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有關的諺語

才智咖 人氣:3.11W

諺語類似成語,但口語性強,通俗易懂,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農業生產有關的諺語,歡迎來參考!

農業生產有關的諺語

1、不怕天旱,就怕鋤頭斷。

2、谷怕重茬,瓜怕頂茬。

3、好地種棉花,壞地種芝麻。

4、豆茬種穀,必定有福。

5、3立秋雨淋淋,來年好收成。

6、栽禾趕時,割禾趕天。

7、黃土變黑土,多打兩石五。

8、玉米帶大豆,十年九不漏。

9、土是根,肥是勁,種是本,水是命。

10、厚蓋穀子薄蓋麻,不薄不厚把麥壓。種田要搶先,收割要搶天。

11、春旱不算旱,秋旱減一半。

12、春雨貴如油,點滴無白流。

13、春不種,夏不收,秋不種,春不結。

14、耕地勤換種,糧倉關不攏。

15、小麥種遲沒有頭,油菜種遲沒有油。

16、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17、新種一年發,連種三年塌。

18、存種不忙,秋天無糧。

19、換土如換金。

20、不怕種子旱,就怕秋苗幹。

21、立秋雨淋淋,來年好收成。

22、遲幹不如早幹,蠻幹不如巧幹。1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23、黃土壓上沙,好似孩兒見了媽,黑土摻黃土,增產一石五。

24、2春旱不算旱,秋旱減一半。

25、不怕沒有油,就怕丟地頭。

26、麥種深,谷種淺,蕎麥芝麻蓋半臉。

27、種地要巧,三年一倒。

28、兩壟高粱一壟豆,高矮作物雙豐收。

29、天旱播種宜深,逢雨播種宜淺。

30、輪作倒茬不用問,強如年年鋪底糞。

31、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32、春天干得強,秋後有餘糧,春天多刨點,秋後多收點。

33、不怕天旱,就怕鋤頭斷。

34、沙土摻泥,好得出奇。

35、遲幹不如早幹,蠻幹不如巧幹。

36、一粒入土,萬粒歸倉。

37、三年兩頭倒,地肥產量高。

38、田等秧,谷滿倉,秧等田,過荒年。

39、春天看幹勁兒,秋後看穀穗兒。

40、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41、茬口換好,米麵吃飽;茬口不換,豐年變歉。種地不倒茬,十年九抓瞎。

42、春雨貴如油,點滴無白流。

43、換茬不換土,一畝頂兩畝。

44、春種深,夏種淺。

45、沙土花生粘土麥。

46、三耕六耙九鋤田,一季收成抵一年。三道犁頭三道耙,穗子長成狼尾巴。今年不翻冬,明年糧倉空。

47、山地變梯田,荒山變果園。生土變熟土,一畝頂兩畝。旱田改水田,一年頂三年。沙土摻黑土,一畝頂兩畝。

48、寧種黑土一窩,不種白土一坡。莊稼百樣巧,土是無價寶。好樹結好桃,好地長好苗。人薄土,土薄人。

49、豆麥輪流種,十年九不空。

50、不怕種子旱,就怕秋苗幹。

擴充套件:

農業的審美性質

自有人類以來,農業就是人類的命脈所在。我們吃的食物,穿的衣物都來自農業。人類一直將農業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直至今天。不管是中國,還是世界上別的國家,對農業的重視從來都是站在物質功利的立場上的。人們最為關心的是如何多生產糧食,多生產棉花,多生產豬羊,多生產水果……總之是如何讓農業最充分地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的需要與工業生產的需要。人們實在很少考慮到農業還是我們的一份豐富的精神營養,農業中還有美學的存在。

20世紀末,農業進入美學家的視野。“農業美學”成為新的美學話題。這是工業社會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後理論家們提出的重要對策。而在實際上,在西方先進國家,農業景觀的建設早已進入實踐。2001年國際環境美學第五屆會議在芬蘭召開,會議的主題即是“農業美學”。這標誌著農業美學作為環境美學的分支學科正式出臺。

