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習心得體會集合7篇

才智咖 人氣:1.38W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會計學習心得體會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會計學習心得體會集合7篇

會計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本學期在劉老師的悉心講解下,我對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發展及模式創新、成本控制理論與方法創新研究、無形資產管理會計、預算管理創新、新風險投融資管理會計等幾方面知識有了全新的瞭解及掌握。並且在本課程學習中的有關“秦池”案例的探討中收穫頗豐。以下是我對知識的回顧及總結:

一、 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發展及模式創新

狹義的管理會計是將管理會計從依附於財務會計提升到與財務會計並立的地位,並涵蓋了標準成本、預算控制、差異分析和內部控制等;廣義的管理會計則是以美國全國會計師聯合會下設的管理會計實務委員會為代表,認為管理會計涵蓋關於企業內部計劃、評價、控制,以及確保企業資源的合理使用和經營責任所需要財務資訊的確認、計量、歸集、分析、編報、解釋和傳遞等所有過程。而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控制現在和籌劃未來”的理論體系創立 –從支援經營決策到支援戰略決策—從物本管理到人本和智本管理—預算管理創新與管理會計系統整合—企業核心能力和智力資本管理會計。

二、 成本控制理論與方法創新研究

八大基本理論範疇分為前提性認識和應用性理論範疇兩部分。前提性認識包括成本意識和成本效益理念;應用性理論範疇包含成本節省、成本避免、廣義成本控制、成本築入、成本計算(計算方法、計算基礎、計算物件、計算方式)和成本元(經營戰術和經營戰略)。在課程中主要學習了作業成本法,並深入瞭解了作業成本法、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三者的計算原理及區別。

以日本企劃為著手點,對比美日成本管理模式、中日成本管理模式,探討對我國成本管理的啟示。日本成本企劃運用於產品設計開發階段,首先根據市場調查,立足於顧客滿意估計未來市場上潛在顧客可以接受的價格,減去企業設定的目標利潤,計算出目標成本。再利用“成本築入”的思想,將原材料等的成本模擬築入到產品成本。最後,比較產品成本與目標成本,如果產品成本超過了目標成本,則重新設計,直到產品成本低於目標成本。

篇二:會計學習心得12

本學期的主要學習內容是學習有關財務會計的知識,對會計的基礎知識進行初步接觸。主要圍繞著分為五大部分,財務會計的方法和原則,會計報表,會計等式和賬戶,複式記賬,以及賬戶調整和報表編制。通過對這些章節的學習,對會計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改正了過往的一些錯誤認識,改變了對會計的態度。財務會計是企業會計的一個重要分支,它以會計準則為依據,運用會計的專門方法,帶企業發生的能夠用貨幣確認、計量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並向有關方面報告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資訊。財務會計的內容包括財務會計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一般會計事項,具體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大會計要素。財務會計在企業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財務會計有助於提供決策有用的資訊,提高企業透明度,規範企業行為。企業財務會計通過其反映職能,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方面的資訊,是包括投資者和債權人在內的各方面進行決策的依據。其次,財務會計有助於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經營成果、競爭能力和發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前途和命運

有人會說會計是枯燥的,但是在我看來,會計是門數字的藝術,而這種感覺在編制三表時尤為強烈。從各種生產經營活動用丁字形賬戶反映出來後,如果沒有出差錯的話,那最後那份平衡的報表則給人賞心悅目之感。一個個數字在筆下演繹一場美妙絕倫的舞蹈,她們流暢地完成每個動作,扮好了自己在隊伍中的角色,各司其職,給觀眾呈現的則是井然有序而又不失美感的藝術。從中可以獲得無法言喻的成就感和歡暢感,就像經過努力完成了一件精緻的藝術品。看著自己一點點把原始資料梳理清,整理好,再分別記錄成冊,最後完成編制,如同看著手中的藝術品如何一點點塑形,烘製,定型,著色,拋光,最後擺在櫃檯上以供欣賞。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會計並沒有那麼枯燥無聊,不會夢到所有的數字都變活來追殺,儘管有時會被繁多的數字弄得頭昏腦脹,但是隻要真正熱愛這門學科,去真誠地發現其中蘊含的美,那麼這門課帶來的不僅僅是學識的擴大,還有成長的喜悅。

