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集錦15篇)

才智咖 人氣:5.75K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集錦15篇)

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1

此刻坐在這裡,心理非常的清楚,這是我第三次出現在普通話的考場上。為了自己的理想,我從沒有放棄,看到自己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心理覺得很欣慰,學習普通話真的是一件喜憂參半的事情。

我是一個生長在農村的孩子,從小在方言里長大,耳濡目染的都是地地道道的本土鄉言。直到進入國中之後,才慢慢的接觸到了普通話,那時,對於普通話的要求並不嚴格,也只有上語文課和政治課時,才是全程的普通話。當時別提有多羨慕語文老師那口流利的普通話了,有時覺得能聽到他的聲音都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進入高中後,才深深的體會到自己進入普通話學習的氛圍當中,尤其是有一個考證的要求。一聽說可以報名,我就積極的報名練習了。每天早早的起床晨讀作品,至今記憶猶新,第一次在普通話課上朗讀時,老師無奈的笑了,說我還存在許多缺陷。那時,我很不服輸,又努力的攻讀了好長一段時間,終於聽到老師誇我有很大的進步了。

通過前面兩次進入普通話考場的學習,我深深的體會到學習普通話,不是隨口說說就可以說好的,也不是簡簡單單的讀讀就能進步的,而要講究學習方法。首先在讀作品或字詞的時候,要找出自己的不足,最好最先跟讀;再者在平時說話的時候要多注意,避免方言與普通話相混合發音;最後要注重說與寫的結合,在寫的文字要能用嘴複述出來。

現在越來越覺得,學習普通話讓我變得越來越細心了,修養水平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更為我日後從事教師職業奠定了基礎。我想日後再來回想每一次進入普通話考場的情景,以及平時刻苦訓練的經歷,那會是我高中乃至一生都難以忘懷的記憶,也是我最珍貴的回憶。

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2

在我還沒上大學之前,總以為普通話是很容易講的,也一直以為自己的普通話講得不錯,學習普通話的體會。可是來了我們學校之後,才發現講普通話並不如想象中的容易。一直以來,都聽說,我們廣東人講普通話是最難聽的,可我一直都不這麼認為,我覺得普通話不都是這樣的口音嗎?可是上了普通話訓練課之後,聽到老師們標準的口音,我才知道錯了,我們以前說的普通話太蹩腳了。

我知道,講好普通話對一個師範生來說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從大一開始就有意識的練習普通話。不過要練好真的不容易,特別是對我們廣東人來說。但我相信,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只要我堅持,肯花功夫,就一定可以講好。

為了練好普通話,我為自己制定了一個計劃。除了上訓練課以外,每天早上七點鐘我就在校園的草地上練習發音,從最簡單的發音練起,遇到不懂的或者不確定的就向老師或者同學請教。幸好我的鄉音不是特別濃,糾正的時候就不會太難。但是,有時候為了發準一個音真的很費勁。不斷的練習,經常練到嘴巴疼,舌頭髮硬,甚至抽筋。

上教師口語課的時候,老師教過我們口腔操,於是我幾乎每天都堅持練。後來習慣了,發音咬字真的準確了很多。練完發音,接著讀單字、詞語還有短文。在普通話測試中,最重要最難得是說話部分。我們的普通話書提供了三十個題目給我們,為了在測試中不至於沒話講或者講走音,我要求自己把每個話題都寫一下。不過由於時間安排的不好,這三十個話題我在一個月之前才開始寫提綱。原本我以為這麼短的文章應該很快就可以寫完的,誰知道,我幾乎掙扎了一個月才把它們弄完。弄得我筋疲力盡啊。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有了一點進步,但是一個假期下來就又打回原形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在學校的時候都是用普通話跟同學、老師們交流的,但一放假不可能再講普通話了,在家鄉肯定是講家鄉話了,所以假期結束的時候我又得重新適應普通話的環境了。就這樣通過反反覆覆的學習、強化,和不斷的努力後,我的普通話水平終於有了提高。

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3

普通話又稱國語,它是以北京話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大陸漢語標準。普通話作為漢語的官方發音在全國範圍進行推廣。學校是推廣普通話的前沿陣地,所以作為老師,學習好普通話是十分重要的。

