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的學習方法

才智咖 人氣:1.59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幫助大家在更短的時間內掌握學習內容。那麼,怎樣學習才能更高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語文的學習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語文的學習方法

國小語文的學習方法1

編字謎

在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發現“編字謎”能幫助孩子們輕鬆地掌握一些難教的生字,經過引導,孩子們經常動腦筋編字謎在課堂上交流,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比如:朋:兩個月亮交朋友。林:兩棵樹,並排站。休:一個人靠在木頭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樹苗,頭上戴草帽。思:十張口,一顆心,猜猜看,動腦筋。雷:雨點掉到田地裡……孩子們不僅能編出書上出現的生字,還把這種識字方法擴充套件到課外,並講給家長聽,這樣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識字興趣,同時也鞏固了生字。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組字遊戲

老師把一個字或幾個字的構字部件打亂順序寫在卡片上,發給每個小組一份,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儘可能多的組字,然後小組派代表到講臺前來展示合作的效果,讓全體學生認讀,評出冠軍組。這樣,體現了保底不封頂的教學思路,學生們不僅能組出課本上出現的字,有些學生還能組出許多課外認識的字。

搶卡片

老師把許多卡片放在黑板槽裡,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師讀的字音,找出有關的卡片組成字,讀後組詞或說一句話,誰搶得多誰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紅旗。

編故事巧記字形

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構字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聯想去揭示漢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義的關係。通過直觀手段、形象語言、生動故事,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幅幅圖畫或一段小故事。如:學“呆”時,教師邊講故事邊寫筆畫:“一個人張著大嘴巴(口),像木頭一樣一動不動,原來他在發呆。”

變字小魔術

我結合語文百花園一中“這樣識字真有趣”組織了“變字小魔術”的遊戲。選出一些簡單的字讓學生加一兩筆變成新字。如“日”,孩子們變出了:電、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變出了:本、禾、術、未、米等,課堂上,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到“魔術”中,在遊戲中學習,在交流中鞏固。

國小語文的學習方法2

1、循序漸進。

語文學習應注重基礎,不能急於求成。每天制定好計劃,哪怕只做一點兒但只要堅持語文水平就會大有長進。每天可以認真的練幾個字,每週背幾首詩能認真的練幾十個字,每週能熟練的背幾首詩,看幾篇文章,每學期讀一本名著。

2、熟讀精思。

把記憶和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於質疑問難,最終解決問題。

3、自求自得。

端正讀書的態度,就是不要為讀書而讀書,應當把所學的知識加以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做到讀寫結合。

4、博研結合。

一是要廣泛閱讀,二是精讀,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機結合。

5、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

注意觀察日常的生活,在生活中領悟語文,把語文學習帶出課堂。

國小語文的學習方法3

一畫段兒

在讀一篇課文前,先用筆在課文每個自然段前用數字寫出序號。認清一篇文章由幾個自然段組成,對這篇文章就先有了大概的認識。

二畫圈兒

看看課文生字表中要求學會的生字,在課文中把生字圈出來。這樣,在讀課文時就會明確哪是要求學會的,就會對自己畫出的需學會的字有所重視,印象也比較深刻。

三畫需認字

就是畫完要求學會的生字後,再對照課後要求會認的生字,用▲在課文中畫出,以區別要求學會的字。這樣更明確了會認的要求,以便按要求去做。

四畫疑難處

在完成上面的畫法之後,再讀讀課文,有不明白的地方就用?在上面標出。讀完課文後對疑難問題或,或問同學老師,或交流討論解決。長此以往,真正養成一邊讀一邊想的好習慣。

五畫好詞句

弄清課文的疑難問題後,再認真讀一遍文章。把文中的妙詞佳句用 ~~~~~~畫出來。在讀書時也要注意重點理解、記憶這些句子,增強我們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簡單的五句口訣包含了具體的預習任務,好記又實用,在圈圈畫畫中就可以將預習搞定。

國小語文的學習方法4

第一:是興趣,多讀充滿情趣,淺顯易懂的故事,讓孩子體會到文字的樂趣。

第二:要提高學習效率,學好課本知識。現在的課本每一篇課文都非常的精美,所以老師上課的細節千萬不要漏掉,許多考試都在這些細節上會難倒你的,而這些細節往往是老師興致所致,上課處於極好狀態時,將大腦中的那些知識點下意識地說出來,且常常不書寫在黑板上的。

捕捉這些細節,往往會提高你上課的注意力及效率和知識面。利用好了課堂上45分鐘,下去後無需過多時間就能熟練掌握,事半功倍,做題複習效率也極高;反之只能事倍功半,花去大量時間,還容易丟三落四,知識掌握不完全,不熟練,對做題和今後複習造成隱患,這是每一個科目都應該用到的學習方法。

第三:學習時,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腦並用。學習的時侯就有陶淵明的“雖處鬧市,而無車馬喧囂”的境界,只有手和腦與課本交流。學習語文,應該進入文章的角色,才能體會到文章的精髓。

第四:學習語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長期的積累才能使語文學得更好。積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閱讀與背誦。知識就像海洋,課本里的知識只是海面上的一個浪花,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所以適當的課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我們從現在起應該給自己訂一個讀書計劃,很多書,都是化了作者幾年,幾十年甚至一生寫出來的。當然讀的書,除了滿足自己對一方面的興趣以外,更重要的是,選好書,選名著。

第五:加強寫作訓練

我們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寫作。提高寫作能力要從點點滴滴做起。課外積累是寫作的基礎,要學會對文章的細讀,精彩的篇章能背誦。如果腹內空空,是寫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堅持不懈的記日記,有感而發的寫隨筆,都是幫助我們寫好作文的有效途徑。寫好的作文要反覆修改,也可以請教老師、同學的意見,精益求精。

