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國中學習計劃彙總五篇

才智咖 人氣:1.61W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現在就讓我們制定一份計劃,好好地規劃一下吧。計劃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學習計劃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國中學習計劃彙總五篇

國中學習計劃 篇1

一、校本研修的目標

1.立足學校實際,通過校本研修,研究並實踐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問題,及時總結和反思,研究並解決教師的困惑和實施操作中的生成問題,學生髮展、教師發展與學校發展並進。

2.聚焦學科課堂,通過校本研修,關注學科本質,研究並實踐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研究並提升專業知識與教學技能,增強教師教學能力,促動理論水平提高。

3.注重隊伍建設,通過校本研修,完善我校發展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設學習風氣正、教研氛圍濃的學習型群體,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育品味,樹立學校形象。

4.根植科研專題,通過校本研修,讓教師成為教研主體,研究數字化課題實施,探索專業化發展道路,強化科研意識,提煉科研能力。

二、校本研修的內容:

1.師德素養與道德建設:教育法規與政策、職業道德規範與規則的研究;職業倦怠與職業理想規劃的研究、心理健康的認識與調控;良好師生關係的規範與構建。

2.學科知識與教學技能:課程標準、課堂評價標準、質量評價標準與教材的學習與把握;三維目標的確定與分解落實;課堂模式的研究與探討;課堂過程實施與教學效果評價的有效策略;評價語言的選擇與創編;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教學反思的反饋效應;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利用。

3.資訊科技與課題研究:多媒體課件設計及製作;多媒體手段的選擇及運用;白板的使用與課堂應用;課題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的研究。

4.教育管理與學生成長:學生成長與身心發展;學困生輔導與轉化課堂組織與活動調控;班主任工作與班集體建設;班級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學生思想教育及心理諮詢。

三、校本研修的方式:

自主學習:讀書研修,理論積澱;實踐操作,自我推動。

同伴互助:經驗分享,優勢互補;教學觀摩,感悟反思;案例教學,互動研討;角色體驗,換位思考;

專業引領:專題講座,知識培訓;教學質疑,集智解難。

四、校本研修的模式:

與課題研究相融合的問題牽動式研究模式,即“篩選實際問題,形成研究專題——針對研究專題,確立研修主題——突出研修主題,設計研修活動——序化研修活動,達成研究目標——深化研修成果,完善學科理論”

㈠問題的來源:

1.從教育教學的疑難中尋找問題;

2.從教育教學的實踐中捕捉問題;

3.從閱讀交流和觀摩中發現問題;

4.從學科發展和學習中確定問題。

㈡專題的形成步驟

1.徵集問題,個體與集體結合,尋找整體聯絡。

2.篩選問題,目標與方向統一,研究系統有序。

3.確定專題,分工與合作明確,專題細化可行。

4.理論準備,自主與互動相融,借鑑反思實際。

㈢研修主題的確立。

1.小處著眼,細處著手。

2.主題設定有聯絡性和漸進性。

㈣研修活動的設計。

1.研修形式有針對性。解決教學實際問題、面對個體需求差異

2.活動內容有參與性。角色體驗有方向,合作分享有氛圍。

3.解決問題有建設性。問題的提出源於現實,解決過程的立足現實,策略應用面向現實。

4.關注過程有生成性。敢於抓住生成性問題反思,分析原因,及時改進。

5.理論實踐有指導性。由實踐到理論昇華,並應用於實踐。

㈤研究目標的檢驗。

課堂觀察、活動記載、質量檢測、調查問卷(學生、教師、家長)。

㈥學科理論的完善。

成果的呈現包括:論文、教學隨筆、教學反思、研究報告等

五、校本研修的活動構想:

㈠自我反思:

1.活動內容:

⑴個體反思:依據教學的過程實踐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和教學後反思,並及時記錄:

①教學前的反思要憑藉以往的教學經驗,對新的教學活動進行多維度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學生現實的學習能力和態度、自身的教學方式和習慣、預設的教學難點和策略選擇。前瞻性地探求教學過程,其著眼點,在於教案中的學情分析。

②教學中的反思,要對發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及時發現、主動反思、迅速調控。機智性地調控教學過程,其著眼點,在於教案中的二度補充。

