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5篇

才智咖 人氣:3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5篇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

這學期,我認真的讀了吳正憲老師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策略》一書。書的內容非常貼近我們平時的教學課堂,書中用淺顯的語言告訴我們如何去挖掘教學課堂技術來提高教學執教的能力。讀過之後對於我來說收穫頗多,書中的每一種策略都能對我的課堂教學起到指導的作用,對於如何解決教學中的困惑也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印象深刻的是,在教學習題課時,我們班的課堂氣氛總是死氣沉沉,孩子們的注意力也都不集中。在我課後反思時,翻開手中的這本書,在書中我找到了答案和方法,我的習題課就是按部就班的從第一題到最後一題,從學生做到老師講,可見我的課堂沒有生趣的原因就在於教學模式過於單一。吳老師告訴我們:“對國小生來說,讓數學練習伴隨著有趣的情境出現是非常必要的”。練習的設計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要給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和交流的空間,習題課的設計也需要由淺入深、環環相扣,老師要先觀其全貌,透過數學知識看到深邃的數學方法和思想。從中我還深刻的感受到吳老師在實施有效課堂教學上最根本的一點是以生為本,“教學應該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的過程

讀完吳正憲老師的《課堂教學策略》,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力爭實現以生為本的課堂,面對課堂上學生們充滿個性的想法,做到理性面對,順其自然,不急於提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見,在捉住問題的關鍵所在時再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為有效促進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教學思考而努力我們現在的“生本課堂”,變的學生說得多,老師說的少了,學生們畢竟沒有經驗,在生生交流的過程中不能強調出重難點,這樣就難免對一些聽講習慣不好的學生造成困擾,不能較好的掌握知識。吳老師“課堂教學策略”之三“重複中突出重點”策略解決了我的困擾。吳老師說“重複學生的語言,再一次確認學生的意思,是教師控制課堂對話的兩種最明顯的策略。這可以促使學生的發言從個體認知的表達轉化為全班的共識。”書中“角的度量”一課,其中一個環節是教師讓學生用量角器測量角,並說明測量方法。在學生交流時吳老師通過插言“大家聽見了嗎?請你再重複一遍好嗎?”通過追問“又一個對齊,什麼對齊啊?”“我想問問你是怎麼看刻度線的,從哪確定內圈和外圈?”“零刻度線在哪?”“你們和他的方法一樣嗎?”“我們能不能陳述一下剛才的量角方法?”等一系列的有層次的問題,根據教學重點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重複和確認,從而使重點得到了強化。

針對這個教學片斷,下面談談我的教學方法,本學期開始我就教給了學生每天預習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也做到有備而來。,最後自己嘗試完成相應的做一做。那對於“角的度量”一課,學生們首先是自己的預習,按照書上的步驟提示,自己試著學習了量角,學會了第二天上課好當小老師講給大家聽。因為這是動手操作的內容,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都很高。第二天學生們進行交流時,因為大家都有所準備,所以演示的同學自信的講著,臺下的同學聽得都很認真,判斷和自己量角的方法是否一樣。最後又組織學生對臺上的小老師發問,和交流在量角時想提醒大家注意什麼,來不斷重複本課的重難點。本課後,我驚喜的發現學生角的度量準確率很高,比以前老師用教具在黑板上做示範好很多,我想這和學生們自己的預習是分不開的,和上課時學生們自己的講是分不開的。

最後,我覺得在對學生回答的內容上,我們不能只進行機械的對學生的回答做重複,而應該是一環緊扣一環地引導學生向較高的思維層次遞進,引導學生在“學會”過程中向“會學”邁進。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2

這周區教研室張主任就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進行了專題講座,通過張主任的講解,給我解開了不少在平時教學中的困惑,為我今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下面結合在自己的實踐經驗談談以下幾點體會:

