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風雨我與教育人在一起徵文

才智咖 人氣:1.66W

十三年風雨我與教育人在一起徵文【一】

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投入力度、政策支援都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期。2012年,國家對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三年級在校生中所有農村(含縣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費,至此,標誌著中等職業教育進入免學費時代。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在2014年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指出:“要樹立正確人才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習總書記的講話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十三年風雨我與教育人在一起徵文

這幾年職業教育確實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職業教育遇到的各種困難與問題,如職業學校的吸引力不強、招生難度大、專業教學師資薄弱、實習實訓設施缺乏、區域發展不均衡、資金投入不足等等,這些無不制約著職業教育的發展。下面,我根據自己的辦學實踐,就如何在新的歷史階段辦好中等職業教育,談幾點想法。

忌“千人一面”。這是針對專業設定而言的。這幾年,隨著數控技術的廣泛運用,數控專業成為各個中職學校的“香餑餑”,幾乎每個中職學校都設定了這一專業。但是,一些學校連一臺數控車床都沒有,缺乏起碼的實習實訓設施,也“義無反顧”地開設了數控專業。應該說這種現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目前,很多職業學校專業設定大同小異,在設定專業時,往往缺乏對本地區或本部門人才需求以及自身辦學條件的分析與調研,存在求大、求全、跟風、效仿等不良傾向,結果造成教育資源浪費,學校發展也舉步維艱。

職業學校在進行專業選擇與設定時,應該遵循“四需”原則:即專業要適應“當前經濟的需求、產業調整的需要、人民群眾的需求、人才市場的需要”,學校要經常組織人員深入城鎮、農村、企業、社群等進行調查研究,徵求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搞好人才培養預測,同時把教學內容與實際需求、就業安置結合起來,做到專業設定與經濟建設“零距離對接”,做到專業對路,人才培養對路,讓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有出路,真正把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職業教育的任務與目標落到實處。

忌“紙上談兵”。中國職業教育的創始人黃炎培先生認為:要使動手的讀書,讀書的動手,把讀書和做工兩下聯絡起來。他主張“手腦並用”、“做學合一”。這些經典語句道出了職業教育的真諦。縱觀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由普教一夜之間改為職教的不在少數,這種“先上馬、後備鞍”的窘境,造成了實習設施的匱乏、專業教師的不足,因此不少職業學校辦學質量不高,缺乏吸引力。職業教育要發展,必須在教學質量上痛下功夫,而職業教育的質量高低關鍵在於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如何做到“人人有知識,個個有技能”呢?我們的做法是:一方面,加強基礎能力建設。近三年,學校共投入1000多萬元,用於學生實習實訓室建設,先後購置機械加工、數控、焊接、汽修、網路佈線、微控制器、液壓氣動、智慧家居等大批設施裝置,建起5個高標準實訓車間,38個實習實訓室,目前,實訓裝備總額達3000萬元,實習工位2600個。同時,加大教師培養力度。每年投入50多萬元,鼓勵支援教師外出學習、進修,目前,“雙師型”教師佔專業課教師的比例達91%。聘請全縣知名技師、能工巧匠到學校兼職任教。實施了以企業實踐為重點的教師專業提高教育制度,先後選派200多名教師到企業生產第一線頂崗實踐;另一方面,走創新發展之路。確立了“厚德做人,精技立業”、“車間即課堂,實習即生產”的教學理念,所有專業課一律在實習車間進行實際操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過硬的專業技能。在全校範圍內推廣以“理實一體化”為重點的教學改革,構建“教、學、做、評”一體化專業教學模式。學校每年利用暑期組織學生到校企合作單位進行工學結合、頂崗實習,同學們用自己的勞動,既獲得了報酬,貼補了家用,又提高了動手實踐能力。

忌“嫌貧愛富”。職業教育即就業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歸根結底就是要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目前,中職學校就業率已連續幾年保持在95%以上,與大學生的就業情況相比,這個數字是比較高的,也是令人欣喜的'。但是,我們也注意到這樣一種現象,欠發達地區的就業方向絕大多數是“青煙威”、“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很多學生不願意在當地就業。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比較複雜的,有當地經濟發展滯後的原因,有就業市場不均衡的原因,有學校引導的原因。解決這一問題,最主要的是做好職業學校與當地企業的深度合作。著力點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立校企合作工作機制。建議成立由縣政府分管領導牽頭,教育、人社、經信、財政等部門參與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校企合作發展規劃,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解決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二是完善校企合作運轉模式。建立教學動態調整機制,企業根據發展需求參與學校課程設定,實現職業教育與技術發展、市場需求、生產實踐的“無縫對接”。實行校企雙向掛職制度,推進雙向交流、互補互取、共同提升;三是搭建校企合作共贏平臺。(1)實行聯合招生。推行“訂單招生”、“委託培養”等招生模式,通過企業參與招生、開展訂單培養、開辦“企業冠名”班等形式,定向為企業培養專業技術人才。(2)推進合作辦學。學校每個教學專業優選1家以上縣內對口企業開展合作,形成校企合作大格局。企業要通過建立合作專項資金、獎學助學基金等形式,加大對學校實習培訓、扶貧助學、合作專案建設的投入,扶持職業教育發展。(3)開展互動教學。推進“三位一體”,即學校、工廠合一;教師、師傅合一;作品、產品合一,通過在生產一線教學、實習,提升職業教育實效性,將學生培養成企業需要、技術成熟、適銷對路的專業人才。

