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學築夢鑄人徵文「推薦」

才智咖 人氣:1.6W

把最真摯的感情融進筆尖下的文字讓更多的人傾聽到你們的心聲得到感動、鼓勵。以下是本站為你們整理的助學築夢鑄人徵文,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助學築夢鑄人徵文「推薦」

助學築夢鑄人徵文【一】

我來自祖國的一個西南小鎮,在並不富裕的農村家庭長大。母親長年身體抱恙,在國家的政策支援和許多有心人的幫助下,我長年在外求學。然而家庭與出生並未限制我對知識的渴望。十歲的時候,我在螢幕前見證了中國第一名航天員飛上太空,自那時起,我就對辛勤工作而又敢於創造的萬千航天人充滿敬仰與嚮往,夢想著終有一天能成為一名踏實的科研工作者!

如願來到北航後,我一直努力追求學術科研上的有所想、有所為。在學海暢遊中,我喜歡自己的思維不受限於老師和書本,尤其注重將理論知識與科技實踐結合起來,彼此促進,學以致用,甚至往往實踐早於系統的理論學習。在自己看來,求知慾望和解決問題的現實需求是學習最大的動力源泉。那些自己思考問題到凌晨自習室空無一人的日子讓人無比懷念,而那些曾經自己在實踐操作中無法理解的問題,能夠經後期的系統理論學習豁然開朗的感覺更是讓人無比愉悅。

求學最重要的是培養自己主動學習的意識與能力。雖是一名自動化學子,但我在科研過程中,需要用到通訊知識就去學習通訊的相關理論,需要用到發動機知識就去翻閱能源動力的相關書籍,需要用到機械知識就去學習機械工程的相關課程,用需求引領學習,用追求指導學習,用積累沉澱學習。當習慣了深夜自習室鎖門後,同一群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走出教學樓時你會發現,自己只是那群上進的學子中再平凡不過的一員。

來自自動化學院的我尤為喜愛機械與電子,三年來共參與並完成機器人專案7個,卻經歷了一個從零基礎的新生到機器人小達人的艱苦成長過程。從最初的智慧小車到平衡機器人,從仿生機器魚到對弈機器人,從機器保姆到彈跳機器人,奮鬥過的每個專案投入的精力少則數月、多則一年,背後也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辛酸故事。大學期間我幾乎所有的個人時間都花在了科研上,習慣了沒有周末、沒有假期的'生活,無數個深夜獨自從實驗室走回宿舍,知道北京凌晨四點天就微微明亮,校園凌晨兩點還有人在跑步,湖邊清晨六點就有人在背書,綠園早上五點就有同學在背英語單詞。身邊總有優秀的人是那麼的努力,沒有任何人的成績背後缺少汗水。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在北航最具特色的馮如杯科技競賽中,我的首個一等獎專案《球形自平衡機器人》,就是在沙河校區五號實驗樓利用有限的資源裝置調試出來的;另一個馮如杯一等獎《可彈射智慧車》,其中自行設計的彈射樣機因試驗充滿危險性和未知性,導師親自開車送我們到郊區尋找開闊場地做試驗。曾感受過看著室友放暑假回家,而後過完暑假歸校和留守的我一起開學的落寞,但正是由於這樣一個假期苦守實驗室的付出,自己設計的《風力擺控制系統》一舉奪得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國家一等獎。

回想一路前行過程中所歷經的風雨,團隊帶給了自己非常強大的支援和力量,而我也有責任影響著身邊的同學朋友一起去參與科技活動。本科期間,我曾與31人合作科技專案,和來自不同專業的同學一起碰撞思維,讓他們和我一樣體驗到學有所用的滿足和科技創新的魅力。在電賽中我既作為參賽隊員去爭取優秀成績,也擔任整個集體的一個技術培訓者,讓大團隊和自己一同進步。

個人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科技氛圍與創新環境,我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校園傳遞更多的科技正能量。我曾在大二時設計電路,去義務培訓應屆新生入門科技實踐,並將其發展成傳統保留至今,讓過百名15級新生一入學就可以在學長的輔助下,做出自己大學的第一個科技實物作品,引導其邁上科技創新道路。時至今日我也常來沙河指導低年級同學科技專案、培訓新生實踐常識。我曾去幼兒園、中學科普航空航天知識,用自己的實驗和講說喚起了孩子們對天空和北航的嚮往。

個人第一次在大學接觸科技活動是參加自動化學院首屆馭遠杯機器人大賽,後來我成為了第二屆比賽的技術指導,前不久我以組織者的身份籌辦了第三屆馭遠機器人足球聯賽,帶領沙河的同學將比賽的規模辦大、水平提高,在我和團隊的努力下,大一大二共有5個院系32支隊伍共150餘名同學參與!我在大賽過程中培訓大家從零基礎起步做機器人,鍛鍊了過百名同學的科技動手能力,並期待他們能夠在未來的發展中湧現出更大的創造力。我堅信,科技創新與航空航天事業發展的道路上需要的絕不僅僅是一兩個人,而是一大批敢做敢拼、敢想敢為的青年學子!

回首大學生活,良好的本科生實踐平臺讓我將理論知識與工程能力結合了起來;擔任四年大班長,也曾在黨校任總幹事助理併兼任科技輔導員,踏實的社會工作讓我學會服務他人;我曾帶隊赴全國各地開展社會實踐,既去過山西廣靈國家貧困縣調研感受社會發展中落後的一面,也到過科研院所及軍工企業觸控科技與國防的現實結合,亦曾在各類公益活動中思考社會責任和個人價值;通過在歷練過程中的不斷思考,懵懂的航空航天夢想沉澱成了對社會發展需求的理性認識,讓我堅定了做一名踏實科研工作者的選擇。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我定將響應國家航空航天的戰略需求,在科研漫途徐徐前行,有所作為!

