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祭英烈徵文1000字

才智咖 人氣:2.59W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清明節祭英烈徵文1000字,歡迎閱讀!

清明節祭英烈徵文1000字

清明節祭英烈徵文1000字【一】

又是一個加班夜,夜有點深了,獨自踱在回家的路。

冷冷的風輕輕拂過雙肩,鬢角,消失在身後的那剎,眼神偶然瞟見街角的火焰。一個大概三十來歲的女人,背對著我蹲在那裡,淺粉色的自行車停在一旁,她低垂著頭,一點點撥弄燃燒著的紙錢。她那麼安靜,沒有一絲聲音發出,火苗在清風中閃著暗紅,靜靜的她那處,過往的行人都沒注意到那片火。

又是清明時,冰冰中午飯時,說了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讓我和一一對下面的詞,我在匆匆吞嚥火熱的土豆粉的間隙,只接了句“早忘了。”

真的近了清明,這個女人在祭奠誰呢?愛人,孩子,還是父母,朋友?總有個理由在那裡,在夜幕降臨後,能夠一個人,不受別人的目光注視,輕輕的聯絡異世界的某人。離她而去,繼續我的路。遠遠的路口對面,也亮著幾朵火,看不清人,但我能夠懂得那是清明的火。

不知不覺間,抬頭望著路邊的樹枝杈,黑暗裡看不清,似乎還沒有吐新芽。光禿禿的枝杈,橫亙在視野當中。突然腦子蹦出個捻子,那裡是否也有祭奠?

翻閱20多年的腦歷,似乎每一處都有過火的燃燒。街角,牆根,樹下,樓頂,湖畔,高壓線下,汽車燈前,~~~,原來我的記憶裡,有那麼多的地方出現過紀念。一絲風,從敞開的衣服中襲進,冷冷的打上我的腋懷。冷,帶來一盞清明。熟悉的地方,平常的地方,原來都有過生命的氣息。遺忘的角落,忽視的腳下,多年前,都有過掙扎的命運。我想我能感受到生人的情愁,昨夜,我做了個可怕的夢,那麼真切,讓我經歷過了他們失去時的經歷。有過類似境遇的人,一個眼神,就能觸控彼此內心最深的想愁。似是知音,太過不貼切。真真的同一段,可以不必訴說,默默以對,便會從對方那裡傾聽到最實的脈動。

清明,還有個名字叫寒食,忌火忌熱。古人給我的感動和驚訝似乎是我一生都難以感知全的。國人總含蓄,常內斂。可誰知,國人的內心感情卻也是最豐富。單單看傳統的那麼多節日的名字,就能有挺真切的感知。斯人已去,在他最後停駐的地方,每年那個時刻,至親摯友總要在那裡停留半夜。情未了,清明夜。火是一盞燈,紙錢是一雙鞋。靜靜的在他最熟悉的地方,無聲的呼喚,是的,只能無聲,那是最有意義的召喚咒。他循著燈的所在,一腳腳走來,在塵世的坎坷,在那個世界也是常見。我們的等待,在他離去的那處等待,那也是生人最痛苦的所在。每一次清明,每一次竄著的火光中,最親最近的生命能夠完成一次跨界的接續。

清明節祭英烈徵文1000字【二】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介紹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

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皁隸傭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