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範文精選

才智咖 人氣:2.36W

中國之所以被稱為“文明古國”,是因為它蘊藏著一種別的國家都沒有的東西——那就是經典。如果從知識的角度來看待經典的話,那麼就只有經歷過風雨的經典名著才能來展現其風采了。下面有本站小編整理的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範文,歡迎閱讀!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範文精選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

“晶,子盈切,……”“子曰:……”,只要你每天在語文課時經過我們班,你一定會聽到類似的語句從班級裡傳出來。每天如此,從不間斷。這就是我們老師的獨特教學方法。

每天一字,每天一句經典,每天一篇文章。

每天一字就是每個人都要從《說文解字》上查自己名字裡的一個字,然後介紹,解釋;每天一句經典就是每天都要吸收一句儒家經典。而每天一篇文章就是每天都會有同學讀一篇文章,同學們一邊聽,一邊記下故事梗概,抒寫感想。這三件事是我們語文課堂上所必不可少的事情,每當文章讀完後,師生之間還會就這文章展開交流,討論。有時為了一篇文章,老師甚至可以放棄自己的教學內容。因為我們老師從來不會因為時間關係而遏制住學生的思維,這也是我們喜歡“牛柳”老師的原因之一。

一開始,帶著好奇和興奮,每一天,這三件事都做得十分認真,仔細。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同學都對這三件事有了新的感覺。如果你認為同學們是把這當成一種任務,甚至是一種負擔,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時間的推移絲毫沒有讓同學們對它們減少興趣,反而更加樂於完成它們。因為同學真正從其中獲得了好處,得到了樂趣,這種事何樂而不為呢?

先說說每日一字吧,每日一字都是從《說文解字》上來的。漫天遍地的古文和繁體字讓同學們看得眼花繚亂,查起字來也非常費勁。但是身為國中生,很快就可以接觸到古文,文言文,提前預習預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當以後你看到別人的名字後可以熟練地運用從《說文解字》上學來的知識去解釋,翻譯別人的名字,不用說,你的內涵就足以顯示出來了。中華民族的氣節,文化,精神便瞬間在你身上得到體現。那一身的氣質足以直接把別人迷倒了。益處多多啊!

還有每日一句的積累,每天一句儒家經典。這也不用說。儒家文化可以流傳幾千年的魅力就在這裡。知道現在,人們想想,孔老爺爺真是偉大,他說過的話知道現在仍然是對的。人迷失的時候想想孔老爺爺的教誨還是很有用的。作為一箇中國人,如果肚裡沒有點儒家文化的知識,沒有點中華民族的靈魂風韻還真不行。21 世紀的`人才是什麼?是具有中國靈魂,世界胸懷的現代人,中國靈魂是放在首位的。中國人怎麼可是失去魂呢?

最後是每天一篇文章,這看似是和古文沒關係了。對啊,接觸麼多的古文,也該放眼一下現在了。不然人總是停留在過去,和國際無法接軌也不可取啊。每天一篇文章,不同事件,不同題材,不同文體,每個人的觀點,感悟也不同。在交流中一樣可以收穫很多啊。轉眼已是七年級,再轉兩下眼就到九年級了。九年級,會考了。會考一定會遇上議論文。議論文,當然要讓自己的觀點獨特並且站得住腳。那怎麼樣讓自己的觀點站得住腳呢?當然要引用名言,事例去深化自己的立意了。於是…… 這文章的妙處就在這裡。

現在想想,“牛柳”老師真是和孔老爺爺一樣偉大。三件事就把語文基礎打好了。很強大啊。

這三件事收益終身,經典與我同行,無論如何我也不要把這經典丟掉。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

小時候,爸爸媽媽要我讀經典、背經典。幼兒園裡,老師教我積累經典,上了國小,學校也讓我學經典、掌握經典、領悟經典、運用經典。經典像我一位形影不離的朋友,不停地幫我漫遊在知識的海洋裡。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為了不斷獲取知識的力量,我與經典一直同行在成長的道路上。

當我還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兒時,經典幫我拉開了窗簾,透過一扇小小的窗戶,我能看見許多知識在遊蕩,使我小小的心裡充滿了歡樂。牙牙學語時,我迫不及待地跟著爸爸媽媽後面念著《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晚上,月光透過窗簾,照在牆上,我默唸著靜夜思,想象著詩人看到的情景。

上了幼兒園,經典引導我走到窗戶前,讓我認識了更多的知識。上了國小,經典幫我打開了窗戶,我往外一躍,伸展開雙臂盡情地和知識擁抱。經典還是伴著我向“海洋”深處游去。

三年級,我認識了詞。第一首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我覺得寫得很美,讓我聯想到這樣的情景:深夜,月光發出潔白的微笑,我獨自一人坐在水邊,踋前後不停地擺動,有時沾到水面,泛起層層漣漪。這首詞讓我聞到書籍典雅的香味。

現在,經典幫我得到了更多知識。《遊子吟》讚揚了世上千千萬萬個母親,使我明白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三國演義》讓我知道諸葛孔明、龐統都是一世的才子。蜀國之所以有了他們才能與列強抗衡那麼久。國家需要這樣的人。所以,它一直激勵著我要做這樣的人,讓我成為國家的棟樑。

讓我與經典同行,親近經典書籍,與經典為友吧。我們為什麼讀經典?從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易中天的話裡,我能找到最好的答案:“歸根到底,就是因為能從經典中,讀人、讀人生、讀智慧、讀社會。於己於國,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