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常規月徵文記敘文

才智咖 人氣:1.52W

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環節,抓好教學常規管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本文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常規月徵文記敘文,僅供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教學常規月徵文記敘文

教學常規月徵文記敘文一

教師是教育的實踐者,是教學活動的具體實施者,教師專業素質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第十九個中國小教學常規月活動中,教師應該深入反思教學改革過程中的主要成效與問題,進一步有效實施教學基本規範,增強教學創新能力。下面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就如何夯實教學基本規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從備課、上課、反思、課題四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備課——看見集體的力量

《規範》第二十四條對備課提出瞭如下要求:“教師要研究課程標準、教材及其他資源,分析學生的認知基礎和情感基礎,準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預測學生的認知障礙等。教學目標設計做到明確、具體,可操作、可測評、可達成;課堂作業、課外練習設計具有針對性、層次性、差異性;重視教學活動的預設與生成;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等。”

暑假裡我參加了“語文主題學習”的備課活動。我們備課小組,接到的任務是對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進行單元教學設計。首先,我們一起認真研讀了本單元的所有課文,以及《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中,與這一單元配套的閱讀教材。然後,再對照課程標準,設計出了單元導讀、珍愛和平、傳奇英雄和人物剪影等四個環節。其中“珍愛和平”著重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愛憎分明的感情和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傳奇英雄”和“人物剪影”則從讀與寫兩個角度完成對人物描寫的學習。

在整個備課過程中,我們共同研究課程標準,共同研讀教材,分析學情,對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了科學有序地整合,突出了教學重點、難點,徹底改變了一直以來的單篇課文教學的模式,真正實現了單元備課。每位老師都很投入,大家一起進行頭腦風暴,有時甚至為了一個教學細節的設計,還展開熱烈地討論。這次備課,靠以前的單兵作戰的方式,是不可能完成的,唯有老師們集思廣益,才能實現。在備課過程中,我看見了集體的力量。

二、上課——可以預設的精彩

《規範》要求教師上課要“堅持立德樹人,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創造性地使用教案,因材施教。”

前不久,我參加了 “一師一優課”的晒課活動,那節課上就有一個意外的生成。《走一步,再走一步》,寫的是一個男孩爬到山崖頂上不敢下來,最後在父親的引領下一步一步地走下山崖的故事。文中心理描寫特別出色,我在教學中著重引導學生朗讀品析精彩的句子。學生讀到“我聽見有人啜泣,正納罕那是誰,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這個句子時,體會到這是因為小男孩非常害怕,而產生了幻覺。幻覺描寫是心理描寫的一種方法。

關於心理描寫的方法,我在上《在沙漠中心》一課時,曾經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分別是幻覺描寫、景物襯托、內心獨白、動作暗示等方法。而這節課,我預設的是達到體會到一兩點的程度就可以了。這個學生的回答,給我創造了機會,我就順勢引導學生髮現其他的心理描寫的方法,並提醒學生在作文中嘗試著去使用。這堂課的教學實錄,後來發表在《語文知識》2015年第5期。

這個案例中,學生的回答,看起來是個意外的收穫。其實是教師在教學積累的基礎上,抓住了恰當的時機展開教學,達到了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案,因材施教的良好效果。

三、反思——看見成長的力量

《規範》第二十八條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堅持教學反思與總結。教師要定期對課程資源開發、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考試、學生學習與生活指導等教學活動進行反思,剖析、總結教學得失。”

大家常有這樣的體驗,即無論怎樣精心預設,課堂上總會有出人意料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殊不知,“錯誤”恰恰是一種寶貴的生成性教學資源。教師要及時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一分為二地去剖析問題,然後抓住其中有利因素,給學生以機智巧妙地引導,進而化“錯誤”為精彩。

上一屆學生八年級下學期去渤海中學社會實踐回來之後,我進行了日記講評。我讓學生回憶在技校參加社會實踐時感人的細節,有個女孩忽然講起了宿舍裡鬧“鬼”的故事,並對原因做出了種種猜測,還講到了宿舍裡其他女孩害怕的表現。孩子們就更加興奮了。我發現課堂有些失控了,已經遊離了“用什麼來打動讀者”的主題,沒有按照預設的內容展開。這時下課鈴響了,孩子們意猶未盡,紛紛舉手要說說自己宿舍的趣事。

