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學校網路安全應急預案範文

才智咖 人氣:3.22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沒準兒會出現一些突發事故,為了提高風險防範意識,把損失降到最低,時常需要預先編制應急預案。應急預案要怎麼編制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最新學校網路安全應急預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學校網路安全應急預案範文

學校網路安全應急預案1

為切實做好學校網路突發事件的防範和應急處理工作,進一步提高預防和控制網路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減輕或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和影響,確保網路與資訊保安,結合我校網路實際工作,特制定本預案。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本預案所稱突發性事件,是指自然因素或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我校網路設施及資訊保安等有關的災害。包括校園網執行及網路資訊方面發生的有可能影響學校、社會和國家安全穩定的緊急事件;由於其他重大事件的發生影響到我校校園網正常執行或校園網路資訊保安,並由此可能影響到學校、社會、國家安全穩定的事件。

影響或破壞網路執行及網路資訊保安的事件可分為校園網路安全事件和網路資訊保安事件兩類:校園網路安全事件主要指校園網路實體中線路、網路裝置、伺服器裝置等出現的被病毒和惡意攻擊帶來的安全事件;網路資訊保安事件主要指校園網路中各資訊服務裝置中出現的資訊保安事件,如非法資訊、洩密事件等。

第二條本預案所稱網路資訊保安事件與網路執行事件型別

(一)網路資訊保安事件:

1、特別重大的事件: 校園網上出現大面積的串聯、煽動和蠱惑資訊;主頁出現反動、煽動分裂、破壞穩定等反動政治資訊及連結的,出現較大的洩、失密事件。

2、重大事件: 校園網上出現不良資訊、主頁出現淫穢資訊及連結的。

3、較大事件: 校園網使用者郵箱出現大量非法宣傳郵件;校園網使用者未經審批在校園網上私自設立網站並提供非法資訊 。

(二)網路執行安全事件:

1、由於病毒攻擊、非法入侵等原因,校園網部分樓宇或整個校園網出現網路癱瘓。

2、由於病毒攻擊、非法入侵等原因, 部分網站伺服器不能響應使用者請求。

3、由於病毒攻擊、非法入侵等原因,校園網路中心全部DNS、主WEB伺服器不能正常工作。

4、由於病毒攻擊、非法入侵、人為破壞或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校園網出口中斷。

第三條本預案的指導思想是確保我校相關計算機網路及資訊的安全。

第四條本預案適用於發生在我校網路的突發性事件應急工作。

第五條應急處置工作原則: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各司其職、整體作戰、發揮優勢、保障安全。

第二章組織指揮和職責任務

第六條成立學校網路資訊保安管理領導小組,由分管安全與分管資訊化工作領導任組長,成員包括辦公室負責人、教務處負責人、思政部負責人、總務後勤負責人、網路資訊中心負責人。

成立網路資訊保安應急處置工作小組,工作小組辦公室設在網路資訊中心。工作小組的主要職責與任務是統籌全校網路資訊的災害應急工作,全面負責學校網路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事件處置工作,協調解決問題處置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等。

第三章處置措施和處置程式

第七條處置措施

處置的基本措施分災害發生前與災害發生後兩種情況。

(一)災害發生前,網路資訊中心要預先對災害預警預報體系進行建設,開展災害調查,編制災害防治規劃,建設專業監測網路,並規劃建設災害資訊管理系統,及時處理災害訊情資訊。

加強災害險情巡查。網路資訊中心要充分發揮專業監測的作用,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加強對災害重點部位的監測和防範,發現有不良險情時,要及時處理並向網路資訊保安管理領導小組報告。

建立健全災情速報制度,保障突發性災害緊急資訊報送渠道暢通。屬於大型災害的,在向領導小組報告的同時,還應向公安局網監部門報告。

(二)災害發生後,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應急處置程式,判定災害級別,並立即將災情向網路資訊保安管理領導小組報告,在處置過程中,應及時報告處置工作進展情況,直至處置工作結束。

