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徵文標題

才智咖 人氣:3.82K

讀書可以充實我們的思想,可以豐富我們的情感,可以教給我們本領,可以糾正我們的過失,在書籍中,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原本是如此地美好! 下面有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讀書徵文標題,歡迎閱讀!

關於讀書徵文標題

關於讀書徵文標題

“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閒暇之餘,獨坐山間,備小酒一盞,捧起一本經典著作,細細品味當中人情世故、真理規律,著實算得上是人間頂級享受!我願意同季老先生一樣,加入愛書如命的行列,品味天下第一好事。我愛讀書,此“書”沒有泛指,就是實實在在的紙本子。想必季老先生話中的“書”也是沒有泛指的吧。

英國作家培根在《談讀書》中提到:“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即陶冶情操,給言辭增添光彩,增長才學!此為讀書循序漸進之關係,順序顛倒不得。他還提到: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所說道理十分顯豁。然而,千萬捲紙本子,並不是所有的書都值得讀上第二遍,有如進食,得選有營養之食物以作主食,且需合理搭配,飯後散散步,消化消化;書也要精選,更要精讀,要用心去消化書上的內容。

書本的使命就是傳遞智慧,將智慧拓印到白紙上,沒有聲音的吶喊,只有靈性的薰陶。書越來越多,智慧就越滾越大。“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可見讀書之作用巨大。讀書的技巧在於興致來臨之時,廢寢忘食地去閱讀,在書中,在白紙黑字上,去品味人生與自然,任意一種境界都可以從中領悟!

我很知道,我無法像一些大作家那樣去談讀書,讀書不算是多,也談不上精,可我總想表達對讀書的愛慕之情,以表對書的感激之情,在我的讀書歲月裡,我學到了許多的無法言喻的知識。

我最喜歡建築一座大圖書館,去分享讀書趣味。因為只有分享才能擁有。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還會出現,學無止境,對於真理的探索是沒有終點的,我很同意這種觀點!讀書,也要孜孜以求,不斷求進,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前進,讀書自然就是終生以之了!

我有過一段日子,見不著書就睡不著覺,也許聽上去有些誇張,但確有其事。即使不認真去看,就隨便翻翻,也能安了我心,而後才能欣然入睡,也許這是習慣,也許又是我的對書偏愛的細胞在作祟。

讀書,宜廣泛,更宜專注,略讀萬部詩,不如深度一部《國風》,又或其他價值頗高的詩。讀書不分年齡段,只要是健康的書,有意向有興趣,就大可捧起一本如嚼甘蔗似的忘情閱讀。讀書,最好是不帶功利目的的,每有所需,便可讀書。

此外,讀書最能使人堅強。“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從小就聽說,後來讀書漸多,果覺如此!素來,讀書也被視為修身養性的必經之途。讀書為何會有如此高的位置,我想只有讀書人自己知道。

讀書,還少不了讀書筆記,我經常整理我的讀書筆記,那是幸福、驕傲的`事,就像整理腦中的智慧,會使我更明晰前方的路。讀書不忘摘要,這是讀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許多見解與感悟也都是在這個環節形成的。作品中,無不攜帶著作者充滿成熟的人生經驗,要求讀書者每有獨到之見、誅心之論,便需起筆記之,在此同時,也摻雜自己的思想進去,這就更明顯地突出了讀書的作用。

談到此,還要講講身邊關於讀書的實際情況,對於讀書,我們不少教師要麼不讀,要麼僅僅停留在一個層面上,大多也是為了某種目的去讀書。當然,這已經不錯了,對於整日忙於教務的一線教師來說,靜心讀書確實有許多困難;殊不知,當讀書順暢之時,與書之境界接軌之際,則會感覺到與書打交道其樂無窮,歡愉過後,一切困難便不再是困難了,它甚至可以激發教師在教學上的靈感,升級教師的思維模式,讓生活左右逢源,解決教學事宜,自然就得心應手了。有時教師不知道自己教書之目的,一片雜亂迷茫,這不僅毀了自身的前程,還有可能毀了幾十個家庭,讀書則可以明確我們的目標,給我們力量,幫我們指明方向。無可非議,教育能走到今朝,還主要得益於閱讀!