③教學後的反思,要在一節課結束後,或單元結束後,藉助理念指導,反觀教學過程。一方面是批判性地剖析現實,一方面是總結性地理論提升。其著眼點,在於教案中的課後小結。

⑵集體反思:依據教研的過程,適時活動前的反思、活動中的反思、活動後的反思。

①活動前的反思,要憑藉以往的活動經驗,對新的教研活動進行多層面分析——教師已有的本體性知識、教師現實的教學態度和能力、預設的活動流程和實施要點。前置性的統觀活動,其著眼點,在於活動方案設計。

②活動中的反思,要對發生在教研活動過程中的問題及時發現、靈活調整、有效引導。智慧性地調控活動過程,其著眼點,在於教學活動過程的記錄。

③活動後的反思,要在一項活動結束後,或系列活動結束後,通過經驗介紹和改進措施的選定。既要巨集觀評判,又要微觀剖析,優缺點並存。全面性的總結活動,其著眼點,在於教研活動後的小結。

2.活動策略:

⑴針對課堂實際,每月兩篇反思。一個成功的案例,獲取有效解決策略;一個失敗的案例,分析尋找相應對策。

⑵針對研究專題,撰寫反思日記,一方面詳細記錄生成的.點滴與思考,一方面條分縷析地寫下收穫與感言。藉此觸動後續學習,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⑶針對自身問題,反思教學行為,剖析行為效果,尋找教學策略。

㈡同伴互助

1.活動內容:

分三個層面建立教師共同體:

一是教師與教師共同體,體現在教研組、師徒對子、各級骨幹教師之間

二是教師與指導者共同體,教師與教研員、指導團隊之間;三是教師與專家教師共同體,教師與名師、專家之間。

2.活動策略:

⑴修身活動工程。

①理論學習活動。學習課程理論,研讀教育名著,結合研究專題,確立學習主題,做好讀書筆記,撰寫學習體會。

②讀書交流活動。分學段、按教研組、分學科專題等多角度開展互動交流,理論結合實際,碰撞提煉方法。

③個人藏書展示、讀書筆記展覽和學習體會展評。利用廣播、宣傳欄、沙龍等一切平臺展示學習成果,彼此借鑑,自身完善。

④編撰校本研修報刊,分專題、分學科、分學段策劃編輯,以維持學習動機的可持續,促動學習質量的不斷提升。

⑤出版成長期刊,個人與集體相結合,以教研組、學科組為單位,以課題研究為牽動點,以專題研究為突破點,以教學實際為著力點,以教學成果為反饋點。激發研修的飛躍——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實踐提升中的理論

⑵拉手活動工程

利用教師論壇、班主任論壇、學科論壇開展教師論壇活動,在理論與實踐對話中提升:

①師德論壇,傾力打造良好的師德形象,加強教師影響力,以教育隨筆、師德報告為載體。

②學科論壇,著力打造品牌的優秀教師,提升教師專業力。以教學隨筆、教學反思、教學論文為載體。

③班級論壇,強力打造優秀的班級班風,強化教師教育力,以班級管理經驗、班隊活動設計為載體(逐步嘗試班主任與學生共同參與,實現師生互動)

④骨幹論壇,合力打造專業的引領團隊,增強團隊指導力。以學科專題成果、階段經驗總結為載體。

⑤家校論壇,親力打造優良的家長隊伍,提高家長合作力,以家長會、家長委員會、家長開放日為載體。

⑶科研活動工程

以課題研究為中心點,遵循三個結合:

①研修計劃與課題研究方案相結合。

②研修過程與課題研究過程相結合。

③研修總結與課題研究報告相結合。

⑷反思提高工程。

藉助學科理念和教育理論指導,一方面批判性地剖析現實,一方面總結性地理論提升。其基本著眼點,在於教案中的課後小結,歸納昇華為每月的教學反思,包含四個主題:

一是課堂案例反思,總結成功的典型經驗,積累優秀的實踐方法;

二是教學問題反思,挖掘失敗的教訓存疑,分析有效的應對策略;

三是教育敘事反思,記錄教育的思考點滴,完善理論實踐的結合;

四是教研課題反思,剖析研究的過程效果,確立後續的操作方向。

⑸骨幹品牌工程。

充分發揮各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和黨員教師及優秀年輕教師的作用,同課異構與同題異構相結合,專題講座與專業培訓相結合。其中,同課異構可以是多人同課異構(教研組內),可以是一人同課異構(年級組內)。

