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教師學習心得體會錦集七篇

才智咖 人氣:1.99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學習心得體會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教師學習心得體會錦集七篇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1

首先,應該全面準確地把握好新時代背景下群眾路線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作為一名教師黨員,應該做到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根據行業的發展狀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等方面進行創新。同時,要注重教書育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社會責任感、行業責任感。

其次,要做一名務實教師。對待任何一件小事都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將教學工作做得盡善盡美,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求真務實,腳踏實地,不圖虛名,紮紮實實地把黨和國家的各項決策和工作落到實處,把學校交予的任務落到實處。

然後,應多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問題,關注學生的訴求,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黨的群眾立場是真心為群眾著想,而教師的教授物件是學生,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教授知識外還應該多站在學生的立場去考慮問題,比如學生的知識基礎是否能適應老師的教學進度。在課間和課後老師應該多和學生溝通,瞭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儘量抽出時間參與到學生舉辦的活動當中去,比如專業競賽、社團活動等,增進同學生之間的感情。

最後,應該有一定的奉獻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教師黨員有自己的合法的正當的權益,但是當個人利益與學校利益發生矛盾時,作為教師黨員應該以集體利益為重,必要時能犧牲個人利益。

總而言之,作為教師黨員,通過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進一步堅定共產主義的信念,明確努力學習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時代和社會賦予我們的重任。要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圍繞學校中心工作,以實施素質教育為宗旨,以推進課程改革為載體,以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契機,端正教育思想,豐富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技能,做到教好書,育好人。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2

忙碌了一個學期,總算放假了。厚厚的《教師觀察力的培養》在手,有點抗拒。卻看到了這幾句話:“各行各業的人都想知道怎樣提高能力以使自身成為所在行當的行家裡手,……”

我立馬被這些感性的字詞給吸引了。“教師為什麼需要觀察?”為什麼?我馬上往下翻,手中的書也不覺得沉重了。

鮑裡奇認為:“當我們盡力理解某些事情時,我們由此確立了自己對外部世界的根本性看法,也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認識期待。”“這種期待影響著我們以特定的眼光觀察”。在第一章的最後,他又說:課堂觀察試圖達成的目標要通過“專注性觀察行為”來獲得。

觀察與一般性地“看看”的根本區別恐怕就在於這裡:是否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是否具有相當程度的專注性?

鮑裡奇認為,專業人士能“從相關資訊中推斷出特定的東西”,要成為專業化人士,“專業眼光的培養至關重要。據於這種眼光,個人能夠客觀地做出評價並付諸行動。”“學會教學的過程是拓展自己專業眼光的過程”。

專業人士的行為也有自己的特徵:“缺乏經驗的人往往在行動時拘泥於特定的事情或場景,而專業人士則會在其所在領域遊刃有餘。”呵呵,這一條實在是難度太高了,對於在專業發展過程中普通如我的教師來說,恐怕“選擇性”的進行課堂觀察是我們最遊刃有餘的選擇。

鮑裡奇提出了通過有意觀察應努力實現的八個目標是:體現移情、實現合作、立足現實、明確方向、獲得自信、表達熱情、靈活機智、培養自主。對於每個目標的闡述,多有精闢處。如關於“體現移情”,他認為在教學中“站在學生的立場理解學生的行為”是“能夠解決各種問題、化解各種衝突、以實現高效率教學的關鍵”。認為觀察其他教師時應有“自身的立場”,“自身經驗不僅提供解讀評估所觀察事物的資訊資源支援,同時,你也會從這種解讀與評估中受益匪淺”。

鮑裡奇強調“立足現實”,這是高效教學的重要因素,他說“清楚什麼東西在你的控制之下、精確地判斷自身行為所帶來的後果等,這對於教師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一名低效率的教師可能整天忙忙碌碌,最後卻勞而無獲。”

