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工三院2017研究生招生簡章

才智咖 人氣:1.5W

隨著2017考研的到來,很多院校的考研招生相關資訊已經開始公佈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收集的中國航天科工三院2017研究生招生簡章,僅供大家參考。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2017研究生招生簡章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成立於1961年,是我國集預研、研製、生產、保障於一體,配套最為完備,門類最為齊全的飛航技術研究院。建院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親切關懷下,三院發揚航天精神,按照“基本型、系列化”的指導思想,走出了一條“仿製改型-自行設計-自主創新”的發展之路。先後研製成功了10多個系列幾十餘種飛航武器,為國防現代化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成就舉世矚目,技術水平躋身世界前列。

建院以來,三院共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獎勵1350餘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6項,一等獎12項,國防科技進步特等獎7項。國慶35週年、50週年、60週年、“九三”閱兵中,三院研製生產的飛航武器裝備盛裝亮相,向世界展示了我國自主研發先進飛航武器的能力,莊嚴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經過五十餘年的不懈努力,三院在總體設計、精確制導、導航與控制、動力等專業技術領域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擁有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防科技工業研究應用中心、2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平臺。擁有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技成果,共申請各類專利4500餘項,專利授權1700餘項。

三院共有二級單位32家,包括1個總體設計部和12個研究所,專業涵蓋飛航產品總體設計、高超聲速技術、動力、慣導、雷達測控、紅外鐳射、特殊材料、計算機等領域,15個全資及控股公司(其中1個上市公司),產品涉及高階裝備與先進製造、資訊科技及智慧產業、感測器及應用、無人機與智慧機器人、新材料及應用、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以及4個綜合保障單位。現有在職職工25000餘人,其中高階專業技術職務3400餘人,研究員700餘人;培養出了一批有突出貢獻的知名專家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先後產生了7位兩院院士,3位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30餘位國家級、省部級專家及學術技術帶頭人,440餘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三院是經教育部批准具有培養研究生學歷教育資格的科研單位,按照國家研究生招生計劃招收學術型研究生。作為國內科研單位開展自培研究生教育最早單位之一,三院擁有3個博士後工作站和12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可在5個一級學科、16個二級學科(專業)上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三院現有研究生導師240餘名。自上世紀80年代初招生以來,已培養1000餘名碩士研究生,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已成長為三院科研技術和管理骨幹,一大批人成長為集團公司、院、部(所)各級領導和科研戰線技術負責人,有的畢業生還獲得了國家級、省部級獎勵。

三院資產雄厚,裝置精良,課題先進,經費充足,生活環境優越,能為研究生的學習生活和科研工作提供優越的條件,研究生在讀期間,享受較高的助學金及其他相關的福利待遇,是一個理想的從事科學研究的地方,歡迎莘莘學子報考。

 一、 報名須知

1.三院招收的是國家計劃內定向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原則上分配在三院工作。

2.報考三院的考生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

(2)具有國家承認學歷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符合下列條件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可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

(1)國家“211工程” 綜合及理工類高校的應屆本科畢業生;

(2)具有本校取得對外學術型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資格;

(3)身體健康

4.考生報名前應核對是否符合報考條件,凡不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或弄虛作假者,一經查實,即按照有關規定取消報考、錄取資格,相關後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5.三院優先錄取第一志願的考生,招生人數在各招生專業之間可以調配使用。

6.招生辦公室負責人:喬 樑

電 話:010-68375825 E_

通訊地址:北京市7200信箱3分箱 郵編:100074

院屬第八三五七研究所(單位程式碼:83245,聯絡人:牛曉晰,聯絡電話:022-58168029) 、第八三五八研究所(單位程式碼:83246,聯絡人:孫英俊,聯絡電話:022-58168573),地址在天津。

 二、專業課考試科目代號、名稱、複習範圍或參考書目

901 自動控制原理:控制系統的傳遞函式、過渡過程、誤差分析、根軌跡法和頻率特性法、綜合與校正、非線性控制系統的分析、線性離散系統的分析、李雅普洛夫穩定性分析,現代控制理論基礎(佔20%,不考最優控制及濾波估計)。《自動控制原理》(1-9章),胡壽鬆主編,國防工業出版社。

903 訊號與系統:連續時間系統的時域分析;傅氏變換及其應用--濾波、調製與抽樣;拉氏變換與S域分析;離散時間系統的時域分析,Z變換及Z域分析。《訊號與系統》(第二版)上、下冊,鄭君裡等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904 材料力學:軸向拉壓應力與材料的力學效能,軸向拉壓變形、扭轉、彎曲內力、應力、變形,應力應變狀態分析,複雜應力狀態強度問題,壓桿穩定性,能量法,靜不定問題分析,應力分析的試驗方法,疲勞與斷裂。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材料力學》(Ⅰ)、(Ⅱ),第二版,單輝祖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905 理論力學:各種力學平衡,滑動摩擦與滾動摩擦,重心,點的運動,剛體的運動,質點的運動微分方程,質點直線振動,碰撞,動力學普遍定理,達朗貝爾原理,虛位移原理,點在非慣性力學中的運動,第二類拉格朗日方程。《理論力學》(第七版),哈爾濱工業大學理論力學教研室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或《理論力學》(第二版),李俊峰,張雄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