回到辦公室,我坐下來反思。課堂的主題已由“情”轉移到了“趣”上。如何把放開的課堂收攏起來?“核心價值”這個詞跳了出來。第二節仍是作文課,我丟擲了這樣一個問題:“這件鬧鬼的事,最有價值的細節是什麼?”接著,孩子們略作沉思之後,就講起了大家聽說這件事之後,都跑來安慰他們,有的拿來手電筒,還有的邀請她們到自己的宿舍裡,和她們擠擠。我趁機點撥:“這些細節表現出真摯的友情,這才是鬧鬼事件最有價值、最值得寫出來的內容啊。”

當課堂遊離主題之後,我及時地做出了反思,發現這個話題雖然點燃了學生的熱情,但孩子們的理解止步於“樂趣”,恰恰反映了學生認知的膚淺。這正是撥雲見日,指導學生把文章寫深刻的好機會。於是,就適時地丟擲了“最有價值的細節是什麼”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這樣,把課堂逐步引向了深入。

我把這個教學片斷記錄下來,並把它寫進了我的論文《如何化“錯誤”為精彩》,發表在2014年第3期的《中學語文教學參考》,這篇論文在今年濱州市第二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選中獲二等獎。

經驗加反思等於成長。把自己的教學點滴收穫,積累起來,再進行反思和總結,在反思中不斷改進,在反思後不斷成長。

四、課題——感受研究的力量

《規範》還提倡教師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教師要結合教育教學實際,針對教學問題積極開展小課題研究,切實解決教學實踐中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

自從“生活日記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開展以來,我們首先進行了“跟課文學寫作”方向的研究,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青春足跡》上,開設了“跟課文學寫作”專欄,課題組的老師結合教學實際,積極撰寫指導性文章,幫助學生從課文片段中,得到寫作的啟示。

辛勤的付出,換來了收穫。回看《青春足跡》1-16期上的文章,學生作文的篇幅和質量都有了明顯的進步。更令人高興的是,本學期陸續收到了一些好訊息。先後有多名學生的日記作文,發表於《閱讀與作文》《青少年日記》《美文讀寫週刊》《齊魯晚報》等報刊雜誌。這些學生作文的發表,離不開我們課題組老師們的共同努力。

本學期在“跟課文學寫作”研究方向之外,增加了“情境日記寫作”的方向、“日記升格指導”方向的研究。希望通過課題組老師的努力,探索日記與生活的聯絡,日記與成長的聯絡,能讓更多的老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能讓更多的孩子喜歡上寫作,思想上有進步,情感上得到陶冶,從而創設校園寫作的良好氛圍

通過學習,我對《山東省中國小教學基本規範》,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規範》對教學的各個環節,都給出了引領和指導,從中可以看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力量。今後,將把自己的學習體會,貫穿到日常的教學中去,遵循學科教學規律,更好地實施科學有效的教學活動和教研工作。

教學常規月徵文記敘文二

曾在書上讀到過這麼一句話:“好的課堂評價語,就像久旱之後的甘霖,‘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好的課堂評價語,激勵學生奮進,甚至成就他輝煌的一生。”如果說一堂成功的課是一曲動人的交響樂的話,那麼課堂評價則無疑是這首樂曲中的一個個震撼心靈的音符。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情緒和情感影響頗深,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動機。那麼如何使自己的課堂評價語精彩紛呈呢?

課堂上我們會經常使用“好”,“不錯”,“真棒”等評價語來評價學生,其實這種評價語帶有很大的模糊性,學生難以具體瞭解自己的回答“好”在哪裡,又“棒”在何處,在一定程度上不清楚自己的思維優勢的可延續性,其評價也失卻了意義。教育是一門科學,教師的評價語就要講究科學。科學的合理的評價語能激發學生的自信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以及促進學生髮展。所以,我們要儘可能對每一位發言的學生都予以針對性的、具體的、個性化的評價。評價語要因人而異。一是讚譽鞭策優秀生,二要肯定激勵中等生,三是寬容鼓舞學困生。特別對那些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髮言了,反饋中哪怕只是那麼一丁點兒合理的內容,也應該給予充分肯定,這好比一棵斷樹,只要還有一根樹脈未斷,它就有生成並長成參天大樹的可能,關鍵在於是否用百倍的愛心去呵護它。

