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014

才智咖 人氣:2.15W

我在市委組織部的安排下,來到蘇州市農村幹部學院參加了為期4天的培訓學習活動,時間雖然短,但整個學習考察緊張有序,4天時間,聆聽了6堂講座,參觀考察了全國文明村-常熟蔣巷村、全國和諧社群建設示範社群-泰元社群。培訓期間我認真聆聽了輔導老師們高水平的授課,看了蘇州市城鄉巨大變化,很受震撼。通過學習考察和交流,我真正增長了見識,看到了“蘇州騰飛”,真正意識到了只有徹底解放思想,牢固樹立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理念,摒棄“等、靠、要”的思想觀念,才能逐步縮小我們和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才能逐步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走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只有強化社會建設,強化社會管理,不斷化解社會矛盾,才能保證社會和諧,才能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幹部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014

一、蘇州經驗為本地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的啟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的目的就是借鑑先進地區的經驗,結合實際,促進本地新農村建設、城鎮建設的快速發展。具體到冶山鎮來講,在經濟基礎、發展環境、區域優勢、交通條件上與蘇州農村有很大的差異,不可照搬照套,但至少給我們提供以下四點啟示:

一是城鄉一體化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重在體制機制創新。蘇州市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綜合配套改革的動力源泉,把構建政策制度框架作為綜合配套改革的關鍵環節,先後出臺了90多個檔案,形成了3大制度框架。比如蘇州著力建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執行機制、城鄉同一的社會管理體制等,這些體制機制的重點是破“二元”建“一體”。

二是城鄉一體化改革堅持以點帶面、典型引路,可避免少走彎路。城鄉一體化這樣的重大改革發展任務,既要巨集觀戰略設計,又需要點上經驗積累,蘇州在實踐中選擇了23個經濟實力較強、產業特色鮮明、領導班子堅強有力的鎮(區),作為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先導區,鼓勵先行先試,條件成熟後再面上推開,以此取得了實際的工作成效。

三是城鄉一體化改革必須把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與發揮黨委政府的作用有機結合起來。蘇州目前75%的農村企業進入工業園區,61%的承包耕地實現規模經營,35%的農戶遷入ji中居住點。蘇州城鄉一體化始終把農民利益放在核心位置,體現等價交換、動態遞補和發展成果共享的原則,所以能夠平穩有序推進。同時,黨委政府在部署規劃、政策創新、維護農民利益等方面發揮著主導作用,保證城鄉一體化讓農民得實惠、城鄉齊進步。

四是用發展的辦法解決一體化中的.重大敏感難題。冶山鎮目前上下保持著推動城鄉一體化的良好氛圍,把城鄉一體化建設作為重要內容來抓,逐步實現醫療、醫保、社保、就業等一體化。但是,城鄉一體化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也需要直面,比如土地和農民房屋的產權在一體化中如何更科學地界定、如何加大農村的市場主體、如何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的土地置換等,這些仍需進一步探索。

二、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創新的思考

(一)如何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

我們國家社會大局是穩定的,同時,由於我們正處在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社會矛盾,社會建設相對於經濟發展處於滯後狀態。毫無疑義,發展經濟是解決我們一切問題的關鍵,但是僅僅有經濟的發展是不夠的,在確保經濟繼續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要拿出更多的精力、下更大的決心來搞好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

如何進一步加強社會建設、社會管理創新,最根本的是要把老百姓的民生問題解決好。比如,要切實認真地解決教育、就業、住房、醫療衛生以及社會保險等最基本的民生問題、把老百姓最關心的、影響群眾安全感的突出治安問題解決好,為每家每戶都創造一個平安的社會環境。

注重改善民生,拓展政府自身服務能力

一是認真落實國家優先發展教育的政策措施,促進教育公平。

二是實施積極就業政策,採取多種措施鼓勵自主創業。

三是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公共設施建設,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把更多精力用於解決各類社會矛盾。

完善溝通渠道,激發公眾參與建設的激情

從創新社會管理的角度來看,政府應加強內在機制的建設,增強各項社會工作的透明度和群眾的滿意度,完善群眾辦事的便民通道和服務體系,形成正確處理社會矛盾的高效運轉系統,要加強社會綜合治理,通過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制,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有效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提高危機管理和抗風險能力,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二)對群體性事件頻發的思考

近些年來中國群體性事件頻發,貴州甕安發生燒燬警車和警局事件、雲南孟連500多名群眾圍攻民警等等,群體性事件頻發既有國內改革不斷深入觸及各方利益的內在原因,同時也與媒體的開放報道有關。

這些事件的原因都是因為拆遷、礦產開發、企業搬遷、土地補償等導致一些老百姓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害,而一些地方政府和個別領導人的官商勾結更加劇了事態的惡化。老百姓的不滿和壓抑可能因為某個偶然事件而爆發,最後演變成群體事件,作為維護社會治安的警察成為群眾發洩不滿的直接物件。

正如貴州省委書記石宗源所指出的,甕安事件的深層次原因是甕安縣在礦產資源開發、移民安置、建築拆遷等工作中,侵犯群眾利益的事情屢有發生。因此,中國目前的群體性事件絕大多數是經濟利益衝突而不是政治性的矛盾。

多國政局動盪的傳導

大陸頻發群體性事件還有國際背景。近來,美國次貸危機擴散導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加上全球通脹及油價、糧價高漲,多國出現糧荒和油荒,民眾生活受到影響,不滿情緒上升,一些國家民眾紛紛上街示威遊行,多國政局出現動盪甚至發生政權更替。

在全球化深入發展和網路資訊高度發達的今天,世界和中國周邊動盪會發生傳導和波及效應。中國民眾整天看到外部動輒遊行示威,打砸搶燒的場面,難免會受到刺激,進行模仿。

要提高處理能力和技巧

群體性事件的增多對中國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如果各級地方政府和官員能夠從群體性事件中吸取教訓,及時化解矛盾,妥善處理善後事件,則將有利於樹立政府的威望和聲譽,贏得民心,進一步密切黨群關係。反之則可能使政府形象和聲譽受損。

當前,中國百姓對各級政府的信任度與政府的級別幾乎成正比,政府的級別越高,百姓的信任度就越高。在這樣的背景下,由高一級政府組成的事件調查組如果不能公正客觀調查事件根源,嚴懲事故責任人,並從根本上解決民眾的不滿,那就很可能引火燒身,導致民眾對基層政府的不滿延伸到上級政府,影響的將不僅是地方政府形象,也損害了中央政府的聲譽。

因此,對於各種群體性事件,基層政府應提高處理各種群體事件的能力,不能按傳統的堵、壓、瞞方式來對待,要第一時間公佈事件真相,查詢事件根源,處理事件當事人,讓真相走在流言前頭,爭取群眾尤其是網民的信服尤其是在當前加快新農村建設、園區建設、城鎮建設中,涉及徵地、拆遷中的諸多事宜,稍有不慎,就會激化矛盾,導致不安定因素的爆發。因此,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切實關注民情,ji明智、解民情,為老百姓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