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通用15篇

才智咖 人氣:1.81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通用15篇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1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確信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引用過這句似乎從國小開始就再也熟悉不過的經典話語了。但是,此刻,回想著張桂梅同志諸多的先進事蹟,我還是由衷地想到了這句話並想到了作者司馬遷。在他筆下,亙古歷史中的人物形象至今讀來都還栩栩如生、歷歷在目,或王侯將相或鄉野小民,或英雄人物或奸佞之徒……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司馬遷的筆將中華民族精神塗上了鮮明的對比之色,可謂涇渭分明,生命的意義、數千年往事都在這句千古名言的評判之中一目瞭然。

“十二年,她讓1645名女孩走出大山,考上大學,從此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辦這個女高,我可以把命搭上”,她唯一的執念是“餘生能培養出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讀著、看著、想著這位來自大山深處的老師媽媽的先進事蹟,不禁讓人情上心頭,淚落兩腮。這位已經63歲的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公辦女子高中——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階中學的校長,已經將她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為助力教育、擺脫貧困的偉大事業中去了。

張桂梅的行動重於泰山,精神更是高於泰山。且不去相比那些腐化的國家蠹蟲,那些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犯罪分子,那些庸庸碌碌的無志之人,還有那些自私自利、渾渾噩噩的小人,就是對比一下那些也自認為忙忙碌碌、按時上班、僅僅得意於能夠做好本職工作的我們,也著實讓人有些無地自容,因為她是在拿命去奉獻和付出。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越來越多的無名英雄、民族脊樑的事蹟被深度挖掘出來,我們才恍然明白,那些為了共產主義理想拋頭顱灑熱血的無產階級革命先輩的大無畏精神已經在這個時代紮根、發芽、結果,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共產主義接班人光榮繼承了下來,她以及她代表的這個群體的分量也隨著偉大的時代愈發凸顯起來。在雲嶺大地這塊山少邊窮的土地上,在雲南幾任省委市委主要領導“前腐後繼”的大背景下,在脫貧攻堅進入到最關鍵收尾時刻,員、人民公僕、人民教師張桂梅同志這種大公無私、公而忘私、甚至捨生取義,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為共產主義理想奮鬥終生、奉獻全部的寶貴精神顯得多麼得難得可貴,怎麼評價都不為過。

一方面為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深深打動和感染,另一方面不免還是有些心酸、心痛,心酸她這後半輩子老了誰來照顧,心痛她身上的十幾種病痛折磨,甚至這些病痛的種類和數量可能都還在不斷增加。病危通知書、多次暈倒、步履蹣跚,這都成了常態,但她卻說“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有人說,張媽媽的這口氣,撐在他們這群姑娘身上。我分明看到了,一個偉大的靈魂,在堅守著初心。她的初心,是將全部精力奉獻給大山深處的孩子,照亮他們前進的方向;她的初心,是毅然決然堅持自己內心的理想,將自己的生命熔化進神聖的教育事業;她的初心,是不顧一切用實際行動去改變人生的命運,用不妥協的精神改變貧困和落後的面貌。

經歷過大學聯考的殘酷競爭,我心裡深深地知道這份奉獻和付出有多沉重,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驚險也曾經讓我久久不願過多回味那段“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的較為苦悶的歲月,但是,我在內心卻始終堅信,那是唯一能夠改變我命運的“龍門”。她用勤勞和汗水為大山深處的孩子們掙來公平的機會,孩子們的進步成為張老師、張媽媽人生昇華的最好見證。在教育資源仍顯匱乏和不平衡的今天,你的努力就是最好的通行證。她代表的是雲南擺脫貧困、改變懶惰、走出封閉、發展自我的靈魂吶喊。這份精神尤其需要被呵護,邊遠山區孩子們的未來需要呵護,張桂梅老師更需要被呵護,她就是自我奮鬥、努力拼搏去改變命運的代言人。我知道她代言的珍貴,她是在為邊遠山區代言、為貧困地區的女孩代言,也是為未來代言。在她的努力之下,尊師重教的傳統逐漸重新培養,像張老師一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那是一份寶貴的精神圖騰。

是什麼支撐著她一路走來?她說“有人說我愛崗敬業,有人說我瘋了,也有人說我為了榮譽。有人不理解,一個人渾身是病,卻比正常人還苦得起。支撐著我的,是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心裡不愧。”我不知道,那一排排的獎項對她而言意味著什麼,但是,我知道如果沒有她,就可能沒有這所已經聲名鵲起的免費女子中學,不會有更多的關注和關愛匯入到這個愛的河流之中;而同樣的道理,如果沒有她用盡畢生精力籌建和守護女子中學,她的人生也許就不會這樣絢爛而純粹。

從她的經歷之中我得知,她出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一個滿族農民家庭,在她很小的時候,母親就病逝了,十多歲的她跟隨參加“三線建設”的姐姐來到雲南省中甸縣(現香格里拉市),從此便與雲南結下了不解之緣。我也是外省來的人,也是從來的那天開始就想要紮根雲嶺大地,一方面發展自我,一方面為雲南奉獻。雲南人不排外,雲南人的熱情,雲南人的豪情,都曾深深地感染過我。憑著這份感動,我們就可以找到家的歸屬,憑著內化於心、外化於形的努力,我們就可以感動他人、感動世界。因此,我們這群人也就有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執念。張桂梅也想過,她死了以後,就隨便一火化,扔哪裡都行。“悄悄地來,悄悄地走就行了唄”。當來自各方面的報道鋪天蓋地,真正打動她的還是對孩子的影響,希望孩子們獲得更多的關注和關愛,尤其是實實在在的幫助。她希望孩子們走出去後就儘量去施展才能,而不是總想著自己從而分心。她收養的一個孩子說,那我們想你的時候能不能來看你?她卻說,你在哪個地方想我,我就在你的身邊。我真誠地希望,在適當的時候可以為她修建一個雕塑,以供後人瞻仰,尤其是對那些以後可能再也沒有張校長的背影的女高學校未來越來越多的學生,她們需要知道這段歷史。