906 普通物理:力學:質點的運動、牛頓運動定律、運動守恆定律、剛體的轉動(相對論基礎不作要求)。熱學:氣體動理論,熱力學基礎(多方過程不做要求)。電場和磁場:真空中的靜電場,導體和電介質中的靜電場,恆定電流和恆定電場,真空中恆定磁場,磁介質中的磁場,電磁感應和暫態過程,麥克斯韋方程組,電磁場(電場的邊值關係,基爾霍夫定律不作要求)。振動和波動:機械振動和電磁振動,機械波和電磁波,波動光學(干涉條文的可見度,旋光現象不作要求)。《普通物理學》(第五版一、二、三),程守洙、江之水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907 工程熱力學:基本概念及氣體的基本性質、熱力學第一定律、氣體的熱力過程、熱力學第二定律、氣體的流動、氣體動力迴圈、實際氣體和水蒸氣、完全氣體混合物及溼空氣、熱力學一般關係式、蒸汽動力迴圈、製冷迴圈、熱化學、化學平衡、氣體分子運動論簡介、統計力學淺說。《工程熱力學》(第二版),沈維道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908 電子技術基礎:

(1)類比電子技術基礎部分(佔50%):二極體、三極體基本放大電路和多級放大電路,積體電路運算放大器,反饋放大電路,訊號的運算和處理電路。(場效電晶體放大電路,功率放大電路,訊號產生電路,直流穩壓電源等不作要求)。《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第四版),華中理工大學電子教研室編,康華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數位電子技術基礎部分(佔50%):數字邏輯基礎,邏輯閘電路,組合邏輯電路分析與設計,常用組合邏輯功能器件,觸發器,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與設計,常用時序邏輯功能器件,(儲存器,可程式邏輯器件,脈衝波形數模與模數轉換及數字系統設計等不作要求)。《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部分(第四版),華中理工大學電子教研室編,康華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909 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

(1)計算機組成原理部分(佔40%):計算機的發展歷程、系統層次結構、效能指標;數制與編碼,定點數、浮點數的表示和運算,算術邏輯單位ALU;儲存器的分類,儲存器的層次化結構,半導體隨機存取儲存器,雙口RAM和多模組儲存器,高速緩衝儲存器(Cache),虛擬儲存器;CISC和RISC的基本概念,指令格式和定址方式;CPU的功能和基本結構,指令執行過程,資料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結構,控制器的功能和基本結構,指令執行過程,資料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結構,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指令流水線,多核處理器的基本概念;匯流排概述,匯流排仲裁,匯流排操作和定時,匯流排標準;I/O系統基本概念,外部裝置,I/O控制器,I/O方式。

(2)資料結構部分(佔40%):線性表的定義、實現和基本操作;棧、佇列和陣列的基本概念、儲存結構和應用;樹的基本概念,二元樹的定義、儲存結構和應用;圖的基本概念、儲存、基本操作和應用;查詢的基本概念,常見查詢演算法的比較及應用;排序的基本概念,常見排序演算法的比較和應用。

(3)計算機網路部分(佔20%):計算機網路的概念、組成、功能與分類;網路標準化工作;計算機網路分層結構和參考模型、協議、介面、服務;物理層基本概念;奈奎斯特定理、夏農定理;信源、通道、信宿的基本概念;編碼與調製的基本概念;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資料報與虛電路的基本概念;常見傳輸介質的基本特性;常見物理層裝置;資料鏈路層功能;差錯控制、流量控制與可靠的傳輸機制;介質訪問控制協議;乙太網和交換機的基本概念;網路層功能;常見網路層路由演算法;IP協議、ICMP協議、ARP協議、DHCP協議;IP組播基本原理、特點及用途;常見網路層裝置;傳輸層功能;UDP協議、TCP協議;網路應用模型:DNS、FTP、SMTP、POP3、HTTP等協議。

《計算機組成原理》(第二版),唐朔飛,高等教育出版社;《資料結構》(第二版),嚴蔚敏,清華大學出版社;《計算機網路》(第六版),謝希仁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

912 物理化學:熱力學第一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溶液—多組分體系熱力學在溶液中的應用、相平衡、化學平衡、電解質溶液、可逆電池的電動勢及其應用、電解及極化作用、化學動力學、介面現象。《物理化學》(第五版上、下冊)周亞軍、李松林、劉俊吉,天津大學物理化學教研室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933 物理光學:光在兩介子分介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全反射、光波在金屬表面的投射和反射、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光波的疊加與分析(不含光波分析);光的干涉和干涉儀;多光束干涉與工學薄膜;光的衍射(不含全息照相);傅立葉光學中的相干成像系統分析及相干傳遞函式。《物理光學》,樑銓廷編,機械工業出版社。

注:能覆蓋複習範圍的其它參考書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