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

才智咖 人氣:3.02W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

教育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1

光陰荏苒,轉眼間我們即將結束教育管理學課程的學習,在內心歷經百般錘鍊破繭成蝶洋溢著喜悅的同時,亦感到有一絲不捨。欣喜的是孫綿濤教授的每一堂課,所講授的每一分鐘都讓我們獲益匪淺,憂傷的是孫綿濤教授在我們研究生三年學習過程中所主講的兩門課程《教育政策學》與《教育管理學》也即將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還記得孫綿濤教授在一年級伊始的學術論壇上講過研究生學習要上得來,下得去,我想如果沒有孫綿濤教授諄諄不悔的悉心教誨我們這些入室弟子是斷不會取得學術研究上的成績的。孫綿濤教授三十餘載如一日,孜孜不倦耕耘在三尺杏壇,細語瓊漿教導自己的門生,在老邁花甲之年仍筆耕不綴,時常工作到深夜。正是孫綿濤教授的勤勉勞苦,身教重於言傳,才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學術磁場吸引著絡繹不絕來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學子。孫綿濤教授卓越深厚的學識及其獨特的人格魅力無不在他的一言一行中時而如涓涓溪水流淌滋潤心田,時而又如同萬丈瀑布應聲而落給人以心靈震撼。此般學習了《教育管理學》課程後,使我在思維品質提升、智慧人格養成上以及對人生真善美的理解有了更進一步的提升。

第一、個人思維品質的提升。從孫綿濤教授的《教育政策學》到現如今的《教育管理學》,在經過一年的蛻變的疼痛後,我逐步有意識的培養自主學習探究能力,以提升自我的思維品質。孫綿濤教授每上一堂課總會指定一些參考書,正是從這些參考書中汲取知識的養分,反芻孫綿濤教授課堂所講授的內容,反思其內在的邏輯關聯,嘗試獨立的開展自主探究學習。特別是孫綿濤教授課堂上別具特色的課堂複述環節,一方面使自己掌握了課堂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我內在的邏輯思維以及學術言語表達能力。孫綿濤教授的《教育管理學》看似將紛繁複雜的教育管理現象凝練為教育管理學科論、活動論、體制論、機制論、觀念論以及人論,然而孫綿濤教授的六論恰如一面巨大的鏡子,透過教育管理學六論,社會其他現象也能一一呈現其中,我們通過孫綿濤教授的相關理論也能找尋出社會現象的諸多理論範疇。

第二、智慧人格的養成。孫綿濤教授認為智慧人格是人在智慧形成發展過程當中,在心理和行為上的一種穩定的結構。智慧人格的核心就是個體能夠自由的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使自己感到自由、愉快、幸福,而不是被他人左右,孫綿濤教授就是典型的學術和諧發展的人。通過智慧人格的學習,讓我更好的瞭解自己,同時也明白了人活著的目的之一就在於不斷追求智慧人格,在智慧人格中保持自我和發展自我。一段時間我曾經遭遇到一些挫折,是孫綿濤教授在關鍵時刻提醒我,告誡我有很多很重要的事情要做,我想正是有舍才有得吧,選擇自身也是一種智慧人格的具體展現。問題的關鍵在於通過求知和踐行,並在這一過程中實現自我智慧人格的昇華,豐富和完滿自我的人生境界。

最後、我還想說在孫綿濤教授的課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孫綿濤教授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陶行知有句教育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孫綿濤教授就是這樣的一位最真摯、最樸實、最可親可敬可愛的學者形象。一方面他是大學者,有著令人敬畏的一面,然而卻又有諸多與常人一般質樸、真摯的情感傾注其中。如瀋陽師範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獲得博士招生權後的喜極而泣,每當講課講到精彩激動之處不禁吟唱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有與同學作詩吟唱的雅趣,還有講到某種不好的現象也會當頭棒喝予以嚴厲的斥責,關心學生的學習也關心學生內心最真實的感情世界,孫綿濤教授就是這樣一位有血有肉,有著豐富感情以及遠見卓識的學者,思維邏輯深邃而又風趣幽默,卻也談笑風生皆學問;孫綿濤教授是一位可敬的長者更是一位可親可敬的父親,在他的學術世界裡學生全然都是他的孩子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對於這樣一位可親可敬可愛的人生導師,我自是萬分欣喜若狂。我愛真理,但吾更愛吾師。在新年即將到來之際謹祝孫綿濤教授身體康健,萬事順意。

