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無比坑爹的心理現象

才智咖 人氣:1.97W

心理學是一門人人都覺得自己略知一二的學科。可是那些無比坑爹的心理現象你又有多少了解呢?

那些無比坑爹的心理現象

NO. 6 “如果生氣了,就發洩出來,這樣你就會覺得好受些!”

你經常會聽到人們談論宣洩的經歷是如此的奏效,讓他們如此的舒心,或者他們會這麼說:“如果你壓抑怒火,總有一天會崩潰的!”

事實上,“因為不能宣洩憤怒而發瘋”是電視或電影中的經典橋段(參見《辛普森》系列劇中內德·弗蘭德最後爆發的場景,每部電影中都有一個孤僻的警察為了正義云云不朝有殺妻之恨的壞蛋開槍而無奈對天射擊發洩)。

雙手死命擠蹂躪玩偶、把頭埋進枕頭尖叫、拳擊沙袋、掐死小貓,這些都是為了防止BOSS把靠近農貿市場魚缸的職員,淹死在龍蝦水槽裡的替代行為。

很多真實的治療都是圍繞著這種理念展開的,並且它們基本上都會鼓勵你通過在拳擊沙袋上發洩來抑制怒氣,防止你真的對老闆下手。很有道理,對吧?為什麼要把你的妻子推到冰箱門上呢?這樣她正拿著的法國砂鍋會摔碎一地的。

為什麼說這種說法並不靠譜:

研究聲稱這並無效果。說出你的憤怒之情,甚至把怒氣撒在無生命的物體上,都根本不會減輕你的負面情緒。事實上還會讓你更生氣。想象一下,如果布魯斯·班納博士(綠巨人)整天轉悠著想揪著一個小藉口變身成為綠巨人,而變身後他可能只會剩下令人尷尬的碎條褲子,那麼當他最愛的球隊輸球后,他的朋友和愛人都會很恐慌。

所以不好的一面是,很多時候你不會隨身攜帶發洩的工具。如果一個人每次不爽的時候都要痛扁發洩工具,並且沉迷這種習慣無法自拔,那麼如果他們遇上無法逃避的事情(如開會),身邊的人就有麻煩了。

NO. 5 “相信自己,你就會成功!”

自信的理念在我們的腦袋裡根深蒂固了數十年,我們都信奉自信能在求學時取得更好的成績,能結交併維繫更多的朋友,通常進入社會後也能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幾乎所有高中電影都是這個理念的極端擁護者。一個胖子,厭惡了被歧視被凌辱的日子,發自內心深深的自省後,通過大型舞會/遊戲/畢業旅行及時發現了自我價值。然後,身邊所有的同學都注意到了這個鉅變,並把這個失意者推崇為全校的風雲人物(歸因於綠日樂隊的歌)。

鋪天蓋地而來的培訓課程和自助書籍採納了這個理念並以此進行操作;它們倡導,建立自信對克服困難和失敗至關重要。甚至國小也躍躍欲試,開始把自信課程納入教學中,因為美國人都知道,幸福的關鍵因素和現實的成就感息息相關。

為什麼說這種說法並不靠譜:

這種自信就跟其他一些概念一樣混淆了相關性和因果關係。他們不會認為“也許充滿自信的孩子們自我感覺良好是因為他們學習成績好、結交的朋友多,”他們覺得是其他的原因,他們覺得孩子們自我感覺良好是因為他們有信心。所以他們想教人們去獲得良好的自我感覺,純粹是因為具備這樣的權利,他們認為自我感覺良好的真實原因會在隨後的交往中一一浮現。

結果導致出現一些妄自尊大的孩子,被科研人員稱為“討厭鬼”的新新人類。

我們不是在開玩笑。研究顯示,那些自我價值感極度膨脹的孩子在優越感受到質疑時會變得攻擊性十足,對小比利來說當他意識到自己是個失敗者的時候,會遭受巨大的打擊(反之,肥嘟嘟的拉爾夫深知自己是個失敗者,因此對沮喪的情緒有了免疫力)。

我們當然不是專家,不過,你懂的,解決之道貌似就是教人們掌握通向成功的祕笈(比如社交技巧、更好的應對壓力的策略等等),成功、自信手到擒來,而不僅僅是繞過那些直奔自信這單一主題。

Miyagi先生沒有教那個學空手道的孩子去建立自信心,而是教他如何去踢中別人的腦袋。

NO. 4 “崇拜別人是愚蠢的,傻乎乎的二貨!”

