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控制職場慾望不容易

才智咖 人氣:2.35W

     簡要內容:人總是有慾望的,月入三千的人夢想賺五千,月入五千的就想著一萬。賺到一萬的,又盤算著怎麼才能少擔點風險和壓力,多享受點自我時間和空間……學會控制自己的職場慾望,這似乎不比女生在哈根達斯面前控制食慾簡單。 

解讀:控制職場慾望不容易

人總是有慾望的,月入三千的人夢想賺五千,月入五千的就想著一萬。賺到一萬的,又盤算著怎麼才能少擔點風險和壓力,多享受點自我時間和空間……學會控制自己的職場慾望,這似乎不比女生在哈根達斯面前控制食慾簡單。

有本職場雜誌設計了一個薪酬羅盤,當你將個人學歷、從業時間、外語水平、海歸經歷、所在行業、居住城市等各項指標在羅盤上旋轉到同一條豎線上時候,指標對應的就是你的薪酬指數。我把這個羅盤拿給漢堡包玩,他埋頭鼓搗了半天,鬱悶地自言自語:“天啊,真準,難道我只是個賺五千塊的料?”

在精英薈萃的北京,漢堡包拿著一份不多也不少的薪水,扣除每月三千多塊的房貸,剩下的錢也就只夠吃飽穿暖。所以漢堡包經常奇怪地說:“咦,我的錢怎麼花得這麼快?不行,我要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賺更多的錢!”這種強烈的職場慾望,儼然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性目標。

大學剛畢業時,他進了一家國企,月薪不到兩千,有一半都用到了打遊戲上,每到月底就窮得響叮噹。那時候的.他並沒有強烈的賺錢慾望,吃飯有免費食堂,睡覺有單位宿舍,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揮霍。用他的話說,起點低,慾望就低。

隨著職場閱歷的增加和實力的提升,人的慾望也逐步攀升。當漢堡包終於通過跳槽實現月薪五千的目標時,才發現他的目標定得太低了,月入一萬才是好本事。於是他惆悵著、徘徊著、醞釀著實現下一個職場目標。

此時,我的另一位朋友正因為低估了自己的身價而苦惱。在做了幾年英文雜誌採編後,他被一家公關公司的老闆相中,以一萬出頭的月薪挖過去做媒介經理。這個價格是他自己開的,漫天要價不是他的作風。沒想到,成為公關男沒多久,他就開始感到痛苦了——他覺得自己當初開價太低了。“沒有加班費也就忍了,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也就算了,最可氣的居然沒有年底雙薪,當時我都沒問清楚,以為年終獎是想當然的事!”他開始憤憤不平:“稅前一萬一,稅後只有八九千,其實一點都不多!如果有更好的機會,我一定會跳槽!”

不用問我都知道,他的下一個目標鐵定是一萬五以上。什麼是慾望?這就是慾望!人最可怕的一點就是意識到自己的潛能。如果一個人缺乏挑戰自己的慾望,渾渾噩噩過一生,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可對於滋生旺盛的職場慾望,是應該聽之任之?還是應該稍加約束?

你可能聽說過“一美元的故事”——五年前,高盛集團前總裁約翰-桑頓放棄了一千多萬美元的年薪,以一美元的象徵性年薪跑去清華大學講授“全球領導力課程”。慕名前來求學者眾多,但他挑選學員的核心標準只有一條——是否有強烈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是否擁有“為人民服務”和“積極影響世界”的強烈願望。

在已經不需要金錢來證明自己的桑頓看來,衡量成功的標準不是金錢,而是對這個世界的影響力。“首先搞清楚你是誰,你想要做什麼,你希望以怎樣的方式來改變這個世界,然後採取行動。”他這樣建議他的學生。

這個目標聽起來似乎很遙遠,但事實恰恰相反。我們在職場上踩下的每一個腳印,同樣也是我們在地球上留下的足跡。金錢是讓人快樂的,事業是讓人付出的,成功是讓人喜悅的,努力是讓人尊敬的。但是,這一切有一個前提,你做的這件事本身有存在的價值。

我們為什麼可憐乞丐?即使很多乞丐月薪過萬還是丐幫頭目?用經濟學原理來解釋其實很簡單——乞丐不創造gdp,他在街頭風吹日晒的勞動沒有社會價值,所以才可憐。

人在職場飄,哪能沒目標。實現目標的過程也許很幸福,也許很痛苦。慾望越多,痛苦就越多。很多痛苦的根源在於,我們忘了生活的意義。當你扔掉家裡的奶粉時,你會覺得一個沒有社會責任感,一心只想賺錢的企業不是好企業。

我想,當你有一天辭掉手頭的工作時,原因也不僅僅是因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