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

才智咖 人氣:1.85W

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供大家閱讀檢視。

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

學院概況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文化和院訓是誠信、嚴謹、挑戰、創新,以此要求教職工以身作則並教育學生。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歷史可追溯到1953年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建校時的金工金相教研室,1978年開始招收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本科生,1992年發展為材料科學與工程系,2010年正式成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物理”以及“奈米材料與技術”四個本科專業,其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江蘇省品牌專業和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江蘇省特色專業,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涵蓋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3個二級學科,其中材料學是國家級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技術是“十五”江蘇省重中之重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是江蘇省重點學科。

近年來,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建設成就顯著,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學術水平高、富有教學和科研經驗、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全院教職工總數84人,一線教師69人,其中國家“傑青”1名,國家“優青”1名,江蘇省雙創人才4人;江蘇省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4人;江蘇省“333工程”人才5人;江蘇省“青藍工程”人才9人;江蘇省創新團隊2個;正高職稱27人,副高職稱23人,中級職稱19人;博導24人,碩導27人;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教師比例達到60.9%,35歲以下青年教師博士化率達到100%,全院教師博士化率達到88.4%;學生總數1283人,其中研究生318人、本科生965人。近年來承擔了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專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等在內的一大批高層次科研專案。形成了以新型金屬與先進複合材料、奈米材料與非晶合金、先進焊接與先進製造技術、光電功能材料、劇烈塑性變形超細晶/奈米晶材料、超塑成型、生物與仿生材料、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先進功能與結構陶瓷材料等特色研究方向。學院長期堅持與國內外同行開展學術交流:與美國國家橡樹嶺實驗室、俄羅斯烏法航空學院、英國利茲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兵器工業第52研究所等一批高水平高校與科研院所等開展合作研究,互派留學生和教師互訪,目前已經接納了法國、紐西蘭、印度、俄羅斯等國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到我院開展研究工作。

學院十分重視人才培養,培養了包括學術水平具有國際影響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博士在內的一大批優秀人才

 學科介紹

  材料科學與工程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學科程式碼:0805)

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涵蓋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三個二級學科。1981年首批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並設立博士後流動站,2000年獲批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2002年材料學被評為江蘇省唯一的材料學國家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是江蘇省重點一級學科,2011年獲“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和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立項支援,2012年被評為工業與資訊化部重點學科。2012年引進奈米材料創始人、德國科學院前副院長格萊特院士,成立“格萊特奈米科技研究所”, 打造世界一流奈米材料與技術研究團隊和研究基地。“先進微奈米材料及裝備”協同創新中心2013年首批進入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學院現有教職工80名,專任教師67名。專任教師中教授25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3名),副教授26名,講師16名。目前,學院博士生導師22人,碩士生導師22人,一線教師中擁有博士學歷者佔88%、擁有海外留學經歷者佔60%。現有教師中有1人入選江蘇省特聘教授、4人入選江蘇省“雙創”人才, 5人入選江蘇省“333工程”人才,9人為江蘇省“青藍工程”人才,13人為校“卓越計劃”“紫金之星”,聘請國內外客座教授和海外博士生導師數十名。

學院以國際科學前沿、國家戰略需求和服務地方經濟為導向,承擔了973、863、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國家重大專項、教育部重點專案、江蘇省重大成果轉化等高層次科研專案,“十二五”期間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Angewandte Chemie》、《Advanced Materials》、《Acta Materialia》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高水平論文。有多位教師在國際學術期刊和學術團體兼職。材料結構與效能測試中心擁有三維原子探針、氦離子顯微鏡、聚焦離子雙束、300千伏球差透射電鏡等世界一流的實驗儀器與裝置,為師生科研提供支撐。

“十二五”期間,學院先後主辦NANOSPD5等國際會議十餘次,長期與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俄羅斯鮑曼技術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教師互派、學生交流等多方位合作,接納法國、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國家留學生。

 培養方案

一、學科概況

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涵蓋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三個二級學科。1981年首批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並設立博士後流動站,2000年獲批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2002年材料學被評為江蘇省唯一的材料學國家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是江蘇省重點一級學科,2011年獲“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和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立項支援,2012年被評為工業與資訊化部重點學科。2012年引進奈米材料創始人、德國科學院前副院長格萊特院士,成立“格萊特奈米科技研究所”, 打造世界一流奈米材料與技術研究團隊和研究基地。“先進微奈米材料及裝備”協同創新中心2013年首批進入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

二、培養目標

碩士學位獲得者應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牢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品行優良、身心健康;能系統、深入地掌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專業知識,瞭解本學科的現狀、發展動態和國際學術研究的前沿;能獨立開展具有較高學術意義或實用價值的科研工作;具有終生學習的能力;能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和進行國際交流的能力;能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科研和工程技術發展的需要;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

三、研究方向

1.新型金屬及複合材料

2.奈米材料與技術

3.先進功能材料(光、電、磁等)

4.新能源材料

5.生物材料

6.無機非金屬材料

7.材料表面工程

8.先進材料加工技術

9.材料連線與控制

四、學制和學分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實行以2.5年為主的彈性學制,原則上不超過5年。

總學分不少於32學分,其中必修課程不少於14學分,必修不少於2學分全英語專業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