目前從事大班教學的教師都感到教得很辛苦,學生也學得很痛苦,但預期的教學目標卻沒有達成。國小生在剛接觸英語時普遍英語,學習積極性很高,但隨著課程難度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學生逐漸不喜歡上英語課。高年級的學生的厭學情緒尢為明顯。另外,相當一部分學生雖然經歷幾學期甚至幾年的英語學習,但英語能力並無明顯提高。因此如何加強國小英語教學有效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是每一位國小英語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優化匯入,快速有效地營造英語氛圍

好的匯入能幫助學生整理已有的知識體系,並將其調整到適於接受新知識的狀態。許多教師非常重視匯入這個環節,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會用各種方法匯入新課。有效的匯入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確實為課堂增色不少。

大部分教師在匯入這個過程中都做得挺好,挺有效,但有的教師會在知識的呈現上花費很多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並且弄得很花哨,兜個大圈子再引到新知識的學習,當學生真正要開始學習時,興趣已經少了一半。因此,匯入環節是否有效能直接影響到整個課堂教學。

(二)優化課堂活動設計追求優質有效的英語課堂

“活動化教學”是國小英語教師常用一種學習方式,“以活動為中心”、“以活動促語言發展”是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特別是低段課堂教學的一個指導思想。教師們在課堂上也力求讓學生在“動”中學,在“樂”中學,因此,每位英語老師幾乎都成了活動設計專家,在公開課上,學生唱唱跳跳玩玩做做演演,還有圖片、實物和多媒體來助陣,氣氛非常活躍,場面非常熱鬧。然而,活躍和熱鬧的背後,學生到底掌握了些什麼呢?特別是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到底學到了什麼呢?筆者認為,課堂上的一切活動設計要考慮活動的目的性、高效性、層次性、趣味性以及快節奏和高密度,這樣的課堂活動才是有效的。

1、華而不實的遊戲,不要只為遊戲而遊戲。

適當的遊戲不僅可以調節課堂氣氛,還可以化解難點、重點。但有些教師在課堂上使用遊戲針對性並不強,有些過程太複雜,要用一大堆中文解釋;有些遊戲又過於簡單,圖個熱鬧,沒有真正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服務。

2、開展真實有效的調查活動

調查(do a survey)是當今英語課堂教學中比較熱門的一項活動,其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有目的的“調查”,獲取相關資訊,在活動中進一步鞏固所學語言知識,提高其初步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評價要積極、有效

教師要善於抓住評價時機,通過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課堂學習行為等進行引導,課堂上授課教師力爭讓每個學生都有體驗學習成功的機會,從而促使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例如,在一次“送教下鄉”活動中,我與當地本班的英語教師交流時,聽到他們抱怨自己所教班級的學生不僅素質低、紀律差,而且回答問題時聲音低,這種情況可能與學生害羞和懼怕學習英語的心裡有關。於是我決定採用積極性評價,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英語。在課前與學生多次接觸,並再三鼓勵學生:我們這個班是個很好的班級,同學們非常聰明可愛,相信同學們在英語學習方面的表現也一定很出色。果然,當上課時,全班學生都全神貫注地聽講,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另外還對坐得好,讀得好,聲音響亮的小組和個人進行鼓勵性評價,並加上恰到好處的體態語,抑揚頓挫的語調以及精彩的教學設計,學生們學得十分投入,教學效果極佳。

此外,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實踐,不斷探索,針對實際工作中出現問題和學生身心特點,總結規律,認真思考,不斷摸索。教師應該從教學的準備、教學的實施、教學的評價三方面入手,自始至終的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教學效益,關注教學中的可測性,同時教師還應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掌握相關的教學策略,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境作出相應的決策,獲取最大的教學效益。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3

理想的數學課堂應該是平實、高效的。理想的教學模式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從旁協助,利用一切有效教學,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合作交流、多方會話,從而達到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做了一番嘗試。它的結構程式是:預---導---練---測。

