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端午徵文7篇

才智咖 人氣:2.27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徵文吧,徵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徵文的出現。那麼你有了解過徵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們的節日端午徵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的節日端午徵文7篇

我們的節日端午徵文1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最為熱鬧了,由於父母外出打工,小時候我常跟外婆一起呆在鄉下,那時的端午節使我至今難忘!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到這一天,人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飲雄黃酒、在屋簷上插上艾葉,有時還要佩戴香囊、在手碗上纏紅絲帶。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殉國而投江自盡的著名詩人屈原,這個節日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在我們那兒,端午時的大街上可是熱鬧的哦!

那天,我早早起床,吃完早飯,佩戴著沁人心脾的香囊,上街當“小商人”了。我來到大街上,選擇一個合適的位置,擺攤賣艾葉。大街上是人山人海,滿是討價還價的聲音,我見旁邊賣艾葉的人笑眯眯的收著錢,我便大聲吆喝,不一會,就有顧客前來購買艾葉了,我們不停地討價還價。費了半天功夫終於賣完了!看來,做“小商人”也是不容易的啊!

我拿著辛苦換來的成果買了一包雄黃,然後飛奔回家吃香噴噴、甜絲絲的粽子了!

剛進家門,就聞到一股熟粽子的香味!粽子是三角形的,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加小豆的叫小豆粽,加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早中”,所以吃棗粽的人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的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煮粽子的鍋一定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子之後,再吃些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端粽鍋裡的雞蛋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裡煮的雞蛋、鵝蛋、鴨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晒一會兒再吃,整個夏天都不頭疼。

我連忙竄進廚房裡,挑三四個已出鍋的大粽子,提起就跑。我坐在桌子上,看著青翠的粽子,想起了外婆忙碌的身影,我小心翼翼地剝開粽葉,白白嫩嫩的糯米躺在在粽葉上,像一粒粒晶瑩、潔白無瑕的珍珠,吃著香香的粽子,我心裡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歡樂!

五月五日,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我雖然沒見過賽龍舟,但是我想賽龍舟時一定很熱鬧!

我真懷念兒時在鄉下度過的端午節呀!

我們的節日端午徵文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我們的節日端午徵文3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粽葉飄香,端午節吃粽子,是最具節日氣氛的傳統習俗。

我們家包的粽子,極有講究。先說粽葉,媽媽總是不辭親苦地爬進深山,採摘山上天生青翠繁茂的箬葉,半潤肥大,香味清純且濃郁,它是包粽子最正宗的極品了,包裹的粽子帶著山野飴人的撲鼻清香。再說包法:將糯米洗淨,泡三四個小時;新鮮粽葉、粽繩用溫水浸泡、洗淨、瀝乾;根據需要加入各種配料,可包成單純的紅豆粽子、綠豆粽子、紅棗粽子、板栗粽子、火腿粽子……也可包成有碎蘿蔔乾、香菇丁、栗子、鹹蛋黃、肉等配方的葷或素的八寶粽子。媽媽說包、煮粽子的人一定要性情溫和,不能急躁,否則包不出好吃的粽子。是啊,只有像媽媽那樣,做活總是細緻、從容,將粽葉兩片重疊,捲成尖筒狀,放入兩大匙糯米等,用筷子將其細細搗壓。媽媽特別強調米鬆了,進水失粘,不好吃。媽媽再把粽子包成四角狀,捆緊。做好後放入鍋中,冷水蓋過粽子,用中火煮兩小時。這兩小時是最讓我們孩子“煎熬”的時刻,隨著四溢的香味越來越濃,我們嘴巴喳吧喳吧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待粽子煮熟後,一個個呈青黃狀,一種濃郁悠久的美味蕩氣迴腸。

