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伏天的諺語

才智咖 人氣:1.97W

關於三伏天的諺語

關於三伏天的諺語

三伏天是夏季比較特殊的時段,在這段時間裡,天氣會異常燥熱,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三伏天的諺語,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一、關於三伏天諺語: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小暑不算熱,大暑在伏天。

夏至無雨三伏熱 (川)

夏至無雲三伏燒 (陝)

夏至鳴雷旱三伏(桂)

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

三九二十坡超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

五九四十五,頭戴秋葉舞。

六九五十四,乘涼入佛寺。

七九六十三,床頭尋被單。

八九七十二,思量蓋夾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二、三伏天歇後語

三伏天穿皮襖———— 不是時候,不識時務;亂套了

三伏天的爆竹———— 一碰就炸

三伏天的冰雹———— 來者不善

三伏天的冰棍———— 人人喜歡;個個喜愛

三伏天的冰塊———— 見不得陽光

三伏天的電扇———— 忙得團團轉

三伏天的隔夜飯———— 臭貨

三伏天的.狗———— 喘不上氣;上氣不接下氣

三伏天的莊稼———— 一天變個樣

三伏天孵小雞———— 壞蛋;壞蛋多

三伏天喝冰水———— 正中下懷

三伏天喝涼茶———— 正是時候

三伏天燒爐子———— 真夠熱火

三伏天絮棉襖———— 閒時預備忙時用

  三、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夏至以後,雖然白天漸短,黑夜漸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多,近地面的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多於散發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再往後,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於地面散發的熱量,溫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的“三伏”。

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間。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四、三伏天的日期計算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曆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後,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個庚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初伏);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進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但是還沒過立秋,再過十天(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有時是二十天),是最熱的。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1世紀心演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庚日、D偶數年1單數年6、Y年、[ ]取整、MOD取餘)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於7時減1小於8時加9(2096年例外減1),比如2006年GR = (1 - [6/4]) MOD 10 = 0 (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