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編制

才智咖 人氣:3.15W

摘 要:應急預案能有效實施事故應急救援,控制事態擴充套件,把事故對人、環境和財產的危害減少到最低限度。本文分析了化工園區的事故危險性和應急需求,探討了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編制的技術路線,把編制過程分為調查評估、制度設計、預案編寫三個階段;同時明確了編制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的工作要點,要求開展危險源辨識、脆弱性分析和應急資源評估,並設計和建立應急組織架構及應急救援執行機制;最後提出了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結構模式,即“基本預案+應急功能程式+支援附件”的結構模式,這對促進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的科學化、規範化和可操作具有指導意義。

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編制

關鍵詞:化工園區 事故 應急預案 應急管理

近年來,我國化工園區數量與日俱增,園區化已成為我國化學工業發展的一個大趨勢。目前,化工園區遍及全國各省(區、市),主要分佈在以天津為中心的環渤海重化工產業經濟圈,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重化工產業經濟圈,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重化工產業經濟圈,以四川、重慶為中心的以天然氣為主要原料的化工產業經濟圈,以煤加工為核心的山西、陝西和內蒙古三省交界處的煤化工產業經濟圈和以蘭州煉化、新疆克拉瑪依油田為代表的西部重化工產業經濟囤。然而化工園區內企業相對集中,化學品種類繁多,化工工藝複雜,裝置規模巨大,操作條件苛刻,使得園區內重大危險源數量多、密度大,存在著發生重特大事故的現實性和可能性。因而,編制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加強化工園區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就顯得越來越重要。

筆者在總結編制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波化工區、廣州南沙(小虎)化工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探討了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編制的技術路線、編制要點和結構模式,為指導化工園區編制重大事故應急預案提供依據和參考。

一、化工園區危險性及應急需求

1.化工園區事故危險性

化工園區事故危險性源自單個人園企業的危險性。化工園區聚集了大量石化、化工企業,這些企業生產所用的原料、中間體甚至產品絕大多數是危險化學品,而且大多又在高(低)溫、高(低)壓等作業環境下進行生產,工藝比較複雜,操作條件嚴格,稍有不慎,很可能發生危險化學品洩漏、火災、爆炸、中毒等事故。

化工園區事故危險性更取決於人園企業之間的相互影響。隨著石化生產、儲存裝置日益大型化,化工園區內重大危險源數量眾多且比較集中,一旦發生火災、爆炸或危險化學品洩漏事故,很可能因其潛在的巨大能量造成嚴重破壞,引起周事故,從而引發災難性的“多米諾骨牌”連鎖效應。

化工園區事故危險性還與其周邊生態環境有關。由於很多化工園區鄰近大江、大河、湖?自等水域,發生危險化學品重大洩漏事故時,有可能造成大面積的水源汙染和生態破壞。如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分公司雙苯廠發生爆炸火災事故,由於爆炸事故造成部分物料洩漏進入清淨廢水排水管線並直接流人松花江,引發了松花江流域水汙染事件。

2.化工園區應急需求

現代應急管理強調對潛在的重大事故實施全過程的綜合性管理,要求事故應急管理工作貫穿於事故發生前、中、後的各個過程,並充分體現“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應急理念。化工園區事故應急管理也一樣。

基於化工園區的特點和危險性,化工園區應急管理在事前、事中、事後各個過程有其相應的、不同的應急需求。要求化工園區事前應在假定危險化學品洩漏、火災、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極可能發生的前提下,預先採取一定的防範措施,如實行人園準人許可、開展區域風險評價、實施園區安全規劃,辨識與監控重大危險源等,以達到降低或緩減事故的後果影響及嚴重程度;同時針對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預先做好各種應急救援準備工作,如編制園區應急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隊伍,評估和掌握應急物資與裝備,開展應急宣傳、培訓、演習等。事中應立即採取有效的應急救援行動,如事故報警與通報、消防搶險、警戒治安、緊急疏散、醫療救護、指揮與協調、資訊釋出、輔助決策等。事後應採取善後處置、保險、事故調查等措施,使事故影響區域恢復到相對安全的基本狀態,然後逐步恢復到正常狀態。

從長遠看,事前有效預防與充分準備是做好化工園區應急管理的基礎和關鍵。而應急預案是及時、有序、有效開展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減輕因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汙染的重要措施,也是化學工業園區所在地政府落實突發事件應對法、安全生產法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政府安全監管責任的重要內容。

二、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編制技術路線

在技術路線上,編制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大體可分為調查評估、制度設計、預案編寫三個階段,如圖1所示。

調查評估是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編制不可或缺的前期基礎,需要預案編制小組收集有關化工園區的基本情況,進行實地調研,運用危險危害因素辨識、事故後果計算、脆弱性分析、風險評價等技術進行模擬分析,辨識化工園區危險源的數量與分佈,計算其潛在事故後果對化工園區內人員、設施和生態環境的危害影響範圍及程度,評估化工園區的應急救援資源、能力及其分佈,分析化工園區現行管理體制及其機制在突發事件下的適應性,為編制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提供科學、準確的依據。

制度設計是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編制的關鍵環節,決定著化工固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能否有效執行,需要預案編制小組深入分析化工園區現行管理體制及其運作程式,設計重大事故應急救援組織體系,建立重大事故應急救援執行機制,實現應對重大事故時的統一指揮、分級響應、資源共享、協同處置。