我以前所教的中專面向的是本地的學生,總是用方言講課,但是合併到高職院校後面向的是全國各地的學生那就必須上課用普通話。可是,對於方言口音較重的我來說,由於舌頭已經習慣了方言的發音,前鼻音和後鼻音不分,舌前音和舌後音不分,俗讀音和普通話讀音不一致等,因此學習普通話並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但是我經過努力現在已已經很熟練的用普通話與人交流了。下面就談一談自己學習普通話的體會。

一、整理方言口音和普通話之間的對應關係

例如,“段”在方言裡讀dan,而在普通話裡卻讀duan,舌前音。類似這樣的情況,都一一列出拉一,整理成方言和普通話詞彙對照表。這樣我就一一記憶和糾正方言的不規範讀音。

二、要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在學校,無論是課堂還是課外,除了自己堅持說普通話,也要求學生用普通話來進行交流。回到家,與家人也用普通話來進行交談。現在我在家裡和女兒就是用普通話來交流,有時甚至忘記了方言。而且正在上國小的女兒的普通話很標準,還經常為我糾正發音。這樣在一個大家都說普通話的環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有濃濃的方言音,受感染後就會慢慢地改變。

三、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堅持練習

安排專門時間學習普通話。在學習普通話的過程,要注意安排一個學習計劃,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比如每天1小時,專門學習普通話。

四、勤聽普通話廣播

電視臺、廣播電臺等新聞節目和其他類節目,一般都是使用很標準的普通話。通過經常性收聽收看節目,對學習好普通話有很大幫助。

學習普通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要持之以恆,經過努力我現在可以很熟練的用普通話上課,和學生、老師交流。因此只要努力普通話一定會越來越好。

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4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代漢民族共同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通用語言。

開始說普通話不怎麼好,什麼語流音變、聲調、調值、兒化、輕聲都不懂,該翹舌的不翹舌,該送氣的不送氣,分不清z c s zh ch sh。特別是有些聲母和韻母的發音還不準確,比如受方言影響l和r、eng和en有時很難區別,由於自己平時根本不用普通語交流,所以有些字的音調已拿不準。說實話,初學普通話給我直觀的感覺就是我的舌頭很變扭,但是現在已經慢慢習慣了。

我覺得有這麼幾條要領:

第一,學好拼音字母,掌握髮音,部位,對於區域性個別的發音要反覆練習直至完全到為為止。

第二,多讀些拼音報上的文章等,鍛鍊說普通話的感覺,或則看到一個字後,就要暗暗的朗讀其標準音,並注意與方言音的對應關係,爭取舉一反三,

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若有不懂,定要虛心請教,直至完全正確為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與多義等。

有人說:語言取決於環境。在一個大家都說普通話的環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濃重,逐漸逐漸你也會受感染的。每天上課用普通話回答問題、下課同學們聊天的時候也要講普通話。早上的時候,見到老師用普通話問好。遇到不懂的請教老師或同學,把它牢牢記住。總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把普通話說好。通過普通話的學習,使我受益非淺。自我感覺,我的普通話水平在不斷提高。

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5

在沒有上語音課以前,我一直以為自己的普通話還可以,但隨著一節一節語音課的進行,我才漸漸發現原來自己的普通話在很多方面存在的問題都太多太多。

對於老師,在老師給我們上第一堂課時,我就被老師那種獨特的氣質吸引住了,有時甚至會情不自禁的想我為何如此幸運,會在這位老師的課堂上學習。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不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是不會讓別的老師幫忙代課的,因為她說:“讓其他老師幫忙代課,我實在不放心”。這可能讓不知情的人聽了會產生一定的誤會,但我覺得這既體現了老師對自己學生的負責也體現了她對自己的自信,我十分贊同和佩服老師的這種做法。

除了老師的人格魅力讓我欽佩外,老師的授課方式也特別值得我們肯定。記憶中,在課堂上老師很少笑,總是以一副嚴肅的表情面對我們,也對我們比較嚴格。可是奇怪的是這並沒有讓我有覺得反感,反而聽的特別認真。

在本期語音課中,老師完全沒有用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她擁有一套完全屬於自己的教學課件和方法,使人有種不願聽都不行的衝動。

第一,老師的課件做的特別好。頁面簡潔而優雅真可謂不媚不俗,課件的內容也相當全面實用,至少我是這樣認為。因為它展示的都是十分重要的知識,沒有泛泛而談的話外語。從第一章的“語音基礎知識”到最後一章的“兒化音”,老師講的課件內容都那麼的一絲不苟,完善而不冗雜,讓我覺得聽這堂課實在是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享受而非煎熬。