助學築夢鑄人徵文【二】

“別在最能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回首這幾年,為了家庭,為了夢想,為了責任,風雨中的自己何嘗不是選擇了一往無前。

歷經挫折,立志擔當

16歲那年,父親因意外事故離開了人世。突發的噩耗,打碎了一個家庭,更是打碎了一顆少年的心。無盡的苦痛、無望的未來,似乎徹底擊垮了那個曾經“龍騰虎躍”的孩子。黑暗中的我,彷徨迷茫,對生活倍感絕望,無心學業,渾渾噩噩。就當快要崩潰之時,母親的“背影”映入眼簾,雖不同於朱自清筆下的背影卻又何其相似。

我明白,母親的悲傷絕不亞於我。但,痛苦,痛哭?生活留給她的是一個空蕩蕩的家和一個剛出生的女兒。爸爸走了,她就得用她嬌弱的身軀來支撐起整個家庭。我如今似乎都能看見,母親挑著擔子,擔子的一頭是農具,擔子的另一頭卻是幾個月不到的女兒。不到90斤的她,脊樑早已被重擔壓彎。

那個背影,似電流,瞬間擊穿了我身體的每一寸神經;那一刻,似醍醐灌頂,我清醒萬分。她唯一的兒子此時此刻能做的難道除了悲傷,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她獨自一人挑起整個家庭?愧疚、自責,我也開始思索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我開始懂得“責任”,一個男生應該擔負的家庭責任。

在那之後無數個不眠夜裡,我暗自發誓,一定要成為最優秀、最有用的人,一定要以最主動的姿態,最樂觀的心態,面對人生。至少,不能讓母親再受一點苦,受一點累。

逆風飛翔,自強不息

難忘母親脊樑被壓彎的背影,於是,18歲的我決心獨立——不再向她要一分錢。

為著這份決心,為著這份執著,高三畢業後的每個寒暑假,剛回縣城,我每次都來不及回家放行李,就開始了兼職生活。在兼職闖蕩中,那些在人情世故上游刃有餘公司元老,總是對我冷嘲熱諷、剋扣打壓,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量與剝削之後微薄的報酬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讓我一次又一次想放棄。可每每想到母親的背影,我就告誡自己要堅強,要堅持到最後。

春節是每個家庭最喜慶的日子,可是對我、至少對於我家卻不是。因為一些原因,春節母親和妹妹都不會在家。但“家”在那裡,爸爸還長眠在那裡,所以春節我必須要回去,哪怕形影相弔,哪怕形單影隻。除夕夜,當家家戶戶一起歡樂守歲時,陪伴我的卻只有無盡的黑暗、冷清、孤獨。常常在這時候,我也壓抑不住自己的淚水。悄悄抹淚之後,我還得強撐起笑容向母親、爺爺奶奶還有其他親戚朋友送上新年祝福——因為,我不能讓真正關心我的人擔心。

學習刻苦,表現優異

為了讓自己更全面地發展,在學生工作、科技製作等方面,我投入很多時間,為了保證課內學習的時間,我每天在圖書館、自習室自習到管理員催我離開。室友常說“你一早就離開宿舍,第二天才回來”,問我累不累。累!這樣密集的生活安排,又怎能不累,我也想休息,可是我停得下來麼?

天道酬勤,我的平均成績連續兩年位列大班第一,連續獲得國家獎學金和校“優秀生”稱號等,這既是對我的肯定,更是莫大的鞭策。

投身實踐,情繫社會

我的成長離不開社會幫助,我也常告訴自己,只要有機會,就要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回報社會。我給自己的18歲生日禮物是人生中第一張獻血證。

大學裡,我先後承擔過大班學習委員、科技實踐委員、學生會權益部部長、沙河校區勤工助學服務中心副主任兼財務部部長等職務。從做事懵懵懂懂,到把握全域性、謹慎入微,期間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坎坷。但因為夢想、因為責任,因為不服輸,我選擇了堅持,選擇了學習積累經驗和改變。學會思考問題開拓創新,學會與人交往謙遜踏實。

知行並重,全面發展

為了讓自己更加堅韌,我讓自己“喜歡”上長跑:我曾先後參加過馬拉松長跑比賽,讓自己在無盡的堅持中,體會一步一步走到最後,中途絕不放棄的感覺;我喜歡讓自己在身體做著機械運動的時候,大腦能不斷思索未來。

我也積極參加了學院、學校、北京市乃至全國的各種科技創新比賽,最後取得市級、校級、院級獎各一項的成績。但一個從科技大白逐漸走進科技動手製作大門的過程,不知由多少痛苦凝練而成。有時候,千呼萬喚也出不來的程式讓人幾近絕望;有時候,搭建許久的硬體結構突然崩潰也曾讓我歇斯底里;而更多的時候,新的方法會讓處在知識底層、知識斷層的你望而卻步。不過,我很幸運,在實驗室遇到了兩三位跟我一樣執著的夥伴,記不清多少次凌晨一點、兩點一起回宿舍的場景;記不清多少次因專案沒進度而暴走時同伴的安慰和支援;記不清多少次想放棄時,同伴苦苦掙扎的背影讓自己又重新投入其間。

肩挑責任,逐夢未來。那些豐富精彩的學習生活經歷足以見證我樂觀開朗的心態、自信的人生態度。“直面挫折、笑看生活”,“決不氣餒、勇往直前”,我相信,成長中的我終將真正挑起我的“責任”——回報家庭,回報社會,回報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