會計的學習特別需要細心和專注,容不得半點馬虎和懈怠。核算過程中出點小差錯就會影響整個操作過程的進展和完美,所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有次在做資產負債表時,因為丁字型賬戶中有筆活動只有借方專案沒有相應的貸方專案,結果在最後填寫報表時沒法配平,又不得不回到丁字型賬戶中去檢查每個專案的變動和調整,而且還是檢查好幾次才查出來到底是哪裡出了差錯。事後算了一筆賬,這個查漏就花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但除去浪費時間不說,還影響了整個工作的進度,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划算。所以學習會計要踏踏實實,一絲不苟,還要考慮全面防止對一些問題的忽略。如果堅持下去,那麼長此以往就會減少出差錯的次數,養成一個嚴謹的好習慣。這樣才會在學習工作上表現出色,受人賞識,才能夠被人信任去做重要的專案。

儘管現在我對會計還只是淺嘗,但是會計也對日常生活有幫助。我學會如何把自己日常生活開支賬戶做的更好,能夠更加清楚地知道每個月的開支詳情,還懂得該如何規劃下個月的開支以使錢花在該花的地方。我覺得這有利於我以後的理財,有利於我形成較好的花費習慣,也是一筆不錯的收穫。我會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把會計只是學以致用的,而不是讓其束之高閣,而且會計的真諦正是用其科學系統的理論來指導社會經濟的執行,為社會的發展服務。

會計學習心得體會 篇2

在我看來,好的學習離不開老師的教導和自己的努力,我很慶幸有文老師作為我的任課老師,充分的調動了我的積極性,讓我能夠更有興趣和信心學習手工帳。

在會計基礎課上,我學的並不是太好,掌握的並不牢靠,所以剛開始上手工課的時候,我是有些忐忑的,害怕自己基礎沒有打好,學不好怎麼辦,但是我發現,其實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難,只要跟著老師的節奏走,不開小差,學習起來還是比較輕鬆的。

從剛開始的根據資料所給的原始憑證,填寫分錄再填寫相應的記賬憑證,填寫時候要注意業務發生的日期,有多少張原始憑證,確認分錄是否做正確,需要在憑證下方的制單處簽上自己的名字,做完最好還要稽核一下,確保無誤。

後來文老師教我們開始登明細賬,根據做好的記賬憑證按照時間的順序來逐日逐筆的進行登記,我覺得手工帳是需要細心和耐心的,因為很容易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填錯,致使自己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來進行登帳,當我們登記完後,又開始進行試算平衡表,平衡了,再根據記賬憑證彙總表登總賬,總賬核對後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等等。

老師還教我們怎麼裝訂憑證,看似很簡單,其實也需要用心去做。

總的來說,手工帳其實是很繁瑣的一個過程。很容易出錯,可能一不留神數字就填寫錯誤,或者遺漏業務,導致核算結果出錯。手工帳課上每一筆分錄都是老師講解,但現實生活中需要我們自己去做,所以我感到我這方面的不足,今後一定還要多加強聯絡。雖然手工帳課程只有短短的幾周時間,但卻給我上了一堂非常重要的一課。這是一堂即將要離開課堂,進入社會的一課。對我這樣沒有一點會計基礎的學生來說,實務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一名即將走上會計崗位的人員,通過這次的學習也更讓我看清今後努力的方向。在工作中依靠我們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要在其他時間多給自己充電,同時在實際的工作中遇到問題要多想他人請教。

作為一名未來的會計人員,我們現在剛剛起步,往後會學到更多的東西,並且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去挖掘,況且會計學科是一門實踐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所以會計理論教學與會計模擬培訓如果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兩者有機銜接,機密配合,才能顯著提高我們掌握所學內容的質量。

我相信我以後一定能夠做一名合格出色的會計人員。

會計學習心得體會 篇3

一、整體印象

讀完基本準則,我有以下三點整體印象:

(一)向國際會計準則靠攏。準則共11章,第一章總則明確基本準則的法律地位,以及會計目標、會計假設、會計要素、會計記帳方法。在該部分,權責發生制位列會計假設之中,顯然是受國際會計準則編報框架的影響(當然原基本準則也有)。在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中,權責發生制並不在會計假設之列(究竟處於什麼地位比較模糊)。該部分關於“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特徵確定會計要素”的觀點也是取材於國際會計準則編報框架。第二章會計資訊質量要求的大部分也與國際會計準則一致,將“實質重於形式”明確列為原則之一,即顯然受國際會計準則影響。第三章資產、第四章負債和第九章會計計量關於會計要素的定義、確認和計量,受國際會計準則影響較大。比如,將資產定義為資源,資產的確認的可計量標準將“成本”可計量和“價值”可計量列為可選標準,都明顯借鑑了國際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是折中產物,其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比如前述可計量標準的選擇),這是借鑑它的好處。但與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相比,國家會計準則的會計理論水平就稍顯不足,前瞻性相對差一些,這是借鑑它的壞處。