張桂梅從來不用“貧困”二字形容自己的學生,因為貧困也是一種隱私,她叫她們“大山裡的女孩兒”。“女孩子如果有文化,她可以改變三代人。”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她也在不斷更新改變著教育理念,比如為了爭取不讓城裡孩子笑話,她開始讓學生跳鬼步舞,讓兒童之家的孩子吃漢堡、披薩,將生活習慣改成“洋式的”……在能否走出大山都還成為問題的時候,拼命地鍛鍊考試能力是一種必須和必然,但是當種種條件變得更好,適當地放緩步子、讓學生們找到更多的樂趣和興趣也逐漸成為了可能。細膩的心思,充滿人性的教育理念,都是一點一滴通過教育的實踐昇華而來的。然而,我想,畢竟這種總體上較為單一的教學模式肯定也還是有很多缺失,也有很多很重要的內容需要我們共同幫助把這些慢慢地補上,而不是把媒體所報道的一切現實成就當作終點。

審判實踐中,經常遇到一些離奇古怪不可理解的案件,細細思考,很多其實都是教育缺失導致。由於地域封閉導致思想封閉、文化落後,心性缺失必然導致更多野蠻、仇恨、狹隘、短視,時而爆發的一些凶殺大案之中就有很多類似情形,時常讓人掩面長嘆。教育事業是改變社會的基礎工程,發展教育根本上還是要加大投入,雖然通過三支一扶等政策指引,越來越多優秀教育資源進入了大山,但是相關政策扶持力度距離理想狀態還有很大距離,為優秀教師提供優質資源、解除後顧之憂、提供發展平臺的良好機制還沒有完善到位。因此,在號召大家向張桂梅學習的同時,也要深刻反思這些被動局面背後的制度問題,從而進一步從根本上改變現狀。

今天的時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社會轉型、經濟轉軌、人心逐利。試問,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像張桂梅那樣靈魂純潔?能夠堅守初心和使命?她在用自己的人生,改變別人的人生,用自己的靈魂去喚醒別人的靈魂。她是理想和信念的踐行者,打動我們的是那份真誠,那份寄託,那份守候。還記得希望工程的那個大眼睛女孩,從網路上得知,她的命運已經徹底改變,考上大學,進入國企,當上代表,繼續公益……而張老師也同樣被這樣一些求知的眼睛深深打動過。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無數仁人志士尤其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拋頭顱灑熱血,我想那些思想一定也深深地影響了她。

一段時間以來,身邊也曾有一些不良風氣暗流湧動,享樂主義走俏,有人甚至公然否定理想信念、忠誠奉獻的價值和意義。這就提醒我們需要更加深刻地思考,為何和如何推動各條戰線各行各業切實有效地向她學習、向她看齊。我想無非就是學習這種無私奉獻精神,提升公民的思想境界,讓大家發自內心地去關心和關懷國家民族的命運,並通過紮實的奮鬥奉獻自己的力量。我們今天都在向她學習就說明我們都還在追求進步,相反如果沒有人願意學習,那一定說明我們的社會出現了問題。反觀一下,與張桂梅相比,我們身邊很多同志確實還停留在比較初級的階段,還沒有體味到奉獻的境界和樂趣,沒有意識到無私奉獻和真誠付出是提升個人思想境界和人格昇華的必經之路。我不禁又想到了“保持鬥爭精神”,堅決抵制部分黨員幹部身上存在的精神萎靡、貪圖安逸、得過且過、知難而退等消極心態,努力倡導和引導昂揚向上、銳意進取、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精神狀態必然是我們黨不斷開拓進取中的重要內容。

我個人也曾有幸被派往臨滄市鳳慶縣的紫薇村進行新農村建設工作,也曾在村子的希望國小教了一些課、分享了一些知識,知道大山深處孩子們的點點滴滴。但與她相比,確實還是非常慚愧。再看周邊我輩法治事業的同仁,有多少真正是為了理想信念而奮鬥。即便是自己辦案,都也還有很多的惰性,沒有真正做到以寫好判決以理服人、以法制統一為任、以人性悲憫為重。說來慚愧,更有幾人將辦案、辦好案、辦出精品案當做一種職業追求,一種互相比拼的動力?怕是有很多人也只是把完成辦案指標、完成手頭任務作為最高要求而已。而作為一名人民法官,恰恰更加需要堅守廉潔奉公的底線,為公平正義守護,為人權法治奮鬥,在每一個自己審理的案件中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有了這樣的對照檢查,也就知道了更多的應該向她學習的地方。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再度提起這句話,其中的分量更加重了,內心的情懷更加真了。一個個不屈的奮進者,必定如一縷縷清泉,潤澤雲嶺大地。於國於民於黨,皆有助力、皆創功勳,他們是真正的雲嶺脊樑。我願意向她、向所有同道的奮進者學習,紮根雲嶺,為中國夢的雲南篇章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

十二月中旬,中宣部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高階中學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褒揚她是點亮鄉村女孩人生夢想的優秀人民教師,號召全社會向她學習。