國小語文的學習方法5

國小語文學習方法、策略和能力

在學校裡,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是學會學習;最有效的知識是自我控制的知識。要學會學習,就有一個掌握學習方法和使用學習策略的問題。而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

一、國小生語文的學習方法

做任何事情就要講方法,方法得當就做得快,做得好。學習也是一樣。微觀具體的做法叫做學習方法,巨集觀整體的做法叫學習策略。語文學習有具體的方法,也有整體的策略。我們先來談學習方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在未來社會裡,“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埃德加o 富爾《學會生存》)因此,對學生進行有關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語文的學習方法,有涉及語文整體的,有涉及語文區域性的;有基本的,也有具體的。關於語文整體的基本學習方法,中外教育家、學者、作家都有這樣或那樣的論述。多閱讀、多觀察、多練習和多思考看起來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卻是學好語文的基本功。

關於對國小生具體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分為字詞的學習方法,句子的學習方法,段的學習方法,篇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寫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詞的學習方法有:運用漢字的構造規律來理解字的方法,組詞法,造句法,查字典法,用詞素分析理解詞語的方法,同義法的比較法,根據語言環境理解詞義的方法,追根溯源理解詞義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學習方法有:擴寫、縮寫句子的方法,變換句式的方法,用關聯詞語理解簡單複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學習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給段分層的方法,調整段中語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學習方法有:分段的方法,歸納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學習寫作文的方法有:審題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選材的方法,組織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二、國小生語文的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心理學研究的新興領域,也是當前語文教學心理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所謂學習策略,主要是指在學習活動中,為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而學會學習的規則、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種在學習活動中思考問題的操作過程;這是認識策略在學生學習中的一種表現形式。

我們在這裡要強調的是四個問題:一是學生學習的目的性;二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在一定意義上說,學生的學習策略主要是指其學習方法;三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四是學習策略和認識策略的關係。

如何理解學生的學習策略呢?首先,重視學生的學習策略,就是承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積極作用和能動作用。第二,學生的學習策略是學會學習的前提,學會學習包含著學生運用一系列的學習策略;學生的學習策略是造成其學習個別差異的重要原因,對學生實行"因材施教"要考慮到他們學習策略的差異。第三,學習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地的活動,它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選擇、使用、調節和控制學習方法、方式、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動。最後,學生的學習策略實施的過程,也是實行決策的過程。

通過對學習策略的分析,我們看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一種理性的認識或認知活動,一種思維或資訊加工的的過程,這也是學習活動有別於人類一般認識活動的特徵。

知識有簡單和複雜之分,簡單知識學習在國小語文教學中,主要是詞彙學習,其難點不在於理解而在保持,因此,如何依據記憶規律,促進知識的保持成為促進簡單知識教學的主要問題。複雜知識學習,在國小語文教學中,主要指概念、規則的學習和閱讀、寫作的學習,其關鍵是理解,而理解的實質是學生知道新知識內部各要素之間及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學習策略。

(一)注意策略。語文教師可以採用外部手段來控制學生注意,並激發學生採用適當的注意策略,以促進學習與保持。如"帶著問題讀書"可能並不是一種最佳的閱讀方法,而"讓學生先讀書,然後思考問題",可能是一種更有價值的學習策略。

(二)編碼與組織策略。人們注意了的資訊要想能夠長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對資訊進行編碼和組織。無論是拼音、識字、閱讀教學,語文老師都需要經常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分類排隊,找出規律,就是這種策略的運用。

(三)精細加工策略。如在閱讀和聽講時,一邊聽(或一邊看),一邊做筆記,這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策略,應注意從小培養學生的這一習慣。但真正要使筆記成為一種促進學習的技術而單純的資訊記錄,卻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為了培養學生做筆記的良好習慣,教師講課時應注意語速不宜太快,複雜的、重點的內容要適當重複,對講課內容的結構、層次和重點應進行板書。

(四)複述與複習策略。如,學生為了記住漢字,必須一遍遍地讀寫生字。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注意教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邊閱讀邊背誦,將閱讀和嘗試背誦交替進行。另外,對於複雜知識的學習,複習策略包括邊看書邊講述材料、在閱讀時對材料的重點、難點和要點用畫線、圈點、加註符號等方式將其突現出來等。

這些都是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應有意識地對學生加以訓練。

三、國小生語文的學習能力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通過語文教學發展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也是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所謂能力是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徵,可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兩類。語文能力是一種特殊能力。林崇德先生經過多年的研究,提出:國小生的語文能力是以語文概括為基礎的,由四種語文能力與五種思維品質組成的,有20個交結點的、開放性的動態系統。

概括是語文能力的基礎。對於國小生語文的聽、說、讀、寫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現:聽的關鍵是"聽得好"。即會聽,聽得準確,抓住別人講話的中心,理解所聽內容的實質。這是在"聽"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現;說的關鍵是"說得清"。即逐步地掌握準確、鮮明、生動的口語表達特點,能做到用詞準確、詞達意明、語言通順、層次分明、修辭恰當、邏輯性強。這是在"說"中的概括能力表現。讀的要素較多,一是朗讀與默讀的閱讀形式,二是理解詞、句、段、篇和修辭結構的閱讀內容,三是分析段落層次、獲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脈絡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三個方面都以學生的概括能力為基礎。寫作能力發展也是一個概括化的過程。國小生從“說”到“寫”,從“讀”到“寫”(仿寫)兩個過渡,都要通過書面語言條理化地、生動地表達出事物的內在聯絡。這裡就有一個綜合提煉的過程,即概括過程。

由於語文能力的基礎是概括,所以,我們在培養國小生語文能力時,要自始至終地突出對其概括能力的訓練。

傳統將學生的語文能力歸納為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這種提法是正確的。如果說聽、說、讀、寫反映了國小生語文能力的基本內容,那麼,不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差異則與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思維品質的差異密切相關。思維品質是智力活動中,特別是思維活動中智力與能力特點在個體身上的表現,它體現了每個個體思維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異。通常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個方面。這五種思維品質,是一個