(二)根據現代會計環境進行調整。一是原準則提出“會計資訊應當符合國家巨集觀經濟管理的要求”,新準則完全抹去了這種“計劃經濟時代的遺蹟”,政府成了與其他市場主體平等的“資訊使用者”,排序還靠後。二是結合了會計發展的大趨勢,引入了公允價值。

(三)增強基本準則的“基礎性”,並嘗試增強其可操作性。這是新基本準則留給我最強烈的印象。前者表現為三、四、五、六、七、八關於會計要素的規範,剔除了原準則對“具體要素專案”的內容,只描述基本要素本身。第十章對會計計量進行了一般性規範。後者突出表現在準則制定者嘗試對一些概念進行了定義,包括:對資產定義中的“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擁有”、“控制”、“預期帶來的經濟利益”等概念的解釋;對負債定義中的“現時義務”的解釋;立足會計主體角度對所有者權益的定義,對利得與損失的定義;在費用部分對成本、費用、支出的區分等。不過,之所以稱後者為“嘗試”,在於依我之見,其結果很不成功,留待下面評述。

二、具體章節評述

(一)關於第一章總則

1.關於持續經營假設。我認為第六條關於會計主體存續狀態(持續經營)的假設是不完整的。企業會計準則規範一切會計活動,基本準則規範一切具體準則。除了持續經營會計,還有清算會計、中止經營會計,這些會計也應是會計準則規範的範疇。所以,我認為基本準則將會計假設直接限定為“持續經營”這一種情況是不完整的。該條款應補充這類內容:企業處在非持續經營狀態,應變更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前提。相應地,根據該條款,應修改第九章會計計量等章節的內容,增加清算價值等計量屬性。將來的具體準則則相應應將企業終止經營會計納入規範。

2.關於會計要素。第十條提出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特徵確定會計要素”,其中“經濟特徵”是模糊的。我個人的觀點是會計要素是會計對交易或事項的構成要素的抽象,而非其經濟特徵的抽象。其中資產是交易或事項中的價值物或權利,而負債或所有者權益則是義務(企業本身就是股東之間的一項長期交易安排)。

(二)關於第二章會計資訊質量要求

第十六條關於經濟實質與法律形式的描述存在概念不清的問題。首先,“經濟實質“的對應概念是”“經濟形式”,“法律形式”的對應概念是“法律實質”,將“經濟實質”與“法律形式”並列,容易造成混亂(法律形式反映法律實質,會計應該反映法律實質);其次,我個人認為這一條款近似於哲學,而且該條款的主旨已體現在第十二條“如實反映”的意蘊中(後者實際上也是哲學式的規範,屬於難以檢驗的、形而上的終極理念)。

(三)關於第三章資產

1.關於資產的概念。第二十條的資產定義包含了一些缺陷。首先,定義一般不宜迴圈定義,但該條款關於“擁有或控制”的定義是迴圈定義。“擁有”可能是指所有權,大家容易理解。對容易引起歧義的是“控制”概念,準則制定者卻只給出了迴圈式解說。在關聯交易、投資等準則中會大量使用控制概念,我覺得準則制定者在基本準則中,應該給控制一個嚴肅的定義(我對該概念有過專題研究,相關文章可參看我的個人空間)。其次,擁有或控制不是並列概念,而是包容概念,即控制包括擁有。所以我覺得“擁有”顯得多餘。第三,該條款關於“過去的交易或事項”的說明是不成功的,我覺得更好的方式應該是有反向的、對“未來交易或事項”的排除。比如,關於購買,我認為其包括訂立合同、交換財物等一系列活動;而在會計理論研究中,另有許多會計學者所謂的交易就是指交換財物的活動,而將訂立合同的情形視同為未來交易;該條款究竟持何種認識,傳導得不清楚。

2.關於資產的確認。第二十二條資產的確認也有一些瑕疵。其中第一個確認標準是“概率標準”。在資產的定義中有“預期”這種表述,其實也是說有一定“概率”,但概率值不確定。“很可能”條件是確認門檻,瑣定了概率值,我覺得應該對“很可能”進行明確詮釋(何種概率值算是很可能)。第二個標準是“可計量標準”。會計中普遍使用這幾個術語:經濟利益、價值、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但價值與其他兩個術語的關係,卻很少描述。如果價值就是經濟利益,這一條款為什麼不將價值用“經濟利益”概念替換,而要引入一個新術語呢?(即象負債的確認條件那樣)!