分公司號召全體職工進行觀看,該節目用長達一個小時的篇幅詳細報道了張桂梅校長的先進事蹟。張桂梅和1804個貧困女孩的故事再一次走進千家萬戶,傳遍大街小巷。張桂梅故事的背後是所有基層教育工作者無怨無悔紮根教育事業,不計回報揮灑生命熱忱的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我們每一位職工,張桂梅堅守初心、紮根大山教育的先進事蹟令無數人淚目,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在漫長的教學生涯中,張桂梅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孑然一身,以愛為教,富教於愛,每天五時起,一時眠,幫助那些大山中的少數民族孩子們真正實現了人生的夢想和價值,為祖國的各行各業輸送人才。其中有教師、醫生、律師、人民警察……讓無數懵懂的女孩真正明白“走出大山”的含義,無數的女孩忠心地感謝“張媽媽”無私的付出,她們紛紛表示:要學習和繼承她身上那種堅守初心,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堅韌執著,鍥而不捨的精神品質,恪盡職守、愛崗教業的務實作風,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立足於各行各業,回報“張媽媽”的一片深情厚愛。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話是“張媽媽”最真實的寫照,一個用自己的生命在教書育人的老師,她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但她用她的對教育的那份摯愛成就了一份偉大的事業,真正把職業當事業來對待,用珍愛孕育著每一位莘莘學子,永遠成為孩子成才路上的貴人,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燃燈者”、“引路人”!

張桂梅的事蹟感天動地,震撼人心,看了影片後,感動的同時,也引起了深深共鳴。如何才能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績呢?這就需要我們把“張媽媽”的精神牢記心中,不忘初心,發揚鍥而不捨的精神,愛崗敬業的作風,激發幹事創業的熱情,立足本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共同攜手,建立美好的未來!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3

學校是建起來了,如何留住孩子卻成了難題。

為留住這些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去有些學生家的路太難走,連車都租不到,只能徒步前往。一個假期甚至兩個假期,即便馬不停蹄,張桂梅也只能走訪完一屆學生的家庭。儘管如此,她依然堅持,“無論如何,我一定要親自到每一名學生的家裡去看看。”

一次家訪,到了山下,司機告訴張桂梅,車上不去了。學生的家在山頂,僅有一條不到半米寬的山路,路的一邊是萬丈懸崖,走路的話需要6個小時。為了節省時間,張桂梅搭乘鄉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當時坐在車上,我都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入懸崖粉身碎骨。”想起當時的場景,張桂梅至今心有餘悸。

學生下山來接她,在半山相遇時,張桂梅第一句話就問她,“你為什麼要回這兒來啊?你怎麼還老想回這兒啊?這地方你怎麼回來的啊?”女孩低著頭淡淡地說,“老師,我不回來,我上哪兒去啊?”張桂梅無言以對。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4

張桂梅作為千千萬萬基層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這三十年中也一直積極踐行這一人生追求。

作為一名教師,她心繫困難群眾,始終相信群眾利益無小事,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投身教育扶貧行列,在她的努力下,華坪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她長期拖著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自己卻甘守清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張桂梅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家訪。張桂梅身體不好,但是她卻從來不讓學生家長來開家長會,自己拖著生病的身體進大山挨個對學生進行家訪。在遇到有輟學思想的學生時會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的給學生和家長做工作,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就是這樣的家訪,張桂梅堅持了十年,幫助很多想輟學的孩子又重新走進了學校,坐在了課堂上學習。

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著英雄的概念。”張桂梅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張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和學生上,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著追求。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學習張桂梅的精神,學業上不斷進步,修養上不斷完善,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做無愧於時代的光榮教師。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5

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我們學校這段時間組織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蹟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張桂梅同志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

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

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路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張桂梅為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為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作為一名戰鬥在一線的教師,我覺得和她相比較我深感慚愧,學習了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後,我決心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教書育人,培養一批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6

她,是一名敬業奉獻的人民教師,是一位心繫群眾的教育扶貧工作者,更是一名信念堅定的共產黨員,她就是華坪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原本擁有幸福家庭的她突遭命運的打擊,在失去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後,她用柔弱的雙肩扛起生活的重擔,此時,她面臨著工作崗位的抉擇,她沒有選擇到條件優越的學校任教,而是毅然隻身前往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條件艱苦的華坪縣投身教育扶貧。雖然疾病纏身,被病痛折磨的苦痛難言,她也沒有停下教書育人的腳步,憑藉著頑強的毅力,她忍著病痛一次次站在熱愛的講臺上。

一枚黨徽,她始終都把黨徽佩戴在身上,昂首挺胸的展現共產黨員的風采,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黨徽在閃爍。

一面旗幟,她埋頭苦幹、灑播大愛,是黨員幹部心中一面先鋒模範的旗幟,哪裡有艱苦哪裡就有旗幟在飄揚。

一個榜樣,她堅守共產黨人的“初心”,是各行各業奮鬥者爭相看齊的榜樣,哪裡挫折有哪裡就有榜樣的力量。

情繫學生,小喇叭聲音更響亮。平日裡,華坪女子高中校園內隨處可見張桂梅老師手持小喇叭督促學生跑步、早讀的身影,有了小喇叭的陪伴,學生心裡都很踏實。她始終把學生當做親人,當遇到學生生病,她帶著他們徹夜奔波到醫院,一直守護在學生身旁。她心裡始終記掛著群眾,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用一次次感人的事蹟踐行著共產黨人的頑強拼搏。

三尺講臺折射溫暖,華坪女子高中建校初期,身為校長的張桂梅遇到各類棘手的問題,籌集建校資金困難、教師隊伍人員流失,以及疾病的痛苦折磨,但是對教育扶貧的堅持和對講臺的熱愛支撐著她一步一步走下去,張桂梅同志的頑強拼搏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工作中,面對急難險重等困難時,部分人會出現躲避推脫、敷衍塞責的情況,這不利於任務的完成,我們要學習張桂梅同志精神,不僅要會“做事”,還要能“扛事”,面對“硬骨頭”,不繞彎、不敷衍,用理論完善決斷力,用實踐強化行動力,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無私奉獻,一盞明燈照亮前方。張桂梅老師雖飽受病痛折磨,卻依然堅持為教育事業奉獻所有的光和熱,她無私奉獻,為校園建設拿出了所有的積蓄,她如細雨般潤物細無聲,不計功名,告誡學生要時刻銘記黨和國家的栽培,她用實際行動展現出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本色,是我們的指路明燈。