彼此聯絡、不可分割的辯證統一體。林崇德教授將這四種語文能力與五種思維品質結合起來,構成一個開放性的動態系統進行研究。

國小語文的學習方法6

在新課程改革的春風勁吹下,課堂教學模式創新如火如荼,教學手段優化緊鑼密鼓,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煥發出勃勃生機。反觀教學成績,感慨頗多,國小語文傳統課堂的陰霾似乎仍然沒有散去,課程改革進行曲卻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一、國小語文課堂匯入設計

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匯入至關重要,一課之計在於導。在匯入環節,設定有效的導語是關鍵。導語的優劣,直接關係到教學效果的好壞。在設定導語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激發學生的興趣,設定教學懸念

國小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多彩,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生動的課文內容,加入教師有針對性的適度渲染,短時間內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誘發學生的求知慾。

2.找準“七寸”,保持平和

優秀的導語設計不是諸如一些“作者簡介”“背景說明”“主題思想”等內容的簡單堆砌,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讓學生喜聞樂見的導語形式或內容。對於一些刻板生硬的傳統式導語,要一律“斷腕”捨棄,只保留和增加對學生有積極指導意義和向上引領作用的內容。

二、在國小語文課堂中進行有效設問

1.課堂設問必須明確有效

首先,國小語文課堂設問必須立足教材實際,在明確教學目標、強化設問的目的性、釐清教學的重難點的基礎上,激起學生的思考。其次,創設的問題能體現思考價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獨立思考,從而加快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2.優化提問方式,增強有效性

良好的提問方式能在強化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對學生實際的考量,發揮引導學生思考的功效。良好的提問方式能有效為學生思考創造積極有利的條件,活躍課堂氣氛,拓展學生視野,而非埋頭找結果。如果提問方式緊緊著眼於單一固化的答案內容,那提問也就失去了基本的連帶效果,被賦予的實際意義也就蕩然無存了。因此,課堂提問,質量先行,求質而不重量,提問的時機要恰當,提問的方式要得當,既能誘發學生興趣,還能活躍思維,開啟心智。

3.所創設問題要符合各類學生的口味

課堂問題創設要避免隨意性,教師對問題的“謀劃”應做到精細,數量適中,質量上乘。設定的問題不宜過多,防止“眉毛鬍子一把抓”,學生注意力過多分散。如果過少,也會走向另一種極端,容易重新陷入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的掣肘中,使學生厭學情緒滋長。

三、擇優選取高效易操作的學習方式

1.倡導小組合作學習形式

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既能鍛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還能使學生融入團隊中,感受團隊“各抒己見”的動人場景。更為重要的是,把複雜問題“合作化”,放在組內討論,能迅速提升問題的“人氣”,強化對它的關注度,大家湊在一起群策群力、暢所欲言,將問題結果集中“觀瞻”,優選出具有代表性的答案,再進行多輪的審視,最終獲得問題的準確答案。

2.對學生進行探究式誘導

讓學生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可以開展“周圍人優點大發現”活動,讓學生在發現中認識別人的優勢,從而促使每個人用平等互助的心態去交往,強化了集體的凝聚力。為增強活動的有效性,還可以互出試卷的形式進行更具針對性的交流,讓學生在彼此間找尋各自的閃光點。

總之,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項藝術性極強的活動樣式,教師必須立足學生實際,以課程標準為行動指南,整合可自利用的資源,變課堂不利因素為有利條件,加大教育探索的力度,在模式創新和手段優化上大做文章,讓汩汩流淌的創新之水奔流不息。

國小語文的學習方法7

國小一年級的語文學習方法

國小時期是打基礎的時期,這段時期並不是要每門都考100分,而是讓你們學會怎樣為以後的學習做好準備。這時的語文學習就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前行,過好學習語文的五道關,即拼音關、識字關、寫字關、朗誦關和寫作關就大功告成了。所以一年級的語文學習應注重以下好習慣!

學好語文要注意五個習慣的養成:

第一是養成課前預習習慣:

預習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個環節。預習是指在老師講課以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知識上的準備工作。同學們也並非每天都需要預習,一般在上主要科目的新課之前需要進行預習。首先是通讀教材,初步理解其基本內容和思路,如果發現新課所需的某些舊知識欠缺或遺忘,就查閱、補習。可試做習題,注意發現自己難以掌握和理解之處,做些簡單的預習筆記,以便聽課時用。

第二是養成上課專注的習慣: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節。同學們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是這一環。上課正確的做法是:帶著問題上課;緊抓老師思路;要當課堂主人;養成筆記習慣。

第三是養成多種方式複習習慣:

複習是學習過程5個環節中的中間環節,承上啟下,十分重要。複習時一味死記硬背,沒有章法,這是一種不好的做法。、同學們可以掌握以下複習要點:多種形式複習;當天進行復習;單元系統複習;假期不忘複習。

第四是養成做作業習慣:

同學們通過做作業,不僅可以及時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而且可以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有利於你們能力的培養。我們的正確做法是先複習後作業;認真高效檢查;仔細研究批語。做作業是同學們學習的重要工作,要循序漸進,注意階段性,不必刻意去尋找偏題怪題;要變換形式,注意多樣性,題不在多,在於不同變式;新穎有趣,注意趣味性,不抱著單純任務觀點做題,而是把做作業看成對自己能力的檢驗;要求同學們獨立答題,注意自主性,不依賴他人,寧做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第五是養成自己做小結習慣:

測驗與考試前後,是學習小結的時機。小結是學習某過程的終結環節,是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通過小結,同學們可以瞭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以便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學習方法,對今後的學習起促進作用。

