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大學聯考歷史考試月考試題及答案

才智咖 人氣:2.48W

  一、選擇題 (每小題2分,共72分)

2017年河北大學聯考歷史考試月考試題及答案

  1.《三字經>寫到:“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這裡強調的是

  A.商紂不得人心而武王以德定天下 B.周政治文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

  C.周的歷史長久是因為實行分封制 D.武王在西周建立過程中的功勳

  2.《禮記·王制》中雲:“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參相得也。”此語包含的重要思想是

  A.聚族而居,體現尊卑有序 B.因地制宜,促進生產發展

  C.合理規劃,促進人地和諧 D.天人合一,提倡尊天親民

  3.西漢武帝在談及制度建設時指出:“夫泛駕之馬,足斥(tuo)馳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意在通過制度

  A.擴大人才的選拔 B.培養個人的修養

  C.加強對官吏的監察 D.神化治人之“術”

  4.漢文帝說:“黃金珠玉,飢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穀物和絲麻。“這反映了

  A.傳統的自然經濟形式 B.農業生產水平的發達

  C.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 D.統治者注重節儉治國

  5.下表為我國夏商周時期使用的部分農具簡表,從中可以看出當時(  )

時期

整地工具

中耕工具

夏朝

耒、錛、鏟、斧

鋤、博

商朝

耒、錛、鏟、鍤、斧、析

鏟、博

西周

耒、錛、鏟、鍤、斧、析、援

鏟、罅

  A.已經出現鐵犁牛耕 B.木石等原始農具已不復存在

  C.耕作方式不斷進步 D.農業管理經驗比較豐富

  6.餘秋雨指出:“中華文明從來不主張遠征,強調的是父母在,不遠遊,講究聚族而居,代代相傳”。中華文明不主張遠征的原因不包括

  A.精耕細作的小農經濟 B.傳統文化的影響

  C.中央集權的形成 D.封閉的大陸環境

  7. 自秦朝以後,皇帝為了加強專制主義,不斷改革中央機構。下列能正確反映漢、唐、明、清四朝中樞演變過程的是

  A. 內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內閣制度——-軍機處

  B. 都察院——提點刑獄司——御史臺——刺史制度

  C. 分封制——郡縣制——行省制——改土歸流

  D. 世官制——察舉制——科舉制——九品中正制

  8. 下列關於中國古代皇權與相權表述正確的是

  A. 西漢通過設定司隸校尉分化相權 B. 唐朝設御史臺監督相權

  C. 明太祖廢丞相建內閣制 D. 其主體趨勢是皇權加強相權削弱

  9. “中書所出詔敕,頗有意見不同,或兼錯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書、門下本擬相防過誤。人之意見,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為公事,須滅私徇公,堅守直道,庶事相啟沃,勿上下雷同也。”材料反映的制度應在

  A.漢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0. 一個歷史學習小組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發現中國歷史上某一時期,曾對長安城實行嚴格的坊市管理。下面可作為其研究依據的是

  A. 坊巷橋門及隱蔽去處,俱是鋪席買賣

  B. 勒坊內開門,向街門戶,悉令閉塞

  C.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

  D. 今朝半醉歸草市,指點青帘上酒樓

  11. “皇帝和貴族的專制政權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依的統治,接著是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聯盟的專政。”對材料解釋正確的是

  A. 推翻皇帝和貴族專制政權的是湖北軍政府

  B. 軍閥官僚統治指廣東革命政府

  C. 結束地主階級軍閥官僚統治的是南京國民政府

  D. 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聯盟的專政指北洋軍閥政府

  12.唐朝後期夜市不斷髮展繁榮,唐詩“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夜雨千燈照碧雲,

  高樓紅袖客紛紜。如今不似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就描寫了夜市的繁榮景象。當時

  夜市的繁榮表明

  A.其對當時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戰 B.江南地區成為中國經濟重心

  C.以工商業著稱的市鎮蓬勃興起 D.全國性的商業中心已經形成

  13.元代在全國分設十個行中書省,各行中書省

  A.其以下的行政區劃為州縣二級制 B.官員定期覲見皇帝並向皇帝述職

  C.採取省官相互監督形式進行監督 D.重大的軍政要務必須呈報中書省

  14.古代兒童啟蒙讀本中有這樣的內容:“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

  兒當自強。”這反映了

  A.科舉制下知識分子以安定天下為己任

  B.古代知識分子以讀書為唯一理想歸宿

  C. 古代知識分子不願從事科學技術研究

  D. 科舉制度體現了公平公正的社會意識

  15.西漢設立內外朝,尚書權力發展,東漢尚書權力進一步擴大,到魏晉時成為宰相機構,再發展到隋唐時期的三省制。這反映了古代中央機構(  )