教育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2

通過學習杜局長的講話,我瞭解了我市教育教學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績和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明確了今後我市國小教育教學工作的目標任務,同時,受益匪淺,身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深感責任重大,任重而道遠。國小是整個基礎教育的根基,他擔負著開發學生智力和潛能,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為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相處、學會生存全面打好基礎。如果我們國小階段的教育教學不注重公德意識、群體意識、人文意識的培養和思維方式、良好習慣的養成,孩子的發展就沒有後勁,孩子的性格從小就會發展成長為“畸形”。一個孩子牽動著無數個家庭的神經,寄託著無數個家長的希望,孩子的每一步的背後,都引來無數個人的注目。因此我們國小教師只有堅定不移的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教育的全面、快速、和諧發展,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託和期望,才能無愧於人民教師這一殊榮。

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在我們教師,我們必須不斷提高教師政治和業務素質,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贏得社會的尊重。通過學習我們更加明確,廣大教師要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學高人師,身正為範”。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和創造者,教師的知識和業務水平決定著教育的質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和廣泛的興趣,具備深厚的專業功底和獨特的教學藝術,具有出色的教學效果和對教育教學的深入研究。“強國必強教,強國先強教。” 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確實應該增強教書

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揚優良教風,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努力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時刻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切實抓好學生德育教育。古人云:先立人後立學。少年兒童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是道德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加強道德教育的最佳時期。因此,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給孩子空白的大腦,描繪出各種各樣優美的圖畫;應該給孩子神奇的心田土地,播種下思想的種子,讓他將來收穫行為;應該給孩子播下行為的種子,讓他將來收穫習慣的種子;應該給他播下習慣的種子,讓他將來收穫命運的種子。我們必須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德育教育貫穿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把全面發展、德育為先、德才兼備、愛祖國、知行統一作為培養學生的標準,讓他們愛父母、愛老師、愛家鄉、愛祖國,初步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突出德育重點,深入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要從小處著眼,從細節入手,狠抓文明禮儀教育和養成性教育,規範學生的言行舉止;特別注重對特殊兒童的關愛和教育,給他們更多的關愛,更多的呵護。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要想搞好德育教育,教師的楷模示範至關重要。高尚的品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是點燃學生心智的火焰。作為教師,一定要堅定不移的搞好自身師德素養,認真落實“五揚五棄”,倡樹“四種精神”,珍惜工作,熱愛工作,規範自身從教行為,發揚不甘落後的拼搏精神和不計得失的敬業精神,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嚴格落實“嚴細實恆新”,爭創一流業績。

教育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3

教育管理學是研究教育管理之學,而教育管理是管理教育的專門化活動或對教育進行管理的專門性活動。兩者既有聯絡,又有不同。不能將教育管理學與教育管理兩者混為一談。

一、咳嗽決定著在教育管理中,由誰來協調,協調誰,它是教育管理主體和客體之間的物件性活動。這種物件性活動指向於協調教育組織與管理者、教師、學生、其他被管理者個人之間的關係,協調教育組織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關係。二是教育管理的過程與方式,這是協調活動的關鍵所在。在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者要採取各種方式和措施進行協調。協調是按照管理職能執行的規律,進行決策、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這五個環節的實施過程,就是教育管理的協調活動過程,而每一項管理職能的發揮,都是為了促進協調。三是教育管理的目標。教育管理對社會的適應和滿足,主要是通過教育工作的有序化、規範化、效率化來實現。這樣便於與教育管理相區別。當前教育領導的提法也比較流行,但其含義實際上已經被教育管理所包含。教育領導關注的是組織創新和變革,關注的是組織戰略問題,而教育管理注重照章辦事和組織日常運作的維持,關注的是教育組織中的具體活動。

二、教育管理學的溯源與進展!世紀末教育管理學的誕生並非偶然事件。一方面得益於教育學迅速的發展。伴隨著學校教育事業的大規模發展,教育活動以相對獨立的姿態活躍於社會舞臺,教育概念從簡單到多樣的跳躍式發展,教育學中的德育教育(教育管理隱含其中)發展到教育過程學、教育實體學、教育系統學,並逐步掙脫教育學的束縛,走向分化,出現了教育學交叉學科、教育學子學科和教育亞學科。此時,教育學的發展經歷了神化與習俗時代、哲學時代,步入了科學的時代。在生理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和實證哲學、社會學的幫助之下,教育學者們在科學的旗幟下從事自己的學術活動,他們主張按照自然科學的客觀性原則建立教育科學,形成了教育學科群,出現了多學科的合作,形成了龐大的教育科研隊伍,出版了大量教育學的書籍和刊物。