前幾天我在《灰雀》一文的朗讀訓練時,平時很少發言的明明竟然慢慢地舉起了小手,我及時捕捉到了這一細節,馬上微笑著,並用一個請的手勢,鼓勵他站起來朗讀課文。他可是一個學習基礎不太好的學生,當他怯怯地不太流利且又不夠準確地讀出指定的段落後,同學們早就紛紛舉起了小手要給他指出缺點。有個急性子的男同學甚至已經喊了出來:“他‘胸脯’讀錯了!”。當這個膽小的孩子認識到自己將要成為同學們批評的物件時,是那樣的侷促不安。這時,我沒有急於讓同學們對他的朗讀給予評價,而是先走到他的身邊,撫著他的肩膀,用眼神示意他坐下,並親切地對大家說:“在同學們評價他的朗讀前,老師要先表揚明明同學。”這時同學們滿臉的疑惑,呆呆地看著我。“大家知道明明同學是這個學期才從別的學校轉到我們班的,他本來就膽小再加對我們這兒還比較生疏,今天他能勇敢地站起來發言,大家覺得他是不是該表揚呢?”我的話音剛落,教室裡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這時我看到明明同學雖然滿臉通紅,但是他悄悄地把身子坐坐直。接下來當同學們真誠地為他指出朗讀中的不足時,他已沒有了剛才的難堪,很愉快地接受了同學們的幫助。最後我又不失時機地鼓勵說:“有這麼多同學的熱情幫助,再加上明明自己的努力,老師相信,他一定會進步得很快,下次他一定會把課文讀得更好。”在接下來的這些日子裡,明明不但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積極了,課下也活潑了許多。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樣一個“好”,可以說得平淡如水,讓人有勉強之嫌,也可以說得激情滿懷,讓人感受到是你發自內心的讚賞。由於因此,教師的評價應該注重情感投入。例“雖然你說的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你很有創見,這非常可貴。請再響亮地說一遍。”,“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我很感謝你們。”等等,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再如,當學生提出了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時,老師可以走上前去,握住該同學的小手,注視著他的雙眼,誇讚道:“你有一雙慧眼喲,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多了不起呀!”學生聽了這樣的評價語,內心肯定比吃了蜜還甜。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及時捕捉學生的點滴學習成果,及時捕捉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及時捕捉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態。利用教師的課堂評價語及時讚賞,傳遞真情,讓學生增強自信,享受成功的快樂。

教學常規月徵文記敘文三

課程改革已走過了近十個年頭,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我們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觀念如果能真正落實,肯定會促進教學行為的革新,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語文新課標的字字句句閃爍著“以人為本”的絢麗。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在學習中樂於與人合作,共同探求,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新潛能,是教師責無旁貸的天職。投身課改,立足課堂,勇於實踐,積極創新,並把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

一、多彩朗讀,培養審美情趣。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我一直認為語文課的最高境界是師生都陶醉於琅琅的讀書聲中。缺少了朗讀,語文課似乎就失去了活力。所以,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對學生朗讀方面的指導。

每接手一級新生,在第一堂語文課上,我都會藉助一兩首小詩向學生講講朗讀的基本要求,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給學生以具體的朗讀指導。用優美的範讀來啟動課堂,激發學生的情感,用分角色朗讀幫助學生品析人物形象、用比較朗讀法提升學生的語感、我還嘗試過用表演朗讀給學生生動直觀的印象。多彩的朗讀,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受到了情感的薰陶,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我一直認為語文課的最高境界是師生都陶醉於琅琅的讀書聲。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對學生朗讀方法的指導,力求帶領學生在多彩的朗讀中得到美的享受。

二、讀寫結合,探索作文思路。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一雙美麗的翅膀。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一直困擾著我。根據“讀寫結合”的原則,我對作文教學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和探究。

學生閱讀時間少、閱讀量不足,寫作文時往往無從下筆。我精選跟作文話題有關的美文,在作文課上印發給學生閱讀,要求學生圈點勾畫,然後在課堂上交流,指導學生正確地選材。另外,課文是最好的範文。我常常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的思路,學習謀篇佈局的技巧。