第八條處置程式

(一)發現情況

網路資訊中心要嚴格執行值班制度,做好校園網資訊系統安全的日常巡查及其每週訪問記錄的備份和90天訪問日誌儲存工作,以保障最先發現災害並及時處置此突發性事件。

(二)預案啟動

一旦災害發生,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進入應急預案的處置程式。

(三)應急處置方法

在災害發生時,首先應區分災害發生是否為自然災害與人為破壞兩種情況,根據這兩種情況把應急處置方法分為兩個流程。

流程一:當發生的災害為自然災害時,應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首先保障資料的安全,然後是裝置安全。具體方法包括:硬碟的拔出與儲存,裝置的斷電與拆卸、搬遷等。

流程二:當人為或病毒破壞的災害發生時,具體按以下順序進行:判斷破壞的來源與性質,斷開影響安全與穩定的資訊網路裝置,斷開與破壞來源的網路物理連線,跟蹤並鎖定破壞來源的IP或其它網路使用者資訊,修復被破壞的資訊,恢復資訊系統。按照災害發生的性質分別採用以下方案:

1.病毒傳播:針對這種現象,要及時斷開傳播源,判斷病毒的性質、採用的埠,然後關閉相應的埠,在網上公佈病毒攻擊資訊以及防禦方法。

2.入侵:對於網路入侵,首先要判斷入侵的來源,區分外網與內網。入侵來自外網的,定位入侵的IP地址,及時關閉入侵的埠,限制入侵地IP地址的訪問,在無法制止的情況下可以採用斷開網路連線的方法。入侵來自內網的,查清入侵來源,如IP地址、上網賬號等資訊,同時斷開對應的交換機埠。然後針對入侵方法建設或更新入侵檢測裝置。

3.資訊被篡改:這種情況,要求一經發現馬上斷開相應的資訊上網連結,並儘快恢復。

4.網路故障:一旦發現,可根據相應工作流程儘快排除。

5.其它沒有列出的不確定因素造成的災害,可根據總的安全原則,結合具體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處理。不能處理的可以請教相關的專業人員

(四)情況報告

災害發生時,一方面按照應急處置方法進行處置,同時需要判定災害的級別,首先向學校網路資訊保安管理領導小組彙報。在大型災害發生時或上級領導通知的特殊時間內發生的災害,同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向公安局網監部門彙報。中、小型級別的災害,可以只向網路資訊保安管理領導小組彙報,並及時報告處置工作進展情況,直至處置工作結束。

情況報告內容包括: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災害的級別,災害造成的後果,應急處置的過程、結果,災害結束的時間,以後如何防範類似災害發生的建議與方案等。

(五)釋出預警

災害發生時,可根據災害的危害程度適當地釋出預警,特別是一些在其它地方已經出現,或與安全相關網站釋出了預警而教育網路還沒有出現相應的災害,除了在技術上進行防範以外,還應當向網路資訊使用者釋出預警,直至災害警報解除。

(六)預案終止

經專家組鑑定,災害險情或災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後,由網路資訊保安管理領導小組宣佈險情或災情應急期結束,並予以公告,同時預案終止。

第四章保障措施

災害應急防治是一項長期的、持續的、跟蹤式的.、深層次的和各階段相互聯絡的工作,是有組織的科學與社會行為,而不是隨每次災害的發生而開始和結束的活動。因此,必須做好應急保障工作。

第九條人員保障

重視人員的建設與保障,確保在災害發生前的人員值班,災害處置過程和災後重建中的人員的戰鬥力。

第十條技術保障

重視網路資訊科技的建設和升級換代,在災害發生前確保網路資訊系統的強勁與安全,災害處置過程中和災後重建中的相關技術支撐。

第十一條物資保障

要根據近年網路資訊系統安全防治工作所需經費情況,將本年度災害應急經費納入年度計劃和預算,購買相應的應急設施。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制度,保證應急搶險救災隊伍技術裝備的及時更新,以確保災害應急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十二條訓練和演練