第二,老師特別注重我們的正確發音方式。從氣息,開口,脣,舌等各個發音器官的部位進行給我們進行語音的糾正和標準化。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我在發音器官部位上得到了很大的規範和改進,也學習到了一些正確的發音方式和技巧,同時更使我意識到自己在初學發音時很多地方都偷懶了,從而導致一直以來在語言發音上的惡性迴圈。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能在本期的語音課上得到及時的糾正。

第三,課堂語音練習。老師也很重視我們的課堂實踐練習,因為老師明白學生們課後自覺練習是很沒有保證的。而且其練習方式也很注意側重點,很有針對性。比如對於方言音糾正,就找相應地方的同學來讀,這樣既糾正了同學們的方音,又給同學們做了方音示範;對於鼻邊音平翹舌等發音的練習,老師就會用一些相應的典型片語、繞口令等讓我們練習;有時針對輕聲兒化音等發音的練習,老師又會用一些比較典型的段落、小故事等材料等等來讓大家得到一定的體驗和練習。總之,練習材料不僅簡單有趣而且典型,真的讓我感嘆。

第四,課間語音播放。老師也充分利用起我們的課間十分鐘,她在課間總會給我們播放一段十分鐘左右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讓我們在心靈上得到了充實,而且在糾正語音上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課間的語音播放是不是要聽,完全有我們自己決定,但值得高興的是大多同學都在聽,相信如此輕鬆而愉悅的學習方式,實在讓人沒有理由拒絕吧。

第五,課後練習。在這一點上老師並沒有十分的強調,但我覺得如果是真的是認真聽了老師的課的同學,這課後的練習不用老師提醒,我們就已經會不自覺的要主動進行了。因為既然學到的知識那麼有用而且實際,不運用都不可能呢。

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6

以前我一直都覺得自己的普通話是說的很不錯的,但通過這一次的學習才知道自己的普通話一直都是帶有口語的,也正是這一次的學習讓我知道了自己的普通話是不標準的。在課程結束之後自己也應該要多加的去練習,讓自己能夠說出更加標準的普通話,雖然不要達到播音級的水準,至少在日常的交談中要讓別人聽不出我的口音,這樣才算是比較好的普通話了。

作為一個南方人,我是真的分不清楚“n”和“l”的區別,這在我看來都是一樣的。不僅自己說不清楚這兩者的區別,也聽不出來別人說這兩個發音的區別。同時自己也分不清楚前鼻音和後鼻音的區別,還有“綠”這個詞我一直都讀的不是很好,這讓我在日常的生活中經常被那些能夠分清楚的人笑話,雖然只是朋友之間開玩笑的,但這也讓我覺得自己的普通話是不是應該要練一練了。在打字的時候也因為分不清楚這些的區別,很多的字靠拼音自己是打不出來的,常常要切換到手寫,也是比較的麻煩的,同時也會耽誤自己很多的時間。

雖然現在看來這些對我的生活是沒有影響的,但之後就說不定了,所以能夠解決的話還是早一點解決的比較好。在這一次學習的過程中自己也知道了應該要怎樣的去區分,也知道了應該要怎樣去讀。但自己這麼多年已經習慣了之前的讀法,所以說在短時間之內是糾正不過來的。自己之後還是需要加強練習,讓自己改過來,讓我的普通話變得標準一些。不要帶有地區的口音,在跟同地區的人溝通的過程中是沒有問題,但在總是會遇到其它地區的人,很可能就會給我們的溝通帶來一點不便。自己也可能會去其它的地區旅遊或者是出差,溝通有問題的話是不行的。

現在是一個用普通話溝通的時代,從小到老能學習的都要學習普通話,老一輩的人已經是沒有辦法了的,所以現在的學生從小就要開始學習普通話,連小地方的老師上課都要求用普通話了,所以學好普通話是很有必要的。自己在這一次的學習中是學到了很多的東西的,之後也要繼續努力的練習,讓自己能夠有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對我都是會有幫助的。自己在普通話上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所以之後一定是要花時間去學習的。

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7

上週末,我有幸參加了師訓科舉辦的普通話提高培訓班。雖然僅是短短的x天學習,卻有著別樣的體會。

剛開始學習是不以為然的。不就是普通話嗎?上學時就已達到二甲,畢業後做了將近x年的教師,上課全用普通話,經過培訓成績提高一下,應該沒問題。然而,當我走進一小報告廳,面對緊密的日程安排、慈祥而又嚴格的培訓教師時,終於有了些忐忑的心情。情況還不止如此,當我們正式進行培訓時,才知道自己的普通話水平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