速度去網上找到涉及到科學論派的文章,檢視下評論。

你會發現幾乎所有的網友都認為加入邪教(或者任何一種有組織的宗教)的人不是弱爆了就是蠢爆了,或者乾脆合二為一。我們通常會把邪教和狂熱聯絡起來,認為它們都是由一群披著床單、住在蠻荒之地、在冰激凌紙杯裡撒尿的瘋子組成的。幸虧出現了像大衛教派和天堂之門這樣二貨級別的宣言末日或自殺式的邪教,我們才沒有想歪。

為什麼說這種說法並不靠譜:

研究發現,邪教教徒們和普羅大眾一樣(甚至更甚)充滿智慧。大約95%的教徒神智非常正常(在他們加入之初),不存在任何精神方面的問題。他們並不蠢,也沒有發瘋。

當然這隻會讓邪教看上去更可怕。這些組織究竟是如何讓人們——這些和你的好朋友一樣理智、聰明的人——加入其中的?

好吧,來問問你自己:為什麼玩世不恭的摩托車手全都立刻出門,開始像其他摩托車手一樣著裝和說話?

為什麼你做了很多青春期才會做的事?

作為群居動物,歸屬感在我們的心中根深蒂固。它就像飢餓和性一樣是基本的需求,真實存在。當我們脫離群體時——比如失業或者搬到一個新的城市,或者和女朋友分手——我們都會有點小瘋狂。邪教非常非常擅長在人們最脆弱的那個瞬間侵入他們的內心,讓他們感受到共鳴。那些小冊子聽上去盡是一堆直白的陳詞濫調,卻讓那些陷入人生低谷的人們猶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氣般獲得新生。

所以當然,當我們身處正常的、穩定的生活狀態時,我們喜歡想象自己運用強大的批判思維沉著冷靜地反駁異教教祖那些白痴的言論。不過請記住,下次你喝醉了酒半夜打電話給前女友,或者跟蹤她的現男友,潛入他工作地點的停車場,在他的車蓋上拉了坨屎。如果你忘了自己因為孤獨的感覺和被甩的鬱悶曾經做過這些蠢事,不管你是太年輕還是那時喝多了而沒記住。

當這些人加入邪教後,他們會意識到,不,不是所有的邪教教徒都會在讓人匪夷所思的自殺儀式中結束自己的生命。大部分人都有正常、成功的人生。

而一旦他們和這些正常、成功的邪教人士交上朋友,在他們看見像上面提到的“只有愚民才會相信那些垃圾”的自作聰明的網路評論者時,他們會做些什麼呢?他們會擁護自己所處的群體,就是這樣。

這甚至不是在捍衛信仰,而是在保護他們的朋友。因為所有的朋友都在做那樣的事,所以我們也盲目跟隨,這種現象在社會中非常普遍。

NO. 3 "小心!廣告商利用潛意識資訊掌控我們的行為!"

這種說法幾乎每十年都會變化方式重現一次。上世紀80年代,它被稱作"倒放掩蓋",貌似搖滾樂中有內涵(又邪惡)的資訊,只有在唱片倒放時才聽得出來,卻在正常播放時對青少年偷偷產生影響。

不過它面對的潛意識資訊的催眠手段,這種手段據稱可以讓廣告商快速地在腦海中閃現訊息,根本無需刻意為之,就能引誘你的潛意識去購買他們宣傳的產品。

你發現了《豪斯醫生》裡的潛意識資訊沒?