①學科骨幹引領活動。各級骨幹教師和學科領頭人根據自身實際,確定開放日,每月一次,供學科教師觀摩學習;每個學習做專題講座一次,挖掘亮點,以點帶面。

②師徒結對幫扶活動。師徒結對互動研究,同一課或同一專題,共同反思,以老帶新,以新促老。

③年輕教師培養活動。面對年經教師的現實特徵,分析年輕教師的潛在能力,有效跟蹤引導幫助,挖掘閃光點,生成創新點,促進個性化教學的形成。

⑹高低傳帶工程

①課堂展示活動。同年級組,同周開放,同課展示,對比反思,設計重組。

②跨級送課活動。低段與高段互送經驗,加強知識銜接,把握知識聯絡,構建知識系統。

③教學問題共勉活動。依據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真實記錄,利用教研活動分單元彙總,藉此給下一輪教師以提醒。(寫入當日教案頁卷)

⑺資源共享工程。

建立各類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

①教學設計庫。每學期提供一個精品課例,內容詳細,過程真實,保證質量。

②反思交流庫。每學期提交一份個體反思,結合實際,有效思考,有理論提升。

③教研反思庫。教研組提供一篇集體反思,針對組內活動,集體備課和教研活動兩方面。

④課件素材庫。蒐集課件背景、動畫素材等多方內容。

⑤課件資源庫。各學科教學課件,下載與自制相融合。

⑥練習試題庫。跟進教材,同步練習;專項練習與單元練習相結合。

⑦班級活動庫。班隊會設計,各類教育講座稿件,工作經驗等。

㈣專業引領。

⑴活動內容:

①先進的教學思想。

②翔實的案例分析。

③個性的專業講座。

④精煉的科研成果。

⑵活動策略:

①專題講座活動:校長業務講座、市級骨幹教師講座、專家講座、視訊講座。

②諮詢答疑活動:與專家、指導團隊面對面,結合教學實際,提出問題,分專題解答、制定解決策略。

③集體備課活動:加強二度教學研究,建構兩種鏈條方式,凝和多元集體智慧。

國中學習計劃 篇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教育的發展在於教師,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面臨著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衝擊。校本研修是及時解決課改中出現的問題、全面落實課程改革目標、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最有效的途徑。為此,根據教體局的要求,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制訂校本研修計劃。推動我校教研課改邁向新臺階,提高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教學水平。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進一步提升教師師德素養和業務水平,堅持以新課程改革為中心,以教師為研究主體,大力加強現代教育科學理論學習。遵循“研修方式教研化,教研工作主題化”的原則,堅持研訓一體的發展思路,遵循教師培養和成長的規律,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將教學、教研、校本研修等工作全面整合,務本求實,狠抓細節,增強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研修目標

基於學校內涵發展的需要,我們將進一步深入和完善校本研修工作。聚焦課堂,立足教研,進行課題研究,建立符合校情的研修模式,改進教師教學行為,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讓教師充滿智慧,讓教育充滿思想,努力為我校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充滿活力的反思型、科研型教師隊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體目標如下:

1、引導全體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學習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及管理模式,提高個人專業水平,儘快成長為研究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育者。

2、建立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交流、勇於探索的學習型組織。

3、改善學校教育教學環境,切實解決或研究教育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

三、研修內容

1、師德研修

2、教育教學理念更新

3、教育教學技術性研修—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教師使用多媒體進行的課件製作;充分利用網路資源,互相學習和技術交流的研修。

4、教育教學課題研究

5、教學策略與模式探究:

(1)以導學策略研究為主線,推行“先學後教”教學模式。

① 導學案的編寫和使用

② 課堂導學問題的設計

③ 合作探究小組的劃分藝術

④ 小組合作探究模式探討

⑤ 當堂檢測試題的編寫

⑥ 課後檢測試題的編寫

(2)高效閱讀

(3)英語星火計劃

6、青年教師培訓

四、研修形式

1、集中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集體學習由學校統一組織,校長主持;教師自學,由教師自行安排。切實加強教師的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不斷提高理論素養。

2、專家講座:學校將繼續邀請江西金太陽教育集團的專家進行科學備考講座;加強李秀偉專家工作室的引領;深化語文高效閱讀和英語星火記憶等教學模式的探索;繼續進行心理健康講座等。

