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早教心得體會範文

才智咖 人氣:2.41W

樹在三年級將開始全面接觸書面英語,這與自己當年相仿,一直記初讀英語時的情形,好象就是最近當作一種搞笑來譏諷的方式————例如,紅旗(rad flag),沒有英標的基礎,只好在單詞的邊上記錄下“瑞得佛了個”,當時能寫的漢字也有限,所以剛學的拼音派上了大用常這樣笨拙且有效的方式持續了幾乎半個學期,之後學習了音標,也就不再如此記讀了。

親子早教心得體會範文

整個中學時期,英語算不上好,尤其是語法更是因為討厭而只在考試時抱抱佛腳。其實是個對語言極為敏感的人,工作學習的原因,在許多城市生活過,但凡在一城市住上三兩個月,基本就能說上幾句當地的方言。04年與先生一起回重慶,分別與各自在渝的同學聚會閒談時,同學們都對咱夫婦倆的語言能力佩服有加,且不談讀書當年滿口的重慶話,即便是十幾年後的返校,也能說上三兩句特別道地的當地方言,前提就是遇上帶方言的群體。我們的感受就是,一到那樣的語言環境,自然而然就會迸出與交談對方相近的語句與語速。

不得不承認,我們這一代的英語學習是有些功利的。我們多為考試而學,而考試側重的又是作為語言本身,它的功能性最次要的一面———規範地書面表達。其實學語言的捷徑就是頻繁地使用,與規範不規範關係不是太大!有一同學,因為工作關係,夫婦倆需要頻繁接觸外國友人,一兩年下來,偶通電話,竟然是夾雜著許多英文的。同學也說起學英語的事,當然更多的是鼓勵———沒關係!大膽地說,哪怕你只會一兩個單詞,人家也能揣摩出你想表達的.意思。日積月累,很快就能英語交流。同學的這些外國友人有的來自英聯邦國家,有的不是,然而,英語是不是他們的母語,並不防礙他們用英語與人交談,關鍵還是要敢於開口。口音問題也是其次的,世界上帶口音表達的人畢竟佔多數,我們為何要費上九牛二虎之力去擠到少數人群中呢!

另外就是專業性的問題,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對詞彙量的要求算不上高,我們這一代經過十幾年的學習,只要不是全部歸還老師,用於日常對話,應該還是可以應付。對於專業英語,先生對自己本專業英語的知曉程度大大超過通常的翻譯,因為他在查閱資料時需要知道,一次次的翻閱,加深了他的記憶。偶等若是花費點時間,專業英語撿拾起來應該也算不上太難。

細數了諸多,感覺英語離我們的實際生活也不算遙遠。但,為什麼我們多數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就是開不了口,可能還是一個自信心與語言環境的問題。不說別人,就自己而言,不是兒子迫在眉睫的學習問題,偶也不會如此重視。那日帶樹參加“浩博英語課堂”,臨別時,央樹與黑人教師言“BYB”,樹竟然與人說“再見”,因為老師沒有反應,樹媽這才起身“THANG YOU 。BYB BYB”。老外也特別新奇,居然滿屋子的人裡還有一個成人能與其用英語交流,很欣喜地迎著話題過來,樹媽聽明白了幾個單詞,卻也理解了人家的意思,於是趕緊請教“can yon clear about my say”“yes !you are good”一聽“GOOD”,樹媽一陣狂喜,也不敢繼續,畢竟已經腹中空空,匆匆“bye”飛也似地快速逃離,露出馬腳多對不住鼻樑上那副看似斯文的眼鏡呀。

生活中有過兩次與外國友人英語交流的體驗,上面的算一次。還有一次就是幾年前在杭州雷鋒塔,上電梯時,樹被一外國友人看著喜歡,人家自然問問年齡之類,俺簡單回答“five”,老外豎起了大拇指。說也奇怪,兩老外交流,俺是聽得明明白白,就是插不上嘴。現在明白了,因為俺腦子一直在不停地“英譯漢”,哪有時間思考答題。事實上學英語,一定要學會用英語的方式思考,這樣就會少一箇中轉環節,不給人以反應慢一拍的感覺。同學建議經常有意無意地收看一下英文頻道,可以找到語境的感覺。發現孩子在這方面特別有意思,他們可能不盡瞭解與外教的互動內容,但卻能對答如流,或許這就是這一代孩子習得語言與我輩當年最大的不同,多少也為此慶幸不已!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樹要開始英語了,俺們也得利用這個契機把英語再溫習一遍,就不相信能聽、能看卻不能說!網頁好友中,TOM爸爸算是一個通曉二文的,看過TOM的網頁,也特別喜歡老友為偶等準備的中英交錯式的短文,受益匪淺!本人也準備用英文回覆之,若有不當之處,懇請直接指出,樹媽是真準備呀呀英語了。希望與同行的家長朋友朋友握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