教學工作中,我們常常會因為教學以外的任務而犧牲個人的時間,或由於一些特殊情況被學生家長誤解,此時,我們更要沉下心來做實事,不抱怨、不消極,學習張桂梅同志“舍小我、顧大家”的精神,用優秀共產黨員標準要求自己,做事不計回報,功成不必在我,把家長們的認可當做衡量自己工作成效的一把標尺,時刻謹記共產黨員的“初心”,在時代的新徵程中腳踏實地、奮勇向前,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輝煌!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7

張桂梅同志命運坎坷,但無論身心如何困苦、處境如何艱難,她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信仰,飽含著對黨、對人民、對貧困山區的無限深情,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1998年4月,她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入黨20多年來,她始終愛黨、護黨,忠誠於黨。

她對黨忠誠!

熟悉張桂梅的人都知道,任何人都不可以在她面前說黨委政府的不好、說共產黨的不是。她反覆說:“你們可以說某個幹部不行,但絕不可以說共產黨不好。如果沒有共產黨,哪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這樣一句話,她講了22年,不知有多少遍,她說還要繼續講下去。

她對黨感恩!

2000年,在領取勞模的5000元獎金後,她考慮到自己重病在身,隨時可能撒手人寰,把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2015年,她將自己的十七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獲得的榮譽證書,毫無保留地交給了黨組織,全部保留在縣檔案館裡。別人問她怎麼捨得,她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她對黨信賴!

2008年華坪女子高中建立後,她把黨的信念融入辦學體系,堅持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教育育人,實行紅色教育統領校園文化的教學模式。建校初期,由於山區條件艱苦,加之她要求嚴格,很多年輕教師完全適應不了,不到半年,17名教師就有9名辭職離去,教學工作近乎癱瘓。現實雖然讓她始料不及,但也意外發現,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這也啟示她,有黨員,就要有黨組織,有黨組織,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從此,張桂梅心中有了底氣,腳下有了力量。她迅速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溫入黨誓詞,誦讀《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名篇,大家眼裡泛著淚花,緊握右拳向黨旗保證:一定要把女子高中辦好!一定要把大山裡的女孩送入大學!學校黨支部很快成立起來,從此女子高中就有了“主心骨”,學校建設翻開了嶄新一頁。10多年來,她開創並堅持“五個一”黨性教育常規活動,全體黨員一律佩戴黨員徽章上班、每週重溫一次入黨誓詞、每週合唱一支革命歌曲、每週觀看一部紅色影片、黨員每週組織一次理論學習。女子高中第一屆學生都清晰記得,第一天唱的是《紅米飯南瓜湯》。理想信念教育成為女子高中一大辦學特色,“繼承革命傳統、發揚延安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成為了女子高中始終不變的辦學宗旨。對此她說,我們就是要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有人說,張桂梅除了一副瘦弱的身軀是自己的外,沒有孩子、沒有親人、沒有家。她卻笑著說:“不,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有一顆火熱的心,這顆心裡面有黨,有人民,有學校,有國家,有千千萬萬的孩子,我什麼都有!”她用一言一行、心血汗水、無疆大愛,堅守著自己的信仰,把一生全都給了黨。

牢記宗旨,為民奉獻一輩子

20多年來,張桂梅同志始終牢記黨的宗旨,秉持為民情懷,保持著鑄魂育人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用愛心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1975年12月,張桂梅響應黨的號召,從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在此後的時間裡,她把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邊陲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1996年,丈夫去世後不久,張桂梅放棄了在大理優越的工作環境,申請調到深度貧困山區華坪縣。從此,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山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越走越偏、越走越苦。來到華坪後,她放棄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在全縣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並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語文和政治課教學任務。沒人喜歡艱苦,張桂梅也一樣,但她卻選擇了艱苦,她說:“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她越發感受到做好民族貧困地區教育工作的重要。

她愛生如子!

到民族中學工作,張桂梅面對的是傈僳族、彝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學生,這些學生幾乎都來自大山,家庭貧困,因為缺乏營養,普遍體弱多病。對此,她就每個月輪流帶著學生出去“加餐”,她告訴學生:“你們這個時候正在長身體,想吃什麼就告訴我。”每次學生們都吃得很開心,直到有一天,學生們吃完飯,張桂梅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飯錢,學生們才一下子明白過來,每頓飯僅捨得吃兩毛錢一份小菜的張老師、其實並不寬裕。大家無語凝咽,淚眼相望。

2003年,張桂梅還送走了一個特殊的班。這個班有的學生轉走了,有的學生回家不讀了,有些男孩子晚上還在網咖過夜,老師們對這個班都失去了信心,紛紛要求調離。隨著會考臨近,張桂梅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主動請求接下這個班,擔任班主任。之後,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但玩遊戲的學生還是管不住自己,晚上總想跑出去。張桂梅橫下心來,把行李搬進了男生宿舍,和32個男生住在了一起,既當師長又當家長。早上,她叫學生們起床早操;晚上,她先檢查完女生宿舍後,又逐床清點男生人數,才躺下休息。一段時間下來,男孩子們都說就像在家裡一樣,有個媽媽和他們住在一起。可是,只有張桂梅知道,住在男生宿舍裡的那幾個月是怎樣熬過來的。為更好照顧男生的起居,每到下午張桂梅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而且男生們粗重的鼾聲、夢話聲和臭腳味,常常使她睡不好覺……。她的辛勞沒有白費,這個班在會考時22個學生考到了500分以上。少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不幸總是纏繞著張桂梅。1997年4月,她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已經像5個月胎兒那麼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療。但為了不耽誤九年級畢業班的教學進度,她偷偷地把檢驗結果揣進懷裡,繼續堅持站在講臺上,直到7月份把4個班的學生送進會考考場後,她才住進醫院接受手術。為她手術的醫生從她體內取出重達2公斤多的腫瘤時,眼泛淚花,他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力量,支撐著這樣一個薄弱身軀熬過這樣的疼痛: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腸子已經粘連在後壁上了。手術後,醫生反覆叮囑,一定要靜養6個月以上,可僅僅24天之後,張桂梅又站在了她熱愛的講臺之上……。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8