會計學習心得體會 篇4

大一暑假,在學校的安排下,我們自學了《會計學基礎》這門課,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對會計學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也明白了它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會計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適應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管理需要而不斷髮展和完善的。在社會生產中,會計一方面對生產過程中人力、物力的消耗量及勞動產品的數量進行記錄、計算;另一方面則要對生產過程中的耗費和勞動成果進行分析、控制和稽核,以促使人們節約勞動耗費,提高經濟效益。正是因為在社會生產中人們很早就注意到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性,客觀上就需要有一種以經濟資料的記錄、計算、分析、控制、稽核為中心的經濟管理工作。

在還沒有接觸會計學這門課之前,我想許多同學和我一樣只有感性的認識,儘管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有密切的關係,甚至有些人已經同會計打過交道,或者已使用過會計憑證,或者閱讀過會計報表。但問到我們會計是什麼?我們也許會說:會計就是寫寫、算算。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才發現會計並不是那麼簡單。“管理活動論”者認為,會計是一項具有反映和控制職能的經濟管理活動。而“資訊系統論”者則認為,會計是一個以提供財務資訊為主的經濟資訊系統。從以上兩個觀點我們可以理解會計是一個數據處理,進而產生資訊,利用這個資訊達到加強經濟管理,從而實現預期目標的工作或者活動。

要說管理學把我們帶入一個概括的巨集觀的世界,那麼會計學就把我們帶入了管理的一個微觀世界,讓我們感受到這些知識是在用細微的力量影響一個企業。

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物質,並且他們最關心的是以最小的耗費取得最大的物資財富,這也就讓會計學產生有了充足的理由。同時我們也慢慢認識到會計學發展史的內涵決不亞於任何一門學科的歷史,它展現了人類用聰明才智創造了最有價值的經濟事物。經濟世界有多大,會計學就有多大。當我們接觸了這門課程後,就會清楚的發現會計和國家是相輔相成的,退一步來說,企業自始至終也要依賴於會計。當前,伴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發展,高科技的日新月異,並不會遺忘會計,相反會計將成為全球性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同時也必將在會計學國際協調工作中,在治理整頓全球性經濟秩序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學習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都會被凸現出來。

說到學習基礎會計學,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我們所學的也不是會計學專業,這就有一定的難度了。在開篇的總論裡也許還會看懂,到後來就越來越難了。有時候就算理論上搞清楚了,可是一旦走到現實中就模稜兩可了。而且學校要求將學習的成果放到土豆網上,這就更不能馬虎了。在我遇到不懂得地方我就會問父母,或者上網查有關資料,就這樣一點一點琢磨。

要錄視屏又成了一件難事。在哪裡錄?用什麼錄?後來經過考慮決定做幻燈片,用教室的多媒體講。我去了以前的母校,可是當時人家還沒有開課,學校里根本沒有人。等了幾天,去了好幾次,最終趁著學生中午放學的時候專門找人要了教室的多媒體的鑰匙,最終在同學的幫助下還是圓滿的完成了任務。其實在這整個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多困難,這裡也就不一一說了。生活其實就是這樣,越是具有挑戰性的事,當你成功的時候就越是開心。

感謝鎬京學院給了我們這次學習的機會,感謝那些幫助過我給我鼓勵的人。謝謝你們!

