生關係不是上對下的長幼關係、授受關係,而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平等、人文和諧的發展關係。師生為了共同的目標而相互合作,相互幫助,追求的是一種真學習。在教學關係方面,師生之間不是那種傳授和告知關係,而是合作學習,共同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的關係。師生共同建立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建立人文、自由、開放、多元、燦爛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實現真實、自由、自主的陽光學習。通過學本課堂學習,最終目的是讓每位學習者生命得到精彩綻放。

在日常教學中落實“改變一點點,一點點的改變”的思想。如,改變備課方式、編寫校本化作業本、開展有效輔導與訓練活動等。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地位和角色。要從“主演”變為“導演”,從“教學生”轉向“教學生學”,從知識的傳授者轉向學生學習組織者、引導者。提高研究學生、課程標準、教材、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能力。從關注教學生到關注教學生學,要求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教學逐步走向民主,注重為學生創設一種自主學習、自主體驗、和諧的環境。

疑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學習願望的動力源泉。設疑、質疑、解疑,是讓學生實現發展、達成目標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的主軸。在“學案導學”中,我們將學習目標轉換為一個個具體生動的.問題,適時地把學生置於“問題”的環境中,激發學生對問題的興趣,生成懸念,以產生解決問題的願望,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能圍繞問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學生爭論問題時,對學生意見的正誤,教師不要急於表態,而應以高度的耐心和警覺,隨時捕捉學生創新的思維火花,並使其“燃燒”起來。對討論中的不同意見要給予保護,尤其是那些具有建設性,獨出心裁與眾不同的意見,要及時地給予評價和激勵,要讓“疑”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讓“疑”成為“學案導學”的主軸。

總之,與以往的課堂相比,要強化學生的質疑,加強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及時給予評價,對學生的疑問進行刪選,並適時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勇於提出問題,並且提出有價值的疑問,真正讓課堂屬於學生。

教師學本課堂培訓心得體會2

20xx年4月11日至4月14日,本人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前往四川的培訓小組。在為期四天的培訓中,無論是聆聽龔雄飛院長的以“學本式”課堂為主題的專題報告,還是去參觀以“創造教育”為辦學特色的重慶巴蜀國小,或者是參觀“課程整合”改革進行的比較徹底的重慶謝家灣國小等相關內容。我都感觸頗深,不得不說是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粗略地談談我的收穫。

如果說去年的廣州“升本教育”之行,讓我樹立了時時刻刻“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並注意在平時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少教多學“、”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課堂模式。那麼,在本次的四川“學本教育”之行後,我進一步明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並知道關注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容易出錯的許多具體細節問題。比如教師應該如何設定需要課堂問題,如何去判定這個問題是否需要小組合作。以及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如何讓每個小組成員都發揮個體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以及通過小組合作,如何保證不同基礎的學生全部學會。

由此,結合本人教學中相關問題,引出以下思考:

一、備課時,避免把“學案”備成“同步練習題“模式。

龔雄飛院長說,我們教師平時上公開課前,總是有種誤區,也往往會下發三樣東西:教案、學案、同步習題。他建議“教案“之說法應該消失,我們教師只是需要備一份”教學設計“。備課的關鍵是,我們要備學生怎麼學,即把學生怎麼去學每項內容的學習方法都背出來。比如,我們呈現一個數字問題,讓每組學生找到不同的解題思路。如果教師沒有明確規定,那麼基本上是每組的每位學生彙報下自己的方法結束。但是,如果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出細節,有明確指令,比如讓小組長主持,詢問三個問題:”每個人說說你們怎麼找出來的?”、”我們小組的共同意見是。”、”還有什麼不明白的?”通過這三個問題,每組的每個學生不僅學會了別人的方法,並且會將自己的方法和別人的做出對比,達到意見整合,形成共同觀點。由此,我將在之後的備課中,要刻意關注去備學生的學習方式。

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避免讓學生“假合作”,進行真正有效的“真合作”