人類的發展,經過了漫長的階段。人類生產活動的第一個階段是舊石器時代,然後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已經學會了說話、製作工具和使用火,正是這種本領使得他們高出於動物而稱之為人。但是,原始的人類,仍然只能主要靠獵食小型的動物和採集植物為生。在這方面,原始人類與動物並沒有根本性的差別。由於人類的這種生產過於依賴大自然的資源,因此,他們不得不分成小股,過著流動的生活,當一塊地方的資源被人類利用得差不多了,就轉移到他處。據有關專家研究,然後在熱帶叢林或沙漠地帶,每養活一名食物採集者則需要有20至30平方英里的地盤。經常性的流動生活,人類的社會不可能得到完善,人類的許多重要的活動如科學活動、技術活動、文化活動也得不到發展,這於人類的進步與發展┎煥。

需要是創造的動力。當人類迫於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將漁獵發展為養殖、採集發展為種植時,一個嶄新的時代出現了。人類結束了純粹靠自然界提供生活資料的歷史,而將生存與發展的權力在相當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中。這種掌握自身命運的行為,即是文明,是文化。人類這種最早掌握自己命運的行為體現在養殖、採集活動中,這種活動,我們稱之為農業,這就難怪英文的Culture 原義為農業,而現代的“農業”一詞agriculture,又以culture為詞根。事實上,農業是文化的搖籃。人類的其他活動,包括科學技術活動、手工業活動乃至工業生產活動均是從這個搖籃中培育出來的。

從最早的動物養殖與植物種植過渡到農業革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中東,這一階段從公元前9 500年起到公元前7 500年止;在美洲大陸,這一階段似乎更長,墨西哥特瓦坎山谷是美洲大陸最早的植物栽培中心之一,那裡的原始農業從公元前7 000年前後開始。中國本土生的植物如黍、高粱、稻、大豆、和桑樹等早在公元前5 000年時已作為了旱地作物得到種植。中東、墨西哥、然後中國都是最早的農業發源地。農業後來由中東傳播到歐洲。全世界除了極少數地區外,都有農業。就種植業來說,穀物是主要的種植物,現已形成三大谷類植物區:東亞和東南亞的稻米區;美洲的玉米區;歐洲、中東、北非、中亞以及中亞到印度河和黃河流域這一地帶的小麥區。

人類的農業生產活動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模仿自然的活動。野生水稻是如何生長的,人類通過仔細觀察,獲得了這方面的知識,於是就有意在創造一種適合水稻生長的環境,讓水稻在人工的環境中也能生長。養殖業也是如此,人類在一定的水域放養某種魚類,是一定知道野生的.魚需要什麼樣的食物、水環境以及別的生存必須物的,否則,不能成功。

從這個意義上講,農作物、牲畜,從本質上講,還是自然物,它們與野生的同種植物、同種動物在本質上沒有區別。

農業生產中的創造發明與工業生產的發明創造是不同的。任何發明創造,然後都是製作出地球上原先沒有的新的東西。但是,工業生產中的發明創造與農業生產中的發明創造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工業生產中的發明創造基本上不需依託現存的生命事物,而農產品的創造則需依託現存的生命事物,農業生產的物件是種植物與家畜,它們都是生命物。農民可以通過培植一種優於原始自然的人造自然環境,讓這些植物與動物生長得更好,也可以採取諸如雜交這種手段,創造出地球上原本沒有的事物,但都有所依託。養殖中最為成功的產品——騾,只是地球上的自然生命馬與驢的結合而已。而馬與驢,它們的生命本也是可以結合的,人類只不過是發現了這一自然的規律,並運用這一規律做出了這樣的創造。工業品的創造,由於不需要以地球上原有的生命為依託,它雖然也需遵循自然的規律,但自由多了。然後工業生產創造的景觀完全是人工的景觀,而農業生產創造的景觀卻在相當程度上可以匯進自然景觀,實際上,它是一種人造的自然景觀。農作物的美,其本質中具有特別明顯的自然性。

TAGS:諺語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