忌“一條腿走路”。“無長不穩,無短不活”。這句話比較客觀地反映出了職業教育的某些規律。如果職業學校只單純舉辦全日制學歷長班,不面向社會開展“短平快”、“小而靈”的職業培訓,職業教育的服務是不到位的,同時,職業學校的發展也將會受到很大限制。近年來,我們嘗試把寧陽職業中專辦成如下幾方面的培訓基地:一是涵蓋職前、職中、職後等階段的職業培訓基地,二是全縣專業技術人員教育培訓基地,三是電大等形式的成人教育基地,四是全縣青少年校外實踐活動基地,五是黨員幹部遠端教育基地。目前,年培訓各類人員15000人次,職業教育服務社會的優勢得到發揮。另一方面,我們根據國家加快推進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總要求,突出抓好春季大學聯考工作,2014年135名同學參加春季大學聯考,48名同學被本科院校錄取,本科錄取率達36%,較2013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同時,加大與高校聯合辦學力度,與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泰山職業技術學院舉辦“三二”連讀合作辦學,2015年,學校還將與濟寧學院合作,舉辦“3+4”對口貫通合作辦學,目前,雙方已簽訂合作協議。

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怎麼強調也不過分;職業教育發展的廣闊前景,怎麼描繪也不過分!作為我縣教育事業一支重要的方面軍,我將團結帶領全體教職工繼續努力,奮力拼搏,為我縣職業教育的大發展貢獻力量!

十三年風雨我與教育人在一起徵文【二】

“嗒嗒嗒”身穿軍綠色服裝的教官們正邁著整齊的步伐向我們走來。他們,是軍人。

軍人,一個似乎離我們很遙遠的名詞,遙遠到在生活中我們從未想起過他們,然而,我們的生活卻與軍人息息相關。

軍人,在古代叫將軍抑或士兵,我們常常在電視上看到頭戴鋼盔身穿鎧甲的將士,也許他們便是最初的軍人。我想,他們的存在,也許是因為兩個字——國家。一個國家的興起與滅亡從來不缺少他們。是他們用血肉之軀鑄就了國家。國家的和平與安寧少不了他們,是他們讓破碎的土地恢復原樣,讓風雨中飄搖的山河重新穩固。這,便是軍人。

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他們拋頭顱灑熱血。他是鄧世昌,在甲午那年,他帶著彈和藥將盡的致遠號,義無反顧的衝向了敵艦,最後致遠艦被擊沉。即使他早已沉睡海底,即使他變成森森白骨,即使他只是高中歷史書上的一段文字一張畫,我們依然記得他的犧牲,他的壯烈。

到如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時代不斷進步,也許你會問,這樣我們還需要軍人嗎?怎麼不需要!我們還要國防意識嗎?怎麼不需要!越是這樣,我們越需要他們,國家,有了軍人的守護才會固若金湯,有了人民的意識,更能在世界上屹立不倒。要知道,落後即捱打,無數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不要被一時繁華矇蔽了雙眼,孫子不也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寫到這裡,我想起了自己曾看過的一本書叫擺渡人,擺渡人崔斯坦帶著迪倫去她死後該去的世界,卻又帶她回到了最初的地方,也讓自己得到了救贖。我想,這些讓我們站在烈日下的教官們也許是我們生命中的擺渡人,也許只是我們生命中的其中一個擺渡人,他們帶領我們完成生命中的看似小小的一個轉折點,卻像蝴蝶效應一樣有可能改變了我們以後的生命軌跡。而我們,在他們背上行囊,回到他們自己的地方時,又能給他們帶來什麼?我們是誰的擺渡人,誰又將擺渡我們?我想,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不得而知,只有靠我們自己,在未來尋找。

我們,在一天天成長,漸漸懂得做人的道理,也扛起了肩上的責任。終有一天,我們會明白,一句“少年強則國強”背後隱藏的的深意。

最後的最後,我只想說一句,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