可以說,思辨哲學的教育學、實驗教育學和文化教育學等流派的產生,為專門的教育管理活動的研究提供了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隨著機器大工業生產的興起,管理活動也逐步從經濟活動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項專門的社會活動,由此帶動了管理科學的繁榮。隨著管理實踐的日益豐富和多樣,脫胎於經濟學而側重企業管理和經濟管理的管理學逐步形成體系,並以一門獨立學科的身份躋身於科學大家庭。管理學依據其研究物件的不同延伸出不同行業、不同部門、不同性質的管理學,如教育管理學、城市管理學等等。作為管理科學的一個支脈,教育管理學起源於美國的企業管理思想在學校管理領域的應用研究,並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研究目的、研究物件、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三、教育管理學的本質屬性學科性在本世紀以前,各門學科基本是在實驗基礎上形成的經驗學科,每一門學科均專注於特定的研究物件,相互之間壁壘森嚴。本世紀之初,學科邊界漸次開放,研究兩種物件之間關係的二維交叉學科大量湧現。教育管理學的出現恰逢其時,彌補了其上位學科(管理學和教育學)之間的裂隙和空洞。隨著與其他學科的融合、補充,逐步形成了規範化的理論體系。進入$%世紀中期,作為現代科學意義上標準的教育管理學科,逐步發展成為一個涵蓋若干教育管理現象的統一理論體系的學科,甚至包容了古典管理和人本管理、現代管理和後現代管理、科學理性和價值理性、主觀主義和客觀主義這樣多流派、多觀點並列的理論體系的學科。就教育管理學的研究物件來說,教育管理學的研究物件是研究教育管理過程和規律的學科。

教育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4

藉著楊老師的教育管理課程,我有幸拜讀了陳孝彬老師主編的《教育管理學》,覺得受益匪淺,讓我對教育管理學的認識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接下來就談談我對教育管理的一些淺見。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類對客觀世界和自我的認識不斷的提高。教育管理學也被賦予了新的時代使命和特徵。陳孝彬老師主編的這版《教育管理學》就是在對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進行再認識的基礎上,保留其精華,更新過時的理論和方法,試圖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

本書從結構上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管理的一般原理,追根溯源,論述了教育管理學產生的歷史條件和背景,以及在當前背景下教育管理的性質、特點和理論流派。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則是從教育管理的兩個組成部分——教育行政和學校管理,闡述了教育管理諸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絡和特點。教育行政部分著重闡述了教育管理諸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絡和特點。學校管理部分則從微觀的角度,介紹和分析了學校中目標管理、質量管理、人事管理及其公共關係的管理的意義、工作和成果。新的時代呼喚著新的教育管理理論。相較於之前的版本,第三版增加了影響教育管理髮展的理論基礎的解說,主要是對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行政學理論的介紹。此外,還增加了對教育資訊的管理和公開和學校建築管理兩個章節,力求反映教育管理學在這些領域的進展,體現其"在實踐中完善、在改革中創新"的特色。

教育管理學是以教育科學和管理科學為基礎的、與其他學科也有廣泛聯絡的一門交叉學科,是以一定的學校組織作為自己研究的物件,構建學校和社群環境之間的和諧關係,建立和健全學校組織及其執行機制,優化辦學資源,調動全校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一門現代科學。教育管理學的學科體系分為三個層次,教育事業管理、教育組織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員的自我管理。

粗略地通覽了這本書,作為一線教師以及學校管理的中層班子的一名成員,筆者和學校管理這一方面接觸得較多。筆者根據書中的教育管理學理論出發,結合本人在平日參與學校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現象,發現了我校(甚至說可以代表我區的一大部分的學校)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教育管理者理念的落後

從管理智慧來看,做好一個學校管理者時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智慧結構,做到與時俱進。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教育工作者是對教育管理理念長期都不更新,對教育管理理念沒有創新思想,都懷著傳統的管理理念,幾乎沒有改變的思想。對一些不合理、不科學的教育現象也無動於衷。