會計學習心得體會 篇5

在這一學期中,我們學習了成本會計學,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我們對成本會計有了更深的瞭解,對我們今後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這段時間,對成本會計的學習採用了邊學邊做賬的方法,使我們對每一種方法都能很好的運用,也更好的瞭解做賬的過程,做到理論聯絡實際,培養和提高了我們會計核算的實際操作能力,加深了對成本會計核算過程以及核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為畢業後從事會計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通過對成本會計資料的演練和操作、熟悉成本會計核算實務的整個流程,包括瞭解實習案例單位的基本情況、各種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編制原始憑證、登記明細賬簿等,使我們掌握較全面的成本會計核算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除此之外,通過模擬案例練習,可以使理論課上學到成本會計的知識應用到實務中,使我們得到實際鍛鍊的機會,檢驗我們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也為我們上崗和從事與會計相關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實踐基礎。關於成本會計,我們學習了成本的歸集與分配、各種成本(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的計算方法以及編製成本報表,進行成本分析等:

一、生產成本的歸集與分配是基礎部分,是中心環節,它對以後幾章內容有很大作用,成本歸集與分配過程實際上就是成本計算過程。在本次實習中,我們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式,先後對材料費用、職工薪酬、其他費用、輔助生產費用、製造費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等進行了練習。

1、材料費用方面,用於生產產品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通常是按照產品分別領用的,可根據領料憑證直接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直接材料”專案,但有時一批材料為幾種產品共同使用,應根據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計入各產品成本。

2、人工費用方面,分配工資和福利費應劃清計入產品成本與期間費用和不計入成本和期間費用的工資和福利費的界限,應按成本專案進行歸集,生產工人的計入生產成本,車間管理人員的計入製造費用,厂部管理部門的計入管理費用等,若生產多種產品,應按一定的方法進行分配後分別計入各成本專案。

3、輔助生產費用,是為企業的基本生產服務而發生的費用,最終要分攤到各受益單位,在本次實習中,主要運用互動分配法對供氣車間和機修車間發生的生產費用進行分配,互動分配法分配輔助生產費用要分兩次進行:

(1)互動分配:以(總費用/總勞務量)作為分配率在輔助生產車間內部進行分配。

(2)對外分配:以[(總費用+轉入-轉出)/對外勞務量]作為分配率在輔助車間以外的各受益單位之間進行分配。

4、製造費用的分配,將在生產環節發生的製造費用按一定的方法(工時比例、定額材料比例、直接材料比例等)分配計入各有關產品的基本生產成本專案中。

5、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成本的計算是成本核算的最後一項內容,企業應根據月末在產品數量的多少、各月數量變化大小、各項費用變化大小和定額管理的基礎的好壞,選擇適當地分配方法。在本次實習中,我們採用的是約當產量法,將在產品摺合成產成品數量後,按比例分配,計算出在產品和完工產品的成本。經過實習我基本能夠對這些費用進行分配。在這些章節中難度不大,只要掌握了一些方法,在加耐心做題訓練,就能熟練掌握了。可以說這些章的內容不難,學好了這些,以後的部分學習起來就容易了。

二、各種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的運用是第二項內容,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只是講了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生產特點,生產組織經營型別和成本管理要求具體確定計算方法。其中品種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好多企業都用這種方法,其核算程式與上述所列成本費用歸集分配的程式基本相同;而分批法按批別作為計算物件,是一種訂單生產,成本計算期與核算報告期不一致,一般不考慮在產品和完工產品的分配問題;分步法是以生產步驟作為計算物件,適用於大量大批生產。分步法是最難的,分步法分為逐步結轉分步法和平行結轉分步法,分步法實際是品種法的多次應用,最難的部分是要成本還原,學習了這些方法後老師帶著我們對這些方法分別做了訓練。

三、第三項內容是成本報表的編制與分析。這是一項將報表資料轉化成有用資訊,幫助使用人改善決策的工作。沒有固定的分析程式,主要有比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兩種。在本次實習中,採用的是比較分析法,通過本期與上期、本期與上年同期、本期與歷史先進水平相比,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從而制定出降低成本和費用的、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益的良策。

通過這一學期對成本會計的學習,我們也有了很多的心得體會,掌握了成本會計的知識及做賬流程。讓我真正體會到成本會計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工作,可以說,成本會計是對一個人的耐力與細心的高度考驗,從數字計算到報表輸出,再到數字分析,每一個過程都是那麼的複雜與繁瑣,所以一定養成細心做事的習慣。同時也使我比較全面、系統的瞭解和熟悉了現代成本會計核算各個環節的基本內容,加深了我對成本會計核算基本原則和方法的理解,使我對成本會計操作的基本技能更加熟練,為我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經過這一學期的學習,讓我真正體會到成本會計工作的收穫。課堂上我們有提供給我們做習題的各種成文的資料,我們只能根據教學軟體提供的背景資料或其他會計資料來發現資料的來源,並得不厭其煩的進行多次的填寫某些資料,才能編製成一張完整正確的費用匯總表。然而正是由於體驗到了成本會計工作的各種繁瑣的細節,我才在此次的課程實習中收穫了不少的東西。