預案編寫,是調查評估、制度設計工作成果的整合與展現及檔案化,需要預案編制小組綜合應用系統安全工程理論與技術,按照事故的發生、發展及其演化的過程,設計和建立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的結構框架和內容要素,系統描述化工園區應急組織及力量應對重大事故時監測預警、應急準備、應急處置、應急保障等的程式和規定,並通過事故應急救援訓練和演練,檢驗事故應急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

三、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編制要點

編制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是一項系統、複雜的工作,在編制過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要點。

1.危險源辨識與脆弱性分析

危險源辨識和脆弱性分析是為化工園區事故應急救援提供決策和指導依據的重要前置步驟,其結果有助於明確預案編制過程需重點考慮的重大事故風險,併為預案編制、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提供必要的資訊支援。

因而,危險源辨識是要辨識並掌握化工園區可能存在的危險源(尤其是重大危險源、重大事故隱患)的數量、種類及分佈,評價事故影響範圍,建立應急響應的危險區、緩衝區和安全區。脆弱性分析是要分析化工園區內重大危險源一旦發生重大事故後,園區內哪些地方和哪些人員容易受到破壞或傷害,主要包括:受事故或災害影響嚴重的區域;重要防護目標及人員數量和型別(防護目標如政府機關、醫院、學校、託兒所、重要裝置設施等;人口型別如居民、職員、敏感人群等);可能遭受破壞的私人和公共財產,包括基礎設施和運輸線路等;可能的生態環境影響。

需特別指出的是,進行危險源辨識與脆騎肚分析時,確定辨識與分析的深度是非常重要的。由於受資源和時間等因素的限制,危險源辨識與脆弱性分析最重要的是針對化工園區危險化學品數量大且種類多、重大危險源多且比較集中的特點,辨識和分析化工園區可能面臨的危險化學品洩漏擴散、火災、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風險。

2.應急資源評估

應急資源評估就是要針對危險源辨識與脆弱性分析所確定的重大事故風險,明確一旦實施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救援所需的各種資源,分析化工園區已有的應急資源,為化工園區應急隊伍建設、應急資源規劃與配備、與相鄰地區簽訂互助協議和應急預案編制提供指導。

化工園區應急資源主要包括園區內應急力量(如公安、消防、醫療)的組成、各自的應急能力及分佈情況;園區內各種重要應急設施(備)、物資的準備情況,如消防裝置設施、交通工具、危險物質洩漏控制裝置、個人防護裝置、通訊聯絡裝置、應急照明裝置、醫療支援裝置、應急電力裝置、重型機械裝置等;化工園區所在地政府和相鄰地區可用的應急力量與資源等。

3.應急組織架構設計

應急組織架構是保證應急預案落實所需的組織及其調配關係的總和,具體指揮、管理、協調、運作所有應急行動。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結合化工園區實際情況,與化工園區相關部門進行充分交流與溝通,設計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時的應急組織架構。應急組織架構內各種職位應隨應急範圍內行政管理的具體情況而設定。一次事故不一定需要所有部門、機構都啟動,而是需要根據事故性質、嚴重程度和應急需求來啟動相應部門、機構,應急組織內的每個人可以擔任多個職位。

同時,應明確化工園區應急管理領導機構、辦事機構和工作機構,以及各機構的人員組成和職責,建立各應急部門人員、職責的資訊資料庫,從組織層面確保實現化工園區應急管理的常態與非常態、日常預防,減災與異常應急處置的有機統一。

4.應急救援執行機制建立

應急救援執行機制是應急預案能夠在化工園區現行管理體制下有效執行的.重要保證。因而,在化工園區應急組織架構的基礎上,設計和建立集公安、消防、醫療、環境保護、安全監管等部門為一體的化工園區事故應急救援執行機制,如圖2所示。

四、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結構框架

根據化工園區安全監管的實際情況,結合事故應急救援和管理需求以及應急預案編制的實踐經驗,編制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時,可採用“基本預案+應急功能程式+支援附件”的結構模式,如圖3所示。

基本預案對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作總體上的描述及必要說明,主要闡述應急預案所要解決的緊急情況、應急組織體系、預測預警、應急響應、後期處置、應急保障、宣傳、培訓和演習等的程式和規定。

應急功能程式是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的核心,包括標準操作程式和危險化學品應急處置方案兩部分。標準操作程式(SOPs)是經與化工園區有關部門的交流與溝通,針對各部門在應急管理全過程(包括預防,減災、應急準備、應急響應和現場恢復四個階段)中的職責與作用而編制的詳細、具體的行動指南。危險化學品應急處置方案則針對每一種(或類)危險化學品,明確其應急處置的技術要求及注意事項,主要包括特別警示、危險特性(含燃燒爆炸和健康危害)、公眾安全、個體防護、隔離疏散、應急行動(含燃燒爆炸處置和洩漏處置)、緊急救助,以及洩漏情況下的初始隔離距離和防護距離等。

支援附件部分列出與應急預案相關的技術資料、資料、資訊等。

基本預案、應急功能程式、支援附件三部分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相互補充,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化工園區重大危險源眾多且相對集中,危險性大,因此制訂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不僅是法律法規的要求,也是保障園區公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編制化學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時,在遵循調查評估、制度設計、預案編寫的技術路線,在危險源辨識、脆弱性分析、應急資源評估的基礎上,結合化工園區實際,設計應急組織架構和應急救援執行機制,採用“基本預案+應急功能程式+支援附件”的預案結構模式,制訂標準操作程式(SOPs)和危險化學品應急處置方案,進行編制形成一個完整、有機的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當然,編制化工園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是一項集危險辨識、風險評估、應急管理、體制機制設計等於一體的系統工程,要使之真正具有可操作性,在編制過程中還要做好一系列具體、細節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