最令我難忘的是今年的端午節。今年,媽媽得了嚴重的脊椎病,已經害病大半年,都不能幹什麼活了,只能在家臥床靜養。我們都以為不能吃到媽媽親手包的粽子了。沒想到在過節的前兩天,媽媽就揹著我們去了一趟農貿市場,在那精挑細選了很久,買了一疊箬葉回來。可憐的媽媽走這一段路就已累得氣喘吁吁。走到家裡時,幾乎一步一挨,嘴裡還喃喃地念道:“這箬葉也不好,沒有我自己上山採的好。”我們都勸媽媽不要包了,要吃就買幾個吃吧,媽媽搖了搖頭說:“沒什麼,包幾個粽子算啥呀!”第二天一早,媽媽就一瘸一拐地忙活開了。洗粽葉,淘糯米……豆大的汗珠掛在了她的額頭上。我們知道,那不是天氣熱的緣故,那是媽媽病著。我們都心疼媽媽,但又知道媽媽那犟脾氣,只好想方設法地在一旁幫助她。由於年紀小,其實也沒幫上什麼忙。媽媽咬牙包了整整一百個粽子,待到粽子快煮好時,媽媽實在撐不住了,已躺在床上休息了,可口裡還一直囑咐:“給鄰居們送些去,平時沒少麻煩人家。”我們按照媽媽一貫的做法,有好東西一定要與鄰居分享,自家留了三十個,其餘的都分送給鄰居了。

這一次的粽子,雖然沒有以往的好看、好吃,但是我認為這是平生吃到的最美味的粽子。因為這是媽媽用心做出來的,也是我用心品嚐出來的。

我們的節日端午徵文4

端午節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民俗節日,距今已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主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相傳是專門紀念屈原的。屈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因皇上聽信了奸臣所言,把屈原投到了汨羅江裡。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會划著龍舟往江裡仍粽子,意在:讓江裡的魚蝦吃粽子,而不要傷害屈原。

在北方,端午節還有綁花繩、戴香包的習俗呢!瞧 !媽媽把幾根彩顯捻在一起,就出現了彩虹的顏色,然後,把這些繩輕輕地、鬆鬆地綁在我的脖子上、手腕上和腳腕上,這些喜慶的繩立刻給我增添了幾分神氣和英俊,就像三頭六臂的小哪吒。

另外,端午節還有一個插艾的習俗,這個習俗來原於一個古老的傳說:在唐朝末期,黃巢帶領著起義大軍,浩浩蕩蕩、南征北戰,一路上殺富濟貧,可是,由於當時通訊條件落後,,農民根本無法和黃巢、起義軍取得聯絡,最後,黃巢想出了一個辦法,在起義那天,讓農民家家戶戶以艾為訊號,插在門上。後來慢慢地,插艾就有了“驅魔辟邪”的說法。

其實,經過千百年的演變,這些風俗雖然流傳了下來,但與它本來的意思已有了出入:粽子變成了人間的一道美食;賽龍舟變成了娛樂活動,它既鍛鍊了人的身體,陶冶人的情操,又增進人們之間的感情和交流;你看!高高插在家家戶戶的門沒處的艾,不正告訴我們,家家友愛、處處有愛。讓我們一下子想到:愛國、愛家、愛護、愛心、關愛、友愛、喜愛、鍾愛等等這些美好的詞語。

端午節是一個愛(艾)的節日!讓我們生活在愛(艾)的氣氛中,讓世界充滿愛(艾)吧!

我們的節日端午徵文5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飢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

端午節開到了,我急急忙忙地向外地的外公外婆打了個電話,問了他們有關端午節的來歷:“這一天人們熱鬧極了,有的看賽龍舟,有的吃粽子······有一個故事說明了端午節要賽龍舟的原因——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投汩江死去,所以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後來人們沒有找到屈原,於是大家就扔粽子在河裡,想讓魚、蝦一些水生動物吃飽後就不要去吃屈原的遺體,後來人們就以這種方式來變大對屈原的尊敬和悼念。”並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五月節、龍舟節。”聽了外公外婆的講述,是我對端午節又有了許多新的認識。

我今天也過了一個端午節,但與外工外婆哪裡的習俗大相徑庭,我們這裡是以吃粽子來紀念屈原。媽媽買來了粽葉、五花肉、糯米、繩子。媽媽先都把他們洗乾淨了,然後吧五花肉切成小塊,吧樓米和五花肉混合在一起,在放入了調料,就可以了。開始包粽子啦!媽媽首先拿出兩張粽葉,把他們捲成,圓錐形,放入一些混好了的餡兒,壓平,摺好,再用繩子捆住,就可以了。我也有模有樣地在旁邊全神貫注地學者。不一會兒,粽子全包好了。媽媽把他們全都拿去煮了,一兩小時後,粽子發出了誘人的香味,猶如把我這隻小頑猴引了過去,情不自禁地從蒸籠裡面拿出一個粽子來,迫不及待地剝開,輕輕地咬上一口,啊!真香!這味道好極了,我永遠也忘不了,他真讓我回味無窮啊!