以上5個環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同學們抓好學習過程中這5環的良好執行,必達到提高學習效率之目的。

國小語文的學習方法8

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也說過:“溫故而知新”,足見覆習的重要、指導學生掌握複習的一般方法尤其重要,怎樣指導學生掌握一般的方法呢?我在教學中總結出了幾種基本的複習方法的指導方法:

1、過度法——言傳身教。

過度法是在基本學會一種知識或初步掌握一種技能後,不滿足於勉強記住或剛剛學會的程度,要再多複習、練習幾遍,達到進一步牢固掌握。這種“再多複習、練習”的時間和次數就是過度複習,或叫過度學習。心理學家指出:要想牢固掌握所學內容,任何學習都要過度學習。但過度學習要注意“量”,就是時間和次數要適當,不是過度得越多越好。例如,我們教學十個生字,經過認讀、書寫、記憶,有五遍就能比較準確地掌握了,這叫適度,心理學家認為,過度複習不要漫無限制,而要適可而止。太少了達不到鞏固的目的,太多了又浪費時間和精力。如背誦一首詩歌,誦讀第五遍剛好能背誦下來的話,再加兩、三遍就行了;一個生字,抄寫三遍剛好能記憶下來的話,多寫一兩遍就可以了。

2、分散法——引導點撥。

分散法主要運用於不斷學習新知識時對舊知識的回顧溫習。關鍵是指導學生正確選擇進行分散複習:一是複習的內容不算太多時,可採用平均分散的方法。如6個小時能複習完的內容,可以分散在三天中,每天覆習兩個小時。二是先多後少的分散方法。假如在階段複習中,需要在七天內複習五次的話,可在第一天覆習兩次,第二天覆習一次,第四天再複習一次,第七天再作最後一次複習。其中的第三、五、六天可安排別的複習內容。每次複習間隔的時間長短要根據複習的內容而定。複習新學的知識,間隔的時間可以短一些,不能間隔得太長,太長就要遺忘,給複習增加困難。複習的時間要分散,複習的內容要交叉,複習的方法也要靈活多樣。比如,把說的、讀的、寫的、算的、畫的、記的互相結合起來,穿插進行。有時要檢查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把動眼、動口、動腦和動手結合起來。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進行方法選擇的闡釋,以便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方法。

3、歸類法——生尋規律。

比如,字的歸類:①易讀錯的字;②多音字;③易寫錯的字;④易用錯的字;……。練習分段時,每閱讀一篇課文,先回想老師是怎麼分段的,根據是什麼,然後把類似的歸在一起,從中可找出三種分段方法。一是按照故事的時間變化順序分段,如《將相和》、《我的戰友邱少雲》等;二是按照事物不同型別或不同方面分段,如《蟬》、《動物的遊戲》等;三是按照空間位置或環境的變化分段,如《草原》、《彩色的翅膀》等。這樣對學過的知識重新組合,排隊串線,便於重點突破,掌握規律性的東西,防止機械重複,死記硬背。

4、嘗試回憶法——激勵嘗試。

嘗試回憶,即把課堂上老師講的知識回憶一遍。教師應在課末、單元末,有意識引領學生回憶新近內容。美國心理學家索裡和福爾特做過一個實驗:運用嘗試回憶去背誦的成績是不運用嘗試回憶去背誦的成績的兩倍以上。效果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回憶是大腦積極的主動的思維活動過程,複習中有回憶的參與,即增加了一個資訊反饋(對課堂所學知識的記憶的反饋)過程,這種反饋的次數又往往不僅一次,多次的強化剌激可提高記憶效果。指導學生運用嘗試回憶應與閱讀教材結合起來複習,即先回憶後閱讀;或回憶一段閱讀一段,直到努力把老師課上所講的知識全部回憶起來為止。

隨著學習型社會的推進,國小教學的任務也在發生變化,不僅要教會學生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讓學生學會學習,為今後的終生學習打好基礎。為實現教學功能的轉軌,我們必須在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方面做出探索和研究。

國小語文的學習方法9

1.五遍讀書法

熟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就是要強調書要多看,多讀,並非真的要讀百遍、看萬卷。不過,一篇文章如果能多讀幾遍,學習效果會更好。特別是,同學們使用的語文課本上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一般的文章讀三五遍並不多,而有的文章讀十遍尚覺得少。現向同學們推薦一大學聯考狀元的“五遍讀書法”,以供同學們參考。

第一遍:上課前對老師要講的課文先預習一遍。

第二遍:課後,把課文再認真的研讀,並把老師講過的內容複習一遍。

第三遍:學完一個單元后,從單元第一課到單元最後一課仔細的看一邊遍。

第四遍:是當一本書全學完後,結合教師的複習指導,把整本書再讀一遍。

第五遍:也是最後一遍,即在考試前幾天,與學習筆記和平時的單元檢測相配合,把課本粗略的翻看一遍,複習-平時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重點、難點。

2.寫讀書筆記和製作卡片

首先,一則筆記記一個問題,內容思想等可多些幾則,不要混在一起,這樣便於整理和以後使用。其次,一個故事、一句話、一個數據、一段議論,不論大小均可寫成讀書筆記。但決不能肢解原文、歪曲願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與引用的原文混雜在一起。

國小四年級語文預習學習方法

1.重視預習,樹立良好意識

想要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首先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預習,持之以恆抓好預習關,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預習意識。讓學生明確課前預習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的一個必備環節,要深刻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通過預習,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融入了自己的學習體驗,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學得輕鬆、聽得明白,提高了學習的效率,讓學生更好地展現自我,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2.教給方法,進行有效預習