20xx年,我校教職工在上級部門的安排部署下,採取集中學習和自學的方式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學習之後,我為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而欽佩,我為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持在三尺講臺上而敬佩。

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但是幸運卻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於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的肝臟。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臺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在講臺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不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依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用她的話說就是“如果說我有追求,那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著英雄的概念,這些英雄就生長在普通的生活中。

從張桂梅的事蹟中,我聯想到今天一些不能安心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不能將心思放在講臺上,再對比張桂梅同志的高尚人格,讓人感到如此的震撼。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們應該像張桂梅同志那樣為學、為人、為師,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的教育事業需要更多像她那樣的教師。我們學習張桂梅,就是要學習她處處以共產黨員的先進標準要求自己,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她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為教書育人恪盡職守、嘔心瀝血的精神;學習她崇高師德、治學嚴謹,為追求學術鍥而不捨、求真務實的精神;學習她珍愛生命、堅忍不拔,為戰勝病魔而不屈不撓、積極樂觀的精神。她是當代知識分子學習的楷模!今後的工作中,我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向張桂梅同志學習。

一、熱愛教育事業。對教育的熱愛主要來自於教師對教育在中華民族振興道路上地位與作用認識,我要以實際行為,紮根於中學教育,讓受教育的孩子成才。回想參加工作以來的歷程:從1 997年9月,我就報著一顆對教育事業無比嚮往和追求的心走上三尺講臺,開始我平凡的事業。在這十三個春秋所走過的歷程中,我永不退縮,更不放棄,我為之努力著、奮鬥著,當我取得了一點點微不足道的成績時,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光榮與自豪。

二、關愛學生。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教育的主體,只有把學生培養好,振興中華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要培養學生,就離不開對學生真摯的愛,愛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成為德、智、體、美諸方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改革不斷更新的今天,過去的那種教書匠式的方法肯定是不再可行了。現在的學生,比以前的學生多了更多的想法,受外界的影響也更大,在提高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該用什麼手段來教育學生?我認為,要教育好學生,杜絕學生的逆反心裡、厭學情緒,讓學生真正喜歡上這門學科,絕不是靠武力手段,或是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應該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他們,孩子有時是淘氣,有時是一時管不住自己,並不是真的想要犯錯誤。我們應該多給他們一些機會,多理解理解他們,多跟他們談談心裡話,走進他們的生活,瞭解他們的心聲,從而對不同的心聲進行因材施教。

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有新的理念、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才能適應培養創新人材的需要,才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重視學生的自我鍛鍊和個性發展,使全體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優的發揮,使每名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發展。只有過硬的業務能力,在學生面前才有威信,才有利於教學和班級的管理。所以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瞭解國內外最新的教育動態,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為教學和班級管理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工作中我不斷向有經驗的教師和班主任請教,認真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經驗,用科學、合理、有效的方法指導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使自己的教法和班級管理工作不斷煥發新的活力。

通過學習張桂梅同志用生命點滴寫就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感受到一個平凡教育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她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張桂梅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張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和學生上,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著追求。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學習張桂梅的精神,學業上不斷進步,修養上不斷完善,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做無愧於時代的光榮教師。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9

華坪女高的時間是以分鐘計算的:早上5分鐘洗漱完畢,10分鐘早讀到位,出操1分鐘站好隊,學生出入教學樓、去食堂、回宿舍幾乎都是跑著的。

張桂梅比學生起得早,一個人摸黑爬四樓,把走廊的燈全部點亮;學生跑步的時候,她就在佇列邊緊緊跟隨;學生打掃校園時,她已經第一個來到校門口,拿著掃把和鏟子等候。她還總是舉著小喇叭喊:“快點兒,快點兒!別掉隊!磨蹭什麼?”

為什麼要把學生在校時間安排得這麼滿、這麼緊?原來,女高的作息時間與其他高中都一樣,學生下了課就聚在一起玩耍聊天。可女孩們的話題總繞著家長裡短、雞毛蒜皮和那個被大山圈起來的小小世界。

必須用一個更大的世界,一種更廣闊的精神,將女孩們的心靈充實起來。

華坪女高學生普遍入學基礎差,高中不僅要學新知識,還要補之前落下的課;更重要的是,必須讓她們知道什麼是文明,什麼是先進,什麼又是現代化。用三年時間完成這一切,不多付出一些、不嚴厲一些能行嗎?