我看著散發著的傳統文化芳香的端午節,彷彿品味到了中華民族的神祕。他的古香古色,他的千變萬化,讓我神往,讓我遐想······

我們的節日端午徵文6

“七年級糕,八年級粽,九年級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念起這些兒時的歌謠,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來。

五味草

家鄉在壺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飄香;山下綠水環繞,田野肥沃。在一片鬱鬱蔥蔥的枇杷樹邊,有著整齊的紅磚綠瓦。一派安靜和諧的鄉野村落,這就是我的家鄉,也是明代狀元柯潛的故鄉。每年端午節來臨,我們便會挎上籃子和姐姐一起上山去採艾草,並配上石榴葉、梔子花等合為“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說艾草會鎮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離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們都爭著到山上來,採下大片的艾草,也採下大片的快樂。

當然媽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上好多的鴨蛋,據說小孩吃了還不咳嗽呢?而對我們小孩來說我們總是拿著心靈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線編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吃過午飯,媽媽又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水給我們洗澡,真是又香又舒服,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

粽子和賽龍舟

在我們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節期間,我們除了可以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乾淨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後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後,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唸書才知道,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曆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後,群眾為了不讓水裡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裡。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於是,為了保護並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後來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裡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豔隨風飄揚,小夥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大家齊心協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我們的節日端午徵文7

談到端午節大家總是會想到一個人——屈原先生。

農曆五月初五被人們稱為端午節,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在屋簷上插艾葉,有時還要佩戴香囊、在手碗上纏上紅絲線還有紀念屈原。這個節日在我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在我眼裡除了春節就數端午節是最為熱鬧的了。在這天,我早早地起床和父母一起去鎮上買包粽子所需的材料,回家後就開始包了。粽子有多種例如:米粽,小豆粽,棗粽等。我們就把紅粽當陷,包出來肯定很好吃。我就模仿媽媽包粽子,媽媽先是放一大勺糯米放在裡面當然也不能包得太滿,要不然紅棗怎麼放呢?擺放好後就開始纏線了,在這時我就亂套了,為什麼我就是纏不好線呢?因為我根本就沒有把線纏在粽子上,而是纏在自己的手上了。包完了這個之後我就去洗手了。因為我根本不會包粽子不給媽媽添亂。我還是去找朋友玩吧!太陽帶著緩慢而有高興的步伐來到正空中,我家已飄出桂樹的幽香。味就讓人口水直流,你又怎能忍心不給我吃呢?一到家就直接去廚房,去挑好了的大個的胖子來吃。我吃完後嘴已成了盛滿飯的碗;我吃完後地上的小不點都還在吃;我吃完後會拿幾個出去和朋友們分享。因為俗話說的好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呀!既然是朋友那就應該分享囉!

現在,已記不住清那時的歡快了。只記得那時歡快的情景,這是漢族的端午節。

過了中午,開始幹活了。準備著端午節的作料了,這些作料並不是包粽子的作料,而是做麵食。這的面和我們平時的面都不一樣。他們做的麵食是指青稞酒,油茶,長巴面和甜茶。夜晚他們分別圍成一個大圈。中間有一堆火把在燃燒,火的上方掉著一個盆子,盆子裡面裝了羊肉,在主持人的優領下,他們說著他們那方的語音,有說有笑。就用歌聲,舞蹈來表達他們所不能表達出的話,裡對屈原的敬佩,崇高子情。不用,我說大家已經知道這是哪族人民的端午節了吧?是藏族。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氣洋洋。我雖然沒有見過賽龍舟,但是我想賽龍舟時一定很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