2、教育管理中教師管理模式落後

(1)在對教師的管理中過於重視制度的剛性,缺乏人性化關懷。這些規章制度通常是組織最高管理者的意志體現,從一開始就沒有給組織成員以主人翁的地位,他們的主體性和自主性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

(2)在評價考核制度上過於注重績效和量化的指標。並不是所有的'教育工作都可以被量化,過於注重量化指標和績效,可能會扭曲教師本身的首要工作,而將其關注的重點放在量化指標的完成,而不是自身教學質量上的改進等。

(3)由於教師所處社會環境的變化,形成了對教育改革的挑戰,加之人事管理改革滯後,使教師流失、浪費等問題突出。同時,教師數量不足、質量有待提高,特別是教師職業的魅力下降,也成為妨礙教師發展的關鍵性問題。

3、教育管理中質量管理觀念陳舊

當前有一部分管理者對於教育指導的質量管理思想較為陳舊,不清楚國內教育管理的變化。有部分教育管理者對教育質量的管理主要是以學業升學為主,往往對學生的體質、思想品德以及綜合素質等沒有相當的重視。這樣的教育可能符合前幾十年前的教育質量觀,但是已經拋離了素質教育的核心觀念,偏離了社會實際的需求。

閱讀了《教育管理學》之後,筆者似乎從中得到一些答案和解決的思路。書中認為現代的學校想要發展,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能固步自封。現代教育管理本身也是在不斷髮展的過程之中,當前的學校應該以現代教育管理知識武裝自己,所以依筆者拙見,中國小在教育管理上可以從以下方面做出改變:

一、更新管理者的思想,以權變思想為指導,實現更加靈活多變的管理

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教育管理者就必須不斷完善自己的管理智慧結構。學校管理者的管理智慧大致有五方面:

(1)概念的管理。學校管理者無論處理任何事件和人的問題,都能提出明確的指導思想或原則。

(2)決策論證和可行性分析的能力。

(3)溝通和協調的能力。溝通和協調應該是全方位的,既要和教職工溝通,也要和自己的上級溝通。

(4)組織實施能力。學校管理者對學校各項常規工作都心中有數。

(5)自我反省和評價的能力。學校管理者就是通過分析和評價的工具來人事自我、完善自我,必要時還要重塑自我。

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管理智慧和管理理念,才能準確抓住學校事物內部各因素相互作用的關係,從而預測學校進一步發展和對其進行控制提供依據。

權變就是權衡應變的意思。它要求我們一切管理工作都要從實際出發,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既要有高度的原則性,又要靈活地選擇管理方式和方法。這就要求我們根據學校本身的優點、弱勢、機遇和挑戰,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戰略管理方案,從而強化學校的環境適應意識,提高發展的能動性,擴大服務的能力和空間,推動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進而挖掘組織內外資源,提升學校內在素質。

二、以人為本,形成激勵教職工的工作熱情、責任感和成就感的管理模式

現代教育管理把教職工視為學校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感。學校管理的中心應該是賦予教職工強烈的工作動機、主動精神和創造才能的發揮。管理者採用心理引導的方式,讓教職工自我追求工作完善,由外邊激勵深化為內部激勵。這種變化實質上反映了管理主體觀的變化。因此,在教師管理中應遵循以人為本,並不是說放棄規章制度,放棄制度的約束功能,而是在制度的設計、選擇和實施中,增加適度的彈性,尊重教職工的需要,以對人性的全面把握建立健全的教師管理制度,使之更為人性化和科學化,將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有機統一在一起。

如果學校組織內部的每一個人都能發揮其聰明才智,展示其獨立人格,能夠為學校的共同目標努力,那麼學校將獲得一股強大的發展力量。同時教師本身能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對於考評等傳統激勵手段就會退居次要地位,而這也更能刺激教師的個性、自主性、創造性和潛力得到最大化的發揮,讓教師體會到幸福感。

三、改進教育管理評價機制,科學引導教育質量

努力提高教育質量是學校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學校質量管理是以強化教職工的質量意識為基礎,運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對學習的各項工作過程及其結果進行設計、實施、檢查和分析,以取得較高水平成績的活動。但是學校的質量不僅僅是狹隘的學業成績質量,還包括德育工作質量、體育衛生工作質量、後勤工作質量等。然而在一線教師隊伍不乏只認學業質量的教師,這就讓我們的教育質量在教學工作中日漸狹隘甚至於扭曲。這種現狀讓一些教育工作者難免心寒。因此我們要科學引導教育質量觀。