針對作文批改低效的問題,我改變了批改的方式。選擇各個層次的作文,列印分發給學生,同樣要求學生寫出旁批後課堂交流。因為是評價同學的作文,學生積極性更高,課堂上常常擦出智慧的火花,曾經枯燥的作文課煥發了生機與活力。閱讀同學作文,強化了對作文訓練重點的理解。

另外,失誤作文,常常被我們忽略。其實,只要認真閱讀,及時反思,它會成為非常好的作文課教材。例如,在《——也美麗》的半命題作文訓練之後,我發現學生在對題目的理解方面有明顯的失誤,我緊緊抓住這個契機,引導學生品析“美麗”、“也”等詞語,重新審視題目的含義,我把這次的指導過程記錄整理成論文《審題也美麗》,發表於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語文教學通訊》。

三、巧用媒體,發揮教輔作用

多媒體教學在八十年代已經開始出現,但當時是採用多種電子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錄影等綜合運用與課堂教學。這種教學技術又稱多媒體組合教學或電化教學,九十年代起,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多媒體計算機已經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種教學媒體的綜合使用地位。

恰當地使用多媒體,發揮其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的重要作用。

可激趣。一堂課,猶如一篇文章,需要一個“鳳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能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生動活潑的美景,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激發學生多種感官功能,實現了多種感官的有機結合,從而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可示範。學習優美的詩歌散文,可以採用優秀的範讀課件;賞析優美的句子,可以課件示例,然後引導學生品析美文。

可連綴。課件可以穿針引線,把幾個環節連綴成一體,尤其是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環節多、活動豐富,用多媒體課件提示活動環節,能有效有序的組織教學。

可增容。多媒體課件可短時間內提供較多資訊,課外資源融入課本,讓課堂內容更加豐富。

可參考。多媒體課件豈止是輔助教學,還可幫助老師備課。一位老師告訴我,他上課用課件的時候並不多,可是他經常下載課件來看,原因就是課件展示的是製作人的思路,多參考幾個課件可以幫助我們迅速理清思路,可以博採眾長。

四、潛心教研,反思教學得失

教學相長,生動的課堂激發了我教學研究的興趣。課後及時地積累、反思、總結,是教學創新的契機。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常常有這種感覺,上完課後,對課堂教學的得失有了深切的體會,回到辦公室,就趕緊記錄下來。過一段時間,再拿出來進行反思。如果還覺得困惑,就翻看《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教學通訊》《語文學習》等教學期刊,學習先進經驗,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功夫不負有心人,陸續有文字刊登在了國家級、省級報刊上。閱讀教學方面,《<龍說>解讀》發表於《中學生讀寫》,《九枚硬幣教“推敲”》發表於《中學語文教學》,《都是“我”給惹的“禍”》發表於《語文報·八年級版》。作文教學方面,我著重從審題立意、選材構思等方面,做一些探究。2007年,《審題也美麗》發表於《語文教學通訊》,《選材宜獨特》獲山東省案例評選三等獎,《讓“素描”清晰、生動起來》、《留心亮麗風景》發表於《作文與考試》,《要善於通過事件塑造人物》發表於《作文》。另外,還有十幾篇寫作指導、名著導讀和閱讀訓練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

五、關注個性,發掘學生潛能

語文教學的真諦是讓孩子懂得生活、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善於從生活中發展自我。為了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我發動學生定期摘抄美文,稍作編輯,裝訂成冊,就成了一本班內《讀者》。在互相傳閱的過程中,學生常常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在文章的後面。為了激發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我鼓勵學生從課堂作文和週末隨筆中挑選自己滿意的作文,“發表”在班內刊物《清風》上。這兩個舉措,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創作激情,提高了動手能力。除此之外,我還積極組織學生向報刊投稿。我指導學生在國家、省級刊物多次發表作文。

經過幾年的課改教學,我們深切感受到這麼多的變化,我們已經認識到自己就是課程改革的參與者、實施者和研究者,主動研究教學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在平時不斷整理自己的心得體會,有的還寫出了很好的論文。隨著教師教學行為角色的變化,師生之間形成了和諧、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敢於提問題了,敢於主動站起來回答問題了,真正做到了學生心靈開放,個性張揚,開發了他們的創造力,確實在向創新型人才轉變。我們肩負重任,願盡我們最大的努力與課改一同成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