第一,我們教師提的問題,設計的問題是“難度適中“的問題,它剛剛超出了個體能獨立解決的範圍,真正需要小組談論,集中解決的問題。只有這樣的問題,龔院長說才是需要以小組形式來進行的問題。平時我們存在的弊病是,為了“小組合作”的這個“形式”,我們老師進行了各種“假合作”。根本不注重問題是否有難度。龔院長還指出,尤其是那些“不需要思考,加工,只是在課本上找到資訊的”問題。我們老師還在裝模做樣的讓小組合作學習。仔細

思考,我確實在教學中也犯過這樣的錯誤,知識刻意在乎形式,忘記了合作是否具有必要性。在以後英語教學中,一定認真關注這個問題。

第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教師設計的問題,一定是教學的重點、難點,也即教學的主問題,只有這樣的問題才需要合作。平時在實際教學中,英語活動為了產生所謂學習效果和氣氛,本人確實有過這種動不動就把一個問題變成了小組合作的模式,從而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從而在練習到重點難點時,學生由於時間不足沒有充分練習和展開,以至於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我想,從這次培訓之後,我將力爭避免這種情況,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注重重點多合作,非重點少合作,或者不合作。

第三,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沒有小組長較好的主持和引導,小組上臺展示交流就無法達到應有效果。小組長該怎麼組織討論,該用什麼樣語言來引導談論尤其是重點,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能夠準確的“預設問題“,沒有教師好的預設和引導,學生就沒有”真正的生成“,也不會發現該發現的問題,無法引起小組談論。小組長的職責有兩點,其一是組織有序交流。平時我們的小組合租是讓好學生先講,其餘的補充或者聆聽。然後龔院長指出,正確做法是”弱者先講、中者補充、優者總結“。這樣讓後進生有充分學習機會。其二,組長要用教師預設過的準確語言來進行引導,以此來完成學生觀點的呈現,講解和交流互學,從而完成小組意見整合。我們平時小組上臺展示,基本都是方法的一個個羅列,小組內部的談論也只是相互羅列各自觀點,沒有講出觀點形成的過程來讓別的同學學習,也沒有把觀點或方法進行小組內整合。由此,本人清楚了以後的改進辦法:首先設定明確互學任務,小組長帶領依次發言,之後小組意見整合。最後才是上臺交流。

總之,正如龔院長在報告中提到的,真正的小組合作需要有三個過程,即分享思維、整合觀點、解答釋義。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避免把教師作為傳授者職能排在第一位。努力發揮教師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管理者職能,注意多指導,幫助,而不是滿堂灌。正確的引領需要在課前認真研究學情,備教材,備學生。備好課才能上好課,沒有好的“教師預設“,就不會有學生”較好的生成“。

三、關於課程整合,我們做為教師個體,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參觀了重慶的巴蜀國小和謝家灣國小後,我深深觸動。真的明白所謂課程整合並不是僅僅一個口號,而是我們這裡做的還不夠。我們教師從觀念到行動都沒有到位而已。謝家灣國小的課程設定是上午上文化課,下午校本課程。每天下午學生足不出校園,就可以免費學到自己的愛好,猶如進了培訓班一樣,天天快樂持續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參觀完那些教室,我在想如果本人在小時候也這樣上課,那該多開心和樂意。可是反思我們這裡,為什麼施行的困難那?我想主要是我們自身問題,我們教師素質需要通過各種途徑提高,比如每位教師除了專業課還要去帶著學生上一門特長興趣課。我們的問題是,除了專業之外,愛好特長几乎沒有,更不要說去教別人了。如果能有這樣的平臺和機會讓我麼教師自己先提高,學會培養一項興趣愛好,我想我將會非常樂意去把她交給學生,因為沒有人不樂意天天去發展堅持自己的愛好。首先有了多才多藝的老師,才會有多彩多藝的學生。

在培訓期間,看了一節“找規律“的課堂視訊,上課開始,那位教師邊拉手風琴,邊帶著學生享受音樂美好,開始我以為是音樂課,之後一會兒才發現是數學課。覺得這樣的模式真是有創意的好課堂。看來,課程整合真的需要教師開動腦際,發揮個人聰明才智,才會有好課誕生。課程整合真的不只是口號,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如果每位教師都去嘗試,那會是怎樣的美好畫面。這次的四川之行,本人受益良多,也找到了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增強了信心,爭取以後教學中努力改變自我,並將繼續鑽研教材,踐行“學本“理念,早日讓學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