培訓第一天,為了使培訓教師對我們的語言基礎有個全面的瞭解,便於今後針對性進行培訓,教育局魏局長、師訓科王老師和主講趙老師以及其他領導,給各單位參加培訓的老師準備了學習材料。培訓聲調的時候,趙老師先讓學員注音,然後糾正答案。一向自信的我一下錯了xx多個,面對闊別了多年的拼音真切地感受到了壓力。我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迎接餘下的培訓,因為此刻,我們已深切的認識到,我們的競爭對手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培訓中,我們還面臨著另一個挑戰,就是發音部位不準確。發音是普通話培訓中最為基礎的部分,可是對於一個已學會普通話的人來說,克服舊有的發音習慣就困難多了。為了糾正我們的錯音,趙老師是一個字母一個字母教我們它的發音部位在哪,怎麼發,真可謂“口對口”的教。對於聲母韻母的教學趙老師都是一如既往。

通過趙老師幾個看似不起眼的笑話,切實讓我感受到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性;通過兩天的培訓讓我感受普通話與地方方言的.天壤之別,平時所說的看似簡單的一句普通話都是聲調不對,鬧出了很多笑話,但對於我們店子的學員來說,只要是聲調讀對,認識的字讀出來基本沒有問題,因為不存在z、c、s與zhi、chi、shi、r的不分,也不存在r與l的不分,不認識的就另當別論了;通過這次培訓,讓我感受到要想說好普通話“貴在堅持”,趙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我們解釋了什麼是堅持。堅持就是無論在工作中、家庭中還是生活中都講普通話,堅持就是無論別人接受與否都要講普通話。同時為了學好普通話我們自己也要營造一個學習普通話、應用普通話的氛圍,在學校內、生活中,堅持做到積極說、積極練,日復一日,我們的普通話水平一定會得到大幅度提升;通過這次培訓,我不僅學到了語言文化知識,提高了說普通話的能力,而且讓我深刻的體會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真諦。學好普通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學會並不難,但要學標準卻要下苦功,要經歷很長時間的磨練和積累。

我從內心裡感謝這次培訓,決心在今後的工作中堅持講普通話,使自己的普通話話水平再上一個臺階。

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8

作為師範學校的學生,學習普通話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因為學校是推廣普通話的前沿陣地,甚至可以說是主戰場,而老師則是這個陣地或戰場的指揮官,所以作為老師,學習好普通話是十分重要的。

可是,對於方言口音較重的人來說,由於舌頭已經習慣了方言的發音,前鼻音和後鼻音不分,舌前音和舌後音不分,俗讀音和普通話讀音不一致等,學習普通話並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這方面,我有很深的體會和一些經驗。

一、在藐視學習普通話難度的基礎上,切實重視普通話的學習。儘管方言口音較重,儘管學習好普通話的難度很大,但是,我們要從戰略上藐視這個“敵人”,而在戰術上即學習方法方面又要十分重視。既不能怕,又不能不以為然。這是學習好普通話的思想保證。

二、安排專門時間學習普通話。在學習普通話的過程,要注意安排一個學習計劃,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比如每天1小時,專門學習普通話。這是學習好普通話的時間保證。

三、勤向現代漢語老師學習。現代漢語老師不僅具有紮實的語言學和語音學基礎知識,經過專業訓練,而且老師離自己最近,請教也最方便。因此,遇到不懂的和難以糾正的,要及時向老師請教好的學習方法,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四、整理方言口音和普通話之間的對應關係。例如,“三”在方言裡讀shan,舌後音,而在普通話裡卻讀san,舌前音。類似這樣的情況,都一一列出拉一,整理成方言和普通話詞彙對照表。這樣便於記憶和糾正方言的不規範讀音。這是對比學習法。

五、跟普通話好的同學學習。多跟普通話說的好的同學交往,或在一起活動,寓學習於娛樂,在語言的交流中提高普通話水平。這是延伸學習法。

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9

普通話是我國的通用語言,是我們所有炎黃子孫賴以交流、溝通思想感情的工具。它是以北京語言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現代白話文為語法規範的一種語言。一口字正腔圓的標準的普通話能給人一種美感,給人一種無窮的享受。