一、預——展示預習,發現問題

預習的目的在於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預習包括課前的預習及課始的預習。新課進行的前一天晚上佈置學生預習,學生可以在家利用來自家庭的一切可利用的資源,進行主動地學習,可以請教爸爸媽媽,可以查閱相關的資料。通過學習,對知識會有自己的所悟、所知、所得。在充分準備之後,第二天的講臺成了展示的舞臺,課堂勢必會呈現出豐富的課堂資源。所以說展示預習的過程也是一次很好的資源共享的過程。因此老師應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的舞臺,通過學生的展示,教師充分了解孩子們自學的狀況,掌握學生學習的現實狀態,及時發現和捕捉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適時地調整教學過程。

檢查預習的方法可以是開門見山,直接提問:“通過預習,你學

會了什麼,你能試著來完成這個題目嗎?”也可以是孕藏在複習鋪墊的內容之中,即複習內容中出現今天要學的新知識,老師不做任何的提示,注意檢視學生的完成情況。

開展預習活動,為培養和鍛鍊學生的自學能力,開闢了新途徑,提供了新機會。堅持不懈地讓學生進行預習,對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導——引導探究 解決問題

理想的數學課堂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建構的過程,是真實自然的師生互動過程,是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表現,不斷調整教學設計,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教師應本著“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服務”的理念,追求真實自然下的動態生成。

1.精心設計問題,引導思考。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給思維一個方向,給思維一個動力。一堂數學課,總要有一兩個數學問題,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教師所提供的數學問題,不能太難,否則學生望塵莫及;太容易,學生不需要動腦筋就能解決,也起不到培養思維能力的作用.教師所丟擲的問題應該是有層次性,不同學習能力程度的學生,都能夠動腦動手,以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

2.創設有效情境,啟發引導

蘇霍姆林斯基有過這樣一段精闢的論斷:“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教學中創設某種情境,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之中,將會引起兒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興趣。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聯絡的,在實際的情景下或通過多媒體創設的接近實際的情景下進行學習,可利用生動、直觀的形象有效地激發聯想,喚醒長期記憶中有關的知識、經驗和表象,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與經驗去同化當前學到的新知識。

在數學教學中,課題引入需要情境,解決問題需要情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需要情境,很多學生反映數學的單調和枯燥,實際上,只有情境創設得好,才能吸引學生積極的參與和主動的學習,使他們會體味到數學的美和趣味。

3.組織合作交流,適時點撥

學生在個人的自主學習中,總會遇到一些疑難的題目光靠自己的能力無法解決,這時把問題放到小組或班級中,依靠集體的力量、集體的智慧,通過交流、討論,既能充分闡述自己的想法,又可以傾聽別人的意見,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為更好的自主學習提供條件。教師是組織者、參與者、促進者,最重要的是認真地傾聽,適時的點撥,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材料,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從不斷提問出發,進行自主學習交流是自主學習最關鍵的一步,因此要調動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要儘量引導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三、練——優化練習,鞏固新知

要使國小生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技能,由懂到會、由生到熟、由熟到用,必須通過一定的練習。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既要注意量,更注意質,同時必須具有教學、教育、發展和反饋四大功能。所以,要有計劃、有步驟的組織練習,以提高效率、減少無效或低效勞動。

四、測——達標檢測,當堂練習

學習數學是為了讓學生 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驗生活。讓學生通過檢測和練習體驗到用自己探索出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快樂,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教師還要在檢測評估中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評價,改變了課堂以教師為主,唯教師是從的局面,學生了解了自己的學習狀況,對自己在本節課中的學習、體驗,認真地總結、反思,注意學習同學的優點,正確看待同學的不足,不斷完善自我。這也是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

總之,以上四個環節的優勢在於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使學生具有充分的動力,主動學習,從而取得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學生學習的主戰場在課堂,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只有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習需要,學生才能真正去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自主學習,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我們的課堂才真正成為理想的課堂。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4