關於讀書徵文標題

所謂讀一本好書就是交一個良師益友,但我認為讀一本好書就是一次大冒險,大探究。一次體會書的過程,真的很有意思,咯咯的笑聲,總是從書香裡散發;沉思的目光也總是從書本里透露。是書給了我啟示,是書填補了我無聊的夜空,也是書帶我遨遊整個古今中外。所以人活著就不能沒有書,只要愛書你就是一個愛生活的人,只要愛書你就是一個大寫的人,只要愛書你就是一個懂得珍惜與否的人。可真所謂書籍存在,快樂就在,生活更是無處不在,而好的生活更是需要渲染的,因為書,我的生活五彩斑斕,不再單調也不在寂寞……

要說書,我還真談不上是一個愛書的人,對於書,我總是漫不經心,有意思就讀,覺得沒意思就放棄,不過在我班上,愛書人士還真不少,在廣闊的校園之中,看到成群結伴的讀書人必定非本班莫屬。在我心裡,似乎讀書是消磨時間的一個利用工具,而對於他人來說,讀書是一種享受,是一次品嚐,在老師課堂裡會經常提起有關歷史人物及歷史典故的時候,多讀書的人將是最好的見證,我沒曾真正去品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過,看似敷衍又無法從中真正吸取精華的體驗,又談何意義,真的只是敷衍罷了。

今天我一如既往的去鍾家村四中網校,在路上和同學談起了我的歷史成績,聽到他說考40分是常有的事,我真的是又羨慕又嫉妒,想想自己的二十幾分真的自嘆不如,可又能怎麼辦,但我深知,他們的歷史成績就在於看書的多,而不愛看書的我,是不是該出發了呢?於是我二話沒說就向他討教方法,結果就討教來了一本《中華五千年》,我真的超熱心的,趕忙看起來,剛開始看簡直就是煎熬,不過我堅信堅持就是勝利,短短几天真的瞭解了不少的歷史文化,在我的腦海裡似乎又多了一份知識。

面對爸媽每天的上班,沒人陪伴我,我真的很無聊,而現在我每天不但過得充實,放學後還有大量的書籍使我賞心悅目,書籍帶我遨遊整個世界,我想這也是書籍的一大好處吧,以我的從前心態來看,書籍消磨時間,而對於現在來看,似乎可以吸收知識,也正由於這些,我現在好像已漸漸喜歡上了書,應該過不了多久,書籍也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也正是因為這些好處才讓這麼多人對它愛不釋手,所以我向所有人發起感嘆:愛一本書,收穫一份智慧;愛一本書,啟迪一個人生;愛一本書,發揮一番風采。所以古人說道:愛書吧,他是智慧的源泉!

關於讀書徵文標題

一個月前,我們老師讓我們看《目送》,其中,我就讀到這篇叫《寒色》的文章,讓我感受匪淺。

這篇文章主要是講作者對“家”的看法。看到“家”這個字,我也陷入了沉思。家,是什麼?作者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作為被人呵護的兒女時,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和人做終身伴侶時,兩個人在哪裡,哪裡就是家。一有兒女,家,就是兒女在的地方。

可是這些家,都變成怎樣了呢?

第一個家的人,一個個走掉,通常走很遠,很久。到最後,僅剩的那個人,可能自己慢慢走了出去,可能坐在輪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張白布蓋著,被抬出去。

第二個家,沒多久就散了,因為人會變,生活會變,家,也跟著變質。家,一不小心就會成為一個沒有溫暖,只有壓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涼,但是家卻可以更寒冷。

第三個家,會怎樣呢?這次,作者沒留下答案。我想,是和第一個家一樣吧?他們的兒女也會長大,也會一個個走掉,而他們就成了留在這裡的人,過著漫長的歲月。

我想,我現在還處於第一個價吧?我上學時,父母是否也過著這樣漫長的歲月?我也會長大,長大了,我也會走嗎?像哥哥那樣,出國讀書,成家立業,然後留下父母在這裡生老病死?也許像中秋、元宵,端午,春節,過年時會回來看它們吧,可是其他時間呢?任由父母都自顧都,獨自難過?現在的他們,應該處於第三個家的階段吧,他們知不知道,第一個家的場景將重現於他們身上,只是被抬出去的那個人,是他們?

生活,其實就像一條莫比烏斯帶,繞出來,繞進去,最終還是得回到原點。生活,就是這樣無限迴圈著,人,出生,到死,在有限的時間內,做著有限的事情。既然時間不肯為我們停留,那我們就只能追趕他,在父母還沒被蓋上白布抬出去之前,多陪陪他們,和他們一起去旅遊,去散步,去看風景,讓他們在渡過漫長歲月時,不再孤寂。

這個家,變成什麼樣,其實是取決於我們,所以,讓我們努力把這個家變成一個溫暖的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