學好普通話,說難不難,說不難還真有點兒難呢!記得在國小一年級時,天天讀a、o、e,想不到這對我們後來學好普通話竟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呀。可以想象,拼音不過關,想讀好說好普通話是何其之難,簡直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學好普通話極為重要,不然的話,就不能把你正確的意思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有這麼一個故事,叫鄉村麵館。說的是在一個偏僻的農村,一個遊人路過,因為肚子很餓了就走進一家麵館,說“有什麼好吃的,快燒一點,我吃了要趕路。”可這家小麵館由於有特殊原因今天不營業,所以回答說:“咪——”意思是“沒有”而這個遊客聽成了是面,他想“面也行”,就點點頭坐在那兒等了。過了好一會兒,不見有動靜,就火了,說:“麵條,快,怕我不付錢嗎?”店裡人說“洞國咪——”意思為“和你講,沒有”,一個說:“冬瓜面也可以,為什麼不給我去燒?!”一個說:“咪就咪,吵啊咪——”意思是:沒有就是沒有,爭吵也沒有。一個說:“還有炒麵,為什麼不早說?”。說這樣,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意思,現在是越扯越遠了。(本故事說詳細點,時間就沒有問題)

要學好普通話,我覺得有這麼幾條要領:第一,學好拼音字母,掌握髮音部位,對於區域性個別的方音要反覆練習直至完全到位為止。第二,多讀些拼音報上的文章等,鍛鍊說普通話的感覺,或者看到一個字後,就是暗暗地朗誦其標準音,並注意與方言音的對應關係,爭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們很好的老師,若有不懂,定要虛心請教,直至完全正確為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與多義等。第四,純屬我個人的經驗,也是最傻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讀辭典,翻開現代漢語辭典,一字一字、一詞一詞、一句一句、一頁一頁地朗讀,極為有效。從這裡,我受益不淺。第五,堅持用普通話進行日常會話。有人說:語言取決於環境。在一個大家都說普通話的環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濃重,逐漸逐漸你也會受感染的。只要我們大家一齊努力,同心攜手,就一定能把普通話說好,使她真正成為我國各族人民交流的普通語言、通用語言。

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語言,為了大力提高全園教職工的普通話水平,為了迎接省普通話的測試評估工作,園領導組織開展了全園老師的普通話培訓與測試。

本學期,我園再次掀起了學習普通話的熱潮,辦公室裡隨處都能聽到老師練習的聲音,到處都可見老師們拿書津津有味看的情景。我在練習過程中發覺,除了苦練,還有一些做法值得借鑑。

(一)學習過程中的體會

第一,教師之間互相練說。在同一辦公室,一位老師讀,其餘老師邊聽邊指出存在的錯誤。這樣,讓讀和聽的人都能加深印象,很快地記牢該讀音

。如'撓,饒,擾"這三個字音,"逐"的發音,我始終弄不清楚,有一次我在辦公室練讀的時候讀錯,一個同事用我的錯誤讀音和我開了個玩笑,在說說笑笑的過程中,我對這些個字讀音的記憶就刻骨銘心了。

第二,師幼互動。即老師在督促幼兒說普通話的同時,幼兒也督促老師,為教師糾錯。這樣做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以前,我班的小朋友在朗讀時不大注意平、翹舌音的區分,從我認識到師幼互動這一舉措之後,我發現小朋友在朗讀時特別注意把音讀準。一次,我在講故事時,故意把"知道"的"知"讀成了平舌音,一個小朋友立即站起來說:"老師,你把‘知’讀錯了。"我當時表揚了這位小朋友,並感謝他敢於為老師指出錯誤。就這樣,所有的小朋友更認真的聽故事了,也更認真的去尋找錯誤了。

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10

在報考普通話水平測試之前,我自認為通過普通話水平測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畢竟是母語嘛,天天都在說。然而,當自己真正去備考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普通話水平真的有待提高。要講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確實需要花費一定的功夫。

通過長不斷地學習,我總結了大家平時在說普通話過程中容易犯的錯誤型別,主要有以下幾類:

第一,單音字的誤讀。

所謂單音字,指的是隻有一個讀音的字。例如懲罰的懲(chéng),很多人會將它讀成第三聲;氛圍的氛(fēn),有人會將它讀成第四聲。除此之外,檔案的檔(dàng)、緋聞的緋(fēi)、符合的符(fú)、潔癖的癖(pǐ)、聯誼的誼(yì)、終於的於(yú)等等,都是容易被讀錯的單音字。