感覺自己就是終日忙忙碌碌的應付一些事務性的事情,好不容易放假了,還得去華師大參加英特爾未來教育的核心課程培訓。呵呵,“既去之則安之”,轉換一下角色,看看專家是如何高效率的觀察課堂,組織教學的。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3

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河南省中國小教師遠端培訓專案。在我參加過的培訓中,只有這次給我的感受最深,這次的培訓組織新穎,有專家的引領,自學的支援,群體的智慧,豐富的案例,媒體的整合,多樣的評價,更難得可貴的是有著優秀的團隊。透過本次培訓學習,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收穫。

首先在這次遠端培訓學習中我對自我的職業有了正確的認知,不管教師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如何,就應以教師這一職業為榮,我自身也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職業幸福感。而學習專家、名師的教育教學相關策略後,我用心去領悟教育理論觀點,汲取精華,能用心主動思考,真心探討。這次的學習培訓,對於我來說,是值得珍惜的充電機會,應對當前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如何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教研潛力,是擺在我們每個教師面前的最現實問題;這次教師遠端培訓也給我們帶給了再學習再提高的機會,讓我們能聚集在一齊,相互交流、共同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體高。

其次精心鑽研、打造化學高效課堂。課堂教學是教師戰鬥的陣地,課堂教學教學的生命線。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從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認真上課,努力營造課堂氛圍,努力使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在教師設計的環節引導下,調動他們的用心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發展他們思維,出色完成教學任務,提升學生潛力。高效課堂的實現,還務必認真輔導學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提高了教學技能。課堂教學始終是我們教學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教學技能的提高勢在必行。聽了專家的講座我深深體會到這一點。為了提高專業水平,我們務必在課外超多地讀書,認真思考;為了改善教學技能,我們務必在備課時仔細推敲,精益求精;為了在課堂上到達“師生互動”的效果,我們在課外就就應花更多的時光和學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學生真正成為朋友。專業知識是根基,務必紮實牢靠,並不斷更新;教學技能是手段,務必生動活潑,直觀形象;師生互動是平臺,務必師生雙方融洽和諧,學習期間拜讀了各位優秀教師的文章,進行交流。我的業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找出了自我的不足和差距。讓差距和不足成為自我的動力,不斷反思,不斷研究,促進自我成長。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揚長避短,汲取專家們的精華。將這次學習的新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在實踐中獲得成長。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4

為期三天的假期學習培訓結束了,這三天安排的學習內容翔實,通過學習,我收穫豐厚。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儘快的調整自己的工作方式,轉變自己的觀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才能使自己的工作能夠達到新的要求。下面我就結合學習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要做一個幸福的老師,要追求師生關係的和諧。xx教授講到教師與學生的和諧時,我立刻想到校長時常讓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注重細節的要求。是呀!在教學實踐中,注重細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確實是教學的突破口。要打造良好的師生關係,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愛;其次,要關注孩子的眼神。“眼睛是心靈之窗”,透過這扇“窗戶”,可以看到孩子們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能看到他們的歡樂和憂傷,也能看到他們的成功和失敗,他們的眼神是那樣純真,那樣無邪,那就是一扇永遠敞開的、明淨的玻璃窗。它會為老師繪聲繪色的講述而目不轉睛,會為老師的大發雷霆而暗淡失色……所以學生的眼神不僅可以被欣賞,還是一種無聲的提醒。它提醒我們,要讓這天使般的眼神永遠清澈純淨,那就需要我們隨時捕捉到從“窗戶”傳出的資訊,要我們隨時去呵護……然而,坐在前排的學生被譽為“春江水暖鴨先知”,坐在後排的學生被譽為“春風不度玉門關”,教授生動有趣地揭示了我國當前學校的這種普遍現象,發人深省。由此又使我想到,在校長的帶領下,我們學校早已走到了前面,沒有了這種現象,定期的前後左右換位置已成為我校每個班的特色,我們的每位學生都可以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關懷。此外,我們的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手勢,就會使學生得到鼓勵,我們的目光、關注、期待等,都是造就學生自律意識增強的好的方法,注重這些細節會使我們受益無窮。