這些日子,你會聽到類似的表述"神經語言程式",這是諸如魔術師布朗·達倫這樣的操縱者宣稱的,能通過神不知鬼不覺地說出某種指令來達到控制任何物體的目的。

所有這些行為都會帶來同樣的效果:交流方式能夠如魔法般繞開你的意識,操控你的潛意識,直到把你逼入如小狗般無助的境地。

為什麼這種說法不靠譜:

不僅這些特定的方法不會奏效,而且據我們所知,沒有任何潛意識資訊會有效果。沒有,我們的大腦不會在正常播放時拾取倒放的資訊,甚至在你有意識地返回尋覓時,大多數你想到的、聽到的都是你自己的臆想之物。

一項研究宣稱,廣告宣傳所達到的潛意識的"閃光框"效果(比如在電影螢幕上快速閃現"喝可口可樂"和"餓了嗎?吃爆米花"會導致這兩種產品銷量大幅上升)被認為是沒有真實的資料做支撐的,如果它真的存在過的話。

關於神經語言程式學,為什麼其主要的使用者為魔術師?你懂的。不過這是常識。如果真的存在什麼靠譜的方法,來散佈這些看不見的'、聞所未聞的訊息從而把大眾變成機器人,那麼誰掌握了這種方法誰就掌控了世界。

他們甚至不需要組織軍隊去入侵別的國家,他們只需在那些國家廣而告之,那些國家的人民就會無力抵抗。在這個世界,歷史上任何一個政府都無法創造這樣的方法,無論他多麼渴望擁有,這讓我們喜歡在茶餘飯後把這種行為叫做說大話。

NO. 2 "如果他在撒謊,就會被發現! 給他上測謊儀!"

謀殺案嫌疑人、政府求職者和遊戲節目參與者有什麼共同點?他們都是可以拿測謊器來測一測的物件,看看他們是否說的是真話。測謊器(又叫"測謊儀")測試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早期,20年代開始應用於執法部門。此後的80年,這些儀器發展迅速,後來被應用於遊戲節目中。

還記得"真心話大冒險"遊戲嗎?節目中,參與者被聯上測謊儀,這樣他們說出無恥謊言的時候就會被抓,為了錢在億萬觀眾面前丟臉(這其實就是所有遊戲節目的共同點,不是嗎?)。

甚至主持人毛裡還用測謊儀"幫助"很多對夫婦來判定雙方是否存在欺騙行為。雖然毛裡能讓諾貝爾得主或者《星際艦隊》的成員來當嘉賓,但讓他家喻戶曉的,卻是讓那些相信測謊結果的說謊之人答應來做測試這件奇怪的事情。

這種說法並不靠譜的原因:

問題就在於"測謊儀"這個綽號本身。它暗示這些儀器會以某種方法探得真相,能夠憑空感知謊言。但顯然,它們並不能(這就跟魔術一樣,你懂的)。它們只是在測試大量的身體反應,而這些反應有可能意味著你在說謊。

有多項研究顯示,測謊儀在判定人們是否在說謊時,只是比例如棉花糖之類的東西要好用些,但它根本就不準確。2003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所做的大型研究發現,測謊儀對識破謊言的作用只比拋硬幣要好一些。但這確實是件壞事;如果你的命中率只是高於隨機的機率,那麼誤報的絕對數量就會讓你的努力全都白費。舉個例子,在對僱員進行測謊(就像美國聯邦政府機構做的那樣)時,他們發現你最好拒絕那些"眼睛賊溜溜"的傢伙。

問題在於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能夠避開這樣的結果,從被測試者的性格和身體狀況,到測試者的問話技巧,到測試結果的評分方式,再到人們想出來的無數能逃避測試的伎倆(蘇聯間諜 Aldrich Ames 曾兩次毀壞測謊儀)。

這就是為什麼測謊儀在某些方面比拋硬幣還要糟糕的原因。拋硬幣,你知道那是隨機的。用測謊儀,你會誤以為它是可靠的(要知道,通過測試的說謊者比從沒接受過測試的人更不像嫌疑人)。

靠,因為測謊儀的其中一位發明者還創造了"神奇女俠"時,你會期待從這種儀器中獲得更多!呃,或許不會,天知道呢。

NO. 1 "卡爾有同性戀恐懼症!我敢說他自己就是個同性戀!"

如果你看的電影或者電視節目中主要是'同志'角色,那麼它們就是艾倫·鮑爾的作品,最後你會發現"厭惡同性戀其實因為他自己就是'同志'"(參見《美國麗人》)。這就是現實生活中大眾文化的原型,當你在健身房看到一些傢伙在提到同性戀時面露鄙夷之色,你就可以自動設定在他們的床下正塞著白白嫩嫩帥哥們的玉照,或者金屋藏嬌。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都會看到這一幕;堅定的保守派政客在公共浴室企圖進行性交易,給未成年男孩傳送色情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