思路決定出路,有了良好的方法才會有良好的效果。學生開始不會預習,有賴於教師的指導,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教師可以把具有示範性的語文預習課帶到課堂上來,上幾次預習指導示範課。在預習課上,教師可以就一篇要學的課文為例帶著學生一起預習,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讓學生明確預習中要完成的幾個任務,等到學生基本掌握預習的方法之後,也就可以佈置學生運用所學方法自己去預習新課文了。

在預習中,老師應該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預習方法: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預習課文不只是讀讀、想想,同樣要注意多動筆。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寫寫畫畫,圈圈點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不懂讀音的字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寫上註釋,含義深刻的句子畫上線,重點的字詞加圈加點,有疑難的地方打個問號等。學生標號的過程,就是讀書的過程,這是一個“讀、思、記”的組合過程,可促進理解,增強記憶,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其次應指導學生預習的步驟。

第一步:通讀感知。將課文讀通順,圈出文中的生字,劃出詞語,並自學生字詞語。字詞預習的要求是在預習本上給生字注音,運用字典、詞典這些無聲的老師自己查閱工具書,或運用一定的方法解釋詞語,掃除語言文字的障礙,牢固地掌握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和用法。同時瞭解課文大概內容,能說出這篇課文寫了什麼事,主要人或事是什麼,按什麼順序寫,為理解課文作好鋪墊。

第二步:再讀理解。弄清文章結構層次,作者寫作思路,找出一些與中心密切相關的句子、段落。具體要求是摘抄課文中的描寫精彩的句子,或含義深刻的句子。

第三步:細讀深究。帶著問題細讀課文,理解句子深刻含義;抓住關鍵詞語,用圈劃批註的方法深入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體會文章的寫作特點。具體要求是在所摘抄的句子上圈出關鍵詞語,進行批註,寫出自己的理解。同時還有哪些疑問或對課文後的思考題已經進行了思考都記錄下來。

四年級語文學習方法

一、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的老師,只有讓孩子蠢蠢欲動,才能產出預習的精彩。因而在預習指導時,要豐富預習形式,意趣預習彙報和評價,讓預習變得好玩有趣,讓預習成為期待。

1、預習組織:靈動多變

國小生,喜歡求新求異。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預習組織時,切忌格式化,一成不變。老師要根據不同的學段不同的文字體裁,因人因時制宜:對於沒有預習經驗的,學習不自覺的學生,可以把預習移到課堂上來,通過指導,讓學生掌握初步的預習方法,降低預習難度;當學生掌握基本的預習方法並有一定的學習自覺性時,可以把預習移置課前,以家庭作業或自主作業的形式提前佈置;內容簡單,學習目標不高的內容可以讓學生獨立預習;有一定難度,特別有明顯問題產生的文章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作形式完成;根據學生的預習程度,還可以採用指導、半指導、自主等形式進行,由扶到放,循序漸進,一切視學情而定。

2、預習方式:因文設預

單調乏味繁雜的預習作業應當被摒棄,預習應因文設預,不同的文章預習方式也應有變化:常規預習法,可以讓書上“星星點點”,也可以在作業本上“抄抄寫寫”;作業預習法,可以以“導學單”“預習單”“導學案”面容出現,也可以直奔中心,試做《作業本》《同步練習》上的基礎性作業;設計預習法,可以讓學生根據文字材料設計一份練習題、小試卷,也可以創編一份卡通型學習小報;當預習遭遇《開國大典》時,會場方點陣圖會使學生興致盎然;當預習恰逢《草船借箭》《將相和》時,人物關係圖會使預習徒增意趣;自學小詩,不妨給小詩配上畫;拿到說明文的,可以試著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把課文換一種說明;每一冊的綜合性學習,可以佈置學生問卷調查、實地採訪,甚至上街“診學”……這樣的預習方式,既貼近孩子的心理,吸引孩子的興趣,又能使孩子對所學充滿期待,催化預習效果的高質落實。

國小語文的學習方法10

我們常常說,做任何事情就要講方法,方法得當就做得快,做得好。學習也是一樣。

眾所周知,國小階段是學子的起步階段,其知識基礎與行為習慣往往要影響學生的一生,培養學生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及相對獨立且又合作的思維方式,也就尤為重要。

國小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同時,他們做事又易缺乏永續性,往往虎頭蛇尾。家長必須幫助並指導孩子的學習,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讓學生有好的學習方法,應該如何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呢? 我認為,指導國小生的學習方法,首先應該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

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於思維能力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國小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那麼,在國小語文學習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個人之見,我認為大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預習與複習的習慣。

2、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3、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

4、多動腦,勤動手的習慣。

5、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6、獨立完成作業與自我評價的習慣。

7、課外閱讀的習慣。

二、國小生語文的學習方法

微觀具體的做法叫做學習方法,巨集觀整體的做法叫學習策略。語文學習有具體的方法,也有整體的策略。在此,先談談我對學習方法的認識。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在未來社會裡,“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對學生進行有關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

語文的學習方法,有涉及語文整體的,有涉及語文區域性的;有基本的,也有具體的。關於語文整體的基本學習方法,中外教育家、學者、作家都有這樣或那樣的論述。但多閱讀、多觀察、多練習和多思考看起來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卻是學好語文的基本功。

關於對國小生具體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分為字詞的學習方法,句子的學習方法,段的學習方法,篇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寫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詞的學習方法有分解法,組詞法,造句法,查字典法,同義法的比較法,根據語言環境理解詞義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學習方法有:擴寫、縮寫句子的方法,變換句式的方法,用關聯詞語理解簡單複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學習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給段分層的方法,調整段中語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學習方法有:分段的方法,歸納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學習寫作文的方法有:審題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選材的方法,組織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三、國小生語文的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心理學研究的新興領域,也是當前語文教學心理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所謂學習策略,主要是指在學習活動中,為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而學會學習的規則、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種在學習活動中思考問題的操作過程;這是認識策略在學生學習中的一種表現形式。

如何理解學生的學習策略呢?