更新教育觀念。這次校本的培訓,給我帶入了一種求學的氛圍。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在教學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樂園,學習才是的路!我曾經一直認為在教學上能出成績的教師就是好教師。因此我在這些年的工作裡,很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教學這一塊,備課、上課、課後總結,幾乎每天都在重複這樣的三步曲。隨著培訓的深入,我深深地意識到:一名優秀的教師沒有先進的教學理論充實自己,那麼,他的教學在達到一定程度後就難以提高了,而要想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更加努力,不斷的蒐集教育資訊,學習教育理論,增長專業知識。一定要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模式,努力提高課堂效率,從而更快達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努力把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動能,使之有效地指導中學的教學工作。通過培訓,我學會了變換角度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領下,不斷反思、調整自己;以後每上一節課我都認真地準備,精心設計,通過利用網路這便捷方式來查閱相關資料,努力構建高效的教育教學活動。

做好新課改中教師角色的轉變,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要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並使之逐漸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師放下,師長的架子,以一個普通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討教學中的各種問題,使學生勇於挑戰課本,挑戰教師,挑戰。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主人,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並且讓儘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作為一名教師我時刻要求自己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識的更新與多元文化素養的培養,善於傾聽,善於學習,多從其他教師身上博取智慧,廣泛採納意見,並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及時的反思和改進,在工作中不斷研究、創造、發展、提高。讓自己以後的教育路子走得更加平穩。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5

xx年7月27日至7月31日,我有幸參加了xx市教育雲及中國小骨幹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集中培訓。

第一天上午是xx區培訓學校校長肖xx老師跟我們做了《教育雲環境下資訊科技整合策略》報告——雲時代的教師怎樣進行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提出了讓我們思考在雲時代,我們的教學方式產生了改變沒有?讓我們學會更新觀念,學會進化。提出雲時代,關鍵是資源,資源的建立與提供是“雲”的生存之本。提出了引領、幫助、服務其他學科教師將成為資訊科技教師工作的主體,資訊科技教師的氣魄:“為砸自己的飯碗而奮鬥”。演示瞭如何利用網路進行線上gif圖片製作、線上音視訊處理、線上視訊播放去廣告辦法等等。

下午由xx師大教授祝xx作《資訊化促進教學變革與創新——走向智慧教育》報告。提出了資訊化讓教育產生了哪些變化?教師應該轉變角色:從講師變成教練。問題化的學習是資訊時代的學習模式。

第二天上午由xx師範大學大學張教授跟我們做了《tpack視域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報告。張教授首先以《intel未來教育》視訊作為引導,讓我們看視訊提出未來教育的教學硬體裝備、教學資源、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我們現在有何不同。提出tpack的理論要點,展示了tpack視域下教學例項,演示了tpack理論——pk要素分析。

下午由xx市教科院丁xx老師做了《讓資訊科技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報告。丁軍老師以通俗易懂的言語為我們展示了資訊科技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展示了很多一線教師利用資訊科技在其他學科中整合的案例,通過案例分析了資訊科技改變了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

第三天上午由武漢教育雲平臺專家組為我們演示了xx教育雲一些操作。下午由簡xx老師作了《資訊科技環境下的主動課堂》報告。提出互動多媒體環境下學科教學;學科教學資源支援下的課程教學;技術支援的課堂匯入;技術支援的學生技能訓練與指導;網路教學環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等等。

雖然學習還沒有完,但這三天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這幾位專家帶給我思想上極大震撼,使我對教育資訊化的有了重新的認識,以及對自身和資訊科技教師在教育資訊化所處位置有一個重新的認識。我相信下面2天的學習也會讓我收穫良多。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6