3、網上研討:各學科利用好本學科的教研群、學校的“和諧大一中”研討群、一中網站、OA平臺等進行各方面的研討。

4、骨幹教師示範課和青年教師彙報課、賽課;同學科、同年級教師之間聽“家常課”活動;各教研組在教研活動時間組織教師觀看名師錄象等。

5、學校大教研與學區小教研相結合:學校大教研以學科年級組為單位,利用每月教研活動時間研討學習體會、研討教學體會、研討課堂教學評價、研討教學管理等,學科教研室主任要時時關注新的教育動態。本學期著重研討以“導學案”為抓手的“先學後教”教學模式。

6、參觀考察:積極組織教師參與上級研修活動,積極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促進與優秀學校的合作交流,學習好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理念。

7、學科專題講座:結合教育熱點和教學實際,針對本學科大學聯考熱點、重點和難點,各教研組在每月要安排一次專題講座,專題講座資料及時交教師發展中心存檔。

8、青年教師培訓

9、教師基本功比武

10、課題研究

五、組織與保障

1、按已成立的校本研修領導小組職責,認真組織,確保校本研修工作順利進行。

2、完善制度,加強督查

學習制度:每月安排一次校級統一學習、活動時間,每兩個周各學區安排一次集中學習,平時老師抽時間自學。

考勤制度:凡屬繼續教育活動、學習,均隨時作好考勤記錄。

3、保證經費投入落實,為教師學習、研修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購置有關的圖書資料、裝置設施。

總之,學校校本研修的開發,充分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要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地開拓創新,努力提高學校辦學的實效性。在今後的工作中,學校將積極帶領教職工努力開發校本教研,真正找到一條適合我校發展的新型之路。

國中學習計劃 篇3

每個自然周:

週一至週五早晨6:30起床,讀英語20~30分鐘,隨後,邊吃飯邊聽英語;內容北京師範大學《英語》和新概念《國中英語》。

週一至週四首先完成學校的作業,然後週一、週二和週四讀新概念《國中英語》,讀英語20分鐘,然後電話教學。週二和週五共做2篇英語閱讀新版《國小英語100篇》,做閱讀前先複習上一次閱讀中遇到的生詞,然後再做當天的閱讀文章,遇到不會的生詞,待做完閱讀後查明詞義,並記錄到書上。週五放學後做奧數作業,按照老師的要求寫明思路,且力圖多種方法。每天預習第二天所學內容:語文要求圈出文中生字,並組詞至少兩個;讀課文,瞭解文中大意。數學瞭解第二天所學內容,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英語找出生詞,查明詞義及讀音。

週六、週日睡到自然醒,然後週六上午10:10上奧數課,老師講解後做奧數作業中不會的題,要求寫清思路;下午3:30上舞蹈課,然後休閒活動,例如讀名著等。週日寫學校的週末作業和新概念國中英語作業(含複習本週的課堂筆記),晚上6:30上新概念國中英語。

本學期讀書目錄:《巴黎聖母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呼嘯山莊》原著。

每天晚上10:30之前睡覺。

一個具有指導意義的學習規劃,除了要考慮學習內容之外,還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也就是要實事求是地摸清自己的學習情況,從自己實際掌握的知識程度出發。Cathy老師認為,不同的學心理解能力、記憶能力不同。所以學習規劃所制訂的學習任務,應該是在學生完成能力之內。不要盲目攀比,一味制訂高強度但難以完成的規劃。這樣不但容易導致規劃流於形式,也會打打學生的自傲心。

除了實際性,一個合理的學習規劃還應該具備可施行性。佳坤教育徐瑾老師說,施行性高的規劃對學習英語非常有助助。很多學生在談起英語學習方法時,總是頭頭是道,但一旦落實到制訂學習規劃下,卻經常缺乏邏輯,馬馬虎虎。徐老師認為,一個施行性高的英語學習規劃應該具備以下特點:

首先,要有合理的時間安排。英語學習的根本難點是遺忘,英語學習的實質是長時間記憶的積累過程。如果學習後不能及時地複習鞏固,後面的所學就會遺忘,就得從頭再學。所以學習英語進展慢,主要是沒能形成記憶積累。而積累的效果,很大程度下取絕於學習新知識與複習知識的時間間隔。因而,英語學習中時間的管理和安排就顯得尤為重要。