我們都知道會計工作的特殊性,它要求所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耐心、細心和恆心等基本的職業素質,這些特性在成本會計工作中體現的更為明顯。在學習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更加努力的積極的去完成成本會計的實習任務,不僅要把一些難點、重點搞清楚搞明白,連那些細節的東西都不能放過,從而加深理解了成本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通過這些途徑來培養自己作為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當然在學習手工做賬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提高計算機錄入技能。21世紀是網路資訊科技的世紀,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依靠資訊科技提高競爭能力,成本管理作為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環節,而成本核算環節是成本會計資訊系統的基礎,做為會計人員更應該提高有關計算機的技能。值得慶幸的是,此次課程實習在鍛鍊我對成本會計核算中相關憑證的填制、賬簿的設定與登記、成本會計核算方法的掌握熟練程度基礎上,跟隨時代發展的電算化潮流,利用計算機來系統全面的進行成本會計核算工作,提高我的計算機錄入技能,為我以後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經過這一個學期對成本會計的學習,我認為會計是一項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工作。從一開始的做原始憑證,到登記賬憑證,然後再到登記帳簿,再是結帳,對帳,編制報表,裝訂等一系列的工作由一個人來完成,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經歷過了,才真真正正瞭解到什麼是會計,原來會計的工作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那麼清閒。

從一開始的根據實訓資料書上提供的各公司的資料來製作原始憑證,費用匯總表等,這都需要我們手工製作完成,要自己一張張表畫下來,要求也很高,不能有絲毫馬虎。接下來,就是登記記賬憑證了,要根據畫的的表格以及業務編會計分錄,登記賬憑證,這也需要很細心,每個數字都要細心填寫。接著就是要根據憑證一筆一筆登記明細分類帳。這一過程不僅是考驗我們的耐心,更是需要我們的細心。後來,編制會計報表就簡單了許多。最後的任務就是將會計的帳頁裝訂,憑證等一系列材料進行整理歸類,基本任務就初步完成了!

“只有經歷過,才知道其中的滋味”對於我而言,可以說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真真切切的讓我瞭解了什麼是成本會計,讓我對於會計這項職業更是有了不一樣的觀點和看法!雖說做賬的過程有點累,但是真的希望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一直普及下去,對於會計這樣的專業要多練習才能更好的掌握其中的技能,畢竟會計吃的`是經驗飯,只有多做帳,才能熟能生巧,才能遊刃有餘!

會計學習心得體會 篇6

——聽《會計基礎知識》一課有感 會計學是經濟管理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學科是在商品生產的條件下,研究如何對再生產過程中的價值活動進行計量、記錄和預測,在取得以財務資訊(指標)為主的經濟資訊的基礎上,監督、控制價值活動,促使再生產過程,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一 門經濟管理學科。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我國市場經濟的日漸成熟,會計學在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信託作為四大金融工具之一,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信託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信託業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此時,會計學在信託業的管理中便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信託業工作者,就必須要對會計基礎知識有一定的瞭解。

聽完餘蒙同學的課後,我回去仔細看了其製作的PPT,對裡面的會計基礎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其中,我為了正確地瞭解其中的會計核算流程,特意去圖書管查閱了有關資料。從中我瞭解到會計核算方法只是三種會計方法中的一種,另外兩種會計方法是是會計分析方法和會計檢查方法。所謂的會計方法是指會計主體作用於會計客體的途徑、手段和方式或反映和控制企業、事業、行政、團體等單位的經濟活動所運用的業務技術手段。而會計核算方法則是指對會計主體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連續、系統、完整地核算和監督所應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設定會計科目與賬戶、複式記賬、填制和稽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和編制財務報表等七種方法。