近期在幼兒園黨政領導和工會的組織下,我積極參加了開學前的政治學習活動。作為教育工作者,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幼兒,關注幼兒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通過多次學習我強烈地感受,幼教工作者肩上擔負著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責任,以下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構築新型的師幼關係

師幼關係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新型的師幼關係必須有明確的學生觀,熱愛幼兒、尊重幼兒,促進幼兒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與幼兒建立起民主平等、教學相長、共生共長的互動關係,用知識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贏得幼兒的尊重和愛戴。

二、要了解關心幼兒讓每個孩子都健康成長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的孩子都由爺爺奶奶等祖輩們一手帶大。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普遍較差。膽小、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如:小班的孩子剛剛離開家庭生活,他們面對幼兒集體生活產生了諸多不適應,作為班主任老師我們就必須瞭解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有的放矢地採用正面引導的方式,循循善誘,從生活、遊戲、學習、運動四方面教育幼兒,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逐步接納老師,使他們都能健康成長。

三、要注重幼兒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教師培養的是人材,我們造就的人材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應該是可持續發展的。所以,教師要為幼兒的可持續發展著想,讓他們學會認知,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在實踐中不斷的充實和完善自己。我們的幼兒教育不同於中國小教育,不僅僅追求教了多少、學會了多少。我們不應該只為了今天的所謂的質量而肆意地加重幼兒的負擔,把幼兒僅有的微薄智力全部挖掘出來。我們要學會開發和合理地利用幼兒的智力,關注每一位幼兒的發展。因此在活動中要以幼兒為中心,始終要把孩子放在主體地位。從幼兒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層次幼兒的特點開展各類活動,使幼兒園的每位孩子都能得到發展,讓每一個孩子都體驗到活動的樂趣,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讓他們的智力在學習和活動中得到長足發展,為將來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要與家長攜手共促孩子發展

幼兒園的教育離不開家長的支援與配合,家長是我們有效施教的合作伙伴。為此我們應積極與家長交流溝通,讓家長參與到班級的活動中,為我們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力的幫助。只有家園攜手才能促進幼兒的發展。

幼兒園內,教師對幼兒付出的愛心的質是如何,量是多少;教師之間付出和得到的友誼的量是多少,質又如何;一個教師創造性勞動後得到的快感的量是多少,質是如何;教師和孩子之間、園舍之間和睦相處的量是多少,質是如何;教師自己人格尊嚴和職業滿足的量是多少,質又如何……這種種的種種都取決於教師是不是遵循著以人為本的原則,是不是注重人文關懷的理念,同樣也是幼兒教師這一職業的職業人格素質,是不是以服務的心去對待每一個成長中的幼兒。

總之,為了一切的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立足實際,踏踏實實做好教育工作,我們的孩子才會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材。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7

師者,埋首案頭、筆耕不輟、從早到晚,以校為家、苦口婆心、春風化雨般之教化者是也。師者卻又肩負著家長的期望,承載著孩子對未來美好的憧憬,揹負著學校的明天。用其青春、甚至生命書寫著教育的輝煌篇章。而今,通過學習與思考,對教師這一職業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一.熱愛教育事業是師之根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小而言之,關係著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和諧。對我們自己而言,也許就是一個職業,一種謀生的手段,我們以此為生,養家餬口,但是,我們為此付出了寶貴的青春,還將繼續付出我們一生的心血。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努力創新。盡心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任務,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我們可以自己抱怨教師工資太少,埋怨教師地位低下,但我們絕不容許有誰汙染教師這一職業。我們總有些話不說,總有些事不做,我們覺得那樣不符合我們的身份。教書是我們安身立命之本,我們別無選擇,願我們在學生的精神世界裡延續一下我們的生命,快樂的工作,並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愛崗敬業,我們不能僅僅把它停留在口頭上,更要把它熔鑄在我們的生命裡。