加強校園網路資訊使用者的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普及,增強使用者的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有針對性地開展應急搶險救災演練,確保發災後應急救助手段及時到位和有效。

學校網路安全應急預案2

隨著Internet的普及與發展,網路犯罪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犯罪形態的一種重要形式,針對校園網資訊網路安全事件的主要形式為網路攻擊與系統侵入、境內外犯罪分子撰寫或轉貼的反動言論及淫穢影象為代表的非法有害資訊。一旦在校園網上出現網路安全事件或有害資訊,將會嚴重損害學校聲譽,甚至對社會穩定產生不利影響,將影響學校的發展。為及時處置校園網資訊網路安全事件,保障校園網作用的正常發揮,特制定本預案。

一、應急預案領導小組

組長:石東華

副組長:李雙華、陳雙、邱仁建、賈先慧

成員:胡杰、嚮明賢、陳玲、周永一、賈成君、楊華福、韋霞、黃國武、王誼、鍾耀、吳傑、李小彬

二、應急預案適用範圍:

1.計算機專用教室、多媒體專用教室及其它配有計算機裝置的教室、辦公室。

2.其它計算機輔助裝置包括印表機、電視機等。

3.廣播播音系統。

 三、應急預案啟動

出現下列情況應啟動應急預案:

1.計算機網路出現病毒且傳播迅速,對學校網路安全造成潛在危險的情況。

2.計算機及相關裝置發生被盜或人為惡意損壞。

3.發現利用網路傳播不良資訊現象。

資訊網路安全事件定義:

A.校園網內網站主頁被惡意纂改、互動式欄目裡發表反政府、分裂國家和色情內容的資訊及損害國家、學校聲譽的謠言。

B.校園網內網路被非法入侵,應用伺服器上的資料被非法拷貝、修改、刪除。

C.在網站上釋出的內容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侵犯知識版權,已經造成嚴重後果。

4.出現黑客攻擊等其它致使學校網路不能正常運轉或資料丟失的情況。

 四、應急預案啟動程式。

1.網路裝置使用者或管理者發現上述所列情況之一時,應立即報告網路領導小組負責人(組長或副組長),同時控制好現場。

2.網路安全領導小組接報後,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同時組織有關人員對現場進行控制或維修恢復,直至問題解決。

 五、應急預案啟動實施辦法。

(一)網路出現病毒且傳播迅速,對學校網路安全造成潛在危險的處理辦法。

1.發生上述情況時,使用者或管理者應立即告知學校,同時斷開網線。

2.學校領導小組接報後,立即報告相關部門,並組織相關人員進行防毒處理,同時配合有關部門進行調查,直至問題解決,恢復裝置使用。

(二)計算機及相關裝置發生被盜或人為惡意損壞處理辦法

1.發生上述情況時,使用者或管理者應立即告知學校,並保護好現場。

2.學校領導小組接報後,立即報告學校安全領導小組,同時組織相關人員配合有關部門進行調查,待取證等相關工作結束並獲得允許後,要及時恢復裝置使用。並妥善作好善後工作。

(三)不良資訊和網路病毒處理辦法:

1.發現不良資訊或網路病毒,網路管理員應立即終止不良資訊或網路病毒的傳播,同時將情況告知學校負責人。

2.學校接報後,一方面向上級報告,請示處理意見。另一方面切斷校園網路,通告全校計算機使用者防病毒方法,並督促網管員進行防毒處理,直至網路處於安全狀態。對不良資訊追查資訊來源,對未經學校同意,擅自發布資訊而造成不良影響者,由學校辦公會討論後給予一定的處分。觸犯法律者交執法部門追究法律責任。

(四)出現黑客攻擊等其它致使學校網路不能正常運轉或資料丟失的情況處理辦法。

1.發生上述情況時,使用者或管理者應立即告知學校,同時斷開網線

2.學校領導小組接報後,立即報告相關部門,並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系統恢復,同時配合有關部門進行調查,直至問題解決,恢復裝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