  A.受宗法關係影響漸趨淡化 B.是相權與皇權妥協的產物

  C.有效防範了宰相的擅權 D.分工逐漸細化,利於合理決策

  16.宋太祖曾釋出詔令:“所在不得苛留行旅,齎裝非有貨幣當算者,無得發篋搜尋。”又詔:“榜商稅則例於務門,無得擅改更增損及創收。"這表明當時(  )

  A.統治者注意保護商人的權益 B.商人的政治經濟地位得到較大提升

  C.商業稅率比較低 D.官商勾結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17.唐甄說:“吳絲衣天下,聚於雙林,吳、越、閩、番至於海島皆來市焉”。嘉慶《嘉興府志》卷4記,平湖縣的乍浦鎮,“番舶湊集,居民成市”。兩則材料反映了(  )

  A.政府對民間貿易約束比較少 B.我國手工業生產的專業化趨勢

  C.國內長途販運貿易比較興盛 D.國內市鎮已同國外市場建立聯絡

  18.張之洞說:“現在洋商已準在內地設廠製造土貨,無從禁阻,愈開愈多,華商更難覓生計,即使日後續開,已著著落後。莫若議與洋商合辦,既免佔我全利,並可學其工藝,此亦補救漏卮之一法。”材料表明張之洞(  )

  A.主張中外合作辦廠以圖求富自強 B.認為“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不合時宜

  C.通過民間辦廠以解決人民生計 D.力圖保護自然經濟

  19.“廣陵有賈人,以柏木造床,凡什器百餘事,製作甚精,其費已二十萬,載之建康,賣以求利。” 這一經營活動具有的特徵是

  A.專業化生產 B.交易場所固定 C.產銷合一 D.制漆技藝高超

  20.觀察下面的江南製造局支出(1867~1894年)表,從中可知江南製造局

支出專案

金額()

佔總計百分比

薪工膏火口糧、購地造房

2048433

12.78

華洋工匠工食

4209619

26.26

購買機器

1055143

6.58

訂購物料及預付各洋行定銀

7934732

49.50

購買軍火

720745

4.50

譯書及辦輿圖經費

61117

0.38

  注:根據魏之榮《江南製造局記》卷四的有關材料計算編制

  A.管理上體現出以洋為師的特點 B.已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C.為參與市場競爭做好了準備 D.經營上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

  21.武昌革命軍興,清吏張鳴岐、龍濟光、李準等初欲負峪自固,詎(表示反問)滬電謠傳“京陷帝崩”四字,港、粵各報相率登載,全城人士歡聲雷動爹張督知人心已去,無可挽救,始倉皇出走多龍、李遂亦卑辭乞降。使廣東省城得以不流血而獲光復者,報紙之力為多焉。材料反映報刊對辛亥革命的主要作用是(  )

  A.傳播革命思想,贏得群眾支援 B.製造聲勢,加速革命程序

  C.革命運動迅速波及全國 D.使清政府統治空前孤立

  22. 下表中中國對外貿易最為惡化時期出現的原因不包括

  A. 一戰結束後,列強捲土重來 B.中國出口產品多為原材料

  C.袁世凱統治時期壓制民族經濟發展 D.工業產品價格高於原材料價格

  23. 有人克里斯提尼改革發展了雅典的民主政治,以下最能說明這一點的是

  A. 將原有的部落地盤重新劃定以地域為基礎的十個行政選區

  B. 五百人會議對所有等級公民開放

  C. 按每年收入多少,將雅典公民分為四個等級

  D. 國家為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津貼

  24. 在羅馬人那裡,私有制和私法的發展沒有在工業和貿易方面引起進一步的後果,因為他們的生產方式沒有改變。但當資本主義經濟在封建社會內部逐漸發展起來時,詳細擬定的羅馬法便立即得到恢復並重新取得威信。這一材料不能說明