於是,張桂梅不得不化身“愛罵人的張校長”。10分鐘早讀到位,5分鐘打掃校園,她用一個個嚴苛到分秒的要求,改變著這些女孩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

但華坪女高的學習生活時間安排得再緊張,也從不佔用音樂課,與一般高中相比,學生唱歌、跳舞的時間還要多很多。

每天上午10點,是女高雷打不動的紅色課間操時間。20分鐘裡,孩子們先集體背誦《七絕·為女民兵題照》,再唱跳《紅色娘子軍》等革命歌曲編成的健身舞。20xx年,張桂梅聽說城裡的孩子都在跳“鬼步舞”,也讓女高的學生學著跳:“‘鬼步舞’有一個好處就是快,‘快’對她們有幫助,可以提精神”。

回憶起在女高唱過的歌,華坪女高首屆畢業生黃付燕說:“那時候日子是苦的,精神是滿的。”

女高的學生不留長髮,不打扮,她們卻總能讓張桂梅感到美,感到驕傲。“這個社會裡,男女是平等的,女人不是靠妖嬈來過日子的,我們要憑著自己的本事和本領過生活。我不希望她們打扮得花枝招展,我希望她們能在莊嚴中透露出一種美,一種精氣神。”張桂梅說。

20xx屆女高畢業生又取得了好成績。張桂梅卻並不滿意:“今年大學聯考成績比往年好一點,一些指標無論在華坪縣還是麗江市都排在前列,但與一些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

有人勸她知足,張桂梅卻回答說:“我不能知足,因為我相信我們的學生有潛力。”

山裡的女孩也能走進最好的學校。辦學十多年來,華坪女高已經把上千名畢業生送進大學。她們之中有曾因厭學、貧困、偏遠而造成的輟學生和落榜生;她們之中有人只因為是女孩,從出生到長大,爺爺奶奶從沒與她說過一句話。但如今,她們考入了四川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等知名學府,她們讀研、讀博,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閃閃發光。

她每年都在鼓勵女孩們考上更好的學校,她對這些女孩有更高的期待:“我對她們的期望是什麼呢?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我希望她們變得更強,有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10

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我們學校這段時間組織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蹟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張桂梅同志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

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路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張桂梅為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為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作為一名戰鬥在一線的教師,我覺得和她相比較我深感慚愧,學習了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後,我決心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教書育人,培養一批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11

張桂梅,1957年6月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199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xx年她主導創辦的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階中學,成為山裡女孩的“夢工廠”、最貼心的“家”、黨聯絡群眾的一座“愛心橋”。她先後獲得“全國脫貧攻堅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並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時刻獲得了黨內最高榮譽——“七一勳章”。一名普通共產黨員、一名被孩子們稱為“老師媽媽”的平凡教育工作者,彰顯出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精神魅力。

一個榜樣,她堅守初心使命,突顯先進典型的風采。張桂梅有一個“瘋狂”夢——創辦一所專門招收貧困學生的免費高中。20xx年,沒有一分錢的她拿著自證“優秀”和“靠譜”的獎狀,開始了坎坷的“化緣”路。20xx年,在各界人士的幫助下,“瘋狂”的辦學夢最終照亮現實。她曾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基層幹部在面對群眾時,須時刻牢記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做到心中有民、行動為民,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難題,把“人民”二字融入黨員幹部血脈之中,始終秉持“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奉獻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擔當起時代責任,不負組織重託,不負人民期待。

一面旗幟,她堅持埋頭苦幹,閃爍先鋒模範的光輝。“人要有一種不倒的精神、一種忘我的精神、一種自信的精神,雨水衝不倒,大風颳不倒,只有我們堅持著,覺得自己能行,就不會倒,什麼樣的奇蹟都會創造。”辦校4745個日夜,64歲的張桂梅身患多種疾病,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連爬樓梯都十分吃力。但她仍然堅持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拖著疲憊的身軀堅持到深夜12點30分才睡;每年大學聯考堅持帶領高一高二學生,為高三學生加油打氣,周而復始,常年如此。面對急難險重等困難時,基層幹部時刻要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為基層黨組織遠期發展增添後勁;不繞彎、不敷衍,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通過巧幹加實幹,以釘釘子精神,立足於小事,切實上好基層鍛鍊“必修課”,做好人民群眾“解題人”。

一枚黨徽,她始終佩戴在身,展現共產黨員的風貌。張桂梅曾說,是黨為她指引了一條光明的人生路,是黨為她鋪滿了鮮花盛開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麼,她要以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性信念,為黨和人民奉獻自己的全部。十三個春秋裡,她走過11萬公里的家訪路。在崎嶇的山路上,她發過高燒、摔斷過肋骨,也曾昏倒在路上……用柔弱的身軀扛過了病痛帶來的巨大的痛苦,心XXX黨人的信念支撐她走進每個孩子的家裡。基層幹部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面對群眾的態度再溫和一點、笑容再多一點,解釋再詳細一點,扮演好“翻譯者”的角色,帶著真心實意投入到基層工作中,成為群眾的“知心人”,切實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應,真正意義上踐行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命運置她於高崖,她贈人間以芬芳。立足當下,面臨複雜形勢的多重考驗,基層幹部須將初心融進靈魂,把使命扛在肩上,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奮勇向前。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12

看過不同欄目的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每一次都很感動,12月11日又看了中央一臺的“時代楷模”釋出活動,釋出雲南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階中學黨委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

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點燃了無數貧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誠愛心托起了無數孤兒和困難學子的人生夢想,用自己真情摯愛,詮釋了什麼是大愛無疆、大愛無私、大愛無聲。她以勇者無畏、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續寫著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在張桂梅同志身上,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張桂梅同志對黨和人民的無比熱愛和無限忠誠,充分體現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為了人民的為民情懷和堅定信仰。其事蹟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淨化了我們的心靈,深化了我們的情感,真可謂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肅然起敬。根據省委、市委要求,中心全體老師、黨員、婦女都要認真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學習她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心繫群眾的高尚品德;

學習她注重學習、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態度;

學習她厲行節約、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

學習她淡泊名利、牢記宗旨、忠誠於黨的優秀品質;

學習她敢闖敢幹、敢為人先、敢於擔當的開拓精神;