1、設定賬戶,設定賬戶就是根據核算與監督會計主體經濟活動的需要設定會計賬戶的數量、名稱,每個會計賬戶所包含的內容、計量、記錄和核算的方法與要求,以及各科目與賬戶之間的內在聯絡。從上圖可知,設定賬戶是進行會計核算的前提。設定賬戶包括設定總分類賬戶、設定明細分類會計賬戶兩種。設定賬戶的作用在於:能夠反映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及結餘情況。實際工作中,賬戶格式的設計一般包括以下內容:賬戶名稱、日期和摘要、憑正號數、增加和減少金而,在賬戶的左右兩方中,到底哪一方記增加額,哪一方記減少額,取決於各賬戶所記錄的經濟業務內容和所採用的記賬方法。

2、複式記賬,複式記賬是對每一項經濟業務,都要以相等的金額,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聯絡的賬戶中進行全面登記的一種記賬方法。複式記賬的理論依據是會計基本等式,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該等式所反映的是資金平衡關係。複式記賬的經濟內容是會計要素,它們是相互聯絡相互依存的,各自具有獨立的含義,並以不同的具體形式存在著,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都會引起每一個具體形式的價值數量變化,就使複式記賬組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記賬組織體系。複式記賬按記賬符號,記賬規則、試算平衡方法的不同,可分為借貸記賬法,增減記賬法和收付記賬法。採用複式記賬法,可以全面地、相互聯絡地反映各項經濟業務的全貌,並可利用會計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絡和試算平衡公式,來檢查賬戶記錄的準確性,它是一種比較完善的記賬方法,為世界各國所通用,目前我國法定的記賬法是借貸記賬法。

3、填制和稽核憑證,會計憑證是記錄經濟業務,明確經濟責任,按一定格式編制的、作為記賬依據的書面憑證。對於已經發生的經濟業務,都必須由經辦人或單位填制原始憑證,並簽名蓋章。所有原始憑證都要經過會計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稽核。只有稽核後並認為正確無誤的原始憑證,才能作為填制記賬憑證的依據並作為登記賬簿的依據。認真填制和稽核憑證可以為記賬、算賬提供真實、可靠的資料資料,從而保證會計核算的正確性,還可以檢查經濟業務發生和完成的合法性、合理性,最重要的是可以明確有關部門和人員在辦理幾個及業務中的責任,通過會計憑證的填制和稽核,使有關責任人在其職權範圍內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並利用憑證填制、稽核的手續制度。進一步完善經濟責任制。

4、登記賬簿,登記賬簿就是把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按其發生的順序,分類地記入有關賬簿,以便為經濟管理提供完善的資料資料。其中,賬簿分為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二者都是用以提供會計核算指標的賬簿。總分類賬對其所屬明細帳起著統馭和控制的作用。明細分類帳對其總分類帳起著補充和說明的作用。對於需要提供其詳細指標的每一項經濟業務,應根據稽核無誤後的記賬憑證,一方面記入總分類賬戶,另一方面,記入有關明細分類賬戶,記入總分類帳簿的金額與記入其所屬的明細分類帳簿的金額應該相同。

登記賬簿的作用十分重要,首先,可以系統地歸納和積累會計資料資料,為企業高層管理企業提供資料參考材料,同時為編制財務報表提供資料,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賬簿的核算資料,為開展會計分析和會計檢查提供憑據。

5、成本計算,成本計算是指生產經營過程中,按照成本計算物件分類和分配發生的各項費用支出,以確定該物件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方法。成本計算是現代企業進行經濟核算的核心環節。通過成本核算,可以確定物資採購、生產和銷售的成本,瞭解企業實際成本的高低,考核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以便採取措施,促使企業的成本降低,企業的經濟效益。

6、財產清查,財產清查是指通過實務、現金進行盤點,對銀行存款和債權、債務進行核對,確定財產的實存舒爾,並查明實存數額與賬存數額是否相符,有無物資短缺與毀損,及時發現管理中的問題,及時採取措施,保證各項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以及保正會計資訊的真實性。

7、編制財務報表,財務報表是以日常核算資料為依據,全面反映會計主體在一定時期內財務狀況,經營效果和現金流量的報告檔案,它是會計核算的最終成果。我國企業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先進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和附註。編制財務報表可以給經營管理者或股東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收益等資訊歸納資料,以便管理層和股東作出經營決策。

在聽餘蒙講課時候,由於缺乏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知識,使得我對七種方法以及會計核算流程只聞其名而不知其意。因此我去學校圖書館專門查閱約翰的《會計學原理》以及代義國的《會計主管業務實戰》這兩本書,以期能更深入地瞭解會計核算方法和核算流程。上述是我對會計核算的七種方法的簡單瞭解,作為一個會計學的門外漢,只能粗淺理解,要想進一步研究,需更多的時間積累。