  A. 羅馬法中有注重調解貿易及財產等經濟糾紛的內容

  B. 法律程式嚴謹、詳盡

  C. 羅馬法得到恢復並樹立威信的原因之一是它包含的平等、公正等法律觀念

  D. 羅馬法因具有資產階級性質得以在近代推廣

  25.在羅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這樣的人與人之間締結:他們是羅馬市民,男性確實適婚,而女性具有結婚的自然能力,根據法律的規定結合,不論他們是家父還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們需要得到他們處於其權力下的尊親的同意。這一規定體現了羅馬法

  A.僅僅保護公民間的婚姻關係 B.提倡不同等級問的市民通婚

  C.要求在婚姻關係中尊親敬老 D.對市民的婚姻自由進行限制[分頁連線程式碼]

  26. 中國的“民主”,最早在《尚書》中有:“天惟時求民主,乃大降顯於成湯”。伯里克利曾驕傲的說:“我們的制度被稱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萬確的,因為政權不是在少數人手中,而是在多數人手裡。”可見,由於時代、國情的區別,民主呈現著多元化特點。以下有關民主的認識錯誤的是

  A. 近代民主在地域上突破了古希臘的小國寡民

  B. 近代民主在形式上突破了古希臘的直接民主,實行間接民主

  C. 古希臘民主是全民民主,近代西方選舉實質代表的是資產階級民主

  D. 古代中國的“民主”指有德行的君主為民做主,近代民主指人民主權

  27. 近代資本主義國家最終都選擇了君主立憲制或共和制,德意志帝國和法國作為這兩種政體的代表有著各自的特點。以下表述正確的是

  A. 兩國在確立代議制度過程中都有與反民主勢力妥協的內容

  B. 兩國議會都由參眾兩院組成

  C. 兩國實權都由內閣掌握

  D. 法國元首為總統,德國元首為宰相

  28. 有一些學者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有點類似於西方一些國家的參議院。原因是

  A.階級性質 B主要權力 C.政治地位 D.構成成份

  29.1689年《權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國人“自古就有的權利”,比如議會必須定期召開,徵稅權屬於議會等。從表面看似乎沒什麼新意,但事實上卻是政體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材料中所說的“革命”是指(  )

  A.君主制在英國被推翻 B.議會開始要求制約王權

  C.責任內閣制的確立 D.國王從議會手中接過王冠

  30.美國政治家漢密爾頓曾說:“現在幾乎達到國家蒙受恥辱的最後階段了。……我們所經歷的禍患並非來自區域性的或細小的缺點,而是來自這個建築物結構上的基本錯誤,除了改變建築物的首要原則和更換棟樑以外,是無法修理的。"該言論的歷史背景是(  )

  A.美國當時仍受英國控制 B.憲法制訂面臨重重阻力

  C.獨立後的美國邦聯鬆散 D.人民主權原則已得到憲法肯定

  31.新帝國由22個邦和3個自由市組成,最大的邦佔帝國全部面積的55%和人口的61%;有人諷刺說,這個帝國是由一隻大猛獸、半打狐狸和十幾只耗子組成的。材料突出反映

  A.普魯士有統一德意志的趨勢 B.德志帝國存在不穩定因素

  C.德意志各邦發展極不均衡 D.聯邦制不利於德國的長期統一

  32.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寫《共產黨宣言》時,曾預言當時資本主義已走上窮途末路,死期臨近。但是過了近半個世紀,恩格斯在生前最後一篇文章中以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寫道,過去的判斷“是不對的,19世紀中葉歐洲大陸的社會經濟還遠沒有成熟到可以剷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程度”,資本主義還有很強的“擴充套件能力”。下列符合恩格斯這一論斷的是

  A. 巴黎公社失敗的根本原因

  B. 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失敗的原因

  C. 在俄國七月事件後,兩個政權並存局面結束,政權完全轉移到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手中

  D.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

  33. 1940年,中國共產黨指出:“由於國際情勢的變動,我西南國際交通被截斷、國內

  困難增加,……因此,我軍應積極的行動。”在此情況下中國方面採取的行動是

  A.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B.深入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