學習她堅定信念、執著堅定、無怨無悔的人生追求。在當前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要把向張桂梅同志學習作為重要載體,張桂梅,像一團火、一盞燈、一顆星,燃燒著、閃爍著、散發出愛的光芒,向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播撒希望的種子,引領她們走出大山。華坪女子高中建校以來,張桂梅幫助了1500多名山區貧困學子走出大山,體現了教育扶貧,在她身上,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勇擔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動和忠誠詮釋基層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展現了新時期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仁心大愛和大公無私的崇高品質。

在實際工作中、要把張桂梅同志作為一面鏡子,認真開展自我剖析,真正心繫學生,心繫職業教育,根據現在生源質量問題、社會現實問題,改變一些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13

偶聞雲嶺張桂梅,起初內心並無太大波瀾,但在看完她的第一個故事後,又忍不住一個接一個地看。從普通教師變為一名校長,再成為一位身兼數職的“校工”,她把自己的生活、生命和精力,全部投入到雲南華坪縣的教育事業,換取華坪大山深處女孩們的光明未來,留給福利院孩子們溫暖的回憶,即使生命的燈火日漸微弱,她仍舊沒有停下奉獻的腳步,撼動之餘我更多的是自愧弗如。

奉獻這個詞沒有艱澀難懂的含義,每個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親身體驗,很多人在做,也有很多人在看,也可能還是某些人的詩與遠方,而在張桂梅這裡,它是生命的全部意義。

困局裡,靠初心喚起力量,只為“用教育救一代人,不管多少”。張桂梅來華坪的初衷,本也帶著一個平凡人最樸素的奉獻意識——支援民族地區教育事業,讓自己的教學生涯能做更多事。但當她接觸到那些大山裡失學的女孩們,那顆質樸的心裡萌生出更大的夢想:要改變低素質的母親、低素質的孩兒。幾番思量,認為這麼好的事情肯定會有人支援,相信三五塊錢累積疊加定能集腋成裘,每年假期外出集資成為她業餘時間的主要專案,她“乞討式”的辦校計劃幾年下來也才籌到一萬多元。徘徊無助之際,偶然的機緣,媒體的力量幫助她獲得了來自各方的支援,華坪女子高中落成,並迎來第一批100名不用交學費的女生。在接下來的開局之痛、升學之難裡,她用入黨誓詞和紅歌凝聚了師生們共克難關的決心,傳承著中國獨有的紅色文化。華坪女子高中的建校初衷以及後續的運營,是張桂梅將小愛匯聚成大愛,用一顆愛心凝聚成百上千顆愛心的過程,無論是這愛,還是這顆心,都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在滋養和成就。

坎坷中,“再堅持堅持”,把教育扶貧事業越做越大。學校落成,逐漸步入正軌,華坪縣越來越多大山裡的女孩,在這裡實現了從大山跨進大學門的夢想,改變了從今往後的人生。作為旁觀者,說起這件事,也深感到不容易,更何況是促成這一切的張桂梅。每當遇到困難,她都會說“再堅持堅持”,為學校籌資籌不下去的時候,在最初學校裡的老師、學生留不住的時候,在她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的時候,在福利院孩子遇到大難題的時候。常言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是說要做的事業再大再難,只要有心就能辦成。這個有心,並不只是說事業僅剩最後一步就成功了,還有可能是事業正遇到大坎坷、瓶頸期,對於要不要繼續、如何度過這些阻障的堅持。何況張桂梅的事業是完完全全為他人。作為福利院院長,她說:“孩子們失去什麼,我就彌補什麼”,作為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書記、校長,吃住在校的她因身體原因不能當老師,便擔負起其他力所能及的瑣碎工作。她的“再堅持堅持”,正是對這樣一種完全利他的事業的堅守,是想盡己所能把雲南華坪縣的教育扶貧事業做到最大,無論她將面臨什麼,她都選擇堅持下去。

她的奉獻,不止於傾囊而出,是拿出今生所有,喚醒更多人對教育的思考和支援。她對於華坪女子中學所做的一切,是切實的教育扶貧事業,但是她從不願提起“貧困”二字。她說:我們沒有提貧困兩個字,是覺得貧困對女孩兒來說,也是一種隱私,我們就叫大山裡的女孩兒。她是一名老師,教給學生的不限於應試的知識,也教給世人什麼是德藝雙馨,什麼是毫無私心的尊重。華坪女子高中建校以來,已有1600多名大山裡的女孩考入大學,對於知曉這一切的人,都知道這一切離不開張桂梅的堅持和付出。如今她身患骨瘤、血管瘤、肺氣腫等17種疾病,曾數次病危入院搶救,面對考出去的學生是否回來看望她的問題,她卻說:不需要孩子們感謝她張桂梅和女子高中,只希望他們能夠感謝黨和政府。她如此豁達,是因為她認為共產黨員就應該人人是雷鋒,甚至應該比雷鋒更要好。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在自己的崗位上拼盡全力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貢獻,她用自己的血淚、自己的一生踐行著入黨誓言。

信仰,在戰爭年代讓共產黨人為建立新中國拋頭顱灑鮮血。和平年代裡,張桂梅用“我將無我,不負初心”的寬闊心胸與博大情懷所詮釋的奉獻,正是各行各業各個崗位上的共產黨人應該學習和踐行的。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14

假如今年的你39歲,丈夫病故、父母離世、無兒無女、身處異鄉,你是選擇庸庸碌碌虛度餘生,還是在奮鬥之中書寫新的人生華章?而她選擇了化悲痛為力量,紮根小城華坪20餘載,把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通過愛心傾注到當地的教育事業之中,帯領1600多名貧困女學生走出大山,播撒下希望,用責任和擔當書寫了新時代的“小城大愛”故事。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

在觀看張桂梅同志事蹟視訊時,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溼潤的:當她暑假天天走那麼遠山路,只為了去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告知家長孩子成績很好,只要考上了華坪女子高階中學,就能免學費就讀時;當她夜晚在手腳關節處塗完治療風溼的藥酒,躺在辦公室冰冷堅硬的條椅上時;當她面對鏡頭,說出唯一的願望“我想要再多活兩年,把這些孩子送入大學”時,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