第二類是多音字的誤讀。

所謂多音字,就是一個字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讀音。我覺得,區分多音字的方法有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要理解它的意思。舉個例子吧。曲線的曲是一個多音字,當它讀錯第三聲的時候與音樂有關聯,如歌曲、樂曲、曲調、曲高和寡等等;其他情況一律讀qū,如彎曲、曲線、曲筱綃、黃麴黴毒素、曲徑通幽處等等。再比如說,炸油條的炸有兩個讀音,當它是一種烹飪手法的時候要讀作第二聲zhá,如炸油條、炸餃子、油炸等;其他情況讀作第四聲就對了,如炸彈、爆炸。

第三,輕聲。有很多詞語都是必讀輕聲詞。我們平常不注意的話是很容易忽視的。比如媽媽、熱鬧、東西、規矩、時候、關係、清楚、能耐、明白等等。南方人平常說話往往是不帶輕聲的,但是在普通話水平測試中,輕聲詞的考核還是佔了一定比例的。所以,如果想要考高分,那就必須要重視必讀輕聲詞。

以上是我在學習普通話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典型問題。其實,只要我們平常多加留意,並且及時地去更正自己曾經讀錯的字音,我相信,大家的普通話都可以說得很棒。

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11

20xx可真忙呀!為了如期合格地取得教師資格證,我不得不狠下功夫,每日裡除了繁重的家務及工作,還得擠出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雖然自己的的普通話還算湊合,可要能真正做到語音準確,語氣流暢,那可就差遠啦!所以光靠自己那些微薄的老底子是遠遠不夠的。由於自己還得堅持上班,好在作息時間允許,可以擠出幾個上午或是下午的時間去參加普通話培訓班的學習。

在一個星期一的下午,我第一次參加了普通話培訓班的學習。大概是大部分人都要堅守崗位,所以來學習的人並不是很多。我到的時候,培訓班的葉老師正在為學員們授課。這不聽課不知道,半天學習下來,使感到我萬分焦急。因為我發現自己與正規的普通話還有好長一段距離呢!自己雖說從事教育工作已有二十餘年,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的時間也不短。但萬沒想到普通話的聲調及音變理論居然如此複雜,而且發現自己的發音與正確的發音差別是如此巨大,這能不令我心焦嗎?

沒辦法,現如今只有窮追猛趕,只有認真跟著老師學習,擠出一切可利用的空餘時間來學習普通話。五月十六日那天,我參加了普通話說話訓練模擬考試。心中特沒底,生怕自己上臺說話時會出現腦袋一片空白,緊張地會忘記自己所說的內容。還好比較順利,老師的表情讓我知道自己還行,經過在臺上的訓練,對普通話說話這一關好像沒那麼緊張了,只要胸有成竹,能點出主題,所說的話能一直緊緊圍繞這個主題,那就離合格不遠了。但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發音要準,特別是獨單音節及雙音節的時候,一定要讀準字音,找出輕聲音節,兒化音,上上相連的詞語。還有朗讀這一關,也是相當重要,特別是要注意不能回讀初讀一篇文章,首要做的就是先找出這篇朗讀材料的音變,兒化音,及輕聲等等……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如願通過了普通話考試,取得了合格證書。 通過這次普通話培訓,讓我再一次深深地體會到“學無止境”這句話了。

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12

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作為教師,我必須學習這種教師的職業語言——普通話。我們的漢字,寫起來是方塊字,而讀出來,字正腔圓,抑揚頓挫,更是充滿了美感。

我們都是中國人,說起普通話應該不難,但是,要想學好,說標準,也確實不容易。就拿拼音 “o”來說吧。國小時,我把它讀成 “ou”,中學時,發現別的同學還把它們讀成“uo”,誰都堅持自己的對。到師範學習普通話了,才知道,原來著兩種都不對,每一個拼音字母都有很大的學問,還有圓脣、不圓脣,展脣、不展脣之分……

學好普通話很重要,不只是教師,否則,就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別人就可能聽不懂你的話。常常有外地人向我問路或者問別的什麼問題,可我根本就不知道他在說什麼,最後他寫在紙上,我才明白。好在漢字還是一個標準。我們這裡,常有南方人來賣小貨,跟他們買東西,溝通常常是很困難的,他們連說帶比畫,我們才能理解大概的意思。真不容易!現在不是流行網上聊天嗎?常常嫌打字慢,乾脆就語音聊,可是接通以後,卻發現有時候語音比打字還慢,原因就是語言不同。

