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心得體會

才智咖 人氣:8.79K

教育指導綱要總則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園應與家庭、社群密切合作,與國小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心得體會

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以作其他不同的劃分。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過程,讓幼兒的生活、遊戲,科學得到合理地安排。

1.家長和老師的角色

家園合作就是指家庭和幼兒園互相瞭解,互相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的條件,為幼兒的成長提供適宜的幫助幼兒園的教育並不是獨立的,要懂得利用資源,而且還的注重幼兒個性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所以說我們必須注重孩子道德品質的養成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話不假,幼兒除了在幼兒園上學的時間,也就是和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時間多,一天到晚在成人的影響下,小孩就開始模仿了,在這種潛移默化的環境中,小孩自然而然就學到了很多,要是家長懂得一些方法,對孩子的成長不就是有很大的引導作用,在家裡要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這樣可以促進孩子個方面能力的發展,如:手眼協調的能力等等。家人要擁有一顆童心和耐心,這樣你就可以走走進幼兒的心理,不要讓他們和你有距離,你要適當的調節一下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角色,只要小孩會和你玩,你就可以在他的生活中瞭解到很多東西,因為幼兒是最真誠的,他們不會作假,要讓幼兒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必然少不了家長的細心和幼兒園老師的指導,家長要以身作則,老師更要以身作則。小朋友都愛模仿大人,我們自己要給幼兒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所以說在家裡不要什麼事都寵著幼兒,家長要注意幼兒的興趣,以便幼兒不錯過這個時期的發展,我覺得,站在我自己的一個角度上來說,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就拿我自己來說,小時候,爸爸媽媽迫於生活就和我長期分開,不是我缺少愛,也不是說我得的愛太多,而是我從那時開始就已經缺少了和他們的溝通,在親情和語言這一塊我就掉隊了,以至現在的自己很是自卑,很是內向,小孩從小離開爸爸媽媽在心靈上是有一定的傷害,家庭的溫暖和教育是不容忽視的。有自信,獨立和自我約束能力的孩子才是健康的孩子,

2.要使孩子感興趣

要讓幼兒學得開心,必然要讓幼兒對你的東西感興趣,不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嗎?幼兒有興趣,他就會認真聽,老師上課的方式要變化多樣,這樣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以遊戲為主是現在幼兒園裡最常見的方法,也真的很有效果,我記得暑期我在福州的一所幼兒園實習的時候,當我第一次給小朋友上課的時候,就親身經歷過,我上的是一個混合班,不過目標則是以小班為主,像主題活動,領域活動都是以小班為主,我那次上的是幼兒園的大玩具這樣的一個主題。我當時什麼也不懂,於是我就畫了幾幅畫,有滑滑梯,攀登架,用油畫棒上了色彩,寫了教案,自我感覺準備充分,我以為他們會很乖,可是我上了一會兒,小朋友就開始很吵,一直在講話,我那時真的不知道怎麼辦了,而且這是我第一次上課,我很緊張,後來我彈了一首曲子他們才跟上。我記得兒歌是這樣的;我表揚,表揚誰,表揚坐好的小朋友,我批評,批評誰,批評沒坐好的小朋友,還真管用。我還準備了小朋友最愛的貼貼紙,坐好了,有積極回答問題,表現好的小朋友就給他一個獎勵。最後我終於把課給上下來了。上完後,我問別的老師,為什麼小朋友會這麼吵,感覺沒興趣一樣。那老師說因為你的課不夠新穎,一個主題要上一個月,每天都重複,小朋友就覺得沒意思。再後來有一次上課 上的是自制噴水壺,我就讓小朋友自己各自帶一個礦泉水的空瓶來幼兒園,讓小朋友自己動手,用彩釘把瓶子刺一個一個的小洞,然後排隊去衛生間灌水,之後還讓小朋友自己幫園裡的花澆水,這次的課比我第一次的課好些,因為他們也愛新穎,而且老師上課也要有技巧。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老師的教育方法要符合幼兒心理髮展的特點

小朋友都是很聰明的,只是看老師用什麼樣的方法挖掘他們的潛力。就在我實習的那段時間我置身於孩子們的中間,細細體味園丁的感受:我享受著人間最清純的快樂——那一顆顆天真的`童心!他們不僅讓我感受著快樂,更讓我對愛心、責任和教育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快樂著孩子們的快樂,為了讓孩子們也能感受我的快樂,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讀懂每一個孩子。我覺得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本獨特的書,需要我用智慧去解讀,並無條件地接納。然後我要選擇有效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在組織和設計活動時,充分挖掘每一個孩子的潛能,盡我所能創設一個豐富的、多樣的、可供選擇的、有啟發性的環境,提供多種方法,寓教於樂。在活動過程中我多鼓勵、表揚,少批評、指責,在指出孩子的缺點時,語氣做到委婉,還要講究方法,或藉助遊戲,或藉助故事,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改正錯誤,呵護他們的自尊心。就這樣我在快樂中實施了教育,同時讓孩子們感受了學習的快樂!

4.家長和老師要有溝通

有些家長說,怎麼幼兒園老師每天都是在教孩子玩,寫數字,什麼東西都沒有學到,這不是這樣說的,因為邏輯思維是智力發展的核心,所以數學是基本,是奠基石。皮亞傑曾經說過:“數學的抽象乃是操作性質的,他的發生、發展要經過連續不斷的一系列階段,而其最初的來源是一些十分具體的行動”。可見,數學的抽象依靠的是作用於物體的一系列動作的協調,同時在心理上建立相應的協調聯絡。因此,兒童只有通過摸、畫、剪、拼、排、貼等操作活動,讓數學變成看得見、摸得著,並受幼兒喜愛的活動。經驗來自於生活,《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烏申基斯認為大自然是教育人的最強有力的手段之一,不採取這種手段,即使是最細心的教育,也是枯燥無味的,片面而不能引人入勝,而今大自然以其無比寬廣和慈愛的胸懷,在季節變化的同時向孩子獻出妙趣橫生的禮物,這些禮物如何成為數學活動的材料?如何為幼兒營造“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的氛圍?如何引發幼兒體驗數學的樂趣?

這些東西都要老師自己去摸索,要自己去積累,觀察孩子,再分析什麼樣的教學最適合孩子,要尊重孩子的雙嬴,要自己總結哪種教育方式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既然選擇了學前教育,我就會一無反顧的做好,這樣才不愧於孩子,才對得起自己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