其次,學習內容要具體。很多學生列規劃時,喜歡寫下一天用幾個小時的時間學習英語,但是卻沒有具體的學習內容,或者有內容但很籠統。這樣容易造成施行過程中無法考核,導致規劃流於形式。而好的學習規劃應該有詳盡的內容安排,具體到每天學習哪些單詞,學習哪些文章以及句子,抄寫幾遍,背誦幾遍,達到什麼樣效果,這些皆是應該包括的內容。詳盡的規劃安排可以助助學生按部就班地一點點進步,而且學習過程中不會感應彷徨或者無所適從。徐老師建議學生在施行總的學習規劃過程中,可以制訂更為細緻的月規劃和周規劃。從而鞭策自己以持續的學習熱情和頑強的學習意志保證總規劃的完成。

國中生制訂新學期英語學習規劃首先要明確學習目標。可以依據國野《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參照國中英語教學大綱,並且結合自己學習英語的具體情況,明確學習目標。其次,以學習目標為導向,總結後期學習經驗和不足,根據自身作息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來制訂英語學習規劃。

國中學習計劃 篇4

第一、目標要明確、適當。因為每位同學的基礎各異,理解新知識的潛力不同,所以選取目標必須要切合自己的學習實際,要正確估計自己的知識和潛力、估計能夠自己支配的時間,瞭解自己學習上的缺欠和漏洞。目標既不能定得過高,也不能過低,“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便是最佳目標。

第二、要合理安排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時間。常規學習時間主要是用來完成老師當天佈置的學習任務,消化當天所學的新知識。自由學習時間是指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後歸自己支配的時間,這一時間可用來預習、複習功課,查缺補漏和進行課外閱讀、訓練等。

第三、計劃要全面,要貼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中學生不能成天只講讀書,智育只是人追求全面發展的一個方面,除此,還有德、體、美、勞等。因此,在制定計劃時還要安排鍛鍊身體的時間、娛樂的時間以及充足的睡眠時間等。

第四、要做到“長計劃,短安排”。在一段較長時間內應當有個大致安排,每星期、每一天干什麼,也應有個具體計劃,長遠計劃能夠使具體計劃有明確的實現目標;短安排,則能夠使長計劃的任務逐步落實。

第五、計劃要留有餘地,不要定得太死,太滿,太緊,要留出機動時間,可作必要的補充和安排。

另外,需提醒同學們的是,學習計劃不是制定給老師或家長看的,更不是用來裝璜門面的,而是指導自己學習行為的準則。計劃一旦制定,就要嚴格執行。計劃執行一段時間後,必須要檢查計劃內的任務是否完成,沒有完成計劃的原因是什麼……透過檢查,立即採取相應措施,調整補充計劃或排除干擾計劃執行的因素等。

國中學習計劃 篇5

崇明縣建設中學創建於1960年,位於崇明縣建設鎮北首,毗鄰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和開發中的崇明新城,是一所較為優質的農村初級中學。學校現有12個教學班(包括1個根寶足球基地班),學生298人;在編教職工62人,其中專任教師49人,中學高階教師6人,一級教師25人,縣、校級骨幹教師各5人。學校堅持“不讓一個學生掉隊,促進所有學生的發展”的辦學理念,秉承“勤學善教,務實求新,博大精深,團結奮鬥”的校訓,把“師資優質,學生優秀,教育優化,質量優勝,校風優良,校園優美”作為管理目標,積極實施精細化教育教學管理,努力打造人文和足球特色,辦學效益和質量穩居農村國中前列。現為全國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百佳創新學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上海市紅十字工作示範學校、崇明縣文明單位、崇明縣行為規範四星級示範校和崇明縣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

一、學校背景分析

(一)教師資源

優勢:

1、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協作,積極進取,樂於奉獻的教師隊伍。多年的辦學實踐與人文積澱,使教師在新課改的教育實踐中,積極轉變觀念,潛心鑽研,齊心協力,銳意進取。全校教師充分意識到,只有立足課堂,不斷改進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與行為,才能真正提升教育質量,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

2、骨幹教師隊伍日趨成熟。學校開展多層次的結對拜師活動,為教師搭建不同層次的發展平臺,從不同層面提升了教師的師德修養和業務素質,加速了教師的成長步伐,為學校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3、校際合作交流常態化。藉助託管資源,建立了與海南中學兩校互動的校本研修機制。學科對學科,年級對年級,互幫互學,獲得雙贏。兩校教師共同參加課改實驗基地和兄弟學校的重大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研討提高教學有效性的舉措,交流針對性教學材料。推進了校本研修互動機制運作的常規化和“主動有效”課堂的實施。