20xx年11月2-3號,我有幸參加了縣教研室組織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研討會,20xx一天半的時間先後聆聽了8位優秀教師的優質課和於科長的精彩點評,讓我頗多,受益匪感悟淺,每節課都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尤其是第一天下午呂建老師執教的第一節《用數對確定位置》,教師表現出來的樸實讓我看到了這是一節非常有深度的課,來自莒南的李芳老師把探索《圓的周長》的探究環節處理的恰到好處,還有第二天來自臨沂九小的王曉豔老師,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沉著,機智,對學生的鼓勵性語言,我想給聽課的每位教師留下的不僅是佩服,我想更多得還是反思,下面,我就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重視課前交流。

每位教師都非常重視與學生進行課前交流,通過課前交流拉近師生關係,有的利用課前交流為學生學習新知創設埋伏,激發學生積極探究新知。如呂建老師課前告訴學生特別喜歡大家,給大家拍張照片。學生自然很高興,拉近了師生距離,同時又為教學創設了很貼近學生的教學素材。郯城中心國小的樑老師課前與學生的交流是:說相反的這個小遊戲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在一種積極地氛圍內實話實說,共同點擊雙休日。

二、打破課堂常規。

每位教師都勇於創新,將學生完全放開,去允許學生出錯誤,不怕學生出錯誤,並能在學生出錯誤時及時引導,重視了課堂中生成的資源,我想這點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反思,如呂建老師在執教的過程中學生出現了一個x的平方,這足以說明課堂中重視了生成的資源。

三、教師巧用教育機智。

在每節的課堂教學中,發現每位教師都能夠及時的捕捉課堂中生成的資源,靈活,機智的處理課堂中的突發事件。通過一步一步的引導,耐心的等待和傾聽學生的發言,最後達到師生情感的共鳴。例如,臨沂九小的王曉豔老師在出示表格後,你覺得王老師派誰參賽最合適呢?學生在說6,7,8選哪個數時,教師通過引導如果你是徐洋用6表示他的水平,你會怎麼說呢?教師靈活機智的處理引導學生。

四、數學教學生活化。

數學課教學必須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明確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最終為生活服務。因此,在教學中無論是對新知識的引入或鞏固都要注意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中上課教師們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教學情境。臨沂商城學校的張學鋒老師,通過摸獎的視訊,讓學生體會到中獎的可能性很小,從而引出課題。呂建老師的從自己正在上課的座次上,找某個學生所在的位置等等,這些都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生活中,現實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五、探究活動充分。

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數學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在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例如,呂建老師在讓學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時,讓每個學生盡情用自己的方法描述所在位置,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每個人描述的方法和順序不一樣,所以不能使人明確同一事物的準確位置,在此基礎上明確什麼是列,什麼是行,再從具體的列和行中確定描述位置。李芳教師在探究圓的周長和直徑關係時,先是大於直徑的2倍後來是比直徑的四倍小,在這樣的範圍中接著通過圓的六等分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白是3倍多,由對探究知識的必要性,到經歷知識產生的過程,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了探究知識的方法。

六、合作學習紮實有效。

合作學習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條捷徑,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再造過程,從而獲得了成功感,獲得了學習數學的樂趣。每一節課都非常重視學生間的合作學習,教師們把合作學習都放在知識的難點和疑點上,在學生解決有困難時採取,好多老師在有難度的問題處理中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再通過合作互相交流意見,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達一些不成熟的見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確,以個人優勢的發揮來促成整體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學習中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也是很多老師的突出特點,讓學生充分發揮個性觀點;老師有充足的耐心,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引導。

總之,這次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對於課堂教學有了更強的危機感和緊迫感。今後應對比優質課,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抓住機會,不斷地學習新知,不滿足於墨守成規,提高自身的素質,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5

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仍是基本途徑。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能動作用統一起來,實現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

傳統的教學過份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常常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在課堂上處於被動地位,很難主動地學習、思考,久而久之學生的主動性受到壓抑,進而影響學生智慧的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如一些教師在例題教學中,將審題分析與例題解答等一一“包辦”,如此的教學使學生接受的資訊過於繁雜,且學生往往以聽為主,參與教學活動的感官單一,易於疲勞,致使學生很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例題美術教學,應突出關鍵,作為教師,要教給學生觀察事物,描述特徵、體驗生活的方法和群體合作、積極參與的能力,要使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手、腦、耳、眼、口交替使用。這樣,有利於消除學生上課疲勞,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