我有一個四川的網友,每次跟他語音聊天都覺得挺累,需要順著他的字音去猜測他的意思。我總是問:“什麼?你說什麼?”他只好重複再重複。一句話重複幾次,可真是沒意思!要不就打字,輔助談話。雖然打字聊天的時候,他很幽默,也很博學,可是一說話,幽默也沒了,博學也體現不出來了。時間長了,我就不愛跟他聊天了。這要是重要的工作中出現這樣的情況,該有多麻煩啊!你說,這普通話多重要!

我們這個地區的人學習普通話,我感覺主要應該糾正的有:

1、平舌音和翹舌音的混淆,方法是記少不記多,平舌音字較少,記住了它們,剩下的就是翹舌音字了。除此以外,還有聲韻拼合規律記憶法和漢字聲旁類推法。

2、分辨o和e。

3、聲調的55調值和214調值,特別是55調,更要多加練習。

只要我們努力,相信普通話會成為我國各民族人民交流的通用語言。

學習普通話的體會普通話水平測試說話範文3

在我沒上大學之前,對於普通話學習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甚至以為我們每天都在用普通話交流,為什麼還要學習普通話呢?自從上了大學,有了“普通話”這門課程,我的想法就開始發生了變化。

普通話是我國的通用語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人際交往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以北京話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如果不能掌握普通話,我們將寸步難行,因此,學好普通話對於我們而言十分重要,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能給人一種美感,給人一種無窮的享受。

學習標準的普通話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在我看來學習普通話是一件非常鍛鍊人的意志催人上進的事,我學習普通話最大的一點感受就是堅持,想要學好這門功課,唯一的竅門就是堅持反覆練習。不論是拼音注音,還是發聲練習都是需要我們加強的。這些練習不僅僅需要耐心,還需要細心,注意每個細節才能避免犯錯。

在我學習普通話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對於南方人而言,要講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有時,我甚至被我自己的不標準發音逗得大笑,為了使我的發音更加標準,我堅持每天聽音訊檔案來糾正自己的讀音,還時常大聲朗讀閱讀材料,反覆練習以提高發音的準確性,學習普通話雖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我也從中收穫了不少樂趣。

對於我將來要從事的教師職業來說,講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十分重要,因此,這就更需要我們付出努力。通過這段學習時間,讓我明白生活中很多道理和學習普通話一樣,學習的收穫遠遠不止奮鬥的過程和我們自身的提高,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提升,學習普通話,讓我學到了“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

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13

回想我的學習普通話之路,心潮久久難平。

我生在漢壽長在漢壽,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漢壽人,一直以來普通話說得非常的一般。改變發生在我做老師之後。記得有一次學生集訓,我大聲地喊:“稍息!”學生毫無反應,我更大聲地喊:“稍息!”學生中間竟傳來一陣鬨笑聲。我的耳根一陣一陣地發燙,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學好普通話!

怎樣學?我的體會是,第一要膽大,要儘可能地突破方言習慣的約束,做到時時講普通話、處處講普通話。我採用逐步擴大陣地的方法去實現“時時”和“處處”。首先,我堅持在課堂教學中講普通話,然後,把普通話很自然地帶到課間的10分鐘,實現校園完全普通話;接著,我利用自己的孩子年齡小普通話基礎好的特點,和她實現完全的普通話對話,最終實現家庭完全普通話;最後,在日常交往中,我常常有意識地蹦出一兩句普通話,如果有人也跟著用普通話,那我就順其自然地說下去。儘管那時我的普通話不怎麼樣,但這種敢於把自己的弱點暴露出來的做法,一方面大大增強了我的普通話語感,另一方面也可以經常地得到大家的指正,普通話水平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其次要耳尖,多聽多學習多發現。我常常聽廣播聽電視,一般是選取自己喜歡的主持人或者是聲線和自己接近的主持人的節目,有時甚至用復讀機把這些節目錄下來,然後反覆地聽反覆地揣摩、模仿。

第三要心細,要在多說多聽的基礎上多想,要善於針對自己的語音弱點加強相關基礎理論的學習。

我希望大家可以從我的經歷中得到啟示:一個地地道道的漢壽人,只要方法得當又刻苦努力,完全可以練出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

