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美術課的教學反思精選2篇

才智咖 人氣:2.71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中美術課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中美術課的教學反思精選2篇

國中美術課的教學反思1

經常有不同學科的教師羨慕地跟我說,“你們的美術課最好上啦,學生上課積極性很高,上課輕鬆。”其實是他們不瞭解,教改後的美術課被定為文化課,同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勢下美術教師不僅要有專業方面的技能,同時具備淵博的知識,以便於學科滲透,還要對電腦繪畫技能的學習,才能勝任。

上好美術課,是每個美術教師的追求,也是每個學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課堂既活潑又生動呢?面對鄉村國中,學生輕美術思想觀念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如何改變呢?我只講美術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用自己對美術的熱愛來感化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美術的目的。對於美術教育,因鄉村國中不太重視,裝置簡陋,美術教材是迴圈教材,學生沒法人手一冊,上完課教師就要收教材,學生沒有教材,是不可改變的現實。我在一次次問自己,這樣的美術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可能嗎?我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和教學視訊,只嘆英雄無用武之地,只能上傳網上,讓有條件的教師使用,也算是對美術教育的熱愛吧。直面現實,只能用語言去描述學生陌生的藝術世界,難道這樣就能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我不得而知。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增加文化內涵,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脫離學生日常生活,這種教學方法,很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在上《敦煌莫高窟》一課時,從藏經洞之謎,敦煌壁畫、彩塑欣賞。只能用語言描述,儘可能做到繪聲繪色,讓學生像聽故事一樣,但願學生能有所感悟。能瞭解敦煌文化,瞭解創造過程,也許能通過書中幾幅畫面打動學生的心。是我這一課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間存在距離,鄉村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用生動的語言架起橋樑。

2、要重視美術教育,美術教師不管學校重不重視,首先要自己重視,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努力去慢慢改變,讓學生或者下一代,能擁有良好的藝術教育而努力,要重視教學手段,不斷學習為鄉村美術多媒體的的到來,做好知識儲備,教學中可用遊戲或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

3、在課堂,注重角色互換,拉近師生距離,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不是任務,是一種享受,如同欣賞梵阿玲上奏出的名曲。

4、做合理的評價,獲得學生的信賴。學生總是希望得到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並做出合理的評價。

最後作為一名美術教師,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為我成為一名出色合格的美術教師打基礎!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即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相聯絡,創造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都是我們的責任。

國中美術課的教學反思2

本學期期末,我接手了九年級的美術課,因為面臨期末,所留的課時不多,面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考慮上一節既能引發學生興趣,又能對前面所學知識有所深入的一課,所以選擇上一節欣賞課,所欣賞的內容是大家即熟悉又陌生的《最後的晚餐》。

如何更好的讓學生輕鬆愉快理解他們的作品,成了我備課的唯一困惑。總結老教師在上欣賞課堂時的枯燥乏味和學生的茫然,於是我設計了情境課。

這節情境課主要是以“再現《最後的晚餐》”為主,因為一些語文課外讀物和歷史書上都曾經提到過,而且,這幅畫是最適合作為情境教學的。畫面上人物較充實,且個性鮮明,通過畫面人物動態,可以設計人物的語言,使畫面中的情節在課堂裡更生動。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各自的特點和優勢,我決定將耶穌以及12門徒的動作簡單分析給學生後,讓學生自由組合,畢竟他們對身邊同學的性格熟悉點,而且避免了長久以來總是以前後四位或左右兩位為單位的小組討論形式。我本以為學生會很熱衷於這種沒有限制的自由組合,誰想,當我佈置下小組組合形式後,學生反而都茫然了,面對這種自由選擇,全然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有的小組組員不夠,有的還是以前後四人為小組,既不想跑下位置去找其他同學,也不願意被其他組找上;有的組就一人分演幾個角色;有的乾脆就算了。我問一些還差一兩個組員的小組,“你們怎麼不繼續找幾個呢?”“我們這麼多就行了吧,其他的也不是很熟。”我又問一些單獨的學生,“你們為什麼不參與到其他組呢?”“我不會演,就算了吧。”後來的表演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只能還是通過畫面將這堂課的知識要 點講給了學生。

課後,我反思了一下,是不是我不應該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呢,或許他們根本還沒有習慣這種自主形式,尤其是他們其實對自己的同學根本還不是很瞭解,又怎能把同學定位到哪個角色呢。於是,我採用了反思後應用了第二種教學設計。

把整個教學過程分成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分組準備(角色分配).先分析這12門徒的神態和動作,並且確定哪些同學飾演哪個具體角色,分析的時候所屬角色就要重點看自己的角色內容。根據角色表演的難易,分到不同角色的學生數量也不一樣,分角色也是有秩序的從大組開始,1~6或1~4不等的重點看某個角色。這樣既不至於打亂課堂秩序,避免了自由組合中的隨意散漫;也使學生更加明確自己所要飾演的角色,不用再挑這選那,白白浪費時間。最重要的是,這樣使每個角色都有人來演,不會出現自由組合中某個角色沒人肯演的情況。每講解到某個角色,被安排到飾演的學生就看得很認真,甚至在臺下比劃起了動作。

第二階段:現場活動(角色演練及劇情演出).我根據角色需要,去不同組的學生那再分析一下他們所屬角色的動作等,也確保了每個學生都要投入到角色演練中來。因為這樣的分組針對性很強,所以五至十分鐘學生基本就練習完畢。我讓學生把最前排的桌子並起兩張,並在桌子前擺放上足夠13人坐的椅子,表演者面對臺下,然後讓每組推選出角色代表。當我喊表演耶穌的學生上場臺時,臺下的掌聲已經響起,而後一個個分飾不同角色的學生走上前臺,各角色按位置坐好。每一位角色上場時,臺下學生都報以掌聲。這種場景是我好久沒有感受到的,因為這種不需要老師任何提示的鼓勵,是很令人感動的.

第三階段:分析總結.這幅畫如果作為純粹意義上的宗教畫可能不是很扣題,但達芬奇以‘出賣’為突破口,展現了不同人物在那剎那間的動作神態,揭示了他們的性格,也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活生生的‘人間劇’。這就是達芬奇繪畫思想的獨到之處。

雖然沒有充分給予學生自主,但學生的表演熱情和課堂秩序都大大的提高,而且我的課堂教學任務也非常好的完成了。

教學感受:這堂課最大的收穫就是把學生從平時的枯燥中解放了出來,雖然以前的鑑賞課也都會設計影音資料等,但學生的參與畢竟還是少的。沒有學生積極的參與,沒有學生熱情的眼神,我認為課都是枯燥的。有的課上也有活動設計給學生進行參與,效果都很好,但這次給學生自主的時間特別長,基本上我只需要講解10~15分鐘,其它的都讓學生在活動進行,並從中獲得了心靈上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