下面談談個人在教學中對”互動”教學的幾點認識與體會。

一、根據不同的教學物件選擇互動方式

從學校開展的“互助互動”過程中,不同年級的學生的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實施“互助互動”必須根據不同年級的實際進行。

⒈低年級—引導互動

低年級的功課是基礎教學之基礎,教學生畫畫、寫字都得從一筆一畫開始,學生表達一句比較完整的話都有困難。不可能讓學生對一幅畫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低年級的美術課選擇一些活潑的方式啟發學生,以提高學習興趣。再說學生在一年級就開始出現“差生”、“好生”,讓“好”幫“差”進行互助互動,這樣會形成定勢,會讓一個智力開發晚或不善言詞的孩子承擔“差生”的“壓力”。因此,我覺得低年級實施的“互助互動”在選擇的方式上要慎重,教師正確的指導思想非常重要。首先不能分出“好生”和“差生”;其次在選擇的內容上要適合低年級學生。我在組織低年級學生互助互動時,小組成員有明確的分工,每位學生在小組中都有一定的角色,讓每位學生覺得自己在小組中是不可缺少的,小組的組長也要輪流替換。在內容上一般選擇容易讓學生展開討論、發表見解,並具有一定深度的並列式內容。如小組集體創作《走進大自然》,“你看到過哪些美麗的花,它們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呢?比一比哪一小組看到的多,畫得多。”這些問題學生基本能回答。但由於學生年齡小,他們對形、色、名,並不能完全統一,組織互助互動,小組成員可以把一種花的不同形、色說完整。而且有的會說不會畫,有的會畫不會說,通過互助合作,學生可以把問題解決得更好,從而讓學生共同進步。

⒉中年級—啟發互動

中年級的`學生對事物具有一定的評判能力,但比低年級學生好動;回答問題思路雖廣,但不善於抓住重點,容易走題。低年級學生的自控力主要來自外界(教師),一般能圍繞教師提出的總是去思考,而中年級學生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獨立性增強,受外界控制力減小,什麼問題都問,哪條思路都有。因此中年級美術課要善於利用學生這一個性特點,有目的地抓住教學重點展開討論,從而在合作的過程中學得更好。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扶”非常重要。如:中年級《你會設計郵票嗎》一課,什麼是郵票?它的由來及組成部分。在中年級學生中展開互助互動的問題討論,教師一定要把關鍵詞、句“扶”正,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討論,得到滿意的答案。

⒊高年級—放手互動

高年級的學生,無論是口頭表達能力、小組組織能力、質疑、解疑能力方面都比較強。因此,在“互助互動”中可以大膽放手,讓小組通過自學課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綜合紙版畫》一課,學習目標是瞭解綜合紙版畫的一般知識,熟悉綜合紙版畫的表現手法,並能夠運用綜合紙版畫的方法,表現生活中有趣的事情。這一課可以開門見山地組織小組討論,進行集體自學、集體創作。在創作過程中,教師只需在人物造型、形象的設計等方面略做點撥即可。

二、根據課型“互助互動”

實施“互助互動”要根據一定的課型進行。如上《畫人物》課,由教師授課和學生獨立完成作業較好,因為描繪人物是否形象必須通過自身的多次練習才可以體驗成功的喜悅。而手工課課型《包的世界》製作比較困難,就應該讓學生組成合作小組,進行小組製作。製作包時每個小組選擇一種方法,然後小組集體討論,集體制作,最後每一小組將自己小組學會的製作方法介紹給全班同學。這樣不僅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而且還能促進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