  C.組織徐州會戰,阻止日軍瘋狂攻勢

  D.發動百團大戰,堅定抗戰信心

  34.1943年秋季,為悼念某位抗日將領朱德、彭德懷的輓聯是:“將略冠軍門,日寇幾回遭重創。英魂羈緬境,國人無處不哀思”。參加本次抗日的軍隊隸屬於(  )

  A.八路軍 B.新四軍 C.國民革命軍 D.東北抗日聯軍

  35.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重視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主要原因不包括(  )

  A.有相似的政治奮鬥目標 B.社會意識形態和發展道路相似

  C.面臨相同的國際政治境遇 D.都面臨發展民族經濟重任

  36.1953年6月5日,周恩來在外事工作會議上說:“兩大陣營的對立當然是基本的,但……我們政策的基本點是敢於在制度不同的國家問實行和平共處和和平競賽。”其意在說明

  A.“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已不符合國情

  B.“冷戰”並不影響不同制度國家間的交往

  C.外交工作將迎來寬鬆的外部環境

  D.外交工作在國際社會取得重大的影響

  二、非選擇題

  37. (16分)結合材料及所學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下表是1903年《奏定學堂章程》有關中學堂一二年級的課程與課時:

  材料二 自甲午以後,詔設學堂諭屢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則以利祿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詩賦、八股、小楷之慣技,棄舉人、進士之榮途,而孜孜致力於此,此必不可得之數也。是故變法必自設學堂始,設學堂必自廢科目始。

  ——兩廣總督陶模《圖存四策折》(1901年)

  材料三自世卿門閥舉薦制度推翻,唐宋厲行考試,明清峻法執行,無論試詩賦、策論、八股文,人才輩出;雖所試科目不合時用,制度則昭若日月。 ——孫中山

  (1) 據材料一二,分析清政府新式學堂的特點,分析為何“設學堂諭屢矣,而人才不出”。(4分)

  (2) 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指出孫中山對科舉考試的態度及理由。(3分)

  (3)如何理解材料二和材料三對科舉考試的相反態度,談談你對科舉考試的認識。(9分)

  38. (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某學者列舉的“古代中國農業經濟技術成就”中的參考條目(部分)。

  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對該參考條目提出一條修改建議,並說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議及理由需觀點正確,符合歷史事實)

  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

C

C

C

C

C

A

D

B

B

C

A

B

D

D

A

D

A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C

B

B

C

B

D

D

C

A

D

D

C

C

A

D

C

B

B

  二、非選擇題

  37.

  38.【知識點】古代中國·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達的古代農業

  【答案解析】 答案:

  建議一:春秋戰國時期增加“水利事業已有較大發展”內容。 (4分)理由:春秋戰國時期,都江堰、鄭同渠等都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典範。“水利灌溉技術的發展”也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技術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予增加,才能更全面展示古代中國農業經濟技術的成就。(8分)

  建議二:將“古代中國國農業經濟技術成就”按“耕作方式”“耕作技術”水利灌溉技術”等 不同項進行重組,以專項形式.按時間進行展示。(4分)理由:以專項形式,分類進行展示, 可以更直觀地瞭解古代中國農業經濟技術變遷的歷史。(8分)

  (可對參考條目進行增、刪、合併或結構調整;建議合理.結合目錄,緊扣古代中國農業經濟技術史變遷。)

  解析:本題要求根據材料資訊,並結合所學知識,對參考條目提出修改建議。解讀材料資訊,可判斷出材料所列舉的“古代中國農業經濟技術成就”中的參考條目中,春秋戰國時期有鐵器牛耕、生產技術等,但缺少“水利灌溉技術的發展”,可結合在中國古代農業經濟技術史上的地位,說明增加這一條目的理由。

  解讀材料“古代中國農業經濟技術成就”中的參考條目的呈現方式,還可以將材料所列的時間呈現方式,修改為已專項形式,按時間展示,這樣可以更直觀的解古代中國農業經濟技術變遷的演變過程。

  【思路點撥】 解答本題的關鍵在於理解試題提供的材料和考試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資訊。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