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演講稿範文(通用5篇)

才智咖 人氣:2.53W

演講稿的寫法比較靈活,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在現在社會,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你寫演講稿時總是沒有新意?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演講稿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的演講稿範文(通用5篇)

端午節的演講稿1

各位師生:

大家好!

今年的5月28日是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00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汙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裡,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端午節的演講稿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說的就是過端午節的情景。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據說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餵飽魚蛟蝦蟹,讓它們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在我們長壽之鄉如皋,至今也保留著端午節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囊的習俗。每年端午節,奶奶都會從河邊採來新鮮的蘆葦葉,清洗乾淨,先放在水裡煮一煮,同時把準備好的糯米浸泡後晾乾。一切都準備好之後,奶奶就開始包粽子了。每次她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裡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接著在裡面放入糯米,最後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粽子“寶寶”就誕生了!奶奶還喜歡根據各人的口味在糯米里加入紅棗、紅豆、火腿等“點綴”。那些穿著綠衣的粽子在爐火上煮著,還沒出鍋呢,空氣中就已飄蕩著葦葉的清香,饞得我直流口水,恨不得先抓起一個吃起來。

端午節前夕,奶奶還會特意買來艾葉,掛在門上獲放在櫃子上,媽媽則要替我佩戴五顏六色,香味四溢的香囊。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人們認為,五月是個危險時期,很多人都會生病。而香囊裡面的艾葉和雄黃有著辟邪驅瘟的神效。

我愛上了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哦,又到一年粽子飄香時……

端午節的演講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能夠站在這裡給大家分享端午節的故事。我們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投江的日子,卻也許少有人知道,五月初五端午節亦是我們這個有著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國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節日,和春節、中秋節、清明節併成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據說,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時代祭奠龍祖演變而來的節日。“端”有古漢語中“開頭”、“初始”的意思,“端午”也就是“初五”,古代的人們習慣把五月的頭幾天分別用端來稱呼,“端一”也就是五月七年級,“端五(午)”也就是我們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了。

端午節有許許多多的別稱,而我們端午節的習俗決定了我們常把端午節稱為“粽子節”和“龍舟節”。在我國許多與屈原關係密切的地方,端午節是要進行龍舟比賽的,所以這一天也被人們稱為“龍舟節”,而傳說中的用粽子去驅散咬食遺體的小魚這一習俗,讓我們都習慣了在端午這一天裡包粽子、吃粽子,每家每戶都會把粽子當做我們的食物,一方面祭奠屈原,一方面預祝我們自己端午安康。

我的家鄉正是屈原投江的那個地方,這讓我比其他人對於端午節的重視是要多一些的。我們家鄉到了端午節,都會早早的去江邊等待,等待龍舟賽的開始,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會在站在江邊為划龍舟的隊伍搖旗吶喊。

到了中午的時候,我們都會回家去吃粽子。粽子是我們每家每戶勤勞的“主廚”們提前幾天包好的.,粽葉是我們這群小孩去水邊摘來的,粽葉裡面包著的,有純糯米的鹼粽子,有紅豆的甜粽子,也有在中間藏有一小顆肉的鹹粽子,不管是哪一種,擺上餐桌的那一刻,我們都會挑上自己喜歡吃的那一種,進行端午節吃粽子的儀式。我家因為我很喜歡吃粽子,我的媽媽業會給我多包一些粽子,凍在冰箱裡,等到我又想吃粽子了,拿出來解凍,粽子也就成為端午節之外的一種零食或者主食了。

同學們,你們對端午節有什麼特別的故事嗎?如果有的話,也都上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吧!我們需要重視我們這些傳統的節日,這些都是我們祖宗們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是我們活著的歷史和過去。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了!

端午節的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幽幽端午情》

同學們,五月五日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產生於戰國時期,經過很多朝代,一直源遠流長,至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被世人蒙上了一層紗,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揭開那神祕的面紗吧。

讓我們穿越時空去看看春秋戰國時期的感人故事吧。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主張聯齊抗秦,因此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而被去職,被趕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的都城,他眼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人民衰痛異常,就在江面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並且以蘆葉包餡料投入江中,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後來人們為紀念屈原這位英雄,將五月五日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怎能忘記吃粽子呢?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中國百姓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粽子的餡料種類繁多,北方常用的是小棗;南方則有豆沙、水果、鮮肉、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一直盛行,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各國。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句俗語表現了端午節熱鬧歡快的情景。當今的端午節不單是紀念屈原,而且也在展現人們和諧幸福的生活。

最後祝大家節日快樂。

端午節的演講稿5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

今天是5月25號,農曆五月八年級。到本週四,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為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訊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裡,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著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裡,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著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在此,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