三、師生互動,深化學習

⒈教師導動,激發興趣

教師導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藉助激勵、喚醒、鼓舞等形式,吸引學生投人教學各項活動中。要達到導動的目的,教師必須做好教學前瞻、鋪墊、引導等工作。如“新年賀卡的色彩肌理製作”,讓學生了解幾種不同的肌理構成,如刮色、塗蠟、撒鹽、吹色、彈噴、壓印等方法。學生能在變化莫測的遊戲中興奮起來,由此引入賀卡的製作。這樣把美術技能轉化為豐富的教學內容,不侷限於單一形式或生硬的術語,能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連線,有利於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果只強調課程內容,不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就只能去翻書,不能去觀察和開動腦筋,作畫時抄襲課本或同桌的畫,無法啟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⒉師生互動,形象感知

我們知道,學生對繪畫語言的學習,對美的法則的理解,用簡單的講解是無濟於事的,學生自我的體驗感知是任何東西無可代替的。學生的審美經驗一般經歷這樣的過程:感知一想象一情感一理解一創造,體驗、感知是把對事物的觀察、感受內化為自身的經驗,從而喚起自身的種種情感,激發創作熱情。而傳統教學往往只強調學生受動的一面,以傳授、臨摹為主。為此,教學中我總是力求打破單…—的資訊傳遞方式,把學生的感知體驗作

為重要的教學步驟來安排。例如“綵線連彩點”一課,在單凋的點線練習中引用了音樂手段,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體驗點線變幻無窮的魅力。我先放——段節奏鮮明、輕重有致的擊鼓樂曲,讓學生聯想可用什麼圖案來表示鼓點,學生有的說用圓形、三角形、方形,有的說用花形、星形來表示鼓點的輕重緩急則可用點的大小疏密來表示。這斷斷續續的鼓點被學生具體化成大小不同的點,既形象又生動,增加了學習興趣。當放第二段樂曲“玩具王國進行曲”時,這下學生興奮多了,他們說感覺好象點都動起來,走起來,跳起來了。是啊,活潑流暢的進行曲何嘗不是表現物體在連續的行進呢?再讓學生聽樂曲把點連成許多流暢的線就沒有難度了。稍加塗色,一張張富有創意的綵線連彩點的作品就自然天成了。這種學生感受中的體驗,降低了技能訓練的難度。

⒊生生互動,合作學習

現代教學理淪認為:教學僅僅是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是不夠的。多向交流較之單向和雙向交流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相互作用的潛能,我曾嘗試打破一些教學常規,讓學分組學習,構思時讓學生交流,每一幅畫完成一部分或者結束前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相互觀看,組內交流與組外觀摩相結合,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交流,產生鏈式反應,使…—種新想法激起更多的看法=有的學生開始不敢畫或畫了—部分不完整,通過看別人的畫,就有了“靈感”.打開了思維的閘門,敢於表現,比如在創作“太空遨遊”這一課,有的學生畫自己了月球。通過觀看交流,學生張開了想象的翅膀,有的畫太空旅行;有的畫地球搬家,到銀河遨遊,與星星跳舞、與月亮唱歌……

為促進生生連動的進行,教師還應當創設學生合作的情景,把互助互動引入學生之間的學習過程中,在一次手工製作“鮮花送老師”講評時,我嘗試了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評述的新方法,、學生每人一件的“小花”製作臨完成之際,我出示了幾張彩色卡和一些紙做小樹。我說:“我給每個小組—塊地,你們把製作好的花和樹種在這快土地上,讓它成為童話中美麗的森林。”學生們頓時興趣高漲,已完成的學生馬上在他們分到的“土地”上規劃起來。我提示學生,童話森林,還有花草樹木,還有什麼景物?於是種上花,鋪上草,畫上小河,那一棵棵樹就擺在其中。有的還給同伴出謀劃策,裝飾鮮花,最後在每組互相觀摩評述中結束了全課,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課後還讓學生把用鮮花裝飾的樹送給自己喜歡的老師建立互動教學模式,強調學生自主主發展已成為術教學改革的主流意識,這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一種揚棄、也是教與學關係認識的一次質的飛躍一讓學生處在—種積極主動的學習地位,提倡創造性自主學習,呼喚主體覺醒,是課堂教學探索和實踐的取向,也是我們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