二.關愛學生是師之魂

現代教育家夏沔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產品,而是一個個有著鮮活生命,正在茁壯成長的孩子。如果說智慧要靠智慧來鑄就,那麼愛心要靠愛心來成就。我們老師面對的多是普通生,甚至是差生。曾有個學生跟我說:老師,我們就喜歡你教。“怎麼呢?”我問她。她欣喜地說:你對我們多好啊!從來沒有歧視我們。說實話,我做了些什麼呢?真沒有什麼特別的。就是紮紮實實上好每一節課,從不放任自流,尊重他們,公平公正。你也會因此得到他們的尊重。每次從校園走過,學生髮自肺腑一聲聲“老師”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不要抱怨學生不懂感情,不要抱怨一代不如一代,而要問問,我們付出了多少情感。浙江大學教授鄭強有個理論:中國學生小時候太拼命,長大後就失去拼搏的慾望。國外孩子則相反。這也許可以解釋有些差生最後發展很好的原因。愛學生吧,不要有條件。一個人的能力也許有限,影響力有限,但無數能力有限的人行動起來,這個世界就有了改變的希望。在我的身邊,許多老師關愛學生的行動震撼著我的心靈。許多老師下班時間仍伏案批閱,尤其是那些班主任,嚴愛結合,從心靈深處教育學生,確實是真正將自己的心掏出來給孩子們的。讓愛化作我們的行動,去撫慰學生的心靈。在新的歷史時期,教育有了新的特點,愛學生有了更深的內涵。我們要從唯一正確的師長假想中醒悟出來,學會傾聽、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欣賞、公平公正、尊重學生,成為學生的夥伴,成為學生的朋友,引導他們走進社會。楊林柯精闢地論述:“教育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影響。就是震撼心靈、開啟智慧、健全人格。目的是要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進而達到獨立行動,成為一個心靈博大、精神堅強的人。在教育行動中,讓孩子明白活著要尋求價值和意義,要自己掌控自己的命運。讓學生看到和觸控到一個比課堂更大更真切的世界,讓孩子的心靈更寬廣,精神更強大。讓學生不僅考上理想學校,還學會面對這個世界,這既是對學生的愛,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一個好老師,會讓學生一生受益。老師們,讓愛化作一縷春風,吹出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

三.努力學習提升素質是師之本

讀書讓自己強大。先賢梁啟超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讀書可以忘記打牌,打牌忘記讀書。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我自認不夠格。我總是通過不同的途徑來提高自己,但確實還很不夠。多讀書是唯一的方法。讀書,可以增強我們的知識儲備,開闊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分析能力,健全我們的人格,提升我們的道德素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改作文一直是我最棘手的工作,隨著積累的增多,現在有了很大的改觀。我們高屋建瓴時,一定也能讓學生有更深刻的認識,或許我們的人格魅力會成為學生人生旅途的明燈。當我們裝飾了學生的一路風景,學生也裝飾了我們的夢。那將是多麼迷人的夢啊!學習讓自己敏銳。教師就是一個普通人,並不是聖人。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是最優秀的,從領導到家長也都要求我們把學生管理得最好、教得最好。但總是事與願違,我們總有恨鐵不成鋼的不平衡心理,在教育教學行為上表現為沒有耐心、方法簡單,甚至違反教育教學原則出口傷人、出手打人。要平衡我們這種心理,就要時時告誡自己,要允許學生犯錯!試想想,學生在知識上不犯錯,他們豈不是可做你的老師;在行為上不犯錯,他們豈不都成了聖人!學生不犯錯就不是你的學生。因此,我們要不斷努力學習,瞭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提高自己的認識和師德修養,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把為學生服務做到實處。只有這樣做,學生在教育中不但端正了自己,還學到了寬容和理解。因知識受益的人不容易忘記老師,因得到做人道理並行軌跡的人永遠感激老師。

總之,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的職業特點和歷史作用,不僅要求教師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更要求教師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和修養,是教師職業特點和崇高職責的客觀要求。只有具有高標準的職業道德修養,才能成為合格的、人民滿意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