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14

經過半年的等待,上個禮拜六終於結束了普通話的考試,慶幸的是終於考出了二乙,心理的大石又落下了一塊。其實在5月份的時候,我就得知,今年普通話的報名時間是在9月份,所以我就從五月份開始準備了。 期間斷斷續續的在練習,但是一直沒有持續的進行鞏固,雖然比練習前要進步,但是離考試所要求的還差很遠。工作的人就是沒有穩定的時間去學習。

我從拿到普通話培訓教材,我就先仔細的看普通話考試的內容和程式,然後從單音節開始練,唸的時候要住拼音部分遮住,如果讀音有缺陷的話,就要做好標記,當第二次唸的時候就不會煩錯誤了。如果聲母和韻母掌握的不好的同志就先學習國小的課程,呵呵!把聲母和韻母的掌握紮實了才能進行後續的內容。

練習完單音節後就要開始練習雙音節了,方法還是和念單音節的一樣。第三步就是開始讀後面的40篇範文,每篇文章起碼要念4遍。唸的時候要有感情的朗讀,注意停頓和輕聲及兒化音。

最後自由表達部分,分數佔了很大,可以把每個話題先寫在紙上,自己對著牆壁練習。供選擇的話題其實有很多,但是沒有必要每個都準備,有幾個話題可以互相通用,只要稍微做下變通就可以了。

練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平時的講話中,自己要刻意去說,舌頭該翹的就翹,該後鼻音就後鼻音,平時越是注意,對你來說幫助越大。我們老師可以在平時上課當中多講標準的普通話,到了考試也就很自然了。

學習普通話就是要多念多講,這才是最有效的辦法!

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15

本學期,我校再次掀起了學習普通話的熱潮,辦公室裡隨處都能聽到老師練習的聲音,到處都可見老師們拿書津津有味看的情景,通過這一學期,我們提高了認識,普通話就是與任何人溝通的語言,我們堅持與同事之間的交流使用普通話,堅持與家人也使用普通話.再普通話的學習使用過程中,除了苦練,還有一些做法值得借鑑。

教師之間互相練說。在同一辦公室,一位老師讀,其餘老師邊聽邊指出存在的錯誤。這樣,讓讀和聽的人都能加深印象,很快地記牢該讀音。如'撓,饒,擾這三個字音,逐的發音,我始終弄不清楚,有一次我在辦公室練讀的時候讀錯,一個同事用我的錯誤讀音和我開了個玩笑,在說說笑笑的過程中,我對這些個字讀音的記憶就刻骨銘心了。

師生互動。即老師在督促學生說普通話的同時,學生也督促老師,為教師糾錯。這樣做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以前,我班的學生在朗讀時不大注意平、翹舌音的區分,從我認識到師生互動這一舉措之後,我發現學生在朗讀時特別注意把音讀準。一次,我在講故事時,故意把知道的知讀成了平舌音,一個學生立即站起來說:老師,你把‘知’讀錯了.我當時表揚了這位同學,並感謝他敢於為老師指出錯誤。就這樣,所有的學生更認真的聽故事了,也更認真的去尋找錯誤了.

親子練習。晚上,我在家裡練習讀單、雙音節詞。女兒聽我讀得很認真,興致勃勃地對我說:媽媽,你真好,我們來比賽我一聽,樂了,女兒也對說普通話產生了興趣,還想和我比一比,這不正是我所期望的嗎?於是,檯燈下,我們母女倆認真地讀著、聽著.看著孩子可愛的笑臉,我思忖著:我和女兒用普通話溝通是那樣自然,誰說普通話防礙表達?

錄音對照。這個方法也是我從女兒用復讀機學習英語受到的啟發。一天,女兒聽完英語磁帶後,用復讀機的跟讀功能在練習說英語,我立刻想到,這是練習說普通話的好方法,它可以及時發現自己在朗讀過程中的錯誤。還可以把自己朗讀的文章錄下來,可以從中發現好多不足之處.比如,語速,發音等等.

總之,說普通話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與責任,尤其是做老師的我們,在學習普通話的過程中,我們學習到了以前許多沒有學習到的東西,增長了不少的知識.每一次的考試,無論是普通話的口試還是漢語拼音的書面測試,都讓我們從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可見,學習是我們終身受用的一項制度.是提高各項素質的一項很好的途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