首先,重視學生的學習策略,就是承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積極作用和能動作用。第二,學生的學習策略是學會學習的前提,學會學習包含著學生運用一系列的學習策略;學生的學習策略是造成其學習個別差異的重要原因,對學生實行"因材施教"要考慮到他們學習策略的差異。第三,學習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動,它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選擇、使用、調節和控制學習方法、方式、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動。最後,學生的學習策略實施的過程,也是實行決策的過程。

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一種理性的認識或認知活動,一種思維或資訊加工的的過程,這也是學習活動有別於人類一般認識活動的特徵。

知識有簡單和複雜之分,簡單知識學習在國小語文教學中,主要是詞彙學習,其難點不在於理解而在保持,因此,如何依據記憶規律,促進知識的保持成為促進簡單知識教學的主要問題。複雜知識學習,在國小語文教學中,主要指概念、規則的學習和閱讀、寫作的學習,其關鍵是理解,而理解的實質是學生知道新知識內部各要素之間及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學習策略。

(一)注意策略。語文教師可以採用外部手段來控制學生注意,並激發學生採用適當的注意策略,以促進學習與保持。我在讓學生讀課文時,就注意到"帶著問題讀課文"並不是一種最佳的閱讀方法,而"讓學生先讀課文,然後思考問題",反而是一種更有價值的學習策略。這是因為國小生的注意力比較差,一心幾用的能力相對較弱。

(二)編碼與組織策略。人們注意了的資訊要想能夠長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對資訊進行編碼和組織。無論是拼音、識字、閱讀教學,語文老師都需要經常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分類排隊,找出規律,就是這種策略的運用。比如,學習“諮”這個字時,我讓學生找出它的形近字“姿、資”來,進行對比,比較記憶,學生大大加深了對這幾個字區別

(三)精細加工策略。我常常教育學生,在閱讀和聽講時,一邊聽(或一邊看),一邊要做筆記。有時可以畫出文中自己覺得寫得美或者寫得好的句子,有時可以在句子旁邊寫下自己的簡單感受。

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策略,應注意從小培養學生的這一習慣。但真正要使筆記成為一種促進學習的技術,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為了培養學生做筆記的良好習慣,我建議我們教師講課時應注意語速不宜太快,複雜的、重點的內容要適當重複,對講課內容的結構、層次和重點應進行板書。

(四)複述與複習策略。如,學生為了記住漢字,必須一遍遍地讀寫生字。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注意教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邊閱讀邊背誦,將閱讀和嘗試背誦交替進行。這樣的方法,有助於學生的記憶順利進行。

另外,對於複雜知識的學習,複習策略包括邊看書邊講述材料、在閱讀時對材料的重點、難點和要點用畫線、圈點、加註符號等方式將其突現出來等。

這些都是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我們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應有意識地對學生加以訓練。

四、國小生語文的學習能力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通過語文教學發展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也是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

所謂能力是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徵,可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兩類。語文能力是一種特殊能力。它是以語文概括為基礎的,由四種語文能力與五種思維品質組成的,有20個交結點的、開放性的動態系統。

概括是語文能力的基礎。對於國小生語文的聽、說、讀、寫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現:聽的關鍵是"聽得好"。即會聽,聽得準確,抓住別人講話的中心,理解所聽內容的實質。這是在"聽"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現;說的關鍵是"說得清"。即逐步地掌握準確、鮮明、生動的口語表達特點,能做到用詞準確、詞達意明、語言通順、層次分明、修辭恰當、邏輯性強。這是在"說"中的概括能力表現。 讀的要素較多,一是朗讀與默讀的閱讀形式,二是理解詞、句、段、篇和修辭結構的閱讀內容,三是分析段落層次、獲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脈絡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三個方面都以學生的概括能力為基礎。寫作能力發展也是一個概括化的過程。國小生從“說”到“寫”,從“讀”到“寫”(仿寫)兩個過渡,都要通過書面語言條理化地、生動地表達出事物的內在聯絡。這裡就有一個綜合提煉的過程,即概括過程。

由於語文能力的基礎是概括,所以,我們在培養國小生語文能力時,要自始至終地突出對其概括能力的訓練。

傳統將學生的語文能力歸納為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這種提法是正確的。如果說聽、說、讀、寫反映了國小生語文能力的基本內容,那麼,不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差異則與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思維品質的差異密切相關。

思維品質是智力活動中,特別是思維活動中智力與能力特點在個體身上的表現。它體現了每個個體思維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異,通常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個方面。這五種思維品質,是一個彼此聯絡、不可分割的辯證統一體。

作為教師,我們要從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出發,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和敏捷性,這樣,對於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國小生的學習方法對以後的成長和發展有巨大的影響,甚至可以決定將來的學習成就。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循序漸進地、紮紮實實地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國小生的語文學習方法,不要送給學生一座金山,而要將那個“點石成金”的那個手指送給學生,這樣才能為學生在學海的遨遊送上渡海的航船,祝他們,一路順風。

國小語文的學習方法11

朗誦法。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是有一定道理的,每天早上朗誦語文知識半個小時左右,對提高語文學習水平很有幫助,能慢慢理解一些語句的意思。 默寫法。