不足:

1、教師專業發展有一定的差異。學校重視教師專業發展,但部分教師自我發展意識不強,不重視自身學科素養的提升。受主客觀因素限制,學校缺少縣內有影響力的領軍的人物。

2、教師發展不夠均衡。自覺性高的教師與主動性有待提高的教師並存,成熟型教師與缺乏經驗與方法的教師並存,創新意識與願望強烈的教師與重短期效應靠經驗處於較保守狀態的教師並存。

3、個別學科的團隊教研能力不強,研討氛圍不濃。組長的工作能力和積極性有待培養和提高,研修管理機制需要健全和完善。

4、國家基礎型課程已能按照上海市課程計劃的要求執行,但對照上海市二期課改的標準和要求,學校三類課程體系門類和科目不夠豐富,教師缺乏對開發校本課程的思考和嘗試,有待培育教師教學研究文化自覺的態度和能力。

(二)學生資源

優勢:學生來自農村,比較樸實,有一定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不足:學校生源數量和質量整體下降。由於地處城區邊緣,二三產業發展滯後,相當數量的家長外出務工,優質生源流失嚴重。我們的生源中,家庭經濟狀況一般,家長文化水平很低(家長的學歷都在國中及一下),農民進城務工後家庭教育出現缺位現象,特殊家庭的比例呈上升趨勢,家庭教育質量難以提高。這些對於學生的學習和參加各類活動的態度和水平產生直接的不利影響。導致部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學習習慣不佳,自主學習、自主管理的能力較弱;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業水平等方面參差不齊;創新能力不足。

(三)地方資源

優勢:學校毗鄰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前衛村和開發中的崇明新城,為教師與學生進行課程開發及課題研究提供了較為豐富的資源,凸顯了學校和地方特色。

不足:地方資源與學校教育的整合力度有待提高。應加強與社群的溝通交流,為拓展型課、探究型課程的開發、開設提供有力的指導、幫助。

二、課程目標

(一)課程發展目標

本著“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素質教育精神,一方面學習實踐,優化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內容方式,另一方面結合學校地域文化、教師專業特點,學生需求和社會的需要,努力建設以學生健康發展和現代社會需求的符合學校校情和生情的課程。積極夯實基礎型課程,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因地制宜開發學校的拓展型課程,在分析學校情況和開發課程資源的基礎上,積極開設探究型課程,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建設學校的課程文化。

(二)教師發展目標

以課程建設為載體,培養一支師德高尚,學識優良,業務精湛,愛崗敬業,會教學,能教研的師資隊伍。教師基本功紮實,學科知識豐富和完備,能有效地解讀和整合教材,面對不同的群體能因材施教,教師的基礎型課程校本化的能力,拓展型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能力,探究型課程的指導與管理能力有較大提升。學校骨幹教師積極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青年教師成長迅速,有在區域層面有影響的教師。

(三)學生髮展目標

目標: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有所長(zhǎng)。

“學會做人”即培養學生具有民族情感,陶冶學生情操,增強團隊合作意識,使學生懂禮儀、懂感恩、講誠信、能抗挫,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向著自己的追求奮勇前進。

“學會學習”即培養學生具有勤奮、刻苦的品質。不斷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尤其是實驗動手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促使學生願學習、會學習、樂學習。

“學有所長”即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學有所獲,都能得到生動活潑地成長。

三、課程設定

(一)課程設定原則

1、多樣性原則:堅持以上海市課程標準為課程設定準則,兼顧以學校辦學目標、特色要求的校本課程的開發,科目設定力求豐富多彩,可供學生充分選擇。

2、主體性原則:教師是校本課程建設和開發的主體,在課程的建設、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校在校本課程建設、開發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根據學生的需要不斷優化校本課程。

3、開放性原則: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選擇具有自主權。校本課程在實施中,教師要靈活地創造性地實踐課程並不斷反思出現的各種問題,對課程隨時予以補充、調整。

4、可行性原則:在確立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時,充分考慮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根據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努力使校本課程實用、可行。

(二)課程實施結構

按照《上海市中國小20xx學年度課程計劃》結合本校實際,在充分研究課程結構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基礎型課程校本化;拓展型課程彈性化,即“統一+選單(選擇)”的模式,既有共同必須學的拓展型課程,也有自主選擇的拓展型課程;探究型課程學校特色化,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