愛心。“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為孩子們多做點事。”樸實無華的語言下,蘊含著張桂梅對山區貧困學生最深沉的愛。她把家訪當常態,10餘萬公里的山路被踩在腳下,成為1500多戶家庭走訪的“墊腳石",為的就是減輕“山裡人出出趟門不容易”的負擔,瞭解到每一個學生最真實的情況,做通家長的思想工作,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她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中午、晚上看著學生睡覺,給學生蓋被子。學校學生和孤兒院50多個孩子,住院她陪著,給他們送飯,付醫藥費,資助學生讀書,自己連卻洗衣機都沒有。就這樣,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

堅定。“黨員在,女高就有辦下去的希望。”剛剛成立之初的華坪女高,師資緊缺、學生家底薄,被認為是一所“絕對辦不下去的學校”。但張桂梅卻不信這個“邪”,帶著8名教師,其中6名黨員,佩戴黨徽上課,發揮黨員帶頭示範作用,把黨員教師們內心的澎湃激情轉化為堅定信念,造就了獨特的麗江華坪“女高精神”,華坪女高也逐漸成為當地學生、家長嚮往的學校,教育教學成績日漸顯著。張桂梅和學校的黨員教師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成功需要無比堅定的信念,我們要從她身上汲取精神養分,對於選準了的方向、認準了的事,要敢抓敢管、取作敢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奉獻。面對接踵而至的各項榮譽,張桂梅始終保持著入黨時的那份初心,把自己微薄的工資用於資助貧困學生和收養孤兒,把70多萬元的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一條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褲、一件很老氣的花襯衫、一雙舊舊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視鏡,是伴隨她多年的“行頭”,生活十分清苦。她所有的心思都奉獻給了自己最熱愛的教育事業。對她來說,“讓最底層的百姓看到希望,讓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獻理所應當!

面對“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華民族謀幸福”的歷史使命,我們要以張桂梅這樣的榜樣為標杆,對標對錶,學習她身上無私奉獻的品德與情懷,立足本職崗位,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一心一意幹好每件工作,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學習榜樣精神,傳承榜樣力量!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15

張桂梅現在耿耿於懷的,是女高學生中還沒有一個考上北大、清華。她在學校不斷強化著這個目標,每天課間操的最後一個環節,所有學生要齊喊:“加油!上清華!加油!上北大”。宿舍旁的圍牆上寫著“北大清華我來了!”背景是列隊整齊的學生在操場跑步,盡頭處則是清北的標誌性校門。

但這些行動能起的實際作用有限。張桂梅對《中國新聞週刊》坦言,學生們的發展遇到了瓶頸,不是她們不努力,而是成績到了一定的水平就再也無法更進一步,夠不到最頂尖的名校。目前,女高成績最好的學生考上了浙江大學,靠得就是下死功夫。其他學生也是如此,一本課本5、6遍地背,遇到不會的題就乾著急。“現在這個節我們死活打不開。”她著急地說。

張桂梅最初以為,女高學生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理解課本上的知識點,只會僵硬背誦,需要“一個老師幫她們點一下”。她咬咬牙,請長沙的一位名師來女高講課,一天給3萬元課時費。這位名師帶過的畢業班中,有一半考上清北。“我不吃飯也要把這些老師請來。結果他來了以後,啪啪講完,學生們都傻了,一點也聽不懂。是他講得太高深了嗎?還是他的思維太超前?都不是。但他給他的學生們可以這麼講,我們的孩子就不行。”

楊文華對此解釋說,這沒什麼好奇怪的,“即使是北京四中的老師來華坪教課,也會把這些孩子教得一塌糊塗。他對這些學生的基礎薄弱情況、學習和行為習慣都不瞭解,用針對中國最優秀的高中生那一套來教大山裡的學生,這些學生聽得懂嗎?”

於是,張桂梅意識到,女高學生缺的不是方法,而是“如何更好地把基礎知識教給她們”。無論是外地名師,還是名校的大學生志願者,都無法從外部來解決一所鄉村中學面臨的困境。“請進來”並不是破局之法,一定會遭遇水土不服。

與“請進來”相比,楊文華認為,“走出去”是一個更有效的辦法。他指出,女高的問題是自己的老師培訓跟不上,外出培訓不夠多。相比之下,華坪一中就更重視教師的外出培訓,並有一套嚴格的監督制度。

華坪縣通達傈僳族鄉鄉長潘興陳在華坪一中任教時,曾去臨滄市參加培訓。他說,教育從來不是一個閉門造車的過程,外出培訓也並非是為了簡單模仿或達到其他老師的高度,而是在拓展視野的同時,激發教師去思考,什麼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如何提高自身素質。

華坪女高的辦公室主任張曉峰對《中國新聞週刊》解釋,女高老師外出培訓確實不多,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學校老師數量少,缺席就會影響教學進度,且女高老師不僅要管學習,還要管生活。楊文華則認為,這雖然是原因之一,但並非無法克服。實際上,在師生比上,華坪一中的老師要比女高更加緊張,平均每個老師要教14名學生;而女高由於學生數量少,在編40位教師只需負責457名學生,平均下來,每位老師對應的學生不超過12名,比一中還少一些。

在楊文華看來,張桂梅不鼓勵女高老師外出培訓,真正的原因可能是擔心女高老師們“思想滑下去,受到一些不好的影響”。“比如,外面學校的老師待遇更好,而女高是個講奉獻的地方,如果送出去後心收不回來怎麼辦。她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某某學校把我老師的心搞亂了。我就和她說,既然女高的理想信念那麼堅定,百毒不侵,你怕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