由於學校育人的質量目標歸根結底是學校公眾利益要求的結果。而學校米阿隊的公眾是多種多樣的。所以,學校的質量管理應該是一點多面的,這個質量基準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全面、主動發展為內容的發展性素質,這也是教育事業對高科技時代社會要求的迴應,也體現了對人的未來命運的真正關懷。為了實現這一美好的目標,我們可以從改變評價機制開始。

(1)關注形成性評價。

所謂的形成性評價是對教育過程所進行的評價,它的功能是揭示問題、改進工作。只有通過評價教育過程的各個環節,實施質量的約束和保證,才能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2)評價內容向全方位發展

傳統的教育評價限於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等,範圍比較狹隘。現代教育評價充分注意到教學工作的各個方面,改進各種因素對教育質量的影響,從而提高教育質量管理。

以上就是本人對教育管理的一些看法和心得,只是自己的一些拙見,敬請批評指正。

教育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5

我們這一屆兄弟姐妹們多是80後,在很多人眼中,80後背負著很大壓力,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我們內心總是徘徨與掙扎,我們大多數接受高等教育,但隨著時間的消逝以及我們心理的成熟,我們不得不深思,教育帶給我們的真正的是什麼?我們又真正的學到了什麼?

記得小時候,自己義無反顧的參加學校為響應黨的號召而舉辦的遊行,自豪而天真的認為自己為國家做出了一點點貢獻,冒著細雨喊著響亮的口號: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知道現在中國的教育有沒有實現像政策說的那樣,但我們必須明白,中國的教育投入仍舊徘徊不前,中國的教育還有很多不平等的現象,中國的教育停滯於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的教育,仍是一個重要的尚未解決的問題.

究竟教育把我們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我想,作為被試者都相當的清楚,我們可以說在考試能力這方面有很大的優勢,而社會的不斷髮展又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必須擁有其他方面的能力,才能不被這個社會淘汰.在中國佔了多年止風的“應試教育”也漸漸的被人們認為是“壞教育”的代名詞,我們一直在它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可以說,我們是應試教育的一份子,那麼,我們又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這種兼有誇讚與批評的教育呢?

我個人認為,“應試教育”主要是指脫離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實際需要、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違反教育教學規律的一種教育模式。在教育思想上,“應試教育”違揹人的素質培養、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原則,以考試分數作為人的全部評價結論。在教學上,“應試教育”的重點是解題步驟的訓練,以固定的解題程式替代學生的思考,學生的學習以記憶和背誦為主。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的德、智、體等全面發展。可以說,“應試教育”從根本上改變了教育的目的和性質。

儘管教育的目的非常明確,但在現實的教育中,我們卻看到目的與手段的分離,教育的手段被當成目的。同時,由於考試方法存在著嚴重問題,如由於現行大學聯考側重於書本知識的考查,大學聯考試題多記憶性題目,多選擇題等,能力測驗、分析型題不多。儘管記憶力也是一種能力,但它與人的多方面潛能,特別是想象力、創造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等相比,則顯得非常次要。大學聯考這根“指揮棒”,使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等機械的學習方法盛行。“考考考,學校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社會、學校和家庭三座大山,使一些學生變成了“書呆子”。

據報載,20xx年1月17日,當許多人臉上還洋溢著節日的氣氛時,在浙江卻發生了一起值得教育界及社會各界深刻反思的事情:浙江金華市第四中學一名高中學生因忍受不了學習成績名次和家長的壓力,竟打死其母親。這件事情發生後,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不少人,把它歸之為學生的負擔太重。當然,這是一方面原因,但是是什麼原因造成學生的負擔太重,又是什麼原因造成一個被認為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竟會幹出如此的暴行呢?難道只有負擔太重?這些問題不能不使我們做進一步的探討,也必然使人們提出這樣的問題:教育到底怎麼了?

事實上,近年來,由“學生問題”引發的社會問題已經司空見慣,有不堪重負而患精神病的,有不堪重負而離家出走的,有不堪重負而淪喪墮落的,等等,等等。這些問題,歸根到底都與我們的“應試教育”有關,都以我們把教育目的看成是為高一級學校培養人才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