語文的詞彙很豐富,單靠朗讀很難記住,這裡小編建議進行默寫,對增強記憶力非常有幫助。默寫時一邊記憶,一邊能熟悉每個字的比劃,再寫時就很輕鬆了。

蒐集素材法。

國小語文需要不斷的積累,造句、作文等都需要大量的素材,在平常要注意多蒐集。比如電視上的廣告、報紙裡的內容、雜誌的笑話等,都要記下了,說不定哪個時候就用上了。

擴大視野法。

孩子思維得到充分擴充套件,不要讓孩子的視野半徑就在周圍,讓孩子多見新事物,學習新的知道,培訓孩子學習興趣。

總結法。

國小語文在學習時,要不斷的進行總結歸類,這樣在翻看時能舉一反三,能大大增加詞彙量,在寫作文時也能用到很多。

國小語文的學習方法12

作為一名教師,除傳授給學生文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授予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如果我們在課堂上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教給他們學習方法,那他們就有了學習的本錢;就不但是學會了,而且是會學了;就可以由此及彼,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國小語文的學習方法。

一、循序漸進,跳躍提升

學習要循序漸進,這是毫無疑問的,不懂於前就不能曉於後,對於某一門學科的學習,對於其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的確是要循序漸進的;不循序漸進,基礎打不好,煮了夾生飯,到頭來還要重煮,還要從頭學起。但是現代學習論,從效率出發,又提出了學習不能完全像烏龜爬行一樣,一步一寸地前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能力之後,有時可作跳躍式的學習,以便在較短的時間裡掌握更多的知識,學到更多的東西。語文學習也一樣,要學的東西很多,不能每一項都從頭至尾循序漸進,如認字讀書,總不能把該認的字都認識後才開始讀書,而是在認識了一定數量的字之後即可較大量的閱讀,在閱讀中再擴大識字量,並進一步擴大閱讀量。這樣既循序漸進,又跳躍前進,先循序漸進,再跳躍前進,才能既打好基礎,又提高學習效率。

二、新舊聯絡,溫故知新

各門知識、各種能力都是從初級到高階,從簡單到複雜,自成為一個系統的。人們要從各門知識自身的前後聯絡中去掌握它,要從各種能力的基本能力與複雜能力的聯絡中去掌握它。這就需要建立新舊聯絡的學習觀念,需要樹立溫故知新的學習觀念。例如在學習“名不虛傳”中的“名”字時,我們首先理解“名”在這裡是“名聲”的意思。由此還可聯想到“名”用在其它詞語中又是怎樣解釋呢?如“名牌”的“名”和“名落孫山”的“名”等。通過這種多向性的思維,學生就會對“名”有更全面、更透切的理解。

三、回憶內容,促進記憶

每天晚上睡覺前,把當天學習的內容在腦子裡過一遍,加深記憶,這種方法對學好語文是很有幫助的。在回憶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想不起來的內容,此時要及時翻一下書,然後合上書本再回憶一遍。如果還沒睡著可以把當天的學習內容多回憶幾次。由於剛上完課,學生對大部分內容還有印象,往往用很短的時間就回憶完了。如果回到家,書一合,對所講的內容不理不睬,到期末複習時,對堆積如山的知識點會使學生“望題興嘆”。急來抱佛腳不如睡前多回憶來得好。

四、抓住知識點圍繞其規律性進行學習

語文教材儘管篇目繁多,但只要理清文體,還是萬變不離其宗的。例如記敘文的學習,圍繞其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發生、發展及結果進行,掌握其中心思想、敘述順序、表達方式等。說明文的學習,則要掌握主要特點、種類和說明的方法,把握說明的物件的特徵和弄清說明的順序。議論文的學習,圍繞其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進行,掌握其最基本的結構方式和論證方法,找出論點,把握論據。應用文的學習,則要牢記其寫作格式,把握寫作要領,如“黑板報稿”一要通俗化、口語化;二要注意短小活潑;三要形式多樣。當然,在國小階段主要學習的是記敘文,所以,除了教會學生對不同的課文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外,還要教會學生通過對重點詞句或重點段落的分析來理解文章內容,教會學生給文章分段,概括段意,歸納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等。

五、舉一反三,逐類旁通

基礎知識的學習主要集中於字、詞、句、段、語法、修辭、邏輯等。這些知識需要理解記憶,例如,我們在教學生認識“烈”字的意義時,就告訴他們“四點”表示“火”,是由書寫時演變而來的,凡帶“四點”的字都與“火”有關,進而加深講解本義、比喻義和引申義。學生依此類推,很快就可以掌握一大批字的大概意思。如帶“貝”旁的字與金錢有關;帶“忄”旁的字與心理活動有關;帶“言”旁的字與語言有關等等。這樣就教會了學生一些基本的識字方法,逐步奠定了學生自學識字、辨字、釋義、辨義的基礎。這樣,學習也就達到了舉一反三,逐類旁通的效果。

六、加強背誦,注重積累

要求學生把有價值的材料背下來,對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習成績很有幫助。俗話說“挖到籃子裡才是菜”,意思是說,很多知識,你只有記住了才對自己管用。因此,必須想方法記住知識。記憶知識,可分為內部記憶和外部記憶。記在大腦裡為內部記憶,記在大腦以外,書本中、讀書筆記中、日記中、摘抄本中、電腦裡為外部記憶。大腦是儲存知識的倉庫,科學家們曾經講過,大腦儲存記憶知識的功能開發利用的不到10%,應開發和充分利用大腦的儲存功能,記憶儲存更多的知識。但對一般人來講,大腦及時記住知識的能力是弱的,過目不忘的人畢竟是少的,很多人記住知識是要靠反覆的記憶。因此,要在大腦之外建立知識的倉庫,這種知識的倉庫,可以是書本、筆記、日記、摘抄本、電腦,平時經常翻看檢閱,就可以把外部記憶變為內部記憶,真正轉化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很多知識只有經過不斷的反覆的強化記憶,才能在自己大腦裡紮根。知識積累的多了,才能從根本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

七、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探索,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指導學生摸索出適用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國小語文的學習方法13

高效聽課方法: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傾聽很容易放鬆,能記住幾點,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快速整理記憶。

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否則,問題會積累得越來越多,最終我們將不得不等待迎接“三不四”的考試分數。

高效記憶方法:

會記憶: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比如:把需要記憶的資訊、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這樣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學會將新知識與你所學到的知識聯絡起來,不斷地融合和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複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具體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有助於啟用我們的“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後,在閱讀文章中,可以快速提取材料的關鍵點,促進整理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閱讀速度快,還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便於做其他事情。具體學習可以: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學習思維對映,思維對映是放射性思維具體化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高效整理和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裡的資料系統化、影象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其訓練原理就在於啟用“腦、眼”潛能。然而,學習思維圖並靈活運用並不容易。這需要很長時間。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學習。

總結提升方法:

4、學會總結。

一是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當你正確地看待成績時,你才不會被他們矇住眼睛,而是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和背後的祕密。

二是總結考試的成功與失敗,找出成功與失敗的原因,這是考試結束後總結的中心任務。當然,學習取決於努力的過程,但分數是知識和技能的象徵之一。辛勤工作的過程是否合理經常反映在分數上。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麼解,還有知道這一型別的題要怎麼解)。

三是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國小語文的學習方法14

幫助孩子設定一個目標,併為他制定一個學習計劃。督促孩子執行學習計劃。在計劃執行過程中,要時刻督促孩子,發現孩子的進步時,及時給予表揚。在孩子遇到困難時,鼓勵他,去戰勝困難,必要時給予孩子適當幫助。

2、必要的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的基本要求是:認真閱讀教材,瞭解教材內容,思考內容重點,找出學習難點,做好聽講準備。在孩子認真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新的知識吸引他,有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語,必須查工具書爭取自己學會。不明白的內容用鉛筆劃出來,準備課堂上聽老師講解。

3.聽好40分鐘的課。

因此家長要告訴孩子,每節課仲應該明確地記住重點和難點,基礎知識、定義、定理要進行強制記憶,要掌握例題的解答步驟、方法。孩子不認真聽講,一般有根本聽不懂、自制力差、缺乏學習興趣三個原因,家長要及時瞭解並針對其原因去解決。上課要積極參與互動,老師評價其他同學的回答時,自己評價自己做得如何,肯定自己的優點,找到不足,進行自我激勵。

4.提高作業質量

做作業的要求是看清題,抄準題,理清思路,一次做對,認真檢查,自己複查。家長在檢查作業後,發現錯誤,不要直接告訴孩子哪兒錯了,而應讓孩子自己再仔細檢查。

5.及時糾正錯題

找一個專用的本子,每次作業或考試出現錯誤,就在專用的本子上將題目抄下,按正確的方法重做一遍後,分析錯誤原因。

6.做好讀書筆記和摘要。

包括以下內容:記下書名、作者;採摘生字、新詞及佳句;記錄方要人物和主要內容;在書上批註;列提綱;寫讀後感。

7、學會使用工具書。

對於國小生來說,最主要的是學會查字典。要有迅速、準確地從字典中查出生字詞(單詞)的能力,還要有聯絡上下文語言環境選擇恰當的義項解釋詞語的能力。要具備這樣能力,就必須要求孩子勤查字典,並進而養成習慣。

8.培養思維能力

重視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辯證思維等思維方法的培養,使孩子的思維能夠靈活運轉。

國小語文的學習方法15

國小生學習語文首理解的積累先要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及學習習慣。首先基礎要掌握牢,簡單抄寫是不夠的,應理解的掌握、積累,並靈活地運用。上課認真聽講是必不可少的。多讀、多練是必要的。

語文的知識浩瀚如大海,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學好的,而且對語文的學習要從小開始,或者你至少得從國中開始就得重視起來了!我上國中語文考得不好就和國小有很大的聯絡,,所以你一定要記清楚這一點,但是“只要從現在開始,一切都還來得及嘛”

下面淺談一下對於國小生,怎麼學好國小語文這回事。首先,要有學習語文的興趣,比如我學的時候我會說,我一生只為兩件事——一是學好語文,而是用好語文、、、所以興趣很重要!然後要養成一個學習習慣,一個學習語文的習慣。

一、上課認真聽講:上課時,我們的思維要與老師同步。認真做好筆記。

二、溫習與預習:下課或放學後,把上課做的筆記拿出來多加鞏固。順便預習下將要學習的課文,把不懂的字詞、句子劃出來,作為上課聽的重點。

三、背誦:語文最重要的是靠記憶,背誦的重點就是老師上課劃出來的重要詞、句和文言文。

四、課外閱讀和摘抄:在考試中,作文是一項佔分最多的題。作文的分數直接關係到總分的高低,所以增加閱讀量,摘抄量是很重要的。

五、考試技巧:我們在答卷時,儘量要保持卷面整潔,字跡工整會相應地得到一些印象分。看題一定要仔細,做完後儘量留時間檢查一遍,千萬不要馬虎!

總之,語文學習注重平時的積累,要多讀多寫多記。其次,要抽時間多與老師交流。老師會幫助你一起發現你的不足之處,及時給一些適當的建議,以便自己更好的改正從而取得進步。

對於國小的孩子們,在面對眾多的學習鞏固輔導方法的時候,該怎麼選擇適合兒童的學習方法,才能消除兒童對於繁瑣無趣的課業充滿了恐懼感呢?推薦各位家長 快樂學堂這個站:人的能力是多元而複雜的,提高孩子的能力不是僅僅單方面的知識掌握或者是成績提高,大量事實證明,只會讀書的孩子並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激烈競爭。除了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更應該注意對理財消費、社交行為、動手操作等能力的培養。學校教育更多側重於學習能力的養成,其他方面的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培養。為此,快樂學堂著力打造萌米銀行、萌米農莊、個人中心等版塊,孩子通過電腦操作可以與全國各地的國小生交流,學習存款、匯率、利息等投資理財知識,從而全面提高理財能力、社交能力和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