會計學習心得體會 篇7

隨著改革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新裝置、新工藝、新技術得到廣泛採用,產品更新換代週期普遍縮短;新興產業部門層出不窮,資本集中規模越來越大,跨國公司大批湧現;生產經營的社會化程度空前提高,企業內部各部門乃至職工個人之間的聯絡普遍增強,競爭日益激烈,這種情況迫使企業管理方式必須變革,在這個階段上,管理會計適應現代經濟管理的要求,不僅完善發展了規劃控制會計的理論與實踐,而且還逐步充實了以管理科學學派為依據的預測決策會計和以行為科學為指導思想的責任會計等內容;不僅管理會計的實踐內容及其特徵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應用範圍日益擴大,作用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作為一名會計專業的學生,學好管理會計這門學科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以下我簡要談談我個人學習管理會計的一些心得。

首先,在學習這門課之前,要把管理會計這本書大致翻閱兩三遍。在翻閱的過程中慢慢地去熟悉它、瞭解它、熱愛它,要與它建立起深厚地感情。這樣才有利於培養出一定的學習這門學科的興趣。譬如,我在翻閱時就比較留心管理會計這門學科的形成、發展,與財務會計的聯絡與區別,以及它在會計這一領域當中的地位、作用、影響等等。因為我個人認為在首次接觸這門學科時,最重要的就是應該先了解其形成的一些背景資料。每一個人在首次接觸一門新課程時,最難過的也就是這一關了。雖然在學習這些背景資料時會很枯燥、很乏味,但是它對我們以後學好這門課是相當重要的。我相信,只要你用心去看去體會,很快你就會融入到書本當中了。

第二,一定要認真預習下節課所要學的內容,在預習前還要制定好相關的預習計劃。如,一次要預習多少章節,大約要花多長時間等。在預習過程中,遇到有疑問的地方最好用筆劃下來或做一個自己看得懂的記號。預習一般至少要把相關內容仔仔細細看上三遍以上,要逐字逐句去理解它,特別是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一定要看透、吃透,它是學好一門學科的奠基石。

第三,上課時一定要注意聽講,記好筆記,這是最重要的一點,無論學習啥,這都是重中之重。認真聽老師講課四十五分鐘,甚過你自己看書兩小時。筆記該記的就記,沒必要的就不用記,聽聽即可。如,書上有的就可以不用記在書上劃下來就可,一定要靈活運用,不是說把老師所講的內容都記下來才能學好這門課。如遇聽不懂的地方課後一定要及時請教老師,爭取當堂的內容當堂消化。

第四,要把上節課所學的知識認認真真地溫習一到二遍,把不懂的地方搞懂,實在搞不清楚就請教同學或者老師。在溫習過的基礎上,開始做老師佈置的作業,作業一定要自己親自動手做,千萬不可直接抄書後答案或抄同學的作業。做時最好不要一邊做一邊翻書,那樣效果非常的不好。如果實在做不出來時,再翻看書後答案或參照一下同學的解題思路也為時不晚。當然在借鑑別人的答案時,不要只顧一味地抄在作業本上,一定要先仔仔細細琢磨別人的怎麼思考的,為什麼要這麼做,實在想不通再問問同學或老師。完了以後自己還要獨立地做上幾遍,易於理解和加深印象。此外,對於這一類難題最好做上標記,以便提醒日後複習時要多留心。在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後,最好再把練習冊上的相關內容做一做,同樣先不要翻看書後的答案,自己先動手做,做完後再對照。如有錯的,改過了是必要的,但是最要緊的還是理解它,理解不了要麼問老師,要麼問同學。同樣,也應在這一類題目上打上標記,便於日後複習。我個人認為練習冊上的內容最好不要等到要考試時才做,那樣不僅內容多做不過來,而且也不便於理解和消化。知識是在於日積月累的。

第五,為了更好地學習好管理會計這門課,我個人建議最好再去圖書館查閱一些相關的書籍,借回來後看看,遇到好的解題思路就記在筆記本上,以便日後複習時用。

簡而言之,要想學好這門學科,關鍵還是在於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